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告状”那些事儿
- 作者:
【概要描述】
“告状”那些事儿
一、微班会背景
“告状”是低段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的一种常见行为。小学生告状,主要是在自己或同学遇到麻烦,或发现同学的言行不符合学校或班级规则时,向教师进行反映、汇报,从而得到教师的帮助、肯定或夸奖。从儿童心理和情绪发展情况看,小学生“告状”主要有以下原因:求庇护、求公正、求关注、求表现、求表扬,也有可能出于嫉妒心理、报复心理、逃避责任心理等。同时,小学生的道德评价比较片面,往往是指向他人而不是自己。如果不对学生的告状行为施以恰当的引导,不但会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不便,也会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造成影响。同时,一年级学生普遍人际交往能力较弱,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强,遇到问题时总是倾向于寻求成人的帮助,而不是尝试独立解决。本课主要从告状的原因、如何分析是否应该告状以及发生矛盾后应如何处理等方面进行探索,指导学生习得基本的处理方法,学会如何与人沟通交流。
二、微班会目标
1.认识告状的各种表现和原因;
2.懂得如果什么事都向老师告状,不仅影响老师工作,也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不能遇事就告状;
3.懂得区分大事和小事,遇到紧急严重的大事应立即向成人求助,小事则可自己尝试解决。
三、微班会过程
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麦太太,她和邓老师一样,也是一位一年级老师。这一天,她的班级里可热闹啦……(播放视频)
(视频故事内容:教室里,几个孩子围着老师麦太太告状,大家急着诉说自己的委屈,反驳他人的指控,现场乱糟糟的)
师:这么多人围着麦太太,他们在干嘛呀?
生1:他们在吵架。
师:还有小朋友有不同意见吗?
生2:我觉得他们是在告状。
师:没错,他们在找老师告状。(板书张贴题目“告状”)
2.分析告状和被告状的原因
师:同学们告过状吗?请告过状的同学举举手。
师:(走到一位学生面前)老师采访一下,你因为什么告过状?
生:因为我的同桌上课时说话,所以我告了状。
师:你看到他做错了事,想要维护课堂纪律。(走到另一位学生面前)你又为什么告状?
生:因为有人给我乱取外号。
师:当时你一定觉得很委屈,想找老师诉苦。(又换了一名学生)那你是为什么告状呢?
生:我是因为看到同桌对旁边的同学说了一句脏话。
师:你发现了他的错误,想要帮他改正。有没有人被别人告过状?被别人告过状的同学请举手。
师:(走到举手的学生面前)你为什么被别人告状呢?
生:上次我座位旁边有垃圾,同桌以为是我扔的,就去告了老师。
师:那你当时是什么心情呢?
生:有点委屈,还很难过。
师:看来,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很常见。告状的人觉得自己在帮助同学,被告状的人却很委屈,那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别着急,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3.学习区分大事和小事
PPT演示事例:
(1)小王揪了小苗的辫子,小苗向老师告状;
(2)小李看到小强故意踢坏了厕所的门;
(3)小明把小刘撞倒了。
师:选择一幅图画,和同桌讨论一下,看他们应不应该去告状。
(学生分组讨论)
师:时间到,谁来说说他们该不该去告状?
生:我们讨论的是第二幅图,我们觉得这个要告状。因为小强把厕所门踢坏了,破坏了公物,很严重,所以要告状。
师:这样的行为后果很严重,我们可以把这样的事叫做“大事”,遇到大事应该立即向老师寻求帮助。(张贴板书:“大事”“寻求帮助”)这几幅图里,还有没有大事呢?
生:我觉得第三幅图也是大事。因为这个小朋友手都流血了,伤得一定很严重。
师:受伤了,情况很紧急,需要马上得到救治。除了流血,还有哪些紧急情况?
生:还有昏倒。
师:这可太紧急了。还有吗?
生:有人突然呕吐。
师:这也是一件大事。刚才大家说的这些事,情况都很紧急,我们自己也解决不了,这样的事都是大事。那第一幅图呢?也是大事吗?
生:我觉得这不是大事,因为扯头发不严重,他可能也不是故意的,可以先跟他说一下,叫他不要再扯就好了。
师:没有受伤,看起来不严重,可以先试着自己解决。这样的事我们可以称它为“小事”。小事我们可以先自己解决。(张贴板书“小事”“自己解决”)
4.迁移拓展,了解方法
师: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判断出了这些事是大事还是小事,该不该告状。那我们再来判断一下,下面这些事是大事还是小事。请你们用手势告诉我答案,大事就做这个动作(双手张开),小事就做这个动作(双手比心)。明白了吗?开始——
事例1:小红拿了我的铅笔不还。(学生双手比心)
师:你们都觉得不严重,可以先和她沟通,这是小事。
事例2:小丽故意用尺子刮花了课桌桌面。(学生双手张开)
师:破坏公物,影响严重,是大事。
事例3:户外活动时小红把小兰的头撞破了,(学生双手张开)但体育老师不在身边,怎么办呢?
生:可以看旁边有没有其他班的老师,请其他老师来帮忙。
师:遇到危险,如果找不到熟悉的老师,我们还可以找其他成人帮忙。
事例4:清洁组长让小灵捡起座位旁的垃圾,小灵不捡。(学生双手比心)看来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件小事。那如果你再三提醒小灵,她还是不捡,怎么办呢?
生:我可以自己把垃圾捡起来。
师:你很聪明,做比说往往更有用。
事例5:小白给人乱取外号。(学生有人双手张开,有人比心)你为什么觉得这是一件小事?
生:我觉得取外号是小事,可以先自己跟他说,让他不要这样做就好了。
师:这是你的想法。你呢?为什么张开手?
生:我觉得这不是一件小事,因为他一直叫别人的外号会让人很烦、很伤心。
师:看来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同一件事,我们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也可能把一件大事变成小事。大家不仅学会了区分大事小事,也都明白了——(课件出示)大事寻求帮助,小事自己解决。一起来读一读(大事寻求帮助,小事自己解决)。
5.行为演练,巩固方法
师:想想你们以前告过的状,现在还觉得那是一件大事吗?
生:我现在觉得是小事了。
师:你刚才说,你因为同桌上课说话而告状,那你现在会怎么解决?
生:我会先提醒他,让他好好听课。
师:那请你和同桌来给我们演示一下吧。
(学生演示)
生1:你不要说话了,现在在上课,你说话就听不到老师讲课了。
生2:好的,对不起,我不说了。
师:她解决得怎么样?(学生:很好)像她这样,自己尝试着解决小事,不仅可以不给别人添麻烦,还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真厉害!掌声送给她。(学生鼓掌)不仅是自己,如果你看到别人遇到了这样的小事,也可以像这样去帮助他。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件事,请同学上来演一演。大家看看应该怎么办。
(学生表演:两位学生在走廊休息,女生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差点昏倒,她蹲了下去。男生赶紧去拉她,可是女生好似有千斤重,男生怎么拉都拉不起来)
师:有同学不舒服,我们该怎么办?
生:找人帮忙。
(学生继续表演:找在附近的老师帮忙,一起把不舒服的女生送到医务室)
师:他处理得怎样?(学生鼓掌)刚才,他不仅知道“大事寻求帮助”,而且处理问题很冷静。遇到紧急情况,如果我们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寻求他人帮助。再次把掌声送给他们。(学生再次鼓掌)
6.总结学习
师:“大事寻求帮助,小事自己解决。”看来大家都已经记住了。还记得开课时麦太太的故事吗?就来自于这本书。(PPT出示图书封面)书中还藏着许多解决问题的小妙招,看谁能去发现。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能和小伙伴相处得更好,我们的班集体也能更加团结友爱。
四、课后反思
1.确定主题,切合实际
一节好的微班会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主题,这个主题一定是紧扣学校德育工作,抓住当前学生在思想行为上的问题。“告状”是低段学生,特别是一年学生的常见行为。如果学生养成遇事就向老师告状的习惯,不仅会给老师的工作增加不便,也不利于学生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更可能影响同学之间的友谊。因此,我认为在一年级召开关于“告状”的主题班会,对学生的此类行为进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2.设置目标,绘本引入
因为微班会的时间限制,课程的环节设计必须简单清楚。起初我们设置的大环节为:讨论告状原因——分析告状影响——探索解决方法,意在引导孩子认识到随意告状的危害,并学习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试讲的过程中发现,15分钟的时间内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而本节课最核心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会区分生活中的大事和小事,明确“大事告诉老师,小事自己解决”。当学生明白什么是小事后,他们会自己去探索如何独立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将本次微班会课的重点落在了学习区分大事、小事上。
在设计课程时,我们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使事例更加生动。但也发现,本次课程缺乏一个一以贯之的情境,学生还无法完全沉浸到课堂里。后来我们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本关于“告状”的绘本《不要告状,除非是大事》,用一个故事视频进行导入,学生的兴趣很高,也能很快联想到自己的实际生活。最后,我们还把这个绘本推荐给学生,作为拓展学习,使整个课程显得更加有童趣,符合低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3.师生互动,气氛热烈
在不断修改设计与试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程的目标越来越明确,学生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通过15分钟的微班会课,学生明白了如何区分大事、小事,也初步有了“大事告诉老师,小事自己解决”的意识。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会结合学生的行为习惯特点,多开展类似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里,学到更多的生活技能和方法。
(重庆谢家湾学校 邓星雨)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