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遇事而诲 教育集体
- 作者:
【概要描述】
遇事而诲 教育集体
霍 庆 霍陌航
晚自修课上,女同学小贾不能安静地上自习,总是叽叽喳喳地和同桌说话,说到兴奋处,声音越来越大。这时,坐在她前排的男同学小田不满意了,回头制止却遭到小贾的抢白,说他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小田据理力争,使得小贾羞恼成怒,她站起身来将手中的书本狠狠地甩打向小田的头部。小田没有心理准备,欲回身取工具还击时,已被小贾重重地打了好几下,于是趴在书桌上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声音也是越来越大。这时,小贾意识到自己闯了祸,特别害怕小田的哭声会把老师招来,于是一再向小田道歉。可小田不但不接受小贾的道歉,反而委屈地哭得声音更大了。听到教室内传来的哭声,我大步来到了现场。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我以问题事件发生于集体,危害于集体,最有发言权的也应该是集体,接受教育引导的更应该是集体为教育原则,做了如下处理。
首先,我让同学们说一说,在这个事件中,作为当事人的小贾和小田,他们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对。同学们纷纷发言,说小贾自习课上说话,影响了全班同学的学习,她做得不对;在小田指出她的问题时,她不但没有及时改正,还先动手打人,做得更不对;小田虽然本意是在制止同学干扰其他人学习,可是在挨打之后不能接受小贾的道歉反而大声哭泣,更是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他做得也不对。在听到大家的评说后,我又问,他们俩又有哪些做得对的地方呢?同学们畅所欲言,小田在看到有同学自习课上说话,影响自己又影响他人学习时,能够站出来制止这种违纪行为,他做得很对;小贾在意识到自己做了错事时,能够一再诚恳地向小田道歉,请求原谅,从这一点上来说,她也做对了。
“是呀”,我对全班同学说:“我们每一个人在做事时都有做得对的地方,也一定会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当我们做错了事,而身边的人能够指出我们的问题,督促我们改进错误,这样的人是我们的诤友。我们不应该辱骂他、殴打他,而是应该及时听取意见、改正自己的错误,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谢他,这样的人才是一个有格局的人。当然了,当他人做了错事有所悔悟而向我们道歉时,即使我们做得再正确,也不应该得理不让人,而应该大度地原谅他人的错误并大度地接受他人的道歉,这样的人才是一个有胸怀的人。而一个有责任,讲担当,不断打开胸怀和格局的人,才是能成大事之人,也才会是受教师和同学喜欢的人。同学们,你们说是这个道理吗?”“是。”教室里响起了认可的掌声。
接下来,我又问小贾身边的同学:“小贾自习课上说话,影响到你的学习了吗?她在动手打人时,你制止了吗?”该同学起身红着脸说:“老师,同样影响到了我的学习,可是我没有制止她。”我又问道:“那你为什么不制止呢?”“老师,我怕他们打架波及到我,所以就起身远离了。”我继续追问:“那你为什么不立即报告老师呢?她是不是你的朋友和同学?你爱护你的朋友和同学吗?你的爱又表现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来表现呢?”看到该学生被我问得哑口无言,我又问这个小组的组长、纪律委员和班长,“在我们这个集体中,在你的身边发生了这样的事,你们看见了吗?当时你们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承担起自己作为一个带头人、负责人和领导者的责任了吗?”
在看到全班同学都被我问得低下了头时,我又引导说:“我们可以做个老好人,我们可以视而不见,但我们还要记住马丁·尼莫拉牧师的墓志铭上还有这样一段话: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接下来,我又郑重地规劝大家,“面对危害集体、给集体抹黑的个人和行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站出来发出正义的声音,要勇敢地同一切违反班级纪律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不良行为做斗争,以维护集体的荣誉不受玷污,以保护那些伸张正义的人不受伤害。雷锋曾说过,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同样,面对犯错误的同学和同学的错误行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当无视与漠然,而应当以主动和热情的态度给予提醒、制止和帮助。”
我又问道:“今后,再遇到类似事件,你们又会怎样做呢?”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要维护集体的团结和友爱,面对影响集体荣誉和违反班级纪律的事,一定要及时予以劝阻和制止,绝对不能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置之不理。
在我的教育引导下,同学们都认真地对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言。小贾和小田两位同学互相道歉,握手言和。不止于此,我还让他们的同桌及组内同学向两位当事人道歉,让班干部向全班同学致歉。为追求事件的“后活动行为”效果,我又让每一位同学都写了一篇事件感言。如此,真正做到了既教育当事人,又教育围观者的集体教育效果。此后,班级里再没有发生过此类打架事件。
坚持以集体教育的原则处理学生问题,使得教师实现了从裁判员、审判员向协调员和规劝者的角色转变,同时利用集体的力量让问题行为者向道理、规则和制度妥协,而不是向教师妥协。这样做既避免了因问题的处理,而使学生对教师心生记恨,进而进埋下新的矛盾隐患,又及时利用班级里发生的个体事件,对全班学生进行相应教育,做到遇事而诲,遇事必诲,升华提升,教育集体。
(作者单位为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教师进修学校、内蒙古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