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
目录
往期
分享
往期回顾

资讯详情

筑乡村梦想  扬教育风帆 ——记颍淮乡村好教师任丽

  • 作者:

【概要描述】

筑乡村梦想  扬教育风帆 ——记颍淮乡村好教师任丽

【概要描述】

  • 分类:电子报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1-02 14:12
  • 访问量:
详情

筑乡村梦想  扬教育风帆

——记颍淮乡村好教师任丽

■ 胡付彪

 

 

她扎根乡村教育二十多年,凭着一颗求真务实之心,一腔执着上进之情,在颍州教育的沃土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她怀揣着善良、真诚和责任,用仁爱点亮教育之光,用真情滋润学子心田,让他们在求知为人的道路上繁花似锦;她精心设计的特色实践活动被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

她就是安徽省阜阳市程集镇王湾小学校长、阜阳市“百姓学习之星、颍淮乡村好教师任丽。               

扎根乡村教育,初心如磐

1999年9月,中师毕业的任丽,放弃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毅然回到了母校张寨小学任教。风里来、雨里去,她扎根乡村教育,一干就是24年。

当时,张寨小学仅有一个学前班,30多名幼儿,一入职的任丽立即成了这个班的语、数、音、体、美教师,几乎是“包班”。没有教具,她就地取材、亲手制作,每天手把手、心贴心地教孩子们唱歌、跳舞、绘画、书写。她采用亲切生动的教学方式,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乡村的孩子喜欢上了学习。因为任老师的教学效果好,次年学校申办张寨幼儿园时,引来众多家长的关注,生源从30多人猛增到140多人。

张寨小学有在校学生600多人,8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管理起来难度很大。这些留守儿童普遍缺少亲情陪伴,与人交往比较任性,祖辈们不能很好地督促功课,导致他们经常作业拖拉、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落后。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管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任丽都坚持早上七点进教室,下午五点放学后再单独留学生补课。这样,每天她在教室里多待两个多小时,帮助学困生查漏补缺。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她所带班级学风明显好转。为了激励学生,她自费购买了精美的笔记本用以奖励有进步的学生,并在扉页上写上励志格言。这个自费购买奖品的习惯,她一直保持到现在,只为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教学之余,任老师一直在探索如何运用学校教育资源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她带领年轻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爱好,无偿开展社团活动。孩子们喜欢跳舞,任丽就为他们开设舞蹈课。没有学过舞蹈专业的她,经常自己在家加班加点学习舞蹈专业知识和技能,思考如何根据学生现状进行创新、编排适合农村孩子的舞蹈,然后带着孩子们一起拉韧带、练动作。虽然乡村校园条件简陋,但孩子们却乐此不疲地训练,跳得十分投入。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所编排的舞蹈《绿色的梦》,在颍州区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一等奖。孩子们在舞台上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也找到了兴趣和自信,学习热情更高涨了。于是,任老师又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既然舞蹈可以帮助孩子们燃起学习热情,那么就要充分利用好这项社团活动。何不把课本教学与舞蹈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呢?

2012年,任丽根据课文《丰碑》编排的舞蹈《校园小兵》,在颍州区艺术展演中荣获一等奖;2013年,她编排的舞蹈《丰收的喜悦》获阜阳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舞蹈《妈妈,家乡丰收了》获得安徽省音乐舞蹈大赛“小葵花奖”;2015年,根据经典课文《秦兵马俑》编排的舞蹈《快乐陶俑》,荣获安徽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2018年,根据经典古诗词《满江红》编排的舞蹈《中华满江红》,荣获“我阳光我快乐”少年儿童才艺展示省级二等奖……小学校也有大作为,舞蹈舞出了校园风采,舞出了孩子们快乐的童年。

潜心钻研教学,喜讯不断

任丽老师爱学习是出了名的,无论工作再忙、再累,她总是能挤出时间来给自己充电,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了扎实、新颖的教学风格。

2010年起,她先后参与国家级课题《小学语文作文有效评改策略研究》《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探究与学生科学人文素质的培养》,省级课题《关于农村艺术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主持市、区级课题《小学语文经典文章与舞蹈有机融合的实践性研究》《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孝善文化”在校园中传承的实践性研究》等十多项,都已结题,并把研究成果灵活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使研有所用。

2019年6月,任丽老师在学校青年教师优课赛中脱颖而出,所执教的课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被推荐参加区级赛。不巧的是,当时她婆婆因病住院,白天她要完成正常的课务及参赛课的试讲,晚上又奔赴医院照顾婆婆,夜里回家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忙完这些,她才开始在灯下一次又一次修改教案。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所执教的课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获得了颍州区第一名。她的优秀课例《搭石》《桥》,微课《赏“荷”之美》等分别获得中央电教馆一、二等奖。任教以来,她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每个学期都在年级名列前茅。她2004—2006学年连续被评为“颍州区优秀教师”,2016年被评为阜阳市颍淮乡村好教师,2020年被评为阜阳市骨干教师,2022年被评为阜阳市“百姓学习之星”。

倾心乡村教育,春光灿烂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2018年,工作成绩突出的任丽老师,被上级调到该镇王湾小学担任校长。

从到王湾小学的第一天起,任丽就以“奔跑”的工作姿态,加速度地驶入工作轨道。她以校为家,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和寒暑假。2019年3月30日,王湾小学抢抓发展机遇,成功举行了城城联动、城乡牵手教研活动。颍州区教研室和城乡兄弟学校的近百名骨干教师欢聚一堂,国家督学吴秋芬教授参与调研,并对学校发展提出积极的指导意见。外抓联谊、内抓教研,内外联动、上下结合,让王湾小学一时轰动、名声大振,使周边的许多群众看到了乡村教育发展的希望。

“双减”政策一出台,她就以作业管理为抓手,根据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设计作业,让学生在基础练习和能力提升上各取所需,在作业布置上采取难度“递进式”模式,避免学生做过难或过于简单的无效作业。这样学生不再做大量的教辅习题,作业负担减轻,老师批改的作业量也减少了,每个学生也都能得到最大发展。

她带领全校教师将“求真务实、向上向善”的校风融入教学中,日行一善、感恩回报;开展魅力诗词大会,让学生快乐阅读,沉淀了文学素养;给学生搭建平台,搜集整理教学资源,融入“互联网+教育”模式;独创“舞蹈美育法”,让特色校园文化得到了推广……

短短的三年时光,王湾小学便拨云见日、柳暗花明,迎来了绚丽多彩的教育之春。

创新特色教育,提质增效

在谭学志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学着切面剂、搓揉、塑雁形、剪雁羽、压雁尾……一块块面团经过制作,很快就变成了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大雁小雁,有的精灵可爱,有的憨态逗人。

为了引导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常践感恩之行、常修感恩之德”,任丽和学校专业教师经过研究后,开展了学做阜阳地区具有特殊含义的传统美食“老雁馍”活动。学生做好“老雁馍”后送给长辈,以此表达感恩之情。

“希望通过这项特色作业让学生更加懂得父母长辈的不易,体会到他们的辛劳,同时增进彼此的感情交流,也能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任丽说。

在王湾小学的校园中,别具风格的劳动教育和跨学科综合性学习已经形成教学常态。《春耕》《端午节割艾草》《丰收节里话丰收》《学耕育勤》《一“麦”相承》等体验感十足的劳动课程,激发起同学们对劳动的浓厚兴趣。

相关案例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平台报道。

牵线公益助学,服务社会

二十多年如一日,任丽以一颗不倦的爱心,于不经意间默默润泽着孩子们的心灵。任丽是阜阳市善之源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她非常注重公益助学和服务社会。农村留守老人在家看孩子十分困难,文化水平和兴趣特长有限,不能为孩子提供兴趣培养,孩子的暑期生活单调乏味,只能让孩子在家看电视或看手机。任丽便带着同事与阜阳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优秀大学生志愿者联合开办暑期公益课堂,让孩子们与音体美劳为伴,在琴棋书画中畅游,学有所乐。家长们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纷纷表示感谢。

小燕子未满周岁时,父母便相继弃她而去,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转眼间,小燕子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但由于要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爷爷、奶奶要去上海打工,她便无人照管。正当一家人一筹莫展时,任丽主动提出义务看管孩子。在2015年秋季节开学时,小燕子被送到了任丽家。不久,任丽发现小燕子不爱讲话,总喜欢默默地躲在一角。小燕子是不是想念爷爷奶奶了?任丽就陪她看书,给她讲故事,和她一起做手工……周末带她到图书馆阅读,陪她去郊外散步。时间久了,小家伙见任丽对她百般疼爱,便与任丽亲近起来,学习也更加勤奋了,在班级测评中,总是名列前茅。在节假日,她总会买些衣物奖励小燕子,亲朋好友聚会,也会带上小燕子,大家都说她多了一个“小棉袄”,她便沉浸在幸福中。

时光飞逝,小燕子就要上中学了。开学时,爷爷说想回来在家看她,却被她拒绝了,她说她喜欢任妈妈,要和妈妈住在一起。任丽被孩子的信任与依赖所感动,鼻子一酸,泪水流了出来。其实,何止是她离不开任丽,她们母女情深,任丽又何尝能离开她呢?2021年,任丽被评为“颍州好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任丽老师满载一船星辉,引领孩子们在爱的教育星空里幸福成长。

(作者单位为安徽省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