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914期

第201914期

【概要描述】

第201914期

【概要描述】

详情

第201914期   2019年4月30日

  

第一版



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重要作用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逸夫学校   杨丽丽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因此,通过沟通思想,转变学生情绪应该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多年的政治教育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情感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以理服人,“透”在其中
虽然道德与法治是常识课,但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停留在教条的内容讲述上,而是着重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从学生层次水平上考虑,尽可能把道理的来龙去脉讲透。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同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孩子也是通情达理的,一样的事情,一样的道理,如果说透彻了他们会理解,并以此做为自己情感与行为的标准。
二、以情动人,“活”在其中
教学工作具有特性,面对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教师要用情感沟通情感,人格影响人格。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投入,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就能增强,自己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使教学更加高效。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和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可以使用电影、电视等电教媒体以及挂图、实物等直观形象把学生带进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以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三、寓教于乐,“乐”在其中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积极的、亲切的,这样才能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当老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也会受到老师这一积极情绪的感染,从而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配合教材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让学生乐学,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我除了组织同学认真参加学校的每项活动外,还先后组织了社会调查、义务劳动、辩论会、小组竞赛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了学习政治的兴趣,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推动了教学工作。
四、联系实际,“用”在其中
学生都不会反对道德与法治课知识的正确性,他们之所以缺乏学习动力是认为学来没有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有很多同学都反映在学习了辩证法以后,在如何对待困难与挫折、顺境与逆境、理想与现实等问题上收获很大,给自己增添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感觉理论知识的学习太有必要,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记得在一次教学中,我播放一段有关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短片,短短十分钟不到的录像,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响,看的时候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全神贯注,而看完之后全班沸腾了,似乎每个人都要表达内心的激动与感想。于是我趁热打铁,提出几个问题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这节课的效果之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究其原因,学生本身就是消费者,他们在消费同时遇到许多公平或不公平的事情,短片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学生也才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也就能按照老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进行,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才会圆满完成。
总而言之,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第二小学   卢叶梅

小学语文学科中思想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纵览六年制小学统编教材,有许多课文都具有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怎样增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运用情境教学诱发爱国之情
利用直观教具见情境。伟大祖国的疆域辽阔,历史悠久。由于孩子年龄小,见识不多,想象力差。因此,有许多情境是学生不可能直接感受的。所以,借助幻灯、图画等直观教具再现情境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这些幻灯片或图片,可以是放大的挂图,可以是课本上的插图,可以是根据需要自己制作的图片,甚至是随手用粉笔画的简易画。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该重视形象感染。学生的年龄越小,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因为形象是具体的,是学生的感官容易接受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是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通过直观形象的感染,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情感。
以语言描述强化情境。教师上语文课必须动之以情。教学中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对学生的感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不管运用什么教法,都要重视教师的语言描述。对于一些不宜用直观手段创设情境的爱国主义教材,用语言描述强化情境就显得更为重要。一般有激起情绪的启发性描述,有丰富课文内容的想象性描述,学生随着教师的描述,情绪饱满地进入情境,能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产生爱或憎、喜或悲、敬或鄙的情感,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二、抓好语言文字,培养爱国之情
小学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典型人物形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爱国主义具体事件,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的。因此,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抓好语言文字的教学。
教学中要从具体教材的语言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特点考虑教学方法,将设疑、点拨、推导、比较、讲解等多种方法结合运用,让学生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句、段来领会中心思想,从中培养爱国思想情感。
三、力求情理结合,陶冶爱国之情
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情感上,因为孩子们的情感并非是永恒的,它在认识的过程中产生,还会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必须做到情理结合。把以情动人和以理服人结合起来,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升华。要特别注意从“动情”向“晓理”过渡。只有这样,学生的情感才能持续和深化下去,具备一定的自觉性,这种情到理的概括,自然不能忽视语文自身的特点。
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总结全文时,可用课题做主语,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卖火柴的小女孩       ”。由于学生在讲课文时获得了形象,就为完成这个练习项目做了铺垫,于是组成了多种内容不同的句子:“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幻想着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最后带着微笑死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们欢度大年夜的时候,冻死在路边。”……  
接着,可以进一步提示:因为是“冻死”,所以课文中多次写到了“冷”,你能找出课文中带有“冷”的词句吗?于是,同学们兴致很高,边默读课文,边用笔勾画……然后启发学生用“冷”字组成语词句,说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所处的环境。学生从自然界“寒冷的天气”“冰冷的雪地”,讲到“冷漠的世界”“冷酷的资本主义社会”,这样促使学生由情向理过渡,认识天气是寒冷的,而更寒冷的是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所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才会被冻死。最后,由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结束全文,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剥削制度的罪恶本质。
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运用教材中生动、具体的描述和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去熏陶感染学生的情感,而不是从枯燥的概念出发,干巴巴的强加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是语文学科进行思想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新基础教育之我见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徐  军

最近我又详细拜读了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一书,文中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等理论知识,让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扬民主意识,本着开放的原则、自主合作的态度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课堂管理,把课堂真正变成了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
一、体现出教师观念的变化
教师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同时,也要逐渐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的教育智慧就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追求的是授课的严密性、语言的逻辑性以及课堂的完整性,而且知识传授也是一环扣一环。现在的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了,更注重教师的导学作用,强化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时时刻刻注意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营造探究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引导学生设疑、探索、发现、创新,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为其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体现出学生角色的转变
课堂教学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度过的时光,是师生生命活动中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转变那种我讲你听、我令你行的封建家长作风,需要让学生转变角色,尝试着去做“小老师”,主动钻研教材,登台讲课。教学形式的改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学会了概括和思考问题,提高了学习能力,培养了合作学习的精神,弥补了学生学习上的差异。
三、体现出话语方式的转变
以前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很少经历过探究与创新学习的过程,因而多数学生表现出困惑与疑虑,当老师创设问题情景等待学生参与时,课堂上或是一片寂静,或是回答的问题离题万里。为了激励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培养学生的动脑习惯,我们既不能批评学生,也不能责备学生,而是设法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肯定或鼓励,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渐引导学生体会探索知识的乐趣。
四、体现出教学方法的转变
以往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知识,学生在练知识,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及时对知识进行加工,不能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而新基础教育理论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问题情景,注重让学生体验感悟,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新基础教育理论指导的课堂教学,把人的发展放在受关注的中心,从而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提高了生命质量。



做一个有魅力的班主任
□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第二实验小学   郭春华

“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级,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从中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班主任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思想作风和工作质量,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个人工作魅力,对班集体的形成、发展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及成长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那么,班主任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人格魅力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并借鉴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班主任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班主任是学生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很大的影响。班主任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塑造人的灵魂,他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上做学生的榜样。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学生。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首先班主任要早来晚走。凡是《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上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班主任要率先遵守,用无声的行动,代替有声的命令,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二、班主任要有广博的文化素质
 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思路敏捷,接收信息快而多,报刊、杂志、小说、参考书、广播、电影、电视、录像以及与社会人员的交往等都是其信息获取渠道,信息量比老师还大,遇到的问题总喜欢穷追不舍。教师如果只有简单的说教,按书本知识去规范学生,那是行不通的。对于班主任来说,所面临的课题就更为繁杂: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树立什么样的形象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使班级工作收到实效。面对这些问题,班主任必须努力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攀登高峰的热情。也只有这样,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才能越来越高。
三、班主任要有实干的勤奋作风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责任重大、困难复杂的工作。指导学生学好功课,提高学习成绩,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情操,要付出更多的心血,理论学得再多,不运用于实践,是无济于事的;袖手旁观,只说不做,眼高手低也是不会有任何成就的。我们的时代崇尚实干精神,凡是有所作为的班主任,都是务实的,贵在能真抓实干,坚持不懈,几十年如一日。学生尊敬的是埋头苦干的班主任,他们的心灵是最灵敏的天平,谁在他们成长上付出了艰苦的劳动,谁就会在他们的心目中占有位置,享有威信。
四、班主任要有无私的爱心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不但会得到学生的依恋,自身也会情不自禁地依恋学生,这种互相依恋的情怀,是开展工作的金锁匙。班主任无私的爱心还体现在与学生建立平等的精神对话关系,将自己交给学生监督,并且形成制度,自己犯了错误要勇于按班规受罚。此外,作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还必须是一个教育专家,在课堂教学上很棒,让学生从心底里佩服你;还必须是一个思想家,带着思考的大脑从事平凡的工作;还必须是一个心理学家,能不知不觉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而对于后进生的转化方面要相信孩子,建立感情,允许反复,降低要求,集体帮助,鼓励为主,要让学生因为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总之,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把个人的人格魅力发挥到最大,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将德育渗透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
□ 山西省晋城市第九中学   王莉莉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如何将德育渗透进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学生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个艰巨而又必须要完成的任务。结合平时的工作经验,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本中经常会介绍一些物理科学家,例如:牛顿、阿基米德、欧姆等等,在学习他们的物理成就的同时,我会查找一些他们的事迹,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阿基米德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一种抛石机,能将大石块投向敌人军队的战舰。他让妇女和孩子拿着自己家中的镜子,将强烈的太阳光集中反射到敌人的帆船上,使船帆燃烧起来;李四光、钱学森等一大批科学家舍弃优越的环境,回到祖国为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甚至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些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事迹极大地激发了同学门的爱国主义热情。在课下活动时间,我会让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一些小制作,例如:针孔照相机、太阳能玩具车、不倒翁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大家的团体意识,而且让落后的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闪光点,增强自信与勇气。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对学生爱国、爱科学的价值观培养
二、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对网络的依赖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游戏使学生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里面那些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角色扮演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英雄主义、武侠情结。一些同学整宿用手机玩游戏,上课精神不集中,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如何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网络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网络学习中渗透德育教育,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
学校可以在网上建立公众平台,在班级中挑选合适的同学和家长共同担任网络管理员。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的舞蹈、绘画、书法等作品上传,每星期所有同学投票评选出几幅优秀作品进行展览,而且做到及时更新。在班会课上可以给学生放映一些贴近大家的生活,能够引起他们共鸣的正能量影片,影片结束以后可以让大家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后感。要经常和家长联系沟通,要求父母在家里要做好表率,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星期天带孩子外出郊游、爬山、去图书馆看书,用一些有益的活动来转移孩子对电脑的依赖,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学生德育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表率,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提高自身修养,将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融入“无言之教”中。努力做好中学生的德育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怎样做一名好老师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中心小学   周  筱

教师是学生平时除了父母,接触最多的人,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都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当第一天踏进教室,走进课堂,见到学生,看到他们用纯真、热情的眼光迎候着自己,我就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一位好老师。每天清晨,踏着晨辉走进校门,迎面而来一群朝气蓬勃的小小少年,耳边响起一声声清脆的问候:“老师好!”内心就会充满力量。在大街上,碰到自己的学生,他们扬起稚嫩的笑脸,问一句:“老师好!”内心就满是感动和骄傲。
记得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担任了班主任,这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确实是个大难题。既没有课堂经验,又没有班主任经验,面对45张新的面孔,我确实有点不知所措。好在我身边有一群好同事,他们手把手的教我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对待这群孩子们。是他们教会我对待孩子们要充满爱心和耐心,要以身作则。清楚地记得,当时隔壁班有一个孩子,有些叛逆,是学生们口中出了名的“捣蛋大王”,课堂上几乎从不认真学习,课间跑跳打闹少不了他的身影,很多老师一提他就头疼。而王老师却不,她仔细观察这个孩子的性格,并针对他的优点制定了一个小小的“计划”。每天发现他的一个小优点,哪怕是一个小进步,在全班面前,对他进行表扬,慢慢改变他在同学间的形象。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有次我去他们班里上课,发现这个孩子竟然特别遵守纪律了,还主动向老师询问作业,见到其他老师也主动问好,后来,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我惊讶于他的改变,王老师却对我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我们要充满爱心和耐心。”原来,王老师除了每天发现他的优点和进步,及时地表扬他之外,还把他带到办公室,给他补习之前落下的功课,对他很是关爱。就这样,因为王老师的做法,同学们也不再对他有偏见,班里有什么事也能公平的让他参加。正是王老师的这种做法,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周围的学生,让他们也能积极的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被所谓的“帽子”蒙上双眼。而王老师的所作所为,更是深深的影响着我。
现在,我成为教师已两年有余了,我时刻记着自己作为一名老师,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们有着引领的作用。现如今,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刚步入小学,还没有褪去稚嫩,老师的引领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孩子们模仿。就像我在扫地,班里就会有学生主动拿起扫帚学着我的样子扫地;我今天擦了讲台,明天就会发现有小朋友带着抹布仔细的擦着讲桌上的灰尘……因此,更是要做好示范,做好榜样。
就如同我们班现在有一个调皮的小学生,他或许是还不适应小学的生活,每天来到教室都大吵大闹。他很聪明,但是又喜欢捉弄别人,我逐渐发现班里的孩子都不太喜欢跟他一块玩耍了。我知道这样的孩子一定是更想表现自己,更想得到老师的关注。于是,我开始观察他。我发现:有同学忘记带铅笔来学校时,他会把自己准备好的铅笔送给别人用;每天早上见到我,一定是恭恭敬敬地喊一声:“老师好!”;卫生区里,总是有他在捡垃圾的身影……直到那天美术课上,有一位同学拿到了一本粘连的美术课本,要求调换,他毫不犹豫的拿出自己那本书做了调换,让我很是感动和欣慰。我借机向同学们表扬他,并倡导大家向他学习。我也相信通过这件事,他会变得越来越遵守纪律,团结同学。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就像每天清晨,我们会带领孩子们打扫卫生,一点一点的教会他们扫地,擦桌子,推板凳;每天早读,我们会带领孩子们读古诗,养成晨读的好习惯;每天教导孩子们要:随手捡起地上的果皮纸屑扔进垃圾桶,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和孕妇让座,等等。我们从点滴的小事中引领孩子们去触摸真诚,体会善良,崇尚正直,学会坚强!
师德并不需要张扬,它在平凡的小事中处处体现着,它就像春天的小雨,无声无息的飘落下来,滋润着学生的心。做为一名教师,我努力用平凡书写伟大,用普通孕育崇高。
 


第二版


如何在幼儿园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实验幼儿园   杨继红

一、多媒体形象生动。多媒体技术最大特点在于能将单纯的文本信息转换成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的结合,创设出生动、形象、逼真并富有感染力的情景,吸引幼儿的多种感观,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例如:我们在为幼儿进行《雨的形成》的教学活动时,通过幼儿动手操作,进行烧杯加热实验,幼儿看到了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水珠。老师逐步引导,幼儿观看烧杯上盖着的玻璃片上有什么变化?幼儿看到了许多水球。再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的动画,把“小雨滴”变成了“水蒸气”,在天空中越积越多,形成了“云”,遇冷就变成了“雨”,降落下来。整个过程中,幼儿一动也不动,睁大了好奇的双眼,全神贯注地观看,并在优美、和谐的音乐、好听的童音讲解下,“小水滴”“河流”“太阳”“水蒸气”“小雪花”都动了起来。孩子被吸引着,被感动着。这样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幼儿学习兴趣、教学目的、教学效果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活动的重难点。在平常的集体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教学难点,幼儿不易理解和掌握。传统教学中,我们多半会用一些图片和教师的口头讲解来完成教学,效果往往不佳,无法让幼儿理解。而利用flash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很好地反映一些难以看到的或者是微观的现象,揭示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本质属性,使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真正做到化繁为简,形象生动,便于理解。在大班科学活动《蝴蝶的一生》中,如果没有课件的展示,很难把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这一过程讲述清楚,光凭老师借助图片来讲解很单一,幼儿也不感兴趣。这时,我们可以制作毛毛虫转变成蝴蝶这一过程的课件,从卵——虫——结茧——咬破茧飞出变成蛾子——蝴蝶,并配上解说,生动、形象的画面就会牢牢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他们会很清楚地了解这一过程。在这里,多媒体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多媒体可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幼儿掌握知识往往从形象思维开始,多媒体可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把整体构成的事物分解,使许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具体化。例如:在古诗《咏柳》的教学中,幼儿对于古诗中表达的意境美很难理解。因此,我采用了多媒体将故事内容制作成一幅美图,并且根据句子的顺序来依次展现。这样幼儿就能不知不觉地对古诗的含义有了清晰而概括的认识,达到了理解、记忆的目的。再如,在科学活动《食物的旅行》中,孩子们很难理解食物进入人体各个器官的顺序,如果将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画面的形式展现出来,相信孩子们一定会记得非常清晰。
四、多媒体课件便于操作,能够提高活动的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有些过程很占时间,例如美术活动中的示范。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小班美术活动“能干的小手”中,重点是教会幼儿撕纸的技能,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的示范只能面向部分幼儿,遮住的幼儿不能同时学习到该技法,教师经常需要分组示范,这样不但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而且教学效率不高。运用多媒体技术后,教师通过使用电脑上实物图片进行示范讲解,不但解决了教师示范遮挡幼儿视线的问题,而且解决了示范图像小、不清楚的问题,幼儿不但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而且缩短了示范讲解时间,使幼儿有了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将有力推动幼儿园课堂教学的现代化进程,解决很多传统教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对改革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育效益,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只要适时、适地、适量、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一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将会更好地被应用。



如何让学生写出有情有义的好作文
□ 山西朔州市应县第五小学   赵振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我站上三尺讲台,从教语文教学十余年中,发现孩子们真正喜欢写作文的颇少,普遍有“作文恐惧症”,我也常常为学生写不出有思想、有内涵、有文采、有情感的好作文而苦恼。根据这些情况,多年来,我一直认真思考,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实践,让孩子们不再“谈写作而色变”。
一、激发兴趣,乐于表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激发求知欲与创造力,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写作便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乐于表达的享受。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说出来。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如:在进行完“有趣的老鹰捉小鸡”游戏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谈话,只要内容与这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当老鹰和小鸡时的心情,有有的学生分析了被抓住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当时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板书写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此文。
二、走进文本,融为一体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写作中要渗透良好的品德教育。如:学完了《我的生活》那一课,孩子们了解到海伦·凯勒是一个不向命运屈服的残疾人。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到盲人生活的艰难。作文课上,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扮演盲人走路和写字。然后大家自由说出光明世界和黑暗世界的区分。最后以“扮演残疾人”为题写文,从而让孩子们明白生命的重要性。
三、走进生活,感受生活
写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切忌凭空设想,要写真人、记真事、表真情。一些生活中发生的小事,一个偶然间遇见的人,一次意外收获的礼物等,都是写作的材料。因此,教师在进行题目规定时也应该遵从这个原则,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人、事、物,与生活融为一体,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如写:我最佩服的一个人时,我提前做出安排:让孩子留心观察身边的一些人。等到作文课时,孩子们都写出了自己心中佩服的人。有的甚至写到学校门卫的老爷爷,孩子们笔下的这位人物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真实感人。
四、深入课堂,就地取材
一堂语文课40分钟,孩子们活泼好动,会发生出乎意料的事情。若随时随地捕捉下来,就是一篇美文。有一次,我正讲课,一个男孩在下面偷偷玩玩具,等我走到他身边,他竟毫无察觉。我觉得此时是写作的最佳时机,我立刻停下讲课,改为作文课,孩子们各抒己见,充满激情。当堂就以“都是玩具惹的祸”为题写文。于是,一篇篇美文诞生了。对于小学生来说,校园、班级是他们生活最多的地方,适时适地,最有灵感,最有情感,最为真实。
五、利用教材,口头仿写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而合之”。学习课文时遇到一些写人或写景的优美语段,让学生当堂口头训练,日久天长,孩子们便能学以致用。如:上《“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课文时,描写王熙凤外貌的语段,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我让孩子们口头仿写,孩子们当堂观察,说同学,说同桌。事后又写到日记本上。经常性的口头训练,不但能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为写作奠定基础,实乃“两全其美”。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实践过程,作文教学是各种知识的综合使用,这就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只有让学生大量阅读,丰富积累,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才能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生动真切的好作文。



演绎生命故事   收获阳光心态
□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第四中学   王小平

10月24日晚,从朔州市二中初中部18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阳光之家的麻老师带领着孩子们正在进行以提升抗挫折能力为主题的阳光自护团辅活动,活动以神话心理剧为主要形式。
先是玩破冰游戏:“小蜜蜂”活跃了现场氛围也拉近了师生距离。游戏中同学们按照规则靠一己之力取胜,左手敏捷地躲避被抓,而右手快速地抓捕对方,其间抓到别人的面带胜利的喜悦,被别人抓到的一脸沮丧,从而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接着在“五毛一块”的游戏中同学们更进一步体会到一个人落单时的孤独无助和在团队中的安全和踏实,随后在老师的要求下开始报数建团,并选出队长以及共同商量确定队名、队呼、队歌,然后展示。孩子们经过积极热烈地商议后开始了精彩的节目展示,从每个激情洋溢的孩子身上传递着团结友爱的精神。
团队组建后,开始了神话心理剧的体验,麻老师用柔和轻缓地指导语引领着孩子们走进神话故事,故事讲到高潮部分戛然而止,接着要求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继写故事的结尾,并用彩笔画出来。再由队长把每个组员的情节整合在一体,重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戴上面具表演出来。观看每组整个表演过程,虽跌宕起伏,险象环生,但也令人捧腹。表演中,孩子们面对困境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面对挫折在挑战中学会了成长!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活动接近尾声时,师生围坐成一圈,每人一句话分享。听着孩子们真实的感受、真诚的感谢、真切的感动、真情的流露,麻老师的笑容像绽放的花朵!
在分享环节,孩子们表达自己通过对神话心理剧的体验,深刻地认识到了团队的力量,激发了克服困难的决心和迎难而上的勇气。最后,孩子们集体宣誓:将不负父母的期待,不负生活的智慧;不做怯懦的退缩者,不负青春的盛宴;将抛开眼前的疑惑和忧虑,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永不气馁、永不服输;相信自己、挑战自己;不达目标、绝不放弃。



上好化学复习课之我见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李  萍

新授课对于每位教师来说都轻车熟路,上起来都得心应手,各具特色。但是,如何上好化学复习课?这对于每一位化学老师来说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
化学复习课是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环节。如何让复习教学走出“枯燥乏味”的困境,感到复习课不再是一种负担时,那么其学习能力就会发生质的飞跃。下面简单地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
一、教会学生复习方法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他们学习方法,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对以后的学习受益匪浅。就拿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复习来说吧。比如酸、碱、盐的性质,复习时要将它们联系起来,不能只停留在对原有知识的再认识上,而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等,做进一步深化处理,从中掌握知识间的联系、相互转化关系,尽可能使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网络。
二、创设教学情境
知识需要融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教育也是需要情境的。复习课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摆脱以往复习课“枯燥无味”的感觉,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在新情境下探索问题的欲望,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情感的培养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生对复习课往往缺乏当初学习化学的热情,如果复习只是把学过的知识机械化地重复,搞题海战术,那学生就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想让复习课变得有趣、有效,学生能有新的提高和收获,教师就要用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活动。在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自学式的阅读和钻研,将题目分类分组训练、小组讨论,适当的时候改变复习形式让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装、对结论进行论证等复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注重归纳总结与实际应用
上复习课时,应少讲“点上”的知识,多讲“线上”和“面上”的知识,这“线”和“面”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备课准备,把该线、面上的部分或全部知识加以串联、提炼、比较和分类,让使学生充满凌乱感的知识能“站起来”“排好队”,理顺它们的关系。
中考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化学教师就要有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要在复习中转变观念,更新传统的复习方法,认真研究中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特点,了解中考命题趋势,发挥出自己高超的教学水平,只有如此才会取得很好的复习效果。
 


加强英语语音教学  规范学生英语发音
□ 山西省定襄县宏道中心校   刘淑琴

一、轻视语音教学,没有持续发展观。由于应试教育“死而不僵”,有些教育工作者不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考试不考口试,少数英语教师根本不重视语音教学。学生说出的英语“千姿百态”,甚至有的学生的口语除了他本人没一个人能听得懂。老师不加以纠正,也没有系统的语音教学内容,任其发展。究其原因,有的老师因其任教班级多,任务重,没有闲暇时间顾及每一位学生;有的老师则急功近利,教学重点放在语法讲解上,而忽视了语音教学。
那么,如何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呢?笔者认为,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树立科学的英语教学观,把口试纳入英语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中。其次,作为英语教师,要树立持续发展观。教师们务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语音教学是关系孩子一生的教学,错音或不规范发音一旦成为习惯将很难纠正,会给交流带来严重的障碍。我们应以语音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二、忽视音标教学,不会另辟蹊径。音标是英语词汇发音的准绳,它就像汉字的拼音规范汉字发音一样来规范英语词汇的发音。我们在小学一年级刚接触语文时就被安排了拼音学习。拼音的掌握,让我们识起汉字的发音来易如反掌,音标的掌握也会像我们掌握拼音那样为学习发音开启方便之门。
那么,我们在教词汇之前为什么不先把学习工具“音标”拿下呢?有的教师认为教材中没有音标教学的内容,为了省时间,语音教学仅限于带学生读读单词,听听磁带,导致学生常常发音不准,稀里糊涂地鹦鹉学舌,教师若能花费一定的时间集中进行音标的教学,学生就会逐渐在脑海中储存各种音标发音的“坯子”。这些“坯子”是实实在在的,固定不变的,数量也是很有限的,就那48种。一旦这些“坯子”深印在他们的脑海中,再来学习生词,学生就可以又快又准地进行发音了,再也不会有云里雾里那种感觉了。
三、认识僵硬偏狭,不能通融兼收。有的教师虽然也像模像样地进行了语音教学,但教出来的学生只对教他们的老师的语音敏感,对其他不教他们的老师的发音或录音听不懂或很少听懂,结果造成学生听力考试不过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据笔者调查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有些老师在进行语音教学时过于强调自己的音质和音色。实际上,对于同一个单词,不同的人发音决不完全一样,这是由于每个人的音质和音色不同的缘故。教师在教学时不能盲目地否定别人的发音,更不能认为不同音质和音色的发音是错误的。只要发音音标本身的音高、音准一致,听起来就没错。所以教师在进行语音教学时,一方面要多鼓励学生多发音,比较自己发音与别人的异同处,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发音才是真正错误的发音;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多听、多模仿磁带及其他途径得来的语音材料。这样才能锻炼学生听神经的敏锐性,把听觉和发音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发音的准确性。
四、反对自创标记,不看学习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在没有完全掌握音标之前喜欢用拼音、汉字或其他符号给生词“注音”。对于学生的这种行为,有的教师坚决反对,认为是孩子误入歧途了,对发音及习惯的养成有百害而无一利,于是千方百计阻止学生的那种“出格”行为,结果造成“听话”的学生词音总记不住,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畏惧感,而且逐渐丧失了兴趣。“不听话”的学生则偷偷摸摸地搞,词音的识记效率反而高。
五、照搬录音教材,不懂多元教学。英语句子中单词的连读、弱读、失去爆破等技巧增加了句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读来朗朗上口,有种美的享受,这种读法也是句子强调重点、传情达意的需要。教材录音中个别句子及词组采用了这种读法,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接触、感受句子的韵律美及语言现象。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照搬录音教材,只教孩子连读等与磁带上一样的读法。随着学习的深入,高年级语音教材中陆续出现了包括连读、重读、弱读、失去爆破等朗读技巧的录音内容。我们一方面应要求学生极力模仿录音的读法,另一方面要善于挖掘别的读法,要让学生领略到语音的轻重、语速的缓急、语调的扬抑也会影响句意的表达。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的特点及对教学的影响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桐林小学   张  锋

小学阶段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基础阶段,合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降低教师在教学中的误差率,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次我针对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其对教学的影响。
一、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具有典型的形象性和抽象性
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基础阶段,其主要的特点是具有形象性和抽象性。由于小学生对于数字不能够完全理解其表达的意义,教学中会以儿童化的卡通形象来表达数字的概念,这样一方面保留了数学的高逻辑性,同时有趣的卡通形象又能够向学生展示数字的意义,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兼顾了逻辑性和趣味性。由此可见,形象性和抽象性是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的一个显著特征,比其他学科表现得更加明显。这就说明,小学数学的内容展现上是抽象的,但是在展现形式上却是具体的,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同时也展现了小学数学内容抽象性与小学生心理发育水平的相互影响。形象性与抽象性特点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小学数学的形象性与抽象性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作用,因为在教学中既要求老师表达明确、形象,又要兼顾其抽象性,需要调节好抽象性与具体性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一下。
二、教学中的系统性与渐进性
系统性与渐进性在教学中的体现: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系统化的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循序渐进,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首先系统化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本质要求,但是在小学数学课程中,需要观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行为进行系统教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逻辑性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讲解,如果不然,不仅教师会受到制约,学生还理解不了教学内容。所以说系统化以及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是教学中的特点。
三、探索性和接受性的学习方式
通过学习,小学生逻辑思维逐渐完善,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行探索一部分比较简单的知识,但是大部分知识不能够通过探索学习的方式来完成,都是以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进行,根据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进行学习。探索性和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在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够确定学习内容,老师需要掌握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并做出适当引导,避免学生进入误区,接受性学习,是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规划,保证学习内容的科学性。
总之,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老师需要注重教学质量,保证小学生能够掌握学习内容,并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具有形象性、抽象性、系统性、渐进性、探索性以及接受性,老师需要根据特点设计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其教学特点对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教学中,需要兼顾小学生在数学中学习的特点以及心理发育和理解能力,做到合理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物理教学中情感的把握与调控
□ 湖北省蕲春县刘河中学   周志启

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情感的诱发下产生的。情感是教学的生命,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用深厚的情感体验,以饱满的情绪,昂扬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更要有激发学生情感的艺术,把握与调控好教学中的情感。让学生乐学、好学、勤学、创造性的学。
一、热爱学生,建立学生亲其师的情感。“爱屋及乌”这一成语告诉人们情感具有迁移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间融洽的感情,可以营造欢快、轻松、舒适、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倾向性。学生接受你传授给他知识之前,首先接受的不是知识,而是教师本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的渠道。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即使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差错和困难,也不要随便批评指责,而要给学生以引导和点拨。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上的启迪,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
二、明确目的,调动学生渴望学习物理的情感。巴普洛夫提出,情感是大脑皮层上“动力定型”的维持和破坏。若外界刺激使人原有的一些活动得到维持和发展,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让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看到“目的”的可实现性,增强自信心,从而升华情感,将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在课堂上,我经常恰当地使用“好极了”“很好”“你怎么想到的”等赞誉之词,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期望,在提问和演板时,尽可能有针对性地为中下等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对于他们的成绩,我不仅作为教师当场表扬,而且要让全班同学用热烈的掌声来鼓励。在讨论问题时,对于学生小小的创造,要给予肯定和推广,以此来调动激发学生渴望学习物理的美好情感。
三、培养兴趣,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物理的情感。物理教学是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过程,而兴趣及愉快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感背景。从心理学的角度,兴趣和爱好都是以情感为动力的心理因素,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介绍物理发展的前景和重要的实用价值,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诱发学生急于解题的心情,引起强烈的动因,增强物理的趣味性,经常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和谐、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一次,我在带领学生讨论课本中一道判断题(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时,学生一时无法做出判断,当时我对学生讲:“若同学们能举出反例,则证明这句话是错误的,要有哪位同学能证明这句话是正确的,或者举出反例后,把这句话改为正确的说法,我们就把这句话封为xxx定理。”此言一出,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增,人人跃跃欲试,不多久,一名李姓同学便举出了“两个不相接触的磁铁”的反例,并把这句话改成了正确的说法。我马上把该同学的正确说法(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封为“李氏定理”,其他同学也不甘示弱,随后举出了“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灯与地球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等反例,思维大为活跃,这堂新授课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为人师表,引导学生的情感稳定发展。在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学生面前,老师的头上似乎闪烁着圣洁的光环。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把握和调控好情感还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业务素养,以严谨的教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去影响学生。教师的言行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情感,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教师应具备纯熟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机智,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满意,在他们的心目中树立威信,并能成为他们的榜样。事实证明,教师用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感持续、稳定发展,对物理教学及学生品质的形成、保持、内化至关重要,虽然教师的这种情感只是潜移默化的,但影响却是永恒的。



第三版  


让学生“爱”上英语课
□ 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中心小学   朱玉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基础的学习动力和源泉。而新《英语课程标准》又强调小学英语教学最主要的是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那么,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富有情趣的课堂氛围,以趣激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唤起学生废寝忘食的钻劲,成为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让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因此,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创造语言交流的情境和交际情境,让学生去实践和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给爱动、爱玩的小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现的舞台,使枯燥无味的内容富有情趣。
二、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这活动的主体。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笑容可掬,亲切和蔼,对全班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在课间,尽量创造条件,与学生进行接触,如与学生谈心,与学生游戏。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不是指责批评。这样不管在课堂内外,还是学习生活中,都让学生从老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热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他们就会有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任和爱戴,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为,实现老师的期望。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老师所传授的学科,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丰富的发展潜能,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掌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
第一,游戏教学。小学生生性好玩、爱动,游戏以其生动、有趣迎合了儿童好玩的心理特征,把游戏引入课堂,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将知识融于游戏中。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游戏中学习英语知识,如在教学基数词one.two. three……时,老师在讲台上做起广播体操来,学生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喊起来:one.two.three……然后学生巩固,排好队报数one.two. three……,这样学生在兴致盎然中学到了很多单词。
第二,创设情景。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示、音乐渲染、创设出生动逼真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学习Christmas Day时,我特意去商店买来圣诞老人的一切装扮,圣诞树和许多礼品,上课时装扮成圣诞老人,拿着圣诞树走进教室,学生一下子被我的装扮所吸引,都问老师今天怎么这样打扮,为什么会买那么多新玩意。这时我把圣诞树放在讲台上,让学生排队领礼品,一下子就缩短了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学生受到感染,仿佛身临其境,一下子就明白课文意思了。在真实场景中,学生当然学得轻松愉快,从想说到会说到乐说,增强了学生对学英语的兴趣。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的开展要从学生个性发展出发,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寓教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主动学习英语。



让学生插上思考的翅膀
□ 山西省朔州市实验小学   王俊丽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思考
教学之余,同事们会经常谈论到同一个话题,那就是现在有疑问的学生越来越少,平时问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主要还是因为教师占用了大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没有时间思考。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督促者、帮助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研究、展示的舞台,而不是老师展示的舞台。学生能自主学会的内容坚决让学生自己学,学不会的内容,通过合作能解决的放手让学生互助解决,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再采用点拨的方式启发学生去解决。努力使学生的参与最大化、思维最大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太勤快,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讲给学生,尽量做到说话少而精。为此,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准备时间,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寻求答案。让学生自己多动脑筋去思考,教师要善于抛砖引玉,引导合作,该让学生讲的就让学生讲。他们可以讲自己理解的一切,也可以讲自己不理解的一切,总之,课堂上要让自己“懒”起来,甘愿退居幕后,抛出问题后等待学生的思考 。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欲望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若能寓教学内容于具体、生动、趣味的情境之中,必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产生对知识的需要。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动探究,获得新知。如在教学“分数化成小数——即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首先,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是有秘密的,老师己经掌握这个秘密,不信你们可以出一些分数来考考老师,老师能很快判断出每个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并请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证,使学生明白分数能否化成有限的小数的确是有秘密的,从而产生有什么秘密,秘密在什么地方的悬念。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悬念进入新的探索求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
三、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很专心地听讲,他们习惯了等待,习惯了依赖,习惯了接受,就是不会思考,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教会他们思考的方法。如: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启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困难,以前学过了有关的什么知识,学生发现学过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现在的困难是分母不同,怎样化成同分母分数,这样,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新知识也就迎刃而解了。另外,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没有问题意味着没有思考。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可以让学生大胆猜测圆柱的体积跟什么有关?再引导学生推测圆柱的体积是借助什么几何形体推导出来的,然后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在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学生就能学会思考,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课堂上,如果教师完全按照预设去“表演”,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活跃,如频繁地安排学生的表演、对话与小组合作,过多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等,形式上虽然增加了学生活动,实质上却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自去尝尝,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去体验,亲自去探索。也许这个过程要花费许多时间,甚至表面有时显得一无所获,但它能使学生思维得到磨砺碰撞而活跃起来。
举手是思考的标志,只有当我们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教会学生怎样思考,我们的学生才会围绕着学习的内容,结合课堂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出现小手如林的理想境界,从而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加有效。



作业评价应有针对性、导向性
□ 山西省晋城市第十三中学   王雯雯

片断一:
清晨,当我满怀激情走进教室时,小班长嚷到:“老师,周磊磊、牛文卓等同学又不交作业。”这种情况已持续一段时间了。更令人气愤的是某些同学连续一周不交作业,哪怕老师每天都和他们谈心。
片段(二):
老师: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今天的作业是书本第54页第三题。老师声音刚停,下面就响起一阵小议论。
学生1:又是做题烦不烦阿?
学生2:天天都是中考指导,难道离开它就不能布置作业了吗?
听到学生这样说,我不禁心中一寒,难道学生都不喜欢做道德与法治作业,还是有其他理由?于是我运用课间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发现他们都一致认为中考指导的题不好,没有什么挑战性和新意,所以很多学生一听到做中考指导的作业就会不高兴。我开始寻找困惑的原因和答案。当了几十年的老师,一直以来,我都把作业批改当成一种任务,总是执行着“批改——评讲——订正——批改——订正”的程序,好像从来没有变化过。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目的是想让课堂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一种新的模式,想让设计的作业更加具有新颖性、独特性。但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布置作业,因为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学生对作业的反感行为促使我去思索:能不能让作业也符合我们新课标的要求,顺应儿童的心理,让作业的书面形式成为架起孩子与教师心灵沟通的桥梁?于是,我改变了作业的内容,在网络上找一些题,中考导读,还有《课标是唯一的标准》等,并且结合生活实际出一些辨析题、实践探究题等,让学生兴趣盎然。
草本上作业的欣喜改变:
平时我喜欢在学生作业本上写“太棒了!”“好极了!”“    真棒!”是否这是用词过分而起不到激励作用呢?这种评价缺乏具体的指向,并且是浅层次的评价。老师的评价用语应该有针对性、导向性,同时对孩子做人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当意识到这点时,我改变了批改作业的策略:
当孩子的解题方法新颖独特时,我会写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思考的好孩子。”当孩子作业有进步时,我会写上:“看到你有进步,老师非常高兴,这说明只要你努力去学习,就会有所收获。”当孩子学习状态非常不好时,我会写上:“最近怎么了,为什么错题比较多?应该找一找原因,也可以找一找老师或同学。”对一些不愿意同伴比他强的同学,我会写上:“你聪明能干,老师欣赏你,如果同桌在你的帮助下和你一起进步,老师会更佩服你。”
“用心体会,进行心灵的沟通”。在批改作业或试卷的过程中,联想到每个学生的天真与笑脸,不禁愿意和他们作心灵的对话,并且愿意把自己放在一个与孩子平等的年龄阶段,用心揣摩,把握好学生的脉搏,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何乐而不为呢?



美术课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逸夫小学   罗  岩

美术绘画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安排富有情趣的教学内容,通过看看、想想、讲讲、画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全面提高并且主动发展。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创设了“创境探究,个性表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育人效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目标。
例如: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了解鸟和鸟、背景和鸟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活跃思维,我讲了一个童话故事:森林里的树木被人们砍伐,只有光秃秃的山坡,小鸟的家没有了,怎么办呢?使学生明白鸟与大自然的关系,利用多媒体创设现实情境、欣赏图片等方式,动静结合,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增强学习兴趣,激发现象力,为画出丰富的画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会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二、探究释疑。探究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钻研熟悉教材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的发展,在同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学生的思维由浅显入纵深,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并有新的发现和启迪,提高其独立取得知识的本领。
如在上《三原色与三间色》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出童话人物“豆豆”,在整个电脑演示过程中,都是由“豆豆”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比如说,三原色有哪些?三间色有哪些?怎样调和出三间色?答案在书中,看哪一组回答得快。电脑中“原色和间色”的动画演示,以及精美的范画等等,教师通过设置疑难问题让学生互动交流解决问题,给学生留下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分组讨论决定后,自己动手尝试调色,从中发现问题,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中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活跃,内在的求知需要得到满足,为自我创新打好基础。
三、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呢?要在技能训练中来体现,培养学生用线条、色彩、图像表现自己的意向和技能。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一幅海底的背景图画,要求学生描绘出形态各异的鱼放在其中。随即,学生运用平日所学的绘画表现技能,开动脑筋各出新意。不到二十分钟,学生画好剪下来,陆续展示在黑板上的“海底世界”中。其中,有大鱼、有小鱼,有的是一条光怪陆离的鱼妈妈,带着一群漂亮的小鱼;有的是一群三角形燕鱼围成圈像绽开的花朵;两只大螃蟹挥动铁钳正在比武。通过添添画画、剪剪贴贴,一幅美妙、奇幻的海底缩影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生动迷人的“鱼乐图”伴随着旋律优美的“海之诗”音乐吸引了全班学生,大家不时发出赞叹声。
本课不但完成了教材中要求的内容。而且学生情绪盎然,课堂教学形式活泼,质量高,效果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巩固了绘画技能的学习。
四、讲评拓展。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例如在教学《反转构成》一课,对照学习目标,通过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一看是否有创新意识,二看工艺制做是否好,三看制做态度是否认真。让学生通过互评、自评形式围绕要求展开评价,自己提出鲜明的看法。评出等级,给予学生小小的奖励,同时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如反转构成的图案可运用到广告、装潢设计、马路边的花墙等,都是向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极好内容。
总之,在作业评价上,要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营造宽松的发展条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具有个性的表达方式。注意保护和发展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不怕困难的学习精神。



新基础教育理念下如何做好一名体育老师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王应正

新基础教育的宗旨是“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作为新世纪的体育教师,既是体育教学的实践者,也是课程改革的探索者。那么面对课堂教学改革,体育教师要做什么?如何做?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认真备课,确定目标。首先教师要备好课,应当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进度以及课时数分布情况,通读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数。体育教师应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教师要对自己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清晰,找准自己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即“教什么”比“学什么”更重要。其次考虑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如果老师没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师生学习就会失去目标和方向感,学生一节课下来就会无所得或者所得甚少。另外,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精讲多练,注重实效。“新基础教育”理念注重扎实、有效率、有价值的课堂,这就需要教师明白什么情况下少讲?什么情况下多讲?在室外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多练:是为了让学生在一堂课上多练,给学生增加练习内容的时间,但精讲不等于少讲,精讲是以讲的质量和时间为出发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用讲得少、讲得精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要以学生的练习为教学中心。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善于把复杂的技术进行分解,然后由简到繁、由浅到深进行分段讲解。
三、突出小组合作,注重分层教学。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机会在无压力、轻松的气氛中,对伙伴的动作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伙伴交流自己练习的感受。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类别学生的各自特点,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层次,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的不同类别制定好相应的教学计划,合理定位教学目标并采取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感受到体育课中成功的愉悦。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核心,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在新基础教育理论指导下,体育教师要解放思想,不断提升素质,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健康为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下,转变体育教学观,改进教学方法,为培养现代化的新型人才而努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究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小学   张守勤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引导、启发与协助。失去话语权的课堂往往气氛沉闷,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打造的是一个自主性的、合作性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是一个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方式。
一、更新观念
新课标中更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把课堂发言权还给学生,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不重要了,更不代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少说为妙。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是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这一理念,小学生无论在学习能力,还是学习自觉性上都是比较欠缺的,合作学习虽然强调的是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但是这个合作的学习需要教师从中“穿针引线”,才能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还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一点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明确的。
二、合理分组
合作学习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即把学生分成若干的学习小组,然后进行一些教学任务。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进行分组是每个教师开展合作学习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合作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分组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合理的分组。除此之外,在各个合作小组中还要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实实在在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不能为了分组而分组,为了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让合作学习变成了小组之间的闲谈或者是相互推诿。
三、多种方式结合
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式主要有问题式、表演式以及讨论式等三种合作学习方式。
问题式的合作学习方式主要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合作学习,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答,还可以是师生间互相提问,相互解答;可以是疑难解答,也可以是抢答竞赛,打破传统的教师一味讲的教学模式,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于多方面
合作学习可以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课前的主要任务是预习,为新一课的教学做好“热身”。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课文的默读,默读完后讨论新一课中要学习的生字有哪些,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些特点等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萌发学习兴趣。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应用于生活的交流工具。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角色朗读、轮流朗读,这样既能够起到互相敦促的作用,又能让学生多开口,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水平。



“以学定教”,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钟家庄街道办事处东上庄小学校   秦苗苗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需要去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学定教”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重点研究学生的学习,从而来确定自己的教学方式。
一、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重课本内容,针对课本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拓展,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明白自己是学生的引导者,并不是学生的决定者,应多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遇到学生有不良情绪要及时进行安抚,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制定上应该注意创新性,避免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数学的学习是具有逻辑性、思维性的,教师应该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
例如,在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课文《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了解和思考后,提问:“说下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四边形中有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知识内容进行思考,从而得到了答案,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小组讨论,把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最后,教师需要对问题进行总结,把学生们的思维引导至正确的方向,以达到教学目的。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自我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不断的纠正中得到进步,使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得到提高,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多注意学生到底想学什么?对学生进行哪种方式的教学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学生学习什么对他们更有用?教师不仅需要去教会学生基础的知识,更加需要去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在对课文《位置与方向》进行教学时,我分别对课前准备、课中讲解以及课后回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课前反思具有方向性。课前反思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是学生得到高效率学习的前提。教师在对《位置与方向》这一课的教学进行课前的准备时,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自己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现代数学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教学方案是否立足于教材内容,教学方案中是否涉及到了学生的思维创新等。所以,教师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之后总结出的教学方案可以是:首先,早晨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那么同学们可以思考,假如自己站在学校的中心,那么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分别在什么方位?这三者之间又有什么方向的关系?这个教案中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涉及到了教材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对知识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
2.课中反思具有提高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课中的反思可以使教师及时对问题进行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了无人能答的尴尬情况,这时教师应该及时进行反思,将问题换一个形式进行提问,使学生进行思考得到答案,这对于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进行自我化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这个问题的转换得到自我理解的提高,提升个人的数学思维能力。
3.课后反思具有强化性。课后反思是教师实现自我教学能力提高的关键,它可以帮助教师对自我教学进行总结,得到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在上完课后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还有什么不懂的知识吗?”也许有的知识并没有讲得很清楚,这时学生的回答就可以让不足得到很好的弥补。教师在讲完课之后还应该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反思,使下次的课堂教学更精彩。
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师教学方向,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第四版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第201915期
下一个: 第201913期
上一个: 第201915期
下一个: 第201913期
上一个 : 第201915期
下一个 : 第201913期
上一个 : 第201915期
下一个 : 第201913期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