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第201922期 2019年6月10日
第一版
有形、有魂、有骨、有情:班级更具魅力
□ 湖北省丹江口市思源实验学校 丁建新 刘 珍
一个优秀的班级,一定有一个善于管理的班主任。有良好的管理,集体才会像一架健康的机器有序地运转。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级,让班级管理更具魅力?笔者结合平时的工作实践,来谈谈自己的着法。
一、班级要有“形”
“形”,即是形象。一个班级的形象也反映着班主任的形象。所以,作为班主任要以身作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是一种影响和熏陶,教师教学不再是——我说你听,而是——我做你学,教育学生要有礼貌,我会在学生向我说“老师好”时也对他说“你好”;教育学生要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我会主动捡起我所看到的垃圾;教育学生要多阅读,在教室时我会在批改完作业后的空闲时间里也拿起一本书静静地坐在讲台上看……
教师的一言一行,就是最好的教育。
二、班级要有“魂”
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就是班级的“魂”。小学生就应该活出属于孩子原本的样子,无忧无虑,朝气蓬勃。即使学业繁重,也能够有继续学习的愿望;即使受到老师的批评,也能正确看待;即使和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也依然乐于和人交往……这样的孩子,即使在小学阶段学习不是特别好,我相信他以后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我们班聪明的孩子并不多,在四年级上学期的第一次月考时,我们班全盘皆输。我对孩子们说:“没关系,说明我们的进步空间还很大,咱们慢慢来,只要有所进步就行。”在之后的每一次考试中,我会对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都给予肯定,告诉他们只要肯努力,就会有所收获。同时,我把班上表现好的学生姓名写在黑板的正上方,号召学生“学榜样,求进步”。慢慢的,我发现孩子们变得听话了不少,班级的凝聚力也增强了。
三、班级要有“骨”
这个“骨”,指的是骨骼,如同人的骨骼支撑着人的身体一样,班级也需要“骨骼”。而班级的“骨”就是班级的管理制度。在这方面,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们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首先,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俗话说“火车开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委就是火车头,起着带头、督促的作用。班主任要明确班干部的责任划分,定期对班委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培训,以改进班委工作。
其次,对班级进行量化管理。我主要通过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来进行班级管理。我们全班分成了六个组,每个组里搭配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个组长负责登记每个学生每周在作业、卫生、两操、纪律等方面的得分,组长的分数由课代表进行统计。整个班级采取小组评分制,在黑板上绘制的小组评价表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各小组上课时的表现进行评分,每周得分高的小组记“正”字一笔。一个月结束后,综合各个小组的每周评分、活动得分和考试成绩得分评选出“月优秀小组”。我将对“月优秀个人”和“月优秀小组”进行奖励。
再次,奖惩分明。对于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我都会一视同仁,好的学生做错事情我会批评,差生在某方面做得好我也会表扬。所以,学会赏识孩子,也学会合理的惩罚手段会让自己的班级管理更加有效。
最后,上好每一节班会课。班会课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班会活动,班级的班风、班纪会有明显改善,学生之间人际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四、班级要有“情”
情感是维系人与人关系的纽带, 班级里的师生情、生生情以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情会使老师、学生和家长都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满足。
每位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老师和家长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没有哪一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一点都不上心的,所以,我尽可能的了解每一位成绩薄弱的学生的家庭状况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我会语言温和的告诉家长:其实你的孩子有很多地方表现不错,如果家长能多一点督促,我相信孩子会变得更好。要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孩子的家庭教育做好了,学校教育也将事半功倍。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繁荣种畜场中心学校 刘树贤 陈凤艳
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责任大于天,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崇高。每一位教师只有真心热爱教育事业,才会产生爱的情怀,才能成为让学生满意,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好教师。
教育只有充满爱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上海教育界的老前辈吕型伟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是播撒口,教育应当让爱进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引导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科学,让孩子们充满阳光、充满梦想并成就梦想。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就是要用爱心来培育爱心,用人格来塑造人格,用灵魂来呼唤灵魂。
冰心老人曾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句话我很认同,只有我们去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对他无私的爱,他才会把你当做他人生路上的指明灯,他才会真正的把你当作良师益友,去聆听你的教诲,坚定不移的跟着你教育的步伐一直走下去。小学生的生理阶段正处于叛逆期,同时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性格塑造期,他们希望得到爱的同时,更有一种强烈的自尊心需要我们去保护,去尊重。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也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为此,我们也应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名女学生。因为以往的种种缺点,儿时活泼可爱的她现在却过于自卑,上课期间她很少抬头,课间也总是沉默寡言,因此内心深处是孤独、寂寞和无助的。经过咨询才了解,她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最近几年一直由奶奶照顾,年迈的奶奶除了照顾其生活起居外,基本没有任何情感交流。我认为这个女生就是典型的缺少父爱母爱,缺少心灵沟通的个体,它日渐成为影响班级精神风貌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这就给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沟通,给予关爱,尊重学生,重拾信心。
师爱是一种母爱,但又超越了母爱。人们经常把师爱比作母爱,其实师爱既要有母爱那颗真诚、炽热的心,更要有超出母爱的科学和理性。师爱是全面的,不仅要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更要关心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公平关爱每一个学生,更要对学业和身心等方面遇到障碍的群体赋予特别的爱和关心。师爱是包容的,既要鼓励学生的成长进步,也要包容学生的调皮、幼稚和暂时的落后。师爱也是严格的,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地袒护学生的错误,对学生的为人和做事严格要求、精心辅导、循循善诱,同样也是对学生的爱。
关爱学生,也就是关爱自己。作为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教,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挫折,难免有情绪的低潮,难免出现情感的失落。因此,也许会滋生一些自由主义的消极情绪,毫无热情地应付工作,这时我们更需要“爱”,爱工作、爱学生更爱自己,以满腔激情和高昂斗志投入教学中来。因为这是一种珍惜,是一种生命的表达。
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把对教育的热爱,投入到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去。
是啊,教育需要爱,爱就是最好的教育。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这是人性的根本,是教育的呼唤。爱,是一个教师应有的品德,是宽宏、博大、和谐等教育理念的共同要求。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以爱之名,护你成长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王雪艳
有人说: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这句话,细细品来确实颇有道理。我想世界上没有一种工作比教师接触的人更多了,也没有一种工作比教师播撒的爱更多了。面对一个个性格迥异的孩子,老师不仅要有耐心,更为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因为唯有爱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唯有爱才能化解师生之间的隔阂,温暖孩子们的心灵;也唯有爱才能催生师生之间的信任,指引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一、严师之爱指引求学之路。教师所谓的爱学生,并不是宠爱学生,更不是溺爱学生,而是严中有爱,严爱结合。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础上的,所以一句“严师出高徒”道尽了师爱的初衷。正所谓“教不严,师之惰”,严师之爱更多的是一份责任。而对生之严,并不是严于惩戒,而是严格要求。严格要求要以爱为基础,有严无爱,会让学生心生畏惧,避而远之。而爱生要以严为前提,爱而不纵,才能助其成才。
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严爱交融的雨露才能浇灌出更加娇艳的花朵。
二、慈师之爱温暖孤寂的心灵。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仅扮演传道授业的角色,而且还会扮演为人父母的角色。慈师之爱,更多的是为人父母的关怀和陪伴,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进而在其成长的道路上少一些阴冷和黑暗。
用慈母般的关怀和和呵护,才能守护好每个孩子的心灵。
三、师友之爱抚慰躁动的青春。有一种师生关系叫做“亦师亦友”。老师能和学生交朋友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是在我们的工作中,老师们往往因为年长学生许多而总是以长者的心态面对学生,很少有站在学生立场与其交朋友的。如果老师们感觉自己是长者,那么我们在学生问题的处理上就多了些命令和说教,结果总是走不进孩子们的心灵,治标不治本。我认为师生之间的友谊不仅是一种感情,更多的是一种信任和真诚,这种信任和真诚对于“问题学生”尤其重要。
信任学生,对学生真诚,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的良师益友。在我的教师生涯中,我坚信没有也不可能有天生就恶劣的孩子。理解她们,信任他们,帮助她们度过人生的急流险滩,这就是老师真正的职业使命!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作为老师,让我们给孩子多一份爱吧,因为在给予的同时我们会多一份甚至是几十份的收获。作为教师,要时刻用有温度的教育去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用有爱的教育去守护每个孩子的成长!
追根溯源守初心,因材施教促发展
□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 张 长
在教育实践工作中,我们要牢记教育目的,要让每个学生得到适合个性的教育,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让每个学生成为人格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不同的教育目的需要不同的教育手段,或者说有怎样的教育目的,就需要有怎样的教育手段与之相匹配。教育目的合理或正确可以促进教育手段的合理或正确,教育目的合理是教育手段合理的基本前提。教育目的的差异影响教育手段的差异。 教育目的不同,与其相匹配的教育手段也就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因材施教,那么,我们怎样做到因材施教呢?
第一,了解学生,因材施教。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可以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查其档等方式精准把握学生情况。听其言:听学生自己、学生周围同学及家人谈学生的情况,更重要的是教师主动找学生谈话了解其情况;观其行: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如就餐、就寝、各学科课堂表现、自习情况、运动场活动情况、和朋友交流交往情况、课外兴趣活动及周末活动等;查其档:查看学生的成长记录、入学前或以前学段的档案资料 ,包含各学段各学科成绩、最近学年评语、参加竞赛活动获奖情况等。
第二,目标差异,要求不同。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计划和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长所需的帮助,在规则下自由舒展地生长,朝着不同的目标努力,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我们一起来分享一则孔子因材施教的小故事。据《论语·先进》记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这则孔子的教育故事给当代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因材施教的绝佳榜样。对基础好、领悟快、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我们更要要求高一些、进度快一些、目标高一些,为其锦上添花;反之,对于基础差、悟性慢、学习能力低的学生要求低一些、进度慢一些、目标低一些,静待花开。
第三,期待合理,氛围和谐。教师尤其班主任往往希望所带班级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些愿望是美好的,也无可厚非,毕竟学生的成绩从某种程度能反映教师的工作结果,何况有些地方有些学校还很看重。而事实上,有些学生无论怎样努力,无论老师怎样督促,他们中考、高考都不可能考出好的分数,因为学生的强项在其它方面,学科学习是这些学生的弱项、短板,我们不能单纯看学生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应当在他们擅长的学科或项目上给予认可和鼓励。如果学生是鱼,我们就应该期待他们在水里游得快;如果学生是鸟,我们就应该期待他们在空中飞得高。对不同学生应该有不同期待。我们要正视差异,不因学生成绩而烦恼焦虑,不因考试成绩差而歧视甚至体罚学生,学生才不会因分数低而离家出走或害人害己,避免本不该发生的校园、家庭安全事故。老师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爱护学生,学生也才能尊敬老师。这样,师生关系才能始终友好和谐,把学校教室真正变成育人的乐园,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这样,教育才能回归本真。
浅谈小学一年级课外阅读指导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桐林小学 孙建华
语文学科的学习中,阅读是至关重要的要素。阅读不仅仅指课本阅读,同时也包括课外阅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论断:“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差,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他认为:凡是那些除了语文书之外什么也不读的学生,他们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抓好课外阅读,至为重要。
我们不能认为一年级学生“孤陋寡闻”和“见识短浅”就剥夺他们阅读的权利。每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只要你给他一本书,他都乐意翻半天,对能看懂的图画手舞足蹈,兴奋不已。我们大都见过学前的孩子能背诗、讲故事,他们不是什么天才,而是家长帮他们选择了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并认真指导阅读所致,所以,家长不能忽略了孩子的阅读能力,课外阅读要从一年级或者更早抓起。
退而思之,阅读带来的直接效果很多,如:孩子们认识的字会更多些,积累更多的词汇,增强孩子的语感,使他们更加喜欢语文。
基本方法:
1.和家长沟通交流,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们对孩子读书重要性的认识参差不同,而课外阅读这件具有共性的读书活动必须得到他们的一致认同,有他们的配合和支持,才能顺利开展和持续。
所以,自入学之初的第一次家长会,就应当与家长做好有效的沟通:读什么书,家长怎样伴读等等。
2.营造温馨的课外阅读氛围。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营造温馨的课外阅读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新学期一开学,为了使书香充满教室,我会及时向学生和家长推荐一些适合一年级孩子的读物。例如《小学生必背古诗》、《三字经》等,以绘本、拼音读物为主,引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走进书籍,循序渐进地领略读书的乐趣。
3.激发强烈的课外阅读兴趣。一年级学生识字量较少,阅读能力较低,仅仅营造课外阅读氛围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课外阅读兴趣。播放录音故事不乏是一种方法;教师声情并茂地讲学生们最喜欢的故事是另一种方法;配上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舞姿向学生诵读儿歌也很受学生的欢迎。让孩子们在享受听故事的同时慢慢走进书本,走向自己独立阅读。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认真听取他人叙述、边听边想的良好习惯。
4.指导简明的课外阅读方法。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过程也是课外阅读方法的探索和掌握的过程。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虽然课外阅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个性化的,但高效阅读与老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那么如何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如培养一年级孩子的默读能力,由一开始的小声读,到只张嘴不出声的读,到心里读即默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这过程中需要老师不断地鼓励,同学间多相互评比,才会掌握得更快些。又如培养孩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运用实物投影给孩子们示范,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示范时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教给孩子们一些最简单的方法,如用直线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段;用小圆圈圈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用?标出有疑问的地方;最后还要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每当孩子们拿着书过来问我时,我总是让他们继续读,反复读,在真正读不懂时才为他们解惑,这样可让孩子在读中感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道理。
5.构建和谐的课外阅读共同体。课外阅读共同体的建构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特别是对思考性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个共同体有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组成。为了使学生读书,自己首先读书,读学生喜欢读的书,这样既给学生以榜样示范,又为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并进行阅读指导做准备。同时,布置学生和父母一起读书,在与父母一起读书的过程中,孩子能感受到家长的支持和阅读的快乐,其阅读习惯也能得到家长的督促,从而促进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开始阅读的益处多多,但要注意保护孩子幼小的阅读兴趣之芽,兴趣为先,鼓励为主。坚持下来,一定会给孩子打开那扇奇妙的阅读殿堂之门!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及对策
□ 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玉井镇玉井中心学校 张 霞
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是指幼儿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以及成长特点等规律相违背,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评级体系等方面积极迎合小学教育标准,违背幼儿教育理念。家长和教师应意识到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应根据幼儿成长特征和发育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形成原因
(一)部分家长不了解教育规律。家长不懂教育规律,因此就形成了错误的教学理念或教育需求。因此,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误区也是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原因。
(二)幼儿园办学压力的影响。随着各地民办幼儿园的大量兴起,因自负盈亏,经济压力较大,很多幼儿园盲目迎合家长传统教育思想。因此,在办学理念上出现偏差,导致教育行为发生了变化,致使一些幼儿园的培养方案如同“揠苗助长”,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违背了幼儿成长的客观规律。
(三)幼师专业素质不高。学前教育师资准入机制不健全,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不少教师是刚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理论知识不雄厚、教学经验不足。在工作期间,能够接受的专业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非常少。迫于家长要求或者幼儿园工作压力,采取的教育方式偏向于小学化。
(四)外部监督力度不够大。近年来,虽然社会给予幼儿教育的关注度很高,但是监管工作和关注度不够。因此,进一步加大教育部门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至关重要。
二、小学化倾向的具体表现
(一)轻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育。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只重视对幼儿智力进行开发教育,忽视了德、体、美、劳的全面教育,导致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二)轻视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导致在教学方法上出现了课堂模式,主要以知识讲授为主,代替了游戏教学。幼儿教师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在课堂上进行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幼儿的心理需求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评价体系忽视过程,重视结果。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导致幼儿教育结果评价标准以结果为主要依据,忽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
三、防止幼儿教育产生小学化倾向的应对策略
(一)认清教育规律,转变教学观念。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及时转变教育关键,学习和认清教育规律,尊重幼儿个性,真正体现出素质教育理念的内涵。教师要及时了解家长的需求,关注家长的变化,为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帮助幼儿实现更好的发展。同时,家长也应多找时间陪伴孩子,与教师多沟通,努力构建和谐的家园共育体系,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二)加大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力度。相关政府部门要认清幼儿教育的实质,是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教育服务行业。在幼儿园办学理念、教职人员的聘用以及业务考核方面,都要进行严格把关,将品行不正,缺乏道德素养的人拒之门外,净化幼师队伍,为幼儿营造出更加和谐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强化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是有效提升幼儿教育水平的关键举措。通过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尤其是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克服小学化倾向问题。
(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为幼小衔接打好基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反应了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焦虑心态。真正的教育和学习都是在尊重人的发育规律以及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操之过急,就会出现揠苗助长的不良结果,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产生,并不只是幼儿教育机构和教师的原因,政府政策以及家长态度都是这种现象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要有效解决这种问题,首先,需要家长认清教育规律,转变教学观念;其次,加大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力度;再次,强化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幼小衔接打好基础。只有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为幼儿营造美好的学习环境,真正提升幼儿教育质量水平,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第二版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第二小学 强济彩
数学是小学课程中的重要学科,也是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础。数学作业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巩固数学课堂所学知识的最佳办法,因此,做好作业的设计与引导,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起到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作业的设计只注重对于知识点的考查,缺乏趣味。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和做法都比较幼稚,非常感性化。如果作业中只注重对于知识点的考查而缺乏趣味,学生就有可能会产生厌烦的情绪。
2.作业设计得单一、枯燥。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都限定于书面作业,这种模式虽然利于老师的批改,却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僵硬,不能够灵活思考、解决问题,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3.作业设计缺乏与生活的联系。知识源于实践,小学数学作业也不例外,应该延伸向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将数学作业设计与生活联系到一起,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作业设计没有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现在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千篇一律,都缺乏层次感。过于统一化的作业无法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并完成,这样尽管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完成作业,但是对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并没有帮助。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改进策略
老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当讲究适当的方法,将重点突出在数学的实践性、趣味性以及生活性上,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被数学的魅力感染,从而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1.设计感兴趣的作业,让学生爱做。只要有兴趣,才有动力,因此,根据教材的要求,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实际以及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生活性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做”“爱做”,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设计弹性的作业,让学生愿意做。根据教材要求和班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如:对后进生的要求可以放低点,对中等生的要求可较高,对尖子生要求要高。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会产生成功感。
3.设计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是给生活以教育的过程,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分布十分广泛,所以,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化元素的重要性,感受数学知识的力量和作用,例如:教学《利息》后,可以布置学生到银行储蓄压岁钱,了解储存方式及利率,利用所学知识计算所得到的利息,这样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4.设计层次性作业,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因此,课后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难易程度及数量各不相同的题目,一般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挑战题。例如: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后,我设计出3道必做题(已知长和宽,求周长的基本题);2道选做题:(1)学校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20米,比宽长50米。操场的周长是多少米?(2)量出家里的书桌或者饭桌的长和宽,并求出它的周长。上述2道选做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把作业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5.设计综合性作业,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每个单元结束后的“整理复习”。因此,在教学完一个单元后,可让学生自己先回顾所学知识,用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对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和重难点知识都应做到胸中有数,了如指掌。并从中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综上所述,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在作业设计上,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设计适合孩子天性的作业,使作业变得更有生活性、更有应用性,更有层次性,更有趣味性,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彻底掌握知识的目的。
让“趣点”催生学习动力
□ 重庆市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 张 波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很显然,学生学习需要兴趣,因为兴趣能产生持久的动力,使学生一如既往地将学习进行下去,从而唤醒他内在的潜能。但这兴趣,如果是外部强加给他的,那么,当外部的“施力”消失的时候,他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也会渐渐消退,甚至还会因此产生厌学情绪。
因为知识是求知者主观的欲望和兴趣的结晶体。离开了求知者的主观便无所谓知识,所以,知识只有自己去求。因为“教师的真知识终究是教师的,与儿童没有关系”,教师以自己主观愿望来运用一些外在的刺激来催促着他去学,是被动的,只能让其有一时的兴趣,很快便会消失殆尽。不引起学生的主观学习欲望,激活他对自己脑力劳动的肯定,学生的主动学习便不能达成。肯定地说,教师在多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学习的愿望,激活了学生主动而愉悦地学习的那根弦,那么,学生的学习便能在多大程度上予以落实。学生学习欲望的产生,并非形式上的翻新,而是内容本身的吸引力。拿多媒体来说,过去的教学,没有这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它一样能学好,而今天,即使有聚声音、视频、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却仍然有不少学生对学习没兴趣。要知道,通过外在的东西来生发兴趣不靠谱。比如,今天欣赏两张图片能引发他学习某个内容的兴趣,明天就可能需要三张还需加上音乐才行。如此下去,这外在的刺激就成了孩子学习的“毒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生很容易对这种外在的刺激生发疲劳而丧失原本的那点儿兴趣。我们常见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对语文(或数学)感兴趣,对数学(或语文)厌倦,很显然,是内容的不同导致了学习兴趣的差异。
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所以,只有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兴趣,学习才可能真正成为他的最爱,成为他生活的需要,生命的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摒弃那种廉价的表扬,那种空洞的评价,以及“迷人眼”的多媒体,应全方位地解读教材,多方面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学习心理特点、生活阅历等等,有效挖掘学习内容中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趣点”,让这样的内容既吊足他们的胃口,又激发他们的新奇感,这就如这句话所说的这样:“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深藏的奥秘,这就要在学生面前提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在奥秘面前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少年们的心,他们就越加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苏霍姆林斯基)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须尽可能地抓住学习内容来触动学生的心,让他身心皆融入进去,与其进行亲密的接触,在与其相知相识中生发兴趣,从而让学习内容成为其需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孩子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相关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中享受到成功,从而巩固兴趣,并生发新的兴趣,将学习持续开展下去。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兴趣时,无论多大的困难他都会想办法去克服,一个个学习的“拦路虎”都会被他解决,当他们享受学习,享受成功时,是断不会生厌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重要源泉之一。”引导学生从学习内容找到学习的“趣点”,并在对学习内容的感知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享受到自己脑力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那么,学生将会拥有学习动力的“源泉”,会义无反顾地走在学习的路上,去持续不断地探索未知。
“家长学校”助推孩子成长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朱恒岭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遵循“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理念,按照对学生“思想上引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学习上辅导”的总体要求,在总结前段推行“小组导师制”工作的基础上,为实现该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时代气息和进取精神的优秀高阳学子,高阳中学在“家长学校”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举办“家长学校”系列讲座
家长学校是探索家长教育特点与形式、沟通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联系、形成教育合力的好场所。在全面启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让家长了解当今课改动态及学校教育相关举措,引导家长更新观念,解答家长在孩子教育上遇到的困惑,使家长从心理、生理、情感和道德上真正了解和理解孩子,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与他们一起成长。
二、资源整合,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为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使老师能够及时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使家长充分体会到学校对教学的重视程度,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向,促进学校的工作更上一层楼,创造让社会、家长满意的教育,每学期学校开展了“学校教学工作开放周”活动。
家长们走进课堂,亲身感受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家长们在听课的同时认真填写《家长课堂教学评价反馈表》,对教师课堂的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
通过家长开放周活动,旨在使家长近距离地感受孩子的学习生活,促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双向互动,架设家校沟通的桥梁,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
三、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校园文化活动
参与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是家长沟通家校教育,沟通亲子关系的最佳时机。家长委员会将尽可能组织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举行的校园文化活动,并提供帮助与支持,使家长通过亲身参与,更直接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如艺术节、运动会、科技节、主题班会开放日及重大庆典等活动,学校均应事先告知全体家长。
四、家长委员会定期举行会议
充分发挥好它的桥梁纽带作用、教育示范作用、支持协助作用、督导指导作用;平时可开展以“教子有方”为主题的家教经验交流、讨论,或以某年级为核心,其他年级自愿参与的形式举办家长会。
五、发挥家长资源优势,建立学生社区服务网点
充分发挥家长社会联系面广、社会行业涉及点多、社会关系深远的资源优势,多方位、多层次地建立学生社区服务(实践)网点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家长委员会将根据学校的安排,与广大家长协商联系,建立学生社区服务(实践)网点,并尽可能提供必要的指导。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学校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六、重视家访工作,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整个人的素质,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为了保证家访的效果和质量,为学生建立了“家校联系卡”,要求每位班主任每学期家访次数不少于8人次,每位任课教师不少于四人,对初一新生进行全员家访。联系卡的内容有:学生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家访时间、家校沟通记录。每学期末政教处对全校学生的“家校联系卡”进行检查、分析,以此为资料制定下一学期的工作计划,使家访工作已成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让小学课堂生动有趣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桐林小学 常 华
近几年来,学校教学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分数管理改为等级管理;以“章”为本改为以“人”为本;以“权”为本改为以“创”为本。教学活动有了深刻的变化,教师面貌焕然一新,学生摆脱了“分数”的枷锁,兴趣发展了,学习轻松了。那么,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下教师又应如何呢?
一、尊重学生,打造快乐课堂
新课程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开拓智力、创新、创造,向着全面发展的方向提升。“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等等,这是课程改革的主旨,也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主旨。教师的角色转变了,观念更应该转变,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也就随之转变,这种转变包括语言、动作、教法、流程等。那么,我们教师就应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教学活动。
1.语言优美。语言的表达要以尊重为主,欣赏、赞赏。学生在质疑、解答过程中,正解和错解是交错在一起的。这时教师巧妙地运用激励的语言(赞赏的、幽默的),既表扬了正解的同学,又婉转地鼓励了错解的同学,能保持住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使课堂始终兴趣盎然、生动愉悦。
2.动作深情。教师的教学动作是随着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往往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可以赢得学生愉悦的笑声,可以让学生感到课堂教学活动的生动和有趣,从生硬的教学中解脱出来。
3.教法丰富。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状况而确定教学策略,就是同一课题也往往由于教师不同而采用的教学策略也不同。试做这样一个探讨:举办一次同课题的教学比武,结果是教学目标基本一致,而教学策略却各有千秋,可就此而共同探讨出有效的新颖的教学策略。由此而言,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策略,应该说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主要任务,坐享其成的教法已经没有了,只有去创新、去创造,才能达到预期之目的。
4.流程灵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指导者,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素质的组合和提升,往往会有新的活动因子的产生,这时,教师就应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而随机应变,活动方式和教学流程即可随着教学活动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学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应用知识,主动拓展知识。虽然教学流程转变了,但教学目标却更圆满地实现了。
二、“童心母爱”,关注心灵,关怀成长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曾把自己几十年的教育生涯归结为“童心母爱”。在孩子们看来,他们不仅是老师,更是他们的知心朋友。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健康的“童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
1.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我们要做教育领域里的环保主义者。要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不仅爱孩子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缺点,不仅爱那些各方面都优异的学生,更爱那些不被人喜欢又有一些缺点的“理由学生”。这种爱是对所有学生的广博而深沉的爱。因为只有生活在爱的环境中的孩子,才能领悟爱的价值,才能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社会、爱自己将来的事业。当然,这种爱不是纵容和迁就学生,而是通过爱让学生接受“真善美”,摒弃“假丑恶”,这就是育人。
2.要理解学生的言行。每个孩子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每个孩子又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他需要我们当老师的去认真解读,只有童心才能去破解这些密码。
因此,理解孩子既是形成童心的前提,也是获得童心的必定结果,你理解了孩子,就能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就能对他们心中的困惑及时进行疏导。
3.赞赏评价,激发自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两种:一种是口头评价,另一种是落笔评价。无论哪一种评价,都和学生的自信心连在一起。新课程的教材空间不拘一格,十分广泛,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赞赏为主。
口头评价一般是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学生的提问、解答、质疑等往往是多角度的,且对错交替。由此,教师评价学生也要因人而异,从多角度去评价学生。特别是对答错的同学,教师的评价就要从另一个角度去说。落笔评价通常是指对作业和测试的评价,评价时要针对学生的成长来落笔。如果要落“合格”“不合格”的等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闪光点在等级旁边写一两句激励的语言,给学生以努力的方向。这样,学生就能在温馨、和谐的评价中得到自信。
试析高中数学课堂德育渗透的路径
□ 湖北省蕲春县实验高中 梅霞珍
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主要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德育则是高中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高中数学课堂进行德育渗透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主要教学要求,在高中数学课堂进行德育渗透,既有助于德育教学的落实,也可以升华数学教学的内容。基于此,本文结合理论实践,在中间阐述了高中数学课堂渗透德育意义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在高中数学课堂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路径。
一、高中数学课堂渗透德育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和初中、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相比,高中数学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学习难度比较大,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就必须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明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在高中数学课教学中,学生可接触更多的实践经验,便于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创新能力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数学课堂渗透德育,可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德育和心理指引,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提升创新能力。
二、高中数学课堂渗透德育的具体路径
1.充分把握高中数学课开端的渗透优势。从学生学习状态的角度而言,每学期第一节课,学生的学习状态最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比较好,因此,在高中数学课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一教学规律的优势,第一节课就作为德育渗透的出发点,保证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教学模式都能充分理解和认可。此外,每学期开始时,学生没有学习压力,身心比较放松、思维比较活跃。因此,在高中数学课的开端,教师要通过设计情境或者开放式课堂等教学方法,把德育渗透到高中数学课中来,促使二者相互融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能更好地理解德育,认可德育,对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2.全面激发学生的代入感。高中数学知识多为理论性知识,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有很高的要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数学知识点和公式都是数学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验证推导出来的。因此,数学知识和数学家的背景故事及德育的感性特点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就把高中数学教学和德育联系到了一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利用这一特性等进行德育的不断渗透。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二上册《圆的方程》教学中,上课时教师可为学生讲解我国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祖冲之是如何通过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努力把圆周率精确到3.1415926的,从而把学生代入瑰丽神奇的数学世界中,让学生掌握圆周率的发展故事,对后期学习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开展代入感的教学模式,既能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范围,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积极性,又能把德育的相关内容渗透到教学中来。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具有不懈的毅力和不断探索努力的精神,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有重要的作用。
3.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很多知识都有规律可循,掌握这些规律也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数学知识中很多公式、理论、定义等都和规律息息相关,这一点也是高中数学教学和德育的共同点。在高中数学课渗透德育时,教师无需从思想品德和政治知识的角度入手,通过不断挖掘数学知识的规律,就可以把高中数学课和德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二下册《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时,告诉学生概率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机现象是广泛存在的,而随机现象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从而使我们可以运用数学方法来定量地研究随机现象。抛硬币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概率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堂抛硬币,通过正面朝上反面朝上的规律——随着抛硬币次数的增加,出现正面和方面的概率越来越接近50%。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可能面临多重选择的概率问题,掌握概率可帮助学生摆正心态,无论选择哪一种,都属于随机事件,无需介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综上所述,将德育渗透到高中数学课中,既能丰富数学教学的素材,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
低年级语文写话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匡衡小学 宗克记
书面表达能力,是现代社会人人用得着的重要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所着力培养的能力。但时至今日,写话教学问题颇多,学生的写话能力也不尽如人意。当前,我国正在进行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作为一门核心课程,理应走在改革的前列。
一、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写话素材
陶行知先生说:“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是好动,开展各种活动正是适应孩子的心理特征,又能为打开学生的写话思路服务,因此我采用开展各种活动的形式来训练学生写话。预先设计一次游戏、一项观察实验、一个课本剧、一个小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然后让他们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写多也可,写少也可,没有字数、结构的限制,只是要求“观察要仔细”。
如为了配合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汇演”比赛,我先在班里搞了一次选拔赛。我让学生或准备一首自己最拿手的歌,可以清唱,可以配乐唱给大家听;或准备一个优美的舞蹈;或准备自己拿手的节目,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然后评出最佳表演奖。学生们很兴奋,纷纷行动起来。我们利用课余时间、队活动时间让每一个同学上来当了一回“小明星”,最后,我们又专门利用时间让大家介绍自己准备节目的过程,其中家长给了你什么帮助,表演时自己的感受,或是看别人的表演有什么启发,然后用笔记录下自己最难忘的一刻。
二、结合口语交际,扩充写话素材
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口语交际就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以往的说话课,注重训练听和说(主要是独白),而口语交际教学更注重人际交流,借以培养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人才必备素质的情况下,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社会的需要,而且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往往是能说不善于写。为了激发他们的写话兴趣,我在教学中结合了口语交际,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扩充他们的写话素材,让他们把话写好。总之,只要学生觉得有话可写,都可以作为写话内容。 另一方面,我还结合布置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同时训练写话的能力。
三、结合观察生活,挖掘写话素材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章。”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的积累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准备之一。每个人的一生是自己的宝贵财富。从懂事之始,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五彩纷呈,只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感受生活的馈赠,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积累情感,建立起一个丰富的信息资料库,那么学生再张口说话、举笔行文时就不用发愁了。写话的内容从生活中来,只要留意,不难发现说话写话的素材。为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我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去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当学生悟出他们热爱的生活之中每时每刻都有话可写,有话可说时,学生便有源源不断的东西写出来:写自己看到的秋天的美景;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谈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的过程;给喜欢的文章写读后感;向同学介绍自己知道的课外知识;写和家人一起去劳动的体验。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是五彩缤纷的,在写话的过程中,孩子们主动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还会进一步学会做人,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编织生活的有品位的人,这也正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
只要教师在思想上树立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观念,深入挖掘教材,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切入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创造性地练写。学生的写话能力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三版
小学阅读教学点滴感悟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桐林小学 刘长明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作为一名小语工作者,如何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呢?从教多年的我,结合自身的经历,谈一下自己的点滴感悟。
一、图文对照去领悟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指出:阅读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低年级的课文插图精美,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观察插图、理解内容,尽量用书中的语言描绘图中景象,这样既可以做到对文本中语言的积累,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如指导二年级的看图编故事《小老鼠玩电脑》时,通过电脑显示画面,再引导学生观察,展开合理想象,诱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另外教材中的插图除了画面上能看出的意思,往往还包含着深刻的“弦外音”。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画面深入思考,配合文章重点段的描述,以领悟文章中心。
二、抓中心理解文本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运用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一个主要问题贯穿课文,有助于学生朗读课文,深入文中去感悟。如在教学《千人糕》一课时,我主要围绕“为什么叫千人糕?千人糕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到依据,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又如在教学《画杨桃》这一篇文章时,教师也可以边引导边提问“我画完的杨桃展示时,同学、老师的各自反应?最后的结果怎样?”从而调动了学生朗读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三、关键字词品文本
有位导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教学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所以词语的学习和理解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就应该以词句为重点,可以借助表演、实物、动作,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句的意思。对于那些比较优美的词句可以鼓励学生背下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词语积累,还为今后的写作文、写日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我在教学《一匹出色的马》一课时,为了充分让学生理解“碧绿碧绿”“层层波纹”“葱葱绿绿”等词,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春风拂面,景色宜人的画面。更为后面的“恋恋不舍”的理解打下了基础。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我通过对比和图片观察帮助学生理解“五光十色”,从而突出葡萄沟葡萄的美、颜色多。
四、画、唱、演融入教学
1.画一画。绘画对孩子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绘画,则可把课文中平淡的语言描述化为形象生动的图形,学生在这过程中既理解了课文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和想象能力。
2.唱一唱,让语文课充满动感。例如在教学《春天》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中唱一唱《春天在哪里》,在欢快的节奏中,我穿插了春天图片,让学生体会歌词与春天、春天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并让学生讨论总结出春天在哪里?最后我亲自教小朋友唱这首歌曲,小朋友们拍手跟着老师学并自己编动作。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完善。
3.演一演,课本剧的作用往往不是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替代的。但小学生对学过的故事和童话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一下,既加深了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还为整个课堂营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其他学生都能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去,也能够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五、巧用激励性评价语
低段的孩子都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和课堂的需要进行巧妙的评价,激励学生赏读、品析课文,为学生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其真正的魅力,让被评价的学生得到成功的满足与喜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便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总之,要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教师要不断地思考、学习、实践、总结,这样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把爱传递、把优秀传递,打造卓越班集体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逸夫学校 矫健平
我们以往惯用的严厉惩罚可以立竿见影,制止不良行为,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它的代价和长期效果,那就是,孩子们会用愤恨、报复、反叛、退缩等不良情绪中的一种或全部来回敬教育者给予他们曾经的惩罚。因此,严厉的身体、言语惩戒并不可行,我们可以用温柔而坚定的方式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并和他们共同成长。
由于某种原因,我今年年初接管了七年五班的班主任工作。接班之前,我已经和孩子们相处了一年半的时间,了解他们每一个人也喜欢他们每一个人,也正是出于这样的一份责任和爱,我选择接下这个班,陪他们一起渡过这段困难的也是关键的日子。我不是一个严厉的、不怒而威的老师。 我认为不能从情理上去说服感化学生,不可能光靠威严就征服学生的心。这些孩子习惯都不是很好:上课小声说,课间大声说甚至喊叫着说,间操打闹着说,总之随时随地看到他们都是乱糟糟一团,让人头疼不已,还有就是卫生不好,教室里的地面上随处会有瓶子、纸片之类……对于这些现象光靠歇斯底里的训斥、吼叫已经无济于事,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不以为然了,而且那样的方式也不符合我的性格。怎么办呢?首先让自己冷静下来,针对班级的每一个问题都立出相应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何况是这么大的集体,孩子们必须要行事有矩,心存敬畏。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如何遵守纪律,按照规矩去做事而不是靠我每天歇斯底里地喊叫着过日子。我给每一个孩子制定了一张表格,交给相应的小组长去记录管理,表格中能够体现每一个孩子每一天、每一节课的成长变化,如某某今天在第几节课犯了什么错误被扣几分等等,其实就是一种帮助孩子们改掉坏习惯的手段。我会每天早来晚走,每个课间守在班级,多数时候做的事情就是观察,观察他们点滴的变化和进步,并及时纠正错误,表扬进步,比如今天A同学说话的次数比昨天少了,B同学走路时随手捡起了垃圾等等,孩子们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会得到我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欣喜地意识到:原来我也可以做好,进而会激发他们明天比今天更好。
一个人的自律水平恰恰取决于他的自尊水平。诸多实践证明,只有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坚持和善与坚定并行,坚持互相合作,才能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能力。“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而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则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带给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
其实教育从来都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无非是每天谁迟到了,谁溜号了,谁不完成作业了……教育也从来不是小事,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积累,帮助孩子们养成好的习惯,塑造完美的性格,进而获得成功的人生。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震撼另一个心灵”。而班主任就是一个点灯人,为孩子们点亮很多盏灯,让他们优秀、优雅、完美地长大,同时,又让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点灯人,点亮我们整个家园。因为只有一朵小草花的时候,无论他开得多么美丽,他也是孤单的,寂寞的,而一片花的海洋,就会让人找到春天,让人感受到欣欣向荣。把爱传递,把优秀传递,让我们的班集体成为真正卓越的成功的集体,让每一个孩子都不负自己这段珍贵的青春年华!
无论是生活中、课堂上,还是通过孩子们的文字表述,我总被他们感动,为他们的真挚无私、善良友爱,为他们的精诚团结、坚强勇敢。我总能欣喜地发现他们日渐变得有思想、变得豁达。每每这时,我就觉得,虽然我付出了许多,但是十几年如一日的教育生涯让我坚信:以爱育爱,我们收获着自身的成长,也收获着孩子们对我们、对生活、对世界真挚的爱。以爱育爱,才让我们觉得彼此是有尊严的,我们才会和孩子们同悲喜、共成长!
小学英语高效课堂初探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张凤云
俗话说得好:“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确实有方法,有规律可以遵循,并且方法各式各样,层出不穷,但最重要的是“得法”。英语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语言,它自身灵活多变,这一特点也决定了英语教学不能死板教,也不能死板学。虽然语言可以通过学习掌握,但最主要的还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地运用来达到。教师应当在有限的时间里采用“兴趣化、多样化、渗透化、分散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一、课堂教学兴趣化、多样化
想要有效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就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与动力。教师要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并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这就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如学了head,eye,ear,nose,face,arm,hand,leg,foot等单词后,用“Point to...”句型进行游戏练习,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人体部位单词的英语表达;接着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上,再让他摸另一个同学,边摸边用英语说出This is a/an...学生在游戏中熟练地学会了人体部位的理解应用。学习完水果类单词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每人分到一个水果,只许闻不许碰。快速判断是什么水果,并用英语说出,可以是一个词,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试着说一句话,学生参与积极,这样的课上起来既生动又有趣,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提前渗透化
提前渗透,就是教师在教学某单元之前要做有意渗透,使学生在无意注意中接受某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如讲What does he do?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内容,掌握一些职业英语的表达方式,并就此展开讨论,重点句型是:What does your brother do?Where does he work?How does he go to work?要求学生在任务活动中练习,学会运用不同的句型进行交流,这就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书本中的内容,以“How do you go to the restaurant”为知识点,结合本册内容,在这个话题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延伸。这样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三、课堂教学重点分散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中首先不能让学生感到困难。如果一开始学生就厌学了,将会影响以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以后学习英语非常不利。因此,教师尽量要把重点分散,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顺利掌握重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Do you like pears?教学重点:(1)了解单词词尾s表示复数。(2)能够运用Do you like...s?说话。(3)能够运用Have some...s.给别人提供或邀请别人吃些东西。如:Have some oranges.并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我把它给分散开以便于学生接受。教师准备apple,pear, orange,banana这些真实的食物,让学生拼读并写出单词。呈现两个梨,我们应如何表示呢?紧接着出示pear-pears多了一个“s”。学生试着读一读pears,教师加以纠正。两个苹果two apples. 两个香蕉two bananas. 强调“s”发[z]音。总结:表示两个相同事物时,要在这个单词后面加上“s”,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然后让学生试着把以前学的一些单词由单数变成复数。之后学习“Do you like...”?I like apples.这一问答句型。先让学生调查班里同学喜欢的水果,然后进行问答练习 ,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交流,学会了语言应用。接下来再学习给别人提供或邀请别人吃些东西Have some...s.这一句型。根据上节课的调查用Have some...句型说。这样将重点进行分散后,学生掌握起来就十分容易了。
打造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并非一件易事,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会就行了,而是要让课堂成为一个能够开心学习和生活的乐园。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掌握知识,可以培养自身的能力,可以相互合作,可以互相学习,大家一起创造开心快乐的学习氛围。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充实完善自己,提高职业素养,进而摸索出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英语学习,继而真正实现高效教学。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就一定都会得到提高。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高效的英语课堂。
庸师是怎样“炼”成的
—— 从教师抄袭教案透视师生“手繁忙,脑衰亡”现象
□ 山西省朔州市实验小学 魏育堂
教案是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悟针对自己班级的学生特别设计的教学计划,是教师对“这个班”“这节课”教学工作的指南。然而时下教师备课、写教案是怎样的现状呢?
1.不动脑筋,全盘照抄。部分教师在开学初就从上一届教师那儿借来教案书,把它奉为“代代相传”的传家宝,从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到课后作业和板书设计,以至于课堂提问,不厌其烦,从头抄到尾,仅过了手,没动过脑。
2.略加调整,东拼西凑。个别教师态度还算认真,多找几种教案,移花接木,优化重组,来个“南北大餐”,美其名曰“博采众家之长”。
更有极个别教师为了应付检查,只摘片言只语,甚至只字不改,全盘从网上下载敷衍了事。
写教案的任务是完成了,但实际操作起来怎样呢?
1.生搬硬套,难以消化。教师对原教案编写者的编写程序、设计理念不进行深入研究,也不管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的差异,一味照本宣科,真真的“念书型”课堂,学生听了昏昏欲睡,不知所云,恐怕连教师自己也一知半解,未知其详。当然,笔者并不是贬低教师的水平。不妨想一想,教师应因材施教,那种不考虑接受对象的不同,用“东山老道”来“西山念经”,效果会好吗?
2.胸中无数,信马由缰。教案是抄来的,教师只是在手上下了些功夫,并未在脑上用过力,并未深钻教材、细研学生,对教材的把握十分肤浅,对原作者的认识和观点不求甚解,一旦在执教中遇到问题就会乱了方寸,临时抱佛脚,说了些什么自己也不清楚。也有的教师有些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忽然灵感大现,觉得所抄教案有些不得法,便灵机一动,抛开教案,临阵易法,莽打猛冲,离题万里。这样一来,教案变成了无用之物,辛苦所抄竟成一时摆设。
3.千篇一律,毫无生气。用的是一种教案,施的便是一种教法。加上代代相传,或许这种教法早传遍大江南北。千千万万个有着千差万别的学生,一届又一届地接受着这本教案一成不变的教导,在“教师工厂”这一工业化流水线生产模式下,逐渐磨掉了个性,失去了自我,变成了同一种思维模式。可怜本是异彩纷呈的学生,却成了批发货,死水一潭。
那么,被广大教师奉为宝典的传统教案书,其本身又怎样的呢?我认为它存在着不少问题。
1.重教材,轻学生。备课是一个教材、学生、教法、学法的综合过程。可翻遍教案,甚至是名目繁多的所谓“新版教案”,也到处是课文分析,只见教法,不关注学生知识的生成。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性格差异、心理状况、学习情绪、情感调动、接受情况、合作交流、信息反馈等在教案中只字未提,根本未把他们当做活生生的人,而是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2.重结果,轻过程。传统教案书往往以知识为中心,而非以人为本,只给出了知识,告诉“是什么”,不去动脑探讨“为什么”,这个结果是怎样得来的,解决这个问题会有哪些困难、需应用哪些知识储备、调动哪些因素、有几个关键问题,设计怎样的程序,从中掌握哪些思维规律,概不做探讨,真真一个“授人以鱼”。
3.重教法,轻学法。传统教案书夸大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以教师的主观臆断代替了学生异彩纷呈的思维,只有预设,没有生成。部分新版“学案”在形式上对教法比较注意,如谈话法、启发式的运用,关注到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是值得肯定的。但怎样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学生质疑问难、实践操作的时间和空间怎样协调安排,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悟到了什么,遇到了哪些问题,怎样用课堂得到的方法指导以后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这样的学法指导和教学反馈却不见深入探讨。
4.呆板守旧,不求变化。教材不断更新,而教案书则跟不上这个速度,与新教材比有颇多失误。况且旧教案书的产生有一个时代性,它是前一个世纪的产物,一旦问世,便成为历史,在当时可以说是先进的,是代表了先进的教学理念的,但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里,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今天,在新课标要求对教材进行多元理解和个性化解读的形势下,明显感到落伍了。尽管它曾为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提供过一定的帮助,但必将退出历史舞台。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变教案为学案的观点,是值得提倡的。
综上所述,传统教案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能力的培养,以本为本,不关注人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是知识中心的产物,与素质教育相悖,不利于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投入
□ 山西大学附属子弟小学 霍 雯
在忙碌而快乐的教育生活中,我收获了良师益友的陪伴、孩子们纯朴的爱戴、教学经验的积累、精神的满足……伴随着这些收获,我在渐渐成长。
音乐教学过程,虽然很辛苦,但更多的是欣喜、是快乐、是成长。这些都缘于我的那些可爱的孩子们。记得我刚到学校时,愉快地等待孩子们来到教室,可是孩子们进来一直在互相说笑,我大声喊道:“上课。”孩子们无精打采地说:“老师好!”在我讲课过程中,总有孩子在下面说话,整节课我总是在强调纪律。当时,我很失落,为什么孩子们这么不愿意听我的课呢?音乐为什么不能让他们体会到快乐呢?在我看来很重要的乐理知识,他们为什么那么不愿意学呢?这些问题困扰着我,我开始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并多听他们的课。之后,我体会到,课堂不能只是枯燥的灌输,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机器,而孩子们的精神状态会将他对这节课是否感兴趣真实地反映出来。音乐教学需要情感投入,不光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
低年级的孩子喜欢表演,做律动、设计情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春晓》一课时,我们来了一场综合表演,有的孩子齐唱歌曲,有的孩子配乐诗朗诵,有的孩子伴舞,形式丰富,孩子们奇特的想象力、丰富的表现力也完全超出我的想象,我也从中受到许多新的启发,并运用到日后的教学中。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纯真脸庞,感受愉悦的课堂氛围,我感到无比欣喜,犹如果农辛勤耕作后收获果实般地开心。
高年级的学生要学习的曲目很长,如果只是学唱,很乏味,并且学生无法理解和表现歌曲感情,专业知识又太深奥,并且他们也不像低年级学生那样乐于表现。为了使学生保持对音乐知识的兴趣,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我拓宽了音乐学习的领域,让孩子们接触更加丰富的音乐曲目、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知识也增加了相应的内容。在教学《京韵》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更有兴趣地学习国粹京剧,我引用《说脸谱》流行曲导入,有不少孩子能跟唱,歌曲里包含了很多京剧知识,又让学生观看脸谱图片、行当等,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唱《我是中国人》时,学生曲调也带入了京腔,运用到所学知识。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课程时兴趣盎然,气氛活跃,理解并掌握了核心内容。我又想起了刚来时孩子们上课说话的场景,孩子们是最真实的,教师需要用心备教材,备学生,了解孩子们心理,让每一堂课都充满吸引力,知识深入浅出,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并让音乐流入孩子们的心田,生根发芽。
一段段令人回味的故事,让我满载收获。在音乐教学的道路上,相信还会绽放出更多更娇艳的花儿,“音”你而美丽,“音”你而快乐!
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果子市小学 陈 华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趁老师不注意而偷偷摸摸地玩游戏,把老师布置的课堂任务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还有部分学生一进机房,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能否上网,如可以,那简直比考满分还兴奋,不管老师的讲课内容,只顾上网聊天,浏览诸如明星、游戏等网站,根本不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对我们上好信息技术课非常重要。我根据信息技术教学要求和学生心理特点,结合自己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
一、以学生学习需求为中心,联系生活完成情景创设
教学情境对儿童而言具有较强的情感吸引力,生动的教学情境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1.游戏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往往坐不住,对于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键盘和指法练习》的教学内容,课本比较简单地教学生认识键盘,并介绍了一些常用键的功能。对《再练指法》这样枯燥的内容学生往往学起来没兴趣,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金山打字通的“青蛙过河”游戏,让学生通过输入字母跳跃到一个个小船上直到对岸。这个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指法练熟了。也使学生懂得了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在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
2.任务激趣。所谓“任务激趣”,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产生积极主动兴趣,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活动。这个原则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例如:在教学《指法分区》时,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要求用字母拼出房子、汽车等。因为明确了学习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 ,使学生对比较枯燥的指法练习学习有了兴趣。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设计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二、注重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直至豁然开朗。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
例如,《贺卡的制作》这一课,我提出:“同学们,母亲节马上就要到了,你想过送给你妈妈一张贺卡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动手来制作一张吧!”学生积极响应。在这一部分,有个别学生做出精美的贺卡,我马上让这些学生展示自己的新发现,新成果,及时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激励自己的同时,也能鼓舞感染其他学生。让这些学生充当起“小老师”来指导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合作学习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生生合作,它也包括师生间的合作。实际上,每一堂课的成功,每一件作品的成功,都是教师和学生合作的结果。
自主探究,合作互助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对好的学生来说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差的学生来说多了一个小老师,辅导的及时性大大增强,成功自然也就悄然而至。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实践尝试,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原本那些在学生中普遍出现的问题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更加有主动性,并且能持久保持这种参与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应该说这是一个探讨不尽的课题,其中的观点和方法还有不太成熟的地方,这些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加以总结、验证。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