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
目录
往期
分享
往期回顾

资讯详情

课堂管理不是简单的一句“小嘴巴,不说话”

  • 作者:

【概要描述】

课堂管理不是简单的一句“小嘴巴,不说话”

【概要描述】

  • 分类:电子报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10-07 09:12
  • 访问量:
详情

课堂管理不是简单的一句“小嘴巴,不说话”

 

 

不管是课后服务巡堂还是偶然去洗手间经过不同的班级,总会遇到很奇怪的现象,语数英科任老师在教室,班级课堂都非常安静,非主科的老师在教室,除非长得五大三粗,否则就会觉得整个班级宛如菜市场一般,吵吵嚷嚷的。

这让人不得不停下脚步探个究竟,到底是什么原因会让课堂如此截然不同?

初次踏入课堂,面对着低年级的学生,有些教师最开始用的就是“小嘴巴,不说话”“小眼睛,看老师”“一二三,坐端正”。然而,这只是指令上的管理,真正的课堂管理可不仅仅是用几句口令就能管理好课堂的。

那么真正的课堂管理是什么呢?

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艺术,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课堂管理本身不是目的,教师加强课堂管理的目的是让教学活动有序地进行。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课堂管理不是单纯维持好课堂纪律,避免或消除影响班级有序学习的事件发生,而是更应该通过营造浓郁的班级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做到团结协作,促进课堂合作。

一、发掘学生的群体力量

在课堂中,每个学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通过相互交往,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成了联合体。这个联合体里既有共同价值情感,又有共同的价值规范。例如,一二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识记生字,总会有学生在开小差,那么老师的一句“火车火车哪里开”?孩子们纷纷举手共同回答:“火车火车这里开。”这时候开小差的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在群体力量中被拉回来,他会回答的就会举手,跟着同学们一起投入到学习中。他不会回答的,也会在小组的协作中不断提醒自己识记老师教授的生字。因为一旦“火车”开到自己身上,不仅是个人的问题,更关系到整个小组的加分提升。

二、事先制定“游戏规则”

美国优秀教师罗恩·克拉克在他的55条班规中,制定了以下这些课堂管理条例:

换科目的时候,动作要快、要安静,要守秩序;做什么事都要有条理;老师在指定作业的时候,不要叫苦,如果谁违反了,他就必须做两倍的作业;课堂上发言起身,应该讲规矩。

这些班规中的课堂管理条例是针对美国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而制定的,同样,我们也能根据中国学生的实际来制定班规,而且是和学生一起修订,毕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参与者,而且一旦制定,不能朝令夕改。

三、善用课堂评价的力量

单纯的指责或者批评,只是暂时地“镇压”学生,因为真正导致学生行为转变的并不是教师外在的批评与惩罚,而是学生对教师外在批评与惩罚的反思和接受。表扬同样如此,一句“你真棒”对低年级的学生勉强奏效,但是越到高年级,学生会觉得很含糊,到底“棒”在哪里了?

记得一次为请假老师临时上课的经历,她所教的班有好几个捣蛋大王,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一看不是自己的老师,顿时沸腾起来。于是,我首先发出指令:“一二三。”孩子们大部分迅速反应过来:“坐端正。”我清楚知道这并不能奏效太久,于是马上找出典型代表不断地夸赞。

“哇,这位同学腰板挺得直直的!很好!”

“第四排的那位扎辫子的小姑娘精神抖擞,老师很喜欢!”

“这位戴眼镜的小可爱最快坐端正看着老师,真乖!”

“哇,第四组全部同学都坐端正了!超级棒!”

一句又一句落到点子上的夸赞,不知不觉就让全班同学都坐端正了。而我竟然在这次的临时代课中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这些学生管理得服服帖帖的。

有时候老师的一句及时奏效的课堂评价真的能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我们的课堂就是我们人生修炼的道场,使课堂纪律有序,“管”是第一步,使课堂高质有效,“理”是第二步。课堂管理不是简单的一句“小嘴巴,不说话”,更要发掘学生的群体力量,制定好“游戏规则”大家遵守,讲究表扬和批评的评价艺术,这样才能让课堂民主活泼又合理有效。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沙湖小学  梁丽仪)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