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2005期

第202005期

【概要描述】

第202005期

【概要描述】

详情

第202005期     2020年4月10日   


第一版  


学一场研一场,场场有精彩
晋城市城区教科局教研室初中数学教研员、省教学能手、省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获得者、晋城好人道德楷模姚鲜霞2018年申报的山西省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环节”活动策略研究》开题两年以来,得到了城区教科局领导与教师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全区有七所学校成功申报了子课题,共有120余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与实践,有1万多名学生成为本次课题实践的受益者。
在课题研究中,通过组织系列活动推进了课题的有效开展:一是构建了“一主七子课题”,优化顶层设计;二是举办了“数学软件培训”,扫清技术障碍;三是筹划了“综合实践专题讲座”,提升理论水平;四是设计了“扫码问卷调查”,进行现状分析;五是组织了“说讲评团体赛”,搭建展示平台;六是开展了“师生征文活动”,落实课题效果。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及教学建议
□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教科局    姚鲜霞

随着世界多级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今天的中国比任何一个时代更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综合与实践”课程在急速转型中应运而生,成为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载体。本文结合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特点,通过深刻剖析问题根源,提出了教学落地的有效建议。
一、实施现状分析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修订后,对“综合与实践”素材选择、具体实施、评价体系等作出了认真阐述,各个版本数学教材都增添了很多“阅读材料”和“综合与实践”内容,加大了这部分内容的比例,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地引起教师的重视,长期被一线教师边缘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过程中引发的思考
□陈淑霞

自从2001年从事数学课程教学以来,数学课本中的“综合实践”和“阅读材料”我都是根据内容决定讲还是不讲,比如“黄金分割”可能会在考试时的阅读材料题里出现,就会选择给学生讲解,像“制作包装盒”这样的课从来没讲过。
自从去年“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开展以来,听了星河中学王晋伟老师讲的《图形的等分》、十中徐娟娟老师讲的《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以及古矿中学余丽云老师讲的《为什么 不是有理数》让我大开眼界。《图形的等分》中蕴含了那么多的数学知识;《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中有的方法我听课时想了很长时间才弄明白,而学生课堂上经过讨论后能说的头头是道;《为什么 不是有理数》一课中,在教师操作卡的引领下,学生能弄清反证法的基本步骤,还能在讲解中相互质疑。原来数学课也能上得如此生动。


“史料分享型”综合实践课的思考与认识
□丁  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区教研室综合实践课题引领下,我校开展了“史料分享型”综合实践课的研究实践,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上有关的数学文化,阅读中外数学名著及数学家的故事,关注数学历史发展过程中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数学课堂成为传播数学文化的阵地。
一、“史料分享型”综合实践课程具有以下特征
1.学科性。尽管“史料分享型”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涉及自然、美术、思品与生活等内容,但它首先姓“数”,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不是主要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知识。
2.综合性。“史料分享型”综合实践课在学习空间上,体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整合;在学习内容上,体现自然、美术、思品与生活同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在学习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


实践操作,让数学核心素养落地有声
—— “实践操作型”综合实践课教学反思
□延杨丽

2018年初,我区教研室确立了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环节”活动策略研究》,在专家的指引下学校数学组提出子课题《“实践操作型”综合实践课型活动模式的研究》。经过教研组一年时间的共同学习和研究,我对“实践操作型”综合实践课有了一定的感悟和反思。
一、“实践操作型”综合实践课使核心素养落地有声
“实践操作型”综合实践课是指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自主参与,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形成一定学习成果的一项教学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立足学生的直观想象,考察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活动经验,落实课标要求。


第二版  


实践操作型课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探索
□李斌佳

数学教学的目的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实践操作活动应该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文谨结合自己在近几年的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从综合实践活动自主探索要创建“支架”、引导性与参与性相结合、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自主探索要创建“支架”
“支架”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支持结构,帮助他们组织和支持自己的调查或探究过程。开始时,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支架进行学习,最后学生会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来改造支架,并学会创建自己的支架,变成一个独立的学习者。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思考
□李  娜

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既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课本中综合与实践课和“阅读材料”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感悟、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从死读书中走出来,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下面针对在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谈一下自己的心得。
一、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综合实践课程,内容涵盖经济、科学、建筑、地理、艺术、计算机等领域。要理解课程的内容,首先要充分挖掘课程的内容情境,深化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其次,在整个实践课的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阶段,逐步固定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为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打下基础。再次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实践操作课《图形的等分》的教学反思
王晋伟

2019年6月隆重召开了晋城初中数学省级课题中期汇报暨子课题开题研讨会,会议过程中我展示了课题实践操作《图形的等分》。这是一节早被大部分教师边缘化了的内容,无章可循,无案可查,但是我们数学组大胆整合,精钻细研,反复打磨,对教材重组加工,带给学生全新的视角,让课堂成为孩子思维飞扬的天空。引领孩子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并大胆猜想总结规律,进而动手验证和几何验证,最终得以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在传统在数学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所以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制约,也不利于推理能力、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则可以彻底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中如何有效实施“学生小组讨论”环节
□ 魏婉娥

一、小组讨论问题的设计
每个数学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不一样,对课堂的关注点不一样,因此所设计的讨论问题肯定也不一样。但在设计时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指令性研究任务,使讨论有方向、有价值,切忌讨论的问题太大、太空、太简单。要设计难易程度适合讨论的问题,以保证讨论时,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用。
一般来说,教师设计的问题中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学生独立学习或者教师进行全班教学就可以解决,不需要进行小组讨论。而一些较复杂、综合的内容,比如在新知探求过程中,在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的疑难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行小组讨论。不要去追求形式组织讨论,为了讨论而讨论,每一次的讨论都应该是有必要的时候才进行。一节课中小组讨论次数也不宜太多,以免随意性与形式化。


一节数学实践操作型课例的评析与思考
□吕慧丽

《贾宪三角》是华师大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2章的阅读材料。通过观摩本节课,我们看到了数学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也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好素材。这节实践操作课,立足综合实践活动,秉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一、教学设计的落实
课堂开始,老师问孩子们喜欢数学吗?面对孩子们的否定回答,老师机智地引出了数学之美——图形美、抽象美、符号美、逻辑美,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开启了有趣的数学之旅。课堂导入中讲解的贾宪三角的数学历史与文化,让学生获得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科学家的故事,并通过学习这些科学家做事与做人的方式,提升了道德素养。


第三版 


“综合实践课程”《四边形的变身术》设计思路
□白新霞

《四边形的变身术》的图形变换较多,逻辑推理较强,知识涉及面较大,是一节综合型的动手操作与逻辑推理课。对于八年级下的学生来说,如果只限制于课本上的这一点内容,难度不算大。但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方法灵活多样,逻辑推理严密,操作难度就大多了。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整体设计:
一、问题引领
在这个环节,我先让孩子们巩固回忆已学过的三种运动变换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然后让孩子们观察“矩形”变身为“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变身为“矩形”的过程,从中感受到“特殊四边形”变换为“特殊图形”的过程,抓住变换的实质,为“任意四边形变身术”的引出做了铺垫。


《丢番图的墓志铭与方程》对学生建模能力培养的反思
□秦  妮

2019年12月中旬,晋城市城区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程”说、讲、评团体赛活动在凤鸣中学举行。我校以七(下)阅读材料《丢番图的墓志铭与方程》参加了活动。
一、前期准备群策群力
材料详细介绍了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墓志铭,并提出算一算丢番图去世时的年龄。这个内容我们在前期备课中经过多次讨论,确定围绕方程模型思想展开,主备人宋江利老师对自己学习目标的制定、活动流程的设计、例题的选择、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说课的方式向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解说,其他组员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和补充,提出不同的看法,在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中反复修改,最后对这节课的教学达成共识。


《为什么说 不是有理数》《 的估算》教学活动反思
□余丽云

回想这次公开课阅读材料《为什么说 不是有理数》和《 的估算》的创作过程,一幕幕、一回回,又回到了我的脑中。课程准备过程中,经历了面红耳赤的争吵,反反复复的琢磨,把多位老师的建议融入到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中,中间有质疑、有失败,又有对成功的期待,经过不断打磨完善,最终完成了这节课的讲授。
一、设计思路及素材的选择
接到任务之后,点开无数的网页,从中挑选了与“实数、 、反证法”有关的压缩包下载下来一一筛选,在挑选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数学实践活动四环节导学活动设计的一个雏形。


《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教学引发的几点思考
□ 葛  秀

2015年,山西省提出了山西中考命题的“六个维度”,具体内容为:扩大开放与探究、注重阅读素养、突出学科素养、落实教学活动建议、借鉴PISA测试理念及强调表达交流共享六个方面。“六个维度”中的教学活动建议在数学中主要是指“综合与实践”的内容,它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近年来,随着山西省中考试题对“综合与实践”的考查力度的逐年加大,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综合与实践”的课程实施。
《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整式的加减》的章末综合与实践内容。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渗透生命教育,立足立德树人
近年来,网贷、套路贷的新闻层出不穷,其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危害都比较严重。现在初中生手机使用率非常高,极有可能掉入原以为离自己很远的网贷的陷阱。所以,由两个网贷的例子引入本节课,意义深远。


《制作包装盒》的教学活动反思
□李俊丽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当前,在晋城市城区教研室的带领下,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综合与实践课在我们的课堂中生根、开花、结果。在“说讲评”团体赛中,我讲授了《制作包装盒》,教学准备、讲授过程历历在目,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对数学课堂有了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综合实践课不仅是体现教师设计思路的课,更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活动的中来,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华师版七上第四章中的综合与实践《制作包装纸盒》这节课属于“实践操作型”,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版  


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点认识
□ 孟立红

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材资源,让数学课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从总的情况来看,教学中我们必须首先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学习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其次应根据数学的教学特点,紧扣现实生活,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我根据自己教学实践,对提高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精准把握教材,合理定位目标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努力做到目标明确、计划周密。对于学生自行设计的实践活动方案,教师要多加指导,使方案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更具可行性。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张  洁

近一年来,我区教科局教研室开展省级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四环节”活动策略研究》,我校承担子课题《在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课,可以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项目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增强学生对数学历史的了解,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综合实践课“葭生池中”问题的教学反思
□宋江利

在开展学习《方程思想》综合实践课程时,我们旨在让学生了解“方程思想”不仅可以解决相关代数问题,也可以用于解决几何问题,所以我们选择了历史上著名的“葭生池中”的问题。
在设计这个问题时,为了提高难度,没有提供出图,要求学生自己画图,并且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是给出学生图形的,这样学生根据图形很快就可以解答出来。但是,这样也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根据题意画图能力得不到提高,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学生的画图能力还有待加强,需要系统训练;二是形成了思维定势,没有办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综合实践课上,我们让学生自己画图并写出已知求证并求解,具体设计问题如下:


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刻不容缓
□王莉莉

真正促使我提笔想写些什么的,是前几天在办公室听一位同事说,一个脑子还不错、学习成绩中上等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叫醒后问他:快考试了,大家都在忙着做题,你怎么在睡觉?他说:做题无聊。
他的回答使我想了很多:真正有多少学生是因为喜欢学习而学习,又有多少老师是因为真正喜欢教学而投入教学。之前曾听到过这样一段话:人一辈子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干上自己喜欢的职业,或是喜欢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我不禁扪心自问:你喜欢自己的职业吗?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课堂吗?你怎样让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课堂?我想:如果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喜欢自己的课堂,我们就会喜欢上我们的职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自哪里?老师对学生的肯定、赞许,这只是外因。真正能让学生持久感兴趣的应该是数学本身:它的实用价值、它的思想光芒、它的方法论等,而综合实践课程正是实现这些目标的载体。


依托综合实践,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杨晓晖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依托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来谈谈自己的一点收获和看法。
一、通过实践活动收集生活中的数据
要想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首先必须要有数据,而这些数据必然是来源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收集这些他们平时视而不见的数据。为此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实践活动。
在实施过程中,收集数据不能由教师作为任务来布置,应该是学生根据自发需要来进行。而教师则需要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活动情景,把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适时地给学生以帮助和带动。这样,动机的激发与活动情境创设直接相关,便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第202006期
下一个: 第202004期
上一个: 第202006期
下一个: 第202004期
上一个 : 第202006期
下一个 : 第202004期
上一个 : 第202006期
下一个 : 第202004期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