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
目录
往期
分享
往期回顾

资讯详情

深耕方寸之地  赋能学生成长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第二十九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纪实

  • 作者:

【概要描述】

深耕方寸之地  赋能学生成长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第二十九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纪实

【概要描述】

  • 分类:电子报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7-10 15:21
  • 访问量:
详情

深耕方寸之地  赋能学生成长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第二十九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纪实

本报特约通讯员  黄旭华

 

栽培、浇水、施肥、除草、整地、收割、加工,亲身体验农作物和中草药的种植……在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第二十九小学,劳动种植基地是少先队员们课余时间最喜欢去的地方。

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稳步落实,劳动课已成为各中小学不可缺少的独立课程之一。近年来,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惠城区第二十九小学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因地制宜地在校园开辟劳动种植基地,开发劳动课程,让学生在丰富的劳动实践中学会劳动、学会创造,感受劳动的快乐,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加强队伍建设,夯实育人根基

一切教育离不开人。建立一支具备理论讲授、实践指导能力的专兼职劳动教师队伍,是学校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前提。

内部挖潜,培育劳动教师。首先,对全体教师开展劳动教育培训,使教师对劳动教育的意义、内涵、实施方式、资源开发等有清楚认知,强化每个教师的劳动教育意识。其次,让校内有农作物种植经验的教师现身说法,给大家传授农作物种植的方法和技巧。最后,组建专门的劳动教育教研组,定期开展课例研究、学术沙龙、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共同研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由此,学校迅速组建起一支懂劳动、会实践的劳动教师队伍,为学校扎实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外部引流,充实教育力量。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及“家长大讲堂”,将“培训课堂”延伸到课外,将“师资队伍”扩大到家长。通过开设家长劳动教育课,将劳动教育新理念、新方法传授给家长,招募精通劳动实践的家长志愿者担任相关劳动课程的“助教”,有效弥补了学校师资的不足。学校劳动教育欣欣向荣的景象还吸引了本地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关注,他们通过技术支持、捐资、助学等方式参与进来,大大充实了教育力量。

开辟劳动基地,研发校本课程

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不在教室,而在广阔的大自然中。为了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学校因地制宜在校园一角开辟了劳动实践基地,为后续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将劳动基地分班划块,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劳作,真正把劳动课上到了“田间地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劳动的艰苦和幸福。

为了进一步提升劳动育人实效,学校还组织编写了将劳动种植、客家传统食物制作与科技创新融合为一体的劳动实践校本教材——《行走在农历的田垄上》。该教材遵循“小菜园大德育”原则,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以农历二十四节气为经,种植作物为纬,设置“希望的田野”“种植知识知多少”“巧规划细打算”“手拉手共成长”“乐享丰收好日子”五个板块,利用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及少先队活动课等课程设置,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动手制作、访寻匠师等方式,寻找特色风土习俗,体会节气之美,领略自然规律的奥秘,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加强五育融合,提升育人成效

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的作用。除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作物种植的全过程以外,学校还依托劳动种植基地,大力推进“五育融合”,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依托劳动种植基地,开展德育活动。学校以“学会一种劳动技能,养成一种劳动习惯,激发一种热爱生活的情感”为目标,结合重要时间节点,依托劳动种植基地开展德育活动。如每年“五一”前后开展劳动成果义卖活动;每年“十一”前后开展劳动科技展示活动;将“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从教室搬到基地,在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重要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们更加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形成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协作、勇于探究的优秀品质。

依托劳动种植基地,促进学科融合。生活即教育。学科教师依托劳动种植基地,将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知识生活化,有效促进了学科融合,提高了教学效率。比如,语文老师带领学生去基地深入观察农作物,学习写景、状物、叙事类作文;数学老师利用种植基地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田地的长宽,解决周长和面积等数学问题;美术老师利用种植基地指导学生对作物的各个生长阶段进行写生,创作美术作品;音乐老师带领学生到种植基地进行歌唱,歌颂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依托劳动种植基地,传承传统文化。学校针对惠州清明节吃艾粄、端午节吃碱水粽、十月朝吃糍粑等习俗,组织家长志愿者协助老师指导学生种植艾草叶、黄豆、芝麻和花生,收成时带领学生采摘艾叶、制作艾粄;把黄豆枝烧成灰做碱水,制作碱水粽;把花生、芝麻炒熟后磨成粉,做成糍粑等。学生从中充分感受和体验到了客家地区的饮食文化及节日习俗,由此爱上惠州文化,自觉传承地方传统习俗。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种桑养蚕,体验蚕结茧抽丝的全过程,并在家长志愿者的协助指导下,把蚕丝制作成蚕丝被,让学生从中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依托劳动种植基地,强健学生体魄。田间劳动技能的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劳动种植基地中亲身参与翻地、栽培、浇水、除草、搭架、收割、打稻谷等一系列的劳动,丰富和加强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强健了学生的体魄。

依托劳动种植基地,丰富少先队建设。学校充分发挥劳动种植基地的天然优势,把基地打造成少先队特色阵地。大队部通过引进“雏鹰争章”机制,设置开垦章、种植章、观察章、实验章、导游章等章目,让队员对照任务指标,利用少先队活动课以及寒暑假、节假日,到劳动种植基地参与争章活动,体会劳动最光荣。

学校围绕学生成长需求,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劳动种植基地为舞台,研发劳动课程,大力推进“五育融合”,切实发挥了劳动教育的多元育人功能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