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
目录
往期
分享
往期回顾

资讯详情

集体教育有智慧

  • 作者:

【概要描述】

集体教育有智慧

【概要描述】

  • 分类:电子报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7-05 09:57
  • 访问量:
详情

集体教育有智慧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于是,集体教育成了很多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惯用策略。可以说,集体教育既是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还是一项教育目标,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智慧,值得去探究和汲取。

《遇事而诲 教育集体》这则案例就给我们探寻集体教育的智慧以很多启发。霍老师遵循集体教育原则“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妥善处理了班级学生间的矛盾,并启发教育全体学生,避免了此类事件的再发生。其间对问题处理的出发点、立足点、策略及种种细节,都彰显了教育的智慧。

其一,立足成长, 面向未来

教育的目的是引领、促进、发展,是对人的终极关怀。班主任管理班级,及时处理班级发生的问题,解决学生间的矛盾,对学生开展批评教育,目的不是责罚、训诫、挫败、打击。霍老师在面对两位学生在晚自修中发生争执而影响全班的事件,没有像大多数老师选择的那样:带去办公室或者德育处、通知家长、写检查,甚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去训斥、讽刺、挖苦,而是选择了在集体中,通过引导当事人的自我反思及他人一分为二的评析,肯定优点、发现不足,帮助学生懂得爱与责任,学会宽容、大度,形成良好的精神人格,为成长奠基。智慧的教育不拘泥于眼前的矛盾和问题,不紧盯学生当下的错误,而是放眼学生的未来,立足道德成长、习惯养成,用“今天”的课堂为学生走向更好的“明天”扫除障碍,铺垫通途,指引方向。

其二,避轻就重,精于策略

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矛盾的时候,往往能避轻就重,抓住问题的关键,并能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化为新的教育资源,发挥更长远的作用。案例中,霍老师处理矛盾时,没有雷霆大作,没有疾风暴雨,而是精心设计了一串串极具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当事人自我批评,引导旁观者辩证分析,引导班级干部“灵魂拷问”,引导全班同学自主反思。霍老师悄然实现了从“裁判员、审判员向协调员和规劝者”的角色转变,进而利用集体的力量“让问题行为者向道理、规则和制度妥协,而不是向教师妥协”,保护了学生的自尊,维护了师生间真诚、和谐的良好关系。教育最优的策略是唤醒,唤醒向善向上的渴望;是激发,激发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

其三,面向全体,因人施教

集体教育是通过集体的力量,让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得到教育。所以,实施集体教育首先要面向全体,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做到因人施教,“对症下药”。案例中的霍老师就是这样做的:矛盾发生了,通过集体中的每一员,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评价、规劝和引领,凭借集体中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去教育、说服并影响学生。同时,不仅帮助教育了当事人,更让全体同学受到启发、教育,避免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狭隘私念,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智慧的教育没有“一棍子打死”的简单粗暴,没有“各打五十大板”的折中低效,也没有“一人惹事,集体受罚”的愚蠢株连,而是因人施教:对强弱双方当事人、对当事人身边的人、对班级干部、对全体同学区别对待,有的放矢,让每个身处其中的人得到“直抵内心”的鞭策和警醒。

当然,集体教育的智慧还有很多。比如要因事而宜,有些涉及个人隐私的事件不宜在集体中公开教育;比如要因人而异,要关注学生的性格、心理、情绪等因素,保护易感学生,避免造成大的伤害;比如因地、因时制宜,问题处理的场所、时机要科学研判、合理选择,避免矛盾冲突升级。更多的教育智慧,需要老师们在班务实践中慢慢探索、总结。

(点评人:特级教师 顾新红)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