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
目录
往期
分享
往期回顾

资讯详情

有了有情有义的校长  才有了有情有义的真教育

  • 作者:

【概要描述】

有了有情有义的校长  才有了有情有义的真教育

【概要描述】

  • 分类:电子报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8-13 09:40
  • 访问量:
详情

有了有情有义的校长  才有了有情有义的真教育

柳袁照

 

让人看了泪目的视频与留言

了不起的许华闽

一个对父母冷漠的人,也不会对学校倾注热情。只有胸怀爱心的人,才会对学校、对教育,与对父母一样,倾注自己全部的、丰富的情感。

我被这个小视频与留言击中了:一位中年男子,傍晚时分,与母亲一同“游园”,或许就在居住小区,母亲走累了,坐在石凳上,儿子蹲着,为母亲捶打双腿,母亲是那么享受,儿子是那么虔诚。

可是,留言却是这样的:“一早醒来,都是您的影子……”“妈走了,我们只能通过照片和视频来想念她。”

我心头一紧。沉默,只有沉默。

他是谁?他是福建省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校长许华闽。

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创办只有十年时间,许校长在这里做了十年校长,而倡导与践行“有情有义的教育”“气质教育”也有十年。

福建省启动省十四五哲学社会重点课题《诗性教育对基础教育育人方式转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之研究,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是成员校,因而我进入学校参与相关工作的调研与校本研修活动。

果然,学校内涵丰富,积淀不一般,虽深厚与厚重谈不上,但课改与教改做到这样丰富、精致与完整,却不多见。

用心做有情有义真教育

气质课程、气质课堂

走进校园,很平常,也小,建筑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不过,一座浮雕却大气磅礴。这座浮雕,厚重、深沉,蕴含深刻。是学校的历史,学校的愿景,学校的追求,也呈现了学校的特色。

学校的办学宗旨鲜明、响当当:有情有义做教育,因而做了十年的气质教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气质文化、气质课程、气质课堂。

许校长与高副校长给我们各做了一场小型报告,许校长讲课程,高校长讲课堂,从课程到课堂,他们真做实干,从经验上升到了理性层面。我当即各用两句话概括:课程完整而丰富;课堂完整而真实。

通过课程与课堂,“让童年温暖而明亮”,这是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这里的孩子拥有幸福而完整的童年。

教育不是说教,是体验,是浸润,是接受熏陶,上学求知是人生的新起点。在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各个年段都有自己的经典活动,比如,一年级的“开笔礼”,二年级的中队仪式展示,等等,在这里活动不再是“运动”,而是实实在在的一门门“课程”。

“温暖”,既体现在学校的一种良好的教育状态上,让孩子们无忧无虑地成长,又体现在家校共育上,他们开办了“家长学堂”。比如,每年的1013日和1116日,学校会分别为五年段与六年段家长开展《解码青春期》与《与青春期和解》两个主题活动,同样,“活动”也成为“家长教育课程”。

因而学校与老师同步:家长在家除了督促孩子做作业,还与孩子一起做家务,与孩子每天课外运动一小时;家长也能融入学校教育之中,“故事妈妈”“中午陪餐”“家长志愿者行动”等,让家校共育有血有肉。

同时,学校也为老师开设学习工作坊,以“正面管教在班级”为主题,价值引领,引导教师运用“正面管教”理念,管理和教育学生。让老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身也获得成长。

所谓“明亮”,指的是让孩子们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真心真意做“气质课程”,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比如,通过“班级艺术家”发现、培养学生专项特长。

学校的教育名言也浸润着“温暖而明亮”:知书明理,成人成己;从小立志,成为大写的“中国人”;温暖的童年值得回味;沉浸在书的海洋。

晋江四实小的典型意义

非同一般

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的办学目标是“办一所有气质的学校”。他们有目标也有步骤:两个“五年”计划——前五年构建完善气质课程;后五年研究实践气质课堂。

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付之实践。气质课程有:国家课程、拓展课程和体验课程。拓展课程有:品格课程、诵读课程、健体课程、艺术课程、家务课程和生命课程。

比如,“诵读课程”,推动班级开展阅读活动,班级通过制定阅读计划,结合教材“快乐读书吧”,确定班级共读书目;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整本书阅读”中每个学段的学习内容,推荐自读书目,并组织班级读书交流会、好书推荐、绘制思维导图等形式以予展示。

完整的气质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全人”素质结构的形成。气质课堂即一主两翼。一主是指:研制学习单;两翼是指:课堂观察与生态场域。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总结出了“自转加公转”的校本研修模式,以此为载体开展“源动式”教研活动。

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的“气质课堂”,没有停在“表象”,而是营造“四若”课堂文化:教学设计大巧若拙,变缜密的课堂为生成的课堂;教学评价大成若缺,变输入的课堂为产出的课堂;教师行为大智若愚,变专制的课堂为润泽的课堂;学生行为大音若希,变表现的课堂为思维的课堂。

“四若”课堂文化,构成了学校“问题+”的教学范式,上升到了理论。教学上是这样,教育上更是这样。教师的“学高”“身正”都有具体的内容,所谓“每日六善”:善目关照孩子,善语温暖孩子,善听欣赏孩子,善举感动孩子,善心宽容孩子,善念度量孩子。这“目、语、听、举、心、念”六个字,就是理性的高度概论。

学校对“好学生”也有自己的个性理解,即“善良”又“努力”,不是停留在概念上,而是要求体现在日常的行为上,学校制定的“标准”,形象简单而能操作:善良的孩子,天黑时会陪着脚踝扭伤的同学回家;善良的孩子,会在午餐后自觉留下来整理餐具;善良的孩子,看到操场散落的足球,会及时捡回足球框里,等等。努力的孩子,每天早晨“一进校就读书”;努力的孩子,每天中午“写字天天练”;努力的孩子,会吹葫芦丝、会踢足球、会国画,等等。

在学校仅仅半天时间,但我每时每刻都被感动着,这是一个有内涵的、有品质的、有境界的学校,即他们的“学生学习有趣味,教师工作有滋味,学校办学有品味”的“三味”追求。气质教育与诗性教育是相通的,现场我作了一个《气质教育与诗性教育的共同指向》的发言,表达了我的感悟与对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的敬意。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