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让“美育+”成为引领乡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
- 作者:
【概要描述】
让“美育+”成为引领乡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维生 陈险平 吴学书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有助于培养健全人格,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余川镇中心学校充分发挥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劳培人”,不断拓宽乡村学校美育新路径,帮助乡村孩子构筑多彩、丰盈、积极的精神世界,让“美育+”成为学校育人的“发动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美育+校园文化
集聚“以文化人”新动能
过去由于地理和师资等多种原因,松山咀小学美育可谓“名存实亡”。近年来,该校把美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下大力气构建书香校园,以美好校园文化育人,培养出一大批心灵美、行为美的儒雅少年。如今,校园里每一面墙壁仿佛都会说话,柱子上、墙壁上、走廊里,到处都是诗词名言、山川风景、学生优秀习作……切实把校园变成了一个无声的育人大课堂。
为了让孩子步入艺术“殿堂”,该校用“双减”为乡村孩子铺设“新赛道”。学校根据校情、学情成立了舞蹈、歌咏、体操、书法、绘画、根雕、泥塑、标本制作等十几个艺术兴趣小组,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可根据兴趣自主选修,形成了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每天课后服务时间,舞蹈队翩翩起舞、书法组挥毫泼墨、根雕组精雕细刻……缤纷多彩的美育活动,培养了山区孩子的观察力、感知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耳聪目明”,帮他们打开了认识新世界的大门!现在,该校涌现出一大批“小歌手”“小导演”“小技师”“小画家”“小健将”,美育之花在松山咀小学越开越艳。
美育+区域活动
迈出“以美育人”新步伐
乡村与大自然更加亲近,乡村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美育资源。余川镇中心幼儿园组织教师上山下乡,就地取材,收集各类天然资源,如树叶、树枝、石头、种子等,因地制宜地开发带有山野泥土气息的特色美育课程,不仅节约了有限的教育资金,还体现了地方特色,让整个校园都变成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小天地。
如,在学校的美工区,该园利用师生在周边搜集的树枝、树叶,带领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教师让幼儿或根据树叶的形状拼贴成各种图案,或利用树叶上的叶脉进行拓印练习,或在树枝上粘上红皱纸团做蜡梅,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优秀的学生作品,还会被陈列在展示区,使美工区始终充满童趣。在表演区,组织幼儿利用花布做成头巾和腰带来进行秧歌表演,用碎纸、蔬菜做成服装进行时装表演,制作成各种有趣的玩具进行歌舞表演、故事表演、童话剧表演等。通过一系列动手又动脑的美育活动,让幼儿尽情享受创造的快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美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美育+劳动教育
践行“以劳培人”新常态
“平、折、压、磨、捏、修是叠好被子的诀窍和方法……”退役军人陆文锋一步步耐心细致地为同学们示范,短短3分钟的“加工制作”,让一床凌乱的被子变得棱角分明,当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展现在大家眼前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随后,陆文锋又来到学生宿舍“现场练兵”,手把手地给学生传授军事化的内务生活管理技能,从牙缸、牙刷、毛巾、衣物的整理到鞋子、脸盆等物品的归类与摆放,事无巨细地进行了讲解和演示。同学们还学以致用,现场开始了实践,将毛巾晾成一条线、牙缸牙刷排成一条线、鞋子摆成一条线……焕然一新的宿舍环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人倍感温馨。这是荆竹小学“以劳育美”实践的一个典型缩影。
“美育与劳动教育是紧密联系的。这次‘现场练兵’,不仅让学生对内务整理有了深刻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在美的滋养下得到了更好地发展。”荆竹小学校长刘辉型如是说。
地处深山僻岭的荆竹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小学,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带领学生在整理内务中体会整洁美,在整理书包中发现秩序美,在播种、浇水中感受创造的快乐……在一系列润物细无声的“以劳培人”活动中,给学生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引导其健康成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余川镇中心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乡村孩子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美的追求在大山深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广大乡村孩子正以更丰满更挺拔的精神状态开启多姿多彩的人生新征程。如今,学校校风学风明显好转,教学质量连年攀升,还先后获得“湖北省中小学综合实力100强学校”“湖北省书法教育实验学校”“湖北省智慧校园百强校”等荣誉称号。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