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正行修能图破壁 教学相长润心田 ——记陈剑雯班主任工作坊五年成长历程
- 作者:
【概要描述】
正行修能图破壁 教学相长润心田
——记陈剑雯班主任工作坊五年成长历程
■ 陈剑雯
南浦之滨,人杰地灵。陈剑雯班主任工作坊所在的洛浦东乡小学坐落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浦岛上,是一所具有60多年历史的公办小学。2018年4月,陈剑雯班主任工作坊在番禺区教育局、北片教育指导中心及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及鼎力支持下,在李季教授等领导专家的见证下,揭牌成立。
学校年轻教师比例较高,教师队伍冲劲有余而育人经验不足,学校的德育工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因为学校生源来自农村,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教育有所缺失,因此学生身上有较多的问题行为,如学习动力不足、作业拖欠、书写马虎、逃学厌学、违反纪律、语言粗俗、沉迷网络、情绪障碍、交往困难、打架偷盗等。问题行为较为突出,亟待解决。
挑战与机遇同在。基于学校情况,工作坊以“修育人智慧,绽专业魅力”为发展理念,以“助力教师自主成长,转化学生问题行为”为建设目标,以“学生问题行为转化”为特色研究方向,搭建学校班主任学习、交流、展示的成长平台,旨在提高班主任的专业能力,积极促进学生问题行为的转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多管齐下,彰显特色——
问题行为转化助力学生成长
学生作为不成熟的个体,三观尚不完善,品德形成和发展受多方因素影响,因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其年龄应有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就称为“问题行为”。围绕“学生问题行为转化”这个核心,工作坊开展了以下策略研究。
策略一:利用多个维度探析原因,找准问题行为根源
只有找准“病症”,才能对症下药。工作坊引导班主任以专业化眼光看待及分析学生问题行为,以心理同龄人的身份展开“悦心式”谈话,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同时借助焦点解决、叙事疗法及调查问卷等方式,分析学生问题形成的根源,建立个人档案,并持续跟踪记录。
除此之外,工作坊针对学生问题行为进行案例研讨,不断提升班主任分析问题的专业性,提高转化效率,并借助家访、电访等多种方式,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原生环境与行为模式,以因定策,从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给予家长针对性的家庭教育策略。
策略二:利用班会主阵地集体育人,消解学生问题行为
主题班会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德育的主阵地。工作坊在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微班会促进小学生责任担当品质形成的行动研究》的引领下,设计了“责任担当”系列主题班会,其中部分设计在市级、区级公众号发布,并收录在班会课专著《好玩又好用的创意班会》中,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听,会忘记;看,会过去;做,才能记住。通过主题班会这个抓手,学生在班会活动体验中实现品德的自我建构,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正面引导中消解问题行为。
策略三:利用家校论坛共商育人策略,提升家长育儿智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工作坊通过开展线上、线下家校共育论坛,通过文字、视频等多种方式,针对孩子不同阶段的共性问题和家庭教育中家长最头疼的问题,集家校智慧,共商共研,系统转变家长观念,科学引导家长陪伴孩子成长。如2020年,工作坊承办了番禺区大石街文明实践所家长课堂“科学禁毒,家校社共筑防护网”,开展校级论坛“办法总比困难多——问题行为制胜法宝”等。校级家校论坛在班级中铺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工作坊将常规的家长会作为分享科学育儿知识的绝好平台,开展家长专题讲座,如《好习惯益终生——一年级行为习惯培养》《爱的五种语言——青春期如何进行亲子沟通》《爱阅读,乐表达——如何推进孩子们的课外阅读》等,让每一场家长会都成为家长喜闻乐见的学习课堂。
策略四:利用家长课堂拓展育人资源,激发学生正面兴趣
家长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把各行各业的优秀家长请进课堂为学生授课,一方面是搭建起家校沟通的桥梁,更好地发挥优秀家长的辐射作用,另一方面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中,学生习得了很多新知识、新技能,如户外知识、理财知识、烹饪技能、植物栽培、传统书画、劳动技能等,极大地激发了正面兴趣。
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上面种庄稼。问题学生多数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家长进课堂活动成功地把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上来,从而减少不良行为的产生。在工作坊的引领下,学校家长进课堂活动百花齐放。
策略五:利用教育叙事提炼育人方法,积累教师育人经验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在教育叙事的撰写中,我们能更好地发掘自身教育行为背后的理论和思想,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意义,从中提炼育人智慧。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工作坊鼓励成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后或是学生问题行为有一定转化之时,及时反思,落笔成文,或是可取的经验,或是疏漏的遗憾,都为我们更好地成长为智慧型、专业型教师打下了坚实的根基。近年来,工作坊成员共撰写教育叙事及案例40余篇并汇集成册《叙事案例,细微之处见真章》,其中部分故事在《中小学德育》《班主任之友》等刊物上发表。
提升专业,夯实技能——
教师专业成长助力学校发展
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长流水。只有不断学习和成长,才能更专业、更高效地促进学生问题行为的转化,更好地为学生点亮理想之灯、照亮前行的路。
工作坊通过制订成员个人提升计划并落实成学习、培训、研讨、考核制度等,促进成员的自我成长,具体的策略有学习名师请进来、积极培训走出去、静心阅读提素养、育人难题同探究、勇战大赛促成长等。
工作坊在积极请进名师的同时,还鼓励成员多走出去,参与各级各类班主任培训,众采百家之长。工作坊成员分别参加了北京、重庆、深圳、韶关、佛山等地开展的班主任高级研修班。教研活动让我们开阔视野,习得新知,促进专业成长。培训归来,老师们不忘及时整理培训心得,在学校全体教师大会上作交流,引领大家共同成长。
工作坊定期推送教育学、心理学等专著及杂志供成员学习,如《心理抚养》《正面管教》《一线带班》《班主任》等,鼓励老师们撰写读书心得和教育随笔,在阅读中思考,在写作中整理,在分享中输出,辐射更多的班主任群体。
工作坊每月组织班主任沙龙活动,老师们分享成功的经验,交流工作中的困惑,将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难题抛开来,集思广益,共商对策,以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技巧与方法,提高德育水平,规范班级管理,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工作坊还积极鞭策、指导青年班主任成长,培养青年班主任参加各级各类班主任技能大赛,在大赛的磨砺中切实蜕变,展个人风采,绽专业魅力,取得优异成绩。作为工作坊主持人,我获得了第七届广州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小学组综合类一等奖及成长故事叙述单项奖,成员郭妍珣老师获得第九届广州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小学组综合类一等奖第一名及书面测试、带班育人方略、成长故事叙述、主题班会设计四个单项奖并获得省赛资格,工作坊其他成员也均获得片级班主任技能大赛奖项。
工作坊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助推器,在助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工作坊协助德育处落实常规教育,每学期伊始组织全校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培训,为学生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学期打下坚实的基础。德育品质不可量化,学生行为却可外显。经过转化和跟踪,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违纪行为明显减少,家长们反馈孩子更有礼貌、更自觉、更懂事了,德育成效显著。同时,工作坊协助德育处围绕重要的传统节日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如“捐赠爱心压岁钱,情暖元宵爱满园”元宵爱心义卖活动、“雷锋精神照我行,互助暖流漾人心”学雷锋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经典”清明扫墓活动等,学生综合素养在活动体验中得到切实提升。
工作坊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推进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学校教师研学氛围浓厚,实现个人成长。工作坊虽小,却人才济济,其中广州市骨干班主任2人,广州市名班主任培养对象1人,番禺区优秀教师2人;成员黄惠钰老师的家校共育成果在《番禺日报》上刊登;余椰儿老师多次获得番禺区心理教育成果奖;郭妍珣老师获得片区班主任工作创新成果奖,跨片区分享班级文化建设经验。成员所带班级获得市、区各级荣誉,其中获广州市“红领巾奖章”三星章1项,番禺区优秀班集体3项。工作坊推进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开展“最美教室”评比活动、带动全校班级撰写学期特色活动总结等,学校德育工作获上级高度肯定,连续多学年获评“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德育工作再上一层楼。
工作坊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主动承担区、片、校等各级教研培训活动,很好地起到了引领辐射作用。正行修能图破壁,教学相长润心田。工作坊的成长,离不开各级领导、老师的重视、支持和帮助。我们在懵懂中摸索,在磨砺中成长,在奋斗中收获。今后,我们将继续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
(作者单位为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浦东乡小学)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