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语言拐个弯,能让教育更美好
- 作者:
【概要描述】
语言拐个弯,能让教育更美好
一天下午,途径一所小学门口,正赶上学生放学。由于拥挤,前面一位学生从书包中抽书本时不小心带出了文具盒,文具撒落一地。这时,只听送队的老师说:“赶快捡起来,别被人踩坏了!”
这本是挂在嘴边一句稀松平常的话,可紧随其后的我,闻听此言,心里咯噔一下——我与身旁的学生无意中都成了“准备踩坏文具的人”。我知道,这是老师出自本能的善意提醒,但身处这一“情境”中时,却蓦地发觉这“正常的话”竟有点“不正常”,它在无意间向学生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不友善。我一边弯腰与孩子们捡拾文具,一边在想,为什么不说“赶快捡起来,别影响他人走路”,或是“别给他人行走带来不方便”之类的话呢。
这一幕就像电影特写镜头,刻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一周后,我又遇到了一件类似的事。那天放学后,我到教室查看值日情况,刚走到后门,就听到值日组长说:“好好扫,老师说了,扫不干净明天罚你们重扫。”这是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本意是想吓唬学生,让他们好好打扫。以前也没感到有什么不对,今天,作为“旁观者”的我,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受过教育”的我,却突然感到浑身不自在,感觉这话别扭、刺耳。我不禁扪心自问:我是怎么了?明知道“亲其师,信其道”,为什么不说“相信你们一定会扫干净”之类的话呢?这不也是无意间向学生传达不信任的感情吗?这不正折射出了老师的无助吗?!
细细一想,类似这样的话,竟然在日常教育生活中屡见不鲜。比如,学生作业没做完,老师出口就是“怎么还没做完,这么磨蹭”;学生迟到了,常常不问青红皂白就责备“你家闹钟坏了,就你迟到,别人怎么不迟到”;课堂上学生开小差了,则会说“不想上课就出去”;饭卡不小心掉了,会说“能做什么事,干事咋这么不小心”;对爱玩耍的学生则会说“还不抓紧时间学习,不努力,成绩怎么能提高”……诸如此类的话,经常会从一些老师口中“喷薄而出”,甚至成为一些老师教育学生的“口头禅”。
有人说,这世上伤人最深的是语言,嘴不留情,心最痛;话不在多,伤最重。一句“负面”的话语,看似微不足道、随口而出,但却会让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甚至留下难以弥合的“心灵创伤”。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呼吁:“教育艺术的全部魅力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不是恫吓、恐吓和威慑。”教育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师者是“语言”的使者,每天说那么多话,应该成为“语言的大师”,可以说学生是在教师“语言浸润”下学习成长的。为此,我们要不断调整心态,试着让语言转个弯,批评的话悄悄地说,关心的话美美地说,爱护的话甜甜地说,让学生“听你千遍也不厌倦”:对作业没完成的学生说,“要提高效率呦,要想玩得痛快先要学得踏实”;对迟到的学生说“原因课后再说吧,抓紧时间回座位听课,别错过精彩内容”;对课堂开小差的学生说“别神游了,抓紧让思想回家吧”;对不爱运动的学生说“让肌肉动起来,身体‘野蛮’起来”;对弄丢饭卡的学生说“别着急,先用我的,我帮你找”;对玩手机的学生说“现在玩手机还不是时候,我们抽空好好聊聊”……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的心灵。”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到达到心的深处。请让真爱永驻心中,把教育的话说得婉转点,提醒的话说得动听点,责备的话说得艺术点,引导的话说得美好点,良药“甜”口也治病,忠言“顺”耳也利行。让语言拐个弯儿,让话语更灵动,用言语之美传递学习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让美好伴随孩子“拔节孕穗”,让美好拥抱孩子健康成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岂不乐哉。
(江苏省泗洪中学 张晨宇)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