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2024年5月1日总第1780期

2024年5月1日总第1780期

【概要描述】

2024年5月1日总第1780期

【概要描述】

详情

总第1780         20245月1日

 

一版

 

播撒劳动种子  绽放成长之花

——浙江省平湖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邹红艳

“快来闻闻,我们今天做的这些鸡蛋糕好香啊,我们这组好棒哦……”这是浙江省平湖市崇文小学近日劳动食育课上的精彩一幕。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劳动教育已成为教育人的共同选择。自平湖市于2021年10月被确定为“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以来,平湖市教育局立足地方实际,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在场域建设、课程建设、特色发展、区域合作、评价引领等方面深耕细研,开拓创新,打造了“五育融合”的平湖劳动教育新范式。

 

海南省屯昌中学:“宝藏课程”为课堂添彩曾毓慧

新奇、有趣的校本课程,被许多学生称为“宝藏课程”。海南省屯昌中学近年来开设了许多有新意、出新彩的校本课程,同时挖掘“寻常”课程中的新奇元素,让校园生活充满活力。

 

国家安全教育进校园

近日,安徽省含山县司法局、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含山实验小学联合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司法局工作人员通过主题宣讲、微视频、趣味游戏等多种方式向学生普及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学生们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识,共筑国家安全防线。

欧宗涛  甘娟/摄影报道

 

教育部部署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记者  王峰)

本报讯  为全面加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管理工作,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2024)的通知》,要求全面排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和公民同招入学政策、规定、程序、办法,增强招生入学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透明度,坚决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现象,严肃查处各类跟招生入学挂钩、关联的收费行为,健全公平入学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

 

四川着力保护未成年学生权益(记者  王峰)

本报讯  为切实提高全省未成年学生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预防和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学生犯罪,保障在校未成年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平安校园建设,412日,四川省人民检察院与四川省教育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十项协作机制 加强未成年学生权益保护的意见》,围绕防范校园欺凌、建设平安校园等难点重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制度和举措。

 

二版

 

践行教育家精神  当好学生引路人(骆效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并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深入理解教育家精神提出的丰富内涵,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读书沙龙”让校园书香味道更浓

——记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泉街小学教师读书沙龙活动蒋振峰  刘 霞

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阅读是教师成长最持久、最扎实、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和源头活水。为提升师生对阅读的兴趣,营造一个爱读书、勤读书、会读书的校园氛围,创建内涵丰富的书香校园,近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泉街小学第三届“读书节”正式拉开帷幕,首先迎来的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师读书沙龙。

 

浙江省平湖市黄姑实验学校:“童”频共振  为城市建设发声(通讯员  王晓)

本报讯  儿童是城市未来的主人,儿童友好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温暖和美好。为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进一步宣传儿童友好理念,切实保障儿童权益、倾听儿童声音。近日,一支由浙江省平湖市黄姑实验学校四到六年级19位少先队员组成的“儿童观察团”在平湖市独山港镇成立,并开启了“‘一米视角’看城市”童代表首次履职活动。

 

辽宁省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第二学校:赓续剪纸技艺  传承非遗精神(通讯员  张邵)

本报讯  庄河剪纸是辽宁省庄河市民间传统美术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庄河剪纸文化,树立本土文化自信,辽宁省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第二学校(以下简称“高新二校”)积极推进非遗剪纸艺术基地建设工作,让学生零距离领略剪纸艺术的气韵。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鹏小学:开展未成年人反暴力系列活动(通讯员  邹蓉)

本报讯  为切实保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日前,福田区景鹏小学联合深圳市温馨社工服务中心(下称“温馨社工”),面向该校六年级学生开展了未成年人反暴力生命剧场培育及展演计划系列活动。本次活动通过专题课程和生命剧场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安全教育知识,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勇敢地对校园欺凌说“不”,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三版

 

浙江省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

构建成长共同体,促进班主任成为卓越的教育者(陈鑫卉)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在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两年,浙江省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充分发挥区市名班主任的领头雁作用,发掘年轻班主任的钻研精神,成立校级名班工作坊,以抱团式成长载体带动年轻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与班级管理经验积累双轨并进。同时,名班工作坊的运营与发展也反向推动德育管理干部的思考与成长,充分激发年轻德育管理队伍的能量,更好地推动立德树人工作。

设计基于班情的班主任研修模式

工作坊,源自英文Workshop,又名为研讨会或研习会,是指围绕一定的主题和目标,一群参与者不断对话、相互学习和共同创造。学校名班工作坊,既是一种班主任成长共同体,因专业成长方向或成员间的人格魅力、志趣等因素聚集;也是一种创新的校本班主任研修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五大环节,推动学校年轻化、素养高的班主任团队快速成长,成为卓越的教育者。

 

探秘污水净化,寻趣生活化学

广东省深圳市龙津中学学生走进水务公司(邱警通)

日常生活中,人们用完的“废水”直接流进下水道。这些废水最终都去哪里了?到底是谁在帮我们远离污水的脏乱臭?

世界水日来临之际,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龙津中学校长谢芳青、科研处副主任丘警通、化学组科任老师和心理组朱琳老师带领部分龙津学子走进东莞市大岭山永溢水务公司,以化学的视角深入探索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和环保技术,引领学生深入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探索与化学相关的职业发展路径,激发龙津学子对环保事业的兴趣,为未来的生涯规划提供新的启示和方向。

 

王龙利:用艺术点亮特殊孩子的人生(单克锋  周亚)

“这群特殊孩子用乐器之王唢呐奏响了他们对土地和丰收的礼赞,让观众看到了他们的情怀。”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王甦在观看了残疾儿童表演的情景舞蹈剧《欢天喜地庆丰收》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作为江苏省唯一入选作品,《欢天喜地庆丰收》参加了2024年由国家文旅部组织的全国文化馆“乡聚中国年”大型文艺演出,并在央视17套展播。这个由徐州市铜山区特殊教育中心参演的情景舞蹈剧,把传统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现代舞蹈相融合,抒发了农民丰收的喜悦,舞出乡村振兴的活力,给观众以全新的观感体验。

 

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静美小学常态化开展学雷锋活动

■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李艳清

丹心如画学雷锋,一片赤诚筑文明。多年来,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静美小学在市、区关工委、教育局关工委的帮助指导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雷锋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赓续践行“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服务理念,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让雷锋精神在校园里落地生根、薪火相传,追“锋”少年在静美的蓝天下正逐梦成长。学校先后被授予沈阳市学雷锋活动示范校、大东区学雷锋先进单位 、大东区“学雷锋活动基地校”、大东区优秀雷锋中队等光荣称号。

 

四版

 

重庆科学城西苑小学校:“小学校”做“大文章”,构建教育生态协同化(丁世洪  邓莉)

重庆科学城西苑小学校地处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最南端,学生少,规模小。近年来,本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积极探索“1+N”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机制,凝聚多元主体形成共识,践行“光合教育”,构建“有氧课程”,建设“自然美苑”,着力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圈。

一、体系协同

1.建立协同育人共同体

以“目标一致、沟通协调、共同担责”为基本遵循,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链接家庭和社会各界,建立共育共同体,多方联动发展,达成几方共识,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为此,学校在属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由联系教育的副镇长牵头,会同镇文服中心、社事办、市场监管所、派出所、社区、商会、小区物管等社会组织,成立“校家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围绕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指导、协同育人机制等课题,通过“线下座谈交流、线上及时沟通”等方式,协调好多元主体责任分担与共担之间的关系,形成高频高效互动机制,开创协同育人新样态。

 

用好朋友圈,助力教师自我成长(周国平)

最近我在思考——媒体如何推动教育发展的?我想,无非就是通过各种采访与教育人对话,促进教育人思考和提炼,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迭代。再通过报道的形式,让教育人被更多的人看见。反馈和鼓舞让教育人有了继续前进的内驱力,也将越来越优秀。

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媒体人。朋友圈作为媒体,本质是分享、传播和表达自己,它是人的第二张脸。打造优质朋友圈,就像给自己精心化妆,时刻向别人展示出最好的状态,让人如沐春风。因此,用好朋友圈,同样可以起到“教育媒体人”的作用,推动教师的自我成长。

 

优秀校长应做到“六要”(陈华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可见校长的形象在学校整体效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优秀校长应具备什么样素养呢?笔者认为,应具有以下“六要”。

一要做到自律。树立廉洁自律形象是校长“好形象”的最基本要求。它要求校长注意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做到掌权为公,不谋私利。不管是订制度,还是办事情,都要从学校的整体利益出发,克己奉公,而不应该从自己的一己私利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有威信,才能得人心。现在提倡“阳光操作”,实行政务公开,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必然,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让全体教师来参与,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开展合作,更好地发挥集体的力量,使整体素质和工作质量上升。暗箱操作,只会带来管理的混乱和落后,带来教育工作的被动,甚至带来搞关系大于搞业务的坏风气。总之,校长要廉洁从教,廉洁从政。

 

五版

 

以美润心,推进美育与思政协同育人(王晓野)

我是一名专业美术教师,为了实现以美润心,推进美育与思政协同育人这一目标,我创办了“山里红美术教室”。

“山里红美术教室”坚持“向美而生、以美育人、以美润心”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优势,积极探索美育新模式,形成以学生、学校和村落间的社群模式,让学生、家长和村民都享有美育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村民的审美水平、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润物无声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种子深埋在学生的心底,并绽放出文化自信之花。

 

巧示范  “慧”引领(瞿春红)

“明天古诗默写,精确到标点,哪怕错一个标点,也要重新默写。”我话音刚落,一学生阴阳怪气地“哦——”了一声,惹得笑声与窃窃私语声四起。

这不是第一次发生了,班级中的这种不良风气屡禁不止,用语气词、曲解的意思来引起同学的关注,课堂节奏也总是不断被带偏。

《颜氏家训》慕贤篇有云:“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於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这一阶段的孩子,心性正在发展,很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教育的本质是“激发”,老师工作的本质就是激发并唤醒潜伏在每个学生体内处于睡眠状态的能量。因此,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从根本上杜绝这股歪风。

 

用文字记录生活,相信最美的一定在路上(蒋刘敏)

术后第2天,身体没有什么不良反应。老妈依然很关心,问一日三餐是否正常,有没有累着,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可能身体素质原因,完全没有原来想象中的那么疼,这两天也感觉不到什么异样。

下午朋友也送来问候,让我特别感动。听说他们周六还在忙着培训学习,果然,周六努力的还是那么一波人。朋友也嘱咐我多休息,年轻不能成为任性的资本。我也毫不客气,催朋友赶紧写书出版,我等着看作品……

躺在床上实在睡不着,就随便翻出了一本书来看。看到几句话,特别认同和震撼。偶遇一本好书,相见恨晚的感觉。

 

当老师,真好(汪厚旬)

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我就是一直热爱着这个职业——教书!我尤其喜欢听孩子们的那一声:老师好!这不,今天晚上走在街上时,孩子们的一声声“老师好”又让我沦陷在了当老师的幸福里。

说起教书,我最喜欢的就是和这些孩子们在课堂中打交道,感觉只有在课堂中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才能找到当老师的价值感所在,即便是有时候被他们气得七窍生烟!无论再多的烦心事,只要一走进教室一看到他们这些可爱的、淘气的孩子,我的脸上立马就荡漾着阳光(当然,让我气的实在是笑不出来恨不得哭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但毕竟是少数的时刻,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难怪有的老师说我:课堂中的我和平时看到的我迥然不同。我的确是喜欢和孩子们在课堂中同时起飞的样子!

 

趣教全包围生字笔顺(程丹)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想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快速地掌握较难的知识点,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量将知识游戏化、趣味化、形象化,从而让学生做到过目难忘。

在一年级语文课本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中有一项学习内容为“书写提示”,左侧展示了全包围结构的三个生字“国、回、白”,而在其右侧有一串泡泡语提示:“笔顺规则:先外后内再封口。”回顾以往的教学,我发现这一学习内容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因为不少同学在写全包围结构的生字时,总喜欢先写好国字框,再写里面的部件。生字笔顺是一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因为这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处理好生字结构,是否能将生字写得美观且漂亮。到底该如何教才好呢?

 

六版

 

浓浓语文味  悠悠劳动情(吴清宇)

纵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册都有很多可以与劳动教育融合统整的点,非常适合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那么,该如何立足语文教学,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达到有效的学科渗透呢?

一、感受诗意劳动的画面

二、渗透劳动技能的培养

三、品尝劳动成果的芬芳

 

“开心农场”绘就不一样的课堂(宋贞)

校园有一开心农场,无论春夏秋冬,从来也没有寂寞过。春天里金黄金黄的油菜花,鲜嫩鲜嫩的蒜薹;夏天里红红的西红柿,青青的豆角,紫紫的茄子,耀武扬威的螳螂大将;秋天里圆滚的南瓜,粗长的玉米,活蹦乱跳的蚂蚱;冬天里挺拔的大白菜,洁白的霜雪,还有那呼呼大睡在农场里的各种小虫子。它迎接着一批又一批的劳动者,见证着一堂又一堂别样的课堂。

 

“互·动”模式,让劳动与学科有效融合(胡晓玲)

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除了在劳动课中劳动,我们班打造“互·动”模式,将劳动与学科有效融合,实现多元渗透。

知识“互迁”,融合生“妙”。学科并非孤立存在,通过知识互相迁移,可生成融合之“妙”。首先,学科知识点能充分迁移到劳动中去:学习了数学中的克、千克、吨等概念后,我们班组织了对学校“驷桥农艺社”丰收的网纹瓜、西瓜、番茄等现场称重活动,并抱一抱,感知这些计量单位的真实意义;学习了面积的计算公式,我们又对农艺区进行了实地测量,以确定每平方的栽植量。同样,劳动知识点也可以迁移到学科教学中,深化学习体验:有了学校劳动基地栽种水稻的经历,学生能深刻感悟语文课上《千人糕》里的劳动场景;有了栽种果苗的经历,学生能很快分辨科学课中的各类土壤……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王辉)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有30多篇课文的内容和劳动有关,是进行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有效载体。

一、劳动观念的树立

劳动观念是指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劳动、劳动者、劳动成果等方面的认知和总体看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基本态度和情感。无论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邓小平爷爷植树》中伟人的身体力行,带头垂范,还是《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笔下父母为养家糊口的辛勤劳作,亦或是《千人糕》里无数普通劳动者的默默奉献,都可以让学生从文字中真切地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懂得劳动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认识到劳动能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从而树立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

 

在语文学科中融合劳动教育(查达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那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融合劳动教育呢?笔者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爱上了语文,还爱上了劳动。

在童话童谣中“爱劳动”

在古典诗词中“懂劳动”

在传统节日中“会劳动”

 

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如何融合(陈超扬)

劳动,乃缔造美好生活之源泉;教育,乃培育未来人才之基石。身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需积极探寻将劳动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路径,以期为学生开启一段富有意义的学习之旅。

首先,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通过深挖课文中的劳动场景、劳动者形象等元素,学生能更为真切地领略劳动的魅力,体悟劳动的价值与意义。譬如讲解《愚公移山》时,我引导学生感受愚公坚定不移的劳动精神,体会其为实现目标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使学生在讨论中深刻认知劳动的价值。又如《卖油翁》一文,同样是劳动教育的优秀素材。经由剖析卖油翁的娴熟技艺,可让学生明白劳动中熟能生巧的道理,知晓唯有经历长期的实践与努力,方能达到精湛的技艺水平。而《台阶》里,父亲为了建造有高台阶的房屋,日夜辛勤劳作,这种为了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劳动对于实现梦想的重要意义。

 

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如何融合(周凤丽)

我们学校的劳动理念是:我劳动,我参与,我成长,我快乐!在实际教学中,我把劳动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体验劳动带来的成长和快乐。

一、劳动启蒙,学习就是劳动

学习是一种复合型劳动,学生的听、说、读、写中既有脑力劳动,又有体力劳动。我给学生渗透的理念是学习是一种劳动,特别是在低年级,大声朗读是劳动、书写是劳动、动脑筋思考问题更是劳动,谁热爱劳动,谁勤快,谁就更聪明。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孩子们读书声音更响亮了,写字更积极了。

 

七版

 

缓解焦虑,从有效沟通开始(杨丽玲)

小宇(化名)妈妈又打来电话。自孩子升入六年级后,她的电话愈发频繁起来。可以说,小宇妈妈是班里责任心最强的家长,却也是最容易焦虑的家长,但凡孩子出现丁点小状况,都要和我沟通。她对孩子要求很严格,对学习成绩尤其看重,即使只是小测试,若小宇没有达到她的期望值,就会打电话询问我哪里出了问题,需要买啥资料进行补救。小宇爸爸因工作经常不在家,她每天也要工作到很晚才能回家,所以她在小宇房间装了监控,便于工作期间了解孩子的动向。有时,她在监控中看到小宇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回家后会不自觉地生气,批评、责骂小宇,甚至多次动手。但小宇并没因她的“暴怒”而改变,进入六年级后开始公然和她对抗,甚至关紧房门不让她进入。亲子关系异常紧张。

 

创意家访——点亮学生心灯的新探索(汪家明)

家访,这一传统且重要的家校沟通手段,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依然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家访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如何让家访更加有趣、有料、有效,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实践中,我尝试了一些具有创意的家访方式,不仅让学生和家长感到惊喜,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真的教育,让美好发生(陈婕)

陶行知先生曾言:“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自从踏入行知这所充满生活气息的学校,我对于教育的理解逐渐变得深刻而多元。学校的每一处细节、每一次活动,都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教育的真谛。

 

师生共读润心田  同筑梦想谱新篇(赖弘)

读书,如沐春风,既增长知识与智慧,又提升自我素质,实为人生一大乐事。师生共读一本书,不仅督促学生勤学不辍,更激励教师自我提升。同书共读,彼此交流,不仅增进了师生情谊,更在无形中共同成长,收获满满。如此读书之法,正是教育之美事。

 

八版

 

当十岁成长礼遇上母亲节,感动值拉满!(刘瑞芬)

《礼记·曲礼》有云:“人生十年曰幼,学。”十岁,是孩子成长的里程碑,标志着从儿童到少年的转变,是人生的新起点。十岁成长礼,是“八礼四仪”中的重要仪式。我们举行十岁成长礼,让家长和老师共同见证,一起度过这个十岁的集体生日,旨在为孩子们的童年增添一份难忘的美好回忆,以此礼赞他们的成长,祝愿他们未来更加美好。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单祥英  向道玉)

“责任担当”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大素养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家庭影响和社会集体生活体验的缺乏,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承担责任的意识和勇气。因此,通过各类活动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周记预防校园欺凌(李成林)

身为班主任,我深知校园欺凌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发现通过阅读学生的周记,可以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捕捉班级中的细微变化。周记成为我预防和及时发现、处理校园欺凌现象的得力助手,为学生营造了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从冲突到理解(白娟)

晚上,夜色如墨,我匆忙赶回办公室,准备迎接即将开始的晚自习。突然,一位女同学眼含泪水,冲进了办公室,她的情绪显得异常激动。从她断断续续的哭诉中,我逐渐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原来,她被隔壁班的男生误解并嘲笑为早恋,这让她倍感羞辱和委屈。她曾向其他老师寻求帮助,但随即发生的言语冲突让她感到更加孤立无援。

 

让每颗“星星”都闪亮(杜长军)

人是需要鼓励的,尤其是孩子。他们如同初生的嫩苗,渴望阳光和雨露的滋养。当孩子体验到“我能行”的喜悦时,当他们的努力得到肯定时,当他们在师长的鼓励下茁壮成长时,他们的内心会愈发坚定,勇往直前。

 

参与感:教育的核心动力(王弯弯)

学校的黑板报评比活动中,我班没能获奖。小天(化名)为此抱怨,说每次出黑板报就是那些人,别人都没有参与的机会。我意识到,学生其实更在乎的是参与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