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教育的敏感和机智,从“看见”每个孩子开始 ——读《教育的情调》有感
- 作者:
【概要描述】
教育的敏感和机智,从“看见”每个孩子开始
——读《教育的情调》有感
这个学期,我重读了《教育的情调》这本书,再次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体悟。书中提到的第一个观点——教育者应该有教育的敏感和机智,让我感触最深。
什么是教育的敏感和机智呢?作为教育者,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境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境对不上号。智慧的教育者要形成一种独特性关注,他们关注孩子的独特性、情境的独特性和个人生活的独特性。一句话,教育的敏感和机智,就在于能“看见”每个孩子。
读完这本书,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内心忽然变得无比充盈,似乎我已经不是原来的我了。合上书沉吟许久,才发现我原来的许多自以为是的做法都不是那么正确。我以为我关爱学生,关注了每个学生,但是,遗憾的是,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我仍然有没“看见”学生的时候。
《教育的情调》一书中提到的“教育的敏感和机智”,在于能“看见”每个孩子。这个“看见”,当然不能简单理解为眼睛的看见,更主要的是指教育者能够用心去感受每个孩子,倾听每个孩子的需求,感受每个孩子的情绪,“能积极地分辨出对成长中的孩子而言,什么是适合的,什么是不适合的”“有针对性观察、聆听具体情境中的某个具体的孩子或某群具体的孩子们,和他或他们进行互动,给予他或他们反馈”。反观我之前的教育行为,明显没有做到这些。比如,我会认为上课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做笔记的孩子就是上课表现优秀的孩子。如果有的孩子只是认真做笔记,而没有举手发言的习惯,我会努力引导他举手,甚至直接叫他(她)站起来回答问题。而当我所谓的“努力”持续了一段时间没有效果后,我甚至还会给这些不情愿回答问题的孩子一些小小的惩罚,目的就是让他们举手回答问题。又比如,两个孩子发生了一点冲突,跑到我面前来告状,或者哭诉,我不是安抚他们的情绪,而是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接着让他们写经过,写检讨。孩子被一顿折腾下来,可能情绪更加糟糕了……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作为教育者,我用我自己所以为的“正确”去对待孩子,处理孩子的问题,却不曾思考,我这样做对吗?是尊重孩子吗?是以宽容和宏大的教育姿态来对待孩子吗?是“看见”孩子了吗?
如果早一点读到这本书,我一定不会这样简单粗暴又自以为是地处理孩子的问题。对于上面提到的不回答问题的例子,我应该去观察和感受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有的孩子喜欢表现,喜欢在大众面前表达自己的看法,那么,给这些孩子机会就好了;有的孩子不喜欢发言,他们可能是胆小,害怕出错,也可能是只愿意待在自己认为安全的、舒适的世界里,静静地观察,默默地思考。对于胆小害怕出错又想表现的孩子,我可以鼓励他们,让他们由不爱表现到爱表现;而对于压根不想表现的孩子,我只需保护他们那个“静静的世界”,不打扰他(她)就好了,谁说这样的孩子就不是认真听课的孩子呢?谁又规定每个孩子都要举手发言呢?而对于我上面提到的第二个例子,我想如果是现在,我只会安抚孩子的情绪,然后让“子弹飞一会儿”,等到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再来问问他们怎么样了,可能不会等到我来问,他们早就和好了。孩子的世界本来就单纯美好,哪有那么多的“仇恨”呢?
“作为教育者,我想当我们遇到孩子的问题时,应该常常这样想:这个孩子遭遇了什么?这件事与他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对他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我应该说什么怎样做才能让他从这件事中获得教育?我如何才能给这个孩子适合他年龄的成长空间?”(《教育的情调》第一节)当我们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具备教育的敏感和机智了。
生命因独特而弥足珍贵,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命。每一个生命的理想归宿都是成为最好的自己。作为老师,我希望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能用教育者的敏感和机智,去“看见”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的生命去感受每一个不同的孩子的生命,让孩子的生命不断走向幸福和完整。
(湖南省衡阳市船山实验小学 梁瑞莲)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