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
目录
往期
分享
往期回顾

资讯详情

呵护七彩童年:色彩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文教空间设计研究 ■ 林泠然  骆程琳  陈 双

  • 作者:

【概要描述】

呵护七彩童年:色彩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文教空间设计研究 ■ 林泠然  骆程琳  陈 双

【概要描述】

  • 分类:电子报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12-11 14:12
  • 访问量:
详情

呵护七彩童年:色彩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文教空间设计研究

■ 林泠然  骆程琳  陈 双

 

一、社会现象

“色彩是一种形象艺术的浓缩语言,人的情绪状态易被色彩左右。”色彩心理学是通过对人的主观反映和行为的综合概括,揭示出不同色彩环境中人的各种反应之间的因果联系的理论,从而使人们更有依据地进行色彩的应用。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色彩心理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色彩对人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等文教空间既关乎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色彩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文教空间设计,旨在运用合理的色彩,营造恰当的空间环境氛围,调整儿童心理、情感,从而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心理解析

美国色彩学家Rescius king的实验表明,刺激能使人心跳加速、血压上升、心情激动甚至烦躁。蓝色会让人心跳变慢,血压降低,心情也会变得低落压抑;黑暗会让人情绪低沉,甚至会让人产生恐惧;橘色能使人感到舒服,亦能减轻痛苦。

土耳其色彩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这种观点: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来选择教室的主体墙面色彩,对儿童的心理有正面的影响。色彩中的绿色能帮助脱离幼儿园、初到新环境的一年级学生稳定自己的情绪,并获得安全感。对于习惯小学生活的二至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黄色和橙色能帮助他们提升思维的创造性。蓝色、青绿色等冷色调有助于孩子保持专注,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更适合于五六年级肩负一定升学压力的小学生。可见,不同的色彩对儿童心理状态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三、具体举措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特点进行色彩设计。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小学文教空间的色彩环境需要遵循多变性与发展性原则,根据不同年段学生不同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改变。除了对空间的主体色彩做出改变外,还可以利用室内摆设颜色和光线等因素的改变以实现色彩环境的改变,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设计文教空间时尽量选用明朗、干净的色彩。心理学家斯坦曾设计实验研究色彩对儿童智力的影响,他将孩子们置于不同的色彩环境中进行测试,最后发现,儿童在“漂亮”房间(明亮色系)时智商比平常高12分,并且更为聪敏而富于创造性;在“不漂亮”房间(暗色系)的儿童则智商较低,也相对较迟钝。这表明“明亮”的环境可能更有利于小学生智力发展。

合理利用空间色彩差异启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早期,小学生几乎完全借助视觉来将接触的事物转化为符号信息,并逐步地将其理解为色彩因素,因此色彩的差异更容易激发他们无限的联想与感受。针对这一特点设计的色彩环境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变通思维。

基于上述原则,在设计文教空间时除一些常见条件外,还需要留意文教空间的色彩设计,利用好色彩的功效,发挥色彩的独特作用,创造适宜学生成长的学习环境。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