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第201825期 2018年9月10日
第三版
初中生文言文预习习惯培养的一些研究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双泉学校 冯丽芳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显然,学习文言文具有弘扬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将古人的智慧为我所用的现实意义。
而现实情况是学生“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老师教古文难,事倍而功半。究其原因,一是文言文距离我们年代久远,与现代口语和书面语都有很大差异,理解难度较大。二是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其中第二点最为关键。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注重研究教法的行为,要将主要精力放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上来。其中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学习新课的前提。那怎样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呢?
一、让学生认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光辉文明的古老民族,她的很多优秀文化是靠文言文记录下来的。正如余秋雨所说:“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于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欧洲经典的长廊安静肃穆,中国经典的长廊书声琅琅。”余秋雨认为:让孩子学习诗文经典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经典的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的确,文言文是历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语言的根基。可以说,不学文言文,我们就找不到回家的路!学生一旦认识到这一点,把文言文学习与自身发展以及文化传承等联系起来,就会积极地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预习也就可能变成主动。
二、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预习的必要性
要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预习习惯,必须让学生清楚地认识预习的必要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他的话集中体现了预习对于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为上课打好思维定向的基础。另一方面,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及早掌握学习信息,扫清听课障碍,只有预习了,才会产生优越感,学生才会发现老师讲的内容并不难,这样才能胸有成竹地听课,从而产生学习积极性,激发起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才会对文言文学习保持较高的期望和积极的学习行为,这对文言文预习习惯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教给学生预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生面对一篇生疏的文言文往往会因看不懂而懒得去预习思考,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依赖老师讲解的惰性心理。这种被动学习的方法显然要不得。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茫然,教师可布置一些有导向性的预习题,让他们产生一种求知欲,主动去研读课文。慢慢的,学生就能从中总结出一些预习的方法了,比如要多诵读、了解作者、试译课文、不懂要查阅资料等等。
四、采取丰富多样的作业评价方式
老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让学生不断获得鼓励,获得前进的动力。老师应当尊重学生的预习成果,善于捕捉他们预习作业中的亮点,把激励、期待、关怀的语言,通过预习作业评价,流淌到学生的心中,学生会因此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由此,预习作业自然成了学生愉悦而美好的体验。
总之,预习是新课学习前的准备,我们着力培养学生文言文预习习惯,是希望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爱上中华文化,从中吸取营养,提高品位和情趣,最终继承并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她焕发出新的生机!
阳光体育 接力正能量
——例谈小学体育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 湖北省蕲春县赤东镇走马岭小学 叶 青
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不仅需要学生有强健的体魄,还应该有健康的心理。现在的很多小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宠儿,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的意识到,现在的体育课堂不仅需要带领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而且还应该为塑造小学生的健康心理给予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保持健康的心态,获得快乐的成长。
一、体育教学活动与小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体育课堂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所以很多教育者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的体育课堂中,很多教师更注重借助体育器材进行课堂教学。人们更多关注的也是对运动技能的训练,长期在体育课堂上使用运动器材,会让小学生感到乏味和枯燥,因此会削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很多小学体育课堂都会出现运动负荷过大,运动量太大就会超出学生的身体承受范围,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在体育课上学生受到了无形的伤害,就必定会对日后的体育课堂有所抗拒,因此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注重体育课堂中的心理教育。
二、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 阳光体育课堂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小学生的自尊心非常强,因为他们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也就是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应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给他们承认错误的勇气和机会。在现实的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对有些事情视而不见。但是有一点体育教师要特别注意,那就是对学生的成绩和体育活动上取得的进步一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而对于一些学生偶尔的失误和不经意的错误,教师应该看的谈一些。尽量不在全体学生面前批评某一位同学,要给学生自我成长的机会。或许你给学生一次自己改正错误的机会,他们就会还给你一个惊喜。
2. 阳光体育课堂提升运动快乐感受。
教师需要在适当时机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荷。在很多体育课上,尤其是冬季的时候,很多体育教师都会安排冬季长跑运动,希望学生可以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素养。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多学生无法坚持下来,而且认为这样的训练非常无聊。其实有的时候运动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如果体育教师只采用简单枯燥的方式进行训练,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厌倦情绪。因此体育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让学生喜欢跑步,比如在长跑的时候可以采用沿着自然地形跑步,这样学生就可以一边跑步,一边欣赏自然风光,而且还可以采用交替轮流跑的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变着花样跑步,从而实现“我运动,我快乐”。
三、小学体育课渗透心理教育的方式方法
1. 用爱心唤起学生优良表现。
每一个班里总会有一些突发情况,或者是让教师或者学生认为不好的事情发生。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有爱心,尽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虽然有很多学生成绩并不是很好,或者自理能力不强,但是他们都非常热爱体育。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尽量在课堂上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优点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增强其自信心。
2. 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父母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同龄人之间的影响。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节活动课,让所有的同学全部参与,而且需要团结合作才能完成。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而且还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十分融洽的学习环境。
3. 因材施教促进心理发展。
体育教师在安排体育活动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使活动内容能引起他们的体育兴趣,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活动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四、总结
总而言之,体育课堂应该是可以给学生带来快乐的课堂,让愉快的心情始终伴随着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要努力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保证他们快乐的成长。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夏庄小学 王厚芳
一、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都是由老师来主导,学生只是听老师讲解。这样的课堂会让大多数学生对老师产生很强的依赖性,自己完全不动脑筋思考,老师讲过的题也许会做了,但是不会举一反三,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甚至主导课堂。老师课堂上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过程,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二、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带着一种积极的情绪自主学习和思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情绪,积极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消极的情绪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将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小学自主探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数学老师在课前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具有探究性的课堂提问,并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在课堂上,数学老师用设计好的问题提问,并把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之后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对讨论结果和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融合总结。例如:在讲“简单归一应用题”时,老师可以设计类似于“如何迅速算出五个同学,在五分钟内所跑的路程”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并组织学生对该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小学数学其实有很多知识是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的,且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掌握知识会比教师讲授印象更加深刻,如小学数学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几何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若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但是如果采用自主学习,那么学生就能够自主对这些知识进行学习、总结,这样也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了。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自主学习,利用老师专业的知识,给学生设计一套内容精彩的自主学习方案,不仅可以高效实现教学目标,还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例如,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结合运用分组合作学习、分层次授课、场景授课等教学方式,给学生搭建起愉快、高效的学习课堂,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外延伸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为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应将数学教学延伸至课外。通常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老师在学生的旁边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学生通常会产生依赖老师的心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在课外的学习中,老师不在学生的旁边进行及时指导,学生只能靠自身的能力解决学习困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优化评价体验成功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是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信心,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鼓励和赞赏的教学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思考问题时是否积极,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没有冒险、独特的精神等。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树立信心,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自主参与为前提,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加以激发、引导和启迪,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相连,领悟到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数学自主学习兴趣。同时要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在动手动脑的训练中,把握数学知识的真谛,体会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愉悦,增强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基于生物学科素养的学生能力的培养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中学 赵启凤
生物学科素养,就是指学生将来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作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生物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中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变被动接受学习为探究式学习为突破,也就是说面对全体初中学生、提高生物学科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偏废。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科学家在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研究时,观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手段。观察是积累感性认识,获取生物学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同样离不开这个过程。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实验,并认真观察实验中的现象。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时,学生根据实验方案,从种子选取、实验器材准备、实验过程中水分补给、温度的控制等都由学生自己动手,亲自体验,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注意观察种子萌发过程发生的变化,不同条件下种子萌发的不同情况、种子萌发过程中是根先萌发还是芽先萌发、每天生长情况又有何不同,并能否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这些都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实验能力的培养
1. 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动手能力摆在重要的位置。例如在学习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时,由于细胞较小且七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所以笔者要求每位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来制作动植物细胞的模型。学生在这样的动手实践中,不仅能加深其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还会极大的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并大大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2. 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
《生物》教材的探究活动就非常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调查身边的生物时,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调查学校的生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五人为一组,自由搭配、选择小组长,形成有组织分工的小组。有了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经验,多与各种不同特质的同学相处,为他们将来与社会上各种类型的人共事和交往奠定了基础,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表达能力的培养
1. 质疑、讨论、答辩,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在进行探究活动的教学时,课堂上请有代表性的小组上台介绍并演示实验方案,由同学进行质疑,进行讨论答辩,通过答辩促进学生间思想交流和相互间的了解,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在课堂上为了质疑而质疑,为了争辩而争辩,所以控制课堂秩序是关键。
2. 利用作业,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通过作业,让学生学会熟练地运用生物学术语描述生物学事实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想,并且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能用文字有条理地书写出来,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 重视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表达能力。
实验操作是人们表达实验思路和设计的动作语言。因此,生物学实验操作组成了生物科学的独特语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实验的机会,特别是启发性、探索性实验,以发展学生的操作表达能力。
四、自学能力的培养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教会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自学。要求学生在课前把内容预习一遍。上课的时候,首先把这节课的目标列出来,然后再给他们十分钟时间,结合学习的目标,在有疑问的地方作记号。然后笔者用2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该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讲解,一般性的简易内容就启发学生自己去讲,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怎样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
□ 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周陵初级中学 王 萍
今天,网络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样,网络也为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多的知识,扩展了更宽的视野。
然而,现实状况却不得不让我们每一个有识之士担忧。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自我整合、多力塑造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好奇心强、情感丰富、渴望交流,但他们缺乏社会经验,自制力较差,容易受不良诱惑的侵蚀,缺乏对社会生活“是非、曲直、美丑”的辨别能力。如果引导不力,容易导致青少年自我行为失控。有的青少年沉迷于虚拟网络不能自拔,极易走上偷窃、抢劫等严重违法犯罪道路。当前青少年因“不能正确上网”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青少年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引导学生正确上网”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很多家长的迫切要求。
网络对于我们真的不可或缺吗?我们通过手机和电脑在网络上到底干些什么呢?有的同学在网上查询一些与学习有关的资料,或者浏览新闻时事,或者看一些科技前沿信息,或者补充学习一些技能。但大部分同学在网络上以游戏、聊天交友、看小说为主。有的同学,由于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缺乏远大的人生理想,排斥老师的说教,自己又缺乏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力,整天沉溺于网络中,来排解心中的空虚和无聊。写微博,发说说,看动态,或和网友彻夜长聊、看快手、刷抖音。这些行为不仅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侵占了他们本就不充裕的学习时间。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上网呢?
首先,要严格遵守学校的相关制度,限制上网时间。选择好上网的地点,在学校不要私自携带手机,如需要查询学习资料,或解决疑难问题,可以求助老师,或借用老师的电脑,查找自己需要的东西。或者作好记录,放假到家里上网查找。
其次,上网时要摆正心态,对内容要有选择。把网络当一部字典来用,有什么不清楚尽管去查。不管它在现实中是不是异想天开的。可以在网上加入一些知识性的论坛或者开通博客,写写文章发表自己的感慨和想法,要写一些健康的积极上进的内容,还可以学习建立个人主页,其中的访问量往往会让自己感到荣耀,比游戏更有成功的喜悦。交友要慎重,要结交那些正派的上进的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同时对他人也要负责。此外在网上填写自己的信息时,要用昵称,不要公开自己的真实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再次,上网时要自我约束,对不良信息要抵制。安装杀毒和过滤软件,防止黑客和病毒的攻击。要自觉抵制网页上的黄、毒、赌内容,对于这些不良网站不要点开,更不要参与其中。对于中奖信息,募捐信息不要轻易相信。对于反动言论,或打着爱国口号而发表的激进言论,不要随便跟帖和转发!因为中学生还缺乏对事物的理解和对是非的辨别能力,不要轻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和团体所利用。
最后,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冲淡对网络的依赖。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人生目标,积极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比如写写日记,记录自己成长的经历和烦恼,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多接触身边积极上进,品德优良的同学,向他们多学习;发展自己的运动爱好,课下踢踢毽子,打打羽毛球和篮球,或学些简单的舞蹈体操动作等等,让自己沉溺于网络的心从虚拟走向现实,从宅内的小园囿走向户外的大世界。让自己的身心更加健康的成长。
如果学生们要是能够运用以上方法去正确的对待网络,他才会成为你真正的朋友,而不是危害你的魔鬼。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 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周陵学区苏陈寨小学 魏 敏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阅读教学已成了课堂中的重头戏,它不仅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还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 营造读书氛围
1.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读。充分利用教材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搭建一个和谐且有意义的朗读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角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如教《桂林山水》一文时,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把桂林山水自然景色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引导学生把看到桂林山水的感受说出来,比一比课文是不是写的很美。这下学生就会争先恐后的说:“我要读”。
2.角色扮演,使学生爱读。喜欢表演是学生的天性,针对这一特点,在创设情境、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相机诱导,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表演的乐趣,学生会越来越爱读。如教《番茄太阳》一文时,通过让学生扮演盲童“明明”,体会盲童“明明”的乐观和坚强,虽然她双目失明,却懂得关爱和帮助别人。在课堂上同学们的表演才华表现得淋漓尽致,气氛十分活跃。
3.努力营造阅读的氛围,使学生多读。在班级中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班级里,布置一些手抄报,板报,墙报,放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如《格林童话》《故事大王》《十万个为什么》等,通过这些途径向学生传递阅读的信息,让学生随时可以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
1.学会写读书笔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去完成,为了调动其积极性,我想我们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2.学会写写画画。美国哲学家、教育家阿德勒主张随着阅读和思考,在书中写写画画,作各种各样的记号并写下自己的随感。他认为这才是书籍的主人,这过程就是占有书籍的过程。小学生尤宜采用此法,凡是好词好句用一种符号圈出,作者的思路立意用另一种符号画出,疑难不解之处再用其他符号勾出。多读多思,勤画勤写,一定会取得成效。
三、提高阅读的效果,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在阅读过程中,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老师要求学生读书时养成查阅字典、词典的习惯,不望文生义,不想当然,也不依赖别人。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如《荷花》一文,理解“挨挨挤挤”一词,通过查字典,学生很快明白了这个词的本意,接着教师可让学生做动作演示,并感情朗读这句话。荷叶的多以及荷花生机勃勃的情景立刻浮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试想,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通过预习,认真查阅工具书,解决了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不是最典型的主动求知吗?
2.养成“读说结合”习惯。让学生把阅读的内容,心得体会在同学中进行交流,也可以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每周使用一节课让学生介绍一篇他最近阅读的文章,使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各抒己见,这不仅能培养认真细致的读书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把阅读生活化、习惯化,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天天阅读,要让学生的阅读成为学习生活中的自觉行动,除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外,还应培养学生养成每日必读的好习惯。可鼓励学生每天在早晨起床后和睡前的时间多阅读。每次读一点,每天读一些,习惯也就成自然了。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到一天不读书生活就好像少了点什么似的,正像西晋历史学家陈寿所说“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总之,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小学教学的重点,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效率,发展小学生思维,提高思维品质,推进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第四版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探讨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匡衡小学 张 洋
班主任面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如何才能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和生活的情况呢?我觉得班主任要随机应变,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一、朋友的角色——用心灵赢得心灵,用爱唤醒爱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能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平等,更应是教育者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教育的基础。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教师不要老是摆着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来威慑学生,以维护自己“神圣”的地位。教师要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二、环境陶冶
环境氛围,对孩子尤显重要。在班级环境布置上,我把教室整理得干干净净、布置得大方又充满童趣,在教室、公共场所都努力制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比如,在黑板上贴好八字班风“勤学、友爱、诚实、活泼”,在墙壁上贴小学生守则、作息时间表;在教室设置水桶、废纸篓等;让少先队员戴上红领巾,教导他们进老师办公室要喊报告;课堂上有事先举手,课间唱歌,放学回家站队;举办照片、小制作展览;开展“我捐小人书大家读”活动,在比较集中的时间里阅读一些有趣的读物。我还经常和家长联系,帮其选择收看内容,使他们目力所至,听力所闻都是健康向上的东西,使其在自自然然无意识状态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有的孩子做事特别慢,写作业要磨蹭到放学了还不能完成。在成长过程中太拖拉对孩子自身也是不利的。怎么帮助他们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呢?首先,要增强他们的时间观念。“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句名言,我把它贴在教室里。其次,我与家长配合给学生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把一天的时间安排详细。比如,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做作业,什么时候玩等。内容具体细致,然后和家长一起严格监督按计划执行。
三、让学生自觉关心班集体
首先学会关心班集体的成员,改变以往喜欢打“小报告”的方式,因为打“小报告”只会使小伙伴之间产生矛盾。当小伙伴开小差时,用手轻轻拍拍他,然后摆摆手,指指黑板,示意他专心听讲;当小伙伴在课间没有做好上课前的准备时,过来告诉他,把书翻好,反放在课桌上。学生渐渐学会关心小伙伴,这不仅提高了上课效率,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增进了他们的友谊。
其次学会关心班集体,利用班会展开讨论:你准备为班集体做什么,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要把班集体打扮得非常漂亮,有的准备把教室打扫干净。如:在国庆节前一天,为了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孩子们在教室里挂上了五颜六色的气球,摆放了各种鲜艳的花朵,窗户上还贴上了各种形状的窗花,黑板上用拼音端正地写着“庆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整个教室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也表达了孩子们对祖国的一片真情。平时,教室地面上也不会发现一片纸屑,纸篓里的垃圾也不知哪个孩子给悄悄倒了,课间只要发现有些课桌歪了,立即会有学生把它排整齐。从此,孩子们的头脑中深深印上了“班集体”,因为,孩子们认为这儿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那张最美的照片
□ 浙江省海宁市南苑小学 张 英
又是一年教师节,一条微信附加一张照片如约而至:金色的沙滩上,一个帅气的男孩,调皮地笑着。脚下沙地上那个大大的爱心,连着那几个大字:张老师,我想你了!无不冲击着我的眼球,震撼着我的神经,一幕幕小征的往事浮现在我脑海中:
那天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一个戴着眼镜白白净净的小男孩来报名。还没看资料,妈妈就示意爸爸带男孩出去。然后妈妈一边介绍着情况,一边痛哭流涕。妈妈的哭诉,孩子自虐的照片,我真切地体会到父母为这个因抽动休学2年的孩子艰辛的付出。我怀着难以平静的心情和小征妈妈谈了很久,安抚、肯定、鼓励、期望,第一次结束谈话是小征边不停地扭着脖子,边腼腆地说再见!
第二天,小征在父母的陪同下正式上学了。安排座位后,我和他父母再次沟通。当他父母说到对他学习什么要求都没有时,我就知道父母心中已给他贴上了“特殊孩子”的标签,而这个标签或许将成为孩子终生的印记。因此,我反复跟小征父母强调,去掉标签,坚定一个信念:小征是个正常孩子,只不过现阶段更需要我们的帮助!同时,在我的指引下,小征的妈妈参加了海宁青少年健康发展家长交流群,海宁正面管教家庭学习会等,妈妈的好学,逐步扭转了家庭的观念,撕下了标签:已经辞职多年的妈妈竟然也上班了,学校的午餐、晚托都参加了!我为妈妈做出的改变而感到高兴,不止一次微信她:和善而坚定地信任孩子,小征就是个优秀的孩子!
同时,我知道帮助患有抽动症的小征,必须要有专业的心理学等知识来支撑我的工作。于是,我努力地学习一些有关抽动症孩子的知识、正面管教的理念等,并学以致用,注意融入平时对小征的点滴教育中。
此时的小征已经步入“狂风暴雨”的青春期了,再加上休学,脖子抽动等异样,很害怕和老师、同学相处,经常会为了克制住抽动而伤害自己。一次,小征恨自己控制不住动脖子,在做眼保健操时睁眼而导致扣分后,看着他手上抠出的血痕,我心疼地拉住他的手,边拿着酒精棉轻轻地擦着,边安慰着:小征,老师知道你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很爱班级,不想给班级扣分!老师理解你!他紧紧地抱住我大哭。没有严厉的责备,没有无情的嘲讽,而是一个促动心灵的的动作,一句满含平静尊重的话语,我和他心灵的沟通由此开始了。
以后我总是一种接纳的心态来面对他。因为我坚信小征和所有学生一样,都是随时随地都在发展和变化的社会人,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和信念。班主任要做的,就是要勇于放下权威,做出改变,理解每个学生,和善而坚定地理解他们,因为成长也是需要过程的!
当然,被同学们关爱,被集体需要,也是小征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力量。于是,我借助“学生帮助学生、学生影响学生”方式,利用“朋辈互助”的力量,为他建立“天使”小队:给他安排“游戏玩伴”,邀请他参加各类活动;给他安排“学习伙伴”,帮助他记录家校本,完成各科作业。在让小征融入班级时,我更注意引导他参加或负责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是主人,促使他珍惜集体的荣誉,培养他的自信。
最值得骄傲的是六下,班级开展阳光智囊团自主管理活动,小征竞聘了首届智囊团卫生部部长。在智囊团这个为集体服务的平台中,他实现了自身价值,克服了自卑,找回了自信,成绩等各个方面均有进步。我想是同学们对他暖暖的爱,让他在集体中感受到了被需要;更是老师们读懂了他,走进了他的世界,接纳他的点滴,让他体会到了尊重、和善!
“滴滴”,熟悉的微信再次闪动:张老师,我想你!祝教师节快乐!也拉回了我的思绪,暖暖的,就如一股甘泉涌入心扉,小征一定会破茧成蝶,在空中骄傲地飞翔,绽放属于自己的那份美丽!于是,我也发出一行:小征,老师也想你了!加油!
农村中学生“621”自主管理与互助学习研究
□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镇第一中学 李林麒
学生自主管理和互助学习,国内外都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是学生自主管理与互助学习相结合的学习与管理模式却没有更加成熟的研究依据,特别是针对农村中学教育现状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更是匮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制定出一套 “621”农村中学生自主管理与互助学习模式。
具体实施步骤主要可分为五个方面。
一、分组原则
“6”是指六人大组自主管理。六人大组自主管理通常由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按照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差异均衡分组。
“2”是指在六人大组内又细化分成三对二人小组。按学生的综合能力1—6编号,又按1号与4号,2号与5号,3号与6号组成互助学习二人小组。
“1”是指无论是六人大组自主管理还是大组内的二人小组互助学习,统一规则、统一制度、量化管理。在管理上实行以六人大组为单位整体性、捆绑式评价;学习上以二人小组为单位捆绑式评价,整组荣辱与共、共同进退。班主任可根据本班具体情况本着均衡分组原则随时调整分组。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2024年10月30日总第1801期
2024年10月23日总第1800期
2024年10月16日总第1799期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