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731期

第201731期

【概要描述】

第201731期

【概要描述】

详情

201731   20171110   

 

第一版         

 

践行孝悌文化涵养文明品德

——  刍议班级文化建设暨“孝悌”特色班创建

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合胜小学   赵宝莉

2016年,我带领同学们开展了以“孝悌”为核心的特色班级创建活动,活动最终取得中山市坦洲镇特色班级创建评比一等奖。但对“孝悌”文化的践行永远在路上。

一、践行孝德文化,涵养文明品德。众所周知,孝敬父母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与生俱来的责任,善待他人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必修涵养。翻开传统文化经典,像“卧冰求鲤”“黄香温席”“郯子鹿乳”“陶母封鱼”“孝感动天”“一心救母”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或者传说温暖着我们的心,感化和影响着我们!无论是朗朗上口的《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还是孔夫子的“吾日三省吾身”都给予后人无尽的精神营养;这些是现今社会公民修德、修礼、自信、自立的基石;它们是传统文化中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瑰宝,对后世教化作用不可或缺,是人民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泉源。它们是漫漫黑夜中的指路明灯,指引着我们在做人做事的道路上勇力前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环视我们的周围,四二一的家庭结构让三代宠溺层层包裹着我们的孩子,优裕的物质生活让孩子处于一个每时每刻都被关爱的襁褓中,很多孩子变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懒于动手、不注重修身养性的孩子越来越多,娇滴滴如温室之花,见不得风雨的打击,阳光的洗礼,久之,让父母纠结,让老师头疼,让社会思索。这样的氛围,这样的方式造就了孩子不懂得用感恩的心看待周围的人或事。当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以扣人的旋律叩响我们内心的孝亲敬老的大门时,潸然泪下者有之,痛恨愧疚者有之,改头换面者有之……一时间孝亲敬老成为社会时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遗憾我们每每读之,除了感喟还深有触动。是啊纵有寸草之心,难报三春之晖……

二、传家有道,守望孝悌。今天,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思想发展多元并进,站在21世纪上半叶的我们,面临着新的教育环境,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现象,新的问题挑战。放眼周遭,在商品化大潮冲击下的芸芸众生对理想的坚守或是摒弃,对物质的淡漠或是贪婪,对自由的追求或放纵都似一股又一股的潮水一样汹涌地冲击涤荡着人们的头脑。越是复杂的社会环境,越是层出不穷的教育理念,我们越是要坚持自己的孝悌文化追寻。孝悌文化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孝悌教育是交给孩子达观入世和拒绝狭隘的一种人生态度,这些活动是教给子女敢于担当敢于奉献的一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有了这种文明,人际就会琴瑟相谐,人间就会其乐融融。与人为乐,与物为春,与邻为友就不再是空谈。这样孔夫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会更加响彻,送人的玫瑰更加娇艳,手上的余香就更加馥郁。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根桩!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和睦相处的兄弟关系,放大到朋友之间人际之间则我们的关系更为和谐,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古语永远正当其时!

三、传承家风,紧扣道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言而喻,影响人格就是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因而,终日苦口婆心地讲不如须臾示范一例。人格养成对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的态度都会影响孩子终生。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就会有正确的权衡和选择。立德树人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父母要引导和帮助孩子把握好人生方向。

践行孝德文化,涵养文明品德!孝悌教育,是家风建设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核心教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扎实做好学校德育工作

山西省沁水县教育局   郭建灵

德育工作和智育工作对于学校以及学生来讲,无异于人的两条腿,必须得齐头并进、缺一不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刚召开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言而喻,德育在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

那么德育工作该怎样抓、抓什么、从哪里抓起呢?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抓好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这个德育工作主力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引导和塑造学生心智的工程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作为班主任要具有“五心”(爱心、耐心、真心、细心和宽容心),只有走进学生心里,真诚交流,平等沟通,及时引导,适时修正,用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学生成长。

二、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德育工作主阵地。首先要树立“大德育”的观念,就是不要片面地把一学期搞一次学雷锋做好事或一次演讲比赛,就当作德育工作全部内容。要利用课堂教学,将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道德法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意志品质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灌输给孩子们,要将社会主义制度、核心价值观内容、以及习总书记所讲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传播给孩子们。

那如何将这些德育内容落到实处?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德育工作的主阵地。除了德育课,班周会课就是一个不错的抓手,与其让别的学科挤占,不如全面开发利用,上好班周会课不仅有助于孩子们思想道德建设,还有助于文化课的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吗!比如针对班内学生出现的各种状况,及时召开如何杜绝网瘾,做到文明科学上网座谈会;针对“追星一族”的认识演讲赛;交流会;如何看待追求名牌、互相攀比现象讨论会等等,班周会课也承担着及时解决学生成长困惑的职责。所以说班周会课大有可为,也应该大有作为。

三、要抓好系列主题活动这个德育工作主渠道。与此同时,还要有“小活动”的认识,也可说“小活动”是落实和践行“大德育”工作一个具体途径和渠道。

如“三爱三节”教育活动、“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法治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组织开展经典诵读、向国旗敬礼、汉字听写大赛、演讲征文比赛、网上祭英烈活动,组织开展小社团或兴趣小组活动,积极建设少年宫,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说,大德育只有通过各种小活动,才能接地气,才能落到实处,通过大大小小的各种活动,以小见大,积沙成塔,德育工作才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另外,德育活动一定要有形式、内容,更要注重其庄重性和仪式感,要让孩子有一次心灵的震动,让他们记忆深刻,而决不能把这些活动搞成例行公事,随意、无序或带有功利性质。

四、要抓好体制机制这个德育工作的主指挥棒。良好的制度体系是推动工作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只有各校将德育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建立以“德育为首”的考核评价体系,对班主任、科任教师都有要求,分别列出几条几款进行考核,并记入教师工作量及年度工作中,以此作为一项衡量教师的重要指标,才能将教师随意开展德育工作的情况通过制度进行规范,强力推行。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坚持、持续发力的事情,需要一点一滴的累积,他不可能一僦而就或一劳永逸,所以德育工作永远在路上。

 

 

创新“三维”多元评价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小学  李安刚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自我认识、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为此,我校以三维评价为基础,从学生的品德素养、健康素养、交际素养、阅读素养、艺术素养、学习素养、生活素养等方面,构建了适宜我校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在客观、综合、形象的评价体系中快乐成长。

一、构建彰显校园文化的校本评价体系。根据学校“和谐生态,自由生长”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真善美思勰少年 ”培养目标,依托“耕道”文化,构建了三维评价体系,由基础评价(遵德守礼、文明自律、快乐学习、创新进步、劳动自理、安全救护、诚信友善、体育艺术、志愿服务九类)、过程性反馈评价和综合评价三部分组成。每学期末,学校将根据学生获得的评价情况,评出校级的“思勰少年”进行表彰,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充分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学习生活,在评价中感受快乐。

二、构建三维一体的融合评价。如何能让评价体系更具实效性,能够有效激励学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在充分结合学校实际、多方借鉴各类优质评价资源的基础上,将“三维评价”体系的讨论稿在家长和全校范围内进行意见征集。多次整合,充分听取各方建议,将过去分散的评价方式系统化、具体化、全面化。过去我们老师以小印章、小奖品、红星栏等为主,家长则以说教和物质奖励为主,可以说是各有各招。有了“三维”评价体系之后,学校、家长的评价就直观地统一到一个体系里。也就是说,所有的评价都在一个轨道上、一个系统里,不再是零散的评价,而是将各方评价融合,使评价三维一体,一目了然。这样,评价才不单一,才更全面、更准确。

三、构建简便易行的全员评价。

1.老师评价:体系中有九个基础评价,每个评价项目都有标准。例如:平时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将自己争取的目标定在志愿服务、劳动自理、安全救护等自己喜欢的、能够实现的项目上,从而得到奖励。老师们只需要在这九类评价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评价的种类便可。

2.家长评价:“三维”评价体系,在设计之初,就关注了家长的心声。在文明自律、安全救护、劳动自理这些方面,由家长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这一举措,得到了家长的全力支持,纷纷表示“这正是我们最渴望的”。有的家长鼓励孩子回家主动写作业,有的鼓励孩子读课外书,有的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有的希望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如果坚持做,做得好,家长满意,便可以给孩子作出满意评价,提高了家长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形成了家校合作、共赢的评价氛围。

3.社会评价:在“三维”评价体系中,我们把社会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其中。社会评价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的呢?比如:有几个调皮的孩子,觉得班里其他小伙伴获得的满意评价越来越多了,自己也不甘示弱。于是,组织班里的几个小伙伴,去社区为孤寡老人讲故事、表演节目,或是为社区做一次公益劳动,来一次志愿服务,只要有记录、有社区的反馈或表扬信,都可以得到满意评价,由班主任老师作记录,从而体现评价的全员性和全程性。

“三维”评价体系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可为,天天可为,打破了传统的单纯靠分数评价优劣的模式,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依据。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把校内和校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全面、全程、全员的育人理念渗透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让孩子每一天的成长都能得到记录,每一点的进步都能得到奖励。

 

 

培养学生语感的几种方法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花园小学  朱丽娜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它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得具体,文章也读得透彻,写得流畅,表达得尽兴。反之,语感弱的人则很难做到这样。可见,语感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所以,作为小学教师必须在培养语感上狠下功夫,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诵读吟咏,初步感受语言。诵读吟咏是架起文本与阅读之间的桥梁,它可以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通过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思想的理解,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眼、耳、手、脑并用,以思维为核心,相互结合,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相结合。譬如,教授杜甫的《绝句》一诗,课伊始,不要急于分析。先由教师感情朗读,要求学生仔细听,认真想。接着,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读好重音,注意停顿和语气,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诗人的感情,感悟诗人对美景的赞叹之情。最后,再引导学生朗读,玩味,直至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感知、理解的过程,也是培养语感的开始。

二、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主动感受体悟。叶老曾说:“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的透,必须多揣摩。”这句话点出了品味、推敲语言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学生的主体感受,语感的培养将会成为无源之水。那么怎样把学生带进美的意境,由美感增进学生的语感呢?可以运用优美的描述性语言。譬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就“贪婪地吮吸着甘露”这句话可以做这样的描述:细雨如丝,雨濛濛,树濛濛,杨梅树从沉睡中醒来,它正在兴旺地生长,它需要大量的水分,绵绵的春雨来了,多甜美啊!描述把美的主题放在美的环境中衬托,使学生感受到了杨梅树贪婪吮吸甘露的情景,由语言文字的美感感受到事物的美、景的美,由此产生语感。

另外,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例如《月光曲》一文的教学,首先借助图文,想象文中的意境;其次是通过语言描绘运用音乐情境将学生引入意境;最后是边想象边朗读。让学生于想中读,在读中想,使文中意境成为学生胸中之景,心中之情,口中之言。

总之,语感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而为人们所掌握,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北石店镇教办   燕剑平

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可以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激励创新,不断地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成果。小组活动的结果不仅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对方。但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为了“小组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课堂上看起来热闹非凡,但实际上有形式而无实质,没有有效地发挥其最大作用。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一、小组合作学习要合理分组。如何合理分组,我们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刚开始我们按照旧有的经验,注意学习成绩的差异,男女同学的搭配,还包括视力的原因、个子的高低等。后来又学习灵石的经验,组建四人小组、八人小组。构建同质小组、异质小组,严格按学习成绩进行分组。实践中,我们觉得这样的分组依然存在弊端,缺少对小组成员各种能力的综合考量。于是重新尝试新的分组办法。再分组时多采用异质分组,更多的考虑小组成员在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小组中既包括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包括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既包括善于组织的学生,也有善于表达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互动。小组成员因愉快的合作体验而乐于投入学习活动,学习动机得到有效的增强。

二、小组合作学习要科学分工。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地进行。因此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我们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合理分工。谁组织,谁记录,谁最后总结发言汇报,根据学生的能力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小组成员的角色还定期进行轮换,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各种锻炼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逐步意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从而学会善待自我、欣赏他人。只有既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效应。

三、小组合作学习要问题适中。课堂上,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不论难易,学生小组都会立刻行动。其实我们都明白,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合作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超出学生可以合作解决的范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小组合作的问题,难度应出于学生合作的欲望,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发挥小组共同体的创造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这样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产生激烈的碰撞与冲突,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知。只有这样的问题合作解决,学生才会产生出合作的乐趣和成功感。

四、小组合作学习要加强管理。合理的合作约束有利于学生合作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针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合作规则”,概括为:听取发言不插嘴,说明理由要充分;分析比较会思考,归纳小结求领会;求助别人要诚恳,反思敢于承认错;帮助同学要主动,婉转批评多赞誉;分工合作效果好,交往合作争第一。

严格控制合作次数和时间。课堂上,小组合作的次数要得当,分组讨论(练习)不宜过多,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集中、深入并获得较高的质量。同时,每次合作的时间也要恰当,否则课堂会拖拖拉拉浪费时间。我们的要求是:每节课上学生的小组合作次数不得多于三次。为了较好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和时间,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就应对各小组学习的时间、次数做一个大致的估计,做到心中有数。小组合作时,教师应尽力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与讨论之中,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机制,调整学习时间,以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效果。

五、小组合作学习要给予客观的评价。评价对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尤为必要。没有必要的评价,就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势必造成课堂的放任自流。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重点侧重于学生间的互评。六个小组,两两小组互相打分,在课堂上小组间与小组间竞争,学生个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同时也能影响本组的分数。这样一来,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激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中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但要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仍有赖于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以减少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低效现象,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方法浅谈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高级职业中学   杨学敏

“教育是人对人的教育,是灵魂的唤醒。”班主任工作就是以人格引领人格,以情感陶冶情感,以德性培育德性。班主任不仅要通过教学工作体现教书育人,通过对班级的组织管理体现管理育人,还要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中体现服务育人。

一、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寻找教育的突破口。面对职校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找回自信心呢?首先,教师必须克服职业高中学生智力低下的错误思想。其次,要帮助学生克服“低人一等”的心理,走出“上职中没出息”的阴影,唤醒他们沉睡已久的自信与自尊。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消除身心发展变化带来的困惑,克服学习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优化人际关系;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指导学生就业、创业。

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必须做到,学校无论对老师和学生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班主任,必须全面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班主任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学生的表率。凡事要注意坚持原则,对原则问题不能让步。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班主任除专业知识外,还要加强班主任素质修养,以高尚的品行增强“身教”的功能。

三、运用正确方法,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学生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对象,也是职业学校班主任最关心最烦恼之事。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教育者要对每个学生充满期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而对于问题生,班主任一定要有爱心和耐心,工作中给差生更多的关心、体贴和帮助,坚持用心去教育学生。

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进行就业指导。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班主任应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排除错误职业理想的干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教育学生把个人愿望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选择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有能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职业和单位。其次,班主任还要结合学生的情况,及时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

总之,事实证明,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是通过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是做好班级工作的金钥匙。当我们每位班主任老师都能对学生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样的班级便会充满温情和欢乐,充满信任和理解。

 

 

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让学生因探究而灵动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二中学校   王福勇

美国传媒大王默多克在一次演讲中感慨道:如果有一个50年前沉睡中醒来的人,他将完全不能相信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以前用听诊器的医生已换成了CT扫描,股票经纪人所用的纸质股票已被网上交易所取代,传媒业已经靠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来传播……可有一个地方没有变,那就是教育,他看到的仍旧和50年前一样:老师在讲,学生在听。默多克先生的演讲再一次提醒我们:教与学的关系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我一直坚持深入教学一线,走进课堂了解教师的教学现状。在大面积的听课过程中,我发现我校部分老师的课堂仍然存在着“教师预设的多,学生生成的少;教师包办代劳的多,学生自主探究的少;师生交流多,生生互动少”的“三多三少”现象。老师讲得多,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我还发现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下,不管老师的讲解多么慷慨激昂,总有一些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随着年级的增高,这一类学生还呈现有增无减的趋势。归根到底,还是“教师中心”的观念在影响和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这个高耗低效的问题不解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品质就无从谈起。基于此,我对学校的这种教学实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想,教学改革应首先从“教”与“学”关系的改革抓起,应该从改变教师的理念和教育行为做起。

先进的教育实践必然源于先进的思想和理念。面对教育转型,只有专业能力的提升,才能开展教与学方式的转型。为此,我们学校在更新教师观念上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1. 做学习型教师。每学期学校除了倡导全校共读一本书以外,还引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有效的学习,做到“五个结合”,即结合课改过程学习;结合热点话题学习;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案例学习;结合出现的问题学习;同事间相互交流学习。引导教师以学科、兴趣、特长或自愿结合等方式自行组成“学习伙伴”,互帮互学互助互进,通过读书论坛、学科论坛、育人大讲堂等方式,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营造了“人人有学习之所,处处是学习之地”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得我们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不断走向成熟。

2. 做研究型教师。学校以打造有效课堂为目的,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力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升教师执教能力,使全体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上,做到关注课堂,研究课堂,优化课堂。

教研方式不转型,教师的专业水平就难以提升。为培养良好的教研氛围,发挥教研组老师的团队力量和集体智慧,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建研究共同体,倡导研究共同体以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育经验为抓手进行小课题研究,这些研究促进了学科模式的构建和形成,如语文组推出了“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数学组推出了“学生主讲式”教学模式,英语组推出了模拟母语环境的“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物理组推出了“趣味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等。这些体现生活化的本色课堂,呈现生本特色的绿色课堂,充满个性张扬的生命课堂,在教学改革的尝试中初见雏形。

3. 做反思型教师。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在反思中生成智慧。为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我校修改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学习笔记。新的学习笔记包括三个栏目: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相关理论、经验和政策;解决的办法和途径。这样,教师的每一篇学习笔记就是一个小课题,促使教师逐步养成由被迫研究到自觉研究的习惯。通过学习笔记,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违背教学规律,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在展示自我还是在发展学生,反思自己的素养,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科学,自己的教育艺术是否高明,自己的教育智慧是否丰厚等。

正是由于教师的理念发生了改变,在接下来的教学模式探索方面,教师的聪明与智慧就有了展示的舞台。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学校逐步探索构建出以“主动参与、多维互动、和谐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基于问题解决为突破口,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以师生的有效互动为中心,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自主性、有效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让课堂阵地成为学生和谐创新发展的“大天地”。

综上所述,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引发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也成就了“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让学生因探究而灵动”的理想局面。

 

第二版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鑫昌路小学   马红莲

数学教学情景化,能使学生知道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形成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这一应用过程学会数学地看待世界。

一、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小学生往往多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当他们刚开始接触数学时,因数学本身比较概念化、抽象化和空间化,他们会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难适应,还会觉得数学枯燥乏味。如果运用生活情境就很容易解决这类问题,知识与他们生活实际相连,可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转变死气沉沉的课堂,使课堂轻松活泼。比如,通过小学生日常生活遇到的算数,类似超市结账这样的事例把数学的概念给引出来,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又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使教学在轻松愉悦中进行。过去的传统教育往往是说教灌输式的教育,很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生活情境的运用则会打破这样的传统,有效地推动新课改的实施。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可以在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并解完成决一些相关任务,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主动地去寻求相关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能力。同时生活情境在教学中的运用,能让学生将课堂知识和现实生活实际相联系,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相似的情况时,会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把知识的难点解构,并增加了知识的直观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小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发育的还不够完全,没有实际成熟的价值是非观,而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性,很多学生学习时会很吃力,而生活情境的运用可以建立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从而可以使学生减少对数学的距离,增加对数学的亲切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才会使学生去主动地学习。小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对于事物的理解和判断还停留在直观的感受上。因此,让小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程,对于他们的学习非常重要,而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有趣的、快乐的氛围,对于他们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同样非常重要。教师在上课前或上课中,可以给学生讲与数学有关的笑话或故事,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数学游戏,从而激发并带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更愿意学习。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互动中来,自觉地进行思考、消化与吸收。

三、把探索过程生活化 

现代教学不仅注重学生所获取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样才能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适应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但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践、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为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必须做好数学教学科学性和生活性的有机结合,把探索过程生活化。通过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深不可测的,不仅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进行生活化的练习设计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和“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设计生活化。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实践活动中渗透了合作意识、交流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的转变,使数学学习活动向社会拓展、向生活延伸。 

总之,数学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数学知识,还需要丰富的生活体验。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小学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金村教学区枣园小学  田晋垚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在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内,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关键就在于这堂课是否有效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师要合理定位教学目标。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教学境界。实践证明在高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轻松学生受益,有利于实现师生的双赢。而且在高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变得乐学、好学、主动的学,从而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同时新课标还强调要注意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进步。这不仅是新课改理念下落实三维目标的具体要求,更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在小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在定位自己的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传统教学中只重视双基目标,忽视过程性目标的教学设计,合理、科学设计教学,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

二、教师要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角色和地位相较过去而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歌谣、诗赋中的“蜡烛”,而应该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长明灯”,所以教师要不断地通过学习提高自己,让自己能够随时散发光和热;教师不再是“园丁”而应该是“园林艺术家”,要注意让每一朵鲜花都能怒放;教师不只是“一桶水”而应是“水井”,能够源源不断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也不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应是“人类灵魂的创造者”,创造的是有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想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就必须要积极转变自己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要真诚地面对学生,在学生有需要的时候,对其进行适时的指导,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及时的对其进行点拨。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有意义的指导。只有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才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信心才会逐渐被激发,从而才会产生高效率数学课堂教学。

三、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新知识,有序地调节学生的情感和志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知识,获得基本的技能,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智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四十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使各个教学环节达到最大优化,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助于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认知,促进知识的生成。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水平以及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情感,从而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这样通过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才能对高效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教师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教学离不开教学评价,好的教学评价能够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应该在教学当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评价的方式督促学生积极开展学习。针对班上的成绩优等学生,教师可以在肯定的基础上帮助其总结不足,同时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先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能够看到希望,从而提升学习自信心,然后教师再与学生一起来分析失败的原因,从而使学生针对自身的不足制订学习计划。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观念,要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对于小学的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学习更加主动,学习成绩更加优异。小学教师要围绕高效课堂的建立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

 

 

充分利用物理资源  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我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十几年,总感觉有的学生对物理不感兴趣或是不开窍。难道物理就那么难吗?多年以来,我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缺少的其实是大脑的思维量。平时上物理课只是建立在对概念的认识,规律的了解上,并没有深入思考。所以就出现了翻开课本就啥也会,合上课本就啥也知不道的现象。为此,我认为要想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要从长计议。

借新基础教育的东风继续全面推进物理教育教学。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搞好实验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表现。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实验室的丰富课程资源,必须建立开放性实验室,鼓励学生主动利用实验仪器进行各种探究活动。探究题目可来源于教材或课外习题,根据题目猜想假设、制定计划、选择器材、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让学生自由探究。这一活动对突破教学难点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大有裨益。开发实验器材,力争做到一物多用。如何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器材,让实验器材的性价比更高,这是新课改对实验老师提出的新课题。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开动脑筋,不断尝试将实验室里的器材加以组合或开发,可以让一个器材完成更多的实验探究。用日常器具做实验,简便、直观、原理单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我力争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例如用生活用品做实验:用饭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直尺做实验说明弦乐器的音调与长度的关系;用塑料尺研究摩擦起电;用手表的闹钟功能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培养师生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探究、实践活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学校实验器材配置雷同、整齐划一,不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同时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受到了极大限制。所以我与学生群策群力,大力开展自制教具活动。不但解决了难题而且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众所周知,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例如,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注意:①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②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③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注意实验归类,使学生储备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应用更加灵活。根据心理学研究,人的思维的敏捷性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只有系统性、条理性强的知识,才便于掌握和迁移。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是根据课文知识的章节安排的,各章节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无必然联系。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因此,在总复习中,可以将原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次序打乱,重新归类为:观察物理现象、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验证物理规律等。实验归类,是在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方法,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打破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重新分组,目的是避免学生套用一种方法和方式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灵活运用各种仪器、各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在归类实验中,还可以及时补充对比性或综合性强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把精力从单纯传授物理知识转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训练上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玩泥”中提高美术素养

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第八小学    

泥塑,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泥塑教学,不但可以传承民间传统文化,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泥塑教学的趣味性,能增加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泥塑教学的特点是趣味性强,学生学习起来手脑并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泥,这一可塑性极强的材质运用在教学中,对于多是以绘画表现为主的美术常规课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材质的变化带给了孩子们极强烈的新鲜感,不管有没有玩泥的经历,在课堂上接触摔泥、捏泥、擀泥、玩泥这一事件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例如,在湘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盘泥条》一课学习中,学生接触到泥的那一刻,眼睛里闪烁着新奇的光,渴望玩泥的欲望表现得一览无余。活动中,学生搓泥条、盘泥条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充分感受了泥这种材料在创造美的过程中的特殊性。学生的小作品虽然笨拙、粗糙,但都充满着童趣。

二、学习泥塑基础方法与技巧,动手立体造型能力得到提高

泥塑教学是造型艺术与手工劳动相结合的学习。它是以粘土为原料,用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制作的立体造型艺术。也是一种眼、脑、手互相协调,感觉与思维互相渗透的活动。它对于鼓励青少年学生热情探索,展开想象,积极创造,对于丰富和发展他们的智力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教学里,通过团揉、压捏等塑造活动,可以促进儿童手的小肌肉组织及其相通的发育,也能使动作的精确和灵敏度得到提高,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高年级学生在有了以上认识后,不再把“泥塑”停留在“玩玩泥巴”的基点上,他们会使用学过的技法,将各种造型手段通过适当的选择,应用到泥塑作品塑造中,作品更成熟,更为学好、作好“泥塑”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三、泥塑教学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美术表现更容易呈现多样性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泥塑教学中,泥是可以塑成各种形状的,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将自己的想象融合到具体的形象上,从而直观地表现出来,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比如,一个圆形的泥团可以想象出好多物体的形象,学生的想法是不同的,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孩子通过自己思考,动脑然后再动手,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这既体现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又关注了孩子的量力而行,使美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没有设定塑造具体形象的泥塑课中,学生的想象力更是天马行空,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想象插上了翅膀,作品的表现琳琅满目,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培养激发。

四、泥塑教学与地方特色结合,是对民间传统艺术的传承

陶泥制作来源于传统的艺术,而乡土文化是由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和延续下来的,在进行泥塑教学时,首先进行乡土文化的介绍,并对一些可以作为陶泥制作对象的实物进行详细的讲解,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陶泥制作,将乡土文化作为泥塑课程的载体。在笔者的家乡,这样的资源很丰富。鹤壁浚县泥咕咕民间玩具现在已经成了产业,在县城附近的村庄,农民们喜欢捏制以泥咕咕为代表的民间泥玩具等,这正是孩子们学习民间艺术的好资源。鹤壁浚县民间艺术家泥猴张作坊,也因为捏泥猴而闻名四方,学生们经常参加泥猴张师傅组织的公开课活动,近距离地接触民间传统文化的熏陶。对这一活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劲头也很足,泥塑教学与地方特色结合,的确是对民间传统艺术的一种传承。

泥塑教学在实践中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自然,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能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集中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传承了民间艺术,促进了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与地方特色结合的泥塑教学的确是一种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方法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周陵初级中学    

美术教育是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美术课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近代学者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人在中国倡导美育,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观点。说明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视美育教育。做为美术教师,就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呢?我们该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呢?怎样在美术课堂上找到乐趣呢?

我认为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最佳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圆满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作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要主动采用有效的手段、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习兴趣。

一、发挥教师自身的优越性

教师亲切自然,言谈幽默睿智,举止大方得体,装束高雅和谐,面貌饱满热情,处事宽容豁达,体现不同风采,尽显人格魅力,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乐于亲近、乐于仿效。老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的动作,有时候比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学生能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怀,从而能自觉改正缺点。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把良好的情绪传递给学生,以教师的个人魅力深深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使“美术于兴趣之中”,那么学生就会体会到美术课的无限乐趣,积极地投入美术活动中,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美术教育。

二、认真备课,钻研教材,科学地、合理地搭配教材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重要环节。备课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和条件,认真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要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纠正错误方法。只有做到备好这样一堂课才有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直观、形象、灵活的多媒体演示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极大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学限于枯燥乏味之中。多媒体教学是融形、色、光、声于一体,刺激学生的感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通过直观具体的操作,各种生动、形象、灵活的多媒体演示,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美的感染力,提高学习兴趣。

四、课堂语言的重要性

教师的语言既是在学生和作品之间架起一道桥梁,更是呈现美术课堂魅力的一个途径。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将枯燥的知识概念生动化、形象化,通过风趣、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听起来会如临其境。这不但能营造温馨、愉快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厌倦和疲劳,还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增加他们对艺术的美感,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五、活跃社团活动,培养美术爱好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组织一些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成立课外美术社团,只要感兴趣都可以参加。通过社团活动,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各种能力。由于他们分散在各个班级,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树立榜样,使其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形成学习中的骨干,以点带面,扩大影响,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大面积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六、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寓教于乐,乐中求美

学习是艰苦和快乐的综合。没有快乐的学习,学生很快就会打退堂鼓。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多表扬、少批评。把教学和乐趣结合起来,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欢乐的气氛,要努力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美术是一种快乐的事情。让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接受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美术课是闭塞的泥潭,豪无生气。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兴趣方面,注意方法的应用使美术课越来越生动,越来越好。当然引导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去创新,去发现。

 

 

班级建设七妙招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海尔希望小学    

一名班主任,在带班之初必须要有一个全盘的筹划,必须要有全身心投入班级的思想准备,这样才有建设一个成功班集体的基础。下面我从七个方面来具体谈一下自己的工作体会:

一、教育是爱的艺术

有教育学家说过,教育的艺术就是爱的艺术。在班主任的心目中,全班的学生都应视为己出,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还关心他们的成长;不仅要关心优秀生,还要关心后进生。在课堂上要爱他们,在课下要爱他们,在校外还要爱他们。有了真心的爱,你就不会用有色眼镜去区分优差生,也不会觉的后进生一无是处、不可救药;有了真心的爱,心里就会觉的没有什么障碍不能越过;有了真心的爱,讨厌的“学生们”就会变成可爱、可教的“孩子们”!

二、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爱不是无原则的爱,而是要讲策略的爱。“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定要有一套完备、科学班级规范。班级规范的制订要让学生全面参与、各尽其言;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不要一蹴而就。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们的班级认同感和班集体主人翁意识,制订出来的制度在执行时也才会有公信力。班级规范的内容要全面,基本内容要有:考勤、上课纪律、作业制度、值日制度、精神文明等。各方面都要奖优罚劣,借此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和法制意识。要学会用分层次奖惩来激励各层次学生的上进心。

三、制度执行要重在信、贵在果

班级规范只是为班纪的运行提供了规范化、长治化的制度基础,而班集体建设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制度的执行质量。“言必信,行必果”,制度的执行要重在信、贵在果。要学会用典型事件进行制度教育,变坏事为好事,变被动为主动,以正反两方面事件对学生进行纪律强化,最终实现班集体的法治化。“法治”化下的班级,日常工作才能顺利开展,班委和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效能才能提高。“法治”化的班级必将长治、稳定、和谐! “法治”班级也是国家建设法治化社会的必然要求!

四、建设优秀班干部队伍

能有一支尽职的、有能力的班干部队伍,将是一个班主任和班级的荣幸。班干部的产生和运作方式也是一门艺术。以我所带的班级为例:在四、五年级时,我们是班干部“一班子人马”任到底,到了六年级,学生的课业任务多了,压力也大了,而学生们的自觉性也高了,于是在最后一个学年中,我们采取了班干部轮任制。具体是这样做的,我们选出两套班委,一替一周,轮换上岗,同时引入竞争机制,比一比哪一套班委的成绩大,管理效果好。既活跃了气氛,又推动了班级工作的发展,最终也培养了学生干部的能力。

五、不要把班会课上成政治课

有班主任把班会当成负担,孰不知,班会是班主任与学生们交流的重要平台。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会给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带来深刻而悠远的影响。开主题班会一定有备而上,不可仓促进行。形式和内容应该多样、富于变化,切记不要把班会课上成政治课!

六、用课下交流了解学生

课下交流是增进师生感情、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有时你会发现课堂上不爱说话的学生课下很健谈,课堂上很敌对的学生课下对老师十分恭敬。因为课下的环境氛围,使老师和学生都褪去了师与生的角色意识。地位平等的感觉,受人尊重的休验更直接,人与人的心灵更容易贴近,更容易沟通,教育效果当然会比在课堂上要更好。

七、通过家访去沟通

家访是沟通家庭和学校、家长与老师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家访也是有讲究的,成功的家访我觉的应该首先要做到以下五点:1、要提前打招呼。使学生家长有必要的准备,同时也使自己避免吃闭门羹,家访也不会显的唐突、随便。2、要将学生在学校表现不好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这样可以塑造良好的交流氛围,拉近老师与家长的关系,便于家访的顺利开始。3、要目的明确。不要散漫无际,扰乱主题。对于学生的个别小问题要适当保留,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保证了家访的主题突出。4、谈话要讲究策略。讨论学生的问题,应将它作为一个社会、家庭问题来讲,谈出自己的看法,不要直指学生本人和家庭。5、时间不要过长,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即可。

 

第三版     

 

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一中学  张传华

根据中学物理新课标的要求,中学物理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中大量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物理课程目标的智育目标和德育目标相互渗透,实现和谐统一。      

一、转变观念,形成智育和德育并重的思想。赫尔巴特强调教学与教育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并明确指出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主张“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物理知识与解题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正因为如此,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的描述,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是切实可行的。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主阵地作用,积极总结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经验,利用物理学所特有的丰富德育资源和特有的德育功能,将德育融入物理教学中,摒弃重科学素质轻道德素养的不良倾向,在提高学生智育因素的同时也使学生德育素养得到同步的发展,真正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高尚的师德。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和自身的德育水平,乐观上进,敬业爱岗;将传授物理知识与德育二合为一,充分吃透教材,教学中紧扣教材实际,同时增加德育艺术技巧,把握好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特点,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方法,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内在的德育因素,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利用挂图、多媒体课件、科学园地、课外活动小科技制作、物理电脑小报、开展社会调查、组织竞赛、参观考察等)与德育教育有趣结合,从而增强德育的可接受性,实现德育的目标控制。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

三、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执著的科学探究精神。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教师利用教材,向学生介绍科学家探究、发现物理规律的故事,介绍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有关物理问题。如焦耳在极困难的条件下用30余年时间,做了400次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经历10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欧姆花费了十年的心血发现了“欧姆定律”,当时的实验条件极差,没有现成测量电流的仪器,他想了种种办法,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电流扭秤,当时电源电压也不稳定,经过五年他才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物理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包含着科学家多年的心血、汗水、失败和挫折,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物理学的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执著的科学探究品质。

在物理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艺术。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有机渗透和目标控制,做到优化教材中的思想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就会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真正做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

 

 

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陕西省西安市西成新区秦汉新城正阳中学   杜亚鹏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利用文本内容,吸引学生提高阅读兴趣

语文教材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的教学资源,利用教材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进行阅读,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做为教师在导语设计、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朗读中,以及讲课过程中为加深理解而设计的阅读中,教师要多加用心,精心设计。做得好,会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产生兴趣。总之,要让学生感受到读的乐趣。

二、利用教学技巧,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兴趣

要想让学生好好读书,还得利用一些教学技巧,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课堂上的阅读,老师从每个小组任抽一名学生,代表各自的小组读课文,并给予计分,读得好坏将代表小组的阅读水平,这样的任务应提前布置,给学生一定自由阅读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为了给自己的小组争光,都读得可带劲啦!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做一次“老师”,监督他人阅读;可同桌之间或者两个同学自由结合,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一个学生读的时候,另一个学生认真记下他读错的地方,及时反馈,以便改正提高。这样,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一个读得认真,一个认真监督,在不知觉中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激发训练课堂上合作阅读、思维激发教学尝试的核心内容 

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思维激发教学是指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情景创设中,结合对课文内容有针对性的,应用有关知识去调查了解生活,深入研究,寻求相关原因,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活动在课堂上的基本操作是这样的: 

1. 在课的开始时精心设计新课的导语,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别具艺术魅力的导语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显示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乃至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好的、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始。

2. 注意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及提出问题的方式。教师设计与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给学生一个范例,是学生明确“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让学生在航灯的指引下顺利的前行,在于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进一步分析、讨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3.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激起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引发学生创新的激情,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学生最想知道,最想得到教师评判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合理公证的评价,就尤如给学生“雪中送炭”,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新,也使学生从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向能够独立探讨、提出问题的方向发展。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铺路架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和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让小学体育课堂充满活力

山西省襄垣县古韩镇中心校西关小学    

一、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情境教学是一种以听说为主、教材课文为辅的教学方法。一个语言枯燥的课堂是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它才会绽放魅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学应该跟其他学科一样,渗入情境教学。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情感融入情境教学中,使学生在一个乐观、欢快的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课堂中来。

例如,教师在百米跑的课程中,可以引入“动物园运动会”的情景,让孩子们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渐入佳境,忘却了百米跑的单调,增加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活力。教师可以将兔跳的课程创设成“小兔蹦蹦跳跳比赛”的情景;素质练习角力课程可以创设成“小山羊角力”的情景等。体育教师课堂上创设有效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既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又让他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同时还增加了体育课堂的趣味性。

二、巧用游戏方法,让孩子体验到体育的乐趣。针对小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作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比较大,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该适当地采取游戏方法进行教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课程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体育课上集合的时候,可以给每个学生编上编号,用“找同伴”的游戏,帮助学生记住自己在队伍中所处的位置,同时也能让学生迅速集合。由于小学生心理素质差、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特点,经常做一种游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变换游戏的方法,让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如,“老鹰捉小鸡”“跳房子”等游戏内容都可以吸引孩子们,让孩子们体验到体育的乐趣。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安排一些“小动物找家”“找伙伴”等轻松愉悦的游戏来结束课程,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肌肉得到放松,也调节了身心,还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在游戏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把争胜法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如夺红旗追赶“逃兵”、接力赛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三、让学生参与体育实践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体育才能。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教师要大力开发体育教育资源,使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从而建立有利于学生身心良好发展的多样化课堂教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师生练习、团队写作练习等活动,都是体育实践活动的一部分,体育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参与体育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何让课堂点拨语更有效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石文静

课堂上教师适时、适度、适当的精彩点拨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变困惑为顿悟,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优化教学过程,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所谓“点”,就是指点、引导。所谓“拨”,就是“拨云见日”,帮助学生恍然大悟,掌握规律,启迪智慧,发展智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选择并组织最恰切课堂点拨语,点拨语须科学有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真筛选点拨内容。新课标指出: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用个通俗的比喻来说,就是要把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开启智慧之门。因此,我们就不能把所有内容都教给学生,而应认真筛选提示内容。

二、精心设计点拨问题。数学教学中的点拨语,常常通过提问来实现。而要提问就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怎样设计问题呢?下面试举例说明几种常用的设计方式。

1. 导向式。这种类型的问题要如同向导一般,能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知识的关键,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定向。这种类型的问题,只三言两语,就能突显重难点。

2. 探究式。有些问题的精妙之处很隐蔽,看起来平淡无奇,学生读书时,往往一晃而过,体会不到其中的妙处。这时,我们就应把那些精妙之处点出来,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进而去深入探究。

3. 纠错式。所谓纠错式,就是指教师指出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不正确的地方,激发学生去研究、比较、辨析,使知识的错误最终得以纠正。使学生懂得“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道理。

三、做一个适时的、权威的点拨者。当学生说的很好时,不重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弄懂的不讲;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弄清楚的不讲;学生经过实验弄懂的不讲。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在点拨时一定要遵循四不讲的原则。总之,数学教学中的点拨语,应当选择时机,科学高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的调控者。我们的课堂,看似很活、很乱,实际它活而有度、乱而有序。它就像散文一样,形散而神聚,聚在目标,聚在主线。谁来保证?教师的调控。调控目标,不管课堂多火多激烈,教师要巧妙地调控课堂的走向,绝不能太多地偏离目标,要做到张弛有度,收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