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 行“适合·适宜·适切”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 作者:
【概要描述】
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
行“适合·适宜·适切”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 本报特约通讯员 冯冬怡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各校对心育工作关注的重点已经逐步从关注部分问题学生转为关注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以浅层的心理问题预防向心理潜能开发与学生自我健康形象的确立等方面拓展。多年来,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从“立德树人”的战略高度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教育的重点从“问心”转为“育人”,走好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心育之路。
适合的课程架构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大课程观
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适应社会需求、适合国家人才培养现状为目标,强调整体心理课程设计的多样化、完整性和时代感。
一、实施发展性心理课程
学校针对高三学生特殊心理状况和特别心理需求,有序合理安排课时开设心理教育课程。设置四大模块,即个性成长、学业发展、人际交流、成长规划。通过“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调整、自我规划”的“四步”推进课程实施,实现学生“人格力、耐挫力、沟通力、规划力”的“四力”目标达成。
个性成长模块,以提升自我认识能力为切入点,发展“真实”素养,促使学生能够科学认知自我和外界,为良好人格建立奠定基础;学业发展模块,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为突破口,发展“理性”素养,改善学生学习策略,提升问题挫折的应对力;人际交流模块,以提高交往能力为核心,发展“宜人”素养,拓展基本的人际互动能力;成长规划模块,以提升自我规划水平为目标,发展“活力”素养,促进学生形成宏观及前瞻性的生涯态度与信念。
二、“三气”为主旨形成德育课程群
一是“正气”系列课程群,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校结合学生实际,编写《“三气”校本德育课程》作为班会课、晨会的通识教材,每月开展主题教育,如三月开展“学雷锋”活动、四月开展感恩教育、五月开展成长教育等。通过主流价值观引导,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是“大气”系列课程群,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远大的志向。学校根据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开设《青春期心理》《生涯成长》等系列课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通过“三节”(成人节、教师节、母亲节)、“三感”(感怀、感恩、感动)活动,培养新时代中学生良好人格素养。
三是“灵气”系列课程群,培养学生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结合三个年段学生不同心理需求,开设“三志”——即“励志、砺志、立志”系列课程。高一围绕“励志”教育开设“生涯规划”课程,高二围绕“砺志”教育开设社会实践活动课程,高三围绕“立志”教育开设心理课程。三个阶段,分层推进,培养学生自觉自主自律品质的同时,培育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7选3”为方向落实生涯规划课程
新高考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自我负责。学校建构与德育、与学科教学、与学校活动相融合的“三位一体”全方位生涯教育,克服高中选课带来的焦虑迷茫感,发挥学生多样兴趣,多元能力,多种禀赋。第一类为通识课程,即专业的生涯课程。通过科学的课程内容、一定的课时数量、专业的校本教材,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通识教育。第二类为励志课程,即德育融合课程,把理想教育、三观教育与生涯教育相融合,使生涯教育方向不偏,内容不乱,实施不空。第三类为学科课程,即专业拓展课程。设置学科前沿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兴趣课程等,拓宽学生学科视野,初步形成专业概念。
适宜的发展评价
形成学生多元成长大数据库
从尊重学生的禀赋和天性出发,开发大数据学生人格成长系统,通过多样化评价、成长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让所有学生的发展能够“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一、更人本的“多样化”评价内容
评价不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注重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综合素质的提高,关注其身心的和谐发展。以“互联网+”的方式建立起与学生资质、学生道德素养相对应的评价体系,即以大数据为前提,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学科课程、文化实践、特色发展、社会公益实践、国防教育课程等进行多样化的评价,累积形成学生完整的“人物”个性画像,最终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张呈现他多元化发展的雷达“钻石评价图”。教师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优势和劣势,着重挖掘他们的优势,给他们发展的平台,落实“人尽其能,立志成才”的心育观。
二、更科学的“过程化”评价体系
学校开发“个体过程评价”和“群体过程评价”两大模块,建构大数据背景下的过程化评价系统。个体评价包括学校常规、个性品质、学业发展、奖惩情况四大模块,群体评价包括行政班发展、教学班发展、社团发展三大模块。每个模块下设各类过程性管理评价子项目。任课教师每周按时完成学生作业情况、课堂表现等过程性登记,班主任通过信息平台及时记录学生学习状态、学业状况、课堂表现,团委老师实时录入学生社团活动情况。这个过程性管理系统通过记录性的追踪来形成大数据,以便更科学、更全面、更真实地指导学生健康人格的成长。
三、更创新的“信息化”评价手段
开发手机APP常规管理系统,教师可使用手机等智能设备实现信息的及时有效发布和反馈,实现网络化管理,将日常管理无缝对接。相关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收到相应短信提示,做到家校信息的畅通,教学班、行政班信息随时互通互联,让评价能够人人参与、时时落实,跨越空间。网络版测评系统有生涯测试、心理测试、学业成长测试等,同时还可以开展远程测评、交互测评,使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更便捷且实用。
适切的教育管理
建立学生健康发展优环境场
管理理念科学、设备全国领先、氛围温馨独特,良好的外部管理和环境支持,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前提,以发展为核心。
一、建立学生智慧成长中心
围绕“美好·正向·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学校以学生成长为核心建立了“学生智慧成长中心”。该智慧成长中心除了配备传统的心理辅导专用教室、个别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放松室之外,还配备卡拉OK放松设备、VR体验仪、云平台和智能机器人等,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同时中心秉持着“关爱、理解、接纳”的基本原则,利用专业设备,结合专家团队,为全校师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心理素质测评、心理减压训练、生涯学业辅导等多种心理健康服务,为放松学生心情、缓解学习焦虑,塑造健康人格提供适切的服务。
二、加强“三师”队伍建设
新高考改革后,教师职能有了显著的变化,学生教育管理要增强全体教师的力量,日常教育功能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规范教育,强调教师对学生生命的整体关注,对学生未来的有效指导,强化对学生生命的质量、生命生成的过程的关注。学校借助数字化平台、系列德育工作室、心理健康C证上岗等方式,大力开展“职业规划师、升学指导师、心理辅导师”的“三师”培训,落实全员全域全程的“三全”管理机制,强调全员育人,为学生健康人格发展提供适切的师资支持。
三、带领“三优”家长成长
学校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家校互动网络,开通家长心理热线,开展“四方会谈”“心理家访”,对心理危机学生的家庭进行个案追踪和家访,高效解决各类严重的亲子冲突;分级分类心理问题学生,邀请专家开展个案督导,帮助各类问题家庭;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编辑《家庭教育手册》,开展家长大讲堂活动,加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指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做好家访、家长接待、一对一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邀请家长参加生涯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做好人生规划。通过带领一批有“优质家风、优秀家教、优良家品”的“三优”家长,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到“同步”,实现“1+1”的“合力”,为学生健康心理成长寻求适切的合力支撑。
适合发展需求,打破传统心育课程的扁平化,助推学生全面素养提升;适宜时代发展,突破传统心育路径的单一化,促进学生差异化成长;适切管理现实,摈弃传统心育环境的狭窄性,创新长效育人机制,以“适合·适宜·适切”之路,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上新时代教育现实需求的发展之路。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心理辅导站站长)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