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936期

第201936期

【概要描述】

第201936期

【概要描述】

详情

第201936期     2019年9月30日 

  

第一版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湖北省宜昌市汕头路小学   胡文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对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语文课程有着很大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达交流、阅读、写作中进行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培养小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良品质。
一、加强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小学是一个人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形成优良思想道德品质的黄金时期。加强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培育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小学生正确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有利于提升公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培养小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也是在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基。随着不断加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能够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以及他们身边的家长、朋友受到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从而促进全民素质的提升,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1.在课堂上加强师生沟通互动,在互动中渗透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以及学生的口语表达、思想交流都在语文课堂上有着充分的展现,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教学中,一些课文中往往蕴含着优良的道德品质与丰富的人生哲理,例如,进行《珍珠鸟》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对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信任与友好相处进行深度挖掘,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课文中的情境出现所具备的条件与作者所做出的努力。在课后,教师还需要深度挖掘课文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联的内容,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具体要求进行理解和学习。
2.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在阅读中丰富教育内涵。课外阅读能够使小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资源,也能够使小学生在阅读时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与蕴含的哲理。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能够通过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来进行。教师可以在课余为学生推荐一定的具有丰富教育意义的读物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国经典读物中蕴含着许多经典的小故事,还有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等等,这其中所蕴含的高度凝练的精神内涵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诠释。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阅读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及道德品质,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践行。这样,对学生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3.开展主题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课程中,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有一定的主题,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也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主题的升华。在加强对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教师也可以开展主题教学,按照一定的顺序加强对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某一项品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逐个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内涵。例如,在国庆节前后,教师可以开展以爱国主义思想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与国庆的节日气氛相结合,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加强爱国主义思想的构建,从而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加贴合实际的理解。
4.在语文课堂上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优秀精神文化的高度凝练,对小学生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有利于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例如,优秀传统文化中热爱祖国、诚信友善、孝敬父母等优秀的道德品质,在这些思想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熏陶和感染后,也能够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促进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践行。
学好语文,对学生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语文科目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教学生如何做人。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更能够将语文教育与德育充分进行融合,发挥语文科目的德育优势,促进对小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与建设,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汇仟幼儿园   门文生

心里健康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如今,由于家长的溺爱,偏执、任性、孤僻、自卑、焦虑、嫉妒、自我、善于攻击、不会与人交往等,已成为幼儿性格中突显的缺陷。从媒体报道以及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件件令人痛心的悲惨事件中,可以看到一些未年成人,仅仅因为一些小事就用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触目惊心。因此,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近年来,我园始终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着重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关爱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爱是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爱孩子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教师对幼儿的关爱是孩子心理健康最珍贵的营养。特别是新入园的幼儿,他们往往会因自理能力差、对亲人的依恋、不熟悉环境等原因,而产生焦虑和不安。这时,老师要像妈妈一样亲切地呼唤孩子的乳名,给孩子一个深深的拥抱、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束赞许的目光,喂他们吃饭、陪他们睡觉等等,这样就能让孩子感到亲切和温暖,把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老师身上,从而摆脱焦虑的心理,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对那些性格内向、能力较差的幼儿,要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指责,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
二、友好合作,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互相谦让,尊重他人是幼儿之间交往的必备条件。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个幼儿,这样幼儿才能学会尊重他人。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经常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同时我们还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礼让、学会等待、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使幼儿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学会互相谦让,尊重他人。
三、及时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
和睦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幼儿心理健康工作,除了教师的努力外,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尤为重要。当家长或老师发现孩子心理的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和对方取得联系,共同寻找问题的根源,商讨对策,对症下药,及时治疗。这样,才能杜绝孩子心理疾病的发生。比如:我园有个孩子刚入小班时,老师就发现这个孩子我行我素,对于老师的劝告置之不理,习惯一个人玩耍,时不时搞一些“破坏”活动,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还随地大小便,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困难。针对孩子的这些表现,班级老师及时找家长进行沟通。起初,家长并不在意,只是说孩子调皮,不听话,在家娇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让老师多费费心。于是,老师就把这个孩子一日活动中的表现用微视频的形式发送给家长,还让家长深入班级跟班观察,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认真分析,进行比较。几次过后,家长发现孩子的表现确实异常,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检查结果发现,孩子患有轻度自闭症,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方治疗,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事实证明:只有家园共育,形成合力,才能使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开展挫折教育,发挥激励因素
挫折教育是培养和锻炼坚强意志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提高人心理素质的一种良好手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形象直观,善于模仿,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采用竞赛的形式,鼓励他们遇到困难不退缩,有勇气、有信心、敢于挑战自我,锻炼他们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作风。抓住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失败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体验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从而提高幼儿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勇气。
总之,幼儿的心理健康,植根于家庭,成型于学校,发展于社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幼儿教育是“根”的教育,只有把根扎直,才能把形塑好,孩子才能成才。


批评教育的原则
□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兴仁盘龙小学   宋海莹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面对需要批评教育的学生,基于爱的原理,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友善、宽容的原则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每个人都会犯错,何况那些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对犯错误的孩子,我们要以友善的态度,宽容的心态,努力做到“知其心,然后救其失也”。面对一个循循善诱的引导者,什么人不愿意接受批评、改正错误?什么人不愿意向真、向善、向美呢?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多一些友善、宽容,让学生的错误经历成为成长的契机。
二、客观公正的原则
客观是指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不搀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也不为他人意见所左右。公正就是平等、公平正直,没有偏失。批评不是指责、埋怨,应该是评价、评判,只有客观公正才能深入人心,容易被人接受。在任何事件面前不戴有色眼镜,不宜以学生平时的表现评判对错。应该对事情详细了解、充分调查后作出判断。有的放矢地因势利导、不偏不倚地批评教育。让正义的天平始终保持平衡,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虚心接受。
三、就事论事、不上纲上线、不揭伤疤、不翻旧账的原则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信任和理解,因此对他人的一言一行都很敏感。特别是一些针对自己的批评之语,没有几个人愿意听到。相对而言,人们更愿意听到一些针对某件事情的评价。 一些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后,大多数老师都能够容忍和谅解。而对于好惹是生非的学生,我们几乎是零容忍,新帐旧账一起算,不能就事论事,常常上纲上线——“怎么又是你”“老毛病又犯了”之类的话,脱口而出,有明显针对学生本身的批评倾向,很容易打击到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常常是老师越说越有气,学生越听越心烦。这样的批评有效果吗?这样的“教育”有意义吗?不如平心静气,就事论事、轻描淡写地指出该如何做更好。
四、润物细无声的原则
学困生由于自卑和自尊的心理占主导,对他们来说“润物无声,教育无痕”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富有成效。教师要像医生对待重症病人一样,要给予学困生特别的关注,给予更多的尊重,以深情厚爱取得他们的爱戴,结成心灵上的联系,使他们自觉、愉快地接受教育。
大爱无声,大象无形,德育贵在身教,引导重在示范。但凡犯错误的人,最怕有人批评、说教。虽然他已知错,虽然他已开始内省、反思,碍于情面仍不愿意听说教。因此,面对犯错误的学生倒不如在举手投足之间示范,眉目传情之时引导、点拨。此时,无声胜有声,不动干戈,不费口舌,让犯错误者尊严依在,能够下得了台,让愧疚之情化为向上的动力,从而“改过自新”。
“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爱是师者为师的前提。工作中用博爱的眼光关注学生的成长,多一份温暖,多一份尊重,胸怀宽广地赏识学生“善意的谎言”“美丽的错误”。允许学生在错误中成长,才是智者之师、人文之师。

 

为师者,应心静如水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碱滩小学   任永范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无不受社会的影响,正面的、积极地、阳光的影响对一个人会产生向上的动力;而反面的,消极的、阴暗的影响会使人精神萎靡甚或堕落犯罪。身为人师,心态不但影响自己,更影响着自己的学生。面对大千世界的纷扰,身为人师要想做到心静如水实属不易,但老师的职业决定了他只有心静如水才能为人师表。
教师的特殊职业决定了他必须心静如水。“传道”不只是言传,更要身教,如果你心猿意马,怎能让孩子心平气和?如果你心不在焉(教学),怎能让孩子专心致志?如果你口是心非,怎能让孩子诚实守信?“言为心声”,心被污染,怎能发出天籁之音!“授业”,需要老师静心汲取丰富的知识,需要老师精心备课上课,需要老师静心批改作业,岂能容得三心二意。 “解惑”更需要你平静对待,如果一个人心浮气躁连自己心中的症结都解不开,岂能解开弟子心中的疑惑!
那么,师者如何做到心静如水呢?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教师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向的今天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二,淡泊名利,爱岗敬业。“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广大的一线教师,虽然住不上豪华别墅,虽然开不起漂亮的宝马,虽然享受不了饕餮大餐,但我们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食俱欢颜”的情怀,我们有“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想象,我们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浪漫。每当学生在清晨第一声向您问好,谁能说这不是名呢?每当节日里孩子向您送来自己亲手采撷的鲜花,谁能说这不是利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选择了这一神圣职业,这一职业也定格了我的志趣,我与它身心合一,乐在其中。“蓝天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太阳的幸福是光芒璀璨,我的幸福是对三尺讲台的眷恋。”
第三,全社会应加大尊师重教的力度,教师也要以丰富的活动在自我发展中升华情感。教师在诸多需求中,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我们可以组织学术沙龙,探讨热点;我们可以挥毫写生,培养情趣;我们可以一展歌喉,抒发情怀;我们可以登高望远,怡然自得……“出淤泥而不染”是教师洁身自好、价值体现的最高境界。
我们是为生存而选择了这一职业,更是为了理想而选择了这一职业,因此,我们义无返顾地将人生最美好的时期留在了教师这个位置上。为了使自己更好地生存,也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我们注定选择执著于教育事业,虽然执著于事业不一定带来成功,但我们心静如水,无怨无悔。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河南小学   张怀丽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了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首先要改变以往师生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是小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小学生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端着架子,语言和态度应该和蔼、友善、亲切,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都应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引路人。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毫不关心,也辅导不了孩子,这时老师是唯一的引领者。每天课外活动时,老师要参与到孩子中,与孩子们同乐,这样就拉近了与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而我们也就成了孩子的伙伴、好朋友。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师一定要成为学生的良师兼益友,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学生只有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并愿意亲近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热爱学习、乐于学习。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每个老师都应对学生以高度的责任心,主动、努力地耐心培养他们。同时要与学生家长随时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反映在校表现,与学生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家校合作,寻找最佳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些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突出表现在学习习惯有问题、行为习惯差、灵活运用不够。教学时,教师要从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抓起: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对教学有极大的益处。教师要从课前预习、学习态度、思维模式、学习方法、解题后反思等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要提高课堂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手段,用较少的时间和较少的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素材选择、教学要求和呈现方式等方面与原教材相比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学前,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不仅要弄清每个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还要学会在细节上进行推敲,深入钻研教材所蕴含的知识、思想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材的变化促使教师必须走进新教材,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发挥新教材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还要钻研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幅插图和例题习题。
四、让数学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如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可以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去解决,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体验到数学每个环节都与自身的生活有关、都那么有趣。这样,就将课堂教学还原成一种课堂生活,不再呆板,不再僵化,师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共同发现,共同研究,共同创造,共同体味数学的魅力。今后要努力打破那种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程序,让数学课堂生动活泼起来。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这是基础教育的新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在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把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第二版  


在音乐教学中给学生的心里埋下美的种子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八方小学   许  娜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教材内容将这一理念融入到音乐教学之中,进而寓教于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思想共鸣,上好“音乐思政课”
音乐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一个人经过音乐的熏陶,能使人格得到提高。而思想理论教育对学生来说,是较为抽象且理论的概念。音乐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但从本质上看,音乐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两者的根本目的都在于人的塑造。思想政治理论是以理为主的“晓之以理”,音乐则是以情为主的“动之以情”。
将音乐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是极其富有创意的教育实践。音乐与思想教育看似关系不大,并不搭边,但是音乐对思想教育是有十分大的帮助的。思想教育和音乐,都能对人的情感思想、道德意识和人格的塑造有影响。积极的音乐,能引导人积极向上;激进的音乐,能使人奋发图强;悲伤的音乐能催人泪下;而那些低俗妩媚的靡靡之音,则让人沉沦,让人毫无生气。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人格有积极的影响,向好的方面塑造。显而易见,恰如其分地应用音乐,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音乐为教学服务,让学生更好地受到思想方面的教化。
例如《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在学唱时,通过分析歌词了解到它的时代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学习歌曲时,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学生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国歌》可歌可泣的奉献与创造精神,如同催开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三月春风,让学生真正深刻理解国情。
再就是结合热点时事,用歌声进行德育渗透。例如,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教学中渗透爱国教育的好时机,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爱国歌曲的学习,当学生在演唱时,就能在思想上建立起对我们社会主义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过程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改革挖掘和整合教学资源,拓展音乐学习环境,努力在歌曲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使学生在音乐别样的体验感受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挖掘传统基因,上好“历史文化课”
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与歌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很多流传下来的优秀音乐作品,有的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有的记录着近现代史上中国从落后挨打走向民族复兴的历程。
例如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歌《游子吟》,引导学生通过赏析古诗,了解到孝老爱亲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曲旋律亲切、爱意绵绵,令人浮想连篇,仿佛随着歌声飞到了遥远的家乡,依偎在母亲的身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比如《爷爷为我打月饼》是一首体现民俗活动的歌曲,现在的孩子都是在幸福关爱里“泡大”的孩子,在呵护有加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很少有人主动关注老人的情感,此歌曲能引导孩子们在了解与中秋有关的风俗的同时,激发对爷爷的情感,知道老人曾吃了很多苦。该歌曲就可以启发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丰富教学方式,上好“课外实践课”
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更表现在各种课外活动之中。如在7月份,可以利用建党节开展颂扬党的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情感。在10月份可以依托国庆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这些主题活动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更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了心灵,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情操。
总之,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挖掘和整合教学资源,在歌曲教学中渗透德育,在多样化德育活动中拓展音乐学习环境,全面促进音乐教学在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中的传承和创新,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把德育渗透落实到语文教学过程始终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匡衡小学   苗  会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 培养爱国意识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德育工作更摆在学校教育优先的战略地位。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例如,我在教《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一课时,通过对诗的朗读,使学生明确这首诗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特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诗人借此歌颂家乡、歌颂祖国的巨大变化,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育学生爱国并非空洞遥远,而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爱国的行动。又如讲《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通过对课文重点段落的仔细研读,同学们被五壮士气壮山河的语言和行动强烈地震撼了,我抓住机会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以及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德育“无痕”
由于语文德育内容分散而又丰富,“渗透”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最有效途径,只有以读为本,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发掘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才能水到渠成,真正感悟、欣赏到文本的内在价值,因此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应当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始终,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必须要有这样的“德育渗透”意识,这不是思想道德所强加的,也不是什么阶级刻意要求的,而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放在《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一条的要求,显然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德育地位。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目标其实就是落实语文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是语文教学目标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此,语文学科德育目标的渗透应当是无痕的、水到渠成。
三、生命诚可贵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向生命挑战》一文,写的是 21岁的主人公霍金被诊断患了绝症,后来却成了伟大的科学家的事,我在教学中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就任意把生命浪费掉。而是应该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但是一些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正确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儿戏,吸烟、泡网吧、轻生、群殴致伤致死等现象时常发生。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本课时,我为学生朗读了课外文章《敬畏生命》,我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针对一些学生认为世上无爱心从而把自己的爱心收藏起来的现象,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时,我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作为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应该试着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那么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爱心。法国著名美学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我要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爱心,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罢了。
总而言之,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开辟各种渠道,把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到课外活动中,也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教育学生,一要教给知识,二要教给思想,我们要把二者紧密配合起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阳光心态,幸福人生
—— 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叙事
□ 湖北省襄阳市长虹北路学校   吕  杰

一个人幸福与否,不是取决于他是否拥有漂亮的容貌、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富可敌国的财富,而是取决他是否拥有阳光的心态。它会在你失败时给你安慰,让你在困难中前进;它会在你迷茫时给你理性,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自信……
我们作为教师,拥有阳光的心态更加重要。有了阳光的心态,我们就拥有了一双从教学琐事中找到幸福的慧眼。那么,我们教师如何才能拥有阳光心态呢?我的答案是学会倾听,学会放下,学会欣赏。
一、阳光心态,学会倾听
小伟内向孤僻,表达能力很差,平时他在课堂上从不张口。一天,他的同桌到办公室里告状,说小伟把她的T恤戳破了。我很意外,小伟虽不爱说话,但性情善良,不至于做出这样的事情。我把小伟叫到了办公室,友善地表达了我的态度,并希望他能解释一下事情的经过。小伟不好意思地给我讲述了事情前因后果:原来,同桌笑话他唱歌难听,为此双方发生争执,他不小心把同桌的衣服戳破了。于是,我要求同桌向小伟道歉。小伟接受了同学的道歉,露出了单纯的笑容。
学会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倾听呢?首先要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倾听能使我们了解学生的心声。其次,我们要知道该倾听什么。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倾听学生的情感。一位善于倾听的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声音中了解其喜怒哀乐,捕捉其情感状态,并加以有效引导。另一方面,我们要倾听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一位善于倾听的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声音中了解其所表达的思想和观念,并相互交流和分享,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的价值,从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最后,我们要多用描述性和激励性的词语称赞学生,让学生充满自信、富有动力。
二、阳光心态,学会感恩
教学“统计表”时,我让学生把“主动为家长端水”“主动为父母盛饭”……的次数统计下来。统计之后,我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把自己“为家长端水”“为父母盛饭”的感受写下来。学生们写得都很好,字里行间流露的真实情感让人感动。
心理学家认为,人际之间存在“互酬互动效应”,即你如何对别人,别人如何回报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感恩呢?首先,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感恩落实到行动上,融化在血液中。其次,我们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淡泊恬静。我们也要感恩挫折和失败,因为它们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和精神。只有教师有了感恩的情怀,才能以自己的“磁场”感染学生。
三、阳光心态,学会欣赏
小强同学自幼父母离异,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性格孤僻且叛逆。他经常跟老师和班干部唱反调,多次违反班级纪律,如在课堂上射飞机、故意讲话、乱起哄等等。该批评的都批评了,该罚的都罚了,但一点效果都没有。有一次数学课,他又闯祸了。我罚他把刚教的歌曲唱一遍。别说,他唱得还真不错,我对他的歌声大加赞赏。他激动地哭了,说我是第一个表扬他的老师。在之后的数学课堂上,他表现得很积极,我也经常鼓励他。慢慢地,他变得开朗起来。
每个人都渴望被人理解和欣赏,学生也不例外。粗糙的批评和生硬的要求只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将其推向不良人格的深渊。那么,如何做一个善于欣赏的教师呢?我认为秘诀就是蹲下来看学生。只有蹲下来看学生,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与其感情沟通,使其感到自己被我们理解和欣赏。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也曾指出,教师应时刻记住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孩子。那些没有爱心、不愿理解、欣赏学生精神世界的教师只配当个教书匠,他们不可能成为学生的精神教育者和指导者。所以一个懂得欣赏的教师,其教育行为必涵蕴四颗缺一不可的心,即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心,严慈相济的爱心以及纯真的童心。
拥有阳光心态,心灵每天都会开出一朵花,芬芳自己,也芬芳学生。让我们用阳光心态开启幸福人生!


我的课堂学生作主
□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白庄小学   孙中伟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不教”的目的,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先教,让学生掌握自己学习的金钥匙,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立足于本班学生的发展,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还是教学评价,都应该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敢于冲破课本、教参的束缚,敢于打破阻碍学生发展的传统的常规课堂教学,实行新的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下面,我就针对课堂的开放性谈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灵活性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首先应该建立在灵活性的基础上。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可以树立教师的崇高形象,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教育技能。要想把这种技能运用的娴熟,就要遵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使人人都获得成功感,达到向全体学生施教的目的。例如语文每一篇课文的解析通常都是可以分几个层次的,像字词梳理、文意理解、中心归纳等等。这样教师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设计不同的问题,通过这种有针对性、民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学习信心,让他们能够在愉悦氛围中学习,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互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以往教学中的课堂互动都是“主体——客体”结构。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和自己教学经验的逐步积累,我觉得课堂教学的互动应该从“主体-——客体”结构过渡到新的“主体——主体”新结构。教师要把课堂作为一个公平的教育平台,给每一个同学以平等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真正的把“一言堂”变成“众言堂”。这样就突破了“老师教学生记”的传统教育模式,使课堂达到真正的开放。
和谐性
所谓“和谐”即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课堂,就是指课堂里教师和学生的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的协调发展。这就是说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在师生的对话、活动、交流中进入真情交融的境界。例如“课前三分钟”,就是在每节课开始前给学生三分钟的自由时间,让他们站在讲台上体验一下“讲”的感觉。这个“讲”可以是任何内容的,例如名作欣赏、哲理故事、问题答疑等等。通过这个“讲”既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一个角色的转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
课堂是传播知识、积淀文化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传承人文精神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一要让学生“爱学、会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放开课堂,给学生最大的发挥空间,进而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促使教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第二小学  高新枝

《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几何直观思维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由于小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因此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生动地在学生面前展现几何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这也是课堂中的一项创新。在《课程标准》中对于创新的要求是这样:“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几何直观思维是一种创新的思维,引导学生在解题思路上寻找到最便捷最直观的方法,拓展思维。而多媒体的应用使得图像更为直观与立体,弥补了老师手绘不精准的缺点。所以多媒体教学与几何直观的结合,是教与学双方的创新。
进行多媒体教学有诸多好处。在《课程标准》中就有所体现:“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能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手段,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如,利用计算机展示函数图像、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从数据库中获得数据,绘制合适的统计图表;利用计算机的随机模拟结果,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随机事件以及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等等。”比如举几个课堂中的实例,在进行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将会在多媒体上展示将圆分成4等分,8等分,16等分,等等,并分别插拼为长方形,这便让学生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并演示将其分成更多份,借此引出圆的面积的公式。这样又直观又简单。
还有,在小学数学中,大部分问题都能转化为几何图像,根据画图来进行问题解决,比如最经典的倍数问题。“为庆祝儿童节,同学们表演节目,穿花裙子的和穿白裙子的共有18人,穿花裙子的比穿白裙子的多4人,问:穿花裙子的和穿白裙子的各有多少人?”这就可以用画图来解决,先用线段表示穿白裙子的人数,然后再画另一段稍长的线段。这样就把普通的应用问题转化为了几何问题,用相同的部分得出较少的一部分,问题便解决了。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口述与板书的结合,难免学生由于年龄小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使用多媒体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更加有吸引力。而几何直观理解借助多媒体更加准确,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多多钻研,运用的更加自然与恰当。


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中心小学   姚海峰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享受着信息技术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无不担忧地看到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信息技术利弊共存的客观现实,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还需接受信息技术所涉及到的德育渗透。
一、遵守机房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
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极强的最佳时期,所以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前沿型的新兴学科,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任课教师应该细致耐心地从点滴小事抓起,教育学生。遵守机房规章制度是学生养成良好上机习惯的关键,课前准备比如穿鞋套、排队等必须要求学生认真做到,使他们养成自觉维护上机秩序和卫生的好习惯;进入机房要对号入座,规范操作,爱护设备,讲究卫生,这些要求虽然很琐碎,但正是这些细微的行为规范有助于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养成,所以教师一定要持续耐心地提醒督促学生。
二、规范操作,学会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计算机因成千上万个文件的支持才得以正常运行,如果删除了重要文件或传播计算机病毒,可能就会导致系统的瘫痪,所以规范操作,维护和保证文件的安全尤为重要。小学生对此体会不深,所以应结合课堂教学使学生理解删除他人建立的文件的后果,病毒对计算机的危害,从而懂得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建立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三、注重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占主导地位,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创造出德育环境,引导并促成学生道德的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而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机房上课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如:要求学生在上课前、下课后要及时洗手;禁止在微机室内吃零食;让学生对号入座;开机和关机一定要按照程序进行;不要随意更改删除电脑里的文件;拉键盘抽屉不要用力过猛,或乱敲键盘、乱按鼠标;下课后要把椅子摆好,整理好物品,保持桌面和地下不要有杂物;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在教育他们应该怎么做的同时,还要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使学生明白这样做的道理。同时也可以利用小学生的特点,让他们以个人的形式或小组的形式比一比,激励孩子、表扬孩子,这样久而久之,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此外,教师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在他们的心里都是表率,是他们的崇拜者。所以每位教师,不管你是否自觉,你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教师的良好素养,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做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要做道德修养的榜样。教师在课堂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自身应有良好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如“文件管理”教学就蕴含着培养学生分门别类地管理文件、为文件取个好名字(便于识别)的好习惯。在保存或另存为文件时,注意保存的位置,应放到对应的文件夹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
四、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利用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德育渗透,也是该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比如在制作“中国的世界遗产”幻灯片时,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他们进行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利用Word、Flash等软件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上制作贺卡,写感谢信等,使学生具有一颗感恩的心,从小学会孝敬父母、尊敬老师。通过这些实例操作,学生既掌握了操作技能,又受到了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从知识到情感价值观都能得到提升。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与学好本学科的知识技能一样重要,它决定着知识经济时代未来的建设者们应用信息技术综合素质的好与坏。


第三版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四法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峄州小学   鲍青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作为教师,假若你的课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那便是最大的失败;假若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就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就可以使教学进入“化境”,就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下面我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直陈激发学生兴趣的五点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巧用学具法
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巧用学具,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用学具袋中的图形,拼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物体,使这些枯燥的平面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变成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物体的形状,增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兴趣。通过引导,有的学生利用平面图形拼出漂亮的小雨伞,有的拼出了小汽车,有的拼成机器人……还可以用小棒摆出美丽的图形、漂亮的房子、有趣的迷宫……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喜爱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勇气和信心,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有利于学生将操作的信息准确地并有选择地输入大脑,促进抽象思维活动的展开,让学生手脑并用,感受成功的乐趣。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既能受到思维训练,又能充分体验动脑后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从日常生活方面开始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从而萌发其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进而真正喜欢上数学。例如:在学习“24时计时法”时,我先提问学生:你们看电视时, 注意过电视机右上角的时间吗?很多学生都表示知道。然后我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说出自己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或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或表示出爸爸、妈妈上下班的时间。学生在练习中兴趣盎然,十分投入。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也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化抽象的理论为具体形象。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冲突。教师就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
三、成功体验法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比如教学用1—7这七个数中的几个或全部写出结果是8的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只写出1+7=8、2+6=8这类算式;也可以写出3+6-1=8、3×5-7=8、2×4=8这类算式;还可以写出3+7+4-6=8这类算式。这样的问题,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只是不同水平的学生做出的答案水平不同,但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都体会到了成功。由于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他们就会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表扬鼓励法
运用表扬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人性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人的欣赏。”特别是小学生,一句恰当的表扬就能给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比如在教学“年、月、日”(小学第六册),“用左拳记忆大、小月方法”时,我请两名学生介绍这一方法,并提示: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一个成绩向来较好的学生数到二月时说二月小。另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数到二月时,却停了下来,说:“二月不同于其它小月,也能说二月小吗?”我感到很惊异,但很快就表扬了他:“这个问题问得好,你肯动脑筋,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后来,我发现这个学生想问题就很仔细,成绩上升也快。
总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作为教师必须加强研究,如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智力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这是当前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浅谈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方法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碱滩小学  卫  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绘本作为教材的有效补充越来越来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多样化的绘本阅读为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的真实环境,能协助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助于学生思想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的提升,是实现语言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的重要载体。
绘本分为百科类绘本、故事类绘本和自然拼读类绘本。绘本故事图文并茂,简短清晰,有审美育人的功能,通过有效的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独立思考和申辩式思维的能力。
为了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我们可以将阅读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学生的已知开始,根据主题进行头脑风暴,充分调动和激活学生以前所学的背景知识,建立与主题相关的联系。如教授有关动物的绘本故事,可以问学生你喜欢小动物吗?你喜欢哪种动物?你为什么喜欢它?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中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各种动物。为接下来故事的学习做好语言铺垫和知识链接。
第二层:引导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挖掘文本,有步骤有层次地展开阅读,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观点,获取信息,认识世界。每个绘本故事都有自己的主题和育人的意义。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课堂活动,启发学生的思考。
第三层:引导孩子们畅所欲言,发散性思维,聆听孩子们的心声。每个孩子在学习完一篇绘本故事之后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想,孩子们的关注点不同就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鼓励他们勇敢、大胆地去表达。
基于以上绘本阅读的三个层次,结合实际教学活动绘本阅读教学模式可分为读前、读中、读后三段式的教学方法。
一、读前
教师用与内容相关的各种资源呈现阅读材料主题,激活已知、聚集话题、与图文互动。通过引导学生看封面,读标题进行大胆猜测和主动质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猜测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封面的图画、颜色、人物、作者、插画师等细节聚焦故事的主题,预测将要发生什么?会发生什么?
二、读中
主要采用问题引领,通过预设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问题进行师生互动,整体把握故事,共建故事框架,利用图片环游,引发学生想象。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故事大意和来龙去脉,也可以让孩子们借助思维导图尝试复述故事。再通过各种练习活动如排序、拼图、判断、小组讨论等形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
三、读后
师生共同讨论主题,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再次整体回顾文本,体会文本、梳理文本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以主人公的身份去体验故事,理解人物的角色和情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并通过归纳总结适时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和升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样学生对阅读才会更深刻理解,而不是停留在文本表面。通过绘本阅读发展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对所学语言进行迁移、创新、和运用,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归纳能力。
绘本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提高专业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努力去尝试探索绘本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得纯正的英语阅读体验。为学生开启一扇色彩绚烂之窗,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提高孩子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阅读素养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素养之一,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努力为孩子们搭建良好的阅读平台,让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给学生源源不断地提供有营养有价值的好的绘本书籍,滋润孩子们的心田,涵养学生的生命,启发学生的心智,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良好品格。


作文课堂也要“动起来”
□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东良子口小学   房  涛

多少年来,作文课的程序从未改观:两星期一次,老师批改,评讲,循环往复。作文的方式也大多统一——命题作文。这种方法虽为传统,却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命题作文的长期运用,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命题”作文始终把学生放到被动的地位:它不需要学生提出什么,只需要他们说明什么;它不需要学生创造什么,只需要他们证明什么;它不需要学生树立什么,只需要他们转达什么;它不需要学生动起来,只要他们静下去。长此以往,扼杀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第二,“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传统的作文程式没有诱导、暗示、提醒、指导学生怎样去获取生活源泉。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求他们把生活在作文中呈示出来,却不告诉他们攫取生活的手段和方法,是不够科学的。
第三,传统的作文课程模式是呆板的、教条的、同一的、静止的,作文的过程,成了小学生冥思苦想、抓耳挠腮的过程,作文程序的老套,使得本来丰富生动的课程变成了僵死的机械操作,不符合小学生好奇的心理和好动的天性。
能不能让小学生从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中感到表达的需要再逐步获得写作的方法呢?能不能设计一种新型的教材,采取一种新鲜的观念,把作文课搞得活泼一些,使学生“听、说、读、写、动”五举并用,让作文课堂动起来呢?能不能在作文课上既提供一定的生活素材,又激发学生的创作冲动,让学生有更为宽广的写作题材呢?
当然可以,下面举个事例:
“本班新闻联播”
目的:学习攫取新闻和简单的新闻写作;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学做“主持人”“导演”“编辑”“演员”和“评论员”。
上课程序:
1.上课后,教师指出:“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每天、每时、甚至于每分、每秒,都会出现千千万万的新闻。”
“如果把新闻发生的范围缩小一点,不说全世界的,也不说全国的,甚至也不说本市的,那么,请你想一想,就在你的班级中,在一周的时间里,有没有发生什么可以记录的新闻呢?
譬如,在开校运动会的时候,有谁打破了学校的记录;在上课的时候,有谁做小动作被老师叫了起来;哪位平时表现不大好的同学居然受到了老师的表杨,而哪位平时表现很好的学生却有门功课考砸了,考了个不及格,而且还在课堂里当场哭鼻子等等,都应该属于班级发生的新闻范围。”
2.教师作了有关新闻的介绍后,即要求全班每位同学写一条有关他们班级一周之内的百字新闻,要求有新闻题目。
3.新闻完成后,交给每一小组预先请就的两位“编辑”进行一定的修改、润色、加工,改正错别字,还要按新闻内容的轻重缓急排个队。
4.每个小组选一个“导演”,由导演安排播音方式,加播天气预报、插播广告等。
5.每小组选两位新闻报道的“节目主持人”,一男一女,并且规定,“编辑”将新闻编辑完成之后,必须很快地就交给“节目主持人”,以便熟读条目,上台“播音”。
6.每组假设为一个“电视台”,“主持人”播音前应该自报家门,为自己的“电视台”起一个名字。教师提示一些注意事项,如,应该面向观众,尽量不看手中的稿子,声音宏亮等等……
7.为了将四个“电视台”的新闻写作水平和播音水平评个高下,还需选出七个“评委”,当四对“主持人”进行新闻播音的时候,请“评委”对他们进行打分。
8.“本班新闻联播”作为一个总的活动,还需要两位总的“节目主持人”。于是,又要选出两位同学,要求他们在活动开始之前必须有一段“开场白”,在每个小组的“新闻联播”完结之后必须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一切都是随机应变,无法做事先的准备。
9.教师提示,新闻播出的间隙,可以考虑插播“广告”“天气预报”之类内容,以活跃气氛。
10.大型活动完成,请同学们写或记叙、或议论文一篇。题目有“本班新闻联播”“我做主持人”“我做评委”“哪个小组最出色”等等。
以上种种作文训练,具有以下优点或者说特点:
第一,改变了传统的命题作文方法,诱导学生以文字及时反映现实的生活,深化了写作活动的本质要求。
第二,打破了以往作文课中写作和生活相脱节的僵死状况,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完成“思维——文字”的转化。
第三,给学生以全方位的能力塑造,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逆向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组织能力、行动和语言的表现能力,当然,还有写作能力。而这些,正是“素质教育”的充分体现。


浅谈小学教师德育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 湖北省蕲春县实验小学   袁  斌

今天的小学教师该具备怎样的素养呢?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引发了我们对教师核心素养的思考。
我认为,无论小学教师素养体系如何,都不能没有德育素养,德育素养是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
一、小学教师德育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那么,如何理解德育素养是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我们先来看看国家政策怎么说。
(一)国家教育政策对“立德树人”的要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在《纲要》的“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特别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小学教师德育素养的要求。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及《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在不同领域中都对小学教师的德育素养提出了要求,具体体现在六十条的“基本要求”中,如,第十条“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第二十条“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第三十条“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这三条基本要求分别从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小学生发展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三方面对小学教师的德育素养提出要求。由此更为清楚地意识到德育素养是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可以说,缺乏德育素养的小学教师不能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不能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
二、小学教师德育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一)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的需要。从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的现实来看,非常需要我们在教师教育中培养小学教师的德育素养。
(二)儿童生命健康成长的需要。不仅德育教师需要有德育素养,其实每一位教师都不能缺乏德育素养。教师职责的核心是什么?教育的意义何在?这与教师的德育素养有何关系?
什么样的教师德育素养高?教师高水平的德育素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显现?我们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当孩子带着无助的眼睛求助于我们时,当孩子与我们渐行渐远时,我们究竟能给予他们怎样的关怀和帮助呢?做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才是教师德育素养高的体现。
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一位责任感强、能力优秀的老师,她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处理好与女儿的关系。她想用她心目中优秀学生的形象要求自己的孩子,但这样的要求导致她与孩子的关系紧张,自己也得了“三高”。后来,她在培训过程中学会放松自己、改变自己,经历了从自我理解到理解儿童、从教育理解到教师理解的过程。一年之后,她告诉我,她的一切正常了,原先的“三高”状况也没有了。所以我们说德育不仅仅是育别人,同时也是育自己。目前这位老师所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也以新的形式开展:老师们讲故事、学生们讲故事。不仅如此,他们还把毕业学生请回来讲故事,讲他们在学校时从老师那里得到的收获。老师听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我们都忘记了“现在”才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时刻。
可以看出,小学教师德育素养的培育,无论是职前的系统培养还是在职的有针对性培训,都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所以我们有信心将这一项工作更加坚定、更加踏实地做下去。


简论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 河北省肃宁县教研室  王迎春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切实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落到实处,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以有效发展,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数学方法是指人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即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相比较而言,数学思想是宏观的,数学方法是微观的;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以及得以实现的手段;数学思想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数学方法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本质上是相通的,于是人们便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看成一个整体概念,即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课本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对应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方法和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等,此外还涉及集合、分类、函数、极限、化归、归纳、符号化、数学建模、统计、假设、代换、比较、可逆等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明确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本质之所在,也是数学的精髓,对学生来说,只有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受益终生。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笔者在数学学习和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设计时引导学生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师应学会创造性地使用课本,通过认真分析课本,深入挖掘课本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因素,对课本进行再创造,有意识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效果的落实等方面来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实现对数学课本的再思考、再创造。数学教师通过做好教学设计,有意识地挖掘课本隐性资源,使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自觉地落实和体现。
二、探究新知时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思想方法
在双边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自主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适宜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发现数学知识当中蕴藏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通过探究、及时归纳等方法,自我形成科学系统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逐步学会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以实现数学知识的正迁移。
三、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自如运用数学思想方法,需要经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再到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实现其质的变化,同时让学生沿着“抽象与应用”两个维度进行渗透,把学过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牢固的认知结构,在持续的归属同化中得到发展,以此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数学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去发现、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加以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应用意识。
四、总结延伸时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在复习回顾和总结延伸时常常用到,数学教师此时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系统回顾学习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习得的数学思想方法更深刻、更明晰,由此可以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并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不断使学生归纳思维过程、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成功经验、拓展和延伸思维能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得到良好的培养与发展,学生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把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规律,逐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精神实质,这就达到了真学数学的目的。


让教育多一份从容—— 读《从容一生》有感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茵小学   刘春华

终于放假了,感觉特别轻松。晚上坐在沙发上,随手翻开《从容一生》这本书。“宠辱不惊,看天边风起云涌。闲庭信步,赏门前花开花落”这几行清晰的文字立刻跳入眼帘。好熟悉啊,仿佛是一种心灵的召唤,迫使我迅速浏览全文。读到精致处,便倒回来,再重新阅读。心情也随着阅读的深入变得越来越平静了。忽记起梁实秋的散文来了,一桌一椅,一茶一饭,一卷书而已。
人的一生是要经历许多阶段的,少年时代是纯真无邪的,青春岁月是激情如火的,中年时期是厚重沉稳的,人生暮年是从容淡定的。每个时候都有独特的风景,每段岁月都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早已没有了青年人的激情澎湃,今天来读俞敏洪的《从容一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俞老师那颗沉静似水的心,感受到了那种从躁动中宁静下来的超然。
整本书从心灵的脚步、行踪、观点、演讲录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俞老师的观点、看法以及感悟,让我们看到一个心态淡定的俞老师,一个从容不迫的俞老师,一个为了自己梦想不停地走在路上的俞老师。从容,是一种本真的生命状态,贴近自然,贴近大地,聆听生命的律动,追求生命的丰满。
人生需要多一点从容,教育也需要多一点从容。有人说,教育是繁杂而忙碌的。学生的个性各异,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我们每天纠结于千头万绪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学生成绩而烦恼,为期末考评名次而忧虑,那么,请让我们这些一线的老师也多一点从容吧。
现在静下心来想一想,学生的一次小错误,我们何必放在心上,更无须非得揪出来大做文章。因为谁都有犯错的时候,对这些小事从容一点,或许我们的这点不在意,可能就是一种匠心独运的教育吧?
大家想想,我们的班里总会有这样的学生,平时一再犯错,多次教导甚至苦口婆心,却感觉收效甚微。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耐下心来,千万不要气急败坏。漫不经心一些,心平气和一点,可能就是转化他的最佳契机呢。有些时候,我们总会抱怨学生原地踏步,恨铁不成钢,那么就要让自己不要心浮气躁,不要急功近利。教育重在过程,学生的成长需要我们长期的呵护和培植,也许若干年后才能显现出我们的良苦用心。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让学生最终内化为将来的美好品质,我们不就是做了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情吗?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美丽的心灵,有时候是灰尘遮蔽了纯真,我们是否可以用发现的眼光、审美的心态去开启每一个学生的心门,让尘封的心灵焕发出光彩呢?
教育是基于人、为了人的事业。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耕耘,就让我们多一点从容吧。那些形式上的所谓职称、名誉、地位是否可以退而隐之?我们是否可以在物质与荣誉背后寻找到更值得追求的东西?贴近心灵,倾听内心最真的跳动,唯有心灵的丰盈与精神世界的完美才足以让人充实地存在。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时,何不将表浅的欲望埋藏,敞开心灵,让心灵与心灵际遇、对话、融通,享受过程,分享成长,在教育的王国里诗意地栖居。
从容,是生命的意义所在,我们应在从容之中眺望未来,在从容之中成就一生。急功近利只会使我们远离生命的意义。学得从容一点,过得美好一些,让教育多一份从容吧。


第四版 


语文课堂十种有效教学行为浅析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中心小学   王昌磊

一、在教学关系上,引导与帮助
教师要用“引导”与“帮助”的理念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来支撑学生的学习,从而实现有效教学。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
二、在师生关系上,尊重与赞赏
在课堂对话中,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与学生平等对话。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三、在讲练策略上,精讲与精练
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发生和发展的过程。通过“精讲”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动口进行精练。
四、在问题刺激上,创境与设疑
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以不同形式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思维、记忆,不断巩固学习成果。在刺激策略上,可有以下几种:
(1)语言刺激。教师以“奇”“精”“新”“美”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
(2)媒体刺激。教师以背景内容、核心内容、激趣内容、重复呈现等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
(3)演示刺激。教师以模拟演示、实物演示、图表演示等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
(4)情景刺激。教师以活动情景、实验情景、心理体验情景、故事情景等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
(5)情感刺激。教师以成功激励的方法,合理调节情感状态,采用“移情”手法等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
教师要通过设疑,刺激学生对问题探索求知的欲望与热情。通过问题的刺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在关注差异上,分层与异步
有效教学主要指对全体学生教学有效,不是指对部分基础好的学生有效,否则就会产生新的不平衡。我们需要的是让原来的不平衡,逐步趋于平衡,这也是对有效教学的要求。
六、在动态生成上,促进与应对
采用生成性策略,促进问题的生成。策略有:生动的讲述策略、引导学生质疑策略、创设问题情境策略、头脑风暴策略等。应对,就是当课堂动态生成时,要运用教师的教学机智,开发和利用动态生成资源。策略有:倾听回应策略、因势利导策略、把握分寸策略等。
七、在新媒体运用上,整合与巧用
整合,指把新媒体技术融入教学过程,发挥“技术”的优势,把“技术”与学科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整合的方法有:技术与学科整合、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技术与某种知识的整合等。通过各方面的整合,使之产生 1+1>2的效果。
巧用,就是找准整合之处。要做到整合在关键处,整合在疑难处,整合在情境创设处,整合在生长处、思维的障碍处、操作的要领处、知识的延伸处、思维的拓展处等。“技术”的运用不能占用时间太多,要防止产生“技术现代化”而“感情淡漠化”的不良倾向。
八、在学习评价上,发展与开放
发展,指对学生要进行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表现情况的全面考查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子提示与帮助,以达到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目的。同时,发展性评价则更多是一种自我参照的评价,即把评价结果跟学生以前的表现进行比较(个体内差评价)从而发现学生的进步与缺陷,以针对性地进行激励并提出补救的描施。
九、在课堂管理上,反馈与调控
课堂管理首先要有反馈信息,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接受应该敏感,判断应当准确,处理应当果断,对后续落实目标的教学要调节,回授应及时。反馈的方法可以用提问、观察、质疑、训练等收集信息。反馈包括当堂反馈和课后作业的反馈。
十、对待自我上,反思与改进
坚持在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专业化水平和教师的元认知技能。反思,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春风化雨润心田
□ 陕西省三原县徐木乡中学   龚惜艳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与痛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第201937期
下一个: 第201935期
上一个: 第201937期
下一个: 第201935期
上一个 : 第201937期
下一个 : 第201935期
上一个 : 第201937期
下一个 : 第201935期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