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
目录
往期
分享
往期回顾

资讯详情

走进学生心灵  呵护心理健康

  • 作者:

【概要描述】

走进学生心灵  呵护心理健康

【概要描述】

  • 分类:电子报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8-15 10:25
  • 访问量:
详情

走进学生心灵  呵护心理健康

 

教育名家魏书生说:“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立面发牢骚、叹息,而是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师生,是一场双向奔赴,首先要走进学生的心里,爱其师方能信其道,才能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走进学生心灵呢?

课堂上平等对话、双向交流

师生接触主要是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情感的建立和发展也主要在课堂上。现代课堂要求在教师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与学生就学习主题深入进行对话,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而不能搞“一言堂”。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决不能挖苦、嘲讽,变相让学生难看。因为学生一旦体验过因回答错误受到的挫败感,很容易在心里留下阴影,从而更加不愿意参与课堂,久而久之便会产生自卑或者叛逆心理。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师生间有效的双向交流才能实现;只有平等对话才能呵护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作业批改中加点“小心机”

适量的作业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又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作业批改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都知道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有意无意的暗示会使学生心理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教师的期待。当学生作业有进步时,附带一句赞美的话,或者画一个大拇指、爱心、俏皮有趣的小图画等;当学生有退步时,几句温馨的提醒,表达教师强烈的期待,都可以使学生在打开作业本时心里暖暖的,从而达到关爱学生的目的。

课余时间制造“偶遇”

上学放学路上、走廊里,课间十分钟、课外活动时……这些场合和时间都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好时机。与其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让学生有压力感,偶遇时的交流更能走进学生心里。见面时一句“你好!”“今天过得怎么样?”“你笑起来真好看!”“有什么不开心吗?跟我讲讲。”都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心理变化,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换句话说,教师不必刻意让学生知道“我在关注你的心理健康情况”,方法更隐蔽一点,或许更能走进学生心里。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界首小学  戴冬茜)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