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美是新时代的教育学

美是新时代的教育学

  • 分类:名校风采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7-22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其中就包含着人们对美好教育的期盼。也提示我们,美是新时代教育最大的特点。2019年元月,湖南科技大学附属学校更名为“九华和平科大小学”,为九华和平教育集团核心成员校。我有幸来到这所学校担任执行校长,并将“和美教育”作为办学理念。“和美”取“和而不同,向美共生”之义,我们期望办一所“美”无处不在的学校。让学生通过识美、立美、绘美,成为“三自三乐”的和美少年。

美是新时代的教育学

【概要描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其中就包含着人们对美好教育的期盼。也提示我们,美是新时代教育最大的特点。2019年元月,湖南科技大学附属学校更名为“九华和平科大小学”,为九华和平教育集团核心成员校。我有幸来到这所学校担任执行校长,并将“和美教育”作为办学理念。“和美”取“和而不同,向美共生”之义,我们期望办一所“美”无处不在的学校。让学生通过识美、立美、绘美,成为“三自三乐”的和美少年。

  • 分类:名校风采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7-22
  • 访问量:0
详情

美是新时代的教育学
                        —— 湖南省湘潭经开区九华和平科大小学探索和美教育纪实
■ 湖南省湘潭经开区九华和平科大小学执行校长  李 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其中就包含着人们对美好教育的期盼。也提示我们,美是新时代教育最大的特点。2019年元月,湖南科技大学附属学校更名为“九华和平科大小学”,为九华和平教育集团核心成员校。我有幸来到这所学校担任执行校长,并将“和美教育”作为办学理念。“和美”取“和而不同,向美共生”之义,我们期望办一所“美”无处不在的学校。让学生通过识美、立美、绘美,成为“三自三乐”的和美少年。
  如何让“和美教育”落地呢,我结合学校工作,谈四点我们的做法。
  一、环境熏陶美
  苏霍姆林斯基提倡,学校里“要让每一面墙都说话”。我们的新校区刚刚建成,假期将完成全部搬迁工作。我们力图让校园环境成为学校文化理念的立体表达。力争让静物能说话,让走廊变课堂,让花木送清雅。努力使每一间教室都有意蕴,每一个书吧都有趣味,每一个庭院都有主题,每一个角落都是课程。置身校园,处处惠风和畅,时时温馨萌动。学生在这里与美相遇,打开通往美的心灵。
  二、关系成就美
  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
  好的关系可以产生好的情感,并促成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一体化,促进儿童道德观和审美感的交互作用及发展。
  有个孩子叫安安,是我到这所学校后认识的第一个学生。认识他不是在课堂,而是因为每一次行政会时他都会准时出现。记得第一次行政会,刚开始不久,就听见“砰砰”的敲门声,开门后,是个小男孩。一位同事亲切地说,安安,你到外面玩啊!他挺乖地走了。过了一会,开门声接二连三地响起,这个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敲门,又在老师们轻声提示中一次又一次地安静地离开。由此,我记住了我校三(2)班的这个特殊孩子。
他患有轻度的自闭症。上课时会随意走动,有时还发出怪声。同学们首先讨厌他,嘲笑他,但班主任赵静老师以极大的爱心与耐心教育班上孩子包容不一样的安安,给予他持续的关注与鼓励,并用心地辅导他学习。慢慢地,班上再也没有同学嘲笑他,集体的温暖让他的情绪越来越稳定。他也逐渐懂事,并且特别亲赵老师。提到老师的无私付出,安安妈妈常常热泪盈眶。在这个孩子身上,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上学第一天,放学后,安安便不见了踪影,当大家心急如焚地四处寻找时,他却在操场的一个角落里快乐地玩小石头,看着这个可能给自己以后工作带来无尽麻烦的小男孩,赵老师选择了守护。为了防止类似事情的发生,从此每天放学后,赵老师便都会牵着安安的手,直到家长来接。很快,班上的孩子们都加入到了这牵手的行列。这一牵,就是三年。牵手还将继续,这轻轻地一牵手,让我们看到了善意、关爱与责任,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在流淌。赵老师丰富情感的注入,构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这种和谐、美好的关系,相互感染,彼此感动,教育在这样的情感性班集体中得以真正发生。我们各个班级都在建设情感性班集体,努力使每个班级都成为这样良好的情感共同体:让班集体“目标明确、组织健全、舆论健康、关系和谐、活动丰富、感觉良好”,这种班集体一定会发展得更好、更人性化,真正成为孩子们喜爱的美好家园。
  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成长。
  在人本身的美和周围环境的美和谐结合的情况下,人们相互关系中的美常常起主导作用。
  我校三(1)班的学生小华。多动症,语文成绩经常二、三十分。语文周颖老师说:“刚接手这个班,翻看上学期期末成绩,小华的分数栏中那30分刺痛了我的眼。我查阅过资料,多动症的孩子成绩普遍较差。但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我实在不忍心放弃他。”有一次,在课堂上,围绕句子“这里的风景可真美啊!”进行描述时,周老师敏锐地发现小华有着特别细腻的感知并且非常善于观察生活,便马上给予了孩子真诚的鼓励。孩子的眼睛顿时闪亮了起来。之后,周老师持续地鼓励,每天的补习,点燃了这个经常低头不语的孩子的自信心。就这样,她用心地牵着这只小蜗牛前行。漫长的日子后,终于有了这样的欣喜:“最近一次全班的词语听写,他只错了五个,要知道,这次可足足听写了五十个词语啊!当时批阅完他的听写,我激动得想哭。”“孩子啊,别急,你慢慢来!”这是周老师内心的呼唤,也提醒我们每一个师者牢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时刻都不要忘记自己也曾经是孩子。”我崇敬这样的老师,她让我们看到成功的情感教育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所以教学中,我们努力创设情感性的“和美课堂”,这里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倾听的学习氛围、温柔的耐心等待,“亲其师,信其道”,这种师生关系和谐的美,让文化学习与“立德树人”水乳交融。

  好的关系就是好的管理。
  我们积极培育同生共长的和谐教师关系,实施和美管理。学校组建青年教师工作坊,鼓励老师抱团成长。每一次赛课,我们都组建磨课团队,以赛促研,以赛促训,每一位参赛老师背后都有一个无私、温暖的团队,老师们助人助己,相互成就。本学期,三个多月的时间,我校老师从校赛、区赛,到市赛,十多个磨课团队与赛手并肩作战,一路披荆斩棘,一路挥洒汗水,也一路收获惊喜。在区级赛课活动中,13人参赛,取得了7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的好成绩。教学副校长邓亦在湘潭市第一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赛课中,更是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老师们都说,团队是我们凌风而翔的羽翼。此时,这个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岁的年轻团队成为了一个神奇的磁场,充满信任、鼓励、帮助与爱……
  三、课程造就美
  课程是美育落地的沃土。
  我们围绕“美”开设了美德、美智、美艺、美体、美劳课程。此外,还有美育实践课程和美育综合课程等。下面我重点介绍以下课程。
  美德课程:“和美密码”课程是我校的美德课程之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们将学生习惯的培养细化成一条条可见、可操作的内容,形成习惯养成的“和美密码”来培育和美学生。如本学期,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就习惯培养提出三条“和美密码”:
  我能主动问好——培养学生做文明有礼的人,学会主动与人交往。
  我不乱扔垃圾——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学会关注他人的感受。
  我能安静等待——培养学生自控能力,提升公共道德水准。
  我们将这些教育内容纳入主题教育月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情感的熏陶,并持之以恒地督促落实,让每一个要求,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如今,校园里主动问好的学生越来越多,垃圾已经不见踪影,集会和就餐纪律日渐好转。我们依据学生真实的情感和习惯发展状况不断完善“和美密码”,将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螺旋式上升的习惯培养内容及评价体系。
  美智课程:美虽然与艺术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美育不等同于艺术教育。美育与任何学科均有关系,如语文中诗歌韵律的节奏美,数学中图形的对称美,科学中自然规律的神秘美等。所以在非艺术课程中,我们强调美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如,我们在六年级学生中开展语文学科的“走近杜甫”诗歌专题学习。通过“初读诗歌,生成问题——阅读背景,知人论世——研读评论,鉴赏诗歌——比较阅读,品读风格——班级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动环节,让学生在积累杜甫诗句,感受杜甫诗歌特点的基础上,认识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这样的教学,就将传统文化之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上一个:
上一个 :
上一个 :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