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第201933期 2019年8月30日
第一版
当代教育背景下小学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管理
□ 湖北省蕲春县第三实验小学 王端生
管理不仅仅是机械化地按照某些制度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进行创新性、人性化管理。那么,对小学要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呢?下面笔者根据在教育教学上的实践,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进行简单的探析。
一、提升教师的管理意识
管理不只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领导的责任,小学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桥梁,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直接管理者。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承担着管理学生及教学设备的责任。在讲课、批改作业、测试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者。这是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教学管理中要积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要想真正的发挥教学管理的有效作用,必须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积极调动校内的各种资源,并在需要能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形成教育合力。2.在校内要建立健全的教学监督组织、制度等,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可靠的改进意见。
三、构建和谐、优美、民主的教学环境
和谐、优美、民主的教学环境是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需要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和特色因地制宜的开展。学校要努力为教学人员构建舒适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教育工作人员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学校领导在确定校园环境布置,以及教师在装扮教室时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性格特点等,为学生创设优美、安静、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还能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有效管理。
四、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
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是教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的产生和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质量的管理必须抓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也就是抓教学质量形成的每一环节。在管理中,我们要将其工作的重心放在由以往对教学质量的检查转变为对教学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加强管理。也就是说,要对教师备课、上课、辅导、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等各环节都加强管理。
五、学校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加强教师管理,主要需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进修、评价等。学校可制定多样化的培训方案,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参加相关培训。学校也可以定期、定时请有关的专业人士到校内为教师培训,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
另外,学校要建立规范的校内校外的教师评价机构,还要制定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促使形成完整的评价机制,以提升教师的工作水平。
学校的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他们,因此,教学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教师的管理。而对教师的培训、进修与评价又是教师管理的重要方面。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之外,更需要从人的情感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法。在管理中,我们要积极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环境。学校领导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放手让教师发挥创新才能,让教师愉快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对领导的信任感,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更高的管理境界。
总之,对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不仅仅要制定合理、科学、规范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从情感上分析和思考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为师生提供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增强师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我对语文高效课堂的一点思考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中心小学 杜爱伟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近年来,我校大力倡导高效课堂,作为语文老师,我有很多感悟和体会,以下我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谈谈我对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教师不仅仅要以模式和理论作指导,更需要不断探索
科学编制导学案,是课堂高效的前提。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精心设计导学案。导学案应分为两部分:一是学案,只有剧本编的好,演员才能演的好。由教师设计学生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学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时间分配及反馈练习等。二是导案,在学案的基础上,教师增加自己如何导的内容。如:导人语、过渡语、追问语、评价语、疑难援助、任务分配、教学反思等内容。
师生平等,是课堂高效的基石。我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划分了学习小组,并根据小组调整了学生的座位。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并进行捆绑式的评价。根据每一节课的表现,做好周总结、月评比。在课堂上积极营造平等、互助、合作、竞争的生生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求得生生间的和谐。整个班级内形成了兴趣浓厚、友爱互助的学习氛围。
探究高效导学方法,是高效课堂的保证。导学方法包括导与学两个方面的方法,从导学过程说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进行认知活动的方法;二是进行技能活动的方法;三是进行情感活动的方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导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
4.强化反馈测评,“练”出学生的真水平。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谈、说、评、议”等言语表达活动,从而达到学生体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之一
1.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处于学习主体位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2.提供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方案。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在相互对照中取得进步。
3.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增强。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迫切的探知欲望;③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
4.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实验、想象,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控制论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关于新时期幼儿园德育的思考
□ 山西省右玉县东街幼儿园 王 琦
幼儿园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成为了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德育是我国幼儿园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幼儿园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优秀品德、文明习惯和良好性格,开展幼儿园德育工作能有效达成以上目标。现如今,如何有效发挥幼儿园德育工作的积极作用成为了教育研究工作的重要方向。现笔者结合实践,分析一下幼儿园德育的意义和创新措施。
一、幼儿园德育的意义
幼儿园德育是有计划和目的地培养幼儿个人素养和道德品质,根据社会和本体身心发展的特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品质的总称。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与社会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社会公德是每个人必须拥有的,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必须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幼儿阶段是接收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和社会性培养的关键时期,是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形成优良品质的重要阶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注明幼儿时期孩子开始理解是非观念,会乐意与人交往、互帮互助、产生同情心、懂得分享,会去遵守基本的要求和法则,还会形成初步的归属感,所以幼儿园德育是幼教事业的核心,需要重点关注执行。
二、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相关研究表明,幼儿会主动与外界交流,而且是通过与外界不断的互动交流进行认知,所以要更好的帮助幼儿进行思想上的认知发展,就必须建立在与幼儿的主动交流上。幼儿园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幼儿掌握基本的常识外,还要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行,引起幼儿的兴趣,寓教于乐,进行充分地沟通交流,以产生高效的教育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拔萝卜》这个故事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集体活动,让幼儿集体完成,懂得集体的力量更强大,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除了课堂中的德育教学,老师还可以将德育延伸至课外活动,在吃饭、睡觉、玩玩具、游戏中也可以针对性的教育,例如吃饭要养成不浪费的好习惯;睡觉时间不能影响他人;玩玩具时引导他们养成不争不抢和相互分享的品质;游戏比赛中要有竞技精神,不怕挫折,不气馁。通过日常教学活动中一系列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幼儿将道德教学转化为自觉行为。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描述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组织亲子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理解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三、提倡多元化德育目标
在市场经济下,全球一体化的到来让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出现多元化现象。传统的德育目标就是将传统的一整套社会主流价值观灌输给幼儿,并强调价值观的统一性。道德本身具有差异性和特殊性,统一的价值观不能适应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新时期的德育观点强调引入多元价值观,教师要将其引进课堂,培养主体的首创精神。教师要向幼儿介绍我国的各个民族和世界的民族、国家以及他们的文化,感受人类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并学会理解和尊重。幼儿园的德育目标要在追求具有普适性的社会规范时,最大限度的容忍差异,并不只是接受一种绝对的社会标准,要让幼儿理解他人的道德价值选择及原因,学会接受差异。但是,幼儿园在提倡多元化观点时,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要结合社会和教育实际来借鉴多元观点,教会幼儿选择符合社会要求的正确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此外,我们要做好家园联系工作,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同步教育。家长良好的言行对孩子的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家长在孩子面前和别人讲话要文明礼貌,在孩子面前经常帮助他人,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展现负能量的东西。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德育工作,要抓住每一个教学时机及时对幼儿展开,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要有立德树人的理念,积极创新幼儿园的德育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北栾小学 辛显才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语文的教学重点除了基础知识之外,还应该侧重于文学素养的养成和语文功底的培养。信息技术走入课堂,将会把传统的通过精讲课文来教授文字、词语的方式,转变为更生动的讲授方式。那么,教师应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呢?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这一话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学生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基础。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就会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教学媒体是用声音、画面等直观地呈现教学信息。特技效果、艺术手法以及交互性的较好运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感知,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增加感知深度,提高学习效果。如,我在教《伯牙绝弦》这篇课文时,考虑到学生学习古文的难度,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尽快进入学习情境,就采用多媒体来导入新课。课伊始,播放乐曲《高山流水》,让学生静静地欣赏聆听,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思绪引入学习古文的情境中来,同时也为下文伯牙与子期因音乐而成为知音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从而很快地拉近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二、优化过程,提高效率
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的识字、写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比较单调、枯燥。老师厌教,学生厌学。但是如果利用多媒体就能“化厌为喜”了。我利用汉字软件,可在多媒体上动态呈现每个汉字的书写过程,且有提示、重写等特点,因此直观性更强。先进的直观教学,使课堂实现了图像、文字和语言的互补,又提高了学生感知、认知、确知和反馈的程度。利用直观材料,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定向、定位观察,使学生充分地感知所学的每一个汉字。学生通过操作,再现汉字整体形象和部分笔画、部首的形象,可确认已知、巩固学字成果,反馈学习效果。由于计算机的特定功能,它给识字教学的直观性方面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利用信息技术,识字和教学效率明显提升,弥补了一般直观教学的不足,不但课堂教学容量增大,而且节省了教学时间。
三、自我评价,取长补短
信息技术不但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在朗读指导方面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我在班里举办了一次朗读比赛活动。在开展朗诵比赛活动时,我们知道,即使在台下读得滚瓜烂熟的学生,一上台,在众目睽睽之下也会感到紧张,读得结结巴巴。为了克服这个难题,班里的不少学生利用手机、电脑等“帮手”,边读边录,反复练习,多次尝试、表演,从自己的自我表现、自我鉴赏、自我评价等方面反复修正,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同学们每四人为一小组,你读我听,我读你听,相互切磋,评头品足,彼此取长补短。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增强了学生抗干扰的能力。
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快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知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特别喜爱。利用这一点,把语文课中美的形象、事物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进而陶冶其情操。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课文录像,录像展示出了海水的五光十色、海洋生物的丰富多彩。这时学生的兴趣浓厚,在美的画面与音乐中感受到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增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总之,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独特的优势,不断改进完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化技术对教育变革所起的促进作用发挥到极致,踏踏实实地将信息技术的手段与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相结合,努力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
焦点解决——开启全新的亲子教育模式
□ 山西省怀仁市何家堡实验学校 贾素凤
焦点解决不是去追究其原因,就问题本身挖掘问题者自身的资源,而是采取正向的能量,短时期解决现有问题。其中,挖掘闪光点,聚焦正向思考与持续关注是“焦点解决模式”的关键所在。
亲子教育的互动从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就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基本决定了孩子以后的行为模式和性格养成。随着少年期、青春期等转折期的到来,孩子慢慢发展变化为成熟的个性化人格,小到身心健康,大到价值观、人生观的建立,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小视。下我们就来谈谈,怎样运用焦点解决的理念去开启全新的亲子教育模式:
一、不要把精力花在分析问题或探讨问题的原因上,重点是如何解决问题
孩子成长过程出现问题的时候,一般我们把精力放在寻找原因上,会问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此时孩子感受到的情绪就是被质疑、被责备,于是他会选择不理睬我们,这样也就失去了跟孩子交流的机会。而焦点解决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关注孩子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做点什么事情会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哪怕是一点点的改变,努力去做也许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没有一件事情是只有负面意义的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现问题时我们要学会看到负向事件背后隐藏的正向意义。比如有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让父母感到无所适从。遇到这样的问题,父母在焦虑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这是一个改变以往家庭教养模式的契机。就像一株植物长势不好,我们要改良土壤,才能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父母通过学习既能学会怎样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陪孩子顺利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又能提升自己应对问题的能力,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三、相信孩子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生活中更多的时候父母认为孩子还小,经常帮孩子做很多事情,这样孩子就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不要以为孩子长大就好了,实际上一个人的能力是不会自然生成的,需要从小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
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后,师长要更多地相信孩子,多问问他是怎么想的?鼓励他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相信他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也许他的解决方案有些不成熟,想法有些幼稚,但不要贸然去否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试着用他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对孩子积极解决问题的行为要多鼓励和欣赏,遇到问题时要引导孩子完善解决办法,而不是用我们的挑错思维去指责孩子的不成熟。
四、关注一小步 成就一大步
所有的事情都处在变化中,只是有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变化,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用挑错思维,关注孩子做的不好的部分,而没有意识到那些小的改变,正是带来多米诺效应的那一小步。所以,当孩子有一点小进步的时候,及时强化并跟进,跟他探讨是什么让他进步了,让他有希望感和自信感,这样会对改变现状产生帮助。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理解,会更有力量前行。
五、成功的例外经验可以引导我们找到问题解决的方向
孩子小的时候会有各种不好的习惯,如赖床。孩子每天起床和妈妈都要进行拉锯战,双方都有挫败感。后来妈妈发现孩子并非每天都晚起迟到,他在参加班级卫生扫除的时候,不但不迟到,还可以主动自发的早起。于是妈妈因势利导,让孩子再一次体验可以不迟到的自我掌控感,最终帮助孩子改掉了晚起迟到的习惯。所以父母更多的与孩子探讨过去和现在相关的小小成功经验,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信息。当我们把孩子相对成功的经验给找出来,并且详细的探讨之后,他下一次就具备了更强的应对这类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现代家庭教育讲求全新的教育理念,父母需要树立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新理念,才能与时代同步,有效的对孩子进行教育。而焦点解决作为一种全新的亲子教育模式,既可以保持健康密切、稳定发展的亲子感情,又可以建立一种积极向上、良好互动的关系,让孩子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值得每位家长去尝试和学习。
第二版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金寺小学 牛 翠
计算在生活生产劳动中运用最为广泛,纵观各类小学数学试题,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均占80%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但是,近几年来由于素质教育的开展,教师对这个问题又有所忽略,认为计算易教,不重视计算教法的研讨。教学过程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大搞题海战术。结果,学生计算能力大打折扣,当出现错误时,师生都没有分析错误原因而只是将其归罪于粗心。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教师埋怨学生计算能力差,学生见到计算就害怕的现象。
一、重视口算是培养计算能力的关键
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仅依靠记忆与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口算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基础的笔算是不存在的,一个学生笔算能力的强弱一定意义上是口算能力的反映。合理进行口算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记忆力和思维的发展,因此,就要重视口算的培养,加强口算的训练。在不同年级,根据教材的不同,口算要求也不同。一二年级,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表内的乘除法,要加强训练,要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中高年级,除了熟练记忆表内乘除法以外,还要熟记常用数据,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如25×4=100、25×8=200、125×4=500、125×8=1000等等。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数学教师一定要将口算练习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的练习。
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分数四则的计算中,经常可以遇到计算法则正确可是计算结果错误的现象,其中有错在约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方面的,有错在100以内的口算计算的,有不会运用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运算的,这些都是由于学生基本计算能力差所产生的。对某些差的学生,必须要进行复习和补缺补漏。事实证明,分数四则计算法则本身难度并不大,学生出现的错误往往是基本技能上的问题,因此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基本功。而练这些基本技能时,要加强单式计算的训练。单式计算是指另一种法则的计算,这些练习是结合新课教学进行的。学生通过单一的法则计算练习,容易熟练掌握一种法则的计算方法,这种单式计算题的内容要全面,要让学生有机会练习有关的各种类型的题目,并都能熟练掌握。在学小数乘除法时,还附带着练一点加减法的题目,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
三、在计算训练中,注意总结规律
在计算训练中,要重视帮助学生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熟练地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更快地提高计算技能。如分数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一般是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但判断某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往往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时就要为解决这个难点准备条件,让学生把以2——20作分母,1作分子的最简分数逐个化成小数。这样,一方面学习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实际计算的结果中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来:“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里只含有质因数2或5,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里含有2或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样学生算分数加减混合计算题时思路就清晰多了。
总而言之,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应该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形成一定的计算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力求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课堂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把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
立足教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
□ 湖北省蕲春县漕河镇何大垸小学 李炳忠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学生的思想品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数学教材,深入挖掘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义
“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对进行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课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要有德育意识,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品德的培养,从而朝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进步。
新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数学思想、数学理念及数学发展史等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就为小学数学能够成为德育的阵地提供了可能性,也为教师提供了进行德育渗透的结合点。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
1.教师应转变观念、以身作则。首先,教师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将德育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其次,教师作为德育渗透的教学主体,其本身的思想品质和个人修养,对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德育建设,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个人修养,还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从而实现德育目标。
2.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现行的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这就要求教师应立足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从中挖掘出德育因素,并以此作为教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标注自己父母的生日,并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孝顺父母、尊敬老人的教育。另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日历上认识“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对学生进行常识性的知识教育,更能通过这些节日的由来及意义,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的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还有很多关于数学历史知识的介绍,对于这一部分的课外拓展知识,教师不应采取忽视的态度,而是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对某一数学知识或理论的发展历史,来学习历史上一些数学家的治学态度和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此来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节内容时,课后就有关于圆周率的拓展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3.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小学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组织相关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并理解教学内容的内涵和精髓,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及学以致用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还能够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自身的德育素质建设,并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不失时机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晋城市城区第三小学校立足校本培训,促进教师成长
开学前,山西省晋城市城区第三小学校的校本研训工作已经如火如荼展开。本次培训以师德为首,以教育常规、学科教学研究、班主任工作及青年教师成长为重点,以提高教师整体素养为目标,使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毛校长为本次校本研训做了精彩点评,他建议全体教师向名师看齐,学习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并送给全体教师八个字:“放下手机,读、写、说、想”。毛校长鼓励教师们要多读书,平时多记录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会说,要多想,善于反思……
(林燕琴)
简述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文汇路小学 邓常宏
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育与传统的小学体育教育相比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升,而且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目前的小学体育教育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我就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第一就是小学体育教学科目在其他所有科目中所占地位较低。小学体育教育其实任务很重,它肩负着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小学体育教学在学校没有得到重视,导致学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始终将体育教学放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体育课被占用或者改为其他课程的问题也经常出现,严重影响了小学体育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其次是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小学体育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还不能完全适应素质教育这个大环境,因此他们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仍然还会按照传统教育的方式进行,这样难免会出现很多弊端。
第三就是教师的积极性。教师一节体育课上得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热情。然而,现如今仍然有一些体育教师会不自觉地将情绪带入课堂,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追根究底,还是因为教师只把教学活动作为必须要做的工作,而不是把他当自己的一件事去做,因而也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热情不高,不自觉地沿袭了传统教育模式中老师发号施令,学生言听计从的方法,从而导致课堂氛围太过呆板与单一。
最后就是体育课程在教育教学体系中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非常少,体育教师的待遇福利等明显低于其它科目的教师,体育教师的付出往往被最小化,这也导致了小学体育教师人员流动大、队伍不够稳定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些硬件设施的问题有待解决,场地器材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改革,教师和学生对新课程的改革实施不到位,都是蜻蜓点水。
2016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对小学生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至于此后各个学校都认识到加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非常重要。
在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当中需要融入社会生活的价值观,让小学生过积极、阳光、健康的生活,发挥出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作用,这样才是小学体育课程设置的最终目标。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应是合作学习法、发现式学习法、领会学习法。学生参加体育教学活动时总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对于一些比赛项目的规则和技巧不太熟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勇敢提出问题,在旁边适当进行引导和提点,让学生学会利用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索和查询。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综合利用各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正确教学手段,将体育课程作为一种活动场景进行演示,利用生动的场面来带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举个例子,比如说在学习篮球的配合问题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到球场,给每位学生分配不同的位置和任务,通过实战使得他们学会运用篮球各种技术。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逐渐掌握规律,发现自身的不足,使自身的实战经验和能力不断提高。
结合上述的例子,可以明确在体育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首先需要转变心理角色,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教师需要作为提点者,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指导,让学生通过横向类比等方式去解决问题。教师也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构建民主轻松的平台,让学生产生创造的激情。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出新型的师生关系。
制定合理的体育课程体系。核心素养需要结合学生成长的各个教育阶段,确定出具体的培养目标。有效地融合各个学科,这样才可以培养出学生的整体性素养。以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为目标,具体包括教学目标和内容标准等。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同时出现核心素养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否则就会对于教学和考核带来麻烦,无法得到统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哪些好习惯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匡衡小学 杨 盼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和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精力不持久,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都乐意听。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讲解,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讨论发言时,许多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不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评价,如:说一说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更快更牢地掌握课堂知识,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跟随大流,别人说什么,他也跟着说什么,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一些稍微差些的弱势群体来回答,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三、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好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先让同学们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小组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能总结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四、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好习惯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如:我在教完“5的口诀”时,给学生出了很有兴趣的一道题,我问:你知道罗老师今年几岁吗?猜出来有奖品哟!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然后出示一幅有规律排列的糖果图,横排7颗,有5排,我接着说:“罗老师的年龄数隐藏在这幅糖果图里,看谁能很快数出一共有多少颗糖果?”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把7看成6,就有5个6,再加上5就是35;有的说:我先看成5个5,再加2个5……就这样,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整理与内化。
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扎根、结果。
幼儿早期阅读的意义与教育策略
□ 山西省山阴县第一幼儿园 李晋玲
早期阅读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幼儿的发散思维。早期阅读教育的开展需要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参与,为幼儿营造全方位的阅读空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而实现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早期阅读教育受到社会各方群体的广泛关注,在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三方的密切配合下,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质量得以显著提升。但是,早期阅读教育领域依然存在认识不足、教育方式老套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面对早期阅读教育的种种困境,寻求合理有效的解决策略实在必行。
一、早期阅读教育的意义
1. 培育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阶段的孩子语言体系处于逐渐完善时期,也是整个人生阶段语言发展的重要节点。通过开展阅读教育有利于幼儿积累大量的词汇,为幼儿的语言表达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阅读的过程中幼儿的对外输出,极大地锻炼了幼儿的口才。早期阅读教育不仅仅向幼儿传授如何倾听,更让幼儿学会了如何表达,对幼儿的阅读表达能力产生积极作用。
2. 提高幼儿智力发育
幼儿通过阅读获取了大量的知识,在观察文字与图画的过程中,幼儿所面对的是崭新的世界,其好奇心不断驱使着幼儿学习书籍中的知识。阅读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幼儿的发散思维、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激发,对幼儿的智力开发具有显著作用。
3. 提升情感上的共鸣
书籍中丰富的感情色彩,可以极大地培育幼儿的情感。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书籍中多种多样的感情色彩,让幼儿熟知更为丰富的感情。在早期阅读教学过程中,针对感情方面与幼儿进行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幼儿情感方面的培养,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二、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策略
1. 正确认识早期阅读教育的内涵
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认识世界与感知世界,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在开展早期阅读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幼儿所处的年龄段,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避免过多地灌输知识,而是要让幼儿始终处于快乐阅读的前提下,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2.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早期阅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阅读氛围,要为幼儿营造多种形式的阅读场景,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阅读氛围的培育不仅仅是显性阅读环境的设置,更为重要的是在隐形之处增设阅读场景,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阅读。刻意的阅读教育往往会让幼儿产生抵触心理,引导幼儿自主阅读是关键,比如在教室中设立阅读区,引导幼儿随意翻阅。
3. 挑选合适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早期阅读教育质量的高低,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阅读材料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征,挑选各种形式的绘本与图书,比如针对小班的孩子应该倾向于绘本教学,大中班则选择自然科学故事的图书。并且在阅读材料的形式与内容方面,也应该做到富有广度与深度,既要选择故事性的阅读材料,同时也要兼备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的阅读材料,让幼儿接触到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
4. 加强家园良性互动
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需要幼儿园与家长双方共同完成,加强家长在非教学时间内的幼儿自主阅读引导,让家长参与到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中。家长与幼儿园要做到及时的沟通,双方及时交换建议与意见,并且幼儿园开展亲子互动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早期阅读教学工作,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提升早期阅读教学的质量。
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成才极为重要,这就要求幼儿园、幼师与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提升对早期阅读教育的认知,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加强家园良性互通,共同致力于提升幼儿早期阅读教育,从而帮助幼儿的健康发展。
第三版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 安徽省繁昌县横山中心小学 杨禹分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信息技术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
一、利用信息技术,展现生活情境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我们应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信息技术“投其所好”地安排一个开头,营造吸引人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多媒体“声、色、光、形”互动的氛围里,会产生新奇的心理体验,有惊奇、有疑问,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激励着他们去学习新知。例如教学“9加几”时,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富有儿童情趣且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情境: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响起,学校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同学们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咦,服务小组的同学们正在干什么呢?噢!原来他们正在准备给运动员分发饮料。那么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呢?小朋友们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妙招。学生甲是这样数的:2、4、6、8、10、11、13,一共是13盒。学生乙马上举手说:我的方法和他不一样。原来他是一盒一盒数的,也数出有13盒。而学生丙呢,更是得意地认为他的办法最好:他是先数出盒子里有9盒饮料,再从盒子外面拿1盒进来凑成10盒,加上外面剩下的3盒,一共也是13盒。在这充满情感与智慧的数学课堂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9加几的理解,而且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同时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动画情境
小学数学中主要有“数”与“形”两方面的知识,本身都比较抽象和枯燥。由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概念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他们往往不容易掌握知识,而且对于一些容易错的概念更难辨析清楚。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将动与静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那么学生透过电脑演示的情境,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就能有效地掌握知识。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需要将圆转化成其他图形来推导圆面积公式。以前无论是运用教具教师演示,还是制作学具学生操作,都难以较好地完成“曲变直”,而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可以由原来的教具或学具对圆的等分份数提高很多倍,直至无限,使学生“心服口服”认定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而且分的过程具体、形象、清晰,不仅能拼成长方形,还能拼成三角形、梯形进行推导。这样通过计算机的过程展示,既较好地解决了“曲变直”的认知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而且还顺利地渗透了极限思维。
三、利用信息技术,渲染宽松情境
小学生心理学规律和学习特点告诉我们,他们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较短,加上课堂思维紧张,容易造成疲倦。这就需要我们适时地运用动画、影片和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气氛进行调节。其中,音乐的选择在优化教学情境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在《统计与可能性》一课中,上课前,我用课件显示课题,配以轻松明快、节奏中等的乐曲《日光海岸》,可以使他们在欣赏中提高情感智商,这样有利于数学思维的进行;在学生动手抛硬币时,我又重复播放《日光海岸》,让他们以轻松的心态进行学习活动,在操作的同时又受到音乐的感染;做判断题时,我不沿用传统的简单的“√”或“×”,而是选择了富有情感的鼓掌声、惊叹声、鼓励声……来表示对错,学生感到特别亲切贴近,心灵无处不受到滋润,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吸引学生,具有它独特的优势。让我们积极关注数学课堂中的情境设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出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使优化的环境与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进而让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
微笑成就美丽
□ 湖北省宜昌市汕头路小学 焦文群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笑是一个人美好心情的自然流露。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苦。”是啊,微笑是最具魅力的。其实,在班主任工作中,采用“笑”的策略,往往也能给你意外的惊喜。
我班学生小喆活泼好动,调皮任性,在课堂上我行我素,不仅自己不认真听讲,还影响班级纪律。为这,我没少训斥他。可是,他好像练就了“软硬不吃,油盐不进”的“金刚不坏之身”,任你老师“大风大浪”,在他那始终是风平浪静,就像撞到棉花墙上,不疼不痒。有一次,小喆又违反了课堂纪律。放学后,被我留下来,带到办公室。看到他把脖子扭成了90°,我气得脸红脖子粗,怒气直往头顶冒,真恨不得打他两下。可理智告诉我不能那么做。怎么办呢?我生气地看着他昂首挺胸倔强的样子,不知怎的,脑子里突然冒出来一个人物形象。我灵机一动,怒气抛到了九霄云外。我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面镜子,举到他面前,笑着对他说:“你看,你这样真像一个面对敌人,宁死不屈的共产党员。”扭着脖子看到镜中自己可笑的样子,小喆情不自禁地“扑哧”笑出了声。笑过之后,他的脖子扭转了过来,脸终于正对着了我。可喜的进步!我笑着又问:“老师是你的敌人吗?”“不是。”“那对待老师应该是怎样的态度呢?”他笑着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从这一次的谈话中,我尝到了甜头,也找到了融解小喆心中冰块的方法。我趁热打铁,以后和他聊天时我会让笑话开头,在我们师生快乐的笑声中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其中,不乏渗透着做人的道理,人生的启迪。结果我不说,大家也猜得到,小喆渐渐喜欢亲近我,乐于接受我的建议和教育。
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朵带笑的花。”回顾自己二十年的教学工作生涯,让我体会到笑的力量,笑的无穷魅力:笑,让班中一些因为性格内向、胆怯而不敢开口的孩子,胆怯的心理被融化,从此不再拘谨,大胆爱表现;笑,让原先沉闷的课堂有了生机,学生可以无拘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你一言我一句,使课堂活力四射;笑,让一些厌学怕学的学生对你所教学科兴趣日渐浓厚,学习越来越主动。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就会在我们和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情感交流、心灵感应的桥梁。让我们和学生一起分享欢笑吧,你会感受到教育的美丽。
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坊上明德小学 李 军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三大主要课程中,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更有利于学好其他课程。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语文教学依然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为主,其语文价值并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针对这一现状,老师有必要更加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工作。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掌握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灵活地利用所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更优美灵活地表达语言,以及由语文延伸出来的学识涵养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有很大区别,具体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方面。因此,在对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语文文化知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人格魅力。结合小学生本身年纪小、认知程度低,目前针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应从语言和口语表达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培养,慢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与实践
(一)重视语言结构与运用
自古以来,语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汉语结构复杂,不同顺序的相同字词都有其不同的解释。所以,只有在小学阶段开始重视学生的语言结构和表达运用,才能保证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建立更完善的知识体系。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建议开展一些普通话朗诵比赛、争辩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语言构建和表达口语的机会,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在口语方面的能力,从小学阶段便开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重视语言结构和口语的表达能力只是其表现形式,老师在进行教学时,更应该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汉语不仅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古代文化的延续,是我国的无价之宝。小学老师在语文授课中应全面促进学生思维和品德的发展。倘若老师只是将理论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那么学生将永远无法进步,学生无法在语文学习中领悟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不会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扩散。学习语文课程,一方面是要让学生学语文,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主动学习、自主创新,这才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点。
(三)课堂教学需要结合审美和创造
语文具备了文字的表达、沟通交流功能,也是人们抒发感情的工具。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培养学生对语文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深入到语言中去,深刻领悟到语言所要表达出来的东西,同时能利用自己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去创新,挖掘更多的美的语言。培养这一方面需要以学生平常的生活为切入点,对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给予行动上的支持,学生只有具备了审美的认知,才会去创造更多的美,所以,老师应从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开始。
(四)紧扣人文因素,有效提高核心素养
汉语内容丰富、影响深远,从古代到现代,出现了很多抒发感情、描写我国大好山河的名作。鉴于这些名作,老师可以多引导学生一起去感悟语文的魅力,感受作者想要抒发的感情,引导一起产生共鸣。同时,老师在讲课时,应紧紧围绕人文因素,将学生带入语文的意境中去,在文章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结语
紧跟时代步伐,我国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语文课程从小学到大学无处不在,和生活息息相关。在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老师应该从多个维度和各个方面进行培养,在课堂教育中进行实践,灵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教学始终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关于中学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 湖北省蕲春县横车镇马畈中学 张 丽
中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以及视觉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学美术教育的意义。长期以来,中学美术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老师和学生只注重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的学习,学校对美术教学重视程度不高,对美术教学硬件的投入也十分有限,严重阻碍了中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一些学校对美术教师也没有严格要求,大多是老师兼职教学。特别是在农村学校,更是把美术视为副课,学生也当作放松的课程,专业老师根本没有,往往是班主任兼任,整体素质偏低,美术教学方式单一,只是简单的理论授课,没有户外采风等其他活动。这种美术教育很难取得成效,要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就必须要提高美术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技能,建设一支专业的美术教师队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加上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再加上中考、高考艺术特长生的招录,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中学美术教育。为促进中学美术教育健康发展,应大力改善中学美术教育的环境,特别是农村中学。
一、完善硬件设施
美术教学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需要专业的美术教室。美术教学也需要充足的教学设备,需要充足的教学用具,才能确保教学的质量。比如教学过程要使用各种纸材、铅笔、剪刀等各种教学工具,还需要多媒体演示具体的作品制作过程,教学效果会更理想。
二、配强师资力量
配备专业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才更有保障。中学美术教育,特别是农村中学,应加强美术师资力量,提升美术教师素养。一是招聘专业教师补充教师队伍。学校要聘请美术专业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也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二要注重教学态度。美术教师不能因学科的地位受忽视、中考高考不考不受重视等原因,敷衍甚至放弃美术教育。在从事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备课,重视教案编写和教学设计等,还应具有良好的教学态度和道德素养,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美术教学。
三、充实美术课堂
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高于现实生活。艺术家的创作是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灵感。所以,美术教育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只有走出教室,走出课堂,到田间地头,到荒野山郊,这样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兴趣,又能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比如学生要画树木、树枝、树叶,只有亲自观察树木的形态,亲自体验树木的自然美,感知树木生长规律及其外形特征与结构,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创造性地画出树木的艺术美。
四、转变教学观念
美术教育应该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发展。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素质教育体现在美术教育的多个方面:一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要目标,加强学生的美术修养。二是在生活中以实物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三是要加强必要的美术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思考的能力。只有通过这些素质教育的方法,中学美术教育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未来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应该注重以下几点:一是美术教育生活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投资的加大,教育环境的改善,美术教育将走出课堂,去自然中寻求更多的美,去现实生活中捕捉更多的美,观察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二是更注重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未来的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将更加多姿多彩,只有培养正确的美术鉴赏力,才能判断美、欣赏美、感受美。三是美术教育更注重美的创造力。中学美术教育要让学生实地观摩,主动了解过程,亲自动手体验,让学生用美术语言把感受到的美表达出来,或者用讲故事的形式描述出来,在好奇和怀疑中开发学生的艺术细胞。
中学美术教育,应该充分释放学生个性,让学生自由快乐学习,而不是接受枯燥的理论美术知识,而是学会欣赏美、鉴别美,在美中陶醉,在美中创造,让中学美术教育充满活力,健康发展。
关于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几点思考
□ 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幼儿园 张晓敏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交际作用是通过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来实现的。这种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就是语音。口头语言必须吐字清楚、发音正确能被别人感知、理解。因此,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发音标准、准确是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
发音正确、吐字清楚,不只是发展语言的重要任务,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也起着积极作用。语音正确、口齿伶俐,为幼儿与人交往提供了一个基本条件。如果幼儿语音不清或不准确,往往自己说的话就不会被别人理解或遭到讥笑,自尊心受到伤害后,他们就少说话或不敢说话造成沉默寡言、性情孤僻。
由此可以看出,语音正确与否,会对幼儿心理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如何培养幼儿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学前儿童时期是幼儿掌握语言的关键期,我们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抓住一切时机,让幼儿多听,多说,多练。
(一)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榜样作用让幼儿模仿
学前儿童学习语言主要是靠模仿周围人,周围人讲什么话,他就讲什么话。
有个幼儿丙在日本生活到3岁,学会了一口日本话。他的父母感到忧虑:“孩子都不会说祖国语言了。”于是决定把孩子送回中国,回国后经过两个月的教育和环境的熏陶,孩子就完全掌握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话。一年后,他习得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在幼儿周围有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受方言影响,发音不准。这种情况下,孩子周围的成人必须注意发音的问题,力求成为孩子学习语音的典范。不说或尽量少说家乡话,避免孩子说话南腔北调。在孩子发音不准时,家长不要觉得好玩而故意学孩子说话:“袄袄”(姥姥)、“四不四”(是不是)、“我七饭”(我吃饭)等,强化他们错误的发音。家长也不要故意用小儿语与幼儿交谈,如“帽帽”“吃饭饭”“尿哗哗”等。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以普通话的语音为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发音。
(二)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幼儿正确发音
语音培养是语言教育的任务,但不能只限于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进行。我们要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抓住时机,为幼儿创设各种发音练习的机会。
1.集体练习。
为了使每个幼儿都能掌握普通话的标准语音,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掌握语音情况,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集体活动,进行语音练习。如小班幼儿发不准“老师”的音,管老师叫“老斯”,教师就可组织“打电话”的集体游戏活动,在互相称呼中练习发音。
2.游戏化练习。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手段。我们注意将语音培养寓于游戏当中。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中,让幼儿学说一些较难发的音,容易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如“种瓜”的游戏,可以让幼儿边说儿歌,边做游戏,边练习,以达到练习语音的目的。
3.个别指导。
为了使每个幼儿都能发音正确,个别练习很重要。如带幼儿散步时,走到幼儿园的柿子树下,老师就说:“这是高高的柿子树。”老师示范说了3遍之后,就点名说“丁小朋友,请你说一遍。”幼儿丁说:“刀刀的柿子树。”老师让幼儿丁看着他的嘴,把舌头放到口腔当中,用力说“g-ao高”,丁看清楚后,也按照老师的口型练习起来。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是进行个别指导的重要时机。要结合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自然而然地教幼儿发音,纠正语音,随时发现,随时纠正。
幼儿独立性的培养初探
□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幼儿园 陈凤香
独立性指的是遇事有主见,有成就动机,不依赖他人就能独立处理事情,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实际工作的心理品质,它伴随勇敢、自信、认真、专注、责任感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成年人内向拘谨、遇事逃避、人际交往能力不强,究其原因,甚至可以追溯到孩童时代。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特定的家庭结构,使得祖辈和年轻父母给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厚,过分的溺爱和从小娇生惯养的情况比较普遍,很多孩子缺乏独立性。具体表现在:依赖性强,逃避,一些最基本的事情都不会做;性格内向、情绪低落、爱哭、缺乏自信;不与他人交往,有时拒绝说话和表达;没有主见,别人让干嘛就干嘛,不考虑对与错。如果幼儿时期不解决独立性差的问题,不能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去帮助幼儿,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能力,将对其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不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不合群、不爱与他人交往的个性将有可能妨碍他今后在事业上的成功。
作为幼教工作者,应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呢?
一、从心理角度出发,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独立性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形成的,而是后天塑造的结果。幼儿园一日活动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通过故事、歌曲、绘画、游戏等多种形式教育幼儿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行为,目的是让幼儿知道“劳动”光荣的道理。发生在幼儿身边的许多事情,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如教室里温馨整洁的环境是老师辛勤的劳动换来的,香喷喷的饭菜是食堂师傅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小朋友喜欢的玩具是工人叔叔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小朋友穿的漂亮衣服是纺织工人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让幼儿为自己、为班级、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老师取一样东西、餐前分分餐具、活动后整理玩具、教具等,鼓励幼儿相信自己有一双能干的小手,建立起劳动光荣的概念,从心理角度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二、从兴趣角度出发,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最大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做任何事情都被兴趣所支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要注意采取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避免一味地命令和督促,使幼儿对独立做事产生厌倦,把劳动看成无聊的负担。比如:区域活动结束了,幼儿玩过的玩具材料等要归位,如果简单地命令,有些幼儿会很不情愿,如果老师说:玩具想家了,咱们把它们送回家吧,孩子们会很有兴趣地把玩具一个个送回“家”里。教师要善于找到幼儿的兴趣点,另辟蹊径,引导幼儿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其独立性。
三、从实践角度出发,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曾经有位著名幼儿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 这充分说明了动手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长期坚持,在一日活动过程中鼓励幼儿亲手去操作,重复实践,逐步养成好的习惯,进而受益终生。好的习惯和品质不是天生就有的,必须从小培养,如果养成了懒惰的习惯以后再改难度就会很大。比如让幼儿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自己收拾玩具等,从不会做到会做,从被动做到主动做、从手忙脚乱到井井有条,正是幼儿独立能力提高所必经的过程。总之,幼儿的独立能力要从小抓起,试想一个不爱劳动、怕苦怕累、事事依赖别人的人能有什么样的建树呢。
一是从家园共育角度出发,培养幼儿独立性。一般来说,教师比较注重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有些幼儿在园里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做得很好,老师理所当然也认为这是一个独立能力很强的孩子,但是一回到家里马上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依赖、任性、懒惰等不良品质明显地显露出来了。究其原因,是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保护过度过细,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什么事情都不舍得让孩子做,什么事都是大人代劳,总是认为:孩子还这么小,等长大一些了再说吧,岂不知这样的想法和做法阻碍了幼儿在尝试和实践中获取经验,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家庭也是学校,父母也是老师,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都要尽量让他去做,尽管做的时候可能会有些困难,那也要让他们克服困难去做,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能使孩子早日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家庭幼儿园要紧密配合,教师提出的要求家长要支持并督促检查,否则幼儿园的教育成果,回到家里不但得不到巩固,反而会退化。
二是从幼儿社会性发展角度出发,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早期的社会化是人整个一生社会化的基础。幼儿的社会化内容主要侧重于基本生活技能和基本生活规范两方面。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环节和每天都要进行的活动,包括进餐、睡眠、盥洗、来园、离园、自由活动、游戏等等。幼儿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其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方能执行活动要求并适应集体生活规则。比如,让幼儿学会自理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体验助人与分享的快乐;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学会自己解决与同伴之间的冲突和争执,体验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感等。这样,经过不断的动手动脑、强化磨练,幼儿获得了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了幼儿个体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幼儿的独立性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工作,作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多形式、多渠道给幼儿提供形成独立性特质的活动及机会,将培养幼儿独立性渗透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第四版
经典润德 赏识育人——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德育的探索
□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第四中学 孟彩红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曾引用《礼记·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所谓“明明德”指的是彰显光明美好的德行。而“亲民”指的是将这种光明、美好的德行推及到民众身上去,开发民智,然后共同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止于至善”。古今中外,关于教育和办学,思想流派众多,理论观点各异,但在教学时必须培养“有德”之人,培养社会发展需要之人,却是所有人的共识。
作为一名教学多年的一线教师,我主要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管理上渗透德育,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一、经典教学,浸润德育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要求老师言传身教,传授一定道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每一次传统教学,都会在过程中渗透德育,以培养学生的人格。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抓住一些特殊的教育契机就显得弥足珍贵。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越来越多的经典名篇、传统故事进入学生的学习视野,它们所承载的优秀价值观也将浸润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我发现单一的诵读,并不能持久地吸引学生,学生更是无法吸收其所蕴含的道德精华。如何让学生爱上经典,并能取其精华呢?故事是一架不错的桥梁。
读杜牧的《清明》,单调的诵读、释义只能使学生维持片刻的兴趣,可要是有了故事呢?诵读后,给学生讲一讲清明节的来历,学生就会明白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和寒食节有关,是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当听到介子推的故事,孩子们都很感动,尤其是他被火烧后,还留下“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这样的句子,更是令人动容。在经典和故事中,学生于无形中受到了爱国教育。
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以讲一讲“白衣送酒”的故事,感受陶渊明和王弘的真挚友谊;读“言必信,行必果”,可以读“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深刻体会诚信的重要……
经典无穷。故事架起了经典和德育的桥梁,读书和育人可以有效融合。
二、赏识管理,激励鼓舞
什么叫赏识?赏识不是单纯的表扬加鼓励。赏识的本质含义,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看得起。赏识的本质是爱。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杰克小时候因为口吃受人嘲笑,过度的自卑让他变得萎靡不振。他母亲对他说:“这不是什么缺陷,只是你心里想得比嘴巴说得快而已。别急,慢慢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我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的嘴巴将说得和你心里想到的一样快!”杰克就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杰克·威尔士。他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小时候母亲对他的鼓励、赞赏、和耐心等待。如果没有母亲的赏识,也就没有世界传奇人物威尔士。可见赏识是帮人激发信心的有效途径。
无论哪个孩子,只要我们耐心寻找,就必定能发现他的优点。即使他做错了事,我们也可能从中找到他的“闪光点”,关键就在“爱”的本质上。如果说亲子之爱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本能的爱,那么老师的爱泽是博爱。爱才是老师最美的语言。
孙维刚老师开家长会有一个奇特的地方:“重德轻智”。有时,他会把学生的成绩及排名列在黑板右侧,而随后又在显要位置打上另外一个“综合分”即“素质分”,有时两者反差较大,成绩不好的却可能受到表扬。(朱永新《教育的奇迹:十八个让人刻骨铭心的教育故事》)
孙老师用爱关心他的每一个学生,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就大力表扬,他不是泛泛的赞美,而是真诚的鼓励,这样的方法是否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呢?我们应当铭记: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在管理上,赏识鼓励。让我们的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这样,教育也就起到了真正的作用。以上是我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关于渗透德育的一点尝试和探索,与大家共享。
作文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 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周陵新庄小学 混 宁
在多年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我坚持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阅读与写作
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千百年来,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很大,这成为共识。阅读是体验,阅读是吸收,阅读是积累,写作只是转化和倾吐。
在阅读过程中,首先感受到的是文字本身的优美,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这个特点。这是其他媒介不具有的,能打开人思维空间,丰富人的想象力。其次,借助语言文字领悟到生活之美、人生之美、人性之美。这种领悟力非常重要,无法代替。它是感受生活之美、体验生活之美、寻求生活之美的动力。
在教学中,我会推荐书目给学生,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读书会,鼓励学生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读一篇美文,并把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摘抄下来,再找时间回味、品读,反复体会。这样几年坚持下来,我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
二、大作文与小练笔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取材谋篇的能力有限,过于关注整篇大作文的教学思路,我认为不可取。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成篇能力是跟学生的心智水平正相关的,当他能够把许多有意思的小片段有条理地连缀在一起,构成一篇文章,需要的功夫可能在文章之外。
有感于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小片段的训练。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甘甜的水喝”。这源头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而小练笔就是一种很好的积累素材,锻炼表达能力的途径。在我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坚持写小练笔,每学一篇课文我都会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创设情景,让学生完成小练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部分,用自己的语言书写出来。这样慢慢的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三、 个评与讲评
在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对学生的作文只重视一对一的个评,或者在作文本上批阅修改,或者面批,针对个别学生的情况进行批阅,很少进行集体讲评。另外实际上,发下去的作文本,学生也认为那没啥看的,很少体会教师的评语指向何处,自己怎样发展,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限。
因此,我认为在坚持一对一点评的同时,又加强了集体讲评。这样至少有两个好处:其一,针对性强。学生作文中的问题,一般都是些容易犯的问题,因而属于需要进行更正的问题。其二,效果好。作文中的优点,发自学生的内心,符合其年龄特点,其他学生容易接受,整体教学效果好。当然,教师要注意教学策略,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四、 品德点评与写作指导
好的作文评语应该是饱含激情,增强学生作文热情,保护其作文的积极性,指引出写作方向,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走向写作成熟。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同思想品德教育毫无区分。受此影响,有些教师把作文点评写成了道德评判:你是怎样一个人。例如,一位学生在写自己的母亲,体现出了深深的母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片感恩之心。教师的评语:“你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我为你母亲有你这样的好女儿而自豪。我也坚信好女儿一定不会让母亲失望的,努力吧!相信你会做的更好。”有错吗?没错。能指导文章写作吗?显然不能。写那么多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