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玄龄式”实践
- 作者:
【概要描述】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玄龄式”实践
■ 甄 姣
“老师,您看您看!这是银杏果。它是一种中药,您知道吗?用烤箱烤熟了可以剥皮食用,还可以敛肺气、定喘咳。”
这是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玄龄小学的贤相广场上,正在打扫卫生的学生谢昊成与他的班主任李嘉老师的一场对话。谢昊成讲得头头是道,李老师听得兴致盎然。“识药材,察药形,辨药理,知药性”,是玄龄小学中医药文化课程开设的初衷。历经5年实践,培养出的像谢昊成这样的喜欢并钻研“中医药”的学生不在少数。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块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分支。弘扬中医药文化,开设中医药校本课程,是玄龄小学创新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和举措之一。把中医药文化和生命教育相结合,玄龄小学中医药课程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中医药文化内容,按照走近中医、中华本草、中医智慧、中医实践4个单元来架构课程体系,自主编写中医药文化教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形式呈现中医药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探索欲。
学校不断拓展中医药文化教育的渠道和平台,利用网络、媒体等多种方式给学生补充中医药微课程,邀请临淄区中医院知名中医到校讲学……听了关于屠呦呦和青蒿素的微课,让刘湘宁学习中医的信念更坚定了:“青蒿素是我国第一个被世界公认的原创新药物,发现青蒿素的故事表明,中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继承传扬。”
中医药教育与多课程之间的融合,也是玄龄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的一大特色。语文课上,教师从“药”字的繁体字“藥”入手,通过表意构字法和学生重新认识“药”字,使他们更明了时光里的快乐依赖于草药的护佑。学生去学校中草药园“弘草隅”捡拾石块,拔除杂草,栽种菊花和艾草,劳动教育无声地渗透其中。为了更好地辨认识记中草药,某个午后学生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拿起画笔,细细描绘一株草药的茎叶与姿态,喜爱植株窈窕之美便从学生心底萌芽。劳动教育、美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到学生学习全过程,多学科融合悄然发生。
教师队伍建设,是中医药文化课程开设的重点和难点。对此,玄龄小学的举措是发挥每一位老师的专特长,挖掘每一位老师的业务增值点。孙艾荣老师本身对中医药兴趣浓厚,业余多有涉猎,学校便鼓励支持她开设中医药课程。学校购入专业书籍、搭建平台让孙老师可以跟知名中医学习……多举措培养孙老师中医药专业素养,提高她中医药文化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之能够科学、客观、理性地向学生传授中医药文化。“我多年前患有哮喘,打针吃药都疗效甚微,最后自学中医,得以痊愈。作为一名教师,有条件为传承中医药做些贡献,倍感荣幸。”孙艾荣老师说。
加强中医药文化环境建设,使中医药文化润物无声,也是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玄龄式”实践。如今,中医药文化大厅已然是玄龄小学最具特色的场所之一。中医药文化大厅东墙展示了我国古代名医扁鹊、淳于意等的事迹介绍,以名医激励学生树立“杏林圣手”之志。西墙展示的是代表性的中药材,“菊花明目,僵蚕祛风”,学生均可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拔罐、毫针、戥秤,每一个小物件都浸润着中医的智慧。“步入中医药文化大厅,仿佛穿越到了神农时代。”四年级四班的王婧颖说。
“弘草隅”是学校新开辟的以中草药为主题的劳动实践基地。其占地460平方米,种有茱萸、鸡冠花、蒲公英、薄荷、地黄、洋姜、艾草等常见中草药,都是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亲手栽种。在这小小一隅,孩子们既了解了多味中草药的培植方法,又学会了对它们的采收和利用。学生通过深度参与一颗小种子从下土、发芽、长叶到长成的全过程,萌发了对生命的感动和敬畏。
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致力于培育少年君子的玄龄小学,传承中医药文化,不同于别处,更看重传统中医优良品德的传承。“我常年患有高血压,一直吃着降压药,大孙子学了中医药课程,回来送我一包代用茶,菊花茶、金银花和甘草。你别说,我喝着真的还挺好呢!”四年级四班贾苇闻的爷爷对学校弘扬中医文化的做法赞不绝口。他认为这不仅培养了孩子对中医的兴趣,还培养了孩子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这是贾苇闻天天在家念叨的为医之法,爷爷称赞他自从学了中医,性格都开始变得温润起来。
“让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渊源、哲学智慧、科学价值和文化魅力,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是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初心。当然,更期待因为有这段经历,能激发部分学生对中医的热爱从而走上从医之路,将来成长为名医,悬壶济世。”玄龄小学校长孙琳说。
(作者单位为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玄龄小学)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