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无声的教诲
- 作者:
【概要描述】
无声的教诲
一年级新生入学前,学校为了了解学生们的情况,特意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新生体验活动。我以观察员的身份参与其中,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小学一年级学生。在活动中,有一位小男孩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他没有初到陌生环境的拘谨,反而很放松地脱掉了他的雨靴,像下楼喝茶的老爷爷一样盘腿坐在课桌前。持续关注后,我发现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按照我们的要求完成测试任务。我忍不住在心里犯嘀咕:这一定是位不好伺候的主,可千万别分到我班上。也许是墨菲定律在此生效,这次活动恰恰是我们缘分的开始。
开学初拿到班级学生名单的时候,我忍不住惊呼:“啊,真是他!”我和轩轩(化名)开始了新学期的生活。正如初见面时所想,刚开学的那段时间他每天都会出现不同的状况,班级内、走廊里总能响起我略带怒意的呵斥声。尽管每次出状况后我都会和他谈话,但出事的频率并没有因此减少。
某一天放学,所有同学背着书包、缓慢地下楼梯向学校南门走去。天色本就渐渐暗了,再加上我们所在楼层的灯总不能正常开启,我跟在队伍中间,时刻注意着学生们走路的状态,时不时出声提醒,让他们注意脚下。突然一位学生大声叫喊起来:“老师!他一下跳三级台阶!”我转过头厉声叫他的名字,两步并作一步走到他的身旁。他双手攥着两边的衣兜,略带紧张地看着我,全然没有刚刚跳下楼梯时的“意气风发”。
“你在干什么?楼梯上可以跳下来吗?你知不知道这样很危险?”对着轩轩,我抛下了一连串问题,他只是紧闭着嘴巴连连摇头,在得到他不会再出现类似行为的答复后我走回队伍前面。
“老师!他又好多级台阶一起跳。”仅仅隔了一天,我又听到了来自其他学生同样的控诉。这次是去上体育课的路上,他走在队伍后面,下楼梯时站在距离地面四五级台阶高的地方往下跳。我强压着怒火走了下去,他嘴角得意的笑容还没来得及收下去我就来到了他身边。他眉头紧皱,双手又攥着身侧的衣服一动不动地看向我。
和以往大声训斥不同,我努力压下心头的愤怒,轻轻握住他的手,带他往楼上走去。他似乎没料到我会是这样的反应,抿着嘴看向我,眼睛里有一丝害怕,还有一丝疑惑,小手冰冰凉凉的,显示着他的不安。我牵着他的手从一楼走向二楼,再从二楼走下一楼,就这样反复走了五个来回。不知不觉中,我手掌心里的那只小手渐渐变暖,本来任由摆布的小手此刻紧紧握住了我的手。最后一次从楼上走下来后,我牵着他往其他学生所在的地方走去,在快到的时候我松开手让他自己走过去,他走了几步,转头看了我一眼,然后快步走进学生堆里,不一会儿他又恢复了往常充满活力的样子。学生放学后嬉笑打闹的声音传了过来,我的心一松,同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直接的行动比话语更有力量,更行之有效。
自此之后,再也没有学生控诉他走楼梯时跳台阶了。在那之前,我为了避免此类事情不断发生,常常厉声呵斥或苦口婆心地劝说,但在目光触及孩子胆怯又迷茫的眼神时,又像拳头打在棉花上一样感到十分无力,唯独那一次我和他都没有说话,只是牵着手默默地来回走楼梯。没有厉声教育,没有能够传达意思的语言,而他却似乎从我牵着他手走楼梯的行为中读出了千言万语。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闭上嘴,去行动。”现实中的我们却常常反其道而行,我们会就某个问题反复对孩子进行说教,苦恼于孩子屡教不改,殊不知对小孩子们来说,行动要比话语有效得多。当我们和善而坚定地坚持到底时,孩子们会被我们感染,感受到我们的认真,慢慢改变自己的行为。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 顾言欢)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