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小学思政教师如何建立备课“资源库”
- 作者:
【概要描述】
小学思政教师如何建立备课“资源库”
思政教师能不能正确研读教材,一方面取决于是否能全面从学科专业角度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教学实施和课程评价;另一方面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定制”。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给教学领域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整合、课程创新的机遇。首先,大量的在线课程异军突起,各类课程异彩纷呈,以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全新教学形式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大量网络教学资源的出现也为资源再整合提供了便利。国家教育部经过不断的调整和探索设立了最适合于现当代小学生的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教材内容符合学生阶段特点、年龄特征,也较为接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但是,教材内容适用于全国普遍的学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本土的地方特色、最新时政热点等方面,依然存留着待教师牵线搭桥的“缝隙”。这就要求教师有一个不断更新的“资源库”,博观约取,搭建起恰接教材与生活、本土、时政的桥梁。
一、切口小,立足生活实际,焕新备课资源与时进
思政课堂是否能够落地,首先要看课堂内容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思政教师要及时关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生活实际情况,尤其是在学生身边发生的改变。只有教学设计远离“圈圈画画”的填鸭教育,不落“假大空”的泛泛而论,找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小切口,才能让课堂真正走到学生心里去。这就要求思政教师有一双“火眼金睛”,时刻关注生活题材,将大小事件“收入囊中”。
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张纸》这一课时,可以从学生折纸飞机、浪费作业本的生活情况切入主题;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四通八达的交通》这一课时,可以关注学生寒暑假的旅行交通状况和体验,也可以关注周边交通建设的变化,如地铁站的开通、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等。
二、本土化,做好乡土功课,收集地方主题资源包
人不能离其乡井,犹如草木不能离其根本。思政课堂应当扎根乡土,保持教育本色,上出乡土味道。这就需要思政教师关切乡土文化,做好本土功课,根据地方特色收集主题资源。
以湖南长沙地区为例,如长沙太守“张长沙”张仲景在医学上做出了璀璨的贡献,《伤寒杂病论》即任长沙太守期间著成;如著名景点岳麓书院在文化传播中的深远意义;如湘军首领曾国藩的伟大功绩;如耳熟能详的橘子洲头,见证了毛泽东在长沙学习期间的青春岁月和指点江山的气魄胸怀……小学思政教学要充分结合丰富的本土主题资源,从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思政课成为拉近学生与乡土情怀的“红绳”。
三、追时事,把准时代脉搏,更新教师个人数据库
思政课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思政教师应当丹心向党,正确引领学生建立深厚的家国情怀。这就需要思政教师有敏锐的政治意识,追随时事热点,把准时代脉搏,不断更新教师个人相关数据库。
1.读史明智,以史为鉴。思政教师应当熟读党史,在教学中渗透党史故事。如在五年级下册《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一课中,可以有意识地用党史资料故事丰富教学内容。
2.法律法规渗透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虽然在六年级有法律法规的专题教学,但思政教师应当擦亮眼睛,将法律法规的意识渗透在日常教学的点滴中。如三年级下册《四通八达的交通》这一课中,可以结合小学生玩共享单车的生活实际问题,巧妙地引入200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强调未满12周岁不得在道路上骑行自行车、三轮车。
3.巧妙牵引时政热点。时政热点的牵引教学,是思政教师需要时时关注的部分。如何更贴近学生年龄层次进行教学,需要思政教师不仅有自己的时事热点资源库,还要对时事热点进行分析,表明自己的观点。
以绿色环保热点为例。在二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从不同视角切入,都有环保相关的教学内容单元。低年级以简要了解为主,拟人化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绿色环保的距离。思政教师则可以借用环保动画小视频《萌地球科普环保动画》进行拓展教学;高年级以思维分析为主,则可以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的《建设美丽中国》展开教学。除此之外,也可以有意识地在其他教学内容中联系到绿色环保主题,如三年级下册《慧眼看交通》里提到交通发展带来的坏处,教师可以结合绿色出行授课;又如二年级上册《我们在公共场所》,教师可以结合《垃圾分类》进行授课等;又如在三年级下册《四通八达的交通》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自然牵引到中国交通近年来的发展方向,那就是中国高铁、中国速度。
新时代的思政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勇立潮头,依靠互联网信息,建立资源桥梁,链接生活,聚焦时政,以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
(湖南省长沙市清水塘溪泉湾小学 张羽轩)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