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蒜” 出你的精彩
- 作者:
【概要描述】
“蒜” 出你的精彩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
但现如今,儿童在生活中参与劳动的现象已经是少之又少。“双减”背景下如何尝试从学科融合角度破解呢?我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推动学生劳动教育。
一、数搭台,“蒜”参演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三会”明确指出,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数学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数学的产生与发展来源于劳动,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2、3两节栽蒜苗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是以测量和记录蒜苗14天的生长高度变化过程为依据,来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我引导学生尝试亲自种植蒜苗参与劳动实践,架设起了数学与生活劳动之间的桥梁,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二、广参与,“蒜”方法
班级内4人为一组进行分组讨论、记录,每组再推选一名代表上台分享种蒜方法,最终我们总结出水培、土培两种具体的种植方法。
水培种植: 一剥蒜 ,二放好,三加水,注意水位要在蒜的中间位置。注意:1~2天换次水,保持水的新鲜。
土培种植: 头朝上,根向下,覆盖土,注意:1~2天浇次水,保持土壤的湿润即可,不可一次浇水太多。
三、勤记录,“蒜”成长
怎么记录蒜苗的生长呢?是简单地在本子上记录蒜苗的高度吗?后来经过思考,我引导学生借助蒜苗生长画简笔画,既能记录数学课本上需要的蒜苗生长高度数据,又可以表达学生每天观察后的心情。同时,学生还可以加入自己的心情(例如笑脸、哭脸等微信图标或自创图标),也可以运用诗句或者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运用各种图形体现蒜苗生长所需要的水分、空气、阳光等。
四、乐分享,“蒜”收获
我利用班会课的时间,邀请每组代表运用多媒体展示他们根据蒜的生长和自己观察所画的简笔画和自己每天观察后的心情。同时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颁发班级种植能手荣誉证书。小董同学在收获中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小于同学谈到做事情一定要细心,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小阳同学的收获是在劳动教育中,感悟到学科之间的融合教育;小张同学感悟到生命的成长。
通过此次“蒜”出你的精彩劳动实践,学生们从兴趣到探索,从认知到行动,真实体验了一把“蒜农”的乐趣。
(安徽省亳州市亳州学院附属学校 郑涛涛)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