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播撒希望的种子
- 作者:
【概要描述】
播撒希望的种子
■ 陈建仁
作者简介:陈建仁,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师德楷模,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浙江省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导师,全国优秀班主任,部级德育评审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浙江大学、温州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全国数学竞赛金牌教练,全国首届校园文学创作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出版专著《让心灵洒满阳光》。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有时候这种力量就来自于身边的人和我们自己。回望我的成长之路,领导的信任与支持、同事的关爱与扶持、师友的督促和引领,为我筑起向上攀登的石梯,而学生的宽容和成长坚定了我前行的脚步。成长中纵使遇到诸多困境,但只要心怀理想,不忘初心,坚定不移,一定会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开满鲜花,洒满阳光。而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反思总结,让学生工作绽放光彩。
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发展,成就优秀班级
一、分组轮流管理班级,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我采取“以兵带兵、以兵管兵”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自治。我把全班学生分成4组,每组由一位学生牵头组成班委会,4个组的班委以周为单位轮流管理班级,每月一循环。班委们逐项确定管理条例,并做出书面承诺。管理内容包括纪律(课堂纪律、自习课纪律、考试纪律、课间纪律等)、作业(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等)、千分制竞赛(出勤、仪表、广播操和眼保健操、卫生、出班报等)。
就班级管理而言,我坚信“督导”的作用。所有的班级管理工作,我都大胆放手让班委们负责,让他们各司其职,而我则听汇报,查过程,看结果,了解掌握全局,适时检查督促,但不干涉具体事务。同时,根据班级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决定如何应对。我们开展组间管理竞赛,每周由“执政”组的管理员上台汇报班级管理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措施,写出书面总结,并在班级管理栏中张贴公布,最后由老师和学生进行评分,评出本月最出色的班委小组,并给予奖励。
通过这套“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班级管理制度,每位学生都明确了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和责任,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也觉察到自己的责、权、利所在,从而养成责任意识。
二、学习上互学互比,取长补短,成就互助精神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开展了学习合作社、结对助学组、专科领学员、经验交流会等系列活动。
一是学习合作社。成绩相当、兴趣相近的5位同学组成一社,从周一到周五,每人负责一天,组织指导社员学习讨论,检查学习效果。全班同学乐此不疲,成绩进步飞快。
二是结对助学组。针对后进生学习中的困惑,引导优秀生自愿与之结对助学。助学组确立助学目标,签订助学协议,认真开展帮学活动。通过结对助学组,在专人指导下,学生进步迅速。
三是专科领学员。鼓励有专科特长的学生担任专科领学员,为同学们指点迷津,答疑释惑,并每天出一两道思考题,第二天在黑板上公布详细的解题思路,帮助大家共同提高。
四是经验交流会。每半个学期举办一场学习经验交流会,由学优生介绍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此会大受欢迎,被同学们戏称为“华山论剑”。经验介绍会一度还走出班级,走向校园,全校师生无不啧啧称叹。
三、能力培养上巧搭舞台,丰富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如今的初中生,个性张扬,思维灵活,可塑性强。课外活动的教育价值不可估量,既能培育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又能在班级中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绝好机会。
每个学期,我都会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求,有计划地在课余时间安排辩论、演讲、歌咏、舞蹈、书画、器乐、下棋、爬山及科技发明展示等多姿多彩的课余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
校园艺术节一直是孩子们大显身手的绝佳舞台。上学期的艺术节,我和同学们经过讨论,共同创作完成的校园剧《十年后再相会》,获得了全国首届校园剧评比一等奖。
我们还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的预备铃时间,进行轮流演讲,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自己主持班会,让班级管理人员上台汇报各项工作;每天中午自修前由学生轮流讲一个“影响自己一辈子的故事”;每学期举行辩论赛和演讲赛,开展读书日活动,组织学生家访,组织学生写评语……总之,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搭建展现才华的舞台。挖掘学生的无限潜力,是我始终坚持的教育方向。
在能力培养上,有班级功臣榜、公正选拔台、家校连心桥、思想交流所、奖惩反思室。在品德修养培养方面,采取一人一结对、一人一课题。在学生刚入学时,我就要求每位学生结对一位孤儿或孤寡老人或年老长辈,尽自己的能力给予他们帮助,此项工程贯穿初中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我还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一个能最大限度锻炼自己能力或品德修养的课题,并坚持三年甚至终生。
四、六步谈话路线图,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沟通方面,我探索出一条与学生谈话的特殊“路线图”,具体分为六步:打开心门、回忆辉煌、经历互动、寻找对策、约法三章、监督签名。
一是打开心门。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充分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们,促使其放下戒备,坦诚地与老师对话。
二是回忆辉煌。我会请学生回忆自己最成功、最辉煌的时刻,与现状进行对比,判断是应满足于现状还是应追求辉煌,并引导学生思考,父母会以你在校的什么表现为荣,你最好的朋友又会希望你有怎样的表现……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自省。
三是经历互动。我说出与学生类似的经历,讲述自己是如何走出困境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使他们思考。
四是寻找对策。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学生不可能简单地被说服。我会和学生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和所处的困境,并与他们一同寻找解决之道。只有在相互理解、平等尊重、朋友式的交流中,才会出现奇迹。
五是制定计划。每个学生都拥有惊人的潜能,尤其当他们被尊重和信任时。找到问题的解决之法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成长计划,教师只需给出一些建议供他参考。学生自己制定的计划,是其真实意愿的反映,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效果。
六是监督签名。让学生邀请一位他最信任的人作为监督人,可以是父母、老师,也可以是同学、兄弟、姐妹、朋友,让他们一起签订协议。监督人要尽到提醒、监督之责,成为学生进步的“好助手”。
五、共同撰写《十万个“怎么办”》
一味的宽容是纵容,爱而有节才是真教育,适当的惩戒很有必要。惩是手段,戒才是目的,如何运用惩戒这把双刃剑达到育人效果,需要创新的艺术。我在班级推出一项措施——共同撰写《十万个“怎么办”》。当学生犯错,值日生会布置给他一项特殊的作业——就“今天发生的事,我应该怎么办”撰文,内容包括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有什么办法可以弥补,自己决定怎么做,希望得到大家怎样的帮助,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形会怎么选择……文章在第二天晨读时朗读,全班同学审核,提出建议,修改至全班同学满意、通过为止。最后,这篇文章将在班级专栏上展示。这一举措既可以让犯错的孩子进行深刻的反思,也可以让其他同学以之为鉴,还能作为同学们处理问题的教材,可谓是一箭三雕。这一措施坚持多年,我将文章整理成一本真正属于班级学生的书稿《十万个“怎么办”》。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
在管理学中,最高明的管理是引领,教师要做学生精神发展的引领者。
一、家访搭起家校连心桥
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是我当班主任以来每个学期的必做之事。而家访后的反思,则是我十分珍视的班级管理资源。
我在偏僻的山区中学任教时,初为班主任的第一个学期的寒假,正赶上暴风雪,路上积雪一尺多厚,没有行人,可我还是孤身一人跑遍了全区9个乡的各个角落。每到一村,家长和学生看到我的到来都惊讶不已。整个寒假,除了大年三十在家过年之外,其余的时间我都在进行家访。后来,那个班班风正、学风浓,因为学生觉得不认真学习,对不起我这位如此执着的班主任,就连家长和村里的邻居都这样认为。所以,哪位学生不努力,全村人都会鞭策他。可以说,我的这次家访不仅仅影响了学生,还影响了学生的身边人,影响了我的班主任生涯。
调到县城关中学以后,学生来自全县各乡镇,家访仍然亲历亲为已经不大现实。于是,我就想到组织学生进行家访。在每学期开学前,按家庭住址就近组织3~5名学生为一组,事先准备好“家长教育和意见、学习计划和进度、学生劳动和生活”等访问内容,定好时间,事先通知,由学生帮助我了解同学的具体情况,并向家长介绍我的带班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学生家访时要认真记录,开学后向我详细汇报。此项活动一开展,学生认真、兴奋;家长配合、支持。孩子们还编出这样的顺口溜:“假期家访特别爽,学生能把老师当,有好吃又好玩,缺点改了经验长。”我则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以最大的努力进行重点走访。通过师生结合家访,家校共育取得了更进一步、锦上添花的理想效果。
此外,每学期我坚持召开1~2次家长会,并分别给每位学生家长写一封信,进一步了解、沟通与合作。家长们也因此与我交上了朋友,常常来访或来电。这样,我就能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并与家长形成合力,及时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给人生打下温暖的底色
人以德为本,德以爱为先。教育是一种爱的传递,也是美好情感的熏陶。情感教育,是班主任爱与责任的要求,也必将给孩子们的人生打下温暖的底色。
《傅雷家书》是一本脍炙人口的好书,其中的书信,情感充沛,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有着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在开学初,我会要求学生写两封信。一封是写给自己最敬爱的老师的感恩信,让他们懂得,老师对学生永存无私之爱,不可磨灭;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之恩,不可忘记。另一封信是写给我的,信中要写明三项内容:一是你认为最好的老师是谁?他的优点有哪些?希望我向他学些什么?二是你心目中的好班级是怎样的?对于班级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三是有何特长和爱好?能为班级集体做些什么?是否愿意担任班干部?以此帮助我了解情况,为做好班级工作打下基础。
在教育过程中,我努力做到关心和爱护学生。学生过生日,我会给他送去祝福;单亲孩子孤独了,周末我会组织他们一起去爬山,并通知家里准备好饭菜,邀请他们到家里进行温馨的家庭聚餐;贫困学生缺钱少衣了,我会尽量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上的费用,并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同学们学习疲劳了,我会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学生病了,我会及时给他们寻医送药。有一次,我班的小秀同学手指长了毒疮,痛得难忍,久治不愈。后来,我听说离学校十多公里的深山里有一种草药可治此毒,便立即寻了一位向导,同他一起连夜进山,终于采来草药,治好了小秀的病。
这些关心举措,虽然都是小事,但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仿效,健全了人格,陶冶了情操,造就了爱心。班级中充满爱心,同学之间主动济贫扶困,学生对于救灾捐款也非常踊跃,仅向汶川地震灾区和玉树地震灾区就捐款3.25万元。
教育归结到底是灵魂与灵魂的相互影响,正如摆渡人,渡人也是在渡己,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我。理想的教育永远在彼岸,永远不能抵达,却能无限靠近。在追寻的过程中,我愿做蒲公英,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的心里,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作者单位为浙江省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