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107期

第201107期

【概要描述】

第201107期

【概要描述】

详情

第201107期 2011年4月30日

 

第一版

 

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陕西省山阳中学  郑祖卿

我国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起步较晚,对语文教师成长的研究更晚一些,研究相对来说更单薄一些。在中国期刊网上以中学语文教师的成长为研究对象的期刊论文有一百多篇,硕博士论文近30篇,涉及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书目有近10部。通过对以上一部分文献和近期的部分期刊论文进行梳理,发现学者对于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关注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主要涉及语文教师的人格素养、专业情意、教学理念、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科研能力等。比如林崇德主编、申继亮等著的《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中将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分为:专业知识结构、语文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三个方面。方智范的《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从课堂状况、课程性质、新课标要求几个角度阐述了语文教师加强文学素养的重要性,.提出语文教师要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也有的学者在新课标背景下从促进语文教师角色的调适和达成角度出发,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语文学科素养和语文教学素养。

二、影响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研究

  研究认为影响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如李静的《语文教师成长的要素》指出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要素包括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张向秋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中提出影响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胡婷婷在《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探究》中提出影响教师专业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初中语文教师固有的发展模式和初中语文教师自身条件因素。

三、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心理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包括中学语文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式和教师对教学幸福感的追求等方面。如《中学语文教师的尴尬》中论述了中学语文教师语文兴趣不浓,批判精神匮乏,写作功底不足,处于抗拒变革的尴尬状态,从而提出语文教师要打起精神,用心培养自己对语文的兴趣,提倡要立即行动起来,广泛涉猎,做一个有个性的语文教师,用研究的视角、研究的精神、研究的方法探索语文教改新路,提升自己的语文素质和语文教学艺术。

四、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研究

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的研究按培训的时段来说,分为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两大类,尤以后者为重。如倪文锦、欧阳汝颖的《语文教育展望》认为,语文教师教育的职前学位课程包括教育专业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大学毕业后教育专业证书课程;在职培训模式包括以学位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以单科进修为基础的在职进修,新任教师在职培训课程,“学校本位”的在职培训,以学校、学区和大学教育学院协作的在职培训等五种类型。张中原、徐林祥主编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认为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师发展理念,参与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师进修学习,这些形式包括新任教师在职培训模式,以学校为本位的在职培训模式,学校、学区和大学教育学院协作的培训模式,加强语文教师的校本教研等。

五、中学语文优秀教师研究

这类文献有的是从优秀教师的事迹或生活的角度,展示优秀教师的成长风采,也有介绍个别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比如,在《年青的语文教师,要发展,要创新——访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一文中,于漪老师提出语文教师要把握时代的车轮,要能够站在文化的平台上,要有对事业如痴如醉的境界。再如《钱梦龙、魏书生教学风格比较》一文从教学指导思想,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学实践等三个方面指出了二人的不同。

但是在对文献的梳理过程中,还有很一些问题存在其中,主要表现在:

第一,研究更多地是进行理论上的探讨,缺少实际调查和实证研究,依据不同,观点不同,所以导致研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较小。

第二,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师素质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语言不规范,阅读鉴赏能力差,写作能力低下,知识面和视野狭窄,教育科研意识淡薄等,所以人们才将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点放在了语文教师素质的提高上面。但是人们提出的教师素质又主要是对应试状态下优秀教师素质的罗列。这给中学语文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增加了难度。

第三,研究更多地关注中学语文教师的静态成长,无论是教师素质,教师专业成长途径还是对中学语文优秀教师的研究都侧重于横断面静态的描述。而中学语文教师成长首先是思想行为的一个动态的成长过程,研究教师成长必须要研究教师纵向的进步过程。

综上所述,我认为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应该着眼于中学语文优秀教师的动态成长过程,关注优秀教师主体性的发挥,从而寻找促进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高整个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

 

 

实施孝亲敬老美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乡中心小学  孙彦雪

孝亲敬老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为此,我校把“孝亲敬老”作为德育的切入点,通过活动引领,环境熏陶,完善评价机制等有效途径,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领悟生命的真谛。 

一、 以孝亲敬老为切入点,提升学生认识水平。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时刻思考一个问题:在学生幼小的心灵,在学生心路历程初始化的时刻,应该给他们什么?为此,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分别采取问卷和家访的形式对辖区6个村居近700名学生家长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调查,主要围绕“你对孩子不满意的地方在哪儿?”“你希望孩子在品德方面如何改进?”等问题进行,统计结果竟然有80%的答案涉及到学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而孝敬父母,帮助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更是少之又少等等。逐渐地,我们达成一个共识:开展“感恩教育”“亲情教育”才是学生要上的人生第一堂课,要让学生对父母、对老人、对所有帮助和关心自己的人怀有感动之念、感激之情 、感恩之心,从而达到永志不忘的深情。

二、以活动为载体,让孝亲敬老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在家庭,对于低年级学生,我校开展了“我有一双巧巧手”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一双小巧手为家长做事情,如为父母捶背、端茶、做贺卡、做农活等,从小培养他们关心父母、孝顺父母的行为习惯。在中高年级中开展了“走进菜园,走进农田”教育活动,教育他们走进自己家的菜园,种植蔬菜,学习种植技术。利用学校空地开辟了“快乐农场”,划分条块分到班级,由班主任负责,确定每个同学的分工,根据不同的季节,种植各种蔬菜、瓜果,与老师、同学共享,体验收获的喜悦,进而也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辛。

在学校,我们开展了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361”工程。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低(1—2年级)、中(3—4年级)、高(5—6年级)三个年级段,确定教育重点,由易到难,科学有序地进行排列,提出了不同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在不同的阶段开展了“颂诗文故事,说感谢用语,听父母倾诉,唱感恩之歌,写孝心美文,献一颗爱心”六项活动;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汇报会,让学生通过感动自己的典型事例去感染、激励其他同学。

 三、以环境为依托,升华学生品格。我校以营造浓郁的人文气息、美化生态校园为主题,在景点建设上,突出孝心教育。校园景观灯上悬挂着意义深远的感恩用语;操场四周种植着玉兰、皂角、香樟、樱花、枫树、菊花等各种花草树木,各种鸟类栖息其间;亲子园内,“母子鹿”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学生;“感恩文化墙”上的“感恩名言录”随时教育学生要心存感恩,激励进步;“思源”景点教育学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让他们一次次受到真的洗礼、善的滋润;“葫芦娃”景点代表了学生享受大自然的爱,感受老师的爱,体会父母的爱;老人、学生在一起讲故事的大理石雕塑场景体现着爱与和谐。迎着朝阳,整个校园在师生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们还在班级中建立“感恩格言”专栏,凸显了每个班级的特色。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去思考、感悟、理解,净化了心灵,升华了人格,完善了自我。

四、以评价为抓手,让孝亲敬老成为永恒。在孝亲敬老评价方面,我们创造了“基础+净值”的评价模式,“基础”指活动开展前的基本情况,“净值”指活动开展后学生每次的点滴进步。通过“孝心小卡片(家长填)—笑脸送给我(老师赠)—感恩日记(学生写)—颁发成长星(校长发)—孝心储蓄卡(学校存)”的评价方式,家长、老师、学生、学校共同参与,以对话的形式,真诚激励的语言形成“温暖评价”,使学生的人格得到最优发展,在他们毕业时,作为一份特殊的礼物赠送给学生,成为他们成长的永久见证。

润透赤子心田雨,寸草报得三春晖。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做事,用心做教育,定能将学生终身需要的品质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底。

 

 

做个好监考 真是不容易

陕西省渭南高级中学  校建伟

做了多年老师,自然也当了数不清次的监考官,从高考、中考、成人考试、自学考试,到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阶段性考试,还有日常的单元检测、课堂检测等等,虽不能说身经百战,但也是监的多了,看的多了也想的多了,深深地感受到当个好监考真不容易。

有句话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十年寒窗苦,一朝定乾坤,特别像高考、中考这样的考试,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每遇这样的考试,作为组织考试的各级机构,都要大张旗鼓地造势,反反复复地强调考试的重要性、严肃性,考生和家长当然是最大的相关者,而监考这边也不轻松。先是冗长而繁琐的监考培训会,会上要读很多的文件材料,各方面的领导都要详细地安排考试的各个环节,还总会宣布上一年各级组织对一些地区、一些人的违规违纪处分决定。所以,每次参加这样的考试监考,每个人都深感责任重大,生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影响了考生的正常发挥,又影响了自己和组织的荣誉,每个人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监考这几天饭吃不香,觉睡不甜,心理充满了恐惧和不安。而漫长的考试过程在真实地演绎着“时间的相对论”。一方面是考生们的争分夺秒,另一方面是监考的度秒如天、度分如年。考卷发完后,考生们开始紧紧张张、忙忙碌碌地答卷,对他们来说,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飞快;而另一面,监考老师不能说话聊天、不能看书看报,一前一后站在教室里,不能走动,也不能坐下,注意力高度集中,会感到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太慢,仿佛有一个月一年那么漫长,这不仅是对一个人意志和耐力的考验,也是对一个人体力的考验。很多老师两天监考下来腿肿了,手麻了,有些晚上紧张地睡不好觉。有的老师开玩笑说,当几天高考监考真比过三年还长。当个监考确实很不容易。

当个监考不容易,当个好监考更不容易。在应试教育下,几乎每一学生都讨厌考试,但每一个学生都在意他的分数。虽然不愿意考试,却有不得不硬着头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心里充满了无奈和痛苦。因此,每每考试监考时,我们都要想一想自己的学生时代,想一想自己从小到大参加的无数次的考试,想一想自己曾经经过的那些刻骨铭心的时刻,心理上就不会产生我是考官,你是考生,好像我是警察,你是小偷一样的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自然就会站在考生的角度想问题,就会对考生多一份理解和同情,从而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和为考生服务的意识,也就会多一份从容和淡定,就会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考试氛围,降低考生的紧张感。在一次比较重要的考试监考时,和平常一样,我和另一位考官走进考场,把考卷和答题卡放到讲桌上,下来自然是先用眼睛环视整个考场,当我看到考生们一个个怯生生的目光和紧张的神情时,我微微一笑,轻轻地说了一句同学们好,没想到同学们异口同声但很响亮地回了一句“老师好”,随即我看到同学们也都轻轻地笑了一下,那一个个僵硬的怯怯的脸上多了几分自信和从容。在考试中,我又认真地帮每一个考生检查答题卡和试卷卷首,尽力地为孩子们提供服务和帮助。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每次考试,老师在监学生,学生也在监督老师。 老师监的是学生的考试纪律,学生看的是老师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工作习惯。如果一个老师监考时身着奇装异服,甚至浓妆艳抹,就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在监考中一会出去,一会进来,一会看书一会发短信,就会让学生产生老师都不认真工作,我也可以不认真考试,违纪也就多了几分心理平衡感。因此,无论大小的考试,教师都要清楚,虽然你在台上,可台下有那么多双眼睛在看着你,那么多颗心在琢磨着你,那么多的孩子在学着你。衣着大方,举止得体,从容自信,每一环节都严谨仔细,认真负责,一方面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失误,另一方面也会给考生做出好的榜样,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

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对考试的组织越来越严格,可不管怎么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是离不开监考官的监考,在这里愿每一个监考老师都心平气和、从容仔细地监考,愿每一位考生在考场上都能充分发挥,挥洒智慧和汗水,写出最美的画卷。

 

 

如何激发学生作文情感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中心小学   朱晓美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一篇文章的写作,是由观察到思考到表达的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但是我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是就事论事,文章读来干巴无味,难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以下的有益尝试:

一、以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由于情感具有感染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的或消极的情感都会互相感染,而教师的情绪对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以饱满热情的言行,将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作文课上,我以热情亲切的话语,充满鼓励的目光,表情达意的肢体语言,来传导真挚的情感,强烈地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愉悦振奋的情感体验,诱发作文的内驱力,从而积极思维,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作文活动中。

二、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作文课上,我采取了多种方式来“以境激情”:表演再现生活的情景,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描述;借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如比赛游戏、参观访问、实验浏览等,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动笔,写出情感丰富的文章。

三、运用“迁移”规律,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教学中,我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从作者角度去想,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利用“迁移”的心理规律,使学生细心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愫,激发其写作欲望。如《莫高窟》通过对我国著名的历史遗迹莫高窟的描写,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当学生体会了这种情感之后,再要求他们把作者的这种情感迁移转化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这样的基础上,要求他们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如仿写《我的家乡》等。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不仅内容具体,而且感情真挚。

四、改变传统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许多教师要求学生作文,几乎每次都是审题、读范文、打草稿、反复修改等常规模式,令学生们怕作文,写不好作文。我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了各种有趣的写作形式,以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如:剪贴写文,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色彩鲜明、内容健康的图、画,剪贴成单幅或多幅组成的“图画”,让学生观察想象,在说的基础上作文;画后作文或作文后插画,让学生创造性地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事物,进行创造的想象,写成作文;猜写、续写、给材料作文、表演后作文、办作文小报等等。通过这些方式,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了作文的愉快、轻松和有趣。

五、进行成功教育,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所以对学生的作文也应采用赏识教育的原则。每次习作后,我都上一节佳作欣赏课,将写得好的文章、片段或几句话读给学生听,组织大家评议好在哪里,然后分别给与表扬鼓励,最后将优秀作文打印成册,作为班级学习园地的重要内容,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再次作文的积极情感。

总之,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让学生愿写、想写、乐写,从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班级中的学生自主管理

河南省郸城县实验小学  崔秀霞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行学生的自主管理,是现代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优化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要努力实现角色的自我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其主体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自信心。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直在父母、祖父母等的溺爱下长大,从小娇生惯养,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独立生活的能力非常差,一旦远离了家长的保护圈,一下子就感到很茫然,无所适从,更谈不上自主管理了。所以,要让学生自主管理,必需先从培养他们自主管理的自信心入手。为此,班主任要与学生交朋友,争取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班主任可敬、可亲、可近、可信、可爱,从班主任的言谈举止中得到教育,受到鼓舞。要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可塑性,“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大家相信自己的能力,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敢于自主管理,经过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逐渐积累自主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自主管理的能力,就一定能自主地把班级管理好。

二、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建立岗位责任制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在班委会下设学习组、宣传组、文体组、劳动组、生活组等,各组下面再分设小组,每个小组分管一项班级事务,把所有的学生分到各个小组中,每位学生都有一项管理职责。每位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其他学生进行管理、监督、考核、评价,同时也接受其他同学的管理、监督、考核、评价。这样,所有的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形成了相互管理、相互监督的管理格局,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局面。

三、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学生是班级的主角,教师的责任就在于领导学生当好主角,使之具有自主意识、自治能力,要求学生“自己会”。因此,建立开放的、民主的、有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体制——设立“学生班主任”是很必要的。“学生班主任”制度的设立,可把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较好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意识和行动,变“别人要我做”为“我必须这样做”,从而增强其自我管理的自觉性。为了使班级各项工作行之有效地开展,可选举产生若干名班级管理员,如节电员、电教员、卫生监督员、自行车管理员、纪律监督员、饮水监督员、交通安全员等等。这样,职责到人,目标明确,不仅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思想,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四、变“他律”为“自律”。教师应激发学生完善自我的欲望,由“他律”逐渐变为“自律”,形成良好的班风。把班级准备开展的每一项活动、目的和要求交给学生,让学生构思、设计,让学生承办、主持,让学生总结、提高,给学生一个较大的空间,实行班级活动自主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只要学生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发现学生的缺点和毛病,不用批评、教训的口气,而用“建议、希望”等词语来说明,给学生以信心和力量。此外,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当好表率。“身教胜于言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身为教师必须了解自我教育的意义、规律及方法,让学生成为能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只有让学生参与制定制度,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才能使他们产生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二版

 

浅谈幼儿口风琴教学

沁水县新乐幼儿园教师  张柳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许多儿童生来就与音乐有着某种奇妙的、天然的“缘分”,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让幼儿很容易对音乐有某种“悟性”,使幼儿体验并表达着各种情绪,体验成功带来的欢乐。

口风琴是一种吹奏的键盘乐器,使用轻便简单,易于幼儿学习和掌握。我以口风琴教育为切入点,丰富音乐教学形式和内容,扩大幼儿音乐视野,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效果,引领幼儿走进艺术的殿堂,启迪智慧、陶冶性情,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

一、口风琴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幼儿的音乐兴趣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听”与“唱”是课堂的老把式。口风琴的加入,大大充实了音乐课堂。它作为一种键盘乐器,打破了无音高打击乐伴奏的范畴,既可以让幼儿直观、准确地掌握乐理知识,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节奏感、音高感,培养幼儿视奏能力。兴趣可以使人沉醉,可以引导人发觉自身潜力,甚至超越能力。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过:“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学习口风琴也是一样,首先要培养幼儿对口风琴的兴趣。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其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比较抽象的事物较难理解,我们多运用故事、游戏、拟人等方式,使各种音乐元素学习趣味化,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

二、口风琴教学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

口风琴教学中,团结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我告诉幼儿:“若想把曲子吹得整齐统一,进行集体的协作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要求你在演奏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演奏。”对于一些表现欲较强的孩子,我把这个问题提出了几次,可收效甚微。于是,我拿来录音机,把他们合奏的曲子悄悄录了下来,当我重新放出了他们的“杰作”时,他们都笑不出来了。于是,我对那几个孩子说:“我知道你们并不是想破坏我们大家的成果,只是在演奏中听不清自己吹奏的声音,才这样做的,是吗?”得到孩子们肯定的答复后,我又说:“这样的音乐你们觉得它优美吗?如果不优美,你们有信心创作出更加动听的旋律吗?”孩子们都兴奋起来,表示要团结协作,共同创作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当他们再次听到录音机里自己演奏的曲子时,每个人的表现欲都得到了最大的满足,那种笑,是发自内心的、满足的、自豪的。

三、口风琴教学培养了幼儿的自我表现意识 

我们有些孩子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却不敢大胆地表现出来,所缺乏的就是一种自我表现意识。 

在我园开展的以班级为单位的特色展示活动中,一些很难登台表演节目的孩子,这下可好了,小小的口风琴给了他们表演的机会。虽然有的同学只是演奏简单的乐曲,可他们还是表演得非常带劲。从他们容光焕发的表情中,我看到了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正是小小的乐器,让孩子们找回了自信,充分展现了自我的表现能力,让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四、口风琴教学的几点反思

1. 活动中要尊重幼儿,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欢乐,增强自信心。

2. 口风琴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要以幼儿为主体,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提供和创设更多的自由参与的机会,使幼儿在艺术的情感体验和美的感受中,逐步提高艺术表现力。

3. 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活动中感性带动,和幼儿一起愉快地活动,以培养兴趣为主要目的。

我进行口风琴教学,只是一个切入点,我更注重在提高幼儿吹奏和表演能力的同时,帮助幼儿开阔音乐眼界,感受音乐艺术丰富多彩的情感内涵和风格特点,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能力和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启迪智慧、陶冶性情,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和谐地发展。

 

 

新课标下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康桥初级中学  刘 丽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评价是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否能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当前以分数作为考核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在取得体育成绩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有些学生借助身体优势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一部分学生通过刻苦练习却不一定能有好的成绩,学生受到了打击,对教学造成了消极影响。新课标对体育教学评价做出了很大的改革。

一、 评价教学内容的选择

新的体育大纲,教学内容一改以往的以教授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模式,将重点放在时效性上来,注重学生的身体锻炼和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新课标下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当然,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一,系统知识与系列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的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生。

第二,考虑到民族、地区及城市与农村差异的关系,因而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注重所选教材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1)发展身体素质练习的教材;(2)游戏类教材;(3)各项体育活动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在实践中的运用;(4)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5)韵律体操与舞蹈、娱乐体育和医疗保健体操等项目上,可不拘一格,敢于取材。新课标在关注掌握“三基”的基础上,加注了学生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在关注体能的同时,关注个体,尊重个体差异,给每个同学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拥有自信,全面提高。

二、 评价教学过程的实施

新课标注重课堂内容的自主化,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看出教师是否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是否从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来安排教学内容;是否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将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传授,改变为朋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使体育课学习不再是静态的复制,被动的适应,变成动态的生成,主动的构建,使体育课堂教学的意义不断提升,在课堂主体化的同时,学生自身受到的是体育文化的思想沁润与熏陶。新的体育与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及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又专门提出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对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了解与运用,重视参与性、健身性及娱乐性的统一,既客观求实,承认差异,又注重能力发展。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能力,展现自我的舞台。

三、 评价学生学习状态的表现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体育教学评价模式。通过探索与努力,使学生获取新的知识,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提升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成功—失败—成功”的过程中体验“满足—克服—新的需求”,真正领悟和感受新的体育课堂模式所带来的新的喜悦。

四、 评价体育教师的能力

首先,从师生关系上讲,教师是启发、诱导学生根据计划目标,自身的兴趣、爱好,来主动参与体育活动项目练习。其次,从组织教学方法上讲,应该是多姿多彩,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的聚集,必要时向学生进行示范、表演、指导,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其教学组织形式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并有所创新,采取诸如教学分层式、自主选择式、自主结合式、俱乐部式等。不求规范统一,但求学生练习主动积极、创新求趣,从而张扬学生个性,缩短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每位同学同等的参与练习机会,并经常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异,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思想政治课在课改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石楼县马村明德学校  梁 伟

 一、把握课程性质,明确课程的核心价值、基本内容和培养目标

《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定位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程要求:其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其基本内容——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其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其课程定位——整个大德育中的主导环节。

二、确定课程的“重点”与“讲点”

面对新教材,如何确定和把握教学重点,从来都是首要的话题。在理念层面,我们论证新教材的编写思路,曾归纳出两个鲜明特点:凸显观点;关注过程。这是把握和确定教学的方法论原则。在操作层面,既要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把握,又要致力于学习过程的引导。把握教材重点,凡支持基本观点而提供的知识点或素材都是讲点,同时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讲点。就教学而言,面对“讲什么”和“如何讲”、“泛泛讲”或“没得讲”等问题,教材留给教师调控的空间是很大的,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机会是很多的。就评价而言,以基本观点的确立为准则,教材所展现的内容目标应该是明晰的、可操作的、可把握的,完全没有必要在学科理论上无限扩展。

三、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在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如下四点基本要求: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那么我们教师上课的方式也应该从单一形式转变为形式多样化,努力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学会科学思维、学会整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并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做好学法指导,鼓励和培养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试;由原来的满堂灌转变为教师一节课上讲话总时间不得超过该课时的三分之二,一般以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为宜,即使是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教学,也应留足十分钟左右时间给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活动。某种意义上说,新教材的学习,不是以掌握学科概念为目的,而是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用来提高高中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生活能力;提高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思想政治素质。但必须强调,这里丝毫没有削弱知识传授的思想。恰好相反,我们认为,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用先进文化熏陶学生,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学生们才会拥有一定能力、养成一定素质。

四、开展有效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不是权威之下的被动学习者。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合作、交流、反思、批判。从内容的选择、教学设计,到学习方式,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都努力做到“三贴近”,即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认识教学活动的意义、特点,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教学活动将情感因素作为优先设置的课程目标,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德育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学活动以知识作为丰富情感、发展能力的支撑,努力实现知识的传承、迁移和发展。教学活动的特点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转变为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活动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学习的过程;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在学习中、讲授中、讨论中、辩论中、活动中、社会实践中、学习评价中,做理性的组织者、积极的参与者、智慧的引路人。学生为“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要对学生宽容、鼓励。

我们的教学,我们的事业。教书是我们的事业,育人是我们的目标,做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政治教师应该要求自己:跟着时代走,积极投身政治课教学;更新知识,尽快掌握新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新课程;大胆实践,努力创设个性化的新课堂;增强责任意识,尽显个人智慧,努力做一名新形势下的中学优秀政治教师。

 

 

如何调动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陕西省西安泾河工业区中心学校   梁 虹

随着语文教学的改革,传统式的“你教我学”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调动、激发、引导低年级小学生“主动去学”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短暂一堂课的有限时间,有效地获取到课文中的知识?笔者认为关键要抓住“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语)的特点,善于用形象、直观的表情方式,创设情境,以情生情,让学生感受体验形象的鲜明性,进而来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得知识。

下面笔者就谈谈几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四点体会。 

一、精心备课,巧妙设疑

古人云:不打无备之仗。笔者认为,没有课前的精心备课就不可能有课堂上精彩的教学。如何把课文中的知识输送到学生的大脑,形成他们自己的东西,是我们当老师的责任。因此,在备课时重点要把课文中的知识点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联系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即兴表演,激发兴趣

教学时,老师要时刻把握住低年级学生是处于形象思维发达期的这一重要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表演天赋,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对课文“想知”的愿望。比如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老师要根据教学的进度适时地引导学生开一个“即兴表演会”,让学生扮演丑小鸭、鸭妈妈、丑小鸭的哥哥、姐姐及养鸭的小姑娘等。根据文中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模仿丑小鸭一家的动作神态、语言对话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穿插艺术,加深印象

将艺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情境交融,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愉快而不紧张的环境下学习,潜移默化中学到书本中的知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比如教一首几十字的古诗,学生读几十遍可能都记不下来,可如果我们把它编成儿歌,再想象诗中的画景,并画出来,学生一定对古诗记得很牢,也更容易理解其含义。以此类推,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可借助音乐、录像、课件等电教手段,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活生生的事物,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山河的绚丽多彩,体验感人场面的扣人心弦,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四、转换角色,突出主体

偶尔与学生换一下角色,让学生当老师上台为同学们讲课,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去学”的浓厚兴趣。比如在教《春笋》一课(这里指学生已经对生字的学习掌握了一些方法)时,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老师今天想请你们来当小老师,帮老师把这些生字教给大家,好吗?”学生听后,争着举手要当第一个小老师。我就积极引导他们先自学生字,然后上台讲课。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都埋头自学、相互讨论。十分钟后,一个个举起小手,一名学生上台:“同学们,我来教一个‘破’字。”只见他一手拿生字卡片,一手指着生字教“学生”:“同学们请跟我读‘破、破’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新的偏旁——石字旁,读两遍,右边是一个‘皮’字,左右合起来就是一个‘破’字。”其他同学都很认真地跟他学。一堂课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从课后的练习与作业情况看,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学习,关键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先扶后放,尝试让学生做老师,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

 

 

美术课中的德育渗透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小学  丛 琳

实施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学校各个领域,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的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而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已引起广大小学美术教师的关注和思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如,在上《认识三原色》一课时,让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解,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于是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试管内,再拿三个空试管,一齐放在试管架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试管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试管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像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调色方法,效果很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 

二、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参与学习,进行创造。因此,应加强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以下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 观察能力的培养。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画的多看的少,这时教师就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并说出绘画对角的结构、颜色、明暗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经过多次反复训练以提高学生敏锐感觉事物的能力。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思维就有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绘画就水到渠成。

2. 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是小学美术学科体现得最为充分的一个方面,尤其在手工粘贴画中,它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画、剪、粘贴缺一不可,充分调动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进行。 

三、注意渗透德育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我在教学中曾做一番尝试,就是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在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教育。

总之,要真正推行美术素质教育,就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而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 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学得开心、愉快,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 

 

 

如何激发初中生学英语的兴趣

江苏省射阳县海河初级中学 王 慧

在英语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这是学习好英语的前提和保证。那么,应如何保持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呢? 我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做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以真挚的爱心铸造和谐的情感 

教与学是师生双向的共同活动,而情感犹如一根纽带把师生连为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英语教师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树立信心,培养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加强教育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情感是人的心理机制的中心,是一种很强的内在动力。教师对学生没有情感的投入,就没有成功的教育教学。学生初学英语如果有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就很容易产生再次感受相同情感的冲击,这就是欲望和学习兴趣,其前提是教师真挚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爱对学生关于英语学习的接纳和喜爱有着重要的意义。坦荡积极的性格,真诚关怀的态度,热情饱满的情绪,以及对学生适度的宽容,都能使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喜爱。

二、通过幽默的语言艺术,使教学富有情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善于应用愉快教育这一手段。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要重视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而且要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把有意和无意统一起来,使学生在高度集中,又精神放松,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进行学习,这样便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就应寓教于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增强记忆效果。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有利于师生间的感情交流。

三、创造直观、生动、自然的教学环境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当就课本所提供的素材,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每教一个新知识,都有意识地根据教材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使学生回味无穷,增强记忆效果。反之,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感到英语教学枯燥无味。如用连续追问的方法使学生领悟词义,既是操练又是交际,增长了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互相连贯的句子和具体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悟出词义,这比教师说出和写出词义要好得多。用这种方式教学,学生可以学到流利自然的语音和语调,也能想起情景,看到情景就能说出描述情景的句子,同时也学会了单词的意思和用法。另外,还可利用情景进行教学。课堂情景教学形象、生动、直观比较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思维。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提高脑细胞的活动能力,才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全神贯注地学习。使用情景教学法,教师的语言要尽量适合学生的理解程度,有些教材内容可以利用教具、图片、幻灯及动作来呈现。在语法教学中,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歌诀的形式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加深理解。 

四、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兴趣 

1. 背诵记忆法。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对话练习和材料,对话练习和课文是有内容,有活力的材料,在课文情景中不但易记住单词,遗忘率较低,还能记住词组的固定搭配,习惯用法和各种短语,也能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归类记忆法。归类的方法很多,可按学习用品、交通工具、动物、植物、人物等分类;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性归类;将基数词、序数词等归纳在一起。将单词归类记忆,学生记得清楚,记得牢。 

3. 对比记忆法。把同义词、反义词、同音异义词、形近词、字母组合以及发音规则和不规则的词放在一起对比记忆,有助于提高学生辨析词义和读音的能力。

4. 图表记忆法。针对学生对名词复数、动词单数第三人称、动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等词尾变化易于混淆的情况,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简表。从词尾的变化规则,读音规则到用法,学生从表中一目了然,强化了对词汇的记忆。

 

第三版

 

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 晋城市泽州县犁川中学  曹艺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些体验: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前我们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口授、粉笔、黑板、教科书,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仿真各类情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综合运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表现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地理课中地球的自转与四季的形成等知识点,学生不易理解,但运用视频或动画手段展示其过程,使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了魅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扩大课堂中的信息量,强化教学要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语文课上,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与作者或作品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或视频剪辑。教师可以按教学的要求,把包含不同特征的各种教学资料组合在一个课件中,每一个课件包含课文的要点,练习题、以及相关的图片、音像、文字、提问等,通过课件无疑对课堂教学或复习带来好处,更是能利用有关材料,突破教学上的重难点,从而强化了教学要点。

三、多媒体的信息的多样性可提高学习的效益。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官并用的境地,突破了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和局限,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人的自然思维习惯,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高的学习效率。

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原则

一、适度运用原则。毋庸置疑,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不能过滥,否则,多媒体课件便有花拳绣腿之嫌,一定要注意把时间和空间留一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理解、想象和思考,还可以让他们去交流,让他们去提问。我曾经在自己的教学班上做过一个民意调查,20%的同学反应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易疲劳,10%的学生要求每节课留一定的时间给自己消化刚学的知识。

二、适量信息原则。多媒体教学课信息量太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一种看法认为多媒体课的信息量就是要大,只有大信息量,才能体现多媒体的优势。实际上,信息量太大会使学生囫囵吞枣,应接不暇。适度信息原则就是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为主要手段,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量的信息,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和扩大视野的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进而理解和吸收。

三、有机结合原则。是不是所有的课都用多媒体技术表现效果最好,回答是否定的。“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例如:数学的方程求解、物理的公式推导等,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不一定比教师与学生一起边推导边板书效果好;而生化实验教学用多媒体课件有时就比实际演示更直观,更具有说服力。只有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用,取长补短,才能真正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进课堂,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能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的操作技术和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使用,必将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大的活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魅力。 本人在教育教学中的这些体会,还有不成熟的地方,信息技术发展特别快,有很多专家、同仁都在做有益的研究,到底该怎么做,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让信息技术走进常规课堂,是需要我们教师共同努力的。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第201729期
下一个: 第200910期
上一个: 第201729期
下一个: 第200910期
上一个 : 第201729期
下一个 : 第200910期
上一个 : 第201729期
下一个 : 第200910期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