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726期

第201726期

【概要描述】

第201726期

【概要描述】

详情

201726   2017930

 

第一版

 

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培养“真善美思勰少年”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张云明

学科育人遵循学生身心成长发展规律,深刻挖掘各学科的育人元素,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是丰富德育载体,拓宽德育渠道,提高德育成效的重要举措,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真善美思勰少年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发挥课堂德育主阵地作用,给学生创建一种富有生活气息、生动有趣、能引发情感共鸣的学科育人情境,让德育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以学科育人为点,构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补充的育人格局,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阳光健康成长。结合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新学科育人评价体系,助力学科育人向更高层次推进。

(一)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学科德育资源,切实发挥学科育人实效。

1.借助信息化生态课堂平台,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内在德育价值,强化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的契合,充分发挥学科独有的育人功能,激励学生主体参与,唤醒学生主体情感,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结合学科特点,挖掘学科课程中的德育渗透点,整合编写初中所有学科的德育渗透教材,明确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和途径,为切实发挥学科育人实效提供资源支持。

3.进一步挖掘学科教育本质,丰富学科育人形式,拓宽学科育人途径,搭建学科育人多样平台,积极发挥学科育人的作用,提升学科的育人功能。

(二)建设“真善美”课程体系,运作社团活动形式,搭建学科育人课外拓展平台,构建全方位学科育人体系。

1. 秉承“和谐生态,自由生长”的核心价值观,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每一个孩子的需求和不一样的成长方式,建设科学求真、人文向善、艺体尚美的“真善美”课程体系。

2.以全员参与、选课走班的社团形式运作“真善美”课程体系,形成魅力语言课程、传统文化课程、科技创新课程、阳光体育课程、灵感艺术课程、自主管理课程等六类课程群,实现学科育人课外有效延伸,搭建多元的学科育人拓展平台,构建全方位学科育人体系,提高学生审美道德认知能力。

3.以耕道文化为引领,着眼学生培养目标需要,着力学科育人功能发挥,总结既往经验,不断完善“真善美”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整合,无限放大学科育人影响,培养真善美思勰少年。

(三)积极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学科教学与亲身体验结合,推进学科育人校外延伸,筑就校外育人高地。

1.将学生课堂学习与学生观察社会、探究社会、服务社会的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学科内容,在体验中形成优秀道德品质,内化学科育人功能。

2.充分利用高阳独特的校外文化资源,对各学科课外实践活动进行必要整合,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探究社会和服务社会,让学生有直接体验社会的成长经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搭建活动多样平台,借力活动的推动作用,助推学科育人工作向纵深发展。

1.开展学科育人经典案例、精彩课堂、精品学科和精英教师评选活动,树立工作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引领学科育人工作发展。

2.借助1751工程等各种平台,开展学科育人专家培训或主题研讨,开阔老师思路,交流工作心得,碰撞各自智慧,相互取长补短,彼此借鉴提高,助力学科育人工作向纵深发展。

(五)完善制度建设,提供政策保障,提升学科教师育人能力。

1.积极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教师一岗双责制”, 进一步提高学科教师一岗双责、教书育人责任意识,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2.制定并完善《高阳中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细则》、《高阳中学班级教育委员会工作制度》《高阳中学学科德育教学常规细则》《高阳中学学科德育教学评价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制度,为学科育人提供强大的政策保障,提升学科教师的育人能力。

 

 

良好的习惯从养成教育开始

辽宁省沈阳市珠江五校溪湖校区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记得我曾经刚刚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第一天走进教室上课,真把我吓了一跳:预备铃响了,学生还在教室里追逐打闹,上课立正立不直,坐也坐不端正,随意讲话、插嘴,排队出操乱哄哄,课间还喜欢在地上打滚……长期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深地懂得低年级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期,让学生养成一系列良好习惯呢?我决定着重抓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以课堂生活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文明礼貌、卫生和劳动习惯等方面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学、自理、自控的能力。

一、兴趣、训练促进习惯养成

抓学生不良习惯的转化、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来说,都是一个艰苦甚至是痛苦的过程。我的做法是:反复训练、严格把关、激发兴趣、养成习惯,在对学生进行排队出操训练时,我要求学生集合站队做到“静、快、齐”,听到口令,老师数三下,“声落、动止、队形成”。慢了,解散重做,做好了表扬,反复训练,直到达到要求,形成习惯为止。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单调训练容易乏味,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发现有谁坐不端正,我就让学生念:“小手放放好,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仔细。”在训练学生正确的坐姿、立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时,我在班上找小榜样,开展“请你像他这样做”的有趣活动。请小榜样做出一个正确的姿势并说:“请你像我这样做。”同学们立刻学做,并说:“我就像您这样做。”我还不断更换小榜样,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学生的习惯在有趣的活动中进一步得到强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竞赛活动巩固良好习惯

纠正不良习惯,形成良好习惯,需要不断的巩固训练,需要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上进心。为此,我们开展多种比赛活动。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我班存在的问题,然后讨论从哪些方面来开展比赛活动,最后制定出评比方案和一系列评比要求。我在教室后方增加了“小组擂台榜”。每天从早读就开始评,评出“早读之星”,上课评出“纪律之星”“爱动脑之星”等等。通过这样的争夺亮点、红旗的竞赛活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得到了及时提醒、督促,逐渐形成行为迁移,养成良好习惯。

三、晓之以情激励习惯养成

低年级的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作为班主任要创设更多教育机会,使学生在入情入理的教育中体验到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为此,我每天都会利用晨会课时间,及时把班中出现的情况和发生的事情,和孩子们一起分析,引导他们学会辨别好坏。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对做了错事的学生提出要求,寄予希望,使孩子们体会到,老师是爱他们的。

四、家校联系带动习惯养成

学生的进步与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不仅沟通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要求他们培养孩子独立作业的习惯,等作业做完了再检查,作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们明白作业是自己的事,一定要自己完成。经过家长的配合,现在我们班的学生都能做到主动独立完成作业,基本不需要家长提醒和督促。

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而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一位哲人说得好:“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东西活着。”相信每一位智慧的老师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适合自己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受益终生!

 

 

“五个一”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刘庄小学   朱玉国

一、树立一个观念,做到依靠人。作为班主任,我们应首先改变观念,转换角色,淡化管人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老师应有意识地“向后退”,让学生进入班级工作的“前台”,引导和锻炼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行为。有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事必躬亲、无所不管。这样做的后果,一方面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陷入没完没了的琐碎杂事之中;同时也就造成了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不是上山砍柴,用力不是办法,一定要用心,懂得放手。只有做“懒”老师,才能教出勤快的学生。

二、夯实一个基础,做到激励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现班级民主管理,我们要注重运用班规来规范学生行为。班规不是用来压制学生的,而是用来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要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敢于畅所欲言;做到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认真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只有建立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而确定的班规,才能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满足,提升学生“当家作主”的话语权。

三、强化一个核心,做到凝聚人。一个班由几十个学生组成,学生真正成为管理班级的主人,很大程度上要看班干部能力的强弱和作用发挥得如何。选任班干部应该寻求同学拥护和愿为同学服务两方面的统一,而民主选举的形式无疑实现了这种统一的最优化。通过民主选举,让同学们觉得学生干部是大家共同推选的,也就愿意接受他们的管理和监督。同时,这样选出的干部,也会让每一位当选者深感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担负着同学们对自己的信任,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更严格,对班集体也会更热爱,服务班级的热情也会更高涨。

四、把握一个原则,做到激发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做主人的空间或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管理的能力,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做,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才能真正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为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可以在班级中全面设岗,人人竞岗,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获得快乐。学生在参与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学会了换位思考,参与意识被唤醒,并在管理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了强化,逐步树立了“班级是我家,管好靠大家”的观念,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个人素质也得到了增强。

五、注重一种强化,做到尊重人。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学生都渴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获得成功与认可,因此,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正强化”。一方面要积极征求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感到“受重视”;同时做好对学生的管理进行日小结、周评比、月总结,指出学生管理中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并且提出建议。当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旦成了班级管理工作的受益者,他们就会把班级管理工作当成自己“分内”的事,发自内心的喜欢并且自主参与其中。

 

 

用心管理班级,用爱培育桃李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中心小学   张延海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将会对每一个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班主任如何发挥其引导和管理的作用,建设和谐班级,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现根据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保护环境卫生,我会主动捡起废纸;教育学生不迟到,我每天会早早走进教室;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班级里,班风正学风浓。

二、自主管理,培养能力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在一个班级里班干部的作用不容忽视,每学期初我都重视班委会的组建工作,通过自荐和同学推荐等民主方式选出有能力责任心强的同学参与班级管理。他们各负其责,班级的卫生、学习、纪律经常受到表扬。每周五第三节课曹雨晴、殷纤雯等几个小干部会秩序井然地主持主题班会,总结一周来班级的各方面的工作情况,以便于下周更好地开展活动,他们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和同学们的榜样。记得去年我校组织会操比赛时,我放手让文体委员利用阳光体育活动和其他时间组织操练入场方式、队列队形,入场口号由学生干部和全班同学协商制定,同学们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一等奖。   

为了让所有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我采取了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值日生要负责当天的学习、卫生、纪律、收发作业等,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在值日中学会管理,更重要的是值日生首先就得管理好自己。实践证明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工作,也能尽心尽力去做。每个学生都有组织和管理好自己班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也有参与管理班级的权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了。我班的戚瑜珂、殷纤雯和沈佳沂同学参加枣庄市第三届英语模仿秀获一等奖,曹雨晴、李月瑶、殷纤雯等几位同学在我的辅导下认真开展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小课题《对人灯舞的调查了解》研究获区级第五届小哥白尼杯科技创新大赛,曹雨晴的电脑科幻画《寒雪傲梅》获区一等奖。

三、春风化雨,沐桃育李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但要爱班上的小天鹅,更要爱丑小鸭。如我班赵阳同学,学习习惯差,写作业非常潦草。我没有放弃他,而是耐心说服他,抓住他的点滴进步,不断鼓励他,在学生面前夸奖他。渐渐的,他的字工整认真了,而且成绩也有了进步。我发现李晓阳同学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那,很少有人和他一起玩,一旦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就会有人嘲笑他。多么孤独无助的小男孩!于是我有意在课堂上给他表现的机会,帮他树立信心,改变同学们对他的态度。课间或午休时,他经常来向我倾诉他的烦恼与迷惘,快乐和喜悦……而我总是耐心地倾听,或分享快乐或开导指点,然后小男孩会豁然开朗,会心满意足地离开。他考试成绩一路上涨,一个后进生如今竟然可以考到八十多分,他开朗起来了,朋友多起来了,成了一个阳光自信的男孩。我愿意做个爱的使者带给孩子温暖。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平凡而辛苦的工作,可我却乐在其中。当我看到我们的班级朝气蓬勃,不断地向前发展时,当我看到自己的学生茁壮成长时,所有的辛苦与汗水都化作一股甘泉流淌于心间,我自豪我幸福,我是一名班主任。

 

 

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小学   张守勤

一、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部分老师对口语交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因为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因此并没有重视口语交际的实际训练。对于小学语文交际教学,更多的老师认为口语交际就是平常的口头作文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普遍做法就是,先给学生安排训练的理论题目,然后再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浏览性的检查,这样错误的认识不仅没有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还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

第二,学生缺乏主动性。我国的教育模式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不仅使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只单纯的重视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而且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并没有主动的参与意识,这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三,缺乏实践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设口语交际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日常交际的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行为习惯以及待人态度的培养。然而,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对学生实践性的交际训练依然十分缺乏。这主要体现在,首先,老师没有准确理解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质目标,大多时候老师都错误地将口语交际当作口头式作文课,因此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不仅没有发挥口语交际的实效性,还使学生的交际训练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然后,口语交际的训练只限于部分成绩好、思维活跃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第四,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大多老师都简单地理解为教材内容,而没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因为老师对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就导致了学生实际口语交际的效果并不明显。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第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立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和兴趣,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自己思维的广阔性以及发散性。因为思维的广阔性不仅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条件,还是促进学生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关键因素。老师要经常性的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表述。如扮演课文当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对话,故事后续等等,通过这样的情境对话,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

第二,提供足够交流空间。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充分的互动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如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是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来达到思想意识交换的目的;也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个主要体现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角色的互换来进行一种思想上的平等交流,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口述的教学过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活动中。再如集体式互动,集体式互动包括小组学习模式的交流、全班学生的共同交流以及面向社会的广泛交流等。这种集体式的交流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交际面,还能有效地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第三,引导学生掌握交际方法。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老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通过传授口语交际相关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在学生的训练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不断的尝试中,体会口语交际的实际价值。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地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存在的问题出发,改进不足并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学习和实际训练,这不仅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打造开放式思想品德课,实现立德树人德育目标

广东省深圳市新华中学   廖顺学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指明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思想品德课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要把“立德树人”德育目标和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为此,我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时候,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改变师生角色与关系

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而教师应成为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为学生服务,课堂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

二、改变教学模式,坚持素质教育在课堂

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学方式决定着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前提和基础,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结果和目的。

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改变传统单一、被动、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法,变为以主题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

部颁新教材的一个特点就是贴近学生生活,每课都有开展主题活动的操作空间,因而开展主题活动十分可行。

通过主题活动,改变传统个体学习、局限书本等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变为合作、体验、探究学习等开放型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调查,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如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辩论、朗诵、歌唱、诗词欣赏、演讲、故事会、新闻小记者、调查等方式,寓教于乐,深入浅出,提高实效,从而实现引领学生认知能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关键能力的提高,破解传统课堂无法满足全体学生发展、找不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途径,促进德育目标有效高效。

三、课内外相结合,打造活动阵地,创新教育载体

中央关于《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育德与育心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因而思想品德课要探索从封闭的课堂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社会。

一是打造有效活动阵地,寻求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实现的有效支撑点。        

活动阵地是有深远影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现载体,可以在教室墙壁固定地方,定期或不定期通过建设诚信承诺墙、法制角,或张贴手抄报、小论文、演讲稿、采访稿等形式实现教育目的。

二是充分利用烈士陵园、历史博物馆、红色革命纪念地、名人古迹等基地,通过祀墓、参观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前辈优良品德、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达到教育目的。根据教材编排的内容,涉及到相关内容时,带领学生现场参观,比空洞的说教好很多。

三是顺应互联网+时代特点,开辟新媒体专门平台,引导家庭参与。

充分利用新媒体受众面广、影响深远的特点,开辟系列平台。充分利用qq、班级家校微信公众号、家校互动平台等,把课堂活动的情况及时发送给家长,请家长观课、评课,及时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比如:在学习完“欣赏学习”一课后,我把课堂视频发到家长微信群,初一4班的家长都认为课堂很精彩,觉得孩子们都纷纷发言,很活跃;初一5班家长觉得老师精心选题,畅所欲言的教学方式值得赞赏,还有的家长希望课堂上能够让自己胆小的孩子发言,希望老师给予机会。诸如此类的反映,充分反映了家长们发展孩子能力的愿望。

总之,只要我们贴近学生生活,践行积极德育原则,把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健全人格品格培养有机统一起来,使学生头脑中牢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使良好品行在学生中发挥凝聚共识、引领风尚、规范行为的作用,就能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达到教育目的。

 

 

第二版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山西省大同二中   贺永义

健全的人格就是要求学生珍惜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的人格,做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作为学生人生导师的班主任将如何正确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呢?

一、用高尚品格培养健全人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只有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学生才会真正接受你的教育。尤其作为班主任更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学生的精神楷模,要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班主任要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要用高尚的人格,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丰富广博的知识,文明得体的言谈,去感染、影响、对待、引导学生,要增强立德树人的意识,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从教育的细节入手,以优秀德行为舟,以爱心、耐心、细心为桨,为学生进行心灵的摆渡。只要班主任以高尚的品格感染学生,学生就会逐渐成为高尚的人,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赏识教育,让学生悦纳自己

自我认同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前提条件。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采取正确的评价机制,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清醒认识失败与成功的关系。班主任更要采用赏识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赏识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发现自己闪光点,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肯定自己的能力,看到自我的魅力,既不能因自身的优点而骄傲,也不能因自身的缺点而自卑,能够悦纳自己。当然赏识教育不是一味的赞扬,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也要提醒指正,激励学生勇于改正缺点错误,不断完善自我,成为更为优秀的自己。

三、尊重宽容,让学生学会悦纳他人

接纳他人是形成健全人格的组成重要部分。接纳他人关键在于能够理解尊重宽容他人。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理解尊重宽容学生,从而正面引导学生能够接纳他人。对学生的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感情和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班主任要有通达事理的心,能认识到过度批评和责备虽出于爱心也只会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平等的、尊重的爱才能感化学生的心灵。以宽容之心理解尊重他们,即使是他们犯了错误。“其实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在对与错的交替中完成身心成长的过程”,当学生犯了错误,对他们批评教育时尊重他们的人格,顾及他们的尊严和感受,谆谆教导,耐心细致,让他们产生信任感,愿意做心灵上的交流,这样使他们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能够自省,改正错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取得教育的效果。

四、冷静理智,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容易逆反、冲动,遇事鲁莽武断,不能三思而后行,结果事与愿违。这是缺乏情绪管理能力的表现。情绪管理是指一个人对情绪的理解和敏感程度以及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中,尤其在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时,首先做到自己要冷静理智。遇事不可操之过急,及时觉察自己的不良情绪,在愤怒的边缘停下来,再看一看,再想一想,冷静思考,做出判断,用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当然负面情绪不是忍耐压抑自我消解,而是要反观自省,从内在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理解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或是剖析自身对这一问题的观念是否存在问题,从深层认识才能理性解决。这样冷静理智地处理问题不仅不会因误判伤害学生,而且让学生懂得冲动是魔鬼,遇事要冷静理智,是控制情绪的良好教材,并且在工作中要和学生分享控制情绪的内化过程,使学生能够有自我控制能力,合理管理情绪。

总之,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教育熏陶,道虽远不行不至,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有所收获。

 

 

怎样有效开展中学生物实验教学

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第二初级中学   庄会德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挖掘和提高探究能力在生物学中有其重要作用。探究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达到知识和技能上的突破,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

进行生物实验,不仅仅是让孩子们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更是为了让孩子们参与到探索的过程当中,体会获取知识的快乐,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但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并非轻而易举。目前学生人数多,班级多,实验室配备跟不上,同时由于学校经费有限,仪器、药品也相当缺乏,并且在课时安排上也很紧张。还有就是实验所需的小动物、植物不易管理养殖……这些都大大限制了生物实验的开展和普及。于是,初中的生物实验课经常会出现:教师演示、学生旁观,分工不明、参与不全,器材有限、人多手杂的现象。针对以上现象,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补充课堂实验的不足,改善生物实验的效果,以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让他们发挥实验操作中的主体作用。

1.让学生自己寻找所需的实验材料。在初中生物实验中,涉及许多小动物,如蚯蚓、鼠妇、鲫鱼、菜青虫、蝗虫,还有一些是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材料。这些材料随处可见,老师可让孩子们自己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去寻找。在收集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许多感受和体验能够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获得对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感性认识。这一过程可组织学生课外分小组进行。

2.实验操作由组长负责并明确分工。在分组活动前慎重确定组员,避免随意性。分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及平时成绩等因素,要让每一位学生能够真正地动起来,并有足够的时间探究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每组确定一名组长负责人员的分工,纪律的维持。而且每名成员都要参与到方案的设计,实验的实施、结论的分析当中。

3.鼓励学生灵活取材进行实验。许多探究实验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在家里完成。有些仪器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来替代。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制成简单的实验仪器或替代实验药品来开展探究实验,不仅是对学校器材不足的有效弥补,而且在家中实验没有老师示范,学生思维活跃,极易摆脱课堂和书本的束缚,摸索出自己独具匠心的实验器具和实验方法。

二、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生物实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动手,更要让学生动脑。使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实践,收获方法,继续探究”,这样生物实验的目的才真正达到了。我认为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做到以下两点:

1.实验的设计各显身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同一个探究实验可以通过不同的探究途径来解决,教师可以给出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自己选择实验材料、仪器、试剂等,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同一个实验课题。例如,探究“鲫鱼鱼鳍的作用”时,有的同学用塑料瓶、细铁丝制作了模型进行实验;有的用橡皮筋或纱布捆绑鱼鳍进行实验;有的同学准备了多条小鱼,直接剪掉鱼鳍进行实验;还有同学拿出了带发条的鱼型玩具进行实验……他们的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动了脑子,参与了设计,并为实验能顺利实施出谋划策。这样的探究活动把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进行了各种创新实践。由于完全的自由设计,既避免了雷同,又体现了个性,虽然很多学生的设计不很成熟且不够严密,提出了一些不太合理的方案,但他们的创造性得到发挥,创新意识得到了加强。

2.结果的分析各抒己见。学生实践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新教材中的实验绝大多数是探究式实验,它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获得结论,部分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实验现象,经分析思考所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教师不能一味指责,而是要予以肯定并赏识,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探究的方法,树立科学的研究理念。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时,要鼓励学生分析原因,并改进实验,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反思。例如在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活动中,许多小组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蚯蚓在玻璃板上爬的较快”,这与假设 “在硬纸板上爬得较快”相违背。汇报时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说在实验过程中有人为的因素,同学们各抒己见,进行了各种大胆的猜测和分析。通过讨论和归纳,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探究是一种外在的行为,是实验教学的深入。在学习科学的活动中,没有自己创造性的独立思维,是不会探究性的学习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应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操作,根据现象分析说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都得到培养和提高。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指导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匡衡小学   侯夫华

作业是语文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获得,技巧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体现创新的多元复合体。     

一、“文本作业” 变为“个性形式”

传统的作业练习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个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作业应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座桥梁。我鼓励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来表达,甚至可以用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用创作的乐曲,用摄录的活动录像,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二、设计分层作业,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老师应在以前的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放飞了困顿的心,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有效的教学设计上去,更好引导学生全面地发展。下面我就中年级组老师在层次性作业设计的点滴做法进行汇总:

1. 作业量分层。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是必要的。每课的基础性练习,必不可少,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至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如背诵练习,一般学生只要按教材要求背诵有关篇目,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多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背下来。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2. 作业难度分层。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我们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例如,学习《妈妈的爱》一课后,布置了以下作业:(l)仿写一篇歌颂母爱的诗歌,也可以自制卡片写祝福的话送给母亲。(2)回家帮母亲做家务。(3)摘抄有关母爱的句子。请学生自由选择,并根据他们的自身水平,确定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努力完成创造目标。这样,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他们语文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三、“标准答案” 变为“合理回答”

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都是不敢越“标准答案”一步。当作业“雪化了变成什么?”学生回答“变成春天”, 如果我们用标准答案“水”来将他的回答一口否定,那么这位学生的想象力也将被我们扼杀了。黄全愈博士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到:“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有‘创’才有‘造’。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如果我们拒绝学生打破常规的举动,那我们也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拒之门外。学完《争吵 》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你喜欢文中的谁?喜欢他的什么?大部分学生谈到喜欢克莱蒂,有一个学生却对克莱蒂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意见,认为克莱蒂只看重友情,忽略了原则,应该对“我”的报复行为提出批评。我认为评价这样的回答不在于看学生提供的答案是否标准,而在于看他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不在于看学生答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为什么这样说,说的有没有道理,有没有独特的思维方法和理解角度,这种与众不同的意见有新意,应予以肯定。

总之,我们必须冲破“标准答案”的樊篱,变“标准答案”为合理回答。

 

 

既然选择,就要风雨兼程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赵阳阳

青春是我人生旅途中一段美好的时光,只有不断地拼搏,不断地挑战,才能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借用《士兵突击》许三多的话:“活着就应该多做有意义的事”。

我很庆幸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带着我最初的梦想,我人生的小船在高阳中学扬帆起航。要做党和人们满意的好老师,现在的我要马上转变角色,我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

既然选择就要坚持,就要付出努力,就像小石头,选择了成为一条路,就算有车碾脚压,就算风吹雨打,纵使粉身碎骨,也要默默承载。就像小船,选择了远航,就算狂风暴雨,就算惊涛骇浪,纵使千疮百孔,也要勇往直前。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矢志不渝

过去人们常常把教师喻成“春蚕”和“蜡烛”,无私地照亮别人,毫无怨言。是什么力量在支持和激励着他们呢?是热爱党、热爱人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和精神。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鲁迅先生的“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的高尚师德,都体现出教师的奉献精神。在师德的激励下,教师努力进取,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储备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的行家和能手。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也是党和国家对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只有忠于教育事业,才能从内心深处热爱教育事业。

二、热爱每个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家庭成员外,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了。所以学生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感受,很大程度上受老师关系的影响很大。 

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把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学生,能激起他们对教师的爱戴、尊重,他们就会热爱教师,信赖教师,把老师的教导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相反,如果教师体罚、敌视学生,会使他们从小养成孤僻、冷漠、缺乏信心等不良品质。后进生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转变后进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爱心和精力,这就需要教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爱每一个学生,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总而言之,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责任感是每个教师所必备的,热爱学生又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动力。对孩子多一份爱吧,因为在给予的同时会多一份收获;对孩子多一份责任感吧,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愧对教师的这个称号。

我作为新老师,需要认识和学习的还有很多,我愿意为我的选择风雨兼程。

 

 

为什么桌椅摆放不一样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崔海强

看到这个题目,你是否感到了我们实验人课改的信息?作为实验人的我,的确尝到了课改的甜头,也正在体验着课改带给我们的快乐。回忆曾经走过教学路子,24字教学模式以及我校的自学——交流——训练模式,牵动了整个实验人,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做真正的主人。

自从去年我们学习了杜郎口的教学模式,我们学校大胆进行了改革,即:(一)自学。教师引导学生自己预习学习内容,根据学科学段的不同, 不同层次提出相关的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写预习笔记,并鼓励学生学会质疑问难。(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整理问题,进行小组交流,组际交流,教师重点点拨。已经懂得了的互通看法,自己不懂的讨论,真正把时间都还给学生,(三)训练。根据学科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各种练习,了解情况,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针对该教学模式,我校首先就是把教室的桌椅摆放不一样了。即由以前的面对讲台,变成了一组一组两两相对。为什么这样摆放呢?为了便于学生交流合作。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形式,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是通过简单的讲授教给学生,而桌凳相对更有利于学生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要进行交流,讨论是学生日常活动中常见的方式,桌凳的变化给学生创造了机会,进行正常的对话或讨论,营造平等和谐,互相学习的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学习应该是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用启发性用语、激励性用语在教学过程中真情投入,做个有心人。

 

 

美术“欣赏·评述”教学三步走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中心小学  

美术欣赏类的课堂教学多年来一直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冷门,在各种美术公开课、评比活动中,很少见到它的影子。究其原因可能一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生怕挖掘的点不够深入、不够准确,引出错误的笑话;二是欣赏评述对于学生而言有些难度,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很难做到气氛活跃、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课堂气氛一沉闷,那么讲课效果自然不会理想。正因有了这样或那样的顾虑,才让我们的“美术”教学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那就是在技法类的教学活动形式上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形成了一种春满园的可喜场面;但是在探究美术本质、理解感受美术多元文化、认识并尊重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这样的精神层面上,我们都出现了一种空缺。造成了学生只会表面上的美术技法表现能力,却忽略了内心的美育素养的积淀,形成头重脚轻、外强中干之现象。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欣赏”一词的解释为: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侧重于感受和体验;对“评述”一词的解释为:评,是议论、评论,述是讲话、陈述。就是在欣赏的基础上,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评论、讲述、表达。针对义务教育段,学生年龄的差异,低年龄的学生,应以欣赏、体验为主,而高年级的学生则欣赏与评述并重。新课标强调,要从多角度去欣赏和认识自然美与美术作品。什么是多角度?一件美术作品的产生,都受到了历史、社会、文化、民族、艺术家的性格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为了能更好地欣赏美术作品,我们就应该带领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去进行欣赏。

一是从美术语言的角度欣赏美术作品

美术语言是指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如点、线、面、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构成一幅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平衡、节奏、和谐等。这些美术语言是欣赏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知识。例如在欣赏《蒙娜丽莎》时,可以从头部与两肘之间形成的三角形构图来体验稳定的感觉,可以从笔触的细腻、田园的安逸来体验妇人富足祥和的生活状态,可以从妇人浅浅的嘴角一笑去体验她内心的平静与豁达以及包容万物的慈怀。

二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欣赏美术作品

美术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幅传世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手法的表现,更是一种社会生活状态的提炼再现。因此在一副伟大的美术作品面前,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讨美术作品的特性,认识美术作品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比如在欣赏《捣练图》时,在引导学生欣赏画面中唐朝的服饰、发型等内容时,还要引导学生观察为什么唐代的妇女都画得那么丰腴。让美术作品从形象认知再升华到社会文化认知。

三是从美术史的角度欣赏美术作品

“欣赏·评述”领域目标的第一条写道: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发展概况。从古至今,各种美术作品异彩纷呈,共同勾画出了博大精深的美术历史长卷。在引导学生感悟这些艺术品时,应该让学生对历史现有大致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提升艺术品位。比如,在欣赏多变的毕加索立体主义作品时,学生初看可能看不懂其表达的含义,这个时候可以借助中国美术作品的对比欣赏,让学生从对比中体验中外艺术的不同特点,从对比中感受因为种族不同、地域不同、宗教不同、意识形态等各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导致世界艺术多元化的事实,进而为理解艺术的多元化打下基础,逐步形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并积极地从世界上优秀的艺术与文化中汲取营养。

要想正确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感受,还要重视对学生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密不可分,如果一个人艺术感受能力弱,他就不可能选择恰当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有了艺术感受,通过恰当的词汇表达出来,感受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只要学生真正认识、体验到了美术作品背后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思想,那么他对美术的兴趣将会从表现形式上的单一热爱转化成一种持久的情感态度。

 

 

关于改进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山西省石楼县马村明德学校    关丽丽

在中学教育中,音乐教育是相当重要的一环。无数事实证明,人类正是通过音乐教育,在审美活动中认识到人的本质、价值、情感,从而培养和完成了人和谐心灵、人格和品质构建。没有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就没有全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就更谈不上素质教育了。

农村中学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教学设备普遍存在着简陋的现象。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学设备相当简陋,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几乎没有。这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方式的创新和音乐艺术实践的展开。

学校管理者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到音乐教学活动正常有序的开展。学校的管理者还普遍认为音乐课是“副科”或“可有可无”的课程。学校管理者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会关系到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对音乐教育的改革发展动态信息和知识相当匮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农村的信息闭塞而导致音乐教师的传统教育思想无法及时更新,另一方面,学校的管理者对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漠视,也导致了农村中学音乐教师对知识更新的非积极态度。

由于学校管理者对音乐课的漠视,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偏低,使得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比较陈旧,许多学校把音乐课仅仅当成唱歌课。在所调查的农村中学中,几乎感觉不到音乐新课程标准所带来的教学方式的变化。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也没有与素质教育接轨,音乐教学还缺少审美性和创新性。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从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实际出发,提出几点建议:

一、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

学校领导及家长要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正确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提高人口素质,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就必须发展音乐教育。

二、加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音乐教育师资是实施音乐教学的重要保证。引进教师,这是缓解师资短缺的重要途径。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加大对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引进力度,来增强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其次,国家也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开展多种形式的支教活动,鼓励毕业生到乡村工作,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为乡村的教育增光添彩。再有,充分利用现有的音乐教师资源。各个学校也可以相互学习、交流、探讨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他们的音乐教学技能。

三、加强音乐教学设施建设

首先,国家应该增大对乡村中小学的教育投资。其次,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让农民有能力承担下一代的健康成才所应支付的费用,以及美育的再投资。改善办学条件,修建音乐专用教室,配备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音响设备与音响资料等。最后,教育部门应当在可能的情况下,对音乐教育的侧重方向有所调整,给乡村音乐教育适当有效的扶持,增强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动力。

四、进一步改进音乐教材

教材是实施教育的依据,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目的要求,编写科学、系统、合理的,具有各校特色的,具有权威性和先进性的音乐教育教材,以此统领我国的各级各类音乐教育。针对乡村中小学的特点,设计符合他们生活和生产习惯的相关音乐曲目和音乐场景等。各地乡村中小学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来选用音乐教材,达到音乐教学的真正目的。

五、把握契机实现发展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人们物质生活提高后,精神文明的发展是必然,结合我省文化强省战略的要求,教育部门应当重视起中学生音乐的教育,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在于陶冶人的情操,在中学教育中重视起来必将影响到全省人民的精神生活。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期,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就没有全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就更谈不上素质教育了。只有实现了我国的乡村音乐教育的发展,我国才能够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

 

 

第三版

 

联系生活实际  提高学生数学认知能力

湖南省衡南县松江镇实验小学   王一国

多年的数学实践让我深深感受到: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一、联系生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学习数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去,以便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为此,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到具体实践中去学习数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数学的实际应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从日常生活方面开始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从而萌发其数学意识,使其产生学习数学的动机,进而真正的喜爱数学,并提高其数学素质。例如:在一年级《元、角、分》这一节中,我就创设了一个“小卖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轮流当售货员,使学生在游戏中,加深了对元、角、分的认识,并要求学生把付钱的整个过程记下来,第二天,口头交流,这样做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也降低了教材的难度,化抽象的理论为具体形象。

同时,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难以理解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在实践中尝试,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巩固,并且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例如:三年级学生在学习了“千米和吨的认识”后,学生难以理解千米到底有多长,我就带领学生到公路上,实践丈量,并带领学生实际走一走两个路牌(1千米)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抽象的数学单位的概念,化解了学习的难度,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数学教学就更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诱发学生的内存知识潜能,使他们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想办法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求创新的能力。

例如:学习加减法及体会加法与减法的关系时,让学生伸出一只手来,看看手指上的数学问题。学生答到:“5个手指,l个手指就是数字1……”这时我就引导他们说:“你们想一想这和我们学的加减法有什么关系?你能从中找到吗?”这一下,学生们又睁大了眼睛不停地搬弄着手指:“1个大拇指和其它4个手指。5个手指减去2个还有3个手指……”。说着说着学生们笑了,他们不仅很感兴趣,而且发现无论怎样变都是这一只手上的5个手指在变化,都离不开5。有时l、4和5;有时2、3和5;更聪明的学生想到:握上拳头是0,那就是0、5和5的关系。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提供进行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能有效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联系实际,进行基础知识教学

小学生由于社会知识、生活经历贫乏,以及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往往感到数学抽象,学起来很枯燥,因此,要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他们所熟悉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教学,以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完长方体的计算方法后,我拿出一个形状不规则的红薯问学生:“它的体积是多少?你们能用刚学过的知识计算出来吗?”学生开始不知所措,后来有个学生提出用刀子把红薯切成长方体,再把碎块拼成一个小的长方体,再分别求出它们的体积。我对这位学生进行了表扬。然后又提出如果不改变它的形状,能不能求出它的体积呢?为了诱导学生,我又分别拿出了长方体的水槽、水,并让学生想乌鸦喝水,曹冲称象的故事。通过启发和诱导,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提高了,有的提出把红薯全部浸入装满水的长方体水槽中,然后把它取出看水槽中水下去了多少,就是红薯的体积。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有关数据,算出红薯的体积。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求体积的基本公式,又通过运用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

山西省高平市城南小学   焦素芳

质疑是通过提出问题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舵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下面我就教学中的体会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预习质疑,主动释疑

首先给孩子营造轻松的氛围,在良好的问的氛围下,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的解放,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我经常鼓励学生独立思索,质疑问难,为学生质疑创造机会,每节课都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提问题。学生的提问未必有价值,但作为教师仍要鼓励,作出正确的评价。

二、围绕课题,引疑解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提出问题,捕捉文章的中心,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①普罗米修斯是谁?②他为什么盗火?③他是怎样盗火的?④结果怎样?讲读课文时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边议,把上述问题的解答进行归类,从而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

三、扣住难点,质疑释难

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我注意教给他们如何思考的路子,让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律,探求文章的脉络,有顺序地把思维引向深入。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启发学习较差的学生多提问题,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解决问题。对他们的进步要及时表扬,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阅读课文时要抓住重点、难点部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一步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在思维的渐次深入中把握课文的内容。同时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语言文字分析事物,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认识能力。

四、抓重点句,设疑推导

读一篇文章只有抓住重点句、关键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才能读懂课文。如每篇文章的中心句,能概括全文中心内容,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与课文的各部分关系十分密切。抓住中心句的学习,往往能串联全篇课文,使教学浑然一体,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如《詹天佑》中有一句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的容量大,课文的整个情节都围绕他展开。学习课文时,学生一下就找到了这句中心句,并且提出质疑:课文写了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两个特点,那么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杰出”和“爱国”到底哪个为主呢?这个问题很大,我就引导学生紧抓这句中心句,一步一步学习课文,展开讨论。通过勘测线路、开凿隧道、人字型线路等具体内容,细细体会詹天佑杰出的才华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抓住细节,学会质疑

文章的细节之处,能反映出人物的心理变化,学生通过质疑有助于深入领会人物此时此刻处境,了解其内心世界。如学习《诚实与信任》一课时,学生提出:文中的“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主动留下字条?从这一细节体现出了“我”的诚实。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实践证明,质疑解疑的训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养成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求解的习惯,使其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最终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寓教于乐  乐在其中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卢泓元

新时期的体育教师肩负着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趣,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教会学生科学的从事体育活动并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历史使命。体育教师不仅要有极强的感染力,过硬的教学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强健的身体素质,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对民族未来负责的崇高理想。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仅是一名普通的专业型人才,更应该是一名有着突出的全方位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在学校教育中,“育人”环节极为重要。学校体育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行为准则,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意识。在实际教学中,体育老师往往要承担多个班级的教学,因此,不仅教学任务繁重,管理压力也相当大。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提高体育课堂的实效性,首先要从课堂管理入手。所以我将初一、初二、初三的体育教学按照不同的主题来进行。

初一年级习惯养成阶段,我更倾向于严格的管理,并按照“制定课堂管理制度——实施课堂管理制度——强化课堂管理制度——养成遵守课堂管理制度”的流程,使学生逐渐适应体育课堂的要求,养成良好习惯。这也是构建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

初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阶段,我采用“体验成功——经历挫折——鼓励帮助——勇于挑战——助其成功——建立信心”这一流程,在课堂上进行具体实践。“体验成功”是激发兴趣的基础;“经历挫折”让学生感受困难的压力,培养其耐受挫折的能力;“鼓励帮助”让学生感到团队的力量,培养其合作意识;“勇于挑战”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助其成功”使学生的努力得到回报,并在回报中体验成功,最终建立信心,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初三年级的责任教育阶段,我所做的就是强化学生的学长意识、带头意识和引领意识。并要求学生以身作则,为低年级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将来升入高校、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由于人的经历、能力、阅历、知识储备及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所教学生的不同,每个人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便有着或多或少的不同,于是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状态也就千差万别。但体育的宗旨却是相同的,教育的基本规律也是相近的。体育课上,不管我们采用任何教学方法,其最终目的都要以“健康第一”和“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为指导思想。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并达到目的,还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快乐的达到目的,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不能形而上学地依照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而要将所教内容整理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既包括该内容的相关知识、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与生活的联系,又要针对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具,然后分成若干个部分,以教学单元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从多个角度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有目的、有兴趣的进行学习,让课堂动起来。

 

 

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中心幼儿园   郭允会

从人的各种能力来说,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能力,人们可以在阅读中接触各种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并以此为载体将知识迁移内化,提高综合能力。可以说,阅读能力与以后的成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呢?

一、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我觉得给孩子好的阅读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好的读书环境。有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种。物质环境为孩子提供优美、宽敞、安静,有文化氛围的活动空间。在家里,我给孩子买了分为三栏的布艺装置柜,放在书房里,柜子上方贴上“图书区”几个字,让孩子知道到这儿来拿书看,第一栏放置学校发的各类报纸,第二栏放置学校发的上课用书,第三栏放置各类课外书籍,方便孩子随意取放图书,也让孩子知道这就是我们读书的房间。精神环境主要是给孩子提供阅读的氛围:孩子读书时,家长要教读的方法,要多给鼓励性语言,有时还可以放些轻音乐创设轻松氛围。

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

首先,要为幼儿筛选合适的阅读材料。对于没有鉴别能力的幼儿来说,我们要为他们把好第一关。选择合适的材料是幼儿早期阅读的基础,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选择一些色彩鲜明、形象直观、深入浅出、富有教育意义的图书。对于不同的文化层次的家长,我们老师要做好幼儿图书的推荐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他们往往不知道该给幼儿买些什么书?从而出现了家长乱买、幼儿乱看的现象,所以我觉得老师可以适当地推荐几本比较好的书,让家长参考一下,使家长在为孩子买书时不要显得漫无目的,不知道买什么书好。在让幼儿带到幼儿园的图书中,老师也要有一定的筛选,选择一些富有教育寓意,色彩鲜明,启发益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书籍,和孩子一起阅读,阅读完后还要请幼儿上来说说这本书中讲了些什么?你觉得哪些地方比较好?等等。

其次,我们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阅读活动不能是单纯的读书,必须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激发幼儿兴趣。在实践中,我们采取了竞猜阅读这一方法,告诉孩子故事的开头,让他们带着疑问去探索,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故事情景阅读法,表演阅读法等也是常用的好办法。

再次,要提高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我们不仅要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些幼儿的阅读习惯很差,每过几分钟就要换一本图书,并且没有爱护书本的意识,随意撕毁、破坏图书,没有正确取放图书的方法。所以教师首先要指导幼儿“正确”地看书,建立阅读的常规:如不能将书倒置,按顺序看书,用大拇指和食指翻书,轻轻拿放书本,爱护书本等,并很好,有效的实行之。让孩子牢记于心,并努力做到。慢慢地就自然而然养成了。教会孩子在阅读中思考也是相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第201727期
下一个: 第201724期
上一个: 第201727期
下一个: 第201724期
上一个 : 第201727期
下一个 : 第201724期
上一个 : 第201727期
下一个 : 第201724期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