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817期

第201817期

【概要描述】

第201817期

【概要描述】

详情

201817    2018615   

 

第一版

 

挖掘“景韩文化”  具有时代价值的有益资源

——广东省龙川县通衢中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广东省龙川县通衢中学   赖冬美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和应当肩负的历史责任。2017-2018学年度,广东省龙川县通衢中学成立“基于师生生命成长的‘景韩文化’探索与实践”校本课题组,发掘、研究、弘扬“景韩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在实践中探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打造“景韩文化”传承区,以期把优秀传统文化“传下去”和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一、通衢中学弘扬“景韩文化”的背景和由来——弘扬“景韩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景韩文化”中“景韩”为“景仰韩愈”之意。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公元819年,韩愈因忠而获罪,非罪远谪潮州,途经龙川县通衢驿,留下了著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据《河源市志(下册)》所述,龙川县原党史办主任黄义多方考证后认为此诗乃是韩愈途经循州(现龙川县)所写,诗中“雪拥蓝关马不前”提及的蓝关,为龙川县蓝关,唐宋年间隶属当时通衢所管辖的范畴。)通衢人对这位敢于向皇帝进谏、敢于言民间疾苦、为民请命的朝廷重臣深为敬重。粉丝之情经千年积淀发酵,终在清同治元年(1861年)结出硕果:当地有识之士及乡绅集资在通衢修建了一所学堂,定名“景韩书院”。

时光往复,景韩书院先后易名多次,至1956年9月,定名“通衢中学”。一百多年来,“景韩”融入了通衢历史文化,承载了通衢悠久的文明和深厚的感情:当地百姓宁愿烧生石灰、割路基草、吃苦挨饿,也要供儿女读书,传出不少“一条草担挑出一个今科状元”的佳话。

“此乡为闽峤通衢,前朝战垒犹存,宜以《诗》《书》回犷俗;其地有昌黎遗庙,多士讲堂新立,固应山斗奉名贤”。这是清朝侍郎何地山题给龙川县通衢司景韩书院的长楹联。经过我在课堂上简单释析后,学子们由一脸懵圈转满脸骄傲和自豪:“哇!学校历史居然这么悠久,文化底蕴居然这么深厚!”

珍爱和敬重通衢历史文化基因,重视学习、研究“景韩文化”,挖掘其具有时代价值的有益资源,让广大学子从弘扬“景韩文化”中增强精气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中,树立文化自信,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二、通衢中学弘扬“景韩文化”的做法和成效——“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做法

(一)积极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着力打造一只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韩愈的“师论”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复兴始于教师。通衢自古尊师重教,与韩愈“贵师而重傅”的思想可谓一脉相承。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为提高通中教师队伍整体综合素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通衢中学不遗余力做了许多工作。如2017年12月通衢中学在片区教研员周群彬老师领导下组织片区举行了龙川县国家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学研讨会。此为龙川近年首次在农村学校举行有一定规模的教学研讨会,营造了极浓的教研氛围,引导教师进一步在语文课堂上落实统编教材编写之“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又如2018年3月,学校邀请省内名师周华章老师、王群老师公益前来在通衢中学召开龙川县2018年片区中考备考研讨会,实实在在地让很多教师专业素质有了一个大的提升。除了请进来,学校还大力支持全体教师走出去学习,如派何延华等老师参加省培,派遣我参加河源市首席教师深圳高级研修班,一步一步提升老师们的专业能力。2018年4月,学校邀请县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周群彬老师给全校老师就“为什么开展课题、如何开展课题研究”问题进行了课题知识讲座培训,进一步提升学校科研能力。

提高教师整体综合素质,既是打造一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梦之队”筑梦人,也是用自身的行动在践行落实“景韩文化”。“知行合一”,通衢中学校长钟海军被评为河源市三名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优秀学员”光荣称号,我则被评为河源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优秀学员”光荣称号。

(二)积极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打造书香文化校园,创“景韩文化”传承新载体

你的眼光决定你的高度,韩愈认为坐井观天非天小。如何打开视野,扩大格局?韩愈指出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通中根据韩愈思想结合统编教材改革要求,2017年11月至今,在学校努力和各界人士的帮助下,各班均添置一书柜,分多批次添置了总价值近十万元名著等书籍,全校师生人手一本字帖,七年级学子人手一本《论语》及《大学中庸》《声律启蒙》《世说新语》三本国学经典书籍中的一本,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及韩愈推崇的“兰为王者之香”的君子文化氛围。

韩愈“以国家之务为己任”。景仰韩愈就一定要传承他“赤心事上、忧国如家”的爱国情怀。2017年12月,通衢中学将弘扬“景韩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结合起来,举行了全校学生人人参与的“经典诵读,践行十九大”朗诵比赛活动,通过诵读含咀、熏陶渐染,让学生从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作品中受到祖国博大精深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陶冶。

在发掘、研究“景韩文化”之爱国情怀时,我意外挖出了学校红色历史文化并找到物证:南昌暴动后,贺龙将军曾率部留宿于通衢中学并赠通中马列挂像及宣传物件。时任廖校长为什么敢接待起义队伍?后续通衢为什么出了那么多革命烈士?这显然是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爱国思想一脉相承。

2018年春季,通衢中学成立了“景韩文学社”“景韩合唱团”“景韩书画社”。学校还将把学校墙面及校园内花草间的格言、警句换成以韩愈名言警句为主的格言、警句,让学生随时可以感受到“景韩文化”的熏陶。这些“碎片”每一片都会组成弘扬“景韩文化”的晶莹亮片。

(三)开设景韩国学课程,以编撰校本教材为抓手,搭建景韩国学文化教学研究的平台

为更好、更系统地传承“景韩文化”,2017-2018学年度,通衢中学开设景韩国学校本课程,创建研究性探索平台,尝试编写校本课程,力争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言人。

校本课程每一节课均采用专题形式,力求浓缩精华、体现中华优秀文化神韵,立足于学生生活,围绕儒家经典,关注家乡,拓展学生视野。如《清明》一课,便由学生新看的电影《寻梦环游记》入手,引出《论语》论“孝”语句、韩愈《祭十二郎文》一文、央视铭记烈士微视频《追思与铭记》、东江抗日纵队故事,进而带领学生走近家乡清明祭祀习俗、走近叶卓等身边革命烈士,在课堂上以感恩之心缅怀烈士,再由《西游记》第七十五回里妖精们嘴里的清明节引出二十四节气中关于清明节节气的相关知识。整节课干货满满。

三、通衢中学深入推进“景韩文化”的几点思考

弘扬“景韩文化”是一项长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思想建设工作,虽说已经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仅仅是开了个好头,如何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校本课程开发还有什么新途径?如何系列化?“景韩文化”如何融入各学科育人工作?如何创设更多“载体”把“景韩文化”做“精”、做“活”?

春华秋实,景韩如初。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景韩文化”传承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爱国爱乡爱家、和善向上、谦和尚礼的儒韵民风,我们一直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筑梦路上。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王鑫鹏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这是新基础教育的一条核心理念,这句话也让我深深明白:培养生命自觉的学生是新基础教育所追求的根本目标。

实现学生生命自觉成长,这是一种生命价值取向,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去设计问题,去引导深入,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认识到学习的意义。

结合新基础教育的学习与实践,对于课堂生活,我也有一些深刻的感悟。它让我对“怎样的课可以称为好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叶澜先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底线要求,即五个“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在一堂课中,我们要照顾到更多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能够通过知识的学习掌握新知识,锻炼自身能力,促进新的情感体验的生成。在一节课中,学生能结合认识的发展,互相之间产生不同的思维碰撞,注重资源生成又注重过程状态生成。教师要摆脱掉为了出“彩”而将准备的东西用来表演的观念。五个“实”看似简单,但是却有更多的不可预测性,也更加考验着老师的专业水平。当然,也让我们的教学充满更多的惊喜。

在多次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思考叶澜先生的大问题理念,我把问题交给学生,希望更多的学生激发自己解决问题的内驱力,但往往在合作中,发展为小部分同学的思维替代了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在教学结果呈现中,只关注结果,期待学生的答案与我想法相同,忽视对学生学习困难分析和思维状态中相关信息的捕捉,对结构性知识的归纳总结,导致了学生学习效果较差。

在本学期《变色龙》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学生在初读后对人物的形象就有一个深刻的认知,而我对内容的设计只局限在人物的“变”上,在人物性格的探究上,但是问题的层次性却不明显,给学生探究生成的空间太小。对于人物的性格分析,生成性不足,不能抓住细节进行深入。同时,本文只是一个例子,是一个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如果能对作者的其他讽刺小说有一个拓展感悟,联系《我的叔叔于勒》等描写人物的小说,感悟人物的“变”,分析“变”的精彩,那么在学生的思维中就会形成类的观念。同时,学生也能看到生命中形形色色的人,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认识也会有很大帮助。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新基础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愈发深入,愈感博大,愈感不足。因此,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培养自己广泛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广泛的涉猎文、史、哲专业书籍,弥补自身对生活与未来认识的不足。在研究新基础教育的道路上,执著前行,实现行为与思想的共生成长。

 

养优雅习惯,育文雅少年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第一小学  

小学是每一个孩子学习生涯的转折点,是他们在接下来多年教育旅程中的第一站,这让小学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我们作为一名老师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其中我认为帮助孩子进行习惯养成,思想认知,德育感化更加至关重要。配合我们学校的育人理念,我们有好多想法,也有好多做法,也从中收获了好多经验。我们正努力帮助孩子慢慢发展成为一名有良好习惯、有文雅气质的好少年。

更新育人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作为一名“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新型老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更新育人理念。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更有义务帮助同伴更新理念得到发展。在日常教育中我们不但会注重学生的学习,更会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我们会不断完善教育方法,力争让学生学会自立、自强,学会待人接物,学会用劳动创造价值,学会用真善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养成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少年。

以身作则,养优雅习惯

小学生具有强大的模仿能力,老师应以身作则,率先养成好习惯,每天神清气爽地上班,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中,积极面对工作,从而给学生学习的模板与前进的动力。

小学生具有无限的可塑性,我们为学生创造机会,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我们开设习惯养成班会,课上我们认识好习惯,跟学好习惯,比一比、赛一赛、看一看,谁能将好习惯长久坚持。我们每年组织一次远足研学活动,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都要坚持,即使很累,可是一路上我们教会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彼此鼓励,并懂得坚持就是胜利。每年学校还要开展学雷锋活动,让雷锋叔叔驻扎心中,时刻提醒我们要学习雷锋好榜样,懂得为人民服务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每年春天我们还会带领学生在学校种下几棵树苗,如今和孩子种下的杏树已经开花结果,孩子们也已品尝到酸甜可口的果实,这让我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与价值。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还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如坐得正、走得直、问你好、说谢谢等等。我们告诉学生说话要轻声细语,学会尊重他人,我们还告诉学生不跑不跳,遇人要礼让。我们还设有小岗位责任人,及时提醒大家请自觉、自律。这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正气,逐渐感染每一个孩子。学校开设六类奖卡,分别从学习、守纪、卫生、劳动、礼仪、健体督促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养成优雅的习惯。

言传身教,育文雅少年

不得不说老师的言语行为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每一个孩子。我们会以实际行动引领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成长。我们会带领孩子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让孩子真真切切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我们开展英雄事迹主题班会,每一个英雄故事都能打动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人心的美与善。每遇到一个节日,我们会让孩子们用手抄报、诗配画等形式抒发内心情感,从而加深对节日的印象,感恩今天的美好生活,学会珍惜现在。我们会带领孩子们参观镇上设立的“村史馆”,了解生活地方的发展史,学会不忘苦难,学会珍惜幸福的生活。我们会竭尽所能让学生体验到世界的真善美,我们要尽心尽力培育一代又一代的文雅少年。

五年小学生涯很快就会过去,五年的教育给孩子们留下的烙印是永不可磨灭的。我们的宗旨就是从孩子们懵懵懂懂步入校园的一刻起,经过五年的德育洗礼,让他们能“养优雅习惯”,让我们能“育文雅少年”!

 

我的班级管理策略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小学    

班级管理的确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如果能很好地掌握这门艺术,不仅对学生会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自己也会轻松快乐很多。班主任应该掌握好班级管理的艺术,让学生快乐起来,让校园里的阳光每天都灿烂。接下来我说一说自己对班级管理的浅薄认识。

一、班级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位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的教育核心理念,承载着新课程背景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著名管理学家成思危把管理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文化管理阶段。什么是文化管理?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孙鹤娟认为“文化管理也称人化管理,就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以人的价值观实现为最终管理目标的尊重人性的管理。”它强调在管理中应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和人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主体地位,把人放在首位,要相信人、尊重人、依靠人,给予人更多的人文关怀;要运用激励手段挖掘与发挥人的主体性,形成“和而不同”听价值观体系;培养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强调尽量淡化管理意识、强制意识,强化服务意识、领导意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为个体价值的自我实现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学习环境。班级管理与其他管理活动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文化管理的特征尤为明显,在管理过程中更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核心地位。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在引领全班学生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要十分注意彰显与张扬学生的个性;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注意运用激励手段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归属感、责任感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并大胆创新,为学生创造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绩效。

二、班级管理的有效对策

1.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要想管理好一个班集体,让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孩子服从你的教育方式,首先要得到学生的佩服,让他们配合管理工作要心服口服。斯大林曾经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首先应该热爱教育,把教育事业当作一项伟大事业,而不是谋生的职业,要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这样教育奉献就会变得顺其自然,就会忘我地工作,不求回报。班主任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作为班主任的教师越出色,学生就会打心底里佩服和敬重,产生亲近教师的渴望。

2.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主任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要用自己的爱心、激情、生动有趣的语言与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从而主动、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 制定落实班级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跟其他管理一样,没有制度不行。在开学之初班级就应根据学校规章制度,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实行广泛的民主,让班级成员都参与讨论,搜集意见,反复表决修改,使班规能够体现绝大多数同学的意愿,为班规的顺利执行打好基础。通过规定班级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言行,引导学生互相监督,文明向上;并用这样一套切实可行的目标计划来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一段时间的管理,对规范班级纪律,规范学生行为和建立良好班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 积极发挥任课教师和家长的作用

班级管理工作纷繁复杂,作为班主任应充分调动身边可利用资源,更好地为自身的工作服务。首先,是要取得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只有取得了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班主任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放心地干。其次,学生的教育发展,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班主任、科任教师与家长通力配合,发挥最佳的群体效应,才能收到满意的教育效果。学校的职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教育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除了寒暑假,平时的生活基本是学校和家庭两部分的衔接。家校教育的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支持,方能形成教育的合力。教师要尊重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学校班级管理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家长配合的力度是至关重要的。

 

班级管理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广东省清远市博爱学校    侯慧惠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重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班级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建立大家都认可的公平的班级制度

在特定时间,采取全班同学讨论的民主方式制定出学习、纪律、生活等方面的班级规章制度。这种制度可以获得全班同学的认同,有利于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因为自身既是班级制度的制定者,也是执行者和维护者,进而使同学自觉遵守班规,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偶尔部分同学违反班规,大家会根据班规对其进行教育。对于犯错同学也是一个很好的反思教育。让大家的心中有一个公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谁也不准例外,那样将会受到同学的谴责和冷眼的。在班规制度下,孩子们日常相处中“有规可循”,自然就形成了公平公正,民主和谐的班级生活氛围。

二、建立和谐、友善、宽松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建立融洽和谐的师师关系和师生关系。老师应该互相帮助,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不能太计较个人的得失。班级管理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生建立“和谐友善”的相处方式。除此班主任老师要使学生懂得什么是集体,什么是团队,让他们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体谅、互相爱护。同时不能忽视同学之间的关系,和睦的同学关系能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而能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

家校互动,建立信任关心的家校关系。让家长有被重视的感觉,让家长感觉到孩子被老师关注。每学期的家长会,除了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宣传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特色、管理要求、育人氛围,还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展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办学的成果,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通过家长会让家长认可我们的教育的方式,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

三、开展自由、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

以“五习培养”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将“五习”教育渗透到课堂和学习生活的点滴,响应习总书记向全国青少年提出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号召;围绕“八礼四仪”的要求,以坐、立、行、走、言等显性礼仪为抓手。如通过校会或班会课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和法纪教育,提升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促使他们谈吐文雅、举止文明、遵纪守法。“以赛促学习,以赛促活动”的形式,举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演讲比赛,硬笔书法比赛等,每次主题活动都进行活动评比,在评比中把各项活动推进得更加深入、透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办好富有新意的墙报、板报

教室内的墙报、板报作为班级内部学习环境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学习环境氛围,可以让学生得到知识的熏陶,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分小组进行出墙报、板报比赛,然后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出的墙报、板报好,哪个小组出的墙报、板报不够好,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把墙报、板报出的更好。墙报、板报的内容要富有新意,定期更换,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诸如民主、文明、和谐、诚信等。在形式上力求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感,注重与学科、时事政治以及班级重大事情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并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社会。    

五、创建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

布置好教室、宿舍环境,开设卫生角,卫生用具归类摆放,垃圾分类存放,自己周围的卫生,要自我保持好,每天的教室卫生要责任到人,各负其责;每周至少安排一次卫生大扫除,其实在打扫卫生的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同学们的团结协作和劳动光荣的意识。

 

 

第二版

 

用爱心浸润学生心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校   魏雪晶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能教育好学生。好孩子人人爱,可事实是,无论是高贵还是卑微的花朵,同样需要阳光的呵护。我爱我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孩子,我愿与他们一同经历风雨,一同感悟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一同见证岁月的变迁。

雅甜,染着黄黄的头发,抹着黑黑的眼影,涂着红红的指甲。她虽有着姣好的面容,聪明的头脑,可她性格孤僻,拒周围所有的人于千里之外;她冷漠,对任何事情包括学习都提不起兴趣;她麻木,对班级的任何活动都无动于衷,一副天塌下来与我何干的模样。我也尝试过与她聊天,她通常都会低下头,不发一言,表情冷淡,或者是轻蔑一笑。我知道在雅甜冷漠、孤僻的背后,一定有着难以为外人道的痛苦经历;在雅甜清冷孤傲的外表下,一定藏着一颗饱受风吹雨打的心。但我相信,那里也一定有个角落藏着温情,饱含着渴望。我要走进她的内心,我要将班集体的阳光洒进她的心房。

我找到了雅甜写在家长联系簿上的联系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的一副沙哑、苍老、吐字含混不清的声音。那是雅甜的奶奶。从她断断续续的描述中,我得知了雅甜的身世:由于感情不合等多种原因,雅甜的妈妈一生下她便抛家弃子,离家出走了,自此再也没出现过;雅甜的爸爸受不了这种打击,也远走他乡,外出打工去了。她是由她的祖母拉扯长大的,她从小就痛恨她的母亲。雅甜从生下来那刻起就没喝过一次母乳,没有叫过一声妈妈,也没见过妈妈一面,她甚至都不知道母亲的样子,也没有一张妈妈的照片。怪不得孩子的脸总是那样惨白,孩子的手总是那样冰凉。这是怎样一种辛酸的成长之路呀!里面包含了多少无奈、多少愤怒、多少委屈、多少挣扎。她是怎样度过那一场场没有父亲坚强的脊背支撑的风雨;她是怎样度过那一个个没有母亲温暖怀抱呵护的冰冷之夜。我的孩子呀,让老师和班集体来温暖你那冰封已久的心吧,让我们的爱将你慢慢融化吧。

从此,我走进了她的生活,我对她嘘寒问暖。天冷时,我提醒她要加衣服;天黑放学时,我提醒她注意安全。我帮她扎辫子,帮她洗衣服。节假日,我把她带到家里,给她做好吃的,让她充分感觉到家的温暖。我鼓励她努力学习,帮她解决学习上的困惑,她的成绩从刚来时的后几名一路上升成班级的前三名,科任老师们都惊呼这是一个奇迹。我鼓励她参加班级学校的各种活动,学校舞台剧《昭君出塞》征选演员,我鼓励她去报名参加,结果她被选为昭君的贴身侍女,虽是一个小小的配角,但她认真演出,崭露头角。学校艺术节,因为她声音甜美,我推荐她去当主持人,她不辱使命,大放光彩。我也鼓励她多与同学接触,多参加同学们的各种聚会,她真情付出,结交良友。慢慢地,她变了,她变得亲切、可爱、活泼了,变得充满了活力与朝气,变得像一湾清泉,温暖、怡人,又泛着幸福的小泡泡。在整理班级图片时,我惊喜地发现她和我的每一张合影上,她都笑得那么幸福,都像小鸟一样,依偎在我身旁,把头靠在我的肩上。就在几天前,人们盛传世界末日来临的晚上,半夜,我收到雅甜发给我的一条短信:世界可以末日,我却不能没你。我回复到:傻妞,世界不会末日,我与你同在。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边;教师用爱心容纳每一个学生,不论其优劣,所以才能桃李满园。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小学   张守勤

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教育目标,德育工作在小学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证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一、分析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工具,所有教学工作都是始于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深度分析理解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分析德育资源,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运用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符合现实的思想教育,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在审美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情景教学,渗透德育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情景教学中渗透德育更是一个不错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传授学生语文知识,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感。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出具体的语文学习环境,学生们在情景中自然地获得道德体验。

三、生字学习融合德育

生字的学习是小学阶段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任务,教师在带领学生识字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学生一边识字一边接受道德教育。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构造特点鲜明。教师依据汉字的特点,在授课中带领学生仔细观察汉字的构造方式,发现汉字和高尚思想的关系,把汉字教学工作和德育教学工作相结合。

四、课文朗读中,感受德育

语文课文中的内容有着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中也包括多样的德育思想。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朗读课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把自己置身在作者的感情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课文中包含的思想与情感。

五、实践活动,践行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可以在课内进行德育渗透,也可以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进行进行进行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执行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外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举行有娱乐趣味、多种多样、吸引力大的课外兴趣活动,带领学生把习得的语文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促使文化素养得到升华,道德品质得到良好的培养。

新课改的发展形式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在小学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方式方法,实现传授知识和德育的完美结合,进而实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德育功能。

 

经典诵读:让孩子的视野更开阔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西单小学   单翠凤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那些沉积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的言论著作,那些浓缩着丰富情感和优美意象的诗词曲赋、经典美文、名言名著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尤其是古诗词,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常常是一字惊人。千锤百炼的诗句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容,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语文文字训练最丰厚的载体。《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经典是走近人性本源的东西, 从小背诵经典就好比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孩子的心胸会更宽广, 眼界会更宽阔。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诵读经典诗文的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经典诵读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认识比较薄弱的阶段,语文经典篇章的诵读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经典诵读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是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经典语文篇章的诵读以及其他语文知识学习的前提就是学生的识字能力,而学生识字的本质就是掌握阅读工具,以便学生能够学习理解各种语文材料。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便是让学生从拼音、偏旁结构开始掌握基础的汉字,然而,如何做到让当代学生像古人一样,在没有拼音教学的基础上却能较好较快地提高识字能力,经典诵读便是最好的选择。这是因为经典文章不仅具有较高的生词出现频率,而且在经典文章中,字与字连在一起,组成有意义的词组,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完成对字词的学习和掌握。再者,经典文章主要以韵文形式编辑,文句整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让学生能够产生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经典诵读中,将生词的学习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有机结合,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三字经》《百家姓》等传统的经典作品时,可以大幅度的增加小学生的识字数量,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经典诵读帮助儿童提高智力

有关生理学研究发现,13岁之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学生具有较高的掌握和学习能力。因此,在这被称为最经济的学习时期,完成对儿童智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最好的记忆阶段学习最好的经典文章,不仅是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也对之后的阅读和语文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经典诵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通过经典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对比,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道德观。这些作品中体现的是人类社会所推崇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同时,文学作品中同样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生命的赞叹,这些文学精华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培养小学生弘扬真、善、美,摈弃假、丑、恶的美好品质。

如何带领学生诵读好经典呢?下面我谈一下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不求甚解

何谓经典诗文?经典诗文就是指那些脍炙人口,并长久流传的诗歌和文章。比如李商隐的《无题》《锦瑟》,李白的《行路难》等。这些诗从时间上来说迄今久远,里面的语言大人读起来都有些困难,有些人不免就会有所担心,孩子怎么去读呢?请不要担心,有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比理解力发展要早。抓住儿童的这个特点,首先要重点训练他们诵读能力,不要急于训练理解力,这是符合人类和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诵读经典只是为了发展儿童的记忆力、直觉力,而不是理解力。不求甚解,但求背熟,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将其作为一种可供终生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储备。经过一段时间的诵读,学生们“不会作诗也会吟”了。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正是大量背诵积累的好时候,不妨让孩子们趁能“吞”之时尽量多“吞” 些。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儿时积累的储存于大脑的语言材料,会在孩子的体内一点点发酵,成为孩子的终身营养,融入孩子的血液,一旦被激活,将产生非常大的效应,成为他们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素质与修养。

二、适时指导,巧妙背诵

许多古诗文都有非常形象的意境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并开启他们的视觉和听觉等多个感管通道,选择合适的音乐和画面同时作用于学生,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让学生徜徉在诗的海洋里乐此不疲。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表演背、据义背、比赛背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雅言传诵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最是书香能致远。教师要充分利用古人留下来的精神财富,不断挖掘经典诗文的人文内涵,调动学生的诵读主动性,提高经典诵读的效率,从而更好地利用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经”“典”熏染学生的心灵,从而唤醒他们的智慧灵气,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多媒体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山东省滕州市官桥中学   孙延波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多媒体教学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它正以其特有的鲜活与生动紧紧抓住广大师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并引起了教育领域的一场新变革。然而,通过自己讲课和听课,我认为对于这一新鲜事物,在教学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利用的很好。下面就化学学科中的多媒体的利用提出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但浪费时间还达不到好的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够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我在上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这一节课时,在引入时我用多媒体展示渔民鱼塘缺氧造成大量鱼死亡,渔民损失惨重。解决这种情况渔民常用“氧来乐”,这种药品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实验室能不能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呢?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产生了积极的求知欲望。又如讲《我们的水资源》一节时,先将关于水污染的视频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欲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模拟难以操作的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站非常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农村中学来说,有的化学实验我们没条件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多媒体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我们就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生动、形象,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实验开始时为什么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实验结束时,为什么停止加热,还要继续通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到室温。又如在浓硫酸稀释时,水如果加入浓硫酸中,水会沸腾,飞溅伤人。通过多媒体演示模拟实验,就能避免这种危险。多媒体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

三、更直观地反映实验的规范性

学生实验时,可能会出现嘴吹灭酒精灯、水倒入浓硫酸中、点燃氢气时不检验纯度点燃等错误操作,教师虽然对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作了强调,但单靠口头讲述、凭空想象,很难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个别学生可能还会反其道而行之,偏偏进行错误的操作,等看到后果方肯罢休,学生的这种做法,往往使实验带有较大的危险性。如何使学生既能顺利完成实验,又能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呢?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错误的操作及造成的后果,这样做,既不会造成仪器,药品不必要的浪费,又能让学生从另一方面来加深对实验的印象。

四、多媒体对中考总复习的辅助作用。

在总复习阶段,由于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无形中加大了复习课的容量和节奏,使得一部分实验已来不及重做,如果老师一进教室仍采用“把课本翻到第×页”的方式导入教学,无疑会倒学生的胃口。若这时能把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将会大大改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如在复习比较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三个制取装置各有异同,学生极易混淆,如果通过在实验室中做实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一方面需要的仪器较多,另一方面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无法同时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而多媒体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灵活的实验平台,可以在电脑上给出不同的化学仪器装置,然后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仪器将三个不同的气体制取装置组装起来。当出现错误时,教师可立即给予指出。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在实践中学生将充分认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总之,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和实地设计,开发、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使之与其它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多媒体的真正价值。

 

浅析体育在育人中的作用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因此,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

一、体育中的道德品质教育  

体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比在教室里的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课程更实际。因此,许多国家在制定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中,都提到注意发挥体育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二、体育中的终身体育思想教育

由于运动已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人们度过余暇时间的重要内容。因此,人们对于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赋予新的意义,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不仅在体育课上学习和运用,而且强调进行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这样就要求学生更好的掌握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参加体育运动的能力和正确的态度。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体育教育,将会延续到社会。学生步人社会后将从事各种职业。健康的体魄将为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于社会打下物质基础,而他们所掌握的体育知识,也为事业的成功和开展社会交往创造了条件。

三、体育中的美育教育

美育与体育相互联结,有一定比例的交叉重叠关系。体育中渗透着大量的美育因素。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可以感受和意识到三方面的美的现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自己对现实中美的感受、判断和评价的能力,研究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和社会根源,从科学的意义上懂得美,懂得审美常识。这样才能以高尚健康的美育贯穿于体育之中,帮助我们的下一代具有美的情感,更好的认识世界和认识生活。

体育教育中除了贯穿着上述三个方向的教育外,还包含了卫生教育、文化娱乐教育等等,这些教育与体育本身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塑造新型人材打下良好基础。教书育人,是当前教改的重要方向,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使命。做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应以它特有的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教育规律和教育效果,发挥其育人的特殊作用。

 

连接心灵的桥梁——家访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第二中学   孙国秀   杜丽娥

现在,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有很多,例如:电话、网络以及书信等。这些方式都属于易于操作、简便的类型,比起班主任到家庭访问来,确实方便。但是,这些方式都不如教师到家庭访问时收获的效益大,因为有时家长认为很正常不过的事往往是引起学生发生思想变化的诱因。而家访,则有助于班主任深层次了解学生,有利于更好的开展思想工作。通过家访可以争取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在家访时要做好以下三点,就能让家访工作起到联系家长、摸清学情、达成共识的作用。

第一点,家访前要精心备好课。讲课要备课,家访更要备好课。例如,要访哪些学生,家访的原因,学生家庭情况,家长特点,交流内容是什么,怎么开聊,搜集相关的素材等等。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找到与家长交流的切入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采用能够理解并接受的词语,这样与家长的交流才会有效。

第二点,家访时语气要亲切、中肯,要虚心与家长交流,达成共识,不能只是讲大道理。要尊重家长、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当与家长的意见不一致时,不争论、不恼火、和和气气、求大同存小异,要注意从学生家长的心情去观察和思考自己的教育工作。不管家长的素质如何,教师都要热情和诚心将其感动,以心换心,以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第三点,与家长交流时要从学生的闪光点切入,要委婉地指出学生的缺点,既要注意维护家长的自尊,又要指出家长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做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这样可以避免家长反感,有利于与家长达成共识。

家访是教师了解学生情况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相信随着“千名教师走万家”活动的开展,家访会成为连接教师与家长心灵的重要桥梁,会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诵指导策略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凯瑞小学   徐道林

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朗诵兴趣,提高孩子们的朗诵能力非常重要。接一个新班,我就给孩子们定了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孩子们学语文学有所获,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达到这一目标的一个途径就是朗诵,而朗诵的前提是正确流利的朗读,朗读达标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朗读达标,为朗诵奠定坚实的基础

“读准确、读流利、读出感情”是小学生读课文的基本标准,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讲,这三个标准太过抽象,无法准确理解。因此,确立学期学年朗读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达到标准的即为达标。

让朗读找到归宿,准确把握朗读能力提高的规律。首先是确立标准,根据本班学生的朗读能力现状,以及孩子们的建议,确立的如下朗读达标的标准:一是读准确,声音响亮,读出自信;二是读流利,不磕绊,读出流畅;三是有感情,抑扬顿挫,有自己的理解。评分标准:满分为10分,出现一次磕绊或错字减一分。达标分为8分以上。

操作模式如下:一是公布朗读达标的标准,让孩子们在平时学习当中就根据标准加强练习;二是确立达标时间,第一次达标活动为小组同学互查。一号同学读,其他三位同学即为评委,以此类推;三是公布结果,让孩子们根据结果,查缺补漏,并提供二次达标机会。

让孩子们明确了朗读怎么样才算好,把握好标准,勤加练习,就能达标。随着年级的提高,达标标准会逐步提高,达标内容也会逐步变化。最后争取达到朗诵的目标。

二、每日一诵,在模仿种种提升提高朗诵的能力

朗诵,我们在行动。每日一诵,让孩子们树立朗诵意识。每天读一首古诗词,内容自选,读经典练朗诵。张嘴就要注意语气、咬字、停顿、节奏等,怎么朗诵才能感人,才能感动自己,让自己的朗诵更加富有感染力。

借助“为你诵读”APP模仿读,每天一首,从“走近李白”“走近杜甫”到经典诗词,当今优秀的播音员、播音朗诵爱好者诵读我国的传统经典诗文,伴随着优美动听的古典音乐,一首首完整优美的朗诵作品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孩子们每天浸润在经典的世界里,心向往之,模仿之,继而将自己的作品传到QQ群里,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每天在QQ群中上演一场班级经典诗词朗诵会,跟着名家读经典,让自己更加优秀。

三、双百活动,经典积累增强朗诵文化底蕴

朗诵,我们在行动。“百篇小古文,百日背诵”双百读经典活动,开启经典积累新节奏,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能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100篇小古文,每天背诵一篇,丰厚学生的经典诗文积累。

本活动主要针对《小古文一百篇》来设计的,将一百篇小古文分散到一百天,每天背诵一篇,大大降低了难度,以活动的形式来进行增加了趣味性。在活动的过程中大大增强了了学生的文化底蕴,读小古文,背小古文,写简单的小古文。大量背诵积累,舞文弄墨,是一大特色。

四、朗诵展示,在展示中找到朗诵自信

朗诵,我们在行动。朗诵展示让孩子们找到了自信。仅仅会朗诵了还不够,还要敢于在大众面前展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朗诵就是一门展示艺术,需要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声音艺术表现自己所要表现的作品。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个展示自己的小舞台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爱国诗词朗诵会”“中秋诗词朗诵会”“走进李白诗词朗诵会”,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诗词朗诵会,让孩子们不断得到锻炼。内容的选择,小主持人的串词,作品的选择无不考验着孩子们的能力。一次次的锻炼,一次次的提高,班里的小小朗诵家逐渐增多,朗诵爱好者层出不穷。

朗诵作为一门语言表现艺术形式,涵盖了口语表达、经典积累、肢体表达等方面。这些都需要一个长时间不断练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坚持,需要不断激励自己,需要不断变换形式。让朗诵成为自己的一种爱好,爱上朗诵。经过一学年的努力,班级里爱好朗诵的孩子越来越多,必将更好地推动孩子们爱好读书,爱好写作,爱上语文这一门学科。

 

 

第三版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语阅读能力

陕西省咸阳市文汇路小学    

现在是信息技术的时代,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许多便利。它的日益普及丰富了我们的阅读空间和阅读的形式。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要实现学生自主阅读,就要在备课时认真分析学生独立阅读的实际水平与需要达到阅读水平之间的差距,灵活地将自主探究的过程加以分解,及时呈现有结构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成功。

(一)运用信息技术分析点评,在交互观摩中培养阅读创新意识

在教学时,利用网络教室的点播功能,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阅读设计及问题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鼓励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合作解决问题。如:教学《军神》一课,我首先在屏幕上出示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对话。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并让学生根据这段话提出问题,在电脑上输入。老师通过网络监看,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告诉学生,可以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老师提供的资料库寻找答案,于是把学生引到反复研读课文中来。学生不但能看到自己提出的问题,还能看到同伴提出的问题。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当然就有强烈的探究精神,学生经过思考在文中找到答案时的那种喜形于色的愉悦感、成就感,就是教学成功的最好见证。我还特意搜集了配有动画或视频剪辑的朗读,通过对这些视频的播放,不但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还能解决学生在朗读能力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二)运用信息技术化解教学难点,发展思维,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总是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所以,在备课时,恰当使用多媒体可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实现课堂结构优化,让学生真正学懂、学会。找准多媒体的最佳作用点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对于乌鸦是怎样一步一步让瓶子里的水升高的,学生有好多疑点。如:乌鸦为什么给瓶子里填石子?为什么石子填入瓶子,水面就会升高?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学生不明白事物之间的联系。于是,老师适时的播放乌鸦填石的录像片,能有效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表象)和感受,马上就能在头脑中重组这些表象,再现作者笔下的种种人物、情景,理解作者的思维。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可以“设置疑难,引发辩论”。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体会乌鸦喝水的原理。

总之,网络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够集多种信息资源于一体。使人们在最快的时间里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课本中的精读资料外还需要大量的课外资料。教师除了推荐给学生一些课本相关资料,还可以简单传授他们一些在网络搜寻资料的技巧。如果让他们从网上去寻找一些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不仅节省了时间和购买资料的费用,而且锻炼了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们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到课外去搜寻信息,对课文的文本进行补充或批判。师生共同利用好网络资源进行必要的补充。

 

多媒体怎样与数学教学相整合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小学   丁业之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应是信息技术手段和静态的教学文本、动态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之间的完美结合。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促进课程资源与多媒体的整合,激发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资源的结合,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使数学课程资源动态化、形象化,使图形、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数学教学资源为我们所用。首先,创设氛围,在虚拟情景中激发求知欲望。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功能,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到这些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唤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如在设计苏教版第一册“统计”时,利用虚拟现实的形式将“统计”这一课程资源置于其中,首先出示大象过生日的场景,并配上音乐,以声、图并茂的形式再现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提高了学生的感知水平和学习兴趣;其二,设疑激思,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能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借助现代教育手段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促使其自始至终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是在“统计”这一课中,接着提问:大象请了哪些客人?他们分别有多少只?谁帮大象想个办法让大象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问题前后衔接,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通过多媒体,将静态的文本教材转化为动态的教学资源,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促进教学方法与多媒体的整合,强化学习能力

大量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扩大了知识的传输量,促使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和新的教学体系建设,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首先多媒体以其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依托于鲜活的问题情境引出,将枯燥的教学史料于生动的故事趣闻中再现,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指导观察,唤起学习动机。网络有它得天独厚的演示功能,把教师从大量的重复性劳作中解脱出来,为教师提供形象表达工具,增强了知识的可接受性,强化了学生对抽象问题的感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教学抽象的图形概念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将现实中的物体与抽象的长方体、正方体等重合,使学生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加深了对抽象物体的认识,提高了观察能力。其次,通过多媒体的有机组合,加大了学生重点知识的训练密度。如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我的家”的动态展示场景:卧室和客厅是长方形的、餐桌是圆形的、地毯、挂图是正方形的,问:“如果你来装修,你想怎样装修,并要考虑哪些数学问题?”这样一开始牢牢地吸引了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面积的计算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强化了面积计算的训练密度。最后,运用多媒体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形成新认知结构,提高了抽象概括能力。

三、强化教学策略与多媒体的有机整合,培养自主意识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强调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促进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网络教学的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在进行网络教学的实践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需要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及时呈现有结构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自主探索获得成功。可以充分利用人机交互的功能,在估计学生可能出现困难的环节设置“提示”或“帮助”,甚至可以通过语音系统向老师或学生请求个别指导,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体验。让学生尝到伴随自主探索而来的乐趣和满足,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在大屏幕上进行分析和点评,学生可以形象、清晰地看到同伴的思维成果,同时还要多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和交流,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既要讲究教学方法,又要注重教学实效。哪节课适合应用多媒体,什么时间,怎样切入多媒体画面等问题,我们都要认真思考,充分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家校携手,沐浴书香

山东省莱州市金城镇中心小学   王欣荣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家庭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子阅读”已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学校和家庭应携手,配合协作、双向互动,有效提高亲子阅读的质量,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将亲子阅读进行到底,让书香缕缕润心田。

(一)“引领式”亲子阅读——播撒“幸福的种子”

针对部分家长对课外阅读的作用和教育观念、目标认识不足的问题,我们运用“引领式”亲子阅读,即利用各种资源以及专业知识,帮助家长转变阅读的观念,掌握科学的亲子阅读方法,以帮助家长提高亲子阅读的质量。

1. 观念引领。要引领家长形成正确的亲子阅读观,提升他们的亲子阅读观念,使其认识到:获得书本本身就是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催化剂,而书本对于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如何运用这些书本,具体方法有:(1)加强亲子阅读宣传。我们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发放亲子阅读倡议书等,向家长介绍亲子阅读以及亲子阅读的价值,亲子阅读的积极性。(2)组织亲子阅读讲座。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亲子阅读讲座,旨在通过活动让家长了解最新的亲子阅读信息,获得有益的亲子阅读方法,从观念上让家长认识到开展亲子阅读应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2. 读本引领。阅读好书,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作为教师,我们经常给家长推荐一些优秀的图书,鼓励家长经常带孩子逛书店,给孩子提供充足的、适合年龄特点的书籍、图画书,并适时的进行调整和更换。

(二)“共享式”亲子阅读——成为“幸福的书虫”

共享式亲子阅读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分享,即家校双方通过共同探讨有关亲子阅读方面的经验,共享优秀的亲子阅读资源,从而做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具体有以下几种共享的形式:

1. 经验共享。(1)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亲子阅读QQ群,为大家交流有关亲子阅读方面的经验与困惑提供平台。(2)举办亲子阅读沙龙。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亲子阅读沙龙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对家长在亲子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予以指导和解答。并组织家长畅谈亲子阅读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家各抒己见,畅谈在亲子阅读中的心得和感想。通过交流观点和经验,最后达成一定的共识。

2. 资源共享。(1)图书漂流。由学校或者部分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读物,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让一本图书成为大家共享的资源,充分发挥图书的价值,让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家庭品味其中的幸福。另外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发动家长撰写亲子阅读心得,提炼亲子阅读经验,让更多的家长获得启发。(2)建立班级亲子阅读角。

(三)“互动式”亲子阅读——记录“精彩的时光”

互动式亲子阅读是教师、家长和孩子之间多种形式的互动阅读,通过互动三方的参与,拓展了亲子阅读的途径,丰富了亲子阅读的形式,在多途径多形式的互动分享中营造亲子阅读的良好氛围,体验亲子阅读的乐趣,共同提高亲子阅读的质量。

如我们正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就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进行家庭亲子阅读的基础上开展活动,家长与孩子每天有计划地进行亲子阅读,把其阅读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用亲子阅读卡记录下来,形成一份份亲子阅读卡。

让我们通过家校联动,运用多种亲子阅读方法,家校手拉手一起带领孩子走进亲子阅读的大门。让书香伴随着孩子的每一天,让阅读伴随着每一个家庭,让每一个孩子乐于阅读、享受阅读、学会阅读,如润物无声的春雨熏陶,让孩子的人生有着更多的精彩绽放和收获。

 

德育最后一课  激励学生向更高远的目标前进

——山东省沂南四中毕业离校德育课程综述

山东省沂南县第四中学   高金山   高敬泉

山东省沂南县第四中学以举办一场丰富多彩的毕业典礼为载体,融合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教育资源,把德育坚持到“最后一课”,用更生动的形式总结、升华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德育。自2014年以来,学校已连续四年开设了毕业离校课程。

近年来,学校秉承“德才双修,造就未来”的校训,逐步实现了德育工作系列化和规范化。学校广泛开发德育资源,编印了《孝德文化读本》《“中华诵”经典诵读100篇》《撒播平安的种子》《心灵之约》《班主任系列班会》等德育校本教材,积累了丰富的德育工作经验。

毕业离校课程的设置,正是“将品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德育文化覆盖整个校园”的大胆探索和具体实践。

毕业离校课程充分挖掘学校教育资源,给学生提供一场道德教育的盛宴。

四年来,每一届学生毕业,校长都给予热情洋溢的寄语,教师都给予语重心长的教诲。最优秀、最有影响的毕业生带领宣誓,其他年级派出优秀学生代表宣读赠言。围绕课程目标精心组织节目,教育形式多样、生动,凝聚了全校师生的智慧与心血。

毕业离校课程广泛挖掘社会资源,引领学生向着更高远的目标前进。

毕业典礼邀请县教体局领导参加,邀请高一级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参加。领导贺词中的殷切期望,高一级学校学生的成长经验,让毕业生看到了高一级学校的魅力,找到成功成才的途径。毕业典礼邀请四中毕业校友参加,他们用精彩的节目、成功的经历启迪即将走向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激励他们思考人生、把握命运,教导他们走过毕业门、走向成功路。

毕业离校课程吸收、利用优秀的家长资源,拓宽学校德育路子。

挑选优秀的家长,对毕业生进行未来人生指导,可以收到学校教育无法达到的效果。虽然,有些家长不好意思或不善语言表达,但是,在这么隆重的场合对孩子的谆谆教导,能让所有毕业生理解父母对孩子的共同心愿。

毕业离校课程的核心环节——“毕业典礼”虽然只有两个多小时,但课程的准备却需要多次锤炼。要紧扣课程目标,围绕主题词设计毕业典礼的方案。主要有以下三个环节:

感恩教育是毕业离校课程最重要的主题。

分为感恩老师、感恩母校、感恩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第201818期
下一个: 第201816期
上一个: 第201818期
下一个: 第201816期
上一个 : 第201818期
下一个 : 第201816期
上一个 : 第201818期
下一个 : 第201816期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