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929期

第201929期

【概要描述】

第201929期

【概要描述】

详情
第201929期   2019年7月10日  
 
 
第一版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 湖北省蕲春县教育局   叶 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而教育领域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其中,首要任务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践行。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最为基础的中小学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
一、关于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异常丰富的,对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工作都有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具体到教育领域中,尤其是最为基础的中小学教育环节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主要表现如下: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一部分内容是对我国传统文化新时代内涵的赋予。由此可见,为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程,就应充分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最为有力的教育工具。同时,学生通过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核心的儒家文化的学习,接受到了很多传统美德的教育,提高了自身的道德品质,从而自觉地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2.中国精神的发扬。中国精神是新时代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思想及精神的结晶,既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包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精神支柱。因此,在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中国精神的培养和发扬,使学生在中国精神的引领下,积极向上、向着阳光成长。
二、加强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策略
为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程,教师应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通过加强宣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组织各种社会活动及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渗透教育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无处不在的渗透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1.加强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宣传教育作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教育手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首先应充分利用社区、村委会、文化广场等各种思想文化的宣传阵地和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接触到传统文化及传统美德的教育。其次,教师还应积极组织学生收看、收听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使学生在这些正确舆论的引导下,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利用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新技术、新手段来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之在这种全面、多角度的宣传教育中,中小学生一定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利用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学目标。因此,为加强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学校应开展艺术、体育、娱乐等丰富多彩的、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文化活动,这样在丰富了校园生活的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次,学校还应在校园环境的营造与建设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悬挂标语、重新布置布告栏等形式改造校园的基础环境;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加强校刊、校报、广播的建设营造校园的人文环境,使学生在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下,获得较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加强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渗透教育。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中小学各个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作为渗透教育的结合点,对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中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抓住这一良好的教育时机,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文化熏陶及渗透教育等手段,对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上好思政课  当好引路人
□ 安徽省砀山第二中学   武小东
阳春三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时代意义、根本目标、基本遵循与实践路径,既提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应努力构建“三可三为”形象和践行“六要”标准,又明确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坚持“八个统一”。讲话有高度,有深度,更有温度,给广大思政课教师上了一堂特殊而难忘的课。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上好思政课,当好引路人。
一、要懂得教师的关键作用,底气要足
习总书记强调,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点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是上好、上通、上透、上出彩每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备基础。思政教师必须要做一个有信仰的人,要让有信仰的人来讲信仰,你自己不信,如何让学生信。有信仰的思政教师才能知行合一,在一言一行中,才能真正给学生以信仰的感召、方向的指引。作为思政课教师一定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有对真理孜孜以求的人生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吸理论之氧、补精神之钙,增强政治定力。更要将这种情怀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守住课堂的主阵地,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向学生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和理论,讲好思政课,传播真理,注重授课过程中的有形教学和无形浸润的有机统一,从真善美上涵养道德品质、陶冶育人情操,从细小实处塑造师魂、提升教育境界,争做一个能真正明道、用心传道、忠诚信道、耐心布道的教育工作者,为学生成长注入正能量,当好学生引路人。
二、要扛起育人的重要责任,本领要强
青少年阶段,学生的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这时,教师要对学生做到真心和真爱,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指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引导学生学以成人。“打铁还需自身硬”,政治课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内外兼修,不断完善充实自己,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提升个人的政治鉴别力、情感感召力、沟通说服力、思维创新力,不断提高个人的知识理论水平和人格修养水平,这样才能真正将思政课的魅力传递给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来感召学生。
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思政教师,能把自己的人生感悟贯穿课堂教学,把所思所想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为教师的学识魅力而倾倒,并深深地信服其理论教学。思政教师要涵养博大睿智的情怀和格局,带着信仰和情怀走进政治课堂,引领同学们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要拓宽视野,不仅关注历史,也要关注今天不断变化而又丰富多彩的现实,面对学生的困惑,在讨论和交流中,让学生听得进去,想得明白,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在循循善诱中启迪学生心智,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提高育人水平,进而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
三、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自觉践行
如何上好一节思想政治课,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怎样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八个统一”为遵循,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积极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价值引领和理论与实践创新,立足岗位上好立德树人的关键课,遵循德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德育实施的方式方法,让思政课既丰富又深刻、既大美又活泼、既引人入胜又耐人寻味,既有意义又有意思,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底生根。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教育资源育人的作用与功能,丰富思政理论课内容,创新教学形式,转换语言表达方式,打破时间界限,突破空间限制,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聚焦教学重难点、社会热点,尽最大的努力让课堂情真意切和激情澎湃,做好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拥护者、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为建设学生真心接受、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不懈奋斗。
 
 
让语文课堂因“对话”而精彩
□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西上庄办事处张岭小学   吕文芳
审视小学语文课堂对话,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虚假的或者说是没有实在意义的交流、互动,这样的“对话”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下面根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进行分析研究。
一、当前语文课堂对话互动中的弊端
1. 老师满堂问,学生机械答。
教师虽然从形式上给予学生自由言说的机会,但是整个对话都牢牢地掌握在教师预设的框框中,教师不是“主导”,而是“主宰”。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对话教学的实质,而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就是对话教学,而不考虑是否真正启动、激发了学生的欲望与思维,是否体现了追问和启发的精神。这样的课堂对话所表现出来的不是学生学习、感悟和建构知识的过程,而是被教师牵引着的模式化的表演。在这种模式下老师对学生出错的回答,或者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回答,往往简单处理甚至不作任何理会,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
2. 老师放手,学生自由。
新课程提倡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充分探究、体验、争辩、发现,生成新知,完成知识的意义构建、智力的有效发展。然而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有的老师怕招来不以学生为主体的“罪名”,干脆采取“失语”或“失声”;任由学生就一些简单的思维力度不大的问题“踊跃发言”“积极对话”,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对学生的回答一味地大加表扬,而不向纵深引导。表面上看整个课堂是热热闹闹,而事实上学生的思维活动并没有真正展开。
3. 课堂成为少数学生表演的舞台。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的课堂已经变成了少数尖子生表演的舞台,他们垄断了对话权,课堂上频频发言,而其他学生几乎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这种体现个别忽视多数的对话也不是真正的对话。
二、语文课堂对话问题的矫治策略
1. 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
教师要设置适宜的对话情境,在群体中酝酿和形成一种安全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讨论。对话氛围的营造,需要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要善于发现学生言说中有价值的部分,给以激励,促进思考。
2. 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
教师要吃透教材,选准最佳突破口,精心设计对话话题。对话话题的选择与设计,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计对话话题,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可以抓住疑难点设置话题,引用拓展的知识和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还可以利用课堂中出现的矛盾引出对话话题,激起学生的讨论或辩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真诚地倾听学生言说。
相对学生来说,教师的阅历、专业知识更加丰富,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某些见解比教师更为高明、精彩也并非绝不可能。尤其在信息化时代,学生的信息摄取量、更新速度不逊于教师。因此,教师要以谦逊开放的态度来倾听学生的对话。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与“我”讨论共同话题的对话中的“你”,使学生体验到人格平等,体验到尊重和信任,同时受到激励、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4. 加强教师与自身的对话。
教师与自身的对话是一种高级形态的对话,相当于“自省”,是指教师个体对自身内在经验和外部世界的回味、认识和探究。从本质上看,教师自我对话就是对自我的反思性理解,对自己过去所积淀的经验、思想等方面所进行的探究。教师自我对话可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并在自身经验、吸收他人经验和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
课堂对话中,教师的自我对话常常表现为:我这样讲学生能理解吗?我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我是否尊重了学生?……教师在不断自我对话中,观察自己,认识自己,才能超越自己。
 
 
如何帮小学生矫治“懒癌”
□ 山西省朔州市第四小学   丰慧春
人人皆知,勤奋是通往知识和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懒惰则是这康庄大道上最难攻克的一个路障。在以前,家长一般不娇惯孩子,经常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舍得让孩子吃点苦。那时,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甚至会拼命地为班级干活或者帮助学困生辅导作业,我们在物质上是贫穷的,但我们是勤快的,精神上是富有的。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再加上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度宠爱孩子,物质上对孩子有求必应,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表扬、鼓励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有的小学生,父母忙于生意或工作,把教育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注重的是生活方面的照顾,过分娇纵,大包大揽,缺乏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同时由于照顾太过周到,孩子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变得“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这样只会使他们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劳而获的坏习惯,甚至出现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
在这种无原则的娇惯下,有多少孩子, 既要美国式的自由, 又要中国式的宠爱, 却没有美国孩子的勤快, 又失去了中国传统的孝道,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提供的优越的物质条件,从没想过自己能为别人、为这个社会做出什么贡献,等他们长大成人之后,这一系列的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现在小学生具体表现为行动上的懒惰和思想上的懒惰。本来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早晨却赖在床上不起,起来之后也不收拾卧室,包括洗脸水、牙膏都要父母准备好,不整理书包。来到学校,自己脚下的废纸不捡,而是踢到别的同学座位下,轮到自己值日,必须依靠父母帮忙。有的学生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总是期待有人帮忙;做事时总是懒懒散散、拖拖拉拉,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
思想上的懒惰。遇事不动脑筋,做事没有任何头绪,没主见,在学习上知难而退,碰到难题不思考直接抄别人答案。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如何帮助小学生改掉懒惰的坏毛病呢?
1.父母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引导孩子在家里主动干一些事情,如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自己的衣物。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好习惯,改掉恋床不起的恶习。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远足活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练耐力。
2.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当今是知识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现代人的学习是终生的学习,不努力学习就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就无法生存发展。小学学习是终生学习的起点,从小不努力,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影响终生。 
3.制定学习计划。要结合自身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出具体的学习计划。开始时学习目标不要定得太高,不然的话,就会因很难达到而失去信心。 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
4.选择一个跟自己学习水平差不多的同学,开展学习竞赛,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5.自己当自己的小老师,天天坚持检查自己的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生,就在当天的日记本上贴一面小红旗,表明进步了。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学会肯定自己,勇敢地把不足变为勤奋的动力。学习、劳动时都要全身心投入,争取最满意的结果。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看到自己努力的一面。克服懒惰,正如克服任何一种坏毛病一样,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只要你决心与懒惰分手,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持之以恒,那么灿烂的未来就是属于你的!
总之,懒惰是一个人通往成功之路的最大障碍,战胜懒惰,战胜自我,才能不断地前进。
 
 
让学生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浅谈如何让学生高效地整理课桌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小学   孙 芳   袁建刚
小课桌,小课桌,天天伴我来学习。
轻轻拿,轻轻放,保持干净又整齐。
不乱刻,不乱画,不乱晃动和踢踏。
造桌椅,不容易,应该爱护和珍惜。
你洁净,我舒心,我爱我的小课桌。
这是我们班的《我爱我的小课桌》童谣。
实践证明,能够把书桌整理好的人,更能规范自己的行为,更好地管理自己。在调查本校5000名学生后,我们得到数据——93.8%成绩优秀的同学,在整理课桌上是个不折不扣的达人。
如何让学生成为整理课桌的时尚达人,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宣传发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我们利用晨会、班会,发动全班学生开展大讨论,使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认为这只是“小事一桩”的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并非小题大做, 它不仅关系到学习效率,而且还反映出一个人的整体素质。
借助电视画面、杂志图片等相关资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有关家具设计、家庭装修、家具摆放等方面的书刊,使他们知道怎样摆放书本和文具才是合适的、高雅的、美观大方的。让学生明白摆放整洁的课桌就是在创造美,就是在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了,审美能力提高了,整理课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就提高了。
二、从整理相对简单的文具盒、书包入手,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师要加强指导,使整理课桌行为落到实处。
第一,要让学生清楚自己共有哪些学习用品,记住它们的名称。
第二,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用品做一下罗列,一般可以归为书、本子和文具,并准备三个文件夹,分别夹放语文、数学、英语方面的资料。
第三,把抽屉也分为三部分,左边的可以放书,右边的用来放本子,中间放铅笔盒和零碎的文具用品。摆放的顺序可以根据由大到小,最常用的可以放在最上面。?
我在大屏幕中投出一些事先挑选好的整理书桌优异的视频、照片,让学生总结归纳整理的要点,细小到哪个三角尺放在文具盒的哪个袋子里,铅笔、橡皮如何摆放,大的书本哪些科目放在第一本,哪些放在下面,小的本子放在最上面,课堂作业放在课桌下面的抽屉,家庭作业放在书包的最外层……
第四,老师示范指导,全班进行了一次大整理。我把这些整理要点输入文档,放大,并亲自示范整理好书包,课桌,让学生们一起跟着学。在学的过程中,再次跟进,把好的经验和方法在大屏幕中进行完善。
第五,回忆自己摆放的顺序,训练查找自己需要的物品。?这个具体指导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孩子在家根本没有学到过如何整理东西,所以指导的过程中越细越好。这样的整理过程也深深地促动了孩子的内心。??
三、“整理达人”竞赛,榜样激励学生养成整理好习惯
在晨会或班会课上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再组织学生整理自己的课桌,同桌互评,小组评价,老师进行评价,选出“整理达人”。每次比赛,我让学生记录前几名和最后一名的时间,告诉学生差距有多大,请前几名的学生介绍经验。教师最后总结:物品摆放以整齐、分类清楚为原则。
活动开展过程中,我随手拍了很多优秀同学的照片,及时用课堂助手显示在大屏幕上。上榜的同学内心是激动、自豪的,让他们陈述分类的秘诀、整理的技巧,包括怎么放置各类书本进书包,文具盒中的小物件放置起来也有很多小窍门。其他同学听后,可以马上整改,整改时间为1分钟。在这1分钟里,孩子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技能,更多的是互帮互助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四、抓细、抓严,让课桌“齐、洁、美”
行为习惯养成要行之有效地坚持下去,检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先统一课桌摆放的基本标准,即“齐、洁、美”。刚开始可以先由班主任经常检查,同桌互查,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效果好了以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检查。可以给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专门负责书桌内物品摆放。信任学生是正确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真正发挥效用,教师不但要进行正确的指导,还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定期对组长的工作进行评比,对班级谁做得最好进行表扬奖励。尤其要注意教师在放手的同时,督导的手段一定要跟紧,跟实,要不然就会流于形式,最后功亏一篑,这也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结果。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养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牵手学生,倾心教育,让学生管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养成高效整理课桌的习惯,成为一个生活、学习上的“小达人”!
 
 
第二版
 
 
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曹庄中学   岳国芹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与探究)之一的合作学习,已逐渐被广大中学英语教师引入英语课堂。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给英语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而且培养了学生集体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发展了学生的交际与审美能力;与此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
一、慎重选择小组合作的学习内容
1.合理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但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将男生和女生、学习较好的和有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学生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可以采用按座位就近组合或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两种形式。每组4-6人为宜。每周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广的交往空间。
2.规范操作:小组中活动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在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发言人,而中心发言人是轮流担任的,人人机会均等。教师注意协调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学生分工明确,各尽其责,以便更好地合作完成任务。师生对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必须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
3.明确任务: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相对个别学习,课堂上小组合作的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学会人际交往,优势互补,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也有便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提高教学质量。但并不是说,所有学习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如果教师提出记几个词汇或朗读一段文章这样的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就没有太大的意义,教师必须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探索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以Go for it!七年级上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一课为例,笔者把教学的重、难点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以make a survey 这一任务让学生四人一组开展调查访问活动,完成表格。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表格的信息,共同完成本组的汇报内容,最后让本组本周的汇报员代表该组向全班进行发言。
二、营造宽松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积极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加以掌握,及时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乃成功之母”,从而增强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以评价促发展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特别是对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应尽量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否则,在评价过程中将极易挫伤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当然,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恰当地点拨学生的“盲点”;要根据合作内容上的差异,改变小组的组成形式,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新鲜感。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总结和探索,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定会得到提高,从而为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做出贡献。
 
 
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 湖北省蕲春行知国际学校   刘 晶
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岁月的沉淀逐渐传承下来的,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的精髓。小学语文课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传统美德。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思想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段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一、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认识传统文化 
1.用多媒体引路,让诵读更有效。
让学生诵读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或录像,先让学生欣赏祖国的北国风光,感受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场景,然后让学生谈观赏后的感受,最后再让学生诵读这首气势磅礴的词。这样有助于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还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开展创造性诵读竞赛,让学生在享受成功中爱上诵读。
以诗词作画、以诗词编写歌曲、以诗词表演、以诗词进行想象画面等。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开展创造性诵读竞赛确实是个好方法。教师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形式进行诵读表演,并进行比赛,评比。比如,在一次经典诗词诵读比赛中,有的学生是以唱的形式展示毛泽东的《长征》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有的学生以配乐的形式朗诵《春江花月夜》;也有的学生是边吟诵边配上动作,自演自娱的。创造性地开展一些诵读竞赛,能增添孩子们诵读的兴趣。 
3.开展亲子诵读活动,让学生在乐融融的氛围中爱上诵读。
诵读活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从来就不是袖手旁观的角色。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我们为亲子诵读搭建平台——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诵读活动中来,还在每学期的例行家长会上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表演,并让有经验的家长介绍与孩子一起诵读的经验做法等。事实证明,亲子诵读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去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的同时,更能让孩子爱上诵读。 
二、品味汉字之美,了解传统文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小学教育提倡让学生多认字,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例如教“日”字时,我会向学生展示“日”字从甲骨文到现在我们见到的“日”字在每一时期的演变。在黑板上画出太阳的样子,并写上“日”字,两者对比,学生的印象和认识会更加的深刻。其次,我会列举一些有关“日”字的词语,如日积月累、日丽风和、夜以继日等等,加深学生对“日”字的理解。再次,认识“日”字后就要教学生如何书写,汉字书写要起笔有力,横平竖直。通过这三个教学环节,学生对“日”字大都能理解其字意。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汉字教学,小学生们会喜欢上汉字的听说读写。
三、充分整合课本资源,挖掘其传统文化价值 
目前,我们教材中有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而能入选教材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所以,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能不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通过挖掘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最直接、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比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一课,就讲述了大禹为造福于民,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这是我们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反映了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观念,如果教师能在讲解这样的课文时,巧妙地援引丰富的材料,必然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绝佳时机。
四、课内、外相结合,让传统文化教育得以延展 
小学课堂上的传统文化教育不是一次“钱货两清”的“交易”,而是一种精神的锤炼和塑造,它不仅需要课上的渗透、影响,还需要课后的延伸、补充。再者,单纯的“教”能够让学生获得的毕竟有限,还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获得、探索。所以,在课堂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实践等进行引导,鼓励他们从多方面接触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耳濡目染,时时沉浸在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中,形成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将传统文化“内化”。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完善学生精神和人格的需要,也是发扬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广大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完善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 湖北省蕲春县开发区学校   张双能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育家孔子这一名言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应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哪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呢?下面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谈之。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力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而英语就堪称为时代信息的首要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学会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使自己与世界联系得更为密切。学生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标联系起来,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只有当学生明确了学习英语的目的之后,学习英语才有动力,也就会加倍努力。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时帮助学生
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以及生理、心理素质参差不齐,造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的社会家庭情况、生理、心理、年龄等因素,甚至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兴趣爱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帮助,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让他们经常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让这种情感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三、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如果学生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敏捷感知,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怀着强烈的愿望去学。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也是学习的内在力量。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学中让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在参与中不仅学会了英语知识,还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培养其“听、说、读、写”的技能。如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个体、双人、小组、排行、半班、整班等多元化活动,为英语交际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借助教育机制和教学手段激发兴趣。如定期举行竞赛、比赛、猜谜、游戏、学唱英语歌曲、朗读英语诗歌和用英语讲故事笑话等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兴趣自然会大增。
四、加强课后辅导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英语要大量实践,就必须突破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 40分钟课堂为中心的陈旧的教学思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让英语学习课内外一体化。向 40分钟要质量是有限的,即使发现了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也没有充裕的时时给予纠正。在课余,通过师生交谈、考试、测验及平时作业等途径,反馈教学信息,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存在问题,达到预期效果。
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需要,补充形式多样的语言材料,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猜谜语、做游戏、讲故事、演短剧、师生自由会话,形成宽松的英语学习环境,开阔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丰富英语知识,加大语言输入量,逐步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知识素质。学生自身的英语知识素质提高之后,养成良好习惯便成为内在要求,便会自觉地完成教育。这是更高层次的习惯培养教育。
 
 
让小学生在“找规律”中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第三小学校   张亚云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时代的进步促使人的发展要从小开始,从数学的角度看待世界,培养创新逻辑思维。从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重新建构的过程。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到处充满着规律的运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通过重新编排课本的内容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充分表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一、教材中“找规律”的设计方案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其自身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能力,因此通过“找规律”的实践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四年级“找规律”是通过单元形式进行设计的,其主要的框架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间隔排列的不同事物个数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和其中存在的规律特征。在对规律具有一定的认识前提下,再不断引导学生处理一些实践问题,了解规律产生的过程及相关的实践应用。其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不断地研究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相互之间的关联性规律,同时加以实践应用,处理生活实践中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通常的主要规律就是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成一排,如果两边的物体一致,那么两边的物体数量会比另一种物体多1。学生在充分地了解和熟悉这些规律后,教师还可以提高难度,深入分析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成一圈,假如两种物体的数量一样,那么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成一排,当两端的物体不一样的情况下,两种物体的数量一致。
二、分散渗透式的方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许多“找规律”的内容,大体上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从图形中发现规律:这个主要是出现在一、二年级数学的学习中,给出一列简单但是不同图形的排列让学生观察,然后让他们试着探索其中的规律。这样的学习内容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发现意识,有利于他们养成对生活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算式中找规律:这一类“找规律”的内容主要出现在低年级,会给出一组或多组比较相似的式子,内在存在某种规律,然后让学生从式子与式子之间发现一定规律的变化,来找到这些式子的内在联系,就是规律的发现过程。 
数列中找规律:这种形式的“找规律”一般也是在低年级出现的较多,这个内容的安排主要是让学生在找规律的同时了解到数的内在意义,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数感,并培养观察、推理、归纳等一系列的能力。 
运算中找规律:一般出现在二、四、五年级的数学课本中,学生是通过计算的方式发现规律,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培养观察、探索发现、合情推理的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提高简单的计算能力。 
用计算器找规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的单元中安排了用计算器找规律的问题;同时在四年级下册设置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单元,内容主要是学探索商不变的规律以及积的变化规律;除此之外,“在小数计算中”也安排了用计算器找规律的问题。 
画图中找规律:在画图中找规律,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通过手脑并用,可以全面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丰富多彩的内容及形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找规律”的内容呈现的形式丰富多彩,有漫画、表格、文字、图形等。学生寻找规律时会从题干、人物之间的对话、表格中获取信息,形式多样,内容新颖,快乐融于学习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选取了许多现实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更加生活化和趣味化,让学生感到亲切,乐于去研究和探索,在发现规律的同时也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总是先从出现“问题”和产生“想法”开始,然后再进行一定的思考、归纳、整理。以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来启发学生的学习。这样构建知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完善他们的思维逻辑。
 
 
网络环境下高中生物学教学策略研究
□ 海南省儋州市第二中学   高澄清
近年来,网络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各行各业的进步与革新。在此环境中,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获得了改革的动力,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成效。本文笔者以高中生物学科为例,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组织生物教学工作的有效策略,期望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成效。
在高中教育体系中,生物是一门相当重要的理科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科学素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急需融入更多现代化的教育元素,以便真正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促进其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不断提升。鉴于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就可以将网络技术融入其中,通过创新授课的手段、改良教学的形式与内容等方式有效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增强教学成效。
一、利用网络资源优化教学设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整合多渠道资源,设计内容丰富的方案
针对将要讲解的新知识,高中生物教师首先要结合本章节的具体教学目标来设计一套全面、综合的教学方案,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去搜集和整合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然后将二者相融,以便在正式上课时为学生补充丰富的学科知识,进一步增加其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课前准备工作中,生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来选择不同的教学资源,可以是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案例,也可以是历年来高考中出现的经典题型,还可以是一些有关的生物科研成果等,接着将这些内容合理穿插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由此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推动之后教学工作的顺利和高效开展。
2.设计导学方案,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新课
除了教师要在课前准备以外,学生也应当在上课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在正式学习活动中更加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听讲和探究。此时,高中生物老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来为学生设计一份相应的电子导学方案,通过班级共享群将其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然后以此引导其在课下自由选择时间、地点和学习方式来对新课内容进行初步探究,并要求其在网络平台上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成果给出相应的反馈信息,辅助教师提前了解其预习情况,然后据此对教学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以便从根本上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融入网络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1.利用网络技术构建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生物课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使用网络技术来构建相应的授课情境,从而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变成生动、直观的画面或场景,辅助学生更加快速地吸收和了解其内涵、把握其要点,进而不断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凸显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师可以在讲授课本上的知识点时,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设计一个动态的短视频,直接将其原理、发展过程或是最终成果等呈现出来,确保其对于所学内容形成感性的认知,并借助生动情境切实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质量。
2.借助网络技术组织微课教学辅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考虑到教材中的一些重难点知识,高中生物教师还可以使用网络技术来组织微课教学活动,将其中的要点知识单独列出来制成相应的课件或是文档,并借助不同的问题把整个知识串联起来,最终引导学生在碎片化、层次性的学习活动中收获丰富的知识,有效突破其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而不断增强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上的重点和易错点来设计相应的微课课件,并参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为其设计具有导向性的问题,由此带领其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一步步探求知识的核心内容,有利于降低其学习和理解的难度,实现高效课堂的建立。
3.应用网络技术来设计合作学习方案引导学生自学
由于高中学生本身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生物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应用网络技术来设计可行方案引导他们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使其在明确任务的指引下自觉发挥个人的主体作用,并积极与小组成员进行配合,在开放式的讨论学习中形成灵活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其学习思路和知识结构,在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推动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4.采用网络技术演示实验过程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学生快速掌握实验方法、了解实验过程,教师可以采用网络技术为其演示相关的实验过程,使其通过直观的画面了解各种实验的操作方法、细节内容和具体步骤,然后据此来尝试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过程。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途径,继而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探究精神的发展与提升。
三、借助网络平台给予学生评价,完善他们的学习思路
高中生物教师还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使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总结所学知识、分析其学习态度及方法来完善他们的学习思路,促使其对自己的学习形成全面、完整的认知,继而在发扬优势、改进缺陷的同时推动他们生物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在评价学生时,教师可以使用网络平台来发布语音评价,也可以借助网络技术的功能为学生制作对应的评价文档,将其在每一次课堂中的表现都记录下来,由此使其在纵向对比中不断完善自我、改进自我,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学习和探究过程中。
结合新时期的生物课程标准,高中教师在从事具体的授课活动时应当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品质进行培养,并借助网络技术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革新教学手段,进而促使学生在灵活、多元、开放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挖掘自身潜能,最终收获丰富的生物知识、掌握良好的学习技能。与此同时,高中生物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设计和组织教学工作时,应当有意识地探究网络技术与各种新型教育模式的融合途径,以科学、高效的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
 
 
第三版
 
 
不忘初心  情系幼教终无悔
□ 湖北省蕲春县幼儿园   田咏荭
“初心”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某件事最初的初衷。《朗读者》中董卿这样说到:初心可能是一份远大的志向,可能是一个简单的愿望。有的初心,走着走着丢失了;而有的初心,走的再远,我们依然会坚定地去靠近它。
而我的初心是什么?34年前,18岁的我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那时的我只有一个简单而朴素的愿望——踏实做事,做一名幼儿喜欢、家长认可的好教师。
初心是面对平凡工作的坚守。34年来,我坚定执着地耕耘在蕲春县幼儿园,见证着幼儿园的发展,同幼儿园一同成长。期间有过几次要离开的机会,最终我都放弃了。一是刚工作三年时在幼儿园的一次体育公开课后,县教研室领导推荐我到实小当体育教师;第二次是在1989年暑期全县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中,我担任舞蹈老师授课后,教研室领导再次推荐我到县师范当舞蹈老师;1992年我被安排到教育局的初教股(现基教股)兼职幼教工作,每月到局坐班半个月,说实在话,真心不喜欢坐办公室。现在想想我对幼教事业的这份坚守也许就是不忘初心,我想既然选择了幼教就应该不离不弃。
初心是面对名利的淡泊。1994年,我27岁时担任幼儿园工会主席,次年就担任了幼儿园副园长,面对这份沉甸甸的担子我只有压力,思索着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来回报组织的信任,努力做好分管的工作来感恩组织的培养。因为我深知是领导给了我一个成长发展的平台,一个人离开了单位也许你什么也不是。我无怨无悔地在副职的位子上一干就是20年,期间我尽职尽责地辅佐两任园长,同她们和谐共事,相得益彰,没有因在副职位子时间长向领导提过要求,没有过抱怨,我只是坚持做好各项工作,更不会向组织索求什么,我只管耕耘。事实证明,我还是在坚守我的初心:踏实做事!
初心是在困难面前的坚持。感谢组织和全体教职工的信任,2014年我担任幼儿园园长,此时我已经47岁,我明白47岁对一个女人意味着什么,更明白担任园长就意味着付出和奉献,意味着责任和担当。几经考虑,我还是挑起了这副重担,我要将我园几代人不懈努力创下的“湖北省示范园”发扬光大,再创辉煌。我的目标是:蕲春县幼儿园是最美的乐园,最温馨的家园;蕲春县幼儿园的教师是专业成长快、自豪幸福的幼儿教师;蕲春县幼儿园是一所办园理念先进、创新发展、令人称赞的优质园所。如今,我觉得通过我们的努力已基本实现了目标,这也许算是我当园长时的初心吧。
我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团队已逐渐成长为优秀团队。几年来通过实行年级负责制,一批组长的综合组织管理能力增强,已经能独当一面开展班组各项活动;几位蹲点领导更是在原有基础上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都能胜任驾驭一次次大型活动的组织;培养锻炼成长起来的一批主任也能大胆开展分管的业务工作。通过我的大胆放手,充分信任,团队综合能力极大提高;我欣喜地看到,全园上下相互配合,呈现积极工作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全园教职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积极配合各项改革创新,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欣喜地看到,我园的办园质量得到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充分肯定,我们坚持以游戏点亮孩子的快乐童年,坚持正确的办园理念和办园行为,我园的社会形象好,家长口碑好,孩子发展好,5年来连续两次高标准通过“湖北省示范园”复评,2017年成功承办黄冈市本土化户外游戏创编和区域环境创设比赛现场会,每年承办全县幼教国培和教学比赛,连续几年被教育局表彰为综合先进单位,党建、安全、教学等工作都得到各级表彰。
但是,在前进的过程中,我碰到过多次困难,面临多种矛盾,这些困难和矛盾来自各个层面。面对这些困难和矛盾我从没叫苦叫难,一次次都是咬紧牙关,只要我认为是正确的我都会坚持,只要是为了幼儿园的发展我都不会妥协。我相信困难是暂时的,别人的不理解也是暂时的,只要我问心无愧,只要我不是为了我的个人利益,最终大家都会相信我、认可我。
18岁的我在心中种下一颗叫做初心的种子,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回望走过的路,一路坚持我想必然是不忘初心,坚守初心。这就是我,一个身为幼教人的光荣与骄傲!我会坚持走在向善、向美、向真的路上!
 
 
教育的力量
□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实验中学   郭美花
辛弃疾曾言:“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只有社会充满正能量,教师力量才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但是自我素养的升华,更是培育青年的一种责任。教育的力量就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舍我其谁的精神,不正是代代教师向青少年灌输为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精神的崇高使命吗?
每每讲到100年前,一群中国青年走上街头,高擎“爱国、民主、科学”的旗帜,以澎湃激情和不屈热血为民族独立奔走疾呼,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开始了。传颂的是青年们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为真理和正义而战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每每讲到到 98年前,五十多位有志青年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在中国大地上创立了一个伟大政党——中国共产党。而后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惊艳世人的壮丽史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他们用一生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每每讲到70年前,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同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第一面用千千万万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庄严肃穆地在北京上空冉冉升起。历经了一百多年苦难斗争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独立的主权建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传颂的是作为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民族自豪感!
每每讲到40 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恢弘巨幕。无数青年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既避开了西方滞胀经济危机,又不重蹈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的覆辙,使国内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生等方面不但都迅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而且还推进了中国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传扬的是东方大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自信心。
每每讲到当今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更是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国际地位及影响力的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例如:“一带一路”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光伏发电为全世界节能减排;移动通信的5G龙头关键技术服务全人类……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致电其前总统卡特说:“为什么中国会在某些领域正在超过、甚至已经超过美国?”。卡特总统说:“在美国历史上243年期间,只有16年没有发生战争,而战争总耗资高达3000万亿美元。而中国自建国以来对内对外主动发生战争的次数是零。”所以有许多国家的国际专家评论称,中国的钱不仅仅用于了国内建设,更是致力于了全球建设,中国已经完成了由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变,中国已经做到了把本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统一到共同发展的高度上了。中国积极推动了建设开放型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传颂的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包容的大国形象!
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接续奋斗,更离不开代代教师阶梯传递的教育力量。   
 “青年者,国之魂也。”所以对青年们的良好教育是何等的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教育乃民族之根基也。“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梁启超先生曾以此言勉励青年。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让我们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以激情和理想追梦,用奋斗和奉献圆梦,放飞梦想,创造美好未来。我们相信,“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
身为一名教师,愿为一薪火,砥砺前行,愿为一薪火,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小学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研究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坊上明德小学   褚夫海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生活体验知识的应用,具体可在导入、内容呈现方式、问题探究、习题设计等教学环节设计中融入学生生活体验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应用意识,进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
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从已有的生活现象,熟知的生活事例、常见的自然现象、亲近的社会生活中导入新知,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可出示故事式趣题:“小明今年10岁,他的妈妈从出生到今年只过了8个生日,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明的妈妈今年几岁?”学生顿生疑窦,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学生探求奥秘的欲望油然而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人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在动力。
二、呈现方式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要求教师要做教材的开发者,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内容,使数学学习内容呈现方式生活化,有效接轨学生的生活现实,有效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引领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例如:在《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面对枯燥无味的教材内容,离学生生活甚远的实际,笔者设计“庆元旦筹备工作”这一主题活动,改变了例题的呈现方式,以考查学生是否有能力做好筹备工作为由出示复习题,对学生提出挑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分别设计了“布置教室”“超市购物”“邀请老师和同学”等生活场景,使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
三、问题探究生活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现实生活中包含着许多数学问题、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只有当问题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体验探究者的乐趣。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结合学生身边“鲜活”的生活问题:车轮为什么是圆形?让学生通过对车轮的探究,发现圆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并进一步认识学习数学的价值。
四、习题设计生活化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数学应用价值的体现。因此,在习题设计上教师应力求突破单一、枯燥的传统模式,努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教学《纳税》可设计习题:“算一算,爸爸、妈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又如:《求平均数》可设计习题:“星期天,小明去学游泳,碰到了一个难题,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3厘米,小明身高132厘米,他在游泳池游泳会有危险吗?(说明理由)”这样的生活化的习题设计,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又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增强应用意识。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究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给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
 
 
浅谈如何引导幼儿爱上数学
□ 山西省沁水县胡底乡中心幼儿园   李卷卷
受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影响,幼儿喜欢直观的游戏,而数学的知识性、抽象性、概括性都很强,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提高效果。《纲要》明确指出:“科学的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幼儿和我们同样生活在这个客观世界中,周围的事物均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一、激发幼儿兴趣,感受学习乐趣 
《纲要》指出:“寓教于生活、游戏之中,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寓数学教育活动于游戏之中,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粉笔宝宝找家”这一教育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挑选一支自己喜欢的颜色的粉笔以后,随音乐做游戏。游戏停止,粉笔宝宝都回到粉笔“妈妈”的怀抱,红粉笔找红盒子,黄粉笔找黄盒子,蓝粉笔找蓝盒子……这样一来,幼儿情绪高涨,全身心投入,也都能按要求自主地做好分类活动。在多次的交换粉笔中,幼儿都能在自由的游戏中按颜色进行分类,教师也实现了在游戏情景中教育价值的引导,幼儿的学习始终是在愉快而又充满乐趣的活动中进行的。
二、创设学习情境,获取数学经验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是“自己”的问题,因而他们理解解决起来比大人给他们的那些问题容易得多,容易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对幼儿进行渗透性、随机性的教育,培养幼儿注意发现、获得、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如,幼儿在收放玩具时可引导他们学习排序;分点心时,摆椅子时,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以及与小朋友的一一对应关系;幼儿在园过生日分蛋糕时,引导幼儿学习等分;秋天,还可以带领幼儿拾落叶,引导幼儿按大小形状、特征不同进行分类计数等。 
课堂教学与生活因素是密不可分的,运用贴近幼儿实际的“生活情景”进行随机教学,就能便于幼儿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认识数学规律。 
三、注重实践活动,解决数学问题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讲解既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不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所以数学活动作为探索性活动的形式之一,有益于对幼儿进行思维的训练。 
逛超市买东西是孩子最熟悉的活动,其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活动,可培养孩子与人交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就预设了“食品袋上的数宝宝”这一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有的说:“我这上面有3+2,表示3块饼干和2块夹心奶油,这是我自己猜出来的。”有的说:“这下面有150,我猜是表示重量,有150克。”应该说,他们初步了解了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及在生活中的用途,这对于他们不断探索和搞清楚数字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起到了一个动力的作用。
总之,作为教师,必须敏锐地捕捉到这些教育契机,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幼儿走进数学,感受数学,探索数学的无穷魅力。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质量
□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西上庄办事处冯匠小学   卫超超
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性格较为活泼,如果忽略了兴趣的养成,很容易引起教学效率的低下,对于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完善也有一定的阻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呢?
一、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兴趣的培养
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兴趣的培养,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首先,教师要强化学生的探究,使得学生敢于想象,敢于提出问题。与此同时,教师不可以立即否定学生的问题或是想法,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并做出一系列的讲解。其次,要鼓励学生亲近大自然,切实地体验社会,例如, 在讲述植物的相关内容时,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植物园进行参观,使得学生在自然中发现科学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分析以及研究热情。最后, 教师还要走到学生之中,想学生之所想,察学生之所求,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
二、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体验快乐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极强和探索欲极强的阶段,所以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把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到科学教学的课堂中去。而实验教学法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它迎合了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在实验中的参与度。例如在教学有关树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能够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搜寻不同树木的状况。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让他们负责收集不同树木种类的树叶、树皮,然后把收集到的树叶和树皮进行分类和整理,确定好哪些是属于大树的,哪些属于小树或者小草类的。最后教师教学生用放大镜等工具来对这些树叶和树皮进行观察,并且记录好这些树叶和树皮的外形特征。教师甚至能够让学生去收集一些水草生物,教会学生如何制作植物标本,作为自己的珍藏品。这个环节也正迎合了小学生的好奇心,促发着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也能够从中感受到快乐,进一步爱上这门学科。
三、教师要加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过程的指导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实验方案设计对实验目标的明确、实验步骤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实验效果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自主地或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形式来实现方案的完善。例如在进行《溶解》相关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学生提出了有关盐在水中溶解速度的假设, 此时教师就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方案设计的指导,并设立讨论小组,让学生在相互的学习以及自主的分析中完善自身的设计,提高自身的自主分析能力。
四、教师要提高实验材料选择的灵活性
提高实验材料选择的灵活性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教师要做好学校相关设施材料的争取,自身也要进行相关材料的收集,并且合理设置小组数量以及小组人数, 也保证实验效果以及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声音》一课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声音的产生,教师可以进行发声与振动明显的材料的选择,如皮筋、锣鼓、金属等,并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声音的观察,从而找出声音的共同特征。而在学生进行实验时, 教师要准备更多的材料以供学生选择。
五、课外活动,提高学生探究潜力
课外有着更宽广的探究空间,更利于学生探究潜力的培养。我们要在搞好课堂探究的同时,为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探究活动,这样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闻,更利于学生科学学习兴趣与科学探究潜力的培养。如学完《树叶落了》,能够引导学生观察随着天气的变化,植物有何变化?让学生展开长期而认真的观察,这样更利于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学完《盐在水里溶解了》,让学生探究如何将溶解在水中的食盐提取出来?这些课外探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使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科学课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更利于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始终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线,让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运用各种策略,使学生爱学,乐学,学得快,学得好。将科学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目的落到实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经典诵读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经典诵读能力的研究
□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杏园小学   冉丽丽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诵读经典、背诵优秀诗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一位一线语文老师,都深知经典诵读的重要性。然而,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典在学生中却遭到了冷遇。老师再三强调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学生却提不起兴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喜欢阅读的孩子,也总是偏爱阅读近现代文章,难懂的古汉语文字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目前,学生诵读经典的能力令人堪忧。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诵读经典的能力?如何扎实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诵读经典的习惯呢?在“互联网+教育”的今天,我努力借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诵读经典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诵读经典的能力。
一、影视资料,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借用活动课时间,我给学生播放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学生看得津津有味。遇到主持人提问时能够回答上来的题目,学生充满了成就感。渐渐地,就有学生暗下决心,一定要多积累,多背诵。从最初在课堂上看,到后来回家看,再到看了一季又一季,直到第三季,依然乐此不疲。
后来,我还带学生看了《经典咏流传》。学生听到一首首熟悉的诗歌被谱了曲,唱了出来,掀起了传唱的高潮。我借机搜寻了各处《古诗新唱》的音频,挂到班级群里。大家争相传唱,对于古诗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
喜欢上古诗,那么古文呢?我带领学生从读《弟子规》开始。最先带学生诵读《弟子规》,由于读起来比较容易且朗朗上口,学生还算是愿意读也愿意背。我深知《弟子规》中饱含教化之意,对于幼子多有教化之功,就尽量解释给他们听。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
后来,我带学生背诵相应的段落,再拿出《中华弟子规》电视剧来给学生看,学生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