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劳动让传统节日更有情趣
- 作者:
【概要描述】
劳动让传统节日更有情趣
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传统节日。渝东北地区,素有清明节食青团的习俗。清明前后食用青团就像端午节食用粽子、中秋节食用月饼一样,成为中华饮食传统的一部分。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和意义,增强对中华传统节气和节日的认识,我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在一年级(2)班开展了“忆清明,做青团,承民俗,懂感恩”的主题班本劳动小课程活动。
语文课上知传统之礼
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0课是《端午粽》,课文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孩子们在读课文时都流露出对美食的向往。结合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我给大家讲了中国传统节日里吃传统美食的习俗。在我们家乡,正月十五要吃白糯糯的汤圆,清明节要吃绿的青团,中秋节要吃香甜可口的冰薄月饼。孩子们一说到吃的,兴趣特别高涨,我趁机又让孩子们学了杜牧的《清明》这首诗,让他们知道清明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里的习俗有:祭奠祖先、踏春赏景、做青团美食,都是几千年来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劳动课上学制作方法
我们学校有专门的劳动课和专职的劳动老师,我请劳动老师在劳动课上教给孩子们本地制作清明美食的方法。雷老师教给了孩子们两种方法,一种是用艾草,也就是艾蒿洗干净后用破壁机打成汁,加糯米粉制作成青团皮,再加上自己喜欢的馅料,便做成了青团。青团可以上锅蒸,刷上一点油,十分钟后绿绿的青团便做成了。还可以用我们家乡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清明菜(鼠曲草)做成“染色剂”,加上糯米粉和面粉制作青团皮,再加上自己喜欢的馅料,做成青团,压扁后用油锅煎,便可以做成香香的“清明粑粑”。劳动课上,孩子们通过观看视频、小组讨论、趣味问答等形式了解了制作清明美食的方法。
家庭实践制作美食
周末,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和家长一起踏青寻找艾草或者清明菜,然后采用劳动课上老师教的方法制作青团。在家长的指导下,孩子们非常有兴趣地采摘了嫩嫩的艾叶和清明菜,回家亲手制作了青团。当一个个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的青团出锅时,成功的喜悦也随之绽放在每一张稚嫩的脸庞上。孩子们开心地和家人一起分享着这道传统美食,不少家长还在朋友圈里晒起了孩子亲手制作的美食,获得了一大波称赞。
班会课上晒美食
学校每周四的上午第四节都是班会课。在班会课上,我播放了家长发在班级群里的孩子们制作青团的照片,孩子们兴奋而自豪。我们还请了几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制作青团的过程,模仿《端午粽》一文第二自然段中描述粽子样子、味道的句子来说一说自己制作的青团的样子和味道。孩子们都沉浸其中,露出陶醉的表情。我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制作的第一个青团送给谁吃了,为什么?不少孩子都介绍把第一个青团送给了长辈,因为他们平时太辛苦了,要用亲手制作的青团来犒劳他们。感恩的种子,在此刻悄悄发芽。
美术课上画美食
美术课上,我请美术老师教孩子们画一画青团,不少孩子因为有亲身的经历,画的青团和制作过程特别引人入胜,让美术老师惊喜不已。下课了,一个孩子特意跑来告诉我,她觉得做青团、讲青团,然后又画青团的活动好有意思呀,希望端午节的时候老师还能教他们做端午粽,她还想送老师几个自己亲手做的粽子呢。我们都笑了。
为期两周的“忆清明,做青团,承民俗,懂感恩”班本劳动小课程紧密结合中华传统节气和节日的饮食习俗,丰富了劳动课程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传承了底蕴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了学生的感恩教育。今后,我将继续探索劳动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围绕节气、传统节日开展系列劳动教育班本小课程,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劳动精神的碰撞中,进一步提高劳动技能,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明。
(重庆市开州区汉丰第五小学 谭先芬)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