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
目录
往期
分享
往期回顾

资讯详情

课堂评价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 作者:

【概要描述】

课堂评价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概要描述】

  • 分类:电子报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12-11 14:20
  • 访问量:
详情

课堂评价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主阵地,绝大部分的教学活动需要在课堂上完成,所以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有主人公的体验,他们才能觉得这是我自己的事情,才能发自内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要想让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就需要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

课堂评价可以分为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两个方面。对于课堂书面评价什么时候进行以及评价哪些方面的内容呢?我们是否需要在还有三五分钟下课的时候进行书面检测呢?如果是一节新授课,教师所教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还处于初步体验阶段,还没有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再加上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等方面的差异,在没有充分消化的基础上就进行检测、评价,显得太仓促,往往不尽人意,也容易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如果学生总是担心临下课的检测,课堂上就容易紧张,也不能很流畅地跟随教师的进度完成整节课的学习任务。所以,教师要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复习、巩固,可以利用第二天或者下次上课刚开始的三五分钟检测一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书面评价。

一般来说,书面评价比较简单,有时候会有固定的模式供我们借鉴。随堂口头评价就灵活得多,因为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情形及时给出比较合理的评价。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对教师师德、说话技巧、随机应变等方面能力的要求也很高。一是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有帮助,不能是打压式的;二是教师的评价应该让学生真心接受,而不会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怎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评价呢?

首先,教师的评价必须是“真实”的。

有时候教师会顾及学生的心理需求,或者想要对后进生进行鼓励,就会出现一味地肯定、鼓励的情况。鼓励是可以的,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是必要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个度,如果教师的评价偏离事实太远,就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地思考问题。对其他学生来说,也会造成评价标准的混乱,甚至出现不屑一顾的情况,认为教师的评价太没有个性,太假了。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做出比较中肯的评价。对正确的地方给予肯定,对不正确的地方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这样既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给学生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和方法,同时还锻炼了他们接受挫折的能力。

其次,教师的评价要是“善”的。

什么是“善”的评价?不是教师拿着一把尺子去丈量学生的表现是否符合标准,而是要“看到”那些不合理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作出合理的、不伤害学生的评价。当我们深入了解学生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一些不合理行为的背后都有着渴望被看到、被善待的心理诉求。无论是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还是他们对问题的回答,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当教师理解了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就是“善”的,就不会夹带着自己愤怒的情绪给出一些具有攻击性、破坏性的评价。如果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即使是一些否定的评价,学生也是可以接受的。学生的内心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和善意。

最后,教师的评价应该是“美”的。

什么是美?自然的,不被束缚的即是美。正如一棵小草,当他仅仅作为一棵草自由地生长在原野上的时候,我们感觉它就是美的。即使很小,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但是如果我们拿大树的标准去衡量这棵小草,它就不美了,因为它不够挺拔,不够伟岸,不够有用。同样的,如果教师以相同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学生,我们会发现太多的学生是不美的,是问题重重的。这就要求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发挥、发展他们各自的特长和潜能。其实,如果教师的评价是真的,是善的,那么同时它也是美的。因为真与善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的体验,同样,美的事物带给我们的也是愉悦的体验。真、善、美是相通的,只是我们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其实,无论是书面评价还是口头评价,真善美都是应该贯穿始终的评价标准。真善美的评价充满了正能量,通过教师的评价,既让学生了解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陶冶了他们高尚的情操,如此方能促进学生知识与身心健康的共同成长。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镇郭里集中心小学  宋照忠)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