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923期

第201923期

【概要描述】

第201923期

【概要描述】

详情

第201923期   2019年6月15日   

第一版

切实上好思想政治课,增强铸魂育人担当
□ 湖北省蕲春县横车中心小学   范文彬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核心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灵魂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笔者认为,要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坚持立德树人,增强理论自觉,提升自身修养,强化铸魂育人的担当。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二、注重增强理论自觉
思政课教师肩负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使命。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育人先育己,强化理论学习自觉,坚持学懂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尤其要学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真学”,不能浮在表面地走马观花。要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努力增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这是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要求。
三、着力提升自身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给学生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小学思政教育任重道远,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要坚持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既重“言传”又重“身教”,思政课教师要严于自律,强化师德养成,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本身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是对学生最直接、最深远的教育,也是最生动、最具体、最有感召力的宣传。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培养,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学术环境,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潜心育人。
四、强化铸魂育人担当
思政课教师要以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天职,在“真学、真懂、真信”的基础上,践行“真用”。做实理论育人工作,必须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个方面要求,努力做到“八个统一”,不断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亲和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坚持教书育人、以人为本,要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了解学生主体需求,激发学生主体创造。要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用好用活课堂教学主渠道,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改革中创新,不断深化对思政课规律性的认识,对思政课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理解。
思政课教师只有乐为、有为、敢为,才能正己修身,信道明德,潜心育人,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素养赢得学生,当好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陪伴者和引路人,以理性的光辉点亮学生的心灯,用理想的光芒照亮新一代奋斗成长的道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受益终身的课程。


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
□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第四中学校    朱 君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使学生学会动手操作,学会动眼观察,学会动脑思考,学会动口沟通。
一、让学生的心“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学习数学首先要靠兴趣。教学要取得成功教师一定要饱含激情,只有教师情意浓浓、激情飞扬,才能感染学生,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的心与你共振,课堂就能产生奇迹。在教学《日历》时,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日历为切入点,先让学生探讨日历的编排规律以及日历中横、竖相邻的数与数之间的规律。然后以“游戏”为主线,开展本节课的教学。老师出示某月日历,请三名学生背对日历,老师横向圈出日历中的三个日期,其他学生口头计算出其和,然后将结果告诉台上的学生,由台上的学生猜出是哪几个日期?最先算出者为胜。再请算对的同学谈谈他的思路,然后再由同学之间互相做游戏,竖着圈三个数,告诉对方三个数的和,然后由对方说出这三个日期,看谁快,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真正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使学生的心动起来,课堂就活起来了。
二、让学生的手“动”起来,知识“活”起来
思维从动作开始,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在活动中把积累的经验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思维水平。例如在教学数学应用题时,首先让学生摆一摆,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哪个是题里的条件和问题,接着进一步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画线段图,这种手动、口动、脑动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有效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增强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让学生的脑“动”起来,思维“活”起来
1.学生在动中学会求知。课前指导学生预习,为上课有针对性的学习作准备。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将能学懂的内容解决在课前,同时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自学的意识,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课堂上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人智慧和能力,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在尽享学习成功的喜悦之中求知创新,探索知识的意识得到激发和升华。
2.学生在动中学会交往。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最大特点是要让学生在“自动”的基础上加强“互动”,也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因此,小组学习是很重要的形式,学生在自学中弄懂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有哪些不理解、学不懂的,在小组中都可以交流。同学们互相启发,互相吸收,互相交流,互相纠正,观点渐趋完善,使认识不断深化。小组学习活动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 学生在动中学会评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便于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评价,并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使学习更富有成效。在小组的交流中能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的比较中认识自我,学会合理的评价自我和他人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前提。
四、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能力“活”起来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想法,鼓励学生清晰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并理解他人的思路和想法,在与同伴交流中获益。最后老师出示一组题进行应用与拓展,练发散、练变通、练迁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能力升华。
总之,创建高质量的课堂,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动起来。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学生的素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浅议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 山西省临汾市第三小学   吴彩霞

近年来,小学生厌学、出走、甚至自杀的事例屡见不鲜,证明有些学生过多地承受了来自学业、家庭等各方面的心理压力,产生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是迫在眉睫。而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及时发现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
一、科学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班主任不要急于给问题定性质,要细心了解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透过表面现象分析其心理动机,然后施以心理疏导和教育。例如,一个学生趁放学教室无人时,弄乱班里的桌椅,把同学的书扔了一地,还把垃圾丢满教室,作为班主任的我没有简单地指责他“破坏班集体”,而是通过和他的交谈发现,他是因为没有朋友、内心感到孤独而引起了心理失衡,企图通过这次“破坏”行动,引起同学们对他的注意。
二、利用心理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班会是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健康心理素质、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也是一个班级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班主任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重要区间。班主任如果能成功地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会,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说出心声,在与别人的交流中收获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要上好心理班会课,首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教师要根据班级中学生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确定好活动课的核心,活动设计既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又要符合心理学原理。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力求多样有效,将游戏、情境创设、角色扮演、问卷调查、问题讨论、辩论会等形式有机地融合,力争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任何一种形式的班会,只要认真准备,真心投入,都会让学生真情流露,甚至是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
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心理疏导
人的心理问题有共性的一面,但更多的是非常个性化的问题。前者通过心理教育,而后者就必须通过个别辅导来解决。班主任对一部分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疏导,这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最直接、最经常的途径。班主任应该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采用找同学促膝谈心,从同伴那儿了解,阅读学生周记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和教育。
四、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首任教师。一个人从出生到走上社会,期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家长个人的心理素质、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的人际关系、文化氛围等,无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为此,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也是学校的职责,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适时地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指导,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交流会,帮助家长提高自我调适能力,使家长能科学地、艺术地教育孩子,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
五、重视自身修养,以健康的心理来影响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身的修养,积极地纳悦自己,客观地了解和评价自己,注意培养良好的教育心境和教育认知水平,热爱自己的岗位和学生,注意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等。班主任有高度的自我修养和健康的心理,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去,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班主任通过自身的心理健康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有效得多。
总之,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时刻注意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工作,关注每一个孩子,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快乐。


遵循规律、科学施教,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程丽霞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理解和研究的加深,幼小衔接问题渐渐浮出水面,成为教育的一大热点,引起幼儿园和广大孩子家长的极大关注。笔者认为,幼小衔接是问题,更是课题,只要我们慎重地分析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教育督导工作的实践和研究,谈几点体会。
一、正视衔接问题,平稳转换角色
教育是艺术,幼儿教育更是色彩斑斓的艺术。如果说孩子上幼儿园是是人生登台的第一场表演,那么,上小学则是角色转换的又一场精彩的演出。孩子由上幼儿园到上小学,由小幼儿变成小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角色上、思维上、空间上、环境上等方面都有巨大的转变,不少孩子从幼儿园走进学校后,会出现精神紧张、神色焦虑、目光呆滞、沉默不语、胆小怕事、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没兴趣、学习效果差等不适应现象,在孩子幼小心灵上造成不良影响,这往往是因为没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孩子家长,需要密切配合,在孩子上小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引领,让孩子轻松告别幼儿园,顺利上小学,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学校生活。
二、把握教育规律,遵循教育科学
把握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别与规律,树立兼容并蓄,点滴渗透的教育理念,是实现幼小衔接,平稳过度的前提。所以幼儿老师和孩子家长有必要了解幼小衔接的基本规律。
1.教育内容不同。幼儿教育的内容是一种以玩耍、游戏活动为主的情景教育,是一种以开发智力为基础的潜移默化教育。小学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教学任务的教育活动。孩子进入大班,幼儿园教师和孩子家长要把孩子玩耍、游戏的形式进一步优化,适当提高要求,布置任务,有序活动,并且让孩子谈活动体会和心里想法,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2.教学方法有别。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比较,教学方法更加丰富,除幼儿园常用的情景教学、游戏教学以外,还有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自学法、研讨法、合作法等等。幼儿教师和家长在孩子大班期间,要有意识地对孩子渗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孩子逐渐适应多种教学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思维训练各异。幼儿教育的思维训练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幼儿无意注意和无意识记的心理规律来认识事物,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小学教育由形象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发展,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渐渐由形象思维迈向逻辑抽象思维,开始学会归纳概括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作为幼儿教师和孩子家长要学会把握孩子思维发散的规律,在大班期间,做好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连接和融合。
三、付诸教育行动,做好幼小衔接
幼儿教师和孩子家长在了解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之后,还要付诸行动,用行动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轻松迈进小学大门。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亲历小学生活。在孩子幼儿大班的最后一个学期,幼儿园要主动与对口小学建立联系,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到附近所在小学去走走看看,充分给孩子实习小学生活的机会,让孩子走进小学校园,感受小学氛围,走进小学课堂,亲眼看看大哥哥大姐姐的上课情景,到操场上、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地方走走看看,亲身感受小学生活的魅力。
2.加大纪律约束。幼儿教育多为游戏活动,孩子的随意性比较大,比如可以随时离开座位、随时上厕所等等。大班期间,幼儿教师和孩子家长要适当加大对孩子的纪律约束,比如不能随意离开座位、不能大声喧哗等。
3.培养学习习惯。幼儿期间尽管培养了孩子不少习惯,但大多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礼仪习惯、行为习惯等,而缺少的是学习习惯,所以大班期间,教师和家长要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有意识地教给孩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还有看图读文的阅读习惯,以及有序表达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互相合作的习惯等等。
总之,只要我们遵循规律,科学施教,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幼小衔接就会平稳过渡,孩子的童年生活就会五光十色,孩子的小学生活就会多姿多彩。


构建现代学校制度  促进办学水平提升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许金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要(2010-2020)》指出“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应秉承“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基本要求,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可行性路径。
一、落实依法办学,用制度引领学校发展
1. 建设现代学校章程。学校章程是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依据,是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载体和体现。学校应本着合法、人本、务实、发展的四大原则,加强学校章程的建设,对于学校推进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2. 建立内部管理体制。以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为突破口,积极构建与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相适应的目标体系、程序体系和评价体系,有效推进学校管理体系的整体越升,形成适应本校品牌发展、独具特色的学校管理体系。
3. 依法依规实施办学。学校应从课程开设、作息时间、假期安排、课业负担、考试管理、教辅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七位一体”全面推进办学规范,在校内形成依法依规、常抓不懈的工作常态。
二、强化理念革新,建设现代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教学实施的主体,同时也是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的主体。学校始终坚持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力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提升,帮助教师体验实现职业价值的愉悦感,增强教师的尊严感和幸福感。
1.为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兼具竞争性和公平性的现代教师考核体系,彻底打破“干多干少、干好干差一个样”的管理弊端,通过竞争上岗组建学校管理集体,激活学校内部用人机制,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现代学校制度切实体现了按劳分配和优劳优酬,为教师的终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学校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不断构建促进教师发展的制度,为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学校以“规范行为、提升能力”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比武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即时整改,即时重建,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现代学校制度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也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3. 学校重视教师的学习和成长,为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学校不断完善教师培养制度,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个性特点,为每一位教师开发适合自我发展的学习和成长课程。
4. 学校健全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机制,形成系统的管理和实施策略,有效督促教师完成对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在评价上既有考核激励制度,也有各种评优、比赛的奖励制度。让老师们既有自我提升的外在压力又有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发扬民主监督,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学校管理制度是现代学校建设的根本保障,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基础,学校应保障学校治理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
1. 定期召开教代会修订学校规章制度,所有规章制度全透明、全公开,使教师广泛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他们在学校章程、学校发展规划及其他重大改革和重大问题解决方面,都会提出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2. 学校建立健全内部治理体系,坚持以“以人为本,利于发展”的原则完善制度,彰显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积极探索“分权制”治理结构,探索建立理事会、监事会和校务委员会来履行学校的决策、监督、执行职责,分权制管理可有效制约权力监管不力的弊端,能引入更多教育管理现代化的理念来促进学校发展。
3. 现代学校制度通过建立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管理全面接受社会的监督、家长的参与和教师、学生的建议,注重实现校务的全公开、全透明。


第二版

让课堂绽放绚烂的生命之花
□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杏园小学   赵春莉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这种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观摩了不少专家的生本课堂,一段时间,我都处在困惑与彷徨中,认为生本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太虚,不切实际。但是,我再次研读了生本的理论,生本教育主张: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我进一步认识到生本只是一种理念,生本就是激扬生命,就是让课堂绽放绚烂的生命之花的一种理念。怀揣着这种理念,我尝试着把课堂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都动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和我的学生一起体会到了什么是教学相长,什么是快乐学习,什么是主动探究,什么是高效课堂。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依托,构建生本课堂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具有交互性、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进行了利用:
1. 利用forclass的交互功能,及时实现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和评价。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平板电脑,可以把自己的作业及时拍照上传,我也可以随时监控到全体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与正确率。低年级生字的书写是重点,forclass的汉字学练功能既有笔画笔顺的导读与范写,又有正音功能,我一直利用它这个功能来教写生字,学生也很喜欢。
2. 利用电子书包,结合ppt进行整篇课文的指导朗读、课文分析、电子书包既有范读,又可以随时进行标、划,方便又直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既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又扩大了课堂知识容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落实前置学习,践行生本教育
我开始尝试着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明白前置性学习的重要。所以每篇课文学习前,我都会先设计一个自主学习的提纲,如:第27课《清澈的湖水》的前置性学习提纲是:(一)朗读课文,反复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二)记住生字。1.在课文中画出由课后生字所组成的词。2.易读错的字词:两侧、企盼。3.易写错的字词:变幻、扔掉、白纸。(三)解释词语(写在书上):清澈、山峦、欣赏、展翅欲飞。(四)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五)默读思考:1.小洁在游船上看见了什么?别人做了什么?她又是怎么做的?2.你还有哪些疑问?(六)查找资料:1.搜集作者望安的相关资料。2.搜集描写湖水的句子。实践证明,学生能否按这六步做好前置性学习,是课堂展示是否精彩的关键。
三、生本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过去,我一直认为自己设计的分析课文的思路很好,总想通过我的引导把学生带到课文中去,还常常为学生没能答出我想要的答案而叹息。而现在,学生兴致盎然地围绕话题侃侃而谈,我经常听得入神。在学习《窗前的气球》一课时,课堂上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我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时,有的谈了对课文的理解,有的谈了该怎样读好课文,听——我们班陈析睿同学的回答:“我们组认为第二自然段应该读得轻一点、慢一点,因为科利亚当时躺在病床上很孤独,很难过。”学生通过自学不仅能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还感受到了文字背后的情感。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当时我就情不自禁地称赞道:“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还有的同学能够及时给其他组补充或纠正,有的还能很好地评价别人的回答。生本课堂里,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交流,要合作,要展示。教师费尽心思地“讲”,抵不过学生发自肺腑的“研”,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赶不上学生发自内心的“学”。
我们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但前提是让学生的学习在乐学的过程中进行。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地实践“生本教育”,让孩子们在轻松、宽裕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努力做到“我的课堂生做主”。


如何在品德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钟家庄办事处上辇小学   靳 惠

新课标实施后,对小学品德与社学科进行全方位改革,将这门学科完全与学生的生活紧紧扣在了一起,很多课文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很多内容正是学生好奇的知识,课本中又安排了很多的实践活动,每课都有小学生参与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景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激励作用,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性情景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置学习障碍,能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即“布惑”,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景之中,并以此激起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并去解决问题,并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
二、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从考试分值的角度说,品德与社会课程在无形之中被定位为“小课”。因此,我们就必须丰富师生交往形式,重过程,以过程为主线,巧妙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整合多媒体资源,充分发挥多向交往的功效。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课前准备的作用,让他们课前预习,学会收集资料等,创设情景,适当的让学生执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尽力为学生提供方便,也可以加强交往,共同讨论。此时,学生觉得自己将可能会像老师那样为同学们上课就会更认真地做好预习、分析教材的工作。这些工作做细做好了,相应的思想观念也会留在脑海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进而实现该门功课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还应该适当的引入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增加一些活动课,也可把一些教学的任务安排到班会活动中。这样,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和思维能力、判断力、表现力、组织能力等都会得到一定的增强,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扩大学生的自主活动空间,增强师生交往的多维性。
三、在实践中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学生生活,所以很多的知识都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感悟。由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既容易理解又记得牢。如:教学《我们的社区生活》一课的教学,我就先带着学生到社区去实践,组织学生与残疾人交流、帮助残疾人做事等活动,让他们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他人还得讲究艺术。而且课本中也设计了很多这样的活动,只要老师认真利用,精心组织好这些活动,一定会对教学有帮助的。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也真正认识到自己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当代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
四、注重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无论从经验的角度还是从教训角度,都深刻地认识到,要充分提高小学思品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尽力争取使用直观教学,特别是电视录像的运用、趣味小品演示等。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方法是生动、形象、直观。因为,强烈的道德情感体验只有在一定的意境中才能产生;丰富的道德认识只有来源于实践才能牢固,而生动、形象、直观的意境就比较接近于实践;准确果断的道德判断能力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意境中就容易得到培养和锻炼;指导学生的行为凭借生动、形象、直观的意境更为贴切,容易找到行为实践的方式、方法。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减少思品教学与语文教学之间的一些客观上的语言文字理解上的矛盾,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生活中处处有教育,时时有教育,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综合运用身边一切可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为他们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


创设情境  任务驱动  贴近生活——有效实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道南学校   张 勇

小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是其人生信息技术学习的萌芽,小学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学习效果也就会事半功倍。如我在教学《会变的图片》时,设计了以下一段情境:
首先出示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猫”图片。问:“同学们,认识它吗?”(认识)
又问:“同学们都知道这只猫,它很倒霉,捉老鼠反而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的,有时甚至还不成猫样了。这不,它又吃亏啦!你们想看看吗?”(想)
FLASH动画演示放大。(变大了,放大了)演示缩小。(变小了,缩小了)“还有更厉害的呢!”演示翻转。(转过了来,扭过来了)“我们把这种变化称翻转”(板书:翻转)演示拉伸和扭曲。(拉长了,拉宽了,扭曲了)“这种拉长,拉宽,扭曲,在这里称拉伸和扭曲。”再问:“这猫倒霉吧?这只猫一会儿被放大缩小,一会儿被翻转拉伸扭曲,有趣吗?后来它又怎么样了?你想知道吗?”(想)
“你想知道就要先掌握‘变’的本领。想学这种本领吗?”(想)
“好,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会这种本领,走进《猫和老鼠》的动画世界吧!”
学生们变得兴奋起来,纷纷表示一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学到本领。
二、任务驱动,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让学生动手,带着任务学,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基本都是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巩固练习。如《世界之最》《房间的布置》,是对WORD知识的回顾;《古诗集的编制》《周历的创作》,主要是针对PPT知识的全面复习;《我们的生活变化多》《二十年以后》则是对统计图这一知识点的全面巩固。为此,我每次上课伊始,先让学生欣赏我课前精心准备的范例,明确地告诉学生本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可以采用的学习方式,以及完成任务后的奖励,大大激发了高段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制定生活教材,灵活整合
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运用现有教材,适当进行调整,让信息技术知识贴近生活,这样学生学习氛围就会很浓。如,“金山画笔”,学生可以利用它来设计贺卡,送给他人;“Word文字处理”,学生可以利用它写作文、记日记、写通知、制课程表、写信件等;“PowerPoint”,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班级通讯录;“媒体播放器”,学生可以利用它播放自己喜欢的乐曲……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都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
四、课程整合,综合运用
例如《各种各样的桥》一课,从学生熟悉的“赵州桥” 课文引入,设计的任务是:“仿照介绍赵州桥的方式,从网上收集资料,利用PowerPoint组合成一篇介绍性的演示文稿,可以介绍着名的桥梁,也可以介绍一处名胜古迹。”这个任务中就整合了语文学科的内容。再如《金山画王》画图软件的使用,就是与美术课的整合,美术书上的图片可以拿来在电脑上完成。三年级《英文儿歌》,键盘认识等教学,可以和刚刚设立的英语课的单词教学相统一。《网络音乐厅》可以和音乐教学相融合。《各种各样的标志》可以和科学课程整合。《房间的布置》还可以和数学计算相整合……
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爱好,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观察,代替学生感知、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善于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生机盎然的信息技术课。


关注生命成长  享受幸福人生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石文静

这个假期,我重新阅读了《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记得当初读此书时,面对新的教育理念,几乎读不懂,感悟肤浅,但一本好书的最大价值是耐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此我又对此书做了细细品味,感觉再读如佳酿。这本书以它独特的魅力,充满生命的活力,在反复研读中让我颇有感悟,进一步体会了新基础教育改革的魅力……
通过学习,我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要将学生“成长需要”作为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在学校,任何教育活动都将直面学生的生命存在,因此我们要研究学生的成长需要,聚焦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创造性地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教育主题活动。这都需要我们去分析和研究有关中国当代中小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演化路线。
感悟之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叶澜教授在阐述新教育观念下的学生观时,认为新学生观就是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在传统的课堂上,总是把学生看作是接受教育的被动者,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或服从教师。而新基础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被动学习上升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发挥出来,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增强互动性,让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呈现多元互动。

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照搬。课堂要重实质而不是形式。听了许多名师的公开课,课堂气氛活而不乱,节奏紧而不散,课堂不拘形式,这都是我们能看见的外在形式,很容易学来或者说移植来。但这与学生自身的素质是有关的。我觉得应该把衡量的标准定为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一堂课回答几个问题,是否会自学,是否敢于表现,一节课讲的知识点能掌握几个。能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任何一次改变都是不容易的,要受到各种阻力,曲折前进,但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总会到达目的地的。不要在刚开始试行这种模式时,发现课堂上讲过的题目学生做错了就怀疑起这种模式的可行性来;不要因为学生不适应,讲解时浪费一点时间,耽误了教学进度就放弃尝试。
通过对《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的进一步学习,也许我仅仅了解到“新基础教育”的一些皮毛,它的内涵与实质性的东西还有待进一步去探索。然而我还是认为收获很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用数学之美浸润学生的心灵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桐林小学   常 华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应具备育人的功能。教师如果能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就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感染和熏陶。
一、深入挖掘数学教材,探寻德育素材
1. 简介数学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史料,给学生讲述历史上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对世界数学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展示我国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以圆周率教学为例,教师向学生介绍祖冲之计算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提出约率272 和密率133535 。当学生了解了世界各国对圆周率的认识史后,再次对照今天的学习,这种由数字带来的美感让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更能生出对数学的敬畏之心。
2. 巧编数学家故事,树立正面榜样。
小学生的心灵就像一张纯洁的白纸,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改编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供学生阅读、品味,必然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正面的榜样。教师介绍华罗庚:华罗庚19岁时染上了可怕的伤寒,足足病了半年,左腿还落下了残疾,但他并没有因此绝望,而是刻苦自学,向杂志投稿,后来一篇很有价值的文章被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熊庆来发现,熊教授就让华罗庚来到清华大学,当时华罗庚21岁。像华罗庚这样勤勉治学的数学家不胜枚举,他们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激励着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教师适时地向学生介绍这些数学家的小故事,学生就会以他们为榜样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这些故事介绍会让学生知道,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不懈的坚持。
二、利用数学“经历”,渗透德育
数学学习过程本身就是获取知识、自我发展的过程,是形成品格、锻炼意志、锤炼思维的过程。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领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其在“经历”数学知识生成的过程中提升德育水平。
1. 培养学生对未知的探索精神及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
我模仿华应龙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以“寻宝”游戏与学生展开交流:“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寻宝图上这样写着:宝物距你的左脚3米。同学们,你们知道宝物在哪里吗?”学生随后在探寻宝物的过程中,经历了由未知到已知、由模糊到清晰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多种感官,通过画图,不断追问自己:“宝物真的在这儿吗?”逐渐清晰地将圆的雏形显现眼前,当学生渐渐发现宝物是在以左脚为圆心,半径为3米的圆上时,那种揭示了事物本质后的喜悦之情是无以言表的。这一过程的参与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经验的积累,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对待一个问题不能只看表面,需要不停地追问,要有一种探寻到底的科学精神。只有坚持不懈地刨根问底,真相才会水落石出。课尾,又追问道:“宝物难道就一定是在以地上这个左脚为圆心,半径为3 米的圆上吗?”学生在思考之后发现,宝物还有可能在空中,也有可能在地下,最终会是在一个球体上。堪称完美的教学过程,给学生留下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熏陶,而学生的全面参与,使这种经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这种素养的习得,会使学生在为人处世、看待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借鉴。
2. 培养学生对待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及面对失败的坦然和豁达。
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困难重重,障碍连连,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一个情绪起伏的过程,有焦虑、恐慌、茫然、无助,也有欣喜、兴奋、开心、幸福。而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心智历练的大好机会,更是情商自我提高的过程。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定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情绪起伏不定,教师应借助这一有效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控情绪,让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数学的探索之旅。例如学生在探索一道难题时,必然会产生无助之感,甚至有放弃的想法,这种情况是正常的,教师要适时引导,安抚其内心的波动,鼓励他们迎难而上,同时点拨方法,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一心路历程必然会激发学生面对困难的不屈不挠,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格,同时也会以一种平常心对待探索过程中的失败。一个学生若能对困难不低头,又能对失败坦然,那他将会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育人功能应该是无痕的,是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下悄无声息地进行的。教师应做一个有心人,在有意、有机、有序、有度、有效的状态下,充分挖掘潜藏于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文化内涵,用数学之美浸润学生的心灵、纯洁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言行,进而形成乐观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第二小学   强俊林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每个学生的计算能力主要包括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计算方法的技巧性和计算速度快捷性三个方面。而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结合我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找到错误的原因,从根本上提高计算能力
1. 题目看错,抄错题。
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联系。所以在抄写数字、符号的时候,没有看清楚就下笔,比如:把“+”写成“×”,脱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到下一行就写错了,或者将不同的数字写成同一个数字。
2. 容易被假想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将运算顺序搞错。比如32.78-(8.9-2.78)就不能简算,去括号后要变成32.78-8.9+2.78。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
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打草稿的良好习惯。
2. 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
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答案,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方法。
三、分步入手,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1. 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胜组奖励。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
2. 笔算是关键,利用每周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本学期主要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和简算,这部分一内容是学生特别容易出错的,稍微不细心,就有可能打错一个小数点、少写或多写一个零等等这些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我隔天训练一次,完成3道笔算题、3道简算题。学生在规定的半小时里完成,如果全对,累积五次,将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这样,学生的笔算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正确率也提高了很多。
3. 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因此,在本段学习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些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四、精心设计计算练习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设计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方法重点练。
可以设计一些能体现算理基础和算法形成的习题让学生练,如9+5= □的凑十计算,这样,学生既搞清了算理,又掌握了计算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易混淆处对比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完后,把学生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对比,如:异分母加减法要先通分,乘除法不必通分;再如求比值与化简比,帮助他们区别二者的不同。
3.易出错处反复练。
把学生利用新算法计算时出现的一些典型错例板书出来,让学生找出错误之处,改正过来,可以为学生算法扫清障碍。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细致而长期的教学工作,要想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每位数学教师都应携起手来,坚持不懈,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共同努力吧﹗


第三版

让小学生在阅读中认识缤纷世界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桐林小学   孙建华

先师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抓住了这个关键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为此,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抓住有力武器,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刚走出幼儿园的一年级孩子识字很少,读起书来别提有多费劲了,大多孩子读一个字就要拼一下拼音,结结巴巴读不成句,一个小小的故事读下来很吃力,也要花很长时间。我观察时还发现一部分孩子不太乐意读,但是特别喜欢老师讲故事,听得特别认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促进孩子学习的原始动力,怎样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呢?孩子是最喜欢表扬的,低年级孩子更是如此。于是我拿起手中有力的武器——表扬。起初只要孩子在读,不论读得怎么样,我都会表扬一番。在一句句赞美声中,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虽然读的还有些吃力,但他们都在努力地读着……
二、搭建展示平台,让孩子们争当“故事大王”
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爱表现,喜欢得到掌声及肯定,尤其喜欢得到老师的那份认可。每周两节的阅读课,我保证有一节阅读展示(分享)课,我充分利用班级多媒体,提前制作一张幻灯片,题目通常为:“小小故事会”“我爱讲故事”“我要讲故事”,然后鼓励做好准备的同学上台展示进行比赛。
“展示是最大的奖励,舞台是最好的激励。”孩子是活跃的,有了展示,有了比赛,他们的兴趣别提有多高涨了。在每次展示,比赛活动过后,要注意选几名佼佼者授予“故事大王”称号,另外可以设置星榜等,以利于更好地激励,让孩子们获得了成功,享受阅读的快乐感、阅读的幸福感、阅读的成就感。不知不觉间,激发了孩子们极大的读书热情,孩子们开始主动阅读了。
三、调动家长,积极满足孩子们的阅读要求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要孩子学会阅读,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必定要先有阅读的环境。
一年级的小孩子想要他安静地坐下来阅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应该首先从他感兴趣的图书入手,且图书应该是标注拼音的,这样不认识的字他都会拼读出来,因为太小,他还认识不到阅读对他今后的学习会带来很多的好处,所以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他,可以每天定出一个阅读的时间表,家长也可以参与进来,跟他一起大声朗读,用表演的方式来阅读,根据孩子当天的状态来调整当天的阅读形式。时间久了,阅读会让孩子们提升理解能力,很多没学到的生字在阅读中都能认读。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就会发现他比别的同龄的孩子认识的字多,他的自信心就增强了,也就更加喜欢阅读了。
相对来说,现在的家长们,还是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利用课余时间上各类兴趣班、补习班。家是孩子生活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由于工作繁忙以及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人们离书远了,爱看书的父母少之又少,为了获得家长的配合,可以利用家长会等各种途径向家长们宣传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告诉他们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并非只是学校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耐心教育引导,也需要家长不断的配合督促。家长应使孩子在家里拥有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孩子能够安静地阅读。
一旦读书成为习惯,孩子想找书读,知识的海洋就可任其遨游。我还对家长们提了一些要求:常带孩子逛一逛书店。孩子在家看书的时候,家长做到不看电视,不进行其他娱乐活动以免分散孩子注意力,如果能坐下来翻翻书报就更好了。提醒孩子:“你看到哪了,这本书?”“你今天想读哪一个故事呢?”“我们开始读书好吗?”我还常常在班级微信群把孩子在学校阅读的情况发到家长的手机上,家长们可以看到自家孩子的名字,积极性也就更加高了,更支持这项工作了!
一年级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让阅读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有别于现实的充满幻想的精彩世界,让阅读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让阅读带领孩子认识缤纷的世界,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新课改下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山西省晋城市实验小学   李小军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所提倡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也就是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它充分展现了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理念,在发展学生认知、情感和态度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同时促进了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一、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可借助于现实生活来获得知识技能,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将课堂教学内容转移到现实生活的经历当中,并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经历当中来学习知识,这样就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借助于自我的亲身经历来获得真实的体验,以此来深入理解与掌握知识。例如在数学学习当中,会应用到许多教具。在教学钟表时间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制作纸质的教具表盘。通过制作可使学生初步了解时间的概念,以及表示时间的单位。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在深入讲解有关时间单位的换算等知识点时,学生就能够较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生活化的学习,可让学生深入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使得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教师应在开展教学时,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较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教师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认知到源自于现实生活的数学知识,也同时能够较好地影响与作用于现实生活。因此学生必须通过生活化的学习,来进行对外在知识的内化,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应精心创设能够较好地体现出生活实效性的教学知识内容。
二、注重生活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当前新课改的发展趋势下,教师应在教学中不再沿用以往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于部分数学基础知识,如果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会要求学生进行机械记忆,这样的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只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定,让学生无法进行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尤其要注重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是应用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应提供给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以及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思维来考虑数学问题,并合理应用数学技能,将教学生活化真正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懂得灵活应用生活化理念,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置换为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并指导学生立足于现实,从实际出发去分析与解决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后进一步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三、合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即为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教师应在教学中来精心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应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进一步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例如,笔者在教授有关“利息”的知识之后,就安排了一次生活化的充满趣味性的课外作业“学做一次小储户”,首先安排学生查阅当前银行所执行的存款利率数,并让学生计算自己零用钱,再比较不同年限的存款利率,计算出应如何存款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这种充满趣味性的作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深入分析、调查研究、相互比较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与掌握利率、利息的相关知识点,这些学习活动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理性消费,养成勤俭节约的意识,让教师能够达成教书与育人的相互统一。在教学当中贯彻落实理论知识与学习实践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应用所学知识,从现实生活来有效拓展知识面,并获得更多的知识,既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懂得了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新课改十分重视小学数学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小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学习数学。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下,开展生活化教学,既让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数学知识,同时也提升了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学校运动会也要与时俱进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中心校   孟宪国

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今天,学生的体质健康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是每个学校当前考虑最多的话题。然而,学校的运动会作为一个最为重要的载体,往往被大多数人所忽视。长期以来,中小学校运动会,大多模仿区、市运动会的比赛项目,甚至美其名曰为高一级的运动会选拔人才,呈现出观看比赛的人“多”,参与者少,竞技性强,健身娱乐性弱的典型特点。这样一来,广大师生对这样的运动会已逐渐失去了兴趣,大多数中小学校运动会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学校运动会应该有学校体育的特点,它的开展不仅是为了发现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更应着眼于通过运动会的形式丰富学校师生生活,通过集体的参与,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学校运动会的改革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以下是创新的几个方面:
一、运动会项目设置创新
学校运动会内容组成和项目设置应该考虑多数学生的需求,把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引进到运动会上来,才能吸引全员参与。除了体现超越自我、挑战自我的项目还要引入一些趣味性强、对身体素质要求低的项目,如乒乓球、托球跑、袋鼠跳等。同时增加集体拓展项目,体现出协作精神、团队意识、培养信任他人的意识,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如多人跳远、多人多足跑、翻越救生墙等。
二、运动会时间创新
随着运动会内容的增加,组别的增多,学生参与人数和参赛人次的增多,在时间上也应加以调整。将原来安排两天时间的学校运动会改为一周时间,为学校体育运动会“竞赛周”。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里,学生可以围绕运动会比赛项目进行训练,然后可在班级内组织开展各项比赛,学生有参与比赛的权利。
三、运动会地点创新
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灵活变动运动会的地点,例如新兴的拓展项目的比赛就要到专门的拓展训练基地去,只有到专业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进入新项目的比赛状态,加上拓展项目不能排除意外事故,所以在培训师的引导和保护下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运动会流程创新
突出开幕式的体育表演,增添表演内容、扩大表演规模。除了学生的表演外,邀请学校舞蹈、艺术体操、健美操、武术等专业教师,及校外健身俱乐部的教练及其成员还有一些舞龙、舞狮队等进行体育全方位的表演。以他们专业的水平、高超的技艺来冲击学生的视线,震撼他们的心灵,以此诱发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决心。
五、运动会竞赛规程创新
以往在运动会前三周左右时间发报名表,常常搞得学生措手不及,为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备战校运会,同时使运动会呈现出一定的水平。新学期开始就把运动会竞赛规程下发到各个班级,可让学生知道比赛项目及比赛规则,在练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过去的竞赛规程总是规定“一人可报两项,每项限报两人”,这就限制了参赛人数,所以应该在规程上作些调整,一人可报四项,其中两项是集体项目,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让更多的人能有机会参与比赛。集体项目主要以班级为单位,增加获奖的机率,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上述改革突出集体项目,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六、运动会奖励方式创新    
以往的学校运动会上每个项目只奖励前三名,其他的参赛选手虽然也很努力,但不会受到任何奖励,这就不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的兴趣。最好是多设些奖项,多涉及一些同学,如道德风尚奖、最佳进步奖、最佳努力奖、最佳技能奖、最高潜力奖等等,这样就会涉及到大多数同学,获奖的学生会受到鼓舞更加努力向上,争取更好的成绩。
七、让家庭走进运动会
家长的参与是推动学生积极投入体育锻炼不可或缺的力量。运动会邀请学生家长来学校观摩,可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增添学生获胜的信心;针对不同的比赛规则,适当地聘用部分家长担当裁判工作,让学生更加遵守比赛规则,更加尊重裁决结果;还可以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比赛,如“快乐一家人”“子孙同乐”等项目。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逸夫学校  张旭丹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发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寓道德教育于语言教学中,使学生学会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所以,和其他学科一样,小学英语教学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还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以身作则,于示范引领中渗透德育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作为家长外的第二重要的启蒙者,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大。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通过教学行为、语言、日常言行举止等外化表现出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英语教师要重视自身的示范与榜样的作用,以较高的道德标准和良好的言行教态感染学生。比如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就已经学过基本的问候语及礼貌用语。每次上课前我用“Hello!”“Nice to see you.”“How are you doing?”等问候学生。在课堂中我也常把“Excuse me.”“Can l help you?”“Thank you.”文明礼貌用语挂在嘴边,并引导学生多说、多用,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通过反复练习,可以让学生自然形成良好的课堂风气,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二、以教材为载体,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
德育是以教材教学为载体,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确立明确的德育目标,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在学习“Countries”这一单元时,讲到“Where are you from?”时,学生会踊跃地回答“I′m from…”这时我就会说:“We are from China,and we are all Chinese.”然后问学生:“Do you like our country?”并出示一个中国风光的视频,学生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以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教学“Teachers′Day”这一单元时,正逢教师节到来,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贺卡送给任课老师,并写上祝福语:“Happy Teachers′Day!”(教师节愉快!);在母亲节、父亲节可写上“ l love you,Mum/Dad!”(我爱你,妈妈/爸爸),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让学生得到了良好的道德情感熏陶。
三、塑造学生性格,注重自信心的培养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处理问题,攻克难关。在他们回答问题正确或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就应及时称赞,如:Wonderful/Excellent/Well done/Very good.在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或者犹豫时,可以鼓励他们:“Never mind,try again, take it easy,never mind!”等;如果学生答错或找不到答案时,教师可以安慰他们:You′ve done a good try!恰当的评语对学生有着极强的鼓励作用,是德育的润滑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它必将对学生良好人格、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正确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树立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默默耕耘  静待花开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郑文强

教育,创造美!畅游其中,我收获着点点滴滴的感动,感动于我的老师、我的学生、我的课堂……
让孩子在赞美中成长
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孩子既不勤奋上进,也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也不踊跃参加;他们学业平平,却也不会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他们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遗忘”的学生。我班的小刚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在教他的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没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也改变了他自己。那是一次课间操时间,学生从教室里蜂拥而出,我站在讲台上维持着秩序。正好教室门后面的拖把倒了,横躺在地上,学生光顾着往外挤,都没有注意到横躺在地上的拖把。这时,小刚同学挤了过来,大声告诉大家看着点,别绊倒,然后把拖把扶了起来。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做完操回到教室后,我立刻在班级里表扬了小刚同学,赞扬他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
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我开始注意捕捉这些“中间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把赞美送给他们,使之把自己的特长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课堂上潜移默化,让孩子自我成长
班内有学生丢了物品,几经调查都毫无结果。双休日在家里休息,这件事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想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对班级会有多大的影响啊!丢失东西的同学以后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班同学?其他同学在这样的班级环境里该如何适应?老师、班级和学生的关系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想要消除这件事的不良影响,关键要看如何处理好它。我在继续调查的基础上,计划寻求家长的帮助,并借助课文《钓鱼的启示》,师生共同上一节班会课。周一,一到学校我立马把上周发生的事情以飞信的形式发送给家长,寻求家长的帮助,共同把孩子可能丢失的珍贵的东西找回来。课堂上我和学生共同回顾先前学过的课文《钓鱼的启示》。这条鲈鱼这么美,为什么还要放回湖中?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文中的作者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你从故事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文中的作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离不开什么?我们在这一个个的问题中再次感受着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教育。然后,我话锋一转,“这个丢失的物品好似什么?”
“鱼!”
“面对这样的鱼我们应该怎样做?”
“抵制诱惑,要有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如果河里的鱼面对鱼钩上的诱惑,吃下鱼钩后果是怎样?”
“会被吃掉!”
“拿走物品的同学好比水里的鱼,你已经把鱼饵吞进了肚子里,虽然很美味,但是后果很严重,因为它会要你的命!”
“孩子们。如果是你拿走了这个物品你会怎么做?”
同学们众说纷纭。
第二天一踏进班级,学生们又把我围了起来嚷嚷着“U盘在某某某的桌洞里找到了……”为了这件事情我和班内的学生鼓了三次掌。第一次是为了这位同学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第二次是为了这位同学通过这件事不但认识到了是与非,更重要的是有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相信这事对他以后一定有很大的帮助;第三次是激励同学们自己向《钓鱼的启示》的作者以及这位同学学习,要有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教育既要教会学生学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堂堂正正地做人。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不仅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更能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最终达到滴水穿石之功效。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井坪第二小学   王春兰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兴趣是人们的向导,是学生求知的源泉。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数学教师善于抓住教学中的一切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而稳定的兴趣,必须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要注意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学好数学的意义,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历史上数学家的成就,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如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早在1400多年前就把圆周率准确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我国现代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等在数学领域中获得的巨大成就,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界人才辈出,从而产生自豪感,产生将来为建设祖国而好好学习的正确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二、创设富有情趣的课堂
教学过程是教师运用学习规律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一方面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情景,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教师要创造机会,为发展学生思维提供条件。因此,教师必须运用富有启发性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乃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是课堂教学中的重大一环。课的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兴趣盎然,可以创造一个欢乐的教学环境。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知识时,课前让学生各自准备一个任意三角形,并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当学生说出三角形中的两个角度数后,教师迅速猜中第三个内角的度数,使学生在惊奇中急切探寻知识的奥秘,激起学生对新知识强烈的好奇心。
如何让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生动的学习状态,教者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化矛盾冲突,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如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师向学生提出:“单位不同的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怎么办呢?”在学习平年闰年知识时教者设计这样的问题:“小华今年12岁,只过了三个生日,你相信吗?”通过巧设悬念,为发展学生的思维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进行直观诱导,激发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美
数学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系统性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思维的深刻和敏捷等,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的内在吸引力。教者要注意用恰当的方法,努力把数学这门学科的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如教者帮助学生系统整理某章节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让学生认真思考与演算,从而显示出数学特有的内在力量,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
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给学生,同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教师教某一知识时,可以说明它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将来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必备基础。对于可以直接运用数学知识技能时,教者要为学生提供应用的机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又能使学生不断产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学习上的成功,最能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继续学习的兴趣。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教师要对学生给予正确的评价,及时表扬鼓励,就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出发,确定教学的坡度和进度,同时根据差异、灵活调整教学要求与进程,对能力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难度各异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教师特别要注意肯定后进生的点滴进步,要用自己的体态、眼神、语调表达对学生的爱,鼓励学生“再看看,再想想,再画画”等,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克服一定的学习困难获得成功。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能得到更加有效的激发和鼓舞,学习就会更加努力主动。


第四版

构建德育课堂  润育美好心灵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繁荣种畜场中心学校   张卫东   姜玉卿

自踏上三尺讲台,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这就是我的格言。我一心扑在工作上,恪尽职守,甘于奉献。
一、坚守阵地,德育为先
作为班主任,我是充实和快乐的。我始终这样想:在教育的热土上,不追求轰轰烈烈的表象,而要立足于平平淡淡的真诚、实实在在的耕耘,这才是爱的真谛。我注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养成教育》,结合学生实际,探索规律,创新方法,守好德育工作主阵地。慢慢的,我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管理经验,所带班级师生关系融洽,井然有序,凝聚力强。赢得了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的赞誉。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人们常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我深深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道德准则的可信,从而愿意积极行动,促成学生的言行统一。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我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不让学生做的事,自己先带头遵守。在班级管理中,我把自己当成是班级的一员,以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在校园内看见垃圾主动弯腰捡起;打扫教室,我拿起拖布,和同学们一起拖地;校园除杂,我身先士卒,拣脏物……以此激发了学生管理班级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对待工作不畏难、不抱怨,知难而进,勇于创新,以过人的智慧和毅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德育工作中。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第201926期
下一个: 第201924期
上一个: 第201926期
下一个: 第201924期
上一个 : 第201926期
下一个 : 第201924期
上一个 : 第201926期
下一个 : 第201924期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