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
目录
往期
分享
往期回顾

资讯详情

以“有约”文化为抓手  打造高品质区域教研共同体 ——以浙江省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教育集团为例

  • 作者:

【概要描述】

以“有约”文化为抓手  打造高品质区域教研共同体 ——以浙江省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教育集团为例

【概要描述】

  • 分类:电子报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1-02 15:41
  • 访问量:
详情

“有约”文化为抓手  打造高品质区域教研共同体

——以浙江省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教育集团为例

■ 浙江省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陈 波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让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共同愿望。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由“有学上”向“上好学”加速转变。但乡村教育长期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仍然是教育质量的“洼地”。要想让乡村教育强起来,推动集团化办学,促使城乡师资力量均衡发展是重要一环。近年来,浙江省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教育集团以“有约文化”为抓手,积极打造城乡教师教研共同体,切实发挥出集团化办学在师资、理念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优势,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提升了集团的整体办学质量,有效促进了区域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集团有约

2019年永康市教育局提出启动城乡紧密型集团化办学试点工作,以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后吴小学建设为试点。自此,永康市城乡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开启新篇章。2020年,永康市在教育共同体建设基础上,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新增七大教育集团,多点连线成面,力促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制度有约,行为统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集团化办学,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校发展联结在一起,运行难度成倍增加,更需要明确的制度加以约束和指导,这样才能保障集团内学校各部门有序地开展工作,为教师共同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包括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永康市后吴小学、永康市大后小学、永康市前仓学校四所学校。集团在“实现面向每一个的教育”的核心理念引领下,成立统一的教研共同体组织机构,实现教研工作一体化管理。集团领导小组秉承集团内学校共立(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共建(有效课堂)、共研(教学与育人策略)、共享(优质人力和网络资源)、共控(教学过程和质量)的初衷,结合附小文化、前仓石柱两镇的地域文化,制定既具有各校共性又具备时代特性的规章制度,力求推动集团化办学的健康有序发展,早日实现城乡优质教育共享、共融。

人员有约,精神统一。首先是强化校长引领。一个校长,决定着一所学校发展的高度。在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陈波总校长结合附小和三所乡镇学校办学的实际状况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创造性地提出“实现面向每一个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倡导教师从建立三年发展规划,跟随集团引领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成长。集团从整体、分层、常态三个角度制定八项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案及管理制度,通过学校文化的引领,分层规划,努力让不同阶段教师都能在集团的阳光氛围中得到专业成长。其次是激发教师成长自觉。在深化集团一体化办学的过程中,陈波总校长始终把教师发展作为学生发展的保障,注重通过精神引领唤醒教师文化自觉,用“优秀”引领“优秀”。集团多措并举,打造城乡教师教研共同体,帮助教师找目标、定规划、建团体,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打造出一支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

项目有约,理念统一。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包括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策略,具体体现在校训、校风、校规、校歌、办学宗旨等多个方面。集团化办学要见行见效,各校办学理念既要各有特色,更要相互兼容,达成共识。具体到教研共同体的建设,集团始终坚持在“共享共荣”的理念指引下,利用各种方式引领教师持续成长。集团内部各学科成立教研共同体,有选择、有计划地开展骨干教师论坛、优质课观摩评比、教学基本功比武、送培送教、论文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有效打破各成员学校之前比较独立、封闭的办学格局,校际之间教师交流趋于主动化、常规化和紧密化。总校加强教学资源资料库、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在教师经验分享、优秀教案设计、课件设计、图书资料及实验设备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集团自办内部教学教研刊物,建立网站,为教研共同体搭建展示、争鸣的学术阵地。

教师有约

要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集团必须牢牢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教师的发展不仅关乎个人努力,更与学校大环境息息相关。集团通过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共成长”的战略,真正让教师成为主动变革者和教育智慧传播者,为集团内涵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自我提升,集团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有计划地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育机构组织的教研活动,实地到各地名校“取经”。总校长期与上海竹园小学等发达地区的名校开展广泛的教研合作,在更加开放、自由的环境下,促使集团内教师见贤思齐,不断成长。为了进一步发挥“走出去”培训的辐射引领作用,学校还积极组织外出学习归来的教师在集团内部进行专题分享。

坚定不移地实施“请进来”战略。为帮扶乡镇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总校近两年选派多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到教育力量薄弱的成员学校支教,在集团内部建立常态化人才流动机制、以实际行动带动当地教育的发展。同时,定期组织分校教师到总校交流,让这些老师在总校的大熔炉中锻炼成长。此外,集团充分发挥总校的教育资源,依托进修学校,邀请教育专家、名师深入成员学校及课堂进行现场把脉,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在专家的传道、授业、解惑中进一步提升各分校办学质量。坚持以名师引领促成长,通过“卷入式教研”+“捆绑式评价”的模式,开展同课异构、同课同构、异课同构等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共同体内教师专业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更多学生真正享受到集团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的成果。

坚定不移地实施“独立自主共赢发展”战略。外出学习,专家进现场的次数和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教研共同体真正活起来、火起来,让学习成长随时发生,才是最有效的。教研共同体通过“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学科团队发展规划、教师队伍建设”三级目标分层引领,保障各项研修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学科组专题研修”为主,结合“学校整体研习”“教师个体学习”,将校本研修融入教师日常的教学、教研活动中,构建常态化的研修体系。同时,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助推器作用,构建包含“个人成长过程性评价”“学科团队成效量化评价”“校级成果量化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实现校本研修的主动化、成果的可视化,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

学生有约

教什么?教给谁?怎么教?这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深思的问题,也是教研共同体必须破解的难题。

个体有约,师生融合。学生水平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世界上不存在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也不存在完全一样的两位学生。每位学生由于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不同,对具体知识点的理解存在差异,都是独一无二的。想要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要下大力气推动因材施教。共同体内的教师以课题的形式,分小组、分年级、分学科研究学生,深入挖掘学生的共性与特性,成果显著,为后续最大程度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群体有约,生生融合。集团内广泛开展城乡班对班、生对生等结对活动,定期举办集团各校学生共同参与的歌咏比赛、趣味运动会和学生书画展等竞赛活动,促进学生之间互学互助、共同成长。集团还积极优化教育资源搭配,结合附小、后小及后吴村的实际情况,在后吴租用土地约30亩,建设附小教育集团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开辟了植物种植区、动物养殖区、休闲体验区、手工制作区,通过生态绿色田园,对学生进行生命、生产、生活的“三生”教育,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为其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共同体内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编织浓浓师生情。

基于集团化办学的大背景,推动建设城乡教师教研共同体,能够有效融汇各校的优势,实现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科学再分配。在集团教研共同体内,建立学科大教研组,广泛开展横向和纵向交织的教研活动,推进教师跨校任教,能有效实现各校学科资源互补,促进师资均衡,形成1+12”的综合育人效果。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事实证明,建立城乡教师教研共同体,共享教育资源,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激活乡村教育的有效新模式。后续,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将继续优化教研共同体建设模式,以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撬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中国·太原长风西大街1号(丽华苑)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