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教育需要下这样的“笨功夫”
- 作者:
【概要描述】
教育需要下这样的“笨功夫”
■ 王 营
说起教书育人,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郑州大学实验小学何蕊老师为学生写了360篇文章,约45万字,细数每个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满纸的真诚感动了所有家长及学生。
何蕊老师写给学生文章,是她深入观察和研究学生的成果,也是她教育情怀的真实流露。学生读着这样的文字,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从面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何蕊教师曾这样评价自己:“我没啥技巧,就是真诚,我是笨人,就用笨办法。”其实教育工作本来就没有什么终南捷径,谁用得“笨功夫”多,谁就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有一位女教师,在担任初中班主任期间,用了3年的时间转化一名问题学生,其间写下了15万字的观察日记,详细记录了这名学生的转变过程。该生看过老师为他写的日记后,幡然醒悟,决心痛改前非,立志求学,初四毕业后顺利考入本地重点高中,成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像何蕊老师一样,这位教师为了转化一名学生,也下了“笨功夫”。许多老师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往往人为地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认为差生不可救药,并且在教育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强化这种心理暗示,以至于这些学生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对学习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这位老师认为,所谓的差生并非什么都差,在某些方面有的甚至还相当聪明,只要正确引导,做耐心细致的工作,用真情去感化他们,这些“问题学生”最终是可以转变的。于是她从细节着手,长期跟踪,春风化雨,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在一般人看来,也许这些文字并没有多少高深的教育理念,大多数可能只是一些记实的片断而已。但它的价值也正在于此,因为没有对教育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也根本谈不上教育的理性自觉。站在对学生高度负责的高度,两位老师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