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
目录
往期
分享
往期回顾

资讯详情

凝聚思政合力  培育时代新人

  • 作者:

【概要描述】

凝聚思政合力  培育时代新人

【概要描述】

  • 分类:电子报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12-26 10:34
  • 访问量:
详情

凝聚思政合力  培育时代新人

■ 本报特约通讯员  翟建云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新民小学积极探索“党建+思政+德育”协同育人新路径,以“一引领、四融合、三结合”的“143”模式,推动思政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培根铸魂,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党建引领

靶向思政教育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党组织的重要任务,是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举措。学校坚持以党建统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航学校高质量发展。

顶层设计,引领学生思政方向。学校党组织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任务,统领部署,以机制保障、示范引领、体系构建、活动推动、队伍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核心价值引领人、主题教育激励人、全学科融合浸润人、校园文化熏陶人、研学旅行锻炼人的树人格局,通过“关注人、关注实践、关注问题、关注意义”深化思政课时代内涵,不断提升学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党员先锋,锻造坚强政治堡垒。党组织在学校内部治理中的首要职能是政治领导和政治保障。学校党组织充分发挥凝心聚力的政治核心作用,引导广大党员教师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关键主体和能动主体。党总支每年设定相关主题,校长带头,组织党员教师进班上思政课,切实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学生发展的育人优势,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抓实四融合

找准思政教育路径

为多维度抓实思政教育,学校将思政教育与党建、德育、学科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有机融合,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思政与党建融合。学校以“三条线”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建与思政融合”育人新模式,充分发挥了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青少年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三条线”即以“少队部牵头—教研组备课—党员教师上课”理顺行动线;以“教导处牵头—党员值日巡查—即时通报”强化落实线;以“党员引领教师—教师引领学生—学生健康成长”推进实效线。

思政与德育融合。学校通过推广“三段三层三类”“德育作业”构建起“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为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参与思政教育搭建“立交桥”。“三段”即把小学各年级分成三个教育段,低段侧重家庭美德教育,中段侧重个人品德养成,高段侧重社会公德培养;“三层”即把“德育作业”分为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编织“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三类”即把“德育作业”分为知识类、作品类、实践类,推动学校小课程和社会大课程紧密联动。

思政与全学科融合。学校在推进思政课建设时严格落实思政课“八个相统一”要求,实施“学科知识+思政元素”全学科教学改革,组织教师深挖各学科教材内蕴的思政教育元素,巧妙融入日常学科教学中,实现“全学科、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的思政渗透。同时,学校还大力推进国学经典进课堂,开设《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道德经》等思政教育色彩鲜明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传统经典的熏陶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思政与教师队伍建设融合。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学校定期对思政课教师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多措并举,打造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为上好思政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做细三结合

瞄准思政教育大课堂

学校瞄准结合点,坚持将思政教育与日常活动、研学实践、校园文化巧妙结合,让思政教育“大课堂”有趣更有效。

思政教育与日常活动结合。如,通过“最美的遇见”入学仪式、“致敬 永远的英雄”清明祭扫、“让幸福从这里出发”毕业典礼、“小手拉大手 美化家园我先行”志愿服务等育人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品格;通过“好家训、好家规”和新民风“诚孝俭勤和”进校园,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强化“习惯立德”养成教育,从上课、作业、上学、放学等方面抓起,让学生在良好习惯养成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

思政教育与研学旅行结合。如,带领学生走进瓦窑头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聆听烈士故事,感悟革命精神,厚植红色情怀;参观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了解台儿庄大战的来龙去脉,学习战役中英雄人物抗战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追寻英雄足迹。

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围墙、宣传展板、走廊等物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教育,让思政教育融入校园的一草一木之中,育人于无声。

思政之声育新人,落地生根显成效。未来,晋城城区新民小学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继续把思政教育放在学校发展的第一位,坚持显性教育、隐性教育相结合,不断优化“大思政”教育格局,让学校“大思政”建设在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做出更大贡献。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