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第201823期 2018年8月10日
第一版
坚持立德树人 做好盲校班主任工作
□山东省潍坊盲童学校 冯培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山东省潍坊盲童学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充分调动班级育人团队、班干部、家长等各方力量,共同做好班级工作。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和做法。
一、从细微之处着手,开展养成教育
在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时,要针对盲生年龄和身心特点,将笼统的要求细化,使之形象、具体,做到可感知;要从小事做起,降低门槛,使人人能习得;要注重养成教育,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一是细化要求。班主任对学生提出的各项要求必须具体详细,让他们一看就懂,便于理解和记忆。
二是从小事做起。所谓小事,主要是指学生人人能做得到的事。通过做好每一件小事,提升学生的道德体验,铺就一条学生良好品德养成的路径。
三是注重养成教育。一个好的行为,只有长期坚持,形成习惯,才算落到了实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没有捷径,只有靠养成教育来实现。
二、发挥班级育人团队作用,形成育人合力
立德树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班主任在班级育人团队中起着纽带作用,要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好班级育人团队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
一是有意提高任课老师威望。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在学生中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老师的学识专长、优秀品质,仰慕老师的人品与业务能力,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以利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这样做,也有利于密切同事之间的关系,对班级育人团队建设起到润滑和推进的作用。
二是要重视并利用好任课老师反馈的学生信息。任课老师反馈给班主任的学生信息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班主任在利用这些信息时要注意时效性和保密性,既要尽快协调处理有关问题,又不能透露信息渠道,让当事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以便鼓励老师今后更好地反馈信息。
三是确保对学生要求的一致性。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要一致,便于学生执行。特别是涉及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一些要求,要避免“政出多门”,使学生无所适从,以致有的学生拿班主任的要求抵制其他老师的要求。
三、培养和谐的班集体,为学生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一是发挥好班干部的作用。要善于统一思想认识:班干部在做班级工作的目标上与班主任是一致的,但他们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难免有冲突之时,班主任要发挥主导作用,针对班干部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做好解释说服工作,让他们统一思想,明辨是非。还要防止班干部出现特权思想,班主任既要为班干部撑腰,出谋划策,树立他们的威信,使他们对班级工作敢管、会管,又要严字当头,防止他们产生特权思想,唯我独尊,目空一切。
二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师生共同布置、整理教室,做到窗明几净,整洁有序,辅以绿植点缀,使之静谧舒适,有益师生身心健康;师生共同制定班级生活规则、行为规范,以统一思想,规范行动;唱班歌、颂班训、开展集体活动,增加班级凝聚力,打造良好的班集体。
三是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团结互助,亲如一家,胜似兄弟姐妹;互相尊重,豁达宽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崇尚集体荣誉,人人为班级而努力,为班级争光。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复制这些良好人际关系,有利于它们很好地融入社会。
四、家校共育,提高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只有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才能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一是好习惯带回家。学生在学校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习惯,遇上寒暑假等较长的假期,需要家长督促学生坚持、保持这些好的习惯,防止出现反复,养成坏习惯。
二是家长配合培养自理能力。如烹饪技术、整理内务等,家长应创造条件,放手让孩子在家中学习和实践,并加以指导。
三是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方法与策略。班主任要熟悉每一位学生家庭的经济、教育等状况,根据不同情况,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方法与策略,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
做一名心中有“道”的教师
□山西省阳城县第一中学校 潘粉枝
在我刚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我就曾问过自己,我为什么要成为一名教师,我要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金钱趋之若骛。人们总以一种功利目光看问题、做事情。而教师这一字眼使它自然呈现出几许平淡,原本就与世风格格不入。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心中有“爱”。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爱学生是对老师最最基本的要求。老师爱学生,可以弥补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不足,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存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比如经常抽时间和学生谈心、交流。爱学生,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我所带的年级有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几乎天天上课睡觉,我和他沟通过几次,但无济于事,有一次,他地理成绩居然考了班里前几名,据了解,他是抄的,但我上课时却实时地表扬了他,说他进步很大,比一般孩子聪明得多,谁知道,在后来的地理课上,他从不睡觉,而且变得多问多学了,到了高三,所有的成绩都在班里前列。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师爱是严与爱的巧妙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主动积极的爱。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们的爱不会付之东流,我们平淡的生活并不平凡:三尺讲台是我们思绪纵横的绚丽舞台,它面对的是将来的桃李满天下;明净课堂有我们灯火阑珊的彻悟境界,那里写满了学生点点滴滴的成长。
一灯如豆,四壁青辉。在物欲横飞的年代,我甘愿守住一方净土,安于三尺讲台,用爱写好“师魂”。
其次,我们要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 “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精神境界。我把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是教师的最高美德。干一行,爱一行,工作上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圆满地完成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中,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及时纠正,对别人的缺点,则尽量宽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意教师形象,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和谐的氛围,才能不愧为人民教师的称号。
再次,要有广博的知识。人们常说:“学高为师”。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仅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在工作中,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取长补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
以上是我从教这么多年来对于师德的一点点感悟,今后我在从教的生涯中,仍将且思且行,且行且思,努力成为学生心中“棒”老师!
小学班主任应掌握的沟通技巧
□山东省滕州市龙泉街道龙泉小学 颜景凤
小学是每个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而班主任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形成和行为发展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师生间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只有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启发和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使班级的管理工作更加合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学会倾听,用心感受学生的情感需求
倾听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在耐心地聆听中,能感受到学生的心理变化,摸清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这样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作为小学班主任应该学会倾听,倾听有利于建立师生间民主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同时还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教师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沟通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解决学生的困扰和困难。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还很小,知识和经验都还不够丰富,所以,班主任应该倾注更多的关心,这就需要班主任弯下腰走到学生心里,创建一个恰当的沟通情景,包括沟通地点和时机,沟通前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并将自己要谈论的要点简单罗列出来,让沟通的时候更连贯。班主任在沟通完之后,还要根据沟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且准确地认识,重视每一次和每个学生的沟通。
二、讲究沟通方式
班主任和学生沟通最惯用的方式是面对面。面对面沟通直接方便,有利于沟通彻底,但是这种面对面的沟通要注意时间和地点。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如果在课堂上、大庭广众之下就指出他们的错误,他们会觉得丢面子,即使意识到自己错了,也不肯接受。所以,班主任要尽量避免在人多的场合批评学生,可以在课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或操场,单独和学生心平气和地交流,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此外还可以采取把对学生的要求、表扬、批评、建议等写在小纸条上的方式,实践证明,这样的沟通有时比直接的语言效果更好。
三、善待错误,学会宽容
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亲切感,少一点严肃和威严,在学生出现错误时要给予理解,用宽容的态度对学生进行耐心开导,以朋友的身份跟学生进行深入交谈,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老师,也愿意在老师面前流露真实的情感。假如学生一犯错,班主任立刻对其进行责备,则会容易引起学生的恐惧和反感,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就会产生情感隔阂,学生遇到问题时再不会跟老师如实反映。所以,在对待小学生的错误上,班主任须持宽容的态度,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循循善诱,慢慢启发学生,使其认清自己的不足并积极主动进行改正。
四、要多一些鼓励和表扬
与学生沟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主任工作技巧的表现。教师的双眼要用来发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嘴巴要多用来赞美学生。作为班主任,要注重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因为学生与教师在一起的时间是最长的,小学生最崇拜的就是老师,老师说什么,小学生都是加倍的相信,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不能只是一味地抱怨孩子的不是,这样对孩子心理的伤害是最深的,而是应该尽量找到孩子的优点,多肯定学生好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寄予希望,这些表扬都应该是当着学生的面告诉家长的,家长心里听着也舒服,学生从内心也会得到激励,不断上进。
总而言之,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沟通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这需要班主任教师不断地在管理中进行创新和总结,使教师和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良好的沟通不仅能使整个班级快速进步,还可以使学生个人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教师也会在其中获得巨大受益,这种教师与学生间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是教师对学生最大的价值肯定。
凝聚教育正能量 做好学生人生导航员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常庄镇六炉店小学 宋海涛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临城街道南临城小学 单建娣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教育更需要正能量,当代中国更需要有代表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教育正能量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一、发现负能量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十多年了,从学生们称呼我为“老师”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意识到我的责任是什么,我希望每个学生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并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这一件事。但往往事与愿违,从事教学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那么听话,那么懂事,总有一些学生,他们在学校不按时完成作业,回家后根本不碰语文,生字听写过不了关,组词造句背不出来,刚一开始就已经落在别人后面。对于这样的学生,尽管我想了许多的办法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可一段时间不抓又恢复了老样子。渐渐地,我对这些孩子失去了耐心,不管他们身上发生任何事都到了零容忍的地步,稍有过错就会兴师动众,写检讨、叫家长、罚抄,简单粗暴式的管理方法在这时找到了用武之地。孩子们表现似乎比以前稍有好转,但真的就有效果吗?
二、积蓄正能量
我开始试着把“批评栏”改为“表扬栏”:某某某作业完成得好、某某某语文课受到表扬……
班级日志改为“好人好事登记簿”:某某某助人为乐、某某某值日干得好……
黑板左上角改着:今天没扣分的有某某某……
班会课上,我不再以批评为主,而是先让同学们以“夸夸我班某某某”为题进行说话练习,引导学生夸同学的善良、乐于助人、宽容心、不打架、会与人相处、知错就改、会读书、会思考、会学习等等,或者夸夸谁有一双慧眼,谁有一颗慧心,谁有一双巧手等等,只要是你想夸的,哪方面都行。到最后,连爱打架的某某某,在被夸到有优点之后,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但内心掩饰不住的快乐溢在脸上。然后,根据上周表现,让学生评出“进步之星”“纪律之星”“劳动之星”“卫生小标兵”等奖项,以小奖状的形式发到学生手中,拿到小奖状的同学,高兴得不得了。
针对个别所谓的“刺儿头”,当他们在犯错误时,我写一张纸条偷偷送给学生,或者在周记本上给他写一封信,表明为他的过错感到惋惜,但对他抱有信心,相信他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当他有了些许进步,我就在班里大张旗鼓地表扬他。几周下来,没想到,班中的“刺儿头”渐渐地听话了,变得越来越爱学习了。
三、释放正能量
释放正能量的教育才是合乎规律的教育、正确的教育、有益的教育、有效的教育。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大小小的学校就如一座座大大小小的加油站,输送着知识能量和道德能量。正能量是教育之利器,也是教育之魅力所在。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立身之本、是一个国家的兴旺之本,它更需要正能量的推动。只有代表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教育正能量无所不在时,教育才会产生无穷的力量,才会去推动社会的进步。在社会关注教育、诟病教育、期待教育的当下,对教育的美丽期待就是释放正能量的教育。
教育需要正能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立身之本、是一个国家的兴旺之本,它更需要正能量的推动。但不可否认,我们的教育方法还是在一点点的探索中前行,还有不好的一些现象,但作为老师,我们还是应该用正能量来引领学生,给学生们一个天蓝云白、山清水秀、阳光灿烂的世界。待学生们长大以后,至少长到高中以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进行定位的时候,再引领他们认识黑暗的一面也为时不晚。学生,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无论他们优秀或者不优秀,我们都爱他们。千万不要剥夺学生“承担责任的机会”、阻断了“勤俭节约、顺从听从、积极勤奋、知恩图报”等美德的传承、忽视了“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做家长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的榜样力量。身处躁动浮华的社会,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用自身散发的正能量来影响带动我们的学生,做好学生人生正向导航员的伟大角色。
浅谈班报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
□江苏省无锡市石塘湾中学 肖 健 邵叶青
多年前阅读魏书生老师写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书中他所带的班级创办《班级日报》的事情,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借着学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契机,我和学生开始了创办班报《宏志报》的尝试。
班报名与学生商量后确定为《宏志报》。宏,大也;志,志向,意志,斗志。师生一致认为要成长、成人、成才须有远大的志向,坚强的意志,不屈的斗志。经过师生共同努力,第一期《宏志报》在国庆前期完成,主要内容为班主任寄语、喜报、人物特写、诗歌《献给敬爱的老师》《祖国,母亲啊》《萤火虫》等。“班主任寄语”,主要由班主任表扬班内的好人好事,并提出希望;“喜报”,是对班级取得的成绩或进步明显的同学进行表扬。“人物特写”,是对班内有突出表现的同学的事迹进行描写。
后来,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办报,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先后增加了诸多板块,主要有:书写班内的重大事件的“班级新闻;展示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美术作品的“我行我秀”;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鼓励的“班级加油站”;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决学生心理烦恼的“心灵小站”;引领学生对打游戏、抄作业等现象进行辩论,从而形成正确舆论导向的“百家论坛”等等。作为班主任,我也越来越感觉到,小小班报,在班集体建设中所起的妙用不可小觑。本文就此浅谈一些肤浅的见解,敬请同仁指正。
一、班报——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生而有之地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班内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一般,但各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如电脑制作、组织、策划、宣传、写作、绘画等特长,只是缺少展示的机会,于是班报就成了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
班内有个女生,喜欢写诗,我和她说,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把写的东西发表在班报上。这个女孩子后来成了班报的忠实读者,也成了班报的撰稿人,在班报上发表了大量的诗歌。
萤火虫
我在楼梯的墙角,发现一只闪亮的精灵,它飞舞着——用它隐而不见的翅膀,漂流、飞翔抑或是搏击黑暗。
那小小的、浅蓝的晶莹, 照亮了墙角、扶梯和黑色的空气,像一盏灯,飘忽不定,却执著地为我指引着,我要前进的方向。
积极心理学认为,应该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并强调发展个体的优势,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自己的优势而获得自信感、满足感和成就感。班报正好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舞台,释放学生潜能,展示自身才华。实践证明,班报,能及时关注到学生的喜好,关注到他们的特长,关注到他们的发展,从而起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激起他们更多参与班级活动的热情的作用。
二、班报——传递班级正能量的阵地
良好的班级文化离不开正能量的传递。班报围绕班级建设目标——“做最好的自己,创最好的班级”,从内容上精心设计了“班级新闻”“好人好事”“人物特写”“百家论坛”等块面,让孩子们用文字描绘出班级积极、活泼、上进的新气象,从而让班报成为宣讲校纪班规、叙说班级故事、表扬好人好事以及展现班级良好风貌的重要阵地。
人物特写:
王丽,这是个身材娇小的女生,别看她个子不高,在我们班级却小有名气,原因有三。1.她是我们班唯一个少数民族的女孩,来自侗族。2.上次班主任肖老师组织了女生足球比赛,她是全班女生中进球最多的。3.有一次老师问谁来帮他收餐费,她叫着“我来,我来”就把大家都想帮老师做的活给抢去了。我们还担心她的数钱水平,结果她数得又准又快。我们给她一个小绰号“王会计”。怎么样,这个侗族小姑娘厉害吧。
案例中,学生通过“踢球”一事,反映了王丽同学在运动场上勇于拼搏的精神;通过“收餐费”这件事,反映了王丽同学做事积极主动,乐于奉献的精神。虽是一段小小的人物特写,但既表扬了先进,又传递了正能量。
“百家论坛”栏目是针对班内的一些现象或问题,如抄作业、打游戏、上网、看课外书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上面的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引领学生言行举止向积极方向转化。
德育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班报,用孩子们朴实的文字,传递着正能量,让孩子在无声的语言中,不断受到鼓励、唤醒,获得再进一步的动力,向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方向努力。
三、班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学校是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当代初中生,虽拥有更丰富的物质生活,更开阔的视野,但也遭遇着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上的压力过大、厌学、考试焦虑、人际关系不协调以及青春期的心理问题等等,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不断延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班报,是一个很好地进行心理教育的途径。我根据班级情况和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指导学生在班报中相继开设了普及心理知识的趣味心理,疏导学生心理困惑的“心灵驿站”,让学生了解自己心理情况的“心理小测试”,传播积极心态小故事,激发他们心理潜能的“心态人生”等栏目,深受学生喜欢。实践证明,班报具有内容丰富、时空局限性小、辐射面广、学生参与度高等特点,是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辅助途径。
四、班报——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优化器
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班级环境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因此,优化上述两种关系,在班集体建设中尤为重要。
办报的过程就是一个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融合的过程。从策划、征稿直至出版,就需要师生间、生生间不断沟通和交流。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师生、生生的感情就到了润泽、升华。
班报中栏目也发挥着优化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的作用,如《班级加油站》就是其中很好的一个。
班级加油站:
1.我希望刘文杰、李强、张玉华同学每天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孙静蓉)
2.沈超加油,希望你能永往直前,英语默写再积极一点。(赵小虎)
3.王丽同学,希望你学习上顽强拼搏,成为班级学习高手。(周晓君)
4.李彤彤,希望你多多努力,班长越做越出色。(吴丹)
5.陈玉梅同学,虽然你总是默默无闻,但你身上有一种精神一直激励着大家,那就是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希望再接再励,加油!(肖老师)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班级加油站”里,虽是短短的几十个字,但只字片语中,体现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友好、互助,生生关系得到了缓解或优化。正如陈玉梅同学所说:“没有想到, 肖老师会在班报上为我加油。”
实践证明,班报虽小,但却有着意想不到的功能,它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成长,又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给我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如何进一步发挥班报的作用,值得我继续探索。
第二版
浅析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荆家镇陈桥小学 孙德华 杨启超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生成功的助推剂,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其一生的命运。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身心发育速度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和干预,可塑性极强,是道德观、价值观与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是知识学习、技能获取和素质提升的重要前提与保证,也对其整个人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在小学教学及德育管理工作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的最重要方面,但因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差,自制力弱,易学易忘等特点,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决非易事,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下面结合平时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能力、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就要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怎样抓重点、记难点等记笔记的方法。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二)教师在行动上要成为学生的楷模。小学生习惯未定,从低年级起始,行为准则、习惯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言传,更需要教师的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不能只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还要在行动上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例如,教师上课时板书整洁美观,一丝不苟,藏书都留下圈点划记的痕迹等。“无声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言传身教,起楷模作用。
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提高认识,教师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组织学生定期学习,并且重点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辨别能力,然后通过与优秀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从而让学生形成共识,取长补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循序渐进,分层教育。一是,针对低年级文明初步养成。低年级的学生,最缺乏自觉性,当班主任的最头痛。但他们也有自身的特点,就是有好胜心理,也容易接受批评与指导,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帮助他们养成自律的习惯。如,通过比拼类小游戏,从浅入深,逐步提高,同时要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督促,既可以帮助别人改正,也可以提醒自己;也可以建立班级荣誉角,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二是,对中高年级学生可利用荣誉捍卫习惯。中高年级小学生,已基本上由他律转为自律,但他们已经习惯于学校的条条框框,习惯于老师的唠叨不休。对于中高段学生,一味说教不行,但这个阶段的孩子荣誉感、集体意识爆棚,此时中高年级的教师要积极组织开展集体性的活动,增强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意识,有了责任,才有动力,才会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养成自我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校配合,构筑良好育人环境。学生的自制力弱,要求学生长期坚持而形成习惯,必须靠监督来保证。我们可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监督管理体系,来促使学生养成习惯。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组建“家长学校”等形式,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理论水平,引起家长对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视。学校的周边环境也要“清除”干净,不利用未成年人行为习惯教育的场所要积极联系公安等有关部门进行治理,也可以请校外辅导员到校讲座,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
总之,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得不只是教好,而且要育好,好的习惯受益一生,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戒急、戒躁的不只是学生,作为行为习惯培养人的老师更要比孩子再多一些耐心和宽容。
浅谈小学英语听力教学
□山西省石楼县南城区明德学校 贺温良
小学阶段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适当读写。听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要把“听”放在首位。而我们课堂上常用的听录音方法,只是录音内容的简单重复,学生没有主动想听和愿意听的积极性,练习没有脱离课本,学生容易对课本产生依赖,通常形成几种情况:1.学生对所学的单词和句式基本掌握之后,却对所放录音表现茫然,有些不知所措。2.听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漏听、听差的情况时有发生。3.因为听不懂、听不清而对听力失去信心,不愿意听。4.小学生听录音跟说、跟读,往往只满足于“听到”,能跟得上说,跟得上读,而不注意语音、语调、重音、停顿等。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纠正和改变这些状况呢?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听力兴趣的培养靠课本上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可以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给他们提供一些英语方面的动画、歌曲、歌谣、小故事等,优美的音乐、各种情境可引起学生听的兴趣,并产生想听、想多听的欲望。在这样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可以把这些内容适当地布置成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任务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同时对能积极完成任务的学生要及时鼓励、表扬,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对听力产生信心,进而进行听力的初步培养。
二、听力练习要循序渐进
1.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每个个体都是存在差异的,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一样,比如听一段话,有的学生能全都听懂,有的听懂一半,有的只听懂一句话,还有的只听懂几个单词或只言片语。为了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使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尽力去听,不要过分强调学生的错误,而要培养他们毫无顾忌,流利、大胆地说英语的好习惯。让学生尽情说出自己听到的东西。对敢说、说得对的学生予以奖励,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很棒的,老师是相信他的,帮助他们树立听力的自信心。
2.对同一内容,由浅入深,反复听,逐步加大问题的难度。(1)听录音时,不作过高要求,使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尽力去听,听懂多少算多少。听的内容也不要设置得太难,以免让学生产生为难情绪,失去信心。(2)可以先设置一些单词、短语进行听力训练,然后再到简单的句式,最后再练习听小短文。
三、听力训练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1.养成听力练习的好习惯。听的练习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在训练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仔细听,认真听的好习惯。做到开口前要先听清楚;学习新课的过程不忘听;在巩固环节中适当听;课余时间经常听。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听。(1)边听边简要记录。通过记单词的个别字母来记单词;记句子中的关键词来理解句子;记短文中的关键话来理解短文;根据上下文猜等。但这些方法不能一下子全都“灌”给学生,先从简单操作开始,逐步渗透,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些用法的运用,知道怎样去用,如果生搬硬套,就变成了一种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2)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发现好的办法,同学间相互交流推广,效果更好。
3.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往往将听到的内容译成汉语,用汉语进行思维理解,而缺乏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不能做到边听、边理解、边记忆。对此,我们要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让他们将听懂了、理解了的信息联系起来形成连贯的记忆,并且将全文的要点通过这些联系有机地统一起来。
四、补充课外内容
英语的发音有很多语调上的变化,我们的学生往往发音单一而生硬。所以,在课文录音的基础上,为学生选择一些难度相应的课外音像资料,让他们接触到各种风格的英语口语,提高辨音能力和语音感知能力,增强他们在实践中快速适应、灵活运用的能力。
五、给予学生积极恰当的评价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主要目的,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评价形式。因此,我在听力教学中采用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重点评价学生平时参与教学活动的表现,对学生的积极和大胆的表现要及时鼓励,积极鞭策,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功,建立和保持英语学习的方向兴趣和信心,认识自我,树立自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学生对英语的听力兴趣浓厚,听力能力逐步提高。
让学生轻松学地理
——地理学习方法拾遗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中学 王忠凯
很多学生反映地理难学,于是我总在琢磨,怎样教给他们一套实用又轻松的学习方法。以下是我的一些经验。
一、通俗理解,轻松把握
地理学科概念多,诸如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资源等,这些概念又都有各自的概念体系,从而组成一个庞大的概念系统。其中很多概念由于学生所处环境的局限,理解起来很困难,因而妨碍了学生对它们的理解与应用。此时,可以教学生通俗地理解这些概念。比如海湾、半岛、海峡、岛屿这组概念,可以这样解释:海湾就是海转了个弯,海转了弯肯定是朝大陆弯进来了嘛,你就到大陆边上找那些弯弯;半岛呢半是大陆,半是岛屿,就是陆地向着海洋伸出去的部分了,你就到大陆边上找那些尖尖(当然也有不尖的,像伊比利亚半岛);海峡就是狭长的海,要么夹在大陆与大陆之间(直布罗陀海峡),要么夹在大陆与岛屿之间(马达加斯加岛),要么夹在岛屿与岛屿之间(巴士海峡),你到这些地方去找就是了;至于岛屿嘛,它是小块的陆地,当然要在海里头找了。如此一解释,学生就再也不会到大陆内部去找岛屿,到海洋深处去找海湾了。
二、追忆经验,轻松作结
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一些社会现象是地理学科的两项基本内容,同时其中的一些现象又是我们经常经历或曾经经历过的,如冷暖阴晴、刮风下雨、潮涨潮落、城市发展、人口迁移等。对于教材中与此相关的内容的学习,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掌握。例如,中国季风区的冬夏季气候特点、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以及年际变化特点,处在季风区北方的学生(东北地区除外)就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当地的冬天很冷,降雪也很少,常刮西北风(西北季风),夏季很热,降雨也多,常刮东南风(东南季风),由此轻轻松松得出结论——中国季风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东南季风,温暖湿润(高温多雨),年内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年际变化大。又如,讨论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迁移这一地理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身边的现实,寻找城市吸引人口的现实原因,以及带来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这也正是地理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三、不求精确,常用“主要”
地理学科中经常要表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如高原、平原、盆地、山脉、丘陵、河流、森林、矿产、农作物等。表述这些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我们常常只列其要,采用“主要有”“主要是”等措辞,要教会学生“抓大放小”“择要舍次”。这样,学生在列举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主要盆地时,就会只列出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四川盆地,不再列出吐鲁番盆地;在列举南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时,只列出要求掌握的几种,不再罗列很多了。
四、深刻理解,多样表达
对于地理规律的学习,我们力求让学生理解深,理解透,然而在表述的时候,即回答问题的时候则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比如,中国人口分布特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等,在引导学生了解现象、阅读相关主题地图,做到彻底理解之后,就可以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述了。如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既可以表述为东部多,西部少,又可以表述为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还可以表述为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同样,中国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既可以表述为东南多,西北少,又可以表述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还可以表述为越往西北越少等等。
五、胸有成“图”,分析、综合
地理要素归根结底要落实到空间分布上,所以,学地理要常读图,常用图,力争把几幅表现主要地理要素的地图印在脑海里,如中国地理部分的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地形图,做到胸有成“图”,然后运用这些地图作其他地理要素的分析。如果胸中有了地形图,就可以在地型图上分析、理解中国河流的流向、水能特点,分析、理解中国气候的南北差异,进而分析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然后综合这些要素深刻理解四大区域的区域特点,理解区域差异。
中学体育教育该何去何从?
□山西省襄汾高级中学校 邰雪玲
据统计,现在高中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长跑的平均水平分别在4分20秒和4分15秒,而在1985年至1990年期间,男生的平均水平是3分50秒,女生的平均水平是3分40秒。假如让现在的学生与自己的父母在同一时空里进行赛跑,父母到达终点后,学生还得穷追100米甚至120米。
调查发现,目前高中男生50%以上无法完成一个标准的引体向上,普遍存在上肢和肩背力量不足的问题。与学生体育锻炼的标准一次次降低的情况相反,中学生文化主课的学习难度却在不断地增加。学校极其重视学生智育发展的同时,却常常有意忽视身体素质体能的培养。学校以及社会都将文化成绩高低作为判断学生优秀是否的标准,导致了体育不自觉的让位。
究其原因,初升高时,有体育测试,同学们经过努力训练,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这仅仅局限于测试的那几项,而《体育与健康》课本中规定的内容根本无暇顾及。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体育教育的内容只剩下中考测试的项目。高中阶段,没有升学的压力,在体育课的安排上就有很大的随意性,一些中小学生家长表示,自己虽然也明白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首先还是要提高文化课成绩,体育只要能及格就行。
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安全问题”。 “校园中学生运动时一旦发生受伤事件,无论学校怎样尽心尽力,安全防范,及时救助,都会被社会、相关单位裁定为第一责任方。如果事故发生在独生子女家庭,这种‘责任’更会被无限度放大。”如果这种“责任”被不断裁定,那么,久而久之, 就怕学生上体育课时有一丁点点的闪失,体育教师只有通过不断降低体育项目的难度系数和运动强度来实施教育,体育课只能越上越“温柔有节制”。
有些高中由于怕学生受伤,一度取消运动会,而体育课开设的课程更是少之又少,很多被认为“危险系数高”的项目逐渐淡出校园。学生不运动,当然就不会有运动伤害,但这样孩子抵御外界伤害的能力只会降低,学生只会越来越伤不起,容易变成脆弱的“玻璃人”。“就怕学生有半点闪失”的顾虑成为校园体育项目锐减的无形推手。
相对于我们国家,美国每年基本上有超过350万人在活动中受损伤,其中62%的运动损伤都发生在训练过程中。但是,运动中的伤害并不会使美国学生对体育锻炼望而却步。中国的体育教育自然也不能因噎废食,社会要鼓励、支持学生运动,当然这并不是放任学生受伤,而是希望学生变得更加强壮、更加勇敢。这就要求,在运动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科学,加强防护。
当学生被过早、过多地开发智商,知识教育被逐层下移,身体素质却不能相扶相助,后期带来的隐患不言而喻。更何况,我们国家的孩子与欧美国家同龄的孩子相比,无论学习实践还是生活实践,最缺乏的就是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击挫折能力等,这些“看不见的能力”无法通过知识传授,而体育教育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所以,教育要全面提升中学生的运动意识、运动机能、运动素质,需要我们全社会的积极认可和科学引导,以培养学生适量运动的好习惯。
其一,对运动损伤要有科学的认知。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应该积极消除对运动损伤的误区认知。科学的锻炼是减少运动伤害的唯一途径。要培养学生的体能,就要积极鼓励他们首先在学校动起来,然后推向校外,主动运动。
其二,积极提高教育体系中体育教育的地位。初升高有体质测试,高中升大学加入体育测试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呢?这种办法虽然无奈,但也算是一种促进手段吧。
其三,全方位营造运动氛围。健康是什么,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这样定义。“健康中国”应从全民运动开始。更应该从学校做起,体育运动,人人有责!
综上所述,对于中学生的体育教育刻不容缓,每一个有识之士都应该主动积极参与到这个大课堂里,呼吁号召,身体力行。学校更应当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
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之我见
□山东省济阳县实验中学 张静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我校“诚实、踏实”两实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下,要求学生“诚实做人,踏实做事”。要让学生担当建设新型社会的重任,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还要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个性。现代的中学生承受着学习上的竞争、能力的挑战、角色的转化、人际关系的困惑等压力,而正是这些压力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所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变得越来越必要,越来越迫切。
二、研究成果与分析
1. 体育运动的愉快效应。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对运动的好处深有体会。其中之一就是跑步者有幸福感,就是说跑步者在运动后会感到欢欣鼓舞、精神放松。许多研究也表明,运动会减轻对心理应激源的反应,也可阻止或减轻沮丧、消沉的感觉。即使你没有达到那种“高峰体验”,但对消除不良情绪仍有一定的作用。
2. 体育运动的短时心理效应。
众所周知,运动可以让人感到心情愉悦。这种感觉的出现是迅速的,可以直接在一次或多次的身体负荷后感受到,并且这种感觉是不以生理方面的改变而改变的,同样,我们在体验无氧运动后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3. 体育运动的精神健康效应。
参加体育运动有一种愉悦身心的功能,有使神经系统得到放松的作用。不同身体状况的人参加运动,都能体验到运动的抗抑郁的效果,所有的运动形式都是有效的,尤其是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而锻炼计划持续越久,抗抑郁的效果越好。大量实践证明,尽管潜在机制尚不清楚,但坚持锻炼具有抗抑郁性。
体验运动的人都会感觉身心的轻松,会产生一种激励的因素,积极性高涨,也愿意去做一件事情。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更会产生长期的情绪效应。有规律的锻炼最重要的益处就在于改善我们的身体状况,从而增强自我良好感。
三、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陶冶情操提高自信心。
体育实践表明,身体练习可以改善自我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体育锻炼能带来流畅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泼愉快、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关联正是来自持续锻炼所产生的心理影响。
2.缓解学生的心理、精神压力,消除紧张情绪。
体育活动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生活紧张,经常参加有氧锻炼可以减少自我反映引起的心理和生活上的紧张。有氧运动可以降低焦虑,对长期的轻微到中度的焦虑症和抑郁症都有治疗作用,学生运动前的焦虑抑郁程度越高,受益于健康活动的程度越大,健身后,症状都可以减轻。
3.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体育运动的练习过程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过程,也是有目的感知、观察、记忆和思维的过程。各种运动环境,有助于学生对事物作出迅速、正确的判断,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4.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学毕竟是以增强体质为首要目的,假如我们片面强调心理素质的培养,而忽视身体锻炼,那不仅使体育教学脱离“体育”属性,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同时心理教育也会因此失去载体而毫无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在深入钻研教材教法的基础上,发扬教学民主,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自己的积极情绪来感染、带动学生,使体育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活泼、有序,为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
小学思品和社会课堂如何增强德育有效性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棠阴小学 张超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如何增强德育的有效性呢?以下是本人的一点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所帮助。
一、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
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生品德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它能有力地帮助和积极地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当前小学德育教学中,素质教育是重中之重,与智育、体育、美育有着密切的、直接性的联系。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理论和实践,将教材中的德育知识点和时事热点相连结,全面提高德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最大程度地发挥思想品德教学的基础德育功能。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德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新颖有趣的导语会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
思品课作为德育实施的主渠道,不同于其他学科,尤其是现在的新教材设计的活动多、信息量大,再加上比较枯燥,学生很难像学其他课程一样轻松自如。所以,课堂上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能一上课就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形成清新、安静的课堂气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当然不仅要备好课,设计新颖有趣的导语,还要在穿着、仪表各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当你精神饱满、意气奋发地踏着上课的铃声走进教室,踏上讲台,并满怀深情、声音洪亮地向学生问好,会迅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上课做好准备。
三、努力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吸引力,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前提条件。没有吸引力,就没有生命力。在教学中,要努力改变一般化、概念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方法,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热点、难点问题,联系实际展开教学。如当前存在经商热、出国热和超前消费等现象,在教学中,要讲清讲透原理,也要敢于触及现象,善于用疏导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使理论知识更具体、更深刻、更生动,从而更具有吸引力。提高说服力,就是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用举例分析归纳的方法,使学生弄通理论知识,增强思想品德课的信度。要用学生熟悉的实际经验、实际感受的内容来举例,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内容的起真实感和亲切感,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说服力。
四、寓教育于情感之中
教师要使学生置身于充满爱的气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不应作过多的抽象的说教,而应根据教育要求设置教育情境,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政治教师,上课时必须情感丰富,让学生在爱的情境中,受到情感上的陶冶,讲课要以情动人,就如演员一样,进入角色。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亲切,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当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产生共鸣时,即就是教育的最好契机。最后,情感的渗透还可以延续到课后,教师应该与学生成为朋友,经常与学生交流感情,以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课文内容,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使知识交流借助情感交流达到应有的效果。
总之,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对教师来说任重道远,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只有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方式和方法才是有效的。因此,必须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才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
第三版
唤醒“问题学生”身上所有闪光的细胞
□湖北省襄阳市第二十七中学 汪卫
“问题学生”归根结底是“学生问题”,把学生与问题剥离开,对事不对人,让学生觉得自己整体上是被认可的,只是行为上有一些问题。我们要挖掘学生身上的优势、亮点,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要用放大镜去看,如此才能够使他们的自信心增强。班主任应该用无限的爱心走近“问题学生”,以朋友的身份贴近他们的心灵,唤醒他们身上所有闪光的细胞,以此照亮他们的人生。
捕捉闪光点,树立“问题学生”的自信心
陈肖,头发蓬乱,衣衫不整,坐没有坐相,站没有站相。第一天的数学课上,我就发现他低着头闭着眼睛在睡觉……总之,他的“问题”真的太多,找他谈话,他对老师的批评还不以为然。
我在与学生家长谈话中了解到,该生长期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很是溺爱他,因而缺少坚强的意志;通过班级学生了解到,这名学生很少和同学交流,处在自我世界中;最后,我通过观察发现该生在体育课上很活跃,在劳动课上很积极,同时我还发现该生的绘画水平高于其他同学。
做了这些调查之后,我开始解决陈肖身上存在的问题。首先,我与陈肖的家长取得联系,建议他们把陈肖从爷爷奶奶家带回,希望他们能够与孩子长时间相处,用父母的爱影响孩子。要求他们对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不足,要及时指出。其次,在班级内围绕“友情与成长”开了几次主题班会,要求每位学生尤其是陈肖同学要积极参与,并且安排陈肖主持主题班会;再次,为了让陈肖找到自信心,我针对他的特长,让他负责班级的体育、卫生等方面的工作,每当班级需要出黑板报的时候,首先我就想到他。当然,改变的路途是艰辛的,然而经过了近一学期的努力,陈肖终于改掉了许多身上不好的习惯,在成长的道路上进步很大。
寻找“问题”根源,树立“问题学生”的自尊心
下午上班,我刚走进校园,四名学生拽着陈媛来到我面前,一名男同学迫不及待地说:“老师,她骂我们,而且还打我们。”其余三个同学也指证陈媛骂人打人。而陈媛语气特别强硬,不承认自己骂人打人。陈媛在学校“名气”很大,我早就有耳闻。于是我以询问的眼光望着她,她急忙抢着说:“我没有骂人,就没有!他骂人。”并且摇晃着脑袋,用手指点着对面的一个男生,脸上颇为得意。“老师,我们没法办了,到你面前都不承认。”“大家投诉你骂人,你却投诉别人骂人,为什么会这样?你自己一点毛病也没有吗?当多数人都反对你时,是大家都错了,唯独你自己对吗?”
陈媛张着嘴一时说不出话来。这时又过来了几个学生趁机叽叽喳喳地说她经常在学校里骂人、打人,大家都不愿意跟她玩……
在大家的一片攻击声中,这个像石头一样坚硬,拒不承认错误的女孩眼里哗哗地流出了泪水。
通过了解,原来陈媛没有朋友,在学校里、在村子里,同伴们没人愿意和她玩,她没有朋友,难以融入同伴的圈子中去,很怨恨这些同伴。所以,经常采取攻击同学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引起群体的注意,其实她内心也是痛苦的。于是我找到和陈媛有矛盾的所有孩子,做通他们的工作,让他们轮流去和陈媛沟通交流,承认自己和陈媛交往中也有错误,就这样大家先接纳她,再影响她。一学期下来,陈媛已经能融入到集体中,和同学们和谐相处了。
浇灌心灵,扬起“问题学生”的前进风帆
陈杨,除了调皮、捣蛋,还迷上了手机游戏,每天晚上玩手机到深更半夜,动不动就以死来威胁父母,上课几乎每天每节课都打瞌睡。看到这种情况,我决定去家访,那天我跟陈杨妈妈及陈杨从6点多一直谈到8点多,她终于肯把手机放到老师这里,周五放学再拿回去,周日返校再放到老师这里。通过家访能让学生把手机交出来,我觉得这个学生已经在进步了,所以还及时表扬了他。此后,通过家访、不断地与学生及家长交流、沟通,总算起到了一些作用,让我看到了这个学生转变的迹象。
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凤台小学 耿晋霞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贴近儿童生活、培养儿童良好习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课程,它旨在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培养乐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课堂教学是品德课程教学的主渠道,怎样提高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巧设情境 激发兴趣
创设情景的方法很多,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可以联系社会时政热点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活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创设方法。如在教学《快快参与环保行动》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现实生活中各类环境问题的相关漫画,表明环境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再播放实况录像如何浪费水资源,如何污染江河湖海,如何乱砍滥伐森林等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们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知道为了人类的和谐发展我们必须爱护地球。从而树立环境保护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意识。合理的情境创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本来抽象的材料学起来形象生动。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改变了传统说教式教学导致的枯燥无味,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唤起美感,引起共鸣,陶冶身心。
二、创设活动 启迪智慧
设计活动时,我会把学生的直接经验、感知体验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和途径,通过创设一些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情感上的体验,知识上的认同。
在教学《做诚实的孩子》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诚实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分组分别对三个有关诚实的具体情境做了模拟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亲身体验了诚实的重要性,懂得了做人要诚实、不说谎,并能以此要求自己,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 。这样的活动,使品德教育成为一种真实的,儿童所能理解的实践活动,品德教育不再是道德概念的演绎,道德任务的说教,而变成了具体的、可感的、可触的体验。孩子们只有在活动中亲身经历,在生活中体验、感悟,才能在心灵深处受到情感和智慧的启迪。
三、 走进生活 培养能力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因此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多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是我们每个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要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
总之,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发掘素材,因地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同时,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综合运用身边一切可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为他们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
语文活动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运卜屯小学 李伟
我国一直提倡素质教育,随着新《教学大纲》的颁布,新课改的深入,活动课程的编设已成为教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一切语文从实践中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新《课标》里面“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动脑、动手能力,以及加深学生语言体验,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是“大语文观”的重要体现,能让语文课堂教学轻松、有效。
多年前我对语文活动课不够重视,对它的理解也不够准确,所以有时跳过不上,有时虽然上了,但却并没有把人文素养、文学熏陶、社会实践等诸多元素注入其中,也没有深切感受到语文活动课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对语文课堂教学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课改的深入,各科在活动课的设计上层出不穷,语文活动课也倍受师生的青睐。我曾观摩过不少优质的活动课,其中有一位教师设计的语文活动一直让我记忆犹新,倍受启迪。这堂语文活动课的主题是《古诗苑漫步》,这堂课最能感受到的就是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对古代文人的钦佩,对中国古文化的景仰,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次观摩让我对语文活动课有了新的认识:我想设计好每一堂活动课,既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让语文教学轻松有效。
我参加过活动课的说课比赛,获得过红河州的一等奖。从这些学习与实践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活动课对学生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对语文教学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我设计过《智闯成语关》《让自制的风筝飞上蓝天》《精彩故事大家讲》《寻找春天的踪迹》《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等语文活动课。这些活动课都有很强的操作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精彩故事大家讲》的活动课尤为突出。活动的目标是:通过讲故事活动,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同学们说话大方、口齿清楚的好习惯,尽快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要求是:要选好故事,最好同学们自己学习编写故事,所编的故事要体现连贯性、曲折性和趣味性。活动对象:是初一的学生。
学生下去认真准备故事资料后,具体活动分两种形式进行,有必讲故事与比赛讲故事。还制定了评比标准、奖励方案,选出了评委,请了几位老师参加。经过学生的精心准备,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孩子们一个个仿佛成了演说家,把他们机智、诙谐、充满激情等优势都展现了出来。活动中一个个能说会道的小评委用精妙的词语对比赛者进行了评点,还有学生组成的观众评委做了补充。整个课堂上,孩子们尽最大努力展示他们的特长。讲故事的同学不但讲得好,还在讲的过程中加入表演、舞蹈、歌唱等辅助动作,真是精彩纷呈。这一切让在场的所有老师无不瞠目结舌,惊叹孩子们的各种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筛选精选资料的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说、写故事的能力,分析评点的能力,表演的能力等。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的活动课,也是一堂学生才华得以展示的语文活动课。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了自己的优点,从活动中找到了自信,完善了自我。
语文活动课中各项活动的完成,需要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也是综合的。除语文能力外,还包括其他认识能力和活动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在人际交往、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受到锻炼。而且,通过语文活动课,学生还能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使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美育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可见,语文活动课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让语文教学轻松有效。
语文活动课,不仅可以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中国文化,还能让学生继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开展好语文活动课,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如虎添翼,让学生的成长路上铺满阳光。让学生在语文活动课的平台上,自由的放飞心灵和思想;让他们乘着语文活动课的翅膀,在梦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吧!
也谈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山东省枣庄市第六中学 张峰
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一个人的情感世界与他的生活态度、潜能的发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国外有学者认为,学生中的成功者,智商因素只占二成,而情商因素占八成。由此看来,对中学生进行健康的情感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以激励教育为突破口,采用多种形式实施情感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一、班级管理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
现在的孩子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亲人之爱,但他们却不能真正的懂得爱、理解爱。空泛的说教,有时在他们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尽管每天和孩子们朝夕相伴是是关心疼爱他们的父母,他们却常常感到最唠叨的人是父母,最婆婆妈妈的人是父母,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班会形式来教育学生。首先,在家长群里,我给家长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让他们给孩子写一封信,在信中让家长尽情倾吐对孩子的希望,并把十几年来含辛茹苦和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倾诉给孩子,然后密封在信封中,让孩子把信封带来交给我。
当我认真读完这一封封送到我手里的信时,我真的被家长们深深感动了,我是教师,也是家长,充分理解他们的心情,我几乎是含着泪读完每一封信的。为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我把这些信件按内容归纳分类:有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实例感化学生的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