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820期

第201820期

【概要描述】

第201820期

【概要描述】

详情

201820   2018628     

 

第一版     

 

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西单小学   赵承阳

教育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技术和技能的培养上,更应该放在对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社会的认知度和对新技术发展趋势的敏感性上,这样我国的教育才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育应始终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以服务为宗旨”,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把“学知识”与“学做人”有机地结合,立德树人,教育学生成才先成人,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一、完善组织制度,构建系统科学的德育管理体系

科学的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系是德育工作的保障。我们根据学校特点,建立了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管理人员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体系,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德育工作制度,形成全方位、全时段、全过程的德育管理新机制。

1.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组,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张占领同志为组长,班主任、课任教师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组。领导组每学期都要召开专项会议,制定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研究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指导德育工作部门和德育工作人员开展德育工作。

2.建立完善的德育工作制度,规范学校德育管理。

制度是规范管理的保障。为了能够规范学校的德育管理,确定了学校德育目标、任务和内容,指出了学校德育途径,明确了学校德育的领导、管理和考核意见。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升国旗制度》《班主任例会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德育管理制度,明确了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做到德育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管理。

3.建立学校、班主任、学生干部三级管理机制,打造全方位的德育管理队伍。

学校德育工作领导组,不仅肩负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还要积极主动为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德育工作者做好支持和服务,为他们提供实施德育工作的平台,着力解决他们在实施德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二、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探索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

1.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帮助学生尽快完成新环境下的角色转变。

抓住新生入学时机,做好新生入学培训。学生进入小学阶段学习,会将以前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带入学校,但是在刚刚入学的这段时间,他们在对新的环境还不太熟悉的情况下,必定会有所收敛。这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纪律教育、团队合作、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会有更好的效果。

2.以养成教育为重点,抓好学生常规管理。

我们应把教育的重点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转变到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上来。从一些学生养成教育做的比较好的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养成教育不是一时一天能做好的,重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主要表现在:一是要严格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二是严格管理,“管是为了不管”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要让学生始终感觉到你无处不在。管理一定要重在平时,发现学生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一定要及时纠正,否则小错不改,行为习惯就会越来越差;三是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学生可塑性非常强,在家看父母,在校看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我们不仅要做到,而且要做好。

3.强化德育课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德育渗透。

德育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德育课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确实有点枯燥、乏味,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德育课教师应以本次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发挥学校教学特点,创新教学方式,把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的案例引进到德育课课堂上来,替代一些纯理论的教学,改变学生上课睡觉的现状,让德育课变得更加生动、有效。

三、加强过程考核,完善德育工作评价机制

1.尝试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学分制改革。

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等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作为学生评优、毕业等操行评定的重要依据。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奖惩制度》和《小学生一日常规》等细化成分值,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教育、约束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文明、守纪的合法公民。

2.完善班级和班主任考核制度,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过程性考核。

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之一,必须按照学校德育工作总体目标,规范实施德育教育。加强班主任工作考核,对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实施和发展。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析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小学  张继刚

一、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创新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身边一切可行的正确手段,有力促进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小学生对接下来开展的创新活动才能有创新的意愿。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许多小学对创新的态度是认为其是神秘而又虚幻的,而小学科学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就在身边的道理,可以借用历史的一些科学典故以及身边存在的小发明以言语以及展览的形式,告诉学生科学就在生活的细节中,就在他们的身边,只有充分展开启发式教学,才能让学生拥有愿意去探索科学的动力和积极性。

二、创造条件给学生动手的机会

在小学科学课堂的开展过程中,小学生永远是不可或缺的主体部分,所以,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小学科学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利用身边一切有利的条件,给予学生亲身经历或者操作实验的机会。例如:《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肉眼观察了解水溶解的过程与结果,只是针对水溶解的一些知识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简而言之,大多数学生只知道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但是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弱却是不甚明白。针对这个教学问题,教师如果仅仅用口头表达直接性地解释出来的话,虽然能够教会学生这方面的知识,但是却无法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所以,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引导式发问的方法,比如询问学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同等的吗?带着这样的问题,一些学生就会产生疑问和好奇心,那么接下来趁着这个机会,教师可以继续将问题进一步深化,逐一引导学生自己慢慢发现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

三、给予适当的引导

无论是科学实验又或者是科学问题的解答,教师如果仅仅是传授答案的话,那么也仅仅是授之以鱼,这种方法显然没什么根本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根本的目的便是授之以渔,对于这一点,教师就需要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能单单说出答案,而是要指出一条可以解决问题的线索,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解决问题。例如:在《声音变化》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熟悉并且掌握声音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动情况,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展开几个方面的实验,例如:两个物体远近声音的变化、在不同物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化等等。通过这种比较分析的方法,在实验进展的时候,慢慢指引学生进行“声音远近变化”以及“声音环境变化”等实验,进而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切实让学生了解课程设置的目的以及方法。或许在实验操作阶段,一些小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到陌生事物有些不习惯,但是只要通过循循渐进的引导以及教学,这种不习惯的观念才能被克服。要想锻炼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一味地告知学生结果显然是不适合的,这样虽然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是起不到真正培养小学生独立自主的课程目标。而引导教学方法则不一样,在给予学生一条可以顺延的线索之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和学习,充分了解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一些特殊的细节,在实验之后,学生在潜意识中将会形成实验的记忆,这种记忆往往是非常深刻的,对学生日后的成长将会有非常大的作用。

小学科学教学的改革,一方面体现出了我国教育制度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出当前我国教育环境改革的必要性。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科学教学的改革路程是一条非常艰辛而又漫长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秉承坚持不懈的信念,用于破除陈腐教育思想,用科学的、可持续的、创新的眼光指导科学教学,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设计专业的教育环境以及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整个教学改革才能顺利展开;只有这样,教学改革前进的道路才能实现新的突破。

 

 

新时期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工作

□ 湖北省蕲春县漕河镇田河中心小学  陈小慧

新时期,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纵观语文学科知识很多内容都与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一、重视课堂教学环节,发挥语文教学在德育中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舞台,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教材中丰富的德育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德育因素,将德育有机恰当地渗透到知识这一载体中。比如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等。在教学中都可以将德育工作与教学进行完美结合,因此,教师必须调控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把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发挥出来。要时刻将德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二、将德育渗透于学生的课文朗诵中。朗读是学生运用声音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方式。在朗读中学生需要加入对文章段落和句子的理解,可以将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转化成为自己的思想感情。故此,将德育渗透到朗读中意义重大。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文章主要描绘的是桂林的好山好景,优美的词句,加上各种修辞手法的装饰,让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更富有节奏感。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等,这些感性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对桂林山水形成整体的感性认知。然后再引导学生用赞美和富有节奏感的语气去朗读文章。经过朗诵,学生也更容易进入到作者描绘的诗意景象之中,进而真正感受到桂林山水的奇和美。这对培养提升学生的合理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是非常有益的,而且还能把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出来。

三、挖掘课文背景中的德育因素。由于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课文内容通常比较短,故事情节相对较为简单,或者是故事的一个片段。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所学内容适当加以延伸和扩展,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课文背后的引深含义。例如,在学习《虎门销烟》这篇课文时,从课文的表层来看,只是简单描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过程以及百姓、外国人对此的反应。但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知道虎门销烟发生的真实情况,教师可以从课文的背景中去介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原因,外国人为了获取不当利益,抓住清朝守旧落后、统治颓废等现状,不惜牺牲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向中国大量出售鸦片,导致了我国国民成为“东亚病夫”。适当的拓展和延伸课文背景知识更能激起出学生的愤恨之情和爱国之心。这样,学生也能真正理解只有国强才能不受欺负的硬道理,从而培养当代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发挥教师思想品德和学识修养的示范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以及学识水平会时刻影响学生,潜移默化中去教育影响他们。在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评价等无不具体地体现着自身的意识态度。在教学中难免会有牢骚,如果教师借教学活动向学生发泄自己的消极情况,就会从根本上抵消课文的教育意义,显然是不可取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学识和修养,同时也要将德育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之中,两者有机统一,才能发挥出德育的功能,真正把德育教学落到实处。

五、积极开展写作实践,推动学生公德心的养成。写作是提高小学生创作思维的有效途径,写作也是反映学生内心情感的客观介体。而且写作涉及面广,为德育的渗透提供绝佳机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写作机会,使学生在写作时养成积极的社会公德心。比如,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将日常生活的一些事情现象等记录下来,养成社会公德心。其次,可以利用看图指导学生写作文、看故事写作文等,引导学生养成社会公德心。第三,让学生记录班级的学习生活情况,这样利于学生在互相监督的过程中不断规范、完善自己的行为,逐渐养成社会公德心。

 

 

 

 

小学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第二实验小学     郭春华

在班级管理中,想培养好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就要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构建起班集体的激励机制,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持续性发展。我主要做法是:

一、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精神

 没有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没有个性。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见“事”不见“人”,以“事”为本,是教师强制管理的弊病。这种班级管理是让学生服从于“事”,顺应于“活动”,把自主和有活力的人,僵化为按“号令”行动的一种工具。“听命”和“顺从”成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基本状况,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无法充分表现的,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很难显现的,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也就成了空话。要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二、培养学生的高度责任感

班集体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集体管理好,这就需要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班集体成员具有责任感,形成积极性和创造性精神。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给予”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在我们班上设立了许多岗位,除正、副班长,课代表,小组长外,我们还设立了“路队长”“家庭医生”“图书管理员”“黑板清洁员”“卫生监督员”“家庭园丁”……使每位同学对班上的各项活动和各岗位全权负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后,学生感到集体需要他们,他们有为集体作贡献的具体任务,不仅增强了参与意识和对集体的责任感,也培养了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个性品质。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越多,他们的责任感就越强,自我管理能力就会很快提高,班级的面貌也会越好。

三、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 ,给他们展示的舞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培养学生成才,兴趣是起点,是人发挥智慧和取得成功的动力。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熟知每个学生的兴趣,要帮助学生发展兴趣,这对他们的整体素质提高将起到积极作用。班主任要帮助教育学生把他们的兴趣同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使兴趣在成长中发挥动力作用。班主任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对教育要求中必须具有的,但学生不感兴趣的知识加以引导,使其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帮助学生从无数生活道路中选择一条最能发挥创造性的道路是班主任的职责。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解放学生的创造力

 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双脚,让他们去实践;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展。坚持这种创造性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人的潜在的资质,潜在的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想到每个学生都有潜能,并观察学生潜能的表现苗头,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不断地出现新的面貌。我班的王宇祺同学在学习上成绩一般,但我发现他写的作文选材新颖,想象力丰富。平时好动但“鬼”主意很多,讲话幽默,学生愿意听他的指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寻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努力,使问题得到新颖独特的解决。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他们会给你带来许多的惊喜。

21世纪,全新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为此,今天的班主任就要勇于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变具有封闭性、求同性、静态性、主观性、单向性特点的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具有开放性、求异性、动态性、客观性和多向性特点的现代管理思维模式,以使教育和管理逐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让班级管理充满“人情味”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吴丛丛

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会努力地学习;同时,一个正在丰富自己知识的人,他的道德修养也会在逐渐地提高。知识与品德应该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我赞成前人的观点和主张。在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活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很快被新奇和欢乐取代,逐渐喜欢这个集体并安心学习。

二、制定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管理充满“人情味”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

三、建立一支优良的班干部队伍,使班级“分权”“分层”合作

初中的孩子较为单纯,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大展身手。实行班级工作“分权”,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各级各类管理员以及班主任“小密探”都应当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能使班级工作更加有序。同时必须严厉批评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树立良好班风。

四、培养充满自信的学生群体,尽快适应紧张的初中学习生活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否成功有三条:自信、专注、条件。自信,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它建筑在对自己能力的清醒估计上,并能认清自己潜在的能力。由此可见,自信是成功的起点。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必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我主张学生在自我暗示中培养自信,自我暗示有一种神奇的威力,它能控制并指导人的行为,使之按预想的目标活动,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万事开头难”,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但一个班级的管理如果有了良好的开端,班主任在管理这个班级时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用“齐文化”提升学生品德素养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中心小学   于淑华   秦团福

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齐国,它的艺术成就辉煌,是齐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因子、精神气节、主流价值和齐国特色,是非常重要的德育教育资源,下面就齐国艺术与德育教育来阐述一下笔者粗浅的看法。

在欣赏与绘画中渗透德育。齐国的绘画艺术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富有生活气息的帛画、丰富多彩的漆画、工艺精美的铜器装饰画,还是人物肖像画,都充分体现了齐国绘画艺术的成就,并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创新意识,特别是独具特色的齐瓦当画、雄浑厚重的齐地汉画像石,作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内容,对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影响中国绘画理论与实践长达数千年。这些绘画艺术,体现着古齐人的审美理想、聪明才智等,对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绘画作品中反映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奋发向上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等,都是德育教育的好素材。在欣赏画的过程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在思想品德上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在绘画中,一幅完整的作品,需要学生平心静气、一丝不苟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耐心等良好品质。

在欣赏与吟唱中渗透德育。齐国的音乐文化也是异彩纷呈。齐地是韶乐的诞生地,齐国音乐历史悠久,齐国上至君主、大臣下至普通百姓都喜爱音乐。齐国音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也非常丰富,它可以提高人的修养。《史记乐书》认为,当君子尽心致意于音乐以修养心性时,则和易、正直、慈爱诚信的心意就会油然而生:晏子认为,音乐可以使君子产生“心平德和”的效果:“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左传·昭公二十年》) 它还对人有积极的教育作用。《史记》记载舜任命夔为“典乐”,用音乐教育贵族子弟,使他们正直温和、宽容谨慎,刚强而不暴虐,平易而不怠慢:“以夔为典乐,教稚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史记·五帝本纪》)此外,它还能感动人心,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著其教焉。”(《礼记…乐记》)我们在组织学生欣赏与吟唱齐国音乐时,要辩证地发掘其合理积极的德育因素,使其与德育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

在学习与实践中渗透德育。工艺美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无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上都是不可缺少的。例如相传是齐国开国封候姜太公所创的撑凳,是齐国重要的民间艺术。整个撑凳的制作与安装、撑面的制作等,无不有德育教育的因素在内。撑面一般用细白线绳为经,以藏青、白两色棉纱合股线为纬,手工编织成几何对称的各种图案花纹(俗称“斗底纹”)、寿字、福字等各种图案。在教学生制作撑面的过程中,能激发起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他们进行爱艺术、爱劳动、爱生活的教育。学生在参与整个撑凳的安装过程中,逐步培养了耐心细致、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的心理品质和创造性的工作态度。同时,老师在有意识地强调制作的难度时,让学生懂得建设美好的事物,除了有顽强不畏艰难的精神,还要有勤劳踏实、认真耐心的好作风。此外,就像临淄的刺绣、烙画、仿古黑陶制作工艺等民间艺术,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丰富的资源。

齐国的艺术思想丰富,博大精深,无论是音乐、绘画、舞蹈、陶瓷、服饰、建筑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我们要积极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让优秀的齐国文化艺术在学生品德素养的提升、价值观念的树立、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发挥出凝聚、导向和修正的强大功能。

 

 

第二版     

 

 

善意的谎言,教育的智慧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二中学    

学生回家谎报了自己的考试成绩,作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我当然不能置若罔闻,但是跟家长讲明情况后,我并没有让家长对学生严加训教,而是与家长共同编织了一个谎言,正是这个谎言,促进了学生更好的发展。

毕业班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结束了。拿到自己的试卷后,同学们有的暗自欢喜,有的心事重重。作为一个新接班的班主任,我开始仔细地跟同学们分析这一次测试。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一位同学的父亲。见面还没谈几句话,他父亲就说:“听孩子说这次考得不错,真的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们的关心!”听了这话,我感到一头雾水:他儿子考得并不突出啊!听他以前的老师介绍说他的成绩一直不错,但是这次他的成绩在班里只有中游的水平,他父亲怎么会这么说?于是我就问:

“他告诉你各科成绩了吗?”

“他只是说他各科都考得不错,具体成绩倒没有说。”

我明白了,他一定跟家长虚报了成绩。这时我心里开始盘算:到底应不应该对他父亲说明情况?从谈话中不难看出,这位家长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如果我说明情况,他父亲一定会大发雷霆;如果不说,则会助长这个学生这种不诚实的做法。最终,出于对学生、对家长负责的心理,我还是决定把情况说明。

果然不出我所料,知道了事实真相后,他父亲久久没有说话,但是我看得出,他在努力地压制自己的怒火。我说:“我知道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这次考得不好,回家没有说实话,肯定是怕你们做父母的伤心。知道了真相之后,我们不应该对他横加指责,而应该帮他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和这次撒谎的根由。这时候如果我们揭穿了他的谎言,并加以指责的话,肯定会给他很大的打击,反而会造成他对老师和家长的不信任。”

听了我的话,他父亲说:“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总不能让他这样欺骗下去吧?”

“肯定不能让他欺骗下去。不如咱们将错就错。回去之后,你就说老师证实了他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且鼓励他继续努力。我在学校再给他鼓劲,我相信他会赶上来的。”

他父亲沉思良久,最后也认为这是一个好方法,于是我们就决定老师跟家长携起手来,欺骗学生一次。

第二天,我找到了这名同学,开门见山地问道:“你回去跟家长汇报成绩了吗?”

从我的语气和神态上,他大概猜到了什么,于是低着头说:“我说考得很好。”

“为什么对家长撒谎?”

“我爸爸脾气暴躁,妈妈身体不好,一生气就头疼,所以不敢说实话。”

我顿了顿,继续说:“我相信你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欺骗家长的做法是不对的。我知道你的成绩一直不错,所以这次我没有在家长面前揭穿你,可是你打算怎么办?永远欺骗下去吗?”

泪水涌出了他的眼眶。我看得出这是悔恨的泪水。他说:“肯定不会的,考试后我已经找出了自己的问题,并开始努力补救。我相信到期末检测时我会赶上来的,请老师相信我!”

我站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这次我帮你打了掩护,希望到期末测试时,不要再让我替你打掩护了!”

这次善意的欺骗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从此后,他的学习劲头倍增,老师们都说他有了很大的转变,成绩也直线上升。他父亲几次给我打电话,都说我们这次欺骗的好,他在家里学习比以前积极多了。不久后,期末测试成绩出来了,他的成绩比以前还要好。一知道自己的成绩,他主动要求我给他父亲打电话报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欢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也就是说,在工作中,我们要学着去换位思考,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我会不会做同样的事?假如是我的孩子做了同样的事,我会怎么对待?”从这件事中,我又一次认识到,教育是需要智慧的。作为班主任,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要从细节入手,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抓住学习、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从这些小事出发进行的教育,往往比一些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解

经过10余年的实践与总结,中国政府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仅仅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是不够的。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为教育的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这一变革的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一方面,信息技术要进入教育教学过程,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

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时发现,推动教育信息化不能简单地搞硬件驱动,而忽视课堂教学应用,这种方式做起来相对容易,但难以持久,并且效果也是会大打折扣的。我国教育部公开表示的基本思路就是采取应用驱动,一是要着眼于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中开展应用。这种应用应该是师生广泛参与的日常教与学的活动,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应该是对即有教学方法的改造与提升。二是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应用、实现新的应用。也就是要从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学习者的需求出发,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目标来安排教育信息化工作。只有聚焦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才能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点,才能真正体现融合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强大支撑作用。

 

 

谈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珠江五校溪湖校区    

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德育课程,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音乐教师应该担负起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启蒙的责任。同时,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应深入挖掘可以利用的大量人文信息,从而培养起小学生辨别美丑和是非的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因此,我们要将音乐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着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三、寓德育于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四、寓德育于音乐各种课型之中

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音乐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让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

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不仅能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还能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能促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其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五、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1.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

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2.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

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不仅能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能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3.结合教材做律动、歌曲表演。

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

六、寓德育于音乐课外活动之中

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途径又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合奏、舞蹈等兴趣小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可以利用橱窗、板报、图书馆、课外兴趣活动等形式,向学生推荐音乐家作品及音乐家名言小故事等。特别是音乐家名言的适时引用,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困难与障碍,树立学生的信心,形成对社会、对人生的正确认识。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逐渐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社会观。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方法进行不断创新、总结、发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小学   丁业之

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带领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特点,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激发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何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呢?

一、课堂语言生活化

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小学生年龄偏小,数学知识贫乏,思维简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段年级,抽象逻辑思维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语言教学生活化很重要。那么,如何将数学课堂语言生活化呢?在平时教学中,我比较注重运用一些让学生感兴趣、语言言简意赅、语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数学儿歌、顺口溜、谜语等来将数学中抽象的内容形象具体化,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学习由“厌学”变为“乐学”“想学”。

我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考虑到低段学生对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差,我引用谜语“小小一个长方体,肚里装着尺和笔,小朋友们来上学,把它放进书包里”。马上调动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对空间图形有了直观的认识。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做到教学方法生活化,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把数学带进生活,从生活实践中抽象出数学知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发现身边的事物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同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我教学“循环小数”时,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过马路时常出现的红绿灯的情境,回忆公园里、娱乐场所、广告牌等常出现的霓虹灯的情境。然后提问:它们是怎样出现的?这些生活现象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后又出现什么,而且说总是不停地重复出现。这时我在黑板上板书:“依次、重复、不断出现”,紧接着我又问:在我们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地方也有这种现象吗?学生们议论后说: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秒针是按1、2、3……11、12依次、重复、不断出现的,白天、黑夜是依次重复不断出现的,我每天读书是按“家——学校——家”依次重复不断出现的……趁着同学们热情高涨的情绪,我马上引出课题:循环小数。同学们立即理解了循环小数的特点。

三、数学例题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虽然是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但有的例题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有的题型情节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偏少。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改变教科书中那些枯燥乏味的内容,寻找贴近生活素材的内容作为例题。在平时备课时,我会认真处理、调整教科书中的例题,重组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

总之,生活中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化,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使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中心小学  杨娜娜

小学生的道德是在与人交往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数学课堂作为学生在校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对其进行德育责无旁贷。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呢?

一、利用教材中的显性资源

《中国数学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本中多处介绍了中国数学发展的历史,涉及数学家、数学名著成就、方法等内容,并以习题、旁注、注释等多种形式出现。教师应结合教材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和数学成果。每一项数学成果都是一部动人的史话,学生在听“故事”中不但能学知识、长思想,还能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二、挖掘教材的隐性资源

小学教材里,自然数的认识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二十以内、百以内、万以内及多位数的认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数的范围从小到大,由近及远,但是都跟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的很多数据,本身就来自道德行为,教师不用过多解释,学生就能感悟到做人的道理。像这样的隐性资源,教师应充分挖掘,使之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途径。充分利用教材的隐性资源,定能使数学教学发挥出更大的育人价值。

三、开发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

数学来源于实践,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活教材,也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基石。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寻找具有道德教育价值的内容,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

由于近期凸显的能源危机,使节约用电成为经常性的话题。然而,不管教师三令五申,教室“长明灯”现象总是不能杜绝。为此,我设计了“浪费知多少”的数学综合活动课,要求计算全校每年浪费的电有多少。课堂上,当计算结果出来后,学生都大声惊叫。这时,不需教师说什么,学生早已意识到人离灯熄(扇停)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要向全校同学倡议。

四、利用教师自身的独特资源

教师作为最易被学生模仿的对象,言谈行为所表露的道德性格和价值观对学生影响是深远的。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首先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如进行概念教学时,运用数学语言要完整、精练、确切;板演要有条有理,书写规范,如避免“圆”和“园”等的混用。

好的数学教师,一定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因为他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还教会了学生做人。教师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学生如果能从教师身上体会到责任感,会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小学    

“拼音、识字、古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三大难关,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声音、文字、图象、动画的处理,能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功能同时发挥作用,让学生接受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拼音教学更具直观性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容。而小学低年级儿童,特别是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过渡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拼音是一年级新生认知、学习的第一道难关,在拼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借助形象且富有情趣的多媒体动画来进行直观演示,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让识字教学更富趣味性

小学阶段有较重的识字任务,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尤其是低年级,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在传统教学中,生字教学一直是老师凭着一张嘴,一支粉笔或几张幻灯片,单调地、机械地教学生“读字、认字、记字”,学生学起来无趣,教师教起来乏味。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优美的画面等形式,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其他媒体所远远不及的优势。因而,教师要善于正确地利用这一优势,让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更富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为解决疑难问题创设突破口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教学《春笋》一课,春笋是怎样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土里冒出来的?只靠老师的讲解,学生还是难以理解,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来让学生感悟春笋的生长过程。这样,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当前,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那鲜活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恰到好处的色彩运用,确实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难忘的印象,有时甚至能起到“以一抵十”的作用。

 

 

让小学生在经典诵读中丰厚精神底蕴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西单小学   许艳玲

经典文化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诵读国学经典不但能提升人的境界,而且能够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因此,诵读经典文化对于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经典诵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文化

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经典众多,但是并不都适合小学生诵读。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众多经典著作中斟酌筛选,分低、中、高三个阶段来选阅读的经典文化。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时间较短,识字量有限,因此低年级侧重以兴趣为主,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单的、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选篇作为诵读内容。中年级学生识字有了一定的积累,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升,也有了自主阅读的自我约束力,则在巩固的基础之上,拓展原有的《三字经》《弟子规》内容,增加浅显易懂的唐诗宋词中的名句,作为诵读的内容。高年级学生识字量大大增加,理解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自我约束的能力也较强,随着学生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水平,则重点安排诵读《论语》《道德经》《诗经》以及一些文言文的经典篇目。

二、         用故事引导诵读经典,激发阅读的兴趣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语言精练,内涵凝练,寥寥几字就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如《三字经》的开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段文字中包含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燕山教子》《香九龄温席》四个小故事。针对小学生都爱听故事的特点,在诵读前,先把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明白了诗的大意,诗中的句子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字构成的了。 在学生有了背诵的兴趣后,再让学生把其中的小故事讲给他人听,进一步加深学生读经典的理解,对经典的热爱。

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经典诵读时间 

经典的诵读和现代文的诵读有一定的区别。现代文字意浅显,通俗易懂,容易记忆,容易巩固。经典文化则含义深刻,不易理解,不易背诵,背诵之后容易忘记。因此,经典的诵读要重复重复再重复,要集小的时间成大气候。例如每天早晨,要保证给学生每天10分钟早晨读经时间;课前3分钟、大课间5分钟、放学集合等零散时间,都是读经的最佳时间。可以利用广播播放《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内容,把读经作为班级集合的一个信号。因为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尽量做到见缝插针。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就都可以采用。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经典走进学生内心深处

经典内涵深刻,让学生喜欢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除了选择合适的教材,安排合理的时间,还要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选择诵读内容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记忆特点,安排经典诵读课。在经典诵读课上组织开展赛诗会、读书会、经典故事展演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家长的支持会让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因此在开展诵读时,积极地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经,参与到孩子们的读经活动中,也是保证读好经典的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各种活动的开展不要无功而收,要乘兴总结,汇报成果,评选最佳读经明星,最佳读经家庭,让孩子们有成就感,真正地爱上经典。

五、略点押韵平仄仄平,指导学生的诵读方法

适合儿童读的经典文化,多数朗朗上口,节奏明显,平仄有序,押韵对仗。例如《弟子规》节选:“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不仅仅是对仗工整,节奏还特别鲜明。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在经文的一些结构特点上下工夫,.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不读破句子。在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读,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读经典传承经典,让经典文化扎根于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是每一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第三版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小学   刘景海

一、给学生良好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因为准备不足无话可说,有的学生因为怕回答不好或回答不完整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这些因素的存在,阻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正常发挥,进而影响健康的交际心理的形成。教师要有包容的心态,让学生敢讲,敢说。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其中也必然有许多不成熟,甚至幼稚的方法,但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是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好办法,起码对学生来说挑战了自己,开动了思维。因此教师要包容,要鼓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只要坚持不打压学生的积极性,久之,学生敢讲、爱想,就能呈现出积极的表达交流的学习氛围。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学生阅读,那么他日后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数学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也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足见数学的学习也离不开阅读。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需要准确无误。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者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要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数学,感悟数学语言,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同学,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由此可见,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基础,是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三、教师语言要规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在备课时,要注意备教师的数学语言,做到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思路清楚、叙述有条不紊。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也较强,表达也较准确、清楚、简练。不要把不规范或不科学的语言带进课堂,如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这个物体是长方形的”;又如“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乘以2”,这些不科学、不规范的语言,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四、教师要教学生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过程。

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题目,学生能够解决,可是当问到他,你是怎么想的时候,他说了半天也表达不清楚。这不是说学生不会表达,是表达时没有把思维很好条理化再叙述,需要老师一步一步引导和训练。

五、灵活多样的方式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1.小组合作讨论。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的就是使学生知道如何说话,如何表达自己意思。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小组中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节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综上所述,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能力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把“说的训练”看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认真地完成。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尽量多地重视学生说的质量,使之与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能力相辅相成。

 

 

惩罚也需要技巧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中心小学   边俊龙

当今的班主任工作,“惩罚”仿佛已经成了老师们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一旦说了“惩罚”,就好像老师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弥天大罪。很多班主任把“惩罚”混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因而在德育教育中战战兢兢,不敢对学生批评惩罚,只褒不贬,我觉得是德育教育的一大缺憾。我认为,体罚与惩罚区别不在于是否打了学生,而在于是否伤害了学生。合理的处罚是一种教育策略,教师应该有处罚权,也应该合理利用处罚,惩罚的真谛在于爱的感动。

我不由想起来著名医学家麦克劳德的事情。麦克劳德上小学时,某一天突然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子,便和几个小伙伴逮住一条狗杀掉了。没有想到杀掉的是校长韦乐登最宠爱的狗。校长罚他们画一幅狗的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他们知道自己惹了大祸,便费力地画好了两张图交给校长。校长杀狗的事便就此了结了。麦克劳德非常感激校长,在画图过程中也深深体会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此发奋学习,以后成了著名的解剖学家。

小麦的故事已经是耳熟能详的老故事了,然而“经珠不动凝两眉,铅华销尽见天真”,越是老故事越有一种洗尽铅华的风姿。我认为,面对这个故事,争论校长的方式是对是错,我觉得并不重要。毕竟那已是逝者如斯的旧事,即使争论出来个你是我非又能如何。我认为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得到些什么,毕竟我们活在当下。

下面,在下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

一、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惩罚要保护学生自尊

  我们小学教师面对的都是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不要以为学生年纪小,就没有尊严,就可以肆意践踏。无论怎样进行惩罚,我认为惩罚的底线都是要保护学生的自尊。

在“小麦事件”中,校长没有叫家长肆意宣泄,而是选择了一种保护学生尊严的方式,我觉得就是十分恰当的。

在我的日常德育教育中,我也时刻铭记这一点。经常有学生偶尔有违反纪律的情况,比如进校时说话啦、个人卫生不合格啦,对此我当然很生气,但我都是尽量让学生在校内在课上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弥补错误,很少出现动辄传唤家长的情形。“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学生犯的错,没有必要范围扩大化,更没有必要践踏学生的尊严。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惩罚最终是为了学生

回到德育实际上来,有一次学校说要大扫除,然后德育领导班子要进行检查。结果很多同学在大扫除的时候拖拖拉拉,去抬个水半小时不回来,擦窗台的擦墙壁的同学边玩边擦,整个教室是乱哄哄的。我们教室在二楼,我怕学生擦有危险,所以自己在忙着擦教室里的几个大玻璃,想管他们也插不上嘴。结果领导来检查卫生了,我们班还没干完。当时我的心里不知是多么狼狈,检查结果也可想而知。检查结束后,我的心里是愤恨难平,到底怎么罚这帮“臭小子”呢?我是想了又想。幸亏当时我还残存着几分理智,没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我又好好想了想,发现自己也有很大的责任。

我认为惩罚是非常必要的,但也是需要很高的技巧的,做好了,我们就能做到“不白罚”“不错罚”,对学生、对我们自己,都是有益的。

 

 

听高效课堂有感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崔海强

近日有幸听了东北师大邓涛老师有关《课堂高效教学》报告,感触较多。高效课堂是困扰每位老师的一大问题,用最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梦想。

听了邓涛老师的报告,我将影响高效课堂的因素归纳为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内因,就是老师自身的教学理念的改观。是否更关注学生的发展,不为知识而讲知识,不为功力而讲知识。邓教授提到为什么三维目标在课堂中落实不了,为什么教师只关注知识目标的落实,这与教师教学理念的认识不到位有直接的关系。内因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教师对课标和教材的把握。课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向标,脱离课标的教学是无目的的旅行,不知路在何方。因此熟知课标对老师来说也非常重要。此外挖掘教材也是老师应做的功课。邓教授提到“用教材”教,但并不一定要将其奉为圣贤,不可改变,可对教材做适当的“增、删、并、换、改、调”,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重组,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应用于课堂。综上所述,要想课堂高效,教师自身功课必须做好。

第二个就是外因,也就是老师对课堂的把握,主要表现为对学情的分析。高效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研究高效课堂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自己的学生。因此如何准确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知识水平,对高效课堂非常重要。邓教授提到,情景导入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否则就是无效。如对东北的学生讲三亚的旅游业,效果就不佳。引不起学生的共鸣。只有把握学生的思维水平,在教学设计时才能在知识的处理上有章可循。在这一方面我们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如知识树的应用,就是建立在知识结构贯通的基础上的。对于我们地理学科来说,梳理知识网络,分析知识联系也非常重要,因此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去应用。

结合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工作,感觉差距很大。如对课标的把握方面,自己从没有认真的研读过课标;对教材的挖掘方面,虽然在教学中也偶尔尝试一下,但并没有认真的去思考过这件事;对我而言现在最最欠缺的就是知识框架的建构,虽然自己对初中地理教材比较熟悉,但却不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其串联起来。平时在课堂中也很难做到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也就形成不了一定的框架思维,缺少思维深入拓展的方法和能力。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中心小学   朱治国

一、拓展阅读,提高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应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多引导孩子进行课后拓展阅读,以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通过拓展阅读,锻炼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通过拓展阅读训练,使学生了解到有关科学的发展史,以及科学家为追求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巧设情景,激发科学热情

创设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热情。

三、猜想实践,培养科学精神

实践,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科学课所特有的学科特点为学生的动手实践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发展变化大多是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认识的。从具体的认识活动来说,训练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等三种基本的科学方法。从基本的认识过程来说,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学生的“学”为重心组织教学活动,在学生的“做”字上下工夫,对学生进行科学认识程序的训练。科学方法是从事学科探究活动所必须采用的一些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也就学会了“真刀真枪搞科学”的真实本领,就能在自然探索科学的过程中,获取科学新知、发展科学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四、亲历探究,提升科学素养

我们在探究活动中重过程而轻结果,在课堂教学中要悉心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反馈和指导。特别要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性、设计性实验,充分激发学生们丰富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让学生领略到科学的科学性、严密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阵地,既要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创新,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探索,在潜移默化中在学生心灵上播撒科学和创新的种子。

 

 

提高农民工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积极性的五举措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华学校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华学校占地8.23亩,建于1954年,2009年被确立为张店区随迁子女入学定点学校。目前,在校随迁子女423名,占学生总数92.0%,在2017级新生中随迁子女竟高达95.0%,这些孩子来自青海、新疆、江西等20多个省市区,可谓随迁子女典型学校。

调查发现,广大家长几乎是个体业主、小摊小贩,主要从事卖果蔬、小五金、石材、酒水、维修等低端粗糙工作。家庭学习环境较差,大都租房。每家有2-3个孩子。广大家长主要存在这三大问题:一是“忙”,94%是个体业主,平时都忙于赚钱,早出晚回,教育孩子没时间、没精力,很少与孩子交流,很少为子女购买课外读物,很少陪子女外出活动。二是“盲”,76%是小学初中文化,自身文化水平不高,育子没能力、没方法,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在行动上具体指导。三是“旧”,家长思想观念陈旧落后,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指望老师教育孩子,不懂或不重视家庭教育,导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

针对现状、问题,学校采取五项措施提高家长参与力。

一、构建三类阵地

办公阵地。2017年9月,学校新建家委会办公室,里面设施、制度齐全。这里成了家长之家。外来的农民工家长很看重这个,觉得这是他们在淄博、在学校有一席之地,能收获在他乡的尊重感、融入感、归属感,能迅速拉近与学校距离。学校真心接纳外来的农民工家长,让他们在淄博张店有家的感觉、味道。

协商阵地。学校新实施家长代表大会制度,初步形成协商议事机制。2017年11月25日召开首届“家代会”:奏国歌、听取表决通过家校共育章程、制度、改革举措,选举产生家委会,参观食堂、功能教室,与会代表合影留念……最后在国际歌中落下帷幕。65名家长代表对此感到很震撼。

线上阵地。主要是QQ课堂、家长网校、微信公众平台。QQ课堂每晚7点半准时上线。家长网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第201821期
下一个: 第201819期
上一个: 第201821期
下一个: 第201819期
上一个 : 第201821期
下一个 : 第201819期
上一个 : 第201821期
下一个 : 第201819期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