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832期

第201832期

【概要描述】

第201832期

【概要描述】

详情
第201832期   2018年11月10日   
 
 
第一版      
 
 
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德育合力
□ 广东省深圳市新洲中学   姚伟锋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中学生接受的最主要的三种教育,不过由于中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长,同时中学生尚未进入成人社会,所以学校教育往往被过度夸大。尤其是笔者所在学校的很多家长因为自身忙于生计,也缺乏教育方法,没有时间,更加不知如何教育自己的小孩,干脆直接把教育小孩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对于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中学生来说,他们自我形象还不稳定,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尚未形成,所以,如果失去作为教育基础的家庭教育,极其容易成为问题少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所以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就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引导家长正确地、积极地参与对小孩的教育,只有家长能够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担负起自己应当担负的责任,才能保证小孩在学校能够有良好的表现。
如何能够加强家校联系,我想从家访这个方面简单探讨下:
最直接的家校联系方式是家访,但是要让家访起到加强家校联系的效果,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家访方式。
第一,家访前期筹划
在开学后两周左右的时间,我会开始向班里的学生发布我会到班上所有学生的家里进行家庭访问的信息,一般正式家访的开始都会在消息发布两周后,这个时间段正好通过学生将我的信息传递给家长,好让家长有个心理准备,同时我也利用这个时间段规划好家访路线以及对学生做进一步的调查,包括上课情况、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
第二,家访路线规划
为了正确找到学生的住处,同时为了提高家访的效率,我会按照以下几种方式来规划家访路线:
1.就近原则,将相互之间不超过3分钟路程的学生规划为一组,一组控制在4人左右;
2.顺路替补原则:如果遇到路线中出现家长临时不在家没办法进行正常访问,而剩余时间又很充足时,就可以通过顺路原则进行替补。
第三,家访时间选择
第一家家访的时间一般选择在傍晚7∶00开始,提前让该路线的学生统一在一处标志性位置集中,然后按路线规划开始,由相应学生带路到家家访。让学生一起跟随家访的原因在于:1.减少再次等待和寻找的时间,从而更高效到达下一家进行家访;2.因为有学生的等待,所以更加有利于控制各家的家访时间,可以以有学生在等待,以及还有下一家学生需要家访为理由结束这家的访问;3.因为有其他学生跟随,还能消除某些家长有其他特别想法或者过多讨论其他负面信息的念头。
第四,家访过程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一次家访的最主要目的是让家长对班主任有较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能够更加顺利进行家校合作做好铺垫。所以班主任家访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1.班主任在去家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仪容,尽量穿着比较庄重但是又略带休闲的服饰。庄重是表示对这次家访和家长的尊重,略带休闲是为了让整个谈话气氛能够比较轻松和活跃。
2.在家访过程中一定要带着谦卑的态度,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同时真诚地对家长的问题进行解答。但是当家长提出无理或者无礼的质疑时,也一定要通过正确的方式纠正家长的错误。
3.在家访过程中,对普通学生的家长要指导和帮助他们更好规范小孩在家的学习时间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优秀学生要尽量说服家长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源,帮助小孩在学业上能更进一步,同时也需要指导家长给这些学生一些自由的时间,做到劳逸结合。至于对那些问题学生家长,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替他们分析家长在教育他们过程中的欠缺以及现在家长可以做到的补救措施。总之,对不同类的学生家长和学生家庭,要正确掌握合适的方法,让他们真实感到你这次家访对他们的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话:“教育过程中要充满爱和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班主任会去家访都是带着爱心的,但是要想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想是需要注意技巧和方法。
 
 
 
如何帮助初一新生度过心理适应期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第二初级中学   胡锋利
时光在流逝,一轮又一轮的毕业生被送走,一轮又一轮的新生又被迎到,寒暑易节,周而复始。如何引导学生顺利地度过“新生心理适应期”,便成为每个新生班主任必须面对和完成的任务。笔者在长期的班务工作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一、班主任要告知新生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告知学生要充分做好应对各种不适应的心理准备。刚刚升入中学的新生,突然间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同学,难免会产生孤独、无助、甚至恐惧等情绪。班主任老师除了热心对待每一位新生,告知他们这些都属正常现象,每一位新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不必惊慌、着急以外,还需提醒学生要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主动向周围人学习一些必要的适应方法。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要积极寻求改善之道,必要时还可以寻求老师、父母和同学的帮助,也可以向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倾诉求助。比如在生活上,要克服依赖性,培养自理自立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人际关系上,要善于打开心扉,多与同学主动交往。只有多与同学交往,尽快融入新的环境中,自己的精神生活才能得到充实,这样才不会感觉失落或空虚。比如在学习上,要意识到中小学有着诸多的不同,比较大的变化为“三多一少”,即课程多,授课教师多,作业多,休息时间少。从小学到初中,功课由小学时的两三门一下子增加到八九门,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授课的知识容量也比小学时大,这就使初中生的学业负担客观上大大增加了。然而只要大家对这种变化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针对新的学习内容、学习特点,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在适应老师讲课方的同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一位同学都会很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的。
2.告知学生要给自己正确定位,要扬长避短,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主动认识和适应新集体。班主任要告知学生:也许你所在的班集体是一个英才汇聚的地方,能来到这里读书的学生,在以前的学校可能都是成绩比较拔尖的,都是老师们的掌上明珠。可是到了这里,大家都是“高手”,环境就大不一样了。大家都很出色,自己以前的“公众焦点”地位已不复存在了。所以有的新生,特别是比较敏感或自卑的人,就会感觉到孤独、受到冷落,好像是从公主、王子的地位“沦落”为平民百姓,觉得在这个新集体里老师和同学都不关心他,没有温暖。所以新生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要学会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发辉自己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实现心理平衡。
二、班主任自身需要注意的事项。
1.端正教学思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所有学科的科任老师协调合作,各负其责,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质量,克服“以量取胜”“以量补质”“课内损失课外补”等片面认识和不恰当的做法。
2.提高衔接意识,做好衔接工作。中小学教师应从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角度出发,加强联系,相互“走近一步”。在管理方法上,中学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你面前的“小大人”两个月前还是个“孩子王”,而且在“两不管”的两个月暑期里,他们很可能会放松要求,不思学习,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往往有很大的回落,此时如果过份地强调学生“成熟”和“独立性”,采用“放鸭式”的管理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样会使不少同学离开“保姆型”的小学教师后,感情上失去依托,产生失落感,从而对新老师在感情上产生抵触情绪。为此,班主任老师的“收心”工作必不可少,特别要注意开学工作的每个“第一次”:精心安排好第一天的学习生活,精心准备好第一次对全班学生的讲话,精心组织好第一次班级活动,精心准备好和学生的第一次谈话,精心开好新生的第一次家长会等。
业有终数,学无止境,“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与广大同仁携手,继续探索新生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让德育走进高中语文课堂
□ 河南省商城县上石桥高中   张木涛
高中语文具有课时充足、内容丰富等特点,有着进行德育的先天优势,应为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主要阵地。德育如何走进高中语文课堂,怎样才能达到德育、智育双重教育的目的,我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尝试,浅谈一些方法:
一、以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认识我们的国家,以及我国的灿烂文化。例如在上余秋雨的《道士塔》时可以设计一堂让学生“模拟法庭”的语文课:
案件:敦煌文物严重流失案
原告:本班全体同学
被告:自己选定某个体或群体,要具体,而不能抽象。
证据:证据来自原文内容,适当采用查阅的资料。
审判程序:首先由原告陈述,时间2分钟。其次由辩护律师为被告辩护。
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活跃。学生感受到我国灿烂的文化成就,自豪的情绪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对文物的流失痛心疾首,自然而然地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二、以丰富的教材内容来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
教材丰富的内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利用课文让学生受到德育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并保证占有适当分量”。 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教学过程中去发现“占有适当分量”的德育内容。高中语文教材中含有很多能与德育挂钩的课文:如学习《沁园春 长沙》中的立志高远;体会《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感人亲情;《包身工》让学生懂得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高中语文课本中处处都是德育资源,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不断探究发现,结合当前学生现状,达到既能让学生学到文化知识,又能提高德育素质。
三、以引申阅读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用大量的素材,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的时候,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好时候。比如在上托马斯刘易斯的《这个世界的音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享受大自然那美妙动人的乐章,享受大自然音乐的和谐,真正享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语文教学中要补充的内容很多,课文背景、作者简介、重要作品以及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等等,只要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多长个心眼,多在意一下对学生的德育,就会发现德育的素材无处不在。
四、以作文课堂来达到学生德育的升华
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看,往往是知识只停留在简单的认知层面,要想学生真正地深入学习、理解、接收到所学知识,就得给学生一个属于自己实践的舞台,德育也是这样,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说教上,应给学生一个舞台去学习和实践。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拿一定的作文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训练。比如制定具有时效性的德育类素材的作文题让学生写作,我在去年让学生写了一个材料作文“地铁吐痰男事件”,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呼吁“争做文明人”“文明社会人人有责”等。
五、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语文课堂的德育要注意潜移默化。语文课堂的德是一个渗透的过程,而不是语文课与德育课的简单叠加。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语文知识与德育的“结合点”,找到教学的切入点。
第二,语文课堂的德育要注意适度原则。语文课堂毕竟是语文课,性质上不能变,依然是传授语文知识为主。一旦加入过多的德育内容,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还可能让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三,语文课堂的德育要求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要求语文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合学生实际,这样才能把当前的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探索出多样化的方法,以达到德育和语文课堂的更好融合,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优秀人才。
 
 
 
唯有爱的雨露才能催开最美的花朵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赵阳阳
爱,能温暖人的心灵;爱,能鼓励人一直朝前迈进。有人说:有爱才有追求,有对爱的追求,才有对爱的奉献。作为一名教师,所面临的是一群天真无邪,渴求知识,有着五彩斑斓梦想的孩子们,对他们更应该给予无私的爱。唯有爱的雨露才能催开最美的花朵;唯有爱的交流,才能搭起师生之间心灵的彩桥。
一、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严是有标准的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严,不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严。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老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畏之。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严格之水只有渗透情、爱之蜜,才能成为爱的甘露。
二、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拥有独立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生要真诚,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的良师益友。
三、爱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问题生”也不例外,相反,对这些“问题生”要给予更多的爱。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千方百计让学生的闪光点真正闪光,使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激起学习的斗志。转化“问题生”除了多观察外,还应多了解、多关心、多谈心、少发火、不体罚、不放弃。实践证明,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问题生”是绝对可以转化的。对学生除了所给予爱以外,还应有一份责任感。
总而言之,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学生的责任感是每个教师所必备的,热爱学生又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动力。对孩子多一份爱吧,因为在给予的同时会多一份收获;对孩子多一份责任感吧,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愧对教师这个称号。
 
 
 
刍议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学应用
□ 江苏省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   张菡亭
1986年,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和小学校长雅各布森在一所小学,以全校学生为对象进行了智力测试。然后,不考虑测试成绩,随机挑选了几名孩子。班主任老师接到的信息表明,被选拔的这些孩子们得到的评语是“有前途的优秀生。”这项实验的目的就是蒙骗班主任。过了8个月以后,针对全校学生又实施了第二次智力测试。结果显示,原先被选的“有前途的优秀学生”取得的成绩相比其他学生有了明显提升。为什么仅靠班主任的期盼,就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呢?其理由是班主任受到自己期盼的影响,其态度或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这些学生也在无形中受到了鼓舞。而像这种人们对某人的信任或期待,会变成现实的现象被称为“皮格玛利翁效应”。这则故事充分证明了心理学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临近期末,我让几个学生来帮我一同粘贴已经写好的期末评语。他们时不时地聚到一起,对着一本成绩册哈哈大笑,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很不好意思地告诉我:“老师,某某某在你心中居然是这样的。”“某某的伪装真是惊人啊。”我当时愕然了,那些评语可是我根据他们平时表现,实事求是地写下来的,为什么在同学眼里他们都像变了个人似的。 作为班主任的我在深度了解学生时,有没有出现偏差呢? 
心理学中,有四个形成印象的特殊法则——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负性效应。
首先是首因效应,它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就如有的孩子一开始就默默无闻,显得很乖巧,在今后的日子里,即使我抓到他自习课讲话,也会认为那是偶然现象。而有的孩子刚进我班就惹是生非 ,连续犯几次错误,我马上会下意识地给他扣上“捣蛋鬼”的帽子。这种凭首次印象来评价学生的心理误区值得注意,长此以往会对评价学生的公平性造成影响。当然,首因效应也能帮助我们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就拿写评语来说,一个写“此学生聪明,勤劳,冲动,挑剔。”另一个写“此学生挑剔,冲动,勤劳,聪明。”一样的评价出现两种效果,因为大脑第一次面对陌生人的时候,总会探索和接受最多信息。所以第一种写法会使人认为他是个模范生,而第二种写法会让人有种消极的认识。作为班主任,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注意评语的顺序,也许能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
其次是近因效应,它是指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比如某位学生平时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不是很好,但近期一次考试他考得特别好,我们就会减少对他的关注,放松对他的要求,结果在后一次的重大考试中他一落千丈。这种对学生松懈的态度就来源于近因效应,我们太在乎学生最近的一次考试成绩,而忽略了过往。我们办公室有一位老班主任,在开家长会之前,不仅打印本次期末的成绩,同时把班中学生整个学年的成绩都打印了,他说这样才能客观评价每个学生,让家长知道孩子情况如何,将来该怎么做。这一举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再次,要来说说晕轮效应,它与个体身上的魅力有密切的联系。通常大家都期待长得漂亮、长得帅气的人完美无缺,这种想法就属于这一效应。而晕轮效应就是发现别人的一个优点,就对其诸多缺点也做出肯定评价的现象。与其相对的是负性效应,它是指人们在形成总体印象时,相比正性信息,对负性信息给予较大的权重。这两种效应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班主任,不要只以成绩说话,认为成绩好的学生样样都行,相反,那些学习有问题的学生干什么都不行。
《礼记·学记》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今后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我还有许多要学习和反思的地方,我要牢记“教学相长,学思并进”这八个字,用知识武装自己,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调节自己的心理趋向。
 
 
 
教育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
□ 山东省沂源县第四中学   宋  霞
班级管理的三大宝:爱心、耐心、恒心。耐心能真正体现和考验教师的素质,大教育家培根说:“无论何人,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更应该有耐心去开导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十几年的班主任经验,让我逐渐认识到耐心是一种被赋予了很多含义的心情。
一、耐心是热爱
在教育学生上,我们常用的方式有大声训斥,个别谈话,集中强调等,往往是一人犯错全班受训,孩子们都低着头默不作声地静听老师的批评吆喝,多数时候忽略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他们的心理各不相同,老师教育学生,针对地应该是孩子的错误行为,而不是学生的人身和人格。小学生的幼稚心理决定了他们屡教不改的特点,因此即使班主任每周都会强调纪律常规,但还是会不断收到扣分的信息,每次都因懊恼而不由自主地会说一些过头的狠话,你再这样就怎样,事后想一想,真的是无用功。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是什么?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不是怨恨他们为什么总是做错做不到,所以教育的本质是爱护学生,班主任要摆正心态,澄清认识,班级工作说小一点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育学生具有优秀的品质,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不是说,做班级工作非要从校长那里家长那里得到什么,或者赞美,或者奖赏。班级工作只要真正做出来,班里班外的人都会看到。
二、耐心是细致
我班孩子丢三落四的现象十分严重,上学不带书的,忘带作业的,写作业找不到笔的,光是找东西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如果和他们置气,早就被急死、气死了。通过我的观察和了解,总结了这部分同学的一些特点,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过度依赖家长的帮助,自己没有做事的意识,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应该干什么。这需要区别对待:对粗心的学生帮助其制定小计划,家长监督;对能力不够的学生要从最基本的教起,从基本的生活能力开始训练;对于对学习不重视的皮学生,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使他们不敢懈怠。“细节成就人生”,这是最近几年喊得响亮的一句话。为了成就孩子的人生,我们就必须把班里的事情从小处入手,精心经营,扎实工作。另外,细心还包括一种平衡度,即班主任要平等、公正地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尤其对犯错的孩子,不能采取过激行为,好好研究一下这些孩子犯错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对症下药。细心说到底,就是教育孩子要找准点,一点到位。总之,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有所发现,只有区别对待才能彻底改正。
三、耐心是示范
教师工作不能只喊口号,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往往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所以说,当了老师就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我们班学生打扫卫生特别拖沓粗拉,早晨来了不干值日,下午放学后才开始扫地,卫生工具随意摆放。这些现象每天发生,单纯的语言教育听了就忘,索性就少说多做,早晨进校我就先从卫生区路过捡垃圾,进入教室我就先把歪歪扭扭的桌子摆整齐,中午来了学生在练字,我就拿起扫帚开始扫地……虽然现在还是很乱,但是要求加上我的示范,学生们都看在眼里,一部分学生已经行动起来,能自觉干值日保持卫生整洁了。
四、耐心是宽心
耐心就是心里不急躁、不厌烦、能持久。我班现有49人,每个人不管男生女生都很有个性,经常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问题。在解决各种问题时,班主任要有慈母般的爱,做具体工作时,又要有充分的宽容之心。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们要能看得下去,要能冷静处理,比如刚刚有两个男生满脸泪水地来找我理论,一个把另一个打了,问清了事情的缘由,原来是又玩恼了,好不容易安慰好以后让他们不要挨在一起,要远离一点,结果没用两节课早就快乐地玩开了,简直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所以,教师的耐心要冷静,要对学生宽容,也要对自己宽容。
总之,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虽然工作琐碎事事不可能尽善尽美,但需尽心尽职。以爱心、耐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关,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版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匡衡小学   罗  亚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也明确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比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 ,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否则到高年级就会寸步难行。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会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看加算减来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会影响到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要做到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比如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训练计算,看看谁能把火车开得更远;采用小组竞争的方法,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借用多媒体、卡片、小黑板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答、游戏中计算等方式训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讨厌计算转变为喜爱计算。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外,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只要我们遵循儿童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有所提高。
三、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学生要想获得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意志的培养。培养学生坚强意志,主要做法是在日常学习中加强计算训练。首先,要坚持引导学生每天训练口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比如“789×687”涉及到了9次乘法口算以及7次加法口算,学生只有掌握了口算能力才能提高笔算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安排一些口算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日常的口算训练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比如在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计算题卡片,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周举行一次计算题训练,主要用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往往会通过列竖式的方法,一旦这一过程出现错误将会影响学生的计算效率和准确率,因此必须通过日常训练以及每周的练习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反复训练。通过这种长期的训练,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多小学生喜欢做比较简单的计算题,而面对复杂的计算题时往往会愁眉苦脸,计算正确率也随之下降。很多学生在进行计算时总希望能够尽快将问题解决,一旦遇到数字较大或者繁琐的计算时,就会不自觉地产生排斥心理,丧失解题的信心。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困难,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比如,教师可以举办“巧算比赛”“趣味解题”等活动,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帮助学生树立解决难题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 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渭城联合小学   孙  娟
无论是大树,还是小花、小草,最初的生命都是一颗小小的种子。我们人类灿烂的文化、科学技术的成果其实也是由一粒种子萌发起来的,那是一颗创造力的种子。创造力的种子孕育在每个孩子的大脑中,这颗种子需要生根、发芽,必须精心播种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播撒创新的种子,去唤醒创新的潜能,去鼓舞创新的志向。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具有初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口语交际,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也要实施创新教育。
一、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用各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学生介绍教材上相关内容的历史。二是教师运用电教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录像等,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三是让学生课前去观察,发现问题,发现材料,激发他们去创造。四是自己动手操作,激发他们去创造。五是走出教室,在特殊的氛围中激发交流欲望。六是设立口语交际支点,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如让学生搞社会调查等。
二、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思维
口语交际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突出主体性,要把学生看作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例如,演课本剧《陶罐和铁罐》,通过学生语言改编,夸张表演,通过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一节课下来同学们不仅掌握了课本剧的表演,也再现了课文寓意,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口语交际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再比如,口语交际《购书,谈体会》教学中,通过学生模仿营业员、我、爸爸围绕购书展开交流,从自创情境到参与表演。在表演中,创造性的语言到淋漓尽致的角色表演,使课堂气氛格外活跃,发展了他们创造的思维,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也培养了文明、大方的交际习惯。
三、延伸教材,启发学生创造想象
想象,是指以事实和已知知识为依据,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信息,灵活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让思维自由驰骋,形象化地构造出新的图景、人物中领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延伸教材,启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如在设计导游解说词、小记者采访、辩论会,首先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采用各种方法,如设计导游词,可以用具体的数字说明,比喻、夸张等修饰,风趣诙谐的语言,优美的景物描写,历史小故事等等方式,对不同的景观,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这就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想象。
四、启发自我创新,培养创新能力。
许多人认为,创造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其实我们每个正常的人都具有创造性,都可能有发明,有所创造。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尝试。例如,在口语交际的有趣的小实验时,师生共同进行用塑料板吸小纸屑,看小纸屑的变化,通过实验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再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实验,边做边讲实验过程,讲小实验蕴含的科学道理,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做的过程肯定会遇到一些小问题,那么解决问题就需要学生创新性地思考,启发了自我创新。
总之,在口语交际中,只要突出实践性,艺术性,渗透创新性,体现自主性,就能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能使学生养成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
创造性的种子需要你去播种,需要你深耕细作,施肥,需要你培育好土壤。作为一名园丁,让这颗创造的种子驰骋在广阔的田野,让它迸发出令人欣喜的光芒吧!
 
 
 
让赏识教育的阳光照亮问题学生的心灵
□ 北京市丰台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   吕  静
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经过专门的研究后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只不过是20%-30%;如果施以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以发挥到80%-90%。其间的幅度相差60%,所以说,如果激励得当,一个人可以顶4个人用。这让我想起中国有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那么士为什么愿意为知己者献出最宝贵的生命呢?很简单,两个字:赏识。其实,不论成人还是小孩,潜意识里都希望被认同,被表扬。学生也期待获得教师的赏识与肯定。因此,赏识教育就非常重要了。
什么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思维视角,即用赏识的眼光看世界,是一种凡事发生,往好的方面想的积极的思维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欣赏的心态。赏识教育,就是在这种心态和思维方式指导下的一套教育理念。教师不能采取单一化的教育评价方式,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因为缺乏成功感的差生,往往更需要老师的赏识。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教育者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首先,让学生感受到你的赏识。
桂贤娣有“三问”,一问:你爱你的学生吗?(动力)二问:你会爱你的学生吗?(技能)三问: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 吗?(效果)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在教师人格特征的研究中,涉及到教师的师爱问题。在5所学校,随机抽取120名教师,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被试者回答“是”。然后向这120名教师所教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0%。学生一旦体会到师爱,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赏识,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赏识教育的核心是爱,会爱,懂得爱——爱生命的全部!赏识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充满生命力的教育,是让所有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你的赏识。
其次,不用单一的标准衡量学生,允许失败,赏识教育为主。
有句话说得好,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满足孩子内心的需要,形成肯定性的自我意识。这种意识多次沉淀,就会积累孩子的成功感,埋下自信的种子,点燃理想的火花。赏识,表现为教师对孩子进步成长的信任。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能行”的心态中觉醒。这就是赏识教育带给差生的变化。一次竖大拇指的赏识与表扬,可能会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一生。试问,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用“食指”,而不用“拇指”呢?
再次,承认个体差异,发现学生潜能,形成动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不分高低上下地包含七个方面: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当今学校对差生的评价仅停留在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两方面,而差生当中的许多人其他五种智能项均有自己的强项,老师应该发现学生的强项,激发他的潜能。这样每间教室都可以成为学生精神成长、人格完善的驿站,每位老师都可以成为孩子成长中的重要引路人。
最后,封杀教育冷暴力。
“赏识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充满生命力的教育,是让所有孩子欢乐成长的教育”。赏识教育使全体学生感受到并深信不疑:老师“看好”每一个人,“寄希望于”每一个人,“决不放弃”每一个人。赏识教育要拒绝说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因为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结束语: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可见赏识教育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推进器和催化剂。愿同行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争取多用拇指,少用食指。
 
 
 
 
如何建构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李  萍
充分准备教材知识是建构“高效课堂”的基础。立足于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之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地分析,并制定出周密的教学计划,指出教学重点及难点。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学生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这样便于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以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出特定的情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就能够把握住学生的兴奋点,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计出精彩的引言、向学生讲述化学家的成长故事、化学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对于初中化学知识,往往会涉及很多理论知识,如:微观粒子的结构、运动及变化较为抽象,与宏观现象有着根本的区别。由于多媒体有机地融合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内容,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而且生动的画面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从初中生角度来分析,由于化学属于一门新课程,对于化学实验还处于启蒙阶段,通常在这个时期开展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其中的原理,所以,要求有些实验需要老师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因而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在课堂中要保证实验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过程中,就应把学生纳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并听取学生评价和反思课堂教学的意见,这样就实现了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学。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和回报是理所当然的。学生的收获也是衡量课堂教习有效性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深刻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与此同时,教学的有效性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也逐渐由不懂变为懂,懂得少变为懂得多,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喜欢上化学课了。
高效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得到充分展示,实现知识技能、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的有机结合。知识与技能要在过程与方法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在过程与方法中培养,同时在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中不断升华。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因素
□ 山西省怀仁市第七小学   刘红梅
任何德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是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的。音乐正是借助于有组织的音响活动,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以曲动人,以情感人。在音乐艺术的氛围中,使学生受到熏陶,心灵得以净化。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如何渗透德育呢?
1.教师可通过创设德育情境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刻领会音乐作品中所隐含的思想。如在教学《卢沟谣》这首歌时,我在多媒体教学设备帮助下,通过视频、图片资料让学生通过看、听卢沟桥从春秋到民国的历史。歌词里没有豪言壮语和空洞的口号,用简单、清晰、贴切的语言,再现卢沟桥地区发展变迁的千年历史画卷,聚焦永定河、卢沟桥、宛中城这些载体,学生在读唱过程中,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切身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的确来之不易,进而使学生对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过程有一个清楚正确的认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2.教师可根据学生模仿力强、好动的特点,经常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在活动中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例如,在学唱《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时,我让学生戴各种小动物头饰,扮演歌中的小鸟、喜鹊、小蜜蜂、小蝴蝶等小动物,进行歌舞表演,感知劳动的光荣,懂得辛勤劳动才能使生活幸福的道理。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教师可结合歌曲内容,通过视听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些音乐家的故事,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感受力,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一座座高尚人格的丰碑,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得到高尚道德情怀的感染熏陶,进而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 山东省沂源县鲁阳小学   秦昌军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在整个合作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它强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主动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合作、交流,进而深入地去实践和感知,通过个人的努力和集体的配合来完成学习任务。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践合作学习
(一)科学合理地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
1.符合学生的实际,使任务具有科学性。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学,实施合作学习也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首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具体来说,要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把学生的所学和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结合起来,特别是要结合学生对于计算机感兴趣且有一定基础的情况来安排开放性、探索性、挑战性的活动内容。设计开放性的环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需要自己设定目标,并且需要在合作模式下才能够有效完成,所以需要选择合作学习方式。
2.明确教学目标,使任务具有典型性。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一定是学生依靠个体力量难以独立完成的,这就意味着学习的内容相对复杂且学习能力层次要求较高。但是小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基础知识掌握相对薄弱,问题若是太难往往会导致学生难以探究,进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必须要符合学生现状,设计典型的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动脑、探究能够摸索出来的,这样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才会提升,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优化组合,分工合作
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长期的生活经历以及家庭的过分关爱使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不是很强,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在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里经常会出现有的听、有的看、有的什么也不干的情况。由于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这种“别人的事与我何干”的认识在所难免。为了便于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长和所选的主题内容,在原有分组的基础上对各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同一组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每组的各个学生有不同的专长;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位组长,负责组间交流和组内协调。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指导,而这种指导主要体现在技术支持上,并不涉及具体的设计创想。由于有了合理化的分组和技能的储备,各个小组的作品制作工作很快就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工作,他们各有侧重但又不完全独立,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找到最佳的创作方案。
三、将合作学习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思考
从目前来看,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被较为广泛地应用,而且合作学习在计算机教学的实践中确实能发挥它的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在合作学习主题任务的布置和具体实施中,要充分考虑分层问题。学生具有个别差异性,因此,合作学习在计算机教学的应用中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还要对小组搭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避免小组中个别成绩好的学生包揽了整个小组或小组中绝大部分工作,而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无所事事,有的甚至借机逃避学习任务,也就容易出现“是个别人的事,能者多劳”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式就是加强任务的设计和课堂的组织,消除合作小组中的“个人英雄主义”。这是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予以注意和反思,在教学中不断地改进与完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更是如此。
总之,在计算机课堂教学环节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合作学习的潜能,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努力实践,不断探索,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就一定能使计算机教学更上一层楼。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附城镇玉泉中心小学校   王长生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所提倡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它充分展现了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理念,在发展学生认知、情感和态度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本文对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 
一、借助于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习主动性 
学生可借助于现实生活来获得知识技能,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将课堂教学内容转移到现实生活的经历当中,并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经历当中来学习知识,这样就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借助于自我的亲身经历来获得真实的体验,以此来深入理解与掌握知识。例如在数学学习当中,会应用到许多的教具。在教学钟表时间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制作纸质的教具表盘。通过制作表盘可使学生初步了解时间的概念,以及表示时间的单位。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在深入讲解有关时间单位的换算等知识点时,学生就能够较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生活化的学习,可让学生深入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使得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二、注重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在当前的新课改发展趋势下,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应再沿用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对于部分数学基础知识,如果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会要求学生进行机械记忆,这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只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定,让学生无法进行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在数学教学当中,尤其要注重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当中不能仅仅是应用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应提供给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以及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思维来考虑数学问题,并合理应用数学技能,这将教学生活化真正体现在小学数学当中。教师应让学生懂得灵活应用生活化理念,将原本抽象的教学知识置换为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并指导学生立足于现实,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去分析与解决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后进一步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在进行制作的过程当中,可充分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在开展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既有效提升了学习小组所有成员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小组协作能力,还可使学生较好地认知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所具有的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增加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体验生活,并从生活当中锻炼实践操作能力。
三、合理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学习终极目标,即为在现实生活当中能够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教师应在教学当中精心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应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进一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例如,笔者在教授有关“利息”的知识之后,就安排了一次生活化的充满趣味性的课外作业“学做一次小储户”。首先安排学生查阅当前银行所执行的存款利率数,并让学生计算自己零用钱,再比较不同年限的存款利率,计算出应如何存款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这种充满趣味性的作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深入分析、调查研究、相互比较的学习过程,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利率、利息的相关知识点,这些学习活动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会理性的消费。养成勤俭节约的意识,让教师能够达成教书与育人的相互统一。在教学当中贯彻落实理论知识与学习实践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充分应用所学知识,从现实生活中有效地拓展知识面,并获得更多的知识,既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在现实生活当中懂得了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下,开展生活化教学,既能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同时也提升了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因此,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进一步研究如何才能应用好生活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数学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版   
 
 
 
美育教育:给孩子一个无穷无尽的创意世界
□  山东省沂源县东里镇河南小学   江兆娟
儿童美育教育是儿童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有着启发儿童创造力与煅炼儿童思维的作用。在开设这些美育课程的时候,我们必须仔细思考这些课程对孩子们的成长会有怎样的影响,有哪些误区是我们要避免的,又有哪些观念是需要我们去改变的。
一、儿童绘画天赋的相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绘画天赋超强的,他们常常会给我带来各种惊喜。比如在进行空间设计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可以变幻出各种花样;再比如在进行材料拼接课程时,有的孩子能表现出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在对待这样的群体时,如何启发和保护他们的天赋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稍不注意,孩子们的这些天赋就会消失,这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在家庭方面,家长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行为就有可能对孩子的思维模式产生影响。如果某个孩子的空间想象力特别强,那么他在识记地图或者接受雕塑、陶艺等空间类美术课程学习时会显得得心应手;如果某个孩子的观察记忆能力很强,那么在画儿童简笔画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将客体特征表现出来。若家长没有对孩子小时候表现出的这些天赋重视起来,甚至忽略这种天赋的存在,那么在孩子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这些天赋就有可能消失。在教师方面,眼光敏锐的美术教师,会比家长更具有发现孩子美术天赋的能力。孩子的某个在家长眼中并不起眼的创意可能会被美术教师发现。比如我的一个学生在画带有房子的画时都喜欢把房子的屋顶涂成蓝色,家长在看到的时候认为孩子应该和别的孩子一样把屋顶涂成棕色或黑色,确实,在常人的理解中哪有屋顶是蓝色的房子呢?我鼓励他跟着自己的想法去画,但也不免好奇为什么所有的屋顶都画成蓝色的。在我与那个孩子的交流中得知,孩子画的屋顶之所以是蓝色的,是因为把屋顶画成蓝色,云彩就可以飘到房子里面去。这个案例让我更加确信,儿童美术相比别的学科,更容易培养孩子的创意思维。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要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供孩子自由探索,在没有压力的课堂环境中让孩子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
二、通过美育教育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的思维僵化了,那么将其纠正会是一个很难的工作。美术教育可以很好地启发儿童发散思维。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过这样的例子:在上课的过程中,儿童之间的差异非常大,但是单论创意和创造力思维的话,有些孩子表现出了与年龄极不符合的老成,我也在他们身上花了更多的时间,为此我对之前制定的课程设计进行了修改,试图活跃这些孩子的思维。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儿童一生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美术教育可以训练孩子的逆向思维能力,通过头脑风暴和思维导图可以加强孩子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运用到儿童美术教育中,可以让孩子将平常惯性认知的事物关系颠倒过来,比如河流和船的关系、水杯与水的关系等。而头脑风暴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无限的创意世界,任何创意和设计都可以不循规蹈矩,比如一片叶子可以挂在树上,也可以应用到生活中成为被子、口罩、眼镜,甚至运用到实际家居设计中成为创意沙发、创意台灯等,只要有一个简单想法,便可以在脑海中变幻出无穷无尽的创意世界,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意义。
儿童美育教育是非常值得探索的领域,我认为就儿童美术绘画而言,观念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应只是让孩子进行日复一日的技法训练。当下许多美术教育的误区就在于我们培养了许多模仿能力超强的画家,但却忽视了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良好而科学的美育教育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需要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开发,让美育教育影响更多的孩子。
 
 
 
 
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大程镇西周中学   张  毛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美术教师的探索的一个难题。根据我这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取得的成绩,我认为解题的关键就在于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美术教师有一种疏离感。如果只是讲课,不主动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那么教学气氛很压抑,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为了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不仅穿插各种游戏,还尽是创设情境多和学生交流。如在教授《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时,用多媒体展示出北宋范宽作品《溪山行旅图》,和学生一起共同寻找作品中的人物、动物,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构图,历史背景。学生们兴致很高,积极参与,并互相比赛,争抢回答,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课后了解,学生对作品的内涵等记忆深刻,同时也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
二、亲自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话说千遍,不如示范一遍”。 在教学中,我不仅仅讲,还要亲自示范。给学生直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感受到绘画练习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在讲授《笔情墨意抒胸臆》这一节课时,学生对中国画技法、意境,了解不是很透彻,于是我亲自示范临摹朱耷的作品《莲房翠羽图》,边临摹边讲解,从用笔的技法,墨色的浓淡,构图的章法,讲到作者的艺术人生及他的作品特点。使学生不但煅炼了绘画的技巧,对中国画的创作,中国画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特点也有深刻的体会。在讲授七年级《关注你我他》这节课时,亲自示范绘画技法,准确的造型,简单的线条,让学生羡慕不已,进而产生也要画出一幅作品的美好愿望。中学生好胜心强,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走出教室,走入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策略,多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用心灵接触自然》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树木,风景,并体会自然之美,我打破平时在教室中的练习贯例,把学生带到校园的一角,让学生们观察树木的生长姿态,用手触摸树木,感受树木之美。使他们产生一种我要把它画下来的想法。于是这一节课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对树木的结构、形态有所了解,更体会到美妙的大自然的景色,使学生们陶醉其中,享受美景。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许多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都能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发现出来。学生的视野也开阔起来。如讲授《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时,利用多媒体,把外国静物画的起源,发展过程,转变过程,风格特点都一一展现给学生,并重点介绍几幅名作的特点。如梵高的《向日葵》,介绍画家的人生,让学生体会作家如何把生命和思想灌注于物体之中这样“静物”就不仅仅是静止的生命了。使学生们亲身感受外国艺术家对生活的由衷喜爱和细致的观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初步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美术教学最有效的途径,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的热爱及责任感。只要很好的激发这种动力,那么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体验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利用电子白板构建高效作文课堂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朱惠兰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精选学生的片段训练,输入到电脑上,利用电脑可以即时呈现信息的优点,然后切换成白板大屏,为学生的作文训练提供帮助。学生拿起白板专用笔,对精选的语段进行点评或者是纠正,如果存有犹豫的想法,也可以运用白板上的橡皮擦订正,将学生的练习本搬到大屏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与动手能力同步提高,方便灵活地组织作文材料,解决了之前依赖课件和ppt讲解作文课的许多固化问题。
交互式的电子白板能够将学生随时的思考记录下来,有即时储存的功能,在作文课上尤其适用,抓取学生的灵感思维,与其他学生共享资源,与教师共享资源,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作文讲评课,启用交互式白板可以改变传统的作文课停在说和听上面的缺点,让作文课变得五彩缤纷,自由板书可以实现作文课的社会性和人文性功能。而且对于教师需要特别说明的词句可以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某些工具比如说聚光灯等,对具体细节进行重复学习和再现演示,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贴近作文的教学要求。教师在点拨时,隐藏和放大等功能也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进行知识的重组和深入思考。它的优势还在于能够将作文课上师生的思维痕迹记录下来,这对语文老师的作文授课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新课标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利用电子白板进行作文点拨指导,师生感情交流得以实现,作文的个性特点得到关注,满足了不同学生对作文课的期待。
我们在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时候,教学观念、知识体系、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改变。学生能够通过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交互式白板,颇具有趣味性的方式达到学习的目的,让作文课焕发别样的风姿。白板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了更多发挥自我主动权的机会,这对他们的长期发展很有帮助。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桐林小学   常  华
质疑是学习的起始,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是科学意识的关键所在。现代学生质疑意识却普遍不足,我尝试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引导、设置情境、精心指导,让学生增加兴趣,提升质疑能力。
1.激发兴趣,使学生愿意质疑。
教学中,我采用趣味实验、模型、投影、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淀粉的踪迹》时,首先以小魔术的形式演示“白纸显字”的小实验;教学《混合身边的物质》部分时,演示“清水变牛奶”的小实验,使学生感到十分新奇,纷纷质疑“怎么回事”,个别学生甚至怀疑有假,我就趁势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展开探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2.突破禁锢,使学生敢于质疑。
从学生的心理来看,缺乏创新意识。主要因崇信教师、课本而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或因害怕质疑会遭到老师同学的批评或耻笑。我教育学生要敢于对书本、老师的观点进行质疑。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他们勇于质疑。如在《动物和植物》一课中探讨“植物是否能够运动”时,学生就植物不会运动的观点提出质疑:“向日葵不是会转动吗?” “有些植物还会吃动物呢!”“含羞草不是会动吗?”对此,我充分查找相关资料,向学生认真解释有关现象,并进一步拿动物的运动器官与之对比,才消释了学生的疑问。对于敢于质疑的学生,我大力表扬,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言行。
3.创设情境,使学生自发质疑。
我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巧设疑问,以趣激疑、以问设疑、以疑导思,诱发学生质疑、解疑。从诱发质疑开始,用实验、故事等形式创设质疑情境。如《了解空气》一课,我首先演示了“纸的奇遇”实验,当学生看到烧杯中的纸团被压到水下却并没有如他们预料中被浸湿时,顿时被激起了求知欲,这时我又适时提问:“是谁保护了杯中的纸团不被浸湿呢?”由于课堂一开头就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也就产生了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空气、摸到空气等等一连串的疑问。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认知能力、思维水平的差异,分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质疑。例如,在探究小苏打和醋的混合现象时,先让学生做混合实验并观察现象,然后再让学生用燃烧的火柴做混合产生气体与普通空气的对比实验,接着鼓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质疑。学生纷纷质疑:小苏打和醋混合杯中的火柴为什么熄灭?空气杯中的火柴为什么不熄灭?两个杯中的气体是不是不一样?混合杯中的气体为什么和空杯中的气体不一样?是不是小苏打和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的气体?再让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思考解疑,使得各类学生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寻找答案,有利于各层次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在科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教师通过恰当的引导能有效激发学生质疑的精神。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创设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尽量把实验的机会让给学生来操作,让学生在自己动手过程中自觉产生新的疑问。
4.强化延伸,使学生善于质疑。
质疑是教学的开始,是教学的主线,教学的最终应是在解决已有疑问的基础上引发更深层的质疑。在课外,我经常让学生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经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课外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外动手动脑。如在凤仙花苗的生长变化观察中,一位学生观察到子叶与第一对真叶的不同,跑来问我,我鼓励他继续仔细观察,并让他自己去查资料解决,让他在下一节课上很详细地向其他同学介绍了自己的发现和找到的答案。
5.甘为人梯,培养质疑意识。
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教师要敢于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应少提问,多诱问;少批评,多鼓励;少权威,多平等;少告诉结果答案,多让学生争论、尝试。教师还应不断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吸收广博的知识,不仅不怕学生质疑,而且为能被学生质疑感到高兴,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八一路小学校   程  红
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会感觉数学很难,有各种厌学情绪,导致成绩很不理想,怎么办?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将数学生活化是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毕竟数学来源于生活,而且不同于中学或者大学数学课程,小学数学课程学习的各项内容都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在实践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小学数学生活化进行了探究:
利用各种资源,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兴趣,主要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脱离生活实际。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课前,充分利用各种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做一个精彩的导入,将生活和即将要展开的教学链接起来,为实际生活和数学学习搭建桥梁。当下,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只要教师有心很容易就能搜集到大量和教学知识相关的生活素材,但这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我相信只有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搜集资料,才能最大程度的加深其印象,快速理解知识。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一课时,我就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让他们都提前在家长的指导下做一个心形的剪纸,并在课堂开始时进行班级大评比,看看谁折的“心”最漂亮,并引导大家说说自己的心都是怎样剪出的。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入轴对称这一概念。你看通过这样一个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前小作业,就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快速吸收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将数学问题场景化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数学离不开生活,恰当的问题情境设置可以消除学生对陌生知识的恐惧感,激发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当然这必然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恰当的找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打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屏障,将课本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问题生活化。
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时,如果整节课都让学生按照课本习题计算,学生就会感到很无聊,有时候甚至练得越多错得越多。但如果教师能够将一些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如在教学减法时,可要求班上学生提前携带米尺,并在课堂上现场要求同学们比比身高,并借助工具计算一下同桌之间身高到底差几厘米?这样不仅能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沟通交流,重要的是在这个教师创设的场景下,学生很容易的就能掌握减法的技巧。当然,在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熟悉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小组自主设计情境,教师只需要在需要的时候适当点拨即可。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到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小学数学知识虽然都很简单,但却是我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后运用于生活实际,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数学世界的兴趣,切实提高其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小数加减法”后,我要求孩子们下次和爸妈去超市,要自己计算一下所花费金额,并负责结账。通过这样的课后实践作业,将知识和生活打通,提高其实际生活能力,才是我们教学数学的最终目的。
总而言之,要想让孩子们爱上数学,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须积极创造条件进行引导。在课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完成各种精心规划的导学作业,为学生和陌生的知识架起桥梁;在课堂上,要努力将抽象的课本知识生活化,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来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后,要通过布置实践作业、举行相关比赛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相信这样的教学方法,一定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世界到处充满数学,并在不断的实践中爱上数学,切实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下伏完全小学   司伟芳
构建有高效小学语文课堂是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第201833期
下一个: 第201831期
上一个: 第201833期
下一个: 第201831期
上一个 : 第201833期
下一个 : 第201831期
上一个 : 第201833期
下一个 : 第201831期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