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共建儒雅仁爱校园 蕴育多彩生命之花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中致力构建挖掘学生生命潜力的教育生态圈
- 作者:
【概要描述】
共建儒雅仁爱校园 蕴育多彩生命之花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中致力构建挖掘学生生命潜力的教育生态圈
叶继生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中地处千年古镇,始建于1924年,是一所富有丰厚文化底蕴、人才辈出的百年名校。学校秉持“对每个学生负责,对每个学生的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极力打造“儒雅·仁爱”校园,构建挖掘学生生命潜力和助力学生茁壮成长的教育生态圈。
学校根植生命教育的“儒雅·仁爱”校园生态圈的建设包括四大工程,即垒土工程、筑基工程、栽植工程和培育工程。四大工程彼此关联、多位一体、相映生辉。
垒土工程
让校园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土
好的校园环境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土,学校将“儒雅·仁爱”校园建设喻为垒土工程。润物细无声,“儒雅·仁爱”氛围的营造重在文化的渲染,分为内涵建设和外延拓展两个方面。
一是注重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以规范的管理、丰富的载体、生动的形式,搞好制度文化、管理文化、思想文化和艺术文化,加强教育和熏陶,培养师生遵规守纪、文雅有礼的文明习惯和不甘落后、奋发有为的优秀品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重点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内化学校“有责任,敢担当”的校训,树立 “儒雅·仁爱”之风,让广大师生不断受到校训的熏陶和激励,为集团校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是突出校园文化的外延拓展。学校进行文化布置,努力建成净化、绿化、美化、人文化的校园,让全体师生时时处处沐浴浓厚的“儒雅·仁爱”文化氛围,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向优秀看齐。两个校区从治理脏乱差抓起,进一步细化管理要求,强化管理职责,建立管理网络,加强常规督查,积极构建校园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扎实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提升档次品味,向主题化、特色化、课程化发展。
筑基工程
建设“儒雅·仁爱”的教师队伍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人,是学校蓬勃发展的旺盛生命力的基石。学校把统一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喻为筑基工程。
为建设“儒雅·仁爱”的教师队伍,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讨论黄桥初中教育集团“儒雅”教师标准:价值取向正确,品德言行优雅;知识结构多元,业务教艺博雅;文化素养深厚,气度温文尔雅;理性平和阳光,人格态度高雅。在讨论学习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认识,寻找存在的差距,确立努力的目标。
创新教师例会形式,总结、剖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工作的措施和策略,定期开展优秀教师先进工作经验分享活动,抓实考核和引导工作,着力培养一支勇于奉献、开拓进取、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一是坚持每周教师例会制度。创新会议形式,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重视教育案例分析,提升教师工作的研究水平,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时效性。同时开展优秀教师经验交流,让优秀教师介绍经验,进而培养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德育骨干。
二是坚持实行教师坐班制度。所有教师每天在学生之前到校,在班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一举一动,对学生中发生的问题第一时间掌握并及时化解学生中的矛盾,增强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是发挥名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采用新老结合、师徒结对等方式培养骨干任队伍,继续推进青蓝工程。
四是引领教师积极参与德育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引导所有教师在实践中关注学生成长;对学生的关爱,形成案例,通过不断反思,寻求教育对策。
栽植工程
为学生播下理想信念的种子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学校期望通过“儒雅·仁爱”教育理念的渗透,为学生播下理想信念的种子,植入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基因,为党的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蓄人才,故喻之为栽植工程。
学校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充分发挥黄桥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各年级德育目标,细化要求,让学生知行合一,养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觉健体等良好习惯;修订学生管理制度,强化学生日常管理,重点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用好《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让学生知规则,守规矩。
一是,抓行为习惯养成。优化“魅力绅士,优雅淑女”品牌教育,八礼四仪专题教育,切实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利用主题班会、征文、演讲比赛、手抄报等方式,提高行为习惯教育的有效性。
二是对学生进行“有责任敢担当”教育。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责任教育,孔子的“当仁不让”,孟子的“舍我其谁”,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彰显着对国事民生的崇高责任感。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提出旨在教人“学会负责”的责任教育,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需求。
三是做好“五好”教育。学校举办读书节让学生把书读好,举行书法展览让学生把字写好,举办校园艺术节让学生把歌唱好,通过检查评比让学生把操做好把地扫好。
四是坚持并创新开展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活动。坚持做到有计划、有主题,早准备,内容充实,针对性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艰苦朴素、爱校爱班、诚实守信、安全等教育。本学期,学校创新国旗下讲话形式,把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走上司令台,讲述自己的故事,讲述好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情景剧表演、乐器演奏、唱一首歌、爱国诗歌集体配乐朗诵等,展示自己的青春风采。
五是顶层设计好每周一的班会课。学校在每学年初就制定好了系列班会主题,每周各班开展统一教育主题的班会课。本学期,学校创新班会课形式:统一播放德育视频专题片,让学生对某一形象或行为进行辩论等,真正把班会课作为学生养成教育、理想教育、安全教育等的主渠道。
六是积极发挥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台的宣传功能,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影响、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学生良好思想品质。校园电视台开设校园新闻栏目,展现好班风、好榜样,反映师生的精神风貌,播放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开设《放大镜》栏目,把坏习惯、坏事物拍下来,如随地乱扔垃圾、不爱护花草、集会时讲话、浪费水电、损坏公物等,组织学生在镜头前进行评论。这样,同学们看到自己或身边同学的劣行被曝光,会感到羞愧,产生很大的震撼,更易受到教育,会自觉地改正缺点。
七是重视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学校积极开展民法典教育,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请司法等相关部门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辨别是非能力,减少违纪违规现象。配合安全管理中心加大校园安全教育力度,上好安全教育课,进行防火、防地震等安全演练,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自我救助能力。
八是综合实践活动不停步。学校组织学生管理维护校内综合实践基地,通过自己播种、除草、收获的过程,体验劳动的艰辛,感受丰收的喜悦。学校东方文学社团成员走出校门,走进企业、社区等采风,提高语言表达、文学创作的能力。
九是聚焦学生心理三级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考试,打造专兼结合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学校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生命等教育,积极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对风险的良好心理素质,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创新心育形式,提高心育水平。
十是充分发挥黄桥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积极参加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中华经典传承推广活动,积极申报建设中华经典传承推广特色学校。
十一是加强体卫艺工作,开展“一校一品一特色”创建,三个校区各有特色。实施“2+1+1+N”行动(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才能,保证每周一小时劳动时间,拓展多项兴趣爱好),积极实施“快乐+特色”大课间活动,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与,强化学生的“会健体”意识。
培育工程
以榜样引领树校园儒雅新风
学校期望通过“儒雅·仁爱”教育培养一批出类拔萃的教师和学生,树立榜样,用他们的言行举止和典型事迹,影响、感染、带动更多师生向优秀看齐,并将这项人才培育工程称之为“火车头带动效应”。
学校每年开展常态化的“儒雅”教师和“魅力绅士,优雅淑女”学生评选,对各级各类优秀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通过树立儒雅、优秀典型,引领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争创一流佳绩、树立儒雅新风。
一是定标杆。组织学习《黄桥初中“儒雅教师”评选方案》和《黄桥初中“魅力绅士,优雅淑女”评选方案》,明确评选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对照方案明确认识,争做先进。
二是树典型。每学期都会在各个层面组织学生、家长、同事对每一位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满意度调查及师德考核,从中评选出校级师德考核先进个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儒雅教师”评选活动,组织学生、家长及教师评选出心中最美的“儒雅教师”,根据计划每月评选出“魅力绅士,优雅淑女”之“文明礼仪之星”“勤奋学习之星”等优秀学生。
三是广宣传。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以及各宣传阵地,开通信息渠道,大力宣扬师德高尚的教师,树立师德典范,展示学校风采和教师师德风采,彰显正能量,树立良好形象,扩大教育影响。学校利用师生大会、周前会、升旗仪式等,组织优秀教师和学生给大家作演讲,用他们的事迹进一步激励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学先争优,努力为构建“儒雅·仁爱”的校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黄桥初中将“儒雅·仁爱”导向的生命教育植根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敬畏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致力构建蕴育多彩生命之花的教育生态园。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