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819期

第201819期

【概要描述】

第201819期

【概要描述】

详情

201819     2018625   

 

第一版

 

诵、赛、演、行、联”——用齐文化涵养学生的精神底蕴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中心小学        秦团福

齐文化,主要是指先秦时期,源起并兴盛于齐国的思想文化。系统挖掘利用齐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实现“化零为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结合本校实际,从“诵、赛、演、行、联”这五方面,对小学德育与齐文化资源融合方面作了一些实践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齐文化是以齐国历史人物、故事为主要载体,具有“变革、开放、务实、包容”等思想特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流。临淄作为“齐国故都”,有着浩如烟海的齐文化资源,我们学校所处的皇城镇被称为“安平故里”,齐文化资源也非常丰富。将齐文化与小学德育融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家乡认同感和自豪感;还可以使德育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实践性更强。

但在进行“小学德育与齐文化资源融合情况”调查时,很多同学对齐文化了解甚少,从调研结果发现,齐文化在学校德育中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育人价值。

由此可见,学校德育目前还不同程度存在着目标碎片化、内容抽象化、课程实施片面化等问题,忽视和淡化了齐文化的德育功能;未将齐文化充分利用起来,未能因地制宜,造成了巨大的教育资源浪费。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诵——经典诵读,让“齐”字浸润心灵

我们自己编写了校本教材《学齐国文化,做致美少年》,充分利用了齐文化中的故事、诗歌、书画等形式作为德育载体,内容涵盖“齐地历史名人”“齐国成语故事”“齐国名胜古迹”“齐地民间艺术”“齐国文化名言”“齐国诗词歌赋”六方面。在晨诵时间、课外活动时间、班会时间,同学们捧着校本教材进行诵读,真正让齐文化浸润了他们的心灵。

经实践验证,通过这一经典诵读活动,学生了解了齐文化名人,诵读了相关诗词,不仅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齐文化的了解,还提高了其道德修养,也从中体会到为人应有的优秀品德,实现了齐文化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二、赛——成语大赛,让“齐”字走近学生

营造氛围。齐文化博物院“齐文化进校园”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来自齐文化博物院的两位优秀解说员分别以“齐国名人故事”和“齐国蹴鞠文化”为题现场精彩授课,让农村娃享受了齐文化营养大餐,营造起师生传承齐文化的浓厚氛围。

专题讲座。学校邀请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淄成语传承人王本昌老师,给孩子们做齐国成语故事专题讲座,丰富了学生的成语知识储备,激发了学生学习齐国成语的热情。

厚积薄发。成果展示的形式是比赛。学校精心设置比赛试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班级、级部、学校层层比赛,最终评选出“齐国成语故事大王”,并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比赛。孩子们在色彩斑斓的成语故事中,徜徉齐文化历史长河,让优秀传统齐文化走进学生。

三、演——文娱表演,让“齐”字绽放精彩

以往的德育活动“忽视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没有认识到趣味性对于小学德育的重要性,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化、成人化,缺乏新意,因循守旧,不易为小学生接受,因而使得德育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扭转这一现状,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演”的平台:如开展齐文化课间展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齐国小故事等,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又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再如庆六一文化艺术节,一些富有齐文化特色的节目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对他们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表演类的情景剧《行佣供母》讲述了东汉齐国临淄人江革的孝心孝行,同学们通过欣赏这一情景剧,既了解了故乡的名人故事,更从中汲取了孝顺父母的优秀品质。书画类作品展中,不少同学都选择了具有齐地文化色彩的书画作品,这对学生也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行——研学旅行,让“齐”字滋养人生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

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利用本土自然、文化特色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打造乡土主题的生活课堂”,学校积极构建“齐文化+”研学旅行课程,打造实践育人大课堂。如抓好时间节点,开展各类研学旅行活动,利用田单墓、北海银行、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利用齐文化博物馆、殉马坑、古车博物馆等加强历史文化教育。同学们在研学旅行中,实地领略了齐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领略了齐文化资源的博大丰富,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五、联——家校联手,让“齐”字融入生活

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德育与齐文化资源的融通,对家长的培训必不可少。学校是临淄区首批家庭教育示范学校。在编印家长学校教材、开设家长三类课程(自修课、选修课、必修课)、亲子共读等方面都选择了齐文化作为其中的一个版块,以此通过家校协同育人,来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来提高齐文化素养,让“齐”字走进家庭,融入生活,最终融入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综上,学校通过各种措施力求使小学德育与齐文化相互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毕竟真正实现二者的有机融通,还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周期长,见效缓,还需要我们耐得住寂寞,俯得下身子,沉得下心,继续努力!

 

 

我对新基础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杨延芳

我已经接触新基础教育一年多时间了,感触良多。最初,我是在教师练字平台上接触到新基础教育的,教导处的夏老师每周都会要求写一些关于新基础教育的理念。比如说新基础教育的“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带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焕发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还有很多的理念是自己感受良多的,比如说老师的自我定位问题,在新基础教育中也做了相关的解释:“新基础教育”追求的是“既是创造者,又是学习者;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既是改变旧的教育模式,又要改变自己。”在这样的理念熏陶下,我慢慢开始接受新基础教育,关键是新基础的理论非常切合老师和学生的实际,非常适合老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学期开始的时候,教科室的杨静霞老师亲自来到我们学校听课后,对执教老师的评价使我对新基础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在这次的活动中,我明确了新基础教育的授课环节和授课要点。也清晰地意识到新基础教育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知识下放和上收,在一放一收之间引导学生思考体会,形成自己的数学思想和逻辑;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也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为学生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又要更好地减轻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基础知识积累的过程,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内在网络结构,明确知识的环环相扣更好地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在这次活动中我更加明确了新基础教育要培养的是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展现自我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初步的意义是让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学生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学生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让我对新基础教育再次产生强烈认知的是参加教学新秀活动的石文静老师。当石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找边校长讨论上课设计时,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再次引发对新基础教育的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我参听了叶澜教授有关对一堂好课的标准的报告。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叶澜教授的这段话: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公开课、观摩课要上得没有一点点问题,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作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扎实、充实、平实、真实才是一堂真正的好课。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开阔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其中叶澜教授对好课的描述让我印象深刻,并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培养怎样的学生,这是一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也是我从教以来一直想要寻求的答案。我在《新基础教育》一书中看到这样的描写:教师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学生的主动性。教育的本质是心灵之间的沟通和感应。现代教育有两个伟大的使命,一是发现孩子,二是解放孩子。而发现和解放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其中包括两个层面的尊重:一是高度尊重孩子的发展权利。与成人一样,孩子也具有生存权、发展权等等。二是高度尊重生命的发展规律。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学生,新基础教育也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班级管理有“三宝”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小王庄小学   徐黎霞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两种工具,可见工具在完成任务时的威力与作用。工具的威力毋庸置疑,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和正确使用工具也就成了我们工作劳动中的重要问题。木工的基本技能是得心应手地使用锯子、刨子、凿子,这锯子、刨子、凿子就是木工的基本工具。班主任的基本工具是什么呢?我认为,班主任必须用好“数”“理”“法”这三大法宝。

一、班级管理中的“数”

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数”相当于常言所说的“对学生要心里有数”的“数”,也就是班主任所了解到的学生表现情况及对这些情况所作的分析推断。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首先要深入学生群体中去获取各种信息,做到消息灵通,对学生心里有数。有了“数”,我们才可能研究、推断哪些现象是重要的、关键的、主流的、原有的;哪些现象是次要的、连带的、支流的、新生的,等等。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班级中现存的问题和未来的趋向。这里的“现存问题”和“未来趋向”是“数”的精华。利用这种精粹的“数”,我们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使工作落到实处;可以未雨绸缪,拿出预防举措,防范于未然,使工作轻松、有效。

二、班级管理中的“理”

所谓“理”就是道理。班主任对班级现象与本质有了广泛而深入地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教育的方针、政策、目的,评点班级中各种现象的优劣、各种行为的利害,使学生明确,哪些事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该做的。这些优劣的评价、利害的分析、行为的规范就是我们所说的“理”,而这种道理一旦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变成学生的言论、行为,我们所希望的、积极正确的班级舆论就形成了。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通过“理”的宣传教育,可以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觉悟,增强优良行为的动力;可以调动学生的集体力量,打造班级舆论,鼓起正气,消除误解,抑制不正之风,不良现象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班主任工作中的阻力就能减少。

“口中”有理天地宽,大道理小道理的宣传具有强大的“攻心”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大“理”的宣传力度,做到:①事事理先,有措施必先讲理,来个“山雨欲来理满楼”。②时时“念经”,使道理深入人心;见缝插针,评点现象,防患于未然,扶持好倾向于初萌。③形式多样,如标语、口号、班训、班会、黑板报、谈话、作业评语等都大张旗鼓,形成“攻心”声势。④晓之以理的同时还应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三、班级管理中的“法”

“理”的作用虽大,也仅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实践证明,单单靠道理不足以规范学生的行为。班级是个小社会,由于年龄等种种原因,坚持歪理或蛮不讲理的学生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学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后进生”。我们知道,班级中“后进生”的比例通常较小,但如果对其转化不力,控制不好,这个比例就会增大,这个班级就会形成乱班。

班级管理中的“法”是指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公约。学校的规章制度,班主任必须了解掌握并能运用于教育,但一般不需要班主任过多地操心修订。班级公约则是班主任必须加以重视的。首先,制订班级公约,可由班主任倡导,学生干部讨论制定、修改,全班学生通过。其次制订过程中,应注意班级公约的针对性、教育性和可操作性。再次,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公约,必须当作学校内部的“法律”来尊奉,不容践踏,需要大力宣传,并切实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充分发挥“法”的教育作用,维护“法”的尊严。

由此可见,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数”“理”“法”,各有其重要作用,它们是班主任的三大基本工具。它们分别延伸和加强了班主任的耳目、大脑、手脚的功能,因此,能让班主任工作起来更加有效、轻松。如果我们把 “数”“理”“法”相互协调运作,能使班级管理工作有条不紊,渐入佳境。

 

 

让“优等生”更优秀

 广东省湛江市岭南师院附中东方实验学校   王艳秋

“优等生”是指班级中学习成绩较优秀的学生。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故“优等生”也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与不足。为了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和市场经济的适应性,转化“优等生”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一切教育工作者务必善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优等生”的微妙不足,采取灵活的方法及时引导并加以教育。现就我个人的工作实践,粗浅地谈谈“优等生”思想转化的几种方法。

一、培养团队精神法

团队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具有导向、凝聚、激励和控制作用。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从各个方面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注重团队精神在学生中,特别是在“优等生”成长和成功中的重要作用。

现在有些“优等生”在班级里很有优越感,有这种倾向的“优等生”是很危险的,不仅可能导致自己挫败,而且因为“优等生”往往在班里起着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就会使整个班级的学风不正,好的学习方法得不到发现和提倡,也不可能形成同学之间的团队意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扬团队精神,让他们明白一个人再聪明,力量也是渺小的。因此,教师可以举办各种集体活动,动员学生积极参与,而且要让学生明白每次活动的意义和要达到的对学生的训练目标。还可以形成学习小组,让尖子生帮助后进生学习,或者尖子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以达到共同进步,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二、增强抗挫能力法

“优等生”学习能力较强,因而给自己规定的目标和标准也就较高,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都比较好,但由于考试成绩并不是一成不变,同时,考试也会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优等生”如果达不到自己确定的目标,就会比一般同学体验到更多的挫折感。同时,由于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往往都是带有贪玩、叛逆的特征,这时候仅仅给他们讲一些道理收效可能不是太好,更有效的办法是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因势利导。比如,有的优等生对自己的要求过高,考试中的一次小小的失误就会使他倍感沮丧。这时,教师应抓住机会帮助他认识到追求完美是很好,但是,过度强迫自己追求完美是不必要的,不必过分为一点小错苦恼。这样,优等生在日常生活、学习的小事中逐渐学会了战胜挫折,一旦遇到了较大的挫折也会比较理智冷静地去面对了。通过这些平常的细微的多次的教育,终会使他们的思想逐渐成熟起来。

三、以柔克钢提问法

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在如何对待“优等生”独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上,教师也可以以柔克刚,避实就虚。

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有些学习成绩一贯优秀的“优等生”,认为一切事物都应该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稍有不如意就使性子发脾气,当着老师的面撕掉书本、扔掉东西,有的还当场反驳老师!当教师把他请进办公室则又哭又闹或者用沉默的方式对抗老师。对于这类“优等生”,教师千万别轻易放过他,可利用软中带硬,以柔制钢的语气向他提出一系列疑问,例如发脾气使性子能不能解决问题?这种行为会给班级和个人造成什么影响?……一般地说,这样开导他,再任性专横的学生也会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从而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转化“优等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根据“优等生”的个性、气质、心理承受能力和感情接受能力等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促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真正的“优等生”。

 

 

巧用亲子共读  搭建成长平台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小学   王美娜

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养成。孩子从出生到开始学习的阶段中,接受教育的最主要的场所便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如果父母坚持陪伴孩子阅读,而且经常与孩子探讨阅读的话题,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对孩子阅读兴趣、能力的养成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引领孩子展开亲子阅读有利于提升孩子学习的兴趣,还有利于满足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情结,从而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创设温馨的亲子阅读环境

我们提倡亲子阅读,但是这需要温馨的亲子阅读环境为基础。比如有的家庭展开亲子阅读时,父母通常不陪在一边,而是做自己的事,导致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人引导与解说,给孩子造成了一种很孤单的阅读环境。除此之外,有些父母对待孩子阅读的书籍也不上心,随意搁置,使得孩子在想看的时候找不到。这样的阅读环境就不适合孩子的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温馨的亲子阅读环境对孩子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二、选择合适的亲子阅读材料

父母注重对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本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的一种实现方式,但是若是对孩子的阅读材料选择不当,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孩子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升,相反容易消减孩子对于阅读乃至整个学习的兴趣,这样就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了。因此,选择合适的亲子材料,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提升孩子阅读的兴趣,还有利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健全地发展。

三、运用多元的亲子阅读方法

亲子阅读能够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但是单一的亲子阅读方法并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长运用多元的亲子阅读方法,丰富亲子阅读的方式,给孩子以新鲜感,从而保障孩子对阅读的积极性。比如,家长可采取父母同读的方式、“重复”阅读的方式以及长期阅读的方式等等,来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父母在与孩子一同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地督促孩子,同时也是与孩子增进感情交流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而“重复”阅读则可以加深孩子对阅读内容的记忆,同时孩子在每一遍的阅读与学习中,所获得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重复的阅读中孩子能收获新的知识体验。长期阅读则可以保证孩子的阅读能力的稳步提升,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阅读后及时讨论交流

父母孩子共同阅读时,除了欣赏有趣的故事情节和生动、优秀的插图外,双方可以借着书中的主题、内容,做有针对性的亲子讨论,在探讨沟通的过程中,父母不但可以知道孩子对这个故事,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多少,同时也可能更深一层地认识孩子的想法、思考方式和兴趣,而且在对谈和读后讨论中,孩子有机会说出自己的看法、想法,也助于培养他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以及社会交往的能力。但这一切都应建立在双方朋友似的平等交流过程中。

五、教孩子学会选择好书

读书就要读好书。好书能引起情感共鸣,能和当下联系,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好书是能点亮心灵一盏灯。但是有些家长不会给孩子选书。许多学生书柜里的是教师推荐的寥寥无几的儿童书,这是由于教师有顾虑而造成的,但教师不能因个别家长的看法有顾虑而忽略了责任。好书能打造完美的心灵,培养高尚的情操。好书是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书。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要从改变父母的习惯做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言行。孩子存在的问题是家庭教育的影射,想要改变孩子,应从父母开始。如果父母有阅读的习惯,才会让孩子觉得阅读是很自然的事情,才会重视阅读,才会成为阅读的爱好者。让孩子在儿童时期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看到书就有一股想阅读的强烈冲动,这才是读书的开始。因为唯有通过阅读,才能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的问题,才能打破课堂教育的限制,才有终身学习的可能。

 

 

第二版

 

习惯培养从细节开始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明德小学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是人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将来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懂得在班级教育中也是如此。下面就谈谈我在培养中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思考与实践。

一、教师要扮演慈母角色

正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作为教师,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师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谁都知道,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天下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同样老师也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带来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教师要像母亲一样容忍孩子一次次的“旧病复发”,要像母亲一样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对他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你真棒”。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环境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对于所谓的“差生”,更要给一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在他们身上就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

二、养成教育

“欲成才,先成人”。管理学生的任务是通过管理提高学生素质,达到学生自我约束而不再需“治”的任务,目的是为了 “树人”。如何通过管理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团结奋进的“四有”新人,是我们管理中要考虑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应有育人的思想,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德育、法律常识、重大时事、一日常规、民族传统美德等方面的教育。学习的方式有:开相关课程、参观、座谈、演讲、开放图书馆等。教育的内容要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有的放矢,应渗透在现有的学科教学中。通过学习,使他们明白“人生为什么,入校做什么,学习干什么”等问题,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为他们的言行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进而达到正面引导、防患未然的管理效果。

三、活动激励

随着孩子感性知识的增多,沿着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个体到群体的规律,通过各种活动把思想品德教育逐步引向深入。为了培养学生更高的动机和兴趣,我借助孩子对影视中的英雄和自己身边的“英雄”都饶有兴趣的特点正确引导。在班内开展了“大家笑笑笑”活动,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了学生专栏,哪一个同学在某个方面做得好,就分别誉其为“遵纪星”“卫生星”“好学星”“助人星”“新风星”……把张张“成功的笑脸”贴在星座上,标上名字,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同时又意识地引导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避免错误竞争。

在学习方面,以前的作业批改中总有许多错误,很希望让学生细心做题,提高质量。于是想到了一个奖励的方法——作业免做卡片。我购买了一些精美的贴纸,一周作业全对的学生发一张,可以随时使用,也可以收集,集齐一套到老师、家长处可以换一件学习用品或其他东西。学生为了得到贴纸,认真做作业,减少了错误;为了得到奖品,也不舍得使用贴纸。这样不仅提高了作业正确率,还让学生及时和家长交流学习所得,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到孩子的世界中来。在班内还成立帮带小组,鼓励大家“结对子”“找朋友”“互查作业”展开互相学习,并开展了“今天我值日”“我为班级做贡献”“结伴长跑”等活动,对于各个活动的积极分子,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赞誉之词,使他们成为班级中的小明星,发动全班学生向他们学习。

总之,教师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不能一时兴起,三言两语,而要持之以恒,贯彻落实到教育的每个细节之中,所谓润物细无声。只有这样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才更有意义,我们的学生也会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不做雕刻家  只做欣赏者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中心小学   武振磊

“今天是不寻常的一天,又倒霉又可笑。倒霉的是我今天到某学科老师那里被该老师狂骂,整个办公室的老师都在听该老师骂我。骂的很难听,然后老师看着成绩单,说:你是50号啊,早知道你50号,我就不找你了。你个笨种。我真不敢相信,老师怎么这么……但今天有一件令我觉得开心的事,我被糊里糊涂地任命为体育委员,上午课间操带了一次队,队伍有点乱,但毕竟是第一次,到下午课间操,我带得好极了,至少一个口令也没错。也许以后我都要干这行了,一定要好好干,要不然哪对得起老师对我的提拔啊。

今天这两件事都挺极端的,这是我在中学第一次被谩骂,简直不敢相信,我现在都没缓过神来,难道我是50号就该被老师瞧不起吗?天理何在,我一定要让看不起我的老师后悔,不要太小看人。”

以上是一名学生的日记,时间是2008年11月4日,星期三。看了这篇日记我心里真是翻江倒海,那滋味难以尽言,不禁想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过去同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成为雕塑,一块却成为路边石。路边石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啊,三年前,我们曾经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却有了这么大的差距。”雕塑石头答道:“老兄,你还记得吗?三年前,曾经来了个雕刻家,你不愿意改变,更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诉他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而我那时想象未来的模样,乐于改变,也不惧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于是,雕刻家在你身上只是简单地处理了一下,在我身上呢,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我经受的改变是你的数倍,我忍受过的痛苦比你多得多……”

写到这里,我想,我们班主任老师是不是就是那兢兢业业、技艺精湛的雕刻家?我们的学生是不是就是那块经历“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被千凿万刻的雕塑?班主任辛辛苦苦、夜以继日,直背变佝偻、黑发染秋霜,就为了将学生雕刻成我们希望的样子。但是我们希望学生是什么样子呢?像巴菲特?不是。像比尔·盖茨?不是。像格林斯潘?不是。像……什么都不是,其实在我们心中并没有为学生设计好具体的样子,而只是简单地想让学生学好自己这门功课。至于学好这门功课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可能会脱口而出:考大学啊。那考大学之后呢?面对这样的提问教师可能目瞪口呆,奇怪怎么会有人这么问,难道对学生来说最好的结局不就是考大学吗?现实情况却是根本不是所有高中生都能上大学,上了大学的学生也不是都能顺利毕业、找到工作、融入社会,马加爵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国荣在一篇题为《太要强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文章中说:“名次只不过是部分的真实,而不是全部的真实。人永远只能作为整体的完美而存在、发展,而绝不能只是片面发展所谓的知识。这是超越性的认识,哪个学生、哪个学生的家长有这样的认识,他们就会从中获益。”身为教师,我们更要有这样的意识。

每个人都有各自擅长的方面,有人天生就偏重语文,有人可能偏重逻辑数学,有人可能偏重体育(肢体运作智能),有人可能偏重音乐,有人偏重美术(空间智能)……每一个学生只有某一、两方面特别突出,这其实是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内容。我们作为教育者是不是更应该尊重人的这种生理规律,因材施教,而不是只用文化成绩一条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这一点是不是尤为重要?

最后,我想说,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也无权改变他们,只有学生自己能改变自己。我们要做的事是放大他们美好的一面,积极上进的一面。当他们受到污染时,为他们除去污汁。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作自己命运的雕刻家。

让我们不做雕刻家,只做作欣赏者,欣赏我们的学生吧!

 

 

培养小学生规范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小学   崔彤彤

学生写作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问题,是个令人头痛的老大难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普遍存在,而且长期得不到解决。在平时的周记以及写作训练中,百分之九十的同学根本不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大量存在标点符号少用、误用、错用甚至不用的情况,造成语句停顿不分,表意不明,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的质量。

从语言发展看,在口语之后产生的书面语比口语更规范,但仍在发展之中。标点符号的完善就是书面语进步和完善的重要表现,它能使书面表达更清楚,阅读更容易。标点使用有其规范性,也有其灵活性。一方面,我们希望对标点符号的规范化使用进行研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标点符号的使用。包括什么时候该用标点符号,该用哪个标点符号和在作文中每个标点符号所占作文格。另一方面,我们要对标点符号对作文生动化的影响进行研究,利用标点这一突破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标点的误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书写不规范,分为书写样式和书写位置不规范两种情况;二是使用不正确,分为应该用标点的地方没有用,不该用标点的地方用了和该用这种标点却用了那种等三种情况。

而造成标点误用现象严重的原因有:

1.小学生认知有局限。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常基于表象对标点符号进行讲解,学生对其功能及用法认知较为有限,作文中标点符号使用过于泛化。

2.印刷与手写之间差异的影响。印刷体与书写体间存在差异是小学生标点符号书写偏误的主要原因。小学生学习标点符号主要借助教材、课外书等媒介,教材中的标点符号没有方格,而学生作文则需把标点符号写在方格内。学生在无字格限制的教材中对标点符号占格情况掌握不准确,导致写作中常出现将非句末标点符号与句尾汉字挤入一格、标点符号在字格内方位偏误等现象。

3.教学缺乏针对性。教学中,标点符号书写内容讲解不系统、不规范、不具体,多集中于形体书写,有的甚至常常被忽略不讲。教师对作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缺乏具体、必要、明确的要求,学生对标点符号的学习、了解及使用,更多取决于自身的主观判断,跟着感觉走,致使标点符号偏误大量出现。

4.作文评改有偏失。在作文评改中,教师自身对标点符号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多侧重于错别字、语句表达及文章逻辑等内容,标点符号常常被忽略,甚至有教师在板书过程中也常常出现错误的标点符号示范。

5.书写习惯须改变。学生在作文写作中,标点符号偏误呈现共性特征。有些通篇将逗号写作了一撇,有些通篇将句号写作实心圆点,有些通篇将标点符号与前一汉字挤入一格,这些偏误的出现并非偶然,与小学生的写作习惯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在作文课上应立足于实际,首先帮助学生在作文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教师要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标点符号的形体要求及占格规则,提供方格内书写的标准示范,并详细讲解,使学生了解标点符号形式及格式的特点。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将标点符号置于方格或田字格内,让学生注意观察标点符号的正确占位,使其对标点符号形成正确的认识。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改错训练,在学生认识标点符号形体及格式书写规范的同时,通过学生自改或互改以降低和纠正作文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偏误。 教师要提高学生对标点符号的重视程度,将标点符号的教学内容引入作文测评中,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做为目标,强调标点符号的重要性,严格要求其规范性和准确性,提高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技能。

同时,在学生熟悉并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后,我们还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让学生通过多样化使用标点符号让作文生动起来。在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自然段,让学生分别尝试使用四个标点符号来描述。比如设置悬念疑问开头会用到问号;使用语气词,会用到感叹号、问号等;常见的排比段可以用上分号;而优美的表达和深情的抒发又可以用上感叹号;引用名言警句、典故开头会用到引号和冒号;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可以用上省略号;明白了一个道理可以用上破折号等。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无愧为 “文章中的无声英雄 ”。它与汉字配合默契,以各种各样的语气传达着丰富复杂的感情,其功能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写作时,要在规范使用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将其生动化,拒绝 “一逗到底”的现象,让标点符号尽情地绽放魅力。

 

 

如何让学生改掉粗心的毛病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东关小学   邵育兰

每次考试一结束,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唉!这么简单的题我居然算错了!”“那道题我把加法看成减法了” “我在草稿纸上算对了,卷子上却写错了”……

多数同学会把这些问题归结为考试时的粗心,并且还有意无意地把由于“粗心”而扣掉的分数加上去,心里计算着自己的实际分数。如果大家经常这样想,那就错了,因为,你会发现,下次考试,下下次考试…… 你依然会“粗心”做错一些本该会做的题目。如果每次考试都如此,那就表明你学习上存在着弱点:你的正确率没有保证!这样的问题仅靠考试时的认真是不能解决的。那造成学生“粗心”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粗心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做题习惯不好。在平时的课堂上,有的同学做题不认真,经常把题目中的数字抄错,或者书写不认真,把数字1写成7,或者把乘法算成除法……这部分同学在考试的时候仍然会犯同样的错误。

如果每次做题都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养成认真做题的习惯,建立错题本,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就能真正提高成绩。

二、粗心是因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够。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如果一个成年人去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对我们来说都非常简单。但如果让我们在10分钟内下完成100道题,就不一定能全做对。如果你平时做和计算有关的工作,可能做得又快又对;反之,则会错误百出。而对于我们小学生而言,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七次以上,并且每次都是认真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计算的练习,孩子们做的多了,熟练程度也就相应提高了,出错的次数也就会减少。所以,粗心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够。

三、粗心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的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在考试的时候,有许多题目,孩子们认为自己会做,因为平时做过,并且也做对了,只是考试时做错了,所以他们认为自己是“粗心”出错,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对这类题目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很多概念的实质到底是什么,他们并未深究。比如,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指六个面的面积总和,而长方体的体积是指它所占空间的大小,长方体的容积是指它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这三个概念区分不清,在考试的时候经常会出错。比如,题目让求做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需要多少玻璃,对概念理解不清的同学可能会求体积。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自己要理解基本概念的真正含义。

“粗心”是一种不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改掉,下面是改掉粗心的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认真仔细地读题。拿到试题以后,读题要认真,而且速度要慢,尤其是题目较长时,更要一边读,一边思考,同时把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比如,可以把题目中有用的条件标记出来,把已知的数据标在题目的图上。切记,题目没有读完,不能下笔答题。例如,有的题目要求学生用方程做,而学生用算术方法做,要求写出等量关系式,学生就不写……这些就是因为学生大致看一下题目,就开始答题导致的错误。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只要你按上面的方式认真仔细地读一遍题目,有用的信息就会存入自己的大脑,做题时就能正确运用所有的已知条件,那么抄错数字,看错运算符号,不按题目要求做题……这些错误就不会出现了。

二、计算过程一定要工整。在解答数学题时,很多计算的过程会写在草稿纸上,而很多同学草稿纸上的计算过程写的乱七八糟,有的甚至连自己写的是什么都认不出来,这样往卷子上写的时候很容易抄错。如果遇到比较难一些的题目,需要好几步才能算出结果,根据前面算出的结果去解决后面问题,这时候,如果自己的草稿纸上的计算过程比较认真整齐,就不会发生抄错数字、弄错符号等情况。所以,计算的过程一定要工整清晰。

三、做完后一定要认真检查。孩子们在平时做作业或考试的时候,每做完一道题目后,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本题的计算结果,判断一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比如,算出来的结果是无限小数,或者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生活实际,出现这些情况都要认真检查一下自己的解题过程是否正确,如果是解方程的题目,算出来以后一定要代入原来的方程检验一下,这样才不会出错。

总之,要想改掉粗心的毛病,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改掉粗心的毛病,需要自己树立信心,下定决心,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从小事做起,从每一次作业做起,脚踏实地,我相信只要能认真落实以上各点,就一定能改掉粗心的毛病。

 

 

体育课堂中游戏教学的意义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赵阳阳

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不是硬性教学,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一个体育课不可缺少的帮手,在原来以掌握技能为主的体育教学模式下受到了局限。而现在,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体育游戏趣味性、竞争性、健身性、均衡性、教化性等特点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贯穿于整节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锻炼,可以使体育课中很多枯燥无味的重复练习变成学生愿意积极参与的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加强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一、利用体育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

体育游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来选择。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唤起他们的自觉性,借机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深有体会,在教学中尽量多安排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例如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准备活动可以做老鹰捉小鸡、接龙、踩、蹦、跳等游戏,待学生活动充分后,再完成跑、跳、投等学习的内容,借着小学生情绪高、注意力容易集中的特点来完成教学任务。又例如高年级的学生,教学“快速跑”时,就可以设计成追逐跑的游戏。我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学生按强弱分组,横队四人,纵队两人,较弱的在前,强队在后,弱队超前10米分组进行,哪一组到达终点的时间最短,哪一组即获胜。教师按照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好顺序,讲解起跑姿势、起跑的要点和计时方法,此时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理就会显露出来,活动时就会出现你追我赶的活跃场面。再例如,在跳跃的练习当中,也可以安排一些比赛性的游戏,如“步步高、写正字”等游戏,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练习任务,教师趁着学生的兴奋劲对其动作进行点评并及时地纠正示范,大多数学生会在教师点评后,针对自己的错误动作自行纠正。

二、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强课上活动的娱乐性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教学中,合理的运用游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配以情景教学,让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由被动变为主动。小学体育教师都感觉到低年级队列、队形、体操的训练难组织,见效慢,其实只要开动脑筋,把队列和体操的练习融于表演当中,在进行队列或体操等训练时,让学生加添装饰,装扮成军人,使学生具有了表演的意识,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再回放一下我国五十年大庆的检阅,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而且通过形体表演也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练习也将事半功倍。

三、利用游戏使放松整理活动做得更具实效性

有时体育课的内容要经过多次重复练习才能掌握,如跳高、跳远、投掷等,一节课下来,学生感到很疲倦,情绪低落,放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转向另一种活动,例如“请你和我一起做”这个游戏,开始时,让学生依次排成一路纵队,教师在最前面,后面的学生同老师做出相同的动作。或跑、或跳、或转体、或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教师突发出反口令,通过这种游戏,既练习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又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得到真正的放松。还可以利用学生自编的一些“唱游”做放松调整理活动。如拍手歌“小河流水哗啦啦,我和姐姐采棉花……红军叔叔是英雄。”学生边唱边做动作,不仅使学生得到了放松,同时也进行了德育渗透。

四、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充分地利用课间十分钟走到学生当中,组织一些小型的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行。例如在下课后,叫来一小部分同学,在操场上划上一条起跳线,比一比,看谁跳得远,调动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引来了其他同学前来“观战”,不服气的人也可以来比一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己在课间组织类似的比赛,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同时也锻炼了身体。

有效地利用游戏的娱乐性,寓于体育教学之中,通过游戏教学可以将枯燥乏味的练习变得生动活泼,调动起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掌握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和竞争意识。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教育意义及实效性,在教学中还要做到组织周密、安排合理。科学地安排一些寓有比赛性、对抗性、激励性的游戏,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西单小学   许艳玲

体育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对体育学习活动产生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但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大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甚至对体育课持排斥态度。同时学校各种体质检测达标活动也在落实,体育教师很现实地将课堂教学的重心偏向了达标检测项目的练习上,上级检测什么项目课堂就练习什么项目,更有甚者将体育课上成了训练课,学生训练超负荷,导致不少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从何而来,怎样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呢?本文试作以下探讨。

一、以身为范,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有着健康的体魄,特有的专业气质,举手投足间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师的体格魅力,因此我们体育教师要很好借助多媒体,将自己的专长录制成录像资料,通过影像资料的播放将教师的自身优势资源展示给学生,形成模仿的正能量,引发学生努力上好体育课的热情和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要结合所教授内容,将运动负荷较大的项目录制成影像资料,利用体育室内课播放给学生看,把良好的运动能力展示出来,给学生以力量感,从学生内心深处激发对体育课的兴趣。

二、巧用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喜欢模拟一定的情景进行体育活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借用多媒体创设贴近小学生生活的体育活动场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做准备活动时,为了做好“单脚起跳双脚着地”的专项准备活动,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主题曲创设了活动情景。这样借助多媒体设计的活动创设了情境,迎合了学生的心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准备活动。

三、恰当鼓励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卢勤曾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可见“鼓励”一定能产生正能量。在体育课中大部分学生“能动”性强——多动、喜动,真正参与体育活动时大部分学生又会趋于“懒得动”。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不能一棒子打死,可通过表扬鼓励使他们产生愉悦成功的心理反应。结合体育课的课程特点,教师审时度势地加以表扬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课的开始部分,课堂需要学生做到“快静齐”,教师要针对集合较快并且保持安静的学生及时表扬;在学习有难度的器械动作时,教师要在做好保护的同时针对大胆练习的学生进行表扬,如在学习“跳上成跪撑”动作时,教师可及时针对那些大胆踏板能够起跳的学生进行表扬;在课要结束时器材的回收总是许多学生不愿意做的事情,教师可针对经常回收器材的学生进行表扬。体育课中对学生的鼓励要有针对性,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自然会提高。

四、合理保护克服恐惧,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技巧性的动作,特别是器械技巧动作时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对于体育课也相应产生恐惧甚至排斥的心理。体育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克服体育活动中的恐惧感,在学习器械技巧动作时,教师要做好帮扶保护。好的帮扶保护能给学生以安全感,只有获得安全感后学生才能大胆练习,在练习中也会逐渐培养勇气,从而在难度较大的器械练习中获得成就感。如我在教学“跳上成蹲撑”时,大部分女生惧怕踏跳后跳不到跳箱上去,出现了踏跳后消极推箱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选取了班级内个子较矮的男生让其完成跳上箱的动作,在男生跳上箱出现动作摇晃时及时对其进行了保护,让女生感受到即使动作出现失误也会得到很好的保护,产生安全感后,她们慢慢也能放开胆子进行练习。体育课上合理的保护能帮助所有学生克服恐惧获得成就感。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素质,为今后的体育教学、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版

 

我这样打造“雅、美”班级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刘庄小学   李朝敏

这些年,我一直担任着班主任,每次接到新班,我总不忘提醒自己:我要成为学生心中最好的班主任,同时也是最好的自己。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班级管理应该从创设整洁优美的环境入手。正如陶行知所言:“凡应当改造的,一丝一毫都不肯放过,才能表现出真精神。师生不能改造学校环境而奢谈社会改造,未免自欺欺人。”因而,我班开学第一课一般就是以“班级是我家”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感受到:班级就是一个“家”,在奠定了这个情感基石之后,就要布置、构建班级文化,营造“洁、雅、美”的学习氛围。

关于保洁,我是这样安排的:前后四人为值日组,承包一天的教室卫生值日。现在我更是将值日任务细化为九个项目(开门窗、擦门窗、扫地、拖地、擦黑板、整理桌椅、倒垃圾、整理工具、关门窗),每次值日后值日生要根据九个项目进行自查,卫生委员检查、班主任和班长抽查,这样就形成了自查、必查、抽查的三级检查机制,严格的制度让卫生流动红旗一直挂在我班墙上。

为了营造“雅、美”的文化氛围,我和同学们下了一番功夫。

教室的北墙上设置了大家共同制定的班级公约、班级目标、班风、班训,小组成员获奖进度表;后墙板报部分结合当前情况及时更改,比如:刚开学时,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生活,我在上面写下了“相信,你能行!”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话语。更值得一提的是北面的两个窗台布置成了植物角,选用了喜阴耐旱的植物:各种姿态的仙人掌,带着垂蔓的吊兰,挺直的滴水观音。这让教室里绿意浓浓、趣味无限,呈现出勃勃生机。

和谐的色彩搭配加上书香的氛围,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能立刻融入学习状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构建好了班级文化氛围,接下来要围绕学习展开工作。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了解及询问原班主任,我摸清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等差异进行分组。以四人为一组,固定在前后位,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口号及分工合作和帮扶协议。让积极上进、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鼓励学生发挥团体精神,争取在德、劳、勤、绩方面进步,最终根据小组获奖的高低评出优秀小组及个人。由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

抓学习的同时,我实施了“散步管理”。除了上课时间,我一天至少三次去班级“转一转”。早晨早早的到教室转一转:听取小组长汇报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抽查值日生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检查校服、红领巾的整洁状况。

下午课前20分钟到教室转一转:看看学生是否有打闹现象,给小组长们开会,聊一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与个别学生谈谈心。

这样的“散步”管理,不仅让卫生、纪律流动红旗常驻我们班,而且让学生与我也产生了亲密的感情。

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的生活。这不禁让我想起今年母亲节那天,收到的一份贺卡。上面写着:“王老师,是您给了我生活的勇气,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您永远是我心中最好的老师!请允许我叫声妈妈!节日快乐!”这个孩子叫杨艳芹,现在上初中了。她从小父母离异,爸爸无劳动能力,一直是爷爷照顾她,对她百依百顺。她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就是容不得半点委屈。当时了解情况后,我对这个孩子特别关注,只要发现她情绪异常,就及时了解原因,想方设法劝解她、鼓励她要学会忍耐、学会坚强,并多次与她爷爷交流。就这样,我逐渐取得了她的信任,遇到不顺心的事她会主动与我交流。

我深知:要成为优秀的教师不容易,要成为优秀的班主任更不容易。但我相信:只要用“爱”呵护每个孩子,我们必将收获信任与尊重。

“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教育成全了学生,也成全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高阳中学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古代学校总是把德育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又说:“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弗畔矣夫。”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那么怎样才能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呢,以下是我一些浅薄的思考与研究。

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能使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和人体的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更好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并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教师要善于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指导他们逐步学会运用这些观点和方法。

1. 生命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发展、变化的。

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原生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由C、H、O、N等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在生物体内,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又构成了各种化合物,由各种化合物共同组成了细胞,而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一切生物都是由自然界最普通的化学元素所构成的,从而揭示了生物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不仅从分子水平上丰富了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论原理,而且还指出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是分子运动。

2. 生物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

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通过生物课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明确四组辩证关系:一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辩证统一。例如: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由于组成每种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次序变化多端,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二是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必须指出,细胞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协调一致的,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三是生物多样性和共同性的辩证统一。

3. 生命活动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领头学科,它以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和生命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其本质规律。生物界的一切生命现象都是受一定的客观规律支配的。例如: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规律,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人们只有认识了生物界的客观规律,才能按照人们的意愿,利用、改造、控制生物,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从而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同样也面临着威胁。通过这些内容的具体介绍,让学生既为我国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自豪,又增进了他们爱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近代,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新型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被誉为粮食生产上的一次“绿色革命”,面对已取得的巨大成就,袁隆平说:“外国人能做到达到,我们能做到,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要做到!”这些成果展现了我国当代科学家的智慧以及为世界科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进一步激励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及良好习惯的培养

科学态度是“面对实际问题,能够遵循事物本身的脉络,实事求是,做出正确反应的倾向”。科学态度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养成和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态度的培养应贯穿于科学研究过程的每一环节及每一教育活动之中。

 

 

利用小组合作  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实效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小学   党晓伟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小组合作学习这种组织形式已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并随着研究的深化,在操作上更趋于优化、活化。它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主动性、创造性、得以体现,人际关系更趋融洽,团结互助精神得以养成。下面就小组合作学习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一、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给全体学生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独立思考和自助互助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营造了自由、宽松、和谐、生动的学习环境,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增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参与意识,把学生切实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角。

2. 促进学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位学生参与和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观察、实践、讨论、交流、分析、总结的过程中,理解掌握体育知识。在这样的探究交流活动过程中,互相促进、集思广益,学生对知识挖掘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拓宽,对教材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且应用自如。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互相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3. 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聪明才智和体育天赋的机会,不同程度的满足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学生在探索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较为充分的满足,在练习和比赛时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二、努力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1. 科学分组。小组编排的优化合作学习是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基础的,因此,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组织保证。一般在教学过程中有三种形式:第一,2人一组自由组合。主要应用在教学小游戏和需要2人配合的教学内容中。数学小游戏有:猜数、石头剪子布、角力等。2人配合的教学内容有:足球教学脚弓内侧传接球、篮球教学中的传接球等。使学生能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快速找到自己的练习伙伴,有利于节约时间,使学生在竞争、体验中直接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第二,5-6人一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能力、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方面安排5-6人一组,组内选出小组长。学生也可根据所学内容不同要求调整(微调)。根据自己小组的特色自取一个组名。可以是体育明星,也可以是与体育有关的事与物,如跑步的“刘翔组”,爱打篮球的“姚明组”等等。这样的分组使小组内具有较强的内聚力,成员之间互相启发、共同受益。在教学中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能让全体同学尽可能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第三,分成两大组。主要应用在一些对抗类游戏中,如”勇闯火力网”“拔河”等。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这三种形式应在不同教学环节交叉使用,如若总是固定一种,学生会产生厌倦心理,而交叉使用可以使学生总是在轻松、新鲜、动态的形式下进行学习,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2. 合理分配、各尽其责。教师在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时,一定要把每组大致情况分配好。特别是小组长,不管做什么事有了一个好的指挥官办事才能事半功倍,所以在选小组长时一定要选好,小组长不一定要求学习好但必须要有威信,要能使其他学生信服,教师可以在课上培养几个榜样学生,“以点带面”让学生知道怎样的学生在体育课上是好学生,让学生向他们学习,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较差,好动、贪玩,如果没有一个有威信的小组长,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散漫,教学效果低下。因此选一个有威信的小组长至关重要,此外明确小组分工也很重要,可以有主持的、汇报的、管纪律的等等。

3. 评价合理恰当。赏识的评价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因此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也有一定讲究,通常可以采取自评、互评、指评等方式;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每位学生和小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参与学习的情感、态度、合作精神、个性特点的展现、成果达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此肯定成绩,保护积极性。因为老师一个鼓励性的评价往往会坚定学生的努力方向,相反则会使他丧失信心,从而放弃。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古书院矿小学   吴晋阳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面笔者就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比较性阅读

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性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如六年级的《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的体裁都是小说,但可以跨越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又如《鲁班学艺》与《景阳冈》,同写人,都是表现了“技艺高超”这一主题:鲁班手艺高强,武松武艺高强,但体裁不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读、分析,便会得出结论:要反映相同的主题,可以选用不同的体裁。《鲁班学艺》采用民间故事的形式,可以达到目的;而《景阳冈》则运用小说这一形式,同样达到目的。

二、求解性阅读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求解性阅读。如果课文确实较难理解,则可以提出几个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好的效果是: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似有所悟,跃跃欲试,甚至自发展开讨论,这就更能促进求解性阅读的自觉进行。

在教《田忌赛马》时,可以先板书出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自读:1.为什么第一轮比赛田忌输了,而第二轮比赛却赢了?2.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3.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启发?学生根据思考题,认真阅读课文,既抓住了中心句,又知道了田忌先输后赢的原因是他能随机应变(调换马出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第201820期
下一个: 第201818期
上一个: 第201820期
下一个: 第201818期
上一个 : 第201820期
下一个 : 第201818期
上一个 : 第201820期
下一个 : 第201818期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