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总第1768期 2024年1月24日
一版
让课程的力量看得见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德育课程建设的思与行(于春达 杜怡丽)
自从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以来,推进德育一体化建设、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已成为德育领域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紧跟国家步伐,深入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滋养。
安全“不放假”
近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中心小学开展了“寒假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通过展板、实物、自制品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讲解交通、用电、烟花爆竹燃放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助力孩子们安全过寒假。图为老师通过自制“鞭炮”向学生讲解燃放烟花爆竹的危险性。
杨显有 周桂萍/摄影报道
劳动育心智 实践促成长
——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劳动教育的探索(周云雷 尹 默)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劳动教育是大中小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秉承“劳动树人”思想,一手深挖资源巧创新抓劳动实践,一手依托课程建设抓学科渗透,有效助推劳动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不仅让学生学到很多必备的劳动技能,树立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还切实发挥了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教育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记者 王峰)
本报讯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行动要求,以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
云南省:出台基础教育综合奖补政策(记者 王峰)
本报讯 近日,云南省财政厅会同云南省教育厅出台《云南省基础教育综合奖补资金管理办法(试行)》,通过建立省级财政奖补政策,激励引导各级人民政府加快推动基础教育发展。
《办法》坚持“科学分配、注重激励,突出重点、择优扶持,统筹兼顾、促进发展”的原则,聚焦《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目标任务,云南省政府明确省财政设立20亿元基础教育综合奖补资金,用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内涵建设等八个方面,进一步补齐教育发展短板,整体提高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二版
以家长学校为媒,助力校家社协同育人(李娟)
家长学校是沟通家庭和学校的桥梁,是家长们研讨家庭教育规律,切磋家庭教育艺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柳林小学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家庭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建构了“123”家长学校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家长学校职能,激活家校共育磁场,开创了家庭教育工作新格局。
深耕潜溪文化 打造“双尖”品牌(李绍彩)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千百年间,浙江金华双尖山下、潜溪两岸,孕育了明朝开国文臣宋濂、诗坛泰斗艾青、社会活动家施复亮、改革先锋施光南、史学家吴晗、第一个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人文荟萃,形成了独特的双尖山文化圈。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初中正坐落于双尖山下,潜溪两岸。近年来,学校根植双尖文化,以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为指引,打造“双尖”品牌,塑造“双尖”之师,培育“双尖”少年,成效斐然。
湖北省丹江口市肖家沟小学
不负青春不负梦 减压聚能赴新程(通讯员 郭明俊)
本报讯 春光不与人怜惜,留得清明伴牡丹。近日,为丰富教师们的精神生活和休闲生活,增进集体的凝聚力,创建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教师团队,湖北省丹江口市肖家沟小学举行了“不负青春不负梦 减压聚能赴新程”新年团建活动。
湖南省怀化市锦溪小学
小学生大厨范 包饺子迎新年(通讯员 周泠含)
本报讯 为落实新时代“五育”融合实践下的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独特优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日,湖南省怀化市锦溪小学三年级(5)班精心组织开展了一堂特别的迎新年劳动体验课——“包饺子”。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实验中学
学生写对联 墨趣满校园(通讯员 何晶石 于得)
本报讯 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书法艺术的魅力,营造喜庆的节日氛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近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实验中学语文组面向初中学段学生,开展了“学生对联书写大赛”活动。
三版
刁彦昌:把灯点亮,才是我最在意的事情(张壮伟)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刁彦昌,是河南省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的一名班主任。到今年为止,刁老师从教20年了,绝大部分时间担任班主任。回首班主任工作经历,刁老师坦言:“有苦有甜,但更多的是收获,收获的是使命和责任,收获的是不断坚定的教育信念,收获的是一届届学生成功的喜悦。”
20年前,刁彦昌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进入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任教。当时的他,执拗地相信:“这是我最挚爱的土地。唯有立足她丰腴的沃土之上,我才能心平气和地耕种、收获。这么多年来,我有过迷茫,但我始终在坚守;我有过困惑,但我一直在努力。因为,这里是我的舞台,我的抉择,我的信念。我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要努力,要加油,要做家长信任、学生爱戴的好老师。这么多年过去,我渐渐褪去年少轻狂的不羁,逐步走向成熟,但始终没有改变的,是这颗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赤子之心。想来,这就是我教育的初心吧。”
做了班主任,和学生们在一起的快乐成了刁彦昌生活的全部寄托。他沉浸在这种生活中。走在校园里,看到一个个喊着“老师好”的孩子们,刁老师总是忍不住去关心、关怀他们。这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一种持久的润物无声的滋润。他坚信,这种温情定会温暖整个校园。
湖北省钟祥市旧口镇小学
打造廉政文化阵地 营造清廉育人氛围(张华)
为增强学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和凝聚力,让党建廉政文化深入人心,近日,湖北省钟祥市旧口小学着力打造党建廉政文化宣传阵地,将校园里空白围墙墙面改建成“党建廉政”文化宣传长廊。
高国斌:“花式”教学引学生“哇”声不断(秦风明 费 煜)
近日,来自运城格致中学的物理老师高国斌,凭借“花式”教学法走红网络。
高国斌的抖音账号“小斌说物理”近日发布了一条视频,是其课堂实验的精彩画面集锦。视频里,他一会儿徒手接火,一会儿让瓶子里升腾起白烟,引得同学们发出阵阵惊叹声。这条视频在抖音上共获得370万点赞,播放量超2亿,上了热榜名单。
千万别做“扫兴式父母”(前溪)
近段时间,“扫兴式父母”多次成为社交网络上的热议话题。以知乎为例,“为什么父母总是很‘扫兴’”的话题拥有1112万人次的浏览量和1109个回答,而“做一个扫兴式父母,对孩子伤害大还是教育意义大”这一话题更是登上热搜榜第三。
拥抱“气候资源”,在低温里学点“冷”知识(吴维煊)
近阶段,“今天真冷”成为很多人闲聊时的常用语。面对寒冷,许多学校做出了暖心的临时规定,例如:不强求学生穿校服,暂时取消课间操,允许偏远山区、离校较远的学生迟到等,以此护佑学生的安全与健康,各种举措赢得广泛的社会赞誉。
四版
牢记教育初心 践行“大家”使命(孙 琳)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新时代号召教育工作者争做“大家”,是开启教育现代化新征程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之需,更是破解教育高质量优质均衡发展的对症良方。“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务学不如务求师。”落实强国战略的前置,教育是基础;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的先决,首当属教师。
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影响较大的教育大家,他们中有的是开辟时代先河;有的是克服旧弊陈习;更多的则是探索教育规律。开时代新风者,最典型莫如孔子,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打破贵贱贫富等级,主张尊师重道,是教育平民化第一人。克旧弊陈习者,诚如王安石“教之之道”,应付科举考试的“课试文章”,不足使人成才,反而会毁才,他“熙宁兴学”,以“实用”为准则,以造就有实际才能的治国人才为培养目标,科举考试“罢诗赋、帖经、墨义”,试以经义、论、策。探索教育规律者,譬如王阳明的“致良知”“明人伦”“知行合一”。近现代,则更多。如,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之父”的盛宣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为教育事业而生的”蔡元培;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的陶行知;实现了学术自由、百花齐放,认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梅贻琦……再如,当代的张桂梅、魏书生、李吉林等,建树颇多,的的确确堪称教育“大家”。
当好校长要先当好“服务员”(金 甫)
如果说学校是一个大家庭,那么校长就是一家之长。校长要为学校全身心地投入、付出。从学校的长远目标、近期计划到每一件工作的细微之处都要认真思考,认真去做,逐步树立学校的风格和特色。校长不仅仅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和带头人,还应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服务者。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必须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即具有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为教师服务的意识。
别做“屋顶上的山羊”(由洪晓)
一位朋友从校长位置上退下来后,总是郁郁寡欢,时不时感叹:世态炎凉。在怨恨、不平中,不到两年得重病去世了。人们在痛感惋惜之余,也都说老校长是聪明人,怎么就看不开呢?
由此,我想起了《伊索寓言》中的一则《屋顶上的山羊》的小故事。山羊站在屋顶上吃稻草。一只四处觅食的狼从下面经过,想找顿饭吃。山羊不无得意地对狼说:“你今天早上好像情绪不太好,你是不是在找鼻涕虫或毛毛虫,然后用你那难看的大牙把它吃掉啊?也许你可以赶跑牛奶碗旁边的母猫弄点吃的吧?”狼抬头看了看屋顶上的山羊,鄙夷地说:“吃你的陈稻草吧!你站在屋顶上胆子大,说话嘴硬。但只要你敢下来,让我们站在同一个平面上,你很快就会明白谁才是真正的强者。不要忘了,使你高大的不是你自己,而是屋顶!”
五版
从叶子的一生到人的一生(李文送)
有一次,我到北京考察学习,听了一节题为“生命的色彩”的生命教育课。给我们上课的是H老师。他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树叶宝宝旅行记”视频导入新课,使学生对叶子的一生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认知。学生听得很认真,说明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导入方式很受用。
做一个“懒惰”的语文老师(吕玉兰)
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的代表作《种树郭橐驼》,说的是个叫郭橐驼的人特别善于种树。他种的树没有不活的,不仅结果早,而且果子又大又多。有人问郭橐驼其中的奥秘,郭橐驼说:“我并没有本事使树木长寿而且茂盛,我只不过顺应了树木的天性罢了。另一些人的做法则相反,太爱树,又太担忧它。早晨看看,晚上摸摸,刚走开了,又回头来看。更有甚者,用指甲划破树皮来察看它是否还活着,摇晃树干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柳宗元的这篇文章批判的是当时扰民的官吏。但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学工作,却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它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教师不要扰生,要学会做一个“懒惰”的语文老师。
研学旅行风波——我和你一起(陈剑雯)
研学旅行前夕,班上几个孩子悄悄跑来问我:“陈老师,我们班小轩(化名)说研学旅行时要跟您一组?”“有这回事?没有听说哦。”“班主任周老师说小轩到时和您一起的!”几个孩子抢着回答。“哦,那可能是周老师准备放大招。”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让孩子们不要声张。课间遇到周老师一问,果然确有其事,原因是没有同学愿意和小轩一组,他自己便说要和我一组。
寓德于教 以文化人(查君书)
文道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文,即语文能力培养;道,即思想教育。如何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做到“寓德于教、以文化人”,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学和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学中要注意有机结合,巧妙融合。
巧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历久不衰,融文、史、哲、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这些文章使学生学到基本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熏陶和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细致、全面地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鲜明的观点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在学生心中播撒做社会有用之才的美好种子。
六版
假期,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设备(周克秋)
手机有股魔幻的力量,侵吞了孩子们所有的业余时间,成为他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制造亲子矛盾的最强导火索。对于此种现象,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思考方向呢?
一、开展群体游戏,滋养真实乐趣
孩子们为什么会沉迷于游戏?因为忙碌的“培训生活”、孤独的“业余生活”等,导致了无法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他们只能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友谊,满足内在需求。
假期,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设备(张 奔)
假期来临,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呢?我认为可以从“六个一”着手。
发出一份倡议,取得家长配合
假期,如果家长每天视频刷不止,游戏打不停,那么,孩子在其身边是极易有样学样的,要想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家长应以身作则。假期前,我通过家长群发出“家长以身作则,拒绝沉迷手机”的倡议,积极取得家长配合。引导家长放下手机,陪伴孩子,用温馨的亲子互动替代电子设备给孩子带来的虚拟生活。
“三法”让电子产品回归工具角色(胡文续)
数字化时代,学生很难不接触和使用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像一把双刃剑,善用是工具,滥用则是精神毒品。寒假里,青少年长期居家,更容易沉迷其中,需要家长和老师智慧引导。
借助活动 化“滥用”为“善用”(陈娥)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想让学生远离电子产品,不仅不可能,也不可取。那还不如干脆让他们大大方方地使用手机。因此,我会在寒假布置一些需要用手机做的作业。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胡春波)
学生迷恋电子产品往往是因为内心缺乏成就感,缺少同伴支持及家长关注,生活单一乏味,没有健康的兴趣爱好和恰当的减压方式。简单的强行限制,不仅不会产生效果,反而容易引发新的问题。“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我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成就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达到管控电子产品的目的。
打好“科学使用电子设备”组合拳(张国东)
随着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设备走进千万家户,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假期往往会沉迷于网络游戏、微信聊天等,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引导学生科学使用电子设备,要打好组合拳。
知情意行——引导学生善用电子设备(臧宝静)
假期是学生频繁使用电子设备、容易对其成瘾的时期,怎么办?我们不妨遵循“知”“情”“意”“行”原则,引导学生做到科学使用,预防沉迷。
七版
一颗糖带来的改变(郑涛涛)
小亮(化名)是我们班的一位调皮学生。他上课发呆,下课“发疯”,所有任课教师提到他都是头疼不已。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小亮的妈妈经营着一家奶茶店,由于工作忙,她常常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陪伴小亮,与小亮的交流大多是在询问他的学习情况。小亮的妈妈崇尚“棍棒教育”,但这种教育方式只能让小亮用暂时的好表现伪装自己,一旦不在妈妈面前,他就会“原形毕露”。而且,持续的打骂让小亮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导致亲子关系陷入恶性循环。
爱心同行 共筑美好
——记一次充满爱与细节的家长会(周宁宁)
作为班主任,我深知准备家长会的压力。如何让家长们印象深刻,如何与他们高效沟通,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最近,我借鉴了杭州市特级教师郑英的经验,终于找到了解决之道。在这次家长会上,我不仅展示了班级的良好精神面貌,还让家长们深深感受到了我的用心付出。这个过程让我明白,只要用心去做,班主任工作也可以变得有滋有味。
陪伴与成长的特殊礼物——半个橙子(徐怀武 周长会)
高考外语听力考试前夕,我送给学生一个特殊的礼物——半个橙子。
我本来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个橙子,而橙子有“心想事成”“乘风破浪”等美好的寓意,很应景。不过,我一琢磨,这样做太普通了。看着手中的橙子,我陷入了沉思。
打败情绪“小怪兽”
——谈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杨涛)
情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既能激发我们的动力,也能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心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情绪管理能力比较薄弱,无法做到收放自如。西班牙作家安娜·耶纳斯在绘本故事中,将情绪具象化为“情绪小怪兽”。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引导小学生管理情绪,控制情绪,打败情绪“小怪兽”。
浇水“浇”出智慧花(严新财)
这天早晨,下着小雨,我一进教室,就发现有两个座位空着,便向学生询问情况。有同学说,这两位同学很早就到校了,今天轮他们值日,他们去班级的劳动基地给花浇水了。
八版
当教育走向课程 学生已走向未来
——论新时代班本活动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梁立稹 钱 铮)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非他,乃是心灵的转向。”应该转向哪里呢?是分数?是才干?还是其他?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我到底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老师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要做面向未来教育的大先生。培养学生首先是培养人,所以我们把“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首要目标,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链接学生的未来生活。唯有如此,一个个生命灵动、个性张扬、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和明天。
夸奖学生“没有形成的优点”(董建华)
每次开学初调整教师工作安排,孩子们都希望能让张老师来做他们的班主任,家长喜欢他,学生喜欢他。家长喜欢他,因为在他班上,再顽皮的学生也不顽皮了,大都变得好学了;学生喜欢他,因为张老师很少批评学生。
劳动砺心智 实践出真知(尹开平)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孩子们往往被各种电子设备所吸引,远离了劳动的真实与美好。这学期,汉丰九校六年级6班的少先队员们,以“劳动砺心智,实践出真知”为主题,开展了“种土豆”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土豆种植的知识,更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与价值。
我们的“抽屉卫生革命”(刘金凤)
新学期伊始,班级的抽屉卫生问题引发关注。孩子们总是习惯性地将各种纸屑、手工小玩意儿甚至是用过的餐巾纸塞进书桌抽屉。这不仅影响教室的卫生整洁,也给师生健康带来隐患。如何引导孩子们自主解决这一“陋习”呢?
巧用“三明治”效应,提升批评的艺术(郝立娜)
在批评心理学中,人们把将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之中,从而使受批评者愉快地接受批评的现象,称之为“三明治效应”。这种批评方式就如同三明治有三层,第一层是认同、赏识、肯定,关爱对方的优点或积极面;中间这一层夹着建议、批评或不同观点;第三层是鼓励、希望、信任、支持和帮助,激发受批评者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动力。这种批评方式,不仅不会挫伤受批评者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还会让学生积极愉快地接受批评,并改正自己的不足。
笔筒的“魔力”(韦培龙)
道德与法治课上,当我走到宋同学身边时,发现他在用红笔写作业。我轻轻地拍了拍他,“你用红笔写作业,老师用什么颜色的笔批改呢?”我让他换一支笔,但他迟疑了半天也没拿出另一支笔来。他低着头轻声说:“老师,我只有一支红笔。”他的回答让我愣住了。宋同学家境确实一般,但不至于穷到连支笔也买不起吧?还是……种种猜测不断飞入我的脑海。正在笑自己胡思乱想时,一个想法突然闪现在我脑海中,宋同学近阶段在行为规范方面较之前有很大进步,连续两周没有被扣分,何不借此机会,给他一点鼓励呢?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