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教师要做追梦人
- 作者:
【概要描述】
教师要做追梦人
前几天,收到朋友张在军先生寄给我的一本书,书名叫《凭什么成就卓越》。他在前言里写了这样一段话:探险家约翰·戈达德8岁那年,祖父送给他一幅世界地图,他整天趴在地图上看啊看。15岁时,他信誓旦旦地为自己写下人生的127个梦想。这些梦想包括完成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的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利山,探访马可·波罗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写一部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洲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捐款……有梦才有希望,有梦才有动力。52岁时,约翰·戈达德经历了18次死里逃生,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实现了其中的106个愿望。
细细品读上面的文字,静静思考新时期教师的使命和担当,渐渐地,新型教师的形象在我心中清晰而明朗:新型教师不是指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人,不是指衣着鲜亮却依然思想老旧的学究。新型教师应努力践行新课标理念,思想上行动上能从尊重学生生命的高度出发,引领学生幸福成长,简言之,他们是那些胸怀理想、追求卓越的追梦人。这群追梦人应具备以下共性特征。
敬业、爱业、乐业的教育情怀。敬业是一个教师从业的基本职业道德,新型教师更应常怀对教育事业及教育对象的敬畏之心。心怀虔敬,则行为必然尽心尽力,必当倾其毕生智慧探索教育规律。而在这样的“上下求索”中,教师将会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奉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选我所选,爱我所选”的新型教师对教育的热爱,促使他们用新课改的理念重塑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他们会努力尝试营造新型师生关系,既做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又做学生智慧和情感资源的开发者。这样,新型教师再也不是“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红烛形象,而是“与学生一起幸福成长”的领路人。这种幸福成长应该就是新型教师的从业之乐。敬业、爱业、乐业的新型教师会像特级教师刘可钦那样“要当就当最好的教师”。
真心、真情、实意地爱护学生。生活是一方沃土,你播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教师的爱心如同阳光、雨露,时时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孜孜不倦的教导,一丝不苟地传授书本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对学生要有父母般的慈爱,还应从道德、行为、言谈、学风等方面严格地要求学生。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跟每一位学生谈心,与他们做知心朋友,从中了解他们的优点、缺点、爱好和困难等。爱心教育能强化学生的好行为,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可靠保证。
厚实、广博、丰富的文化底蕴。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丰厚的知识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新课改的呼声传遍大江南北的今天。因而,我们要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不断为自己充电,跟上时代发展趋势。
能教、会研、善写的时代特征。能教是新型教师必备的真功夫。有人说:真正的名师都是在课堂上摸爬滚打磨炼出来的。我坚信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一个精于教学的能手,能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恰到好处地“一点”,就能使学生茅塞顿开,而这一点还不能点透,只是给学生一个引领、一种思想、一次启发。要想练就这样的功夫,就要深入研读教材、研读课标、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学法、研究新时代教育信息技术,直至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练就卓越的教学才能。
会研是新型教师必需的基本技能。新时期教育教学的发展会面临很多新问题、旧问题,把这些问题当课题开展研究是时代赋予教师的教育使命。立足于学生、立足于课堂的教育教学研究是最有生命力的,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得到培养,成绩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而这些不正是教师每天的日常工作吗?新型教师要敢于挑战教科研,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善写是新型教师必要的基本素质。专业论文写作水平是衡量一个教师能否走得更远的重要指标。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出版40余本书,发表1500余篇文章,为世界教育史立下了一座丰碑。新型教师也要善于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从学写教学反思开始,做一个善于归纳、善于总结、善于提炼、善于发现的有心人,只要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必将能有丰厚的收获。
总之,我心目中的新型教师应是在日常工作岗位上胸怀理想、安于平凡却不甘平庸的教育追梦人!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堰初级中学 蔡邦玺)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