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
目录
往期
分享
往期回顾

资讯详情

天赋基因检测绝非人才培养捷径

  • 作者:

【概要描述】

天赋基因检测绝非人才培养捷径

【概要描述】

  • 分类:电子报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12-26 09:16
  • 访问量:
详情

天赋基因检测绝非人才培养捷径

 

近来,天赋基因检测热度在市场上兴起,一些商家推出相关服务。然而,部分检验机构涉嫌概念炒作,扩大基因与天赋的关联分析,有专业人士指出,许多检测机构并不具备检测能力,所谓检测只是商业项目披上了“科学外衣”。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就会出现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的各种产品,检测内容从舞蹈到美术,从运动到音乐,五花八门。检测机构将其吹嘘得神乎其神,宣称只需用拭子在口腔内壁刮一刮,采集孩子的唾液样本,就能检测出包括逻辑思维、肢体运动、人际交往等40余项天赋能力,不少家长趋之若鹜。

在家长看来,给孩子测天赋基因,可以找到培养捷径。只需要知道孩子具有哪个方面的天赋,就能够按图索骥,“定向”培养,避免走弯路。然而,培养孩子的道路上并没有捷径可言。一门心思想着“抄近路”,到头来反而会“走弯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据业内人士介绍,所谓“天赋基因检测”,主要是通过寻找基因位点,比对数据库中样本案例,对孩子进行判别。这本身就存在两个问题。首先,目前的基因检测样本量过小、样本类型单一、缺少大数据支撑,据此得出某种基因和某项能力有关的结论,难免会以偏概全,出现偏差。其次,这种比对只能统计出相关性而非因果性。若干具有同种能力的人在某个基因位点一致,这或许只是一种巧合。我们并不能反过来推定,某个基因位点相同的人,就一定会具有同样的能力。人体的基因有2万到3万个,通过检测某个或者某几个特定的基因来判断孩子有哪种天赋,显然是荒谬的。

同时,天赋基因决定论,也不符合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著名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孩子能否成才,关键是要看后天的努力。更进一步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项事情充满兴趣,孩子才会积极努力。对于家长来说,与其迷信天赋基因检测结论,将孩子的未来寄托在不靠谱的“电子算命”上,不如重视孩子自身的兴趣,切实发挥后天培养的作用。只有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因势利导,鼓励培养,每个孩子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事实上,2020年央视就曾曝光过天赋基因检测的骗术,但相关检测仍大行其道。对此,有关部门不能坐视不管,必须加强监管,整治乱象。一方面,消协、市场监管部门应及时发布消费提示,指出天赋基因检测缺乏科学依据,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上当受骗。同时,对于一些机构未经批准开展天赋基因检测,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依法叫停查处,净化市场秩序。      (张淳艺)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