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
目录
往期
分享
往期回顾

资讯详情

借风唤花醒  聊赠一枝春 ——读《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有感

  • 作者:

【概要描述】

借风唤花醒  聊赠一枝春 ——读《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有感

【概要描述】

  • 分类:电子报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8-21 10:38
  • 访问量:
详情

借风唤花醒  聊赠一枝春

——读《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有感

 

 

中学时,拜读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喜爱文中深情朗诵《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国文老师,他那深深被感动的神情凝注在作者眼睛里,也深深凝注在我的心里。

大学时,有幸也遇到这样一位老师,他试图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窠臼中解救出来,鼓励我们大胆开发自己独立、创新的思维能力。

踏上三尺讲台后,早已耳闻苏州有一位语文名师——薛法根。可到底是何许人也,当时也未有体会,如今手中捧着这本《做一个大写的教师》,似乎明白其为人。在现实与梦想之间,他一直坚守着对教育、对儿童的挚爱,从未放弃,一路知行,他从课堂走向更广阔的教育世界,走向更深邃的儿童世界。他将朴实无华的语言融入到60多篇教育随笔中,真实再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用巧妙的教育智慧将其一一化解。他在教书的同时不忘育人,用自己的教育经历诠释了什么是“大写”的教师!

我想,像薛法根老师、于漪老师以及她的国文老师、大学时期的良师,就是一个个大写的教师。

成为大写的教师是不容易的,它需要诸多方面的聚合;成为大写的教师又是容易的,在这几位“大写教师”身上,我看到了他们的共同点:一颗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关注每个孩子的“声音”……

记得一次语文课上,我问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父母吗?”“你觉得你们的父母爱你吗?”全班一致传来——“爱!”可是,这时却突然冒出一个低低的声音——“不爱。”在齐声的“爱”中,一声“不爱”显得尤其格格不入,虽然班上其他同学没有注意,但是我朝声音方向望去,是他——个子不高,瘦小的身板,坐在教室前排,平日里喜欢蹦蹦跳跳,和别人在教室追赶,搞恶作剧,是个经常惹祸的学生……

之后的一段时间,我总是时不时地观察他,貌似放荡不羁、无所谓的“面具”下,藏着一些别的东西。关注每个孩子的“声音”,带着这样的初衷,我走进了他的家。开门的是他的妈妈,她待我十分热情,可一旁的儿子却一言不发,和往常在学校调皮捣蛋的样子判若两人,默默地吃着水果,时不时地回应点头。当我说起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时,妈妈有些惊讶,她说对孩子的要求很高,每天晚上放学回家,她会亲自辅导孩子的作业,从吃完晚饭到睡觉前,语文、数学、英语都会过一遍,只有做到回答无误,他才可以回房休息。有时候做完功课,孩子总是站在阳台往外面看,而她最近正在寻思着给孩子报一个作文兴趣班,问我有没有推荐的……

从她的话中,我渐渐知道孩子如此调皮的原因了。加上听说语文课上的事情,妈妈又一次错愕了:难道真的是由于我管得太严了吗?得知妈妈是这样的一种“搀扶式”的教育方法,我便又趁势建议她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我介绍了班级里另外一个和她想法相似,但做法却截然不同的妈妈,希望通过她们的交流,能够对孩子的教育有所帮助。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这个孩子不再那么调皮,他渐渐变得积极起来,课上多了他回答问题的声音,爱搞恶作剧的他因为我的关注和妈妈的转变有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教育的闲适,是摒弃了急功近利后的一种自然;教育的闲适,是摆脱了紧张忙碌后的一种恬静;教育的闲适,是拒绝了平庸肤浅后的一种深刻。当每个孩子的“声音”都被悉心关注时,教育的闲适也就融入了生活。借一缕清风,唤醒沉睡的“花儿”,见证一树一树的花开。

(山东省临沂第四十中学   悦)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