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第201722期

第201722期

【概要描述】

第201722期

【概要描述】

详情

201722   2017730   

 

第一版

 

从“怀才不遇”到“天生我才必有用”

四川省开江县职业中学   马兴胜

笔者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多年,对职业教育有较多切身体会。通过对毕业中职生的追踪调查,我们发现,好的学生成为企业老板,差的学生一事无成。这给中职教育带来了许多思考,我们的职业技术教育只注重了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教育与社会的接轨已成为当今中职教育的主流,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职场中的“怀才不遇”,已成为职业教育重要课程之一,笔者就此浅谈一些体会。

在社会上,“怀才不遇”是学生今后走向职场极有可能会遇到的情况,甚至会有“努力一生却一无事成”的情况;当然,也有几乎不用任何努力而有机会的学生。现实证明,学习上努力可以让机会倍增。我们如何来面对这种“怀才不遇”呢?首先要正确理解引起此现象的深刻原因,这里说的“怀才不遇”是指有真才而没有施展才华的平台、机会和空间的情况,是“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引起的才华无法施展的一种现象,“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翻开中国历史,“怀才不遇”的事例比比皆是,屈原是我国春秋战国末期的伟大诗人,博学多才,主张举贤任能,彰明法度,联齐抗秦,最终被谗言丢官,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离骚》虽是千古名篇,但他却终身不得志而投泪罗江来发泄对“怀才不遇”的愤怒……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才华横溢,法家文化的代表人,终因谗言去职,受宫刑投入狱中,由于对“怀才不遇”极其愤懑,而挥笔写下了千古名篇《史记》……笔者有一位好朋友张先生,来自某大型国有企业,曾是一个跨国公司的区域经理,业务能力非常强,有丰富的市场实战经验和管理经历,十分熟悉市场拓展。后来“下海”独立经商,被深圳某集团老总看中,任命他做集团公司的市场总监。张总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就将公司的产品推向了全国市场,销售业绩逐月上升。但是,这时张总却毅然辞职离公司而去,主要原因有如下方面:

一、集团老总不放权,张总有名无实,不能更高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公司营销的重大决策没有完全按张总的思路执行,公司不懂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

三、公司没有合理的营销激励机制。张总制订的奖励政策,公司反对。

四、围绕在老板身边的副总们整天谗言不断,张总的工作十分不顺心。

张总是因为“千里马找到伯乐”而“怀才不遇”的原因离开的,是基于对自己事业的长远考虑,如今张总已成为坐拥10个亿的公司老板了……张总正确面对职场中的“怀才不遇”问题,丢掉包袱,轻装前进,最终事业有成。

中职教育要教育学生今后如何正确面对职场中的“怀才不遇”,是我们高度重视和探寻的教育课题,是职教“饭碗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今天,我们置身于人才的全球化趋势,许多企业在选人用人方面的理念、制度早已日新月异,人才流动的渠道十分畅通,而且非常自由,公平公正和异常透明。所以说,身处当今社会,你只要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怀才者一定要适应今天社会的发展规律,你只要有真才实学,勤劳苦干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每个人都能人尽其才,扬长避短。实践证明,那些不断充实自己、学习型的人才最有希望获得成功。当然,人的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你一辈子的事情,有的人少年得志事业有成,而晚年却穷苦潦倒;有的人年轻时瞎跑乱撞,后来大器晚成。人生就是一段艰苦奋斗的旅程,面对“怀才不遇”,不怨天怨地,妄自非薄,用实力证实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真金不怕火炼,美好的明天一定会来临的。

综上所述,中职“饭碗教育”加强对学生“怀才不遇”等职场素养的培育也是我们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与社会接轨,才会发挥它的社会效应,才能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型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浅见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中等职业学校   宋昌荣

这些年来,我市普高热持续升温,包括职教中心在内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态势每况愈下,进入职校的新生整体素质普遍下降,厌学情况十分严重。班主任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也是班级规章制度的执行者。我认为班主任除了必要的科学知识、组织管理能力外,“责任、牵挂、诚信”是班主任应该始终保持的职业道德,用行动树立起争挑重担、育人有责、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

一、开学之初就要让自己公平、公正、无私的形象进驻学生心灵

新生对班主任的由衷信赖,是班主任顺利开展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如何取得新生们的信赖呢?我的体会是,用爱心,用爱班主任这项工作的具体行动,用关心学生成长的具体作为。开学了,学生返校时,我和家长一样牵挂他们路途的安全;学生病了,我会像家长一样盼望他早日痊愈;天冷了,我会提醒他们添加衣服。学生出现思想问题,我会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度过难关。师道尊严并不是说要让学生怵老师,情能暖人,对每一位新生我都是和蔼相向,对每一位家长我都是热情相迎。为使家长对学校、对班主任放心,我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公开,使家长认同了我这个“自己人”。为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况,我常常早来晚走,一天不知要往教室所在的四楼跑多少次。为安顿好学生生活,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多次去学生宿舍检查床铺的安全性能、卫生,亲手给学生示范如何整理床铺等。

二、班主任要有一颗爱生之心

热爱学生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要求的教师必备素质,也是教师的美德,同时是一条极为重要的教育原则。

“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是古今中外无数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所证明的,热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条件,也是一切教育艺术的根本。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始终对他们“充满春天般的温暖”,想学生所想,忧学生所忧。当学生感受到教师这种真诚的感情,体会到教师的无私时,就会在内心激发起对教师的亲近之情,就会对老师产生爱戴和崇敬之情。一旦建立起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彼此之间就驾起了一座能相互沟通的“心灵之桥”,教师的教育便会行之有效,学生就会听,就会按要求去做,一切的教育活动都将变的轻松。但是,很多班主任没有利用好这种师爱的作用,他们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刻板的管理,空洞的说教,尽管大道理天天讲,规章制度天天强调,但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把那些大道理当成耳边风,有的老师气愤难耐,动之以更加极端的训斥,甚至辱骂、体罚,结果搞得是学生口服心不服,师生关系紧张,感情不和谐、淡漠,老师厌恶学生,学生厌恶老师,有的班主任干脆把不听话的学生送到学管处,开除出本班,这些做法是严重不负责任的,也是忽视教育爱的作用的必然结果。

三、班级管理需要科学精神,班主任工作要做到敢想、敢做、敢问、敢说

首先要打破陈规、求同存异。在班级管理上已经有了许多老经验、老方法,而且这些都是很好的实践成果。学生在进行自我管理时,使用这些方法是难免的。但是,学生个体性的差异必然导致一些新问题的出现,这时候就该寻找一个新方法来解决。

其次要重视学生个体思维的发展。要让每一个同学都投入到班集体的建设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班级,才能让学生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第三,在班级管理中,也要求学生要有敢于提问的精神,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怀疑。我觉得作为一个班主任,应当鼓励学生多问,多提出不同的意见,不盲从于权威。只有在怀疑精神的驱使下,才能带给学生更多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才能营造出一个活跃、严谨、民主的班集体。

总之,教师的职业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教师的真实写照,也只有具备了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把学生教育好,才能把班级管理好。

 

 

让学生在“有趣”中学会说话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华学校   孙真卓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其适应社会的基本素质之一,要求学生能运用语言这个交流工具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张店区新华学校作为外来务工子女定点学校,学生的成长环境差异较大,很多学生不爱说话,不敢说话,再加上年龄小,词汇储备少,口语教学难上加难。

如何改变现有的教学状况,提高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我认为,增强口语表达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玩”中说是解决现有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走进孩子心灵,与学生成为互敬互爱的朋友关系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难发现,不爱说话的孩子往往胆子小,性格内向腼腆,想让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发言,首先要走进孩子心灵,成为互敬互爱的朋友关系。

跟孩子们做朋友,既需要沟通的技巧又需要长时间的坚持,简单总结起来八个字,以身作则,同玩同学。午写时间,教师拿出练字本,跟孩子们共同练字,游戏时间,跟孩子们一起跳绳,玩《老鹰抓小鸡》,在玩和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断鼓励,有说有笑便是最好的状态。时间长了,孩子们会发现,原来老师也会关注不说话的自己,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权威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民主模式。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是“神”一样的存在,而是朋友的存在,平等对话,平等交流,心理的束缚打开了,学生们会尽情地思考,发言。

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有趣”成为说话的催化剂

课堂教学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主渠道。其实,小学语文教材已经提供了许多口语训练的素材和形式,惭愧的是,我们经常关注了识字认字,背诵课文,却经常忽略了口语教学环节的设立。作为教师,不仅要设立贴切的口语训练环节,更要让口语训练变得有趣,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敢说、想说、乐说,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如《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既是一则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又是一篇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课文中小黄莺说:  “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你们看,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黄了。”我根据这段话设计了相关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口语训练,将课文内容做适当的延伸。比如,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你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呢?在我的引导下,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一些不爱说话的孩子也参与到发言当中来。

学生的畅所欲言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学生心底流露出来,真让人欣喜。这样,给枯燥的课堂设置趣味性的口语训练,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让有趣的生活“教”孩子说话

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光靠课堂的四十分钟是不够的,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课外活动比起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彩,形式活泼有趣,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有利于口语表达和交流的课外活动。

鉴于低年级学生自主性差,知识储备少,我们采用了“亲子话题”的方式,可以结合所学的课文来讨论,也可以借助一些节日如“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等,充分利用现在便利的网络,上传QQ群、微信群、乐教乐学等,教师与家长、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人人积极参与,个个眉飞色舞,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思维变得灵敏,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我们在感恩节期间,利用乐教乐学,发起了一次“感恩节,我帮环卫工人捡起一片树叶”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孩子肯定要跟形形色色的人讲话交流,在实践的过程中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总之,趣味性是提高孩子们口语表达能力的助推器,发掘趣味的教学环节,发起有趣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有一双发现“趣”的眼睛,有一颗有趣的心灵。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敢说想说,口语表达能力取得质的飞跃。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班主任工作

 广东省五华县安流镇蓝田小学   张慧莲

新的教育形势,要求班主任树立“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班主任工作繁琐,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事半功倍。

一、培养得力助手

通过培养学生骨干对班级进行管理,引导、传递学校的管理思想和育人目标。学生在管理班级事务中思想上有所提升,能力得到了锻炼。如班主任找一些贴近学生思想的先进人物事迹,让学生去品味、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骨干如何与同学交流,如何组织活动,用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干部应具备的素质;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指导学生策划、组织、参与班级活动,学生在组织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将理论的东西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积累经验。学生通过活动,不仅提高了合作能力、思辨能力,还知道自己现在要开始积累知识,提高各种能力。

二、鼓励赞扬,寓批评于谈笑之中

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给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鼓励对学生的学习乃至成长会产生巨大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类本性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教师要千方百计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毫不吝啬地表达你由衷的赞美,多让学生体验到希望、信心、成功的喜悦,学生会有一种被器重的感觉,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潜力也就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了。

提起批评,人们总认为是一种板着脸严肃的事情。这样既伤孩子自尊,又伤教师肝肾。“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学生的心灵世界是美妙灿烂的,与学生的交流中,既要用行动魅力去塑造学生,又要用语言魅力去感染学生,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至为重要。对还是稚嫩的孩子们的教育,我体会到如果能像鲁迅先生一样在笑谈中批评学生,则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三、协调科任教师和家长,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是形成班集体正确舆论的基础。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多种力量相互作用、共同教育的结果。只有使各方面力量保持方向的一致和行动的协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要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当好“桥梁”,协调科任教师,让他们关爱“自己”的班级,充分了解班级整体思想情况和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有利于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科的教育作用;要当好“纽带”,注意沟通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在掌握学生在家表现的同时,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情况,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教育学生,特别对学生“早恋”的问题,只有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充分与家长沟通,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前途观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走出情感的误区,才能塑造健康的心灵和热爱生活的个性。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班级良好氛围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班集体的因素。和谐师生关系就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相互信任,坦诚相待、团结友爱、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天性,要经常与学生谈心,谈学习,谈身边见闻,谈心里话,为他们遇到的新问题出谋划策,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老师就在他们身边,是指导他们不断进步的真正朋友和贴心人。在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同时,爱护和尊重更应该侧重于后进生。后进生往往毛病较多,学习成绩不理想,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老师敬而远之。要转化他们,作为班主任首先要走进他们的心扉,与他们交朋友,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同学面前给予部分威信,鼓励“丑小鸭”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也照样能成为“白天鹅”。只要关爱他们,信任他们,我们相信后进生一定会在班主任的带领下逐渐进步。

五、抓好安全教育,确保班级一方平安

班主任不但要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所在班级学生在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安全工作无小事,班主任必须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一方平安。

 

 

学困生心理障碍的防治措施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中心小学   殷召献

一个班级或一所学校,总存在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学困生都有其一定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1.自卑心理。一些学生由于诸多原因,屡战屡败,于是自叹不是学习的料子,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自信心丧失殆尽,自卑感逐渐加深。2.压抑心理。有些学困生原来在班级差的出了名,每到升级的时侯,生怕没有老师接受他,升入新的班级,又担心成绩不能提高,被老师同学耻笑,给父母丢脸,整天背着沉重的包袱,导致学习成绩原地踏步,甚至倒退。3.恐惧心理。有些学困生多次被老师、家长斥责、处罚,升入了新的班级,仍心有余悸,老师找他,就会敏感地认为老师以老眼光看人,轻视厌弃自己,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恐惧、抵触和戒备心理,甚至顶撞无礼,造成更坏的影响。4.依赖心理。有些学困生长期成绩很差,早已丧失学习信心,根本不愿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又迫于家长和老师的压力,学习实属无可奈何。因此,学习缺乏热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懒惰,学习靠督促,作业靠抄袭,得过且过。

针对学困生的这些心理障碍,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加强人际沟通,维护学困生的自尊心

学校是一个教育组织,其所有教育活动是以人际交往为特征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思想、情感、兴趣、爱好等心理活动的双向交流,那些普遍存在着失落感和自卑感的学困生尤其需要我们去接近他们,帮助他们,去唤起他们的自尊心,从而建立友好、谅解、亲近、依恋的心理关系。 几年来,为了促进学困生转化,我们注意加强与学困生的人际沟通,努力培养学困生自尊,具体做法是:①建立学困生联系人制度。②建立密切与家长联系的制度。③热情公正地对待学困生。④为学困生提供发挥特长、表现自己的机会。

2. 运用自控理论,帮助学困生提高自律能力

真正优良品质的产生,是来自人们意志的自愿,能自立规范来约束自己,所以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自律”。自我控制是自己的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即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制约作用,这就揭示了学生具有自我教育和管理的可能性。我们的做法是:①定期举办“学困生转化学习班”。②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网络。③让已转变了的学生现身说法。④向学困生介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方法。通过介绍,教育学生自我认识,敢于解剖自己,提高辨别是非、自我控制的能力,自觉抵制来自自身和外界的诱惑和干扰,巩固转化成果。

3. 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

学困生中为数最多的还是学习成绩差。成绩差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凡个方面:①基础差。②学习方法不当。③缺乏信心。 要做好这部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关键是要教给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们的做法是:①举办学法专题系列讲座。在学困生学习班上,由有经验的老师或班主任以年级为单位集中进行,主要是一些科学的有普遍意义又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②班级和学校黑板报、“校园之声”广播站定期刊登、播送优秀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和体会的文章,各班级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心理和学法指导方面的读物,供其学习参考。③请任课老师根据学科特点及自己与他人的治学体会、经验教训、介绍各学科的学习方法,从包括预习、听课、复习、记忆、自学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④经常举行“我是这样学习的”“学习方法得失谈”等内容的主题班会,互相交流、启发、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困生比较直观和全面地掌握学习方法,促进了学习进步。

4. 优化班级群体,促进学困生自强自立

学困生生活在班集体中,是群体中的个体。班级群体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对各个体有独特的教育功能。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健康、融洽的班级心理气氛能使学生强烈地体验到在集体中的安全感、满足感和责任感,并容易接受集体的目标和要求,激发不甘落后的学习动机。而涣散、冷漠和缺乏关怀的班级心理气氛会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产生误解、隔阂,有时甚至出现消沉或对立的行为,引发厌学情绪,使学困生人数增多。一个学习懒散,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来到一个学风严谨的班级学习,在良好班级群体心理气氛中,会逐渐改变学习态度,这就是群体心理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为了实现班级群体的优化,产生群体正效应,我们采用了以下做法:①精心选聘班主任。②引进竞争,激励后进。③活动多样促转化。

总之,如果在学困生身上做到真诚对待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一定会促进学困生的进步和发展,使之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第二版

 

班级管理的点滴体会

山东省滕州市北辛街道北关小学东校   张延美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及各种教育活动的得力助手,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将本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体会表述如下:

一、制定班级目标,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

有目标才有动力。每学期初,我都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班级奋斗的目标。避免盲目、低效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我知道,目标的制定不是目的,如何通过努力去实现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才是目的。因此,我在制定目标时,注意了学生的知识能力与发展能力,将近期目标与学期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能好高骛远,以免丧失孩子的信心。每个班内总有一部分做事认真,学习优异的学生。我在班级管理中,充分运用这些做事认真和学习优异的学生,将他们树立成其他学生的榜样,要求其他学生在做事和学习中学习他们,有了这些身边的“参照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就有了一种有形的行动准则和学习动力,使班级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上力。同时,我利用班会和语文课堂,经常向同学们介绍古今中外一些成功者励志勤学、自强不息的人生经历,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争取后来居上。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

二、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我认为班主任是学生的老师,但在人格上是和学生平等的,所以在教育学生时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信任每一个孩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能敞开心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农村小学生的良好习惯一般都是在学校班集体的大家庭中养成的。“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班主任就应当了解班风、学风、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给孩子同等的爱,这是班主任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无私的爱和深切的关怀,感到班主任是最信任的人,是有话最可诉的人,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这样,班主任和学生的思想沟通了,那么教育学生改掉坏习惯、坏行为也就容易多了,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班上,我按照《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有选择地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从班级实际出发,努力创建特色班级管理体系,虽然尝尽了“酸、甜、苦、辣”,但我深深地知道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吃苦耐劳,选择了无私奉献,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不断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虚心求教,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管理有方,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班主任是班级的带头人,也是班级的灵魂,一个班级管理得好不好,能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主要取决于班主任和班干部的协作。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动性,带好和管理好班集体,让他们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让他们监督班级事务的管理。班主任要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主动性,分工授权,管大放小,管主放次,分层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这样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同属教育学生的主体,二者的密切联系是家校配合教育的基础,班主任是直接和学生家长打交道的人,和家长应该建立经常性的联系,把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向家长汇报,同时也要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状况。这样班主任和家长都能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学生的成长,通过家校联系,既融洽了班主任和家长的感情,又及时了解了学生的近况,为教育的针对性提供良好的条件。

在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是班级学生教育的共同实施者,他们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关系处理得好,科任教师就会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智囊,班主任就会与科任教师整合成一个有力的育人集体,其效果犹为明显。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山西省沁水县实验小学   李花琴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阅读的实践活动。然而,如今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强人意人。原因很多:阅读的时间少;学生能接触到的优秀作品较少;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等。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从课外阅读开始,为学生打开一扇课外阅读之门,才能让学生在书海中汲取到更多的知识。

老师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更注重的是课本内容的学习,即便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为此付诸实践的却少之又少。学生在校读书并不能一味地依赖教师的讲,学校是“学之校”,而不是“教之校”,学生是有思想的,教师应该俯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如何开启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门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喜欢阅读才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最好的方法。

我们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读书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学校,鼓励孩子多去阅览室坐坐,在教室里开辟图书角,摆上孩子们喜欢阅读的名家作品。家校结合,在家里设立孩子的小小书房,给孩子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还可以请家长配合,和孩子一起读书。这样浓郁的氛围下,孩子们自然能够静下心来读书了。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想让学生喜欢阅读,自然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应当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班级可以共同规定一个阅读时间,同时也可以鼓励家长能够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阅读,这些对于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地将课外阅读穿插其中,在语文课的课前五分钟,老师利用这点时间可以给学生阅读一些优美的文章或者片段,也可以让学生一起阅读一篇时事报道,优秀作文等。学生的知识面广了,积累的知识多了,思考的问题也多了,自然而然就会想要去找寻答案,进而便会主动地去阅读。

学生读了书,教师要及时检验其阅读成果,并加以指导。如果有些学生说不出自己的观点、想法,就让学生读一读自己喜欢的片段,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阅读成果如何检验呢?教师是否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来获得答案,怎么样的问答才能更好地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呢?

首先,将“提问”开放化。每个学生看书的次数不同,速度不同,感受和积累也不同,所以问的问题不需要每个学生的回答都要一样,可以这样问:这本书好吗?你怎么看待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这样的问题就很开放了,没有规定这本书是好还是坏,纯粹看你个人的喜好,看你如何看待。学生阅读后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自然会争抢着回答问题。

其次,将“提问”生活化。语文来源于生活,阅读更来源于生活。将孩子的阅读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就会更加贴近实际。例如,可以布置给学生一些阅读思考题:你跟书本中的哪个人物有相同的地方?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学生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会更懂得生活,也会更喜欢阅读。

最后,将“提问”重点化。读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自己特别喜欢或是觉得写得特别美的句子或者片段,那么对待这样的句子,可以单独拎出来问一问:你觉得写得好吗?好在哪里呢?你能不能也照着这个样子来说一说呢?这样的提问既能将优美的句子学会,也训练了学生的仿写能力。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反馈,了解和巩固了学生的阅读成果,并及时通过表扬、奖励等形式让学生享受到了阅读的成就感,进而会更加喜欢上阅读。

阅读能力是影响一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大量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因此,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多媒体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之我见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潘南小学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音乐课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由于它具有“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手段的主流之一。勿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课的兴趣和参与热情,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然而,很多老师却过多依赖多媒体,盲目使用多媒体,削弱了音乐本体性的内容,使听觉让位于视觉,多媒画面充斥了整个音乐课堂。现就笔者发现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与探讨。

问题一:动画多多,眼花缭乱

多媒体集文、图、声、像于一体,它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像相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优化了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然而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追求表面的新颖、动感等效果,不注重实际,一心只想使自己的课“花”一些、“亮”一些。彩色的背景、立体的文字、三维的动画、影视录像应有尽有,看起来课堂上热热闹闹,让学生大开了眼界,可实际效果却很一般。

如在一节课中,老师导入新课后,出示歌片进行歌曲的教唱,歌片一出示,很多孩子都喜笑颜开,指着歌片说“嘿,喜羊羊”“嘿,海绵宝宝”……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原来,老师设计的歌片中插入了很多孩子们喜爱的动画人物,甭说二年级的小学生的注意力都被集中到动画人物上,就连听课的老师也不得不去“欣赏”一个个可爱的摆动的卡通人物,可想而知,教唱环节的效果并不尽人意。

问题二:播放频频,喧宾夺主

如今的课堂中,尤其是公开课,课堂热闹非凡,而多媒体的加入,使课堂更显热闹,然而忽视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音乐素质的提高。

曾听到这么一节公开课,讲授的内容是一年级的《过新年》。在导入部分,老师就播放了一段过年的flash动画来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而后听歌曲范唱时,也是运用了动画播放的形式,只见片段中敲锣打鼓甚是热闹,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动画远远比歌曲本身更吸引他,这样在频频的flash动画播放中,整堂课教师将学生的兴趣过多地引到多媒体上,却忽视了学生对歌曲的掌握。孩子在“热闹”的氛围中, 没有机会凝神聚力地听听歌曲的旋律以及歌曲的内容,这样能算是一节好课么?

我们都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只有学会了认真的聆听,才能够真正地学会学习音乐,试想,在一节节这样看似“热闹”的音乐课堂中,怎样培养孩子的聆听习惯呢?又怎样为孩子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打下基础呢?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运用了多媒体而剥夺了音乐这个本体性内容,使听觉让位于视觉,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要因为“热闹”而盲目地使用。

问题三:互动寥寥,冷漠课堂

一位教师在执教藏族民歌《我的家在日喀则》时,首先用课件播放了执教者用电子琴演奏的《茉莉花》《太阳出来喜洋洋》《北京的金山上》这三首民歌的录像,然后用课件展示了一组藏族风光的图片,并用课件介绍了藏族的服饰、风土习俗等。而后采用让学生反复看丰富多彩的画面、反复听歌曲并跟唱的形式来学习这首歌曲。整堂课下来,听不到教师动听的琴声和范唱,教师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只关注屏幕、鼠标、键盘,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没有了。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教材配套的音像资料中的有些歌曲伴奏,并不适合于初学的孩子。例如,有的歌曲速度太快,有的歌曲调偏高,学生跟多媒体演唱,大部分学生其实质是把“演唱”变成了为多媒体“伴唱”,这样的“伴唱”局限了学生对歌曲创造性价值的表现,师生都变得很被动。本来师生间的和谐人性化的关系被冷若冰霜的人机关系所取代,忽视了自身教学的能动性,割裂了师生间的情感纽带。

鉴于以上教学问题,笔者认为,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但多媒体的使用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其实效性。首先多媒体的使用必须服务教材,坚持学科本位,明白多媒体的辅助意义,不能让它“喧宾夺主”,虚化了音乐教学。其次,多媒体仅仅是为优化教学过程而采用的一种手段,教师才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多媒体教学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课件的设计与课堂教学的现状不符时,应该果断地调整教学方式,决不能被多媒体课件所限制,成为单纯的多媒体的点击播放者。

总之,我们一定要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正确处理好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使四要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到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中来,让多媒体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

 

 

不要让“错过”成为遗憾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育贤小学   黄德兴

这几天,心里很不安,脑海里时时会浮现起小连的形象,不知道他的父亲是否好转。到现在都没他的一点消息,我在心里默念着希望小连的父亲逢凶化吉,小连早日健康回来,我再也不想面对失去父亲的孩子了。别看小涛现在是阳光灿烂,其实,父亲的去世在他的内心深处留下了难于愈合的伤口。失去了父亲,一个家庭就意味着塌了天。所有的欢笑,都会在这一刻消失,伴随着无数困难。要知道,即使完整的家庭,要养育孩子成长都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更何况单亲家庭?想一想,苦不堪言的母亲将要面对多少艰辛?上课时,每当涉及到父亲的话题时,小涛的眼里依然会闪现出无法言说的忧伤。

不想面对,还是得直视。8月31日下午,小连与同桌有说有笑。看到他这样,我想他的父亲应该有所好转。在八月二日的那一天,他的妈妈给我发来一个求救短信,说他的丈夫得了很重的肝病,现在正在广州医院抢救,急需一笔钱,问我可不可以通过班里的微信群,开展众筹。我当时的脑袋一片空白,马上去核实了一下,这个电话是否小连妈妈打来的。得到噩梦般的答案后,我马上委托我班的家长委员会的会长,发了一个众筹的倡议书,希望尽一份绵薄之力。之后,因为其他的事,就把这件事淡忘了。直到,八月三十一日的下午,开学的繁忙,让我抽不了一点空去了解。怕听到最坏的结果,不知道如何去安慰小连。要知道,小连是一位性格内向而且胆小的小孩。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四年级的时候,小连因为尿急,但不敢告知上课的老师,结果导致生病看医生了。大声一点与他谈话,都会惊得他不敢说话。这样的孩子,如果遭遇家庭变故,会产生灾难性后果,令人忧心。忐忑心情,累积到9月1日。终于有时间,停下来,打开这个“潘多拉盒子”。轻轻地把小连唤出来,这时,他的表情有点惊讶,但还算平稳,没有伤痛的情绪。“小连啊!你父亲的病,好了一些吧!”我亲切地问道。“他8月10日走了!”小连故作成熟回答。虽然有心理准备,但心里还是像刀割一样痛。是不是,小连理解错了?怀着一丝的希望,继续试探道:“你父亲是康复出院,还是?”小连眼泛泪光:“去世了!”真的,天啊!我又做了一件蠢事,把孩子又伤害了一遍。一两秒的时间里,处于死一样的沉默。我冷静下来,理顺自己思路。“你妈妈,还好吗?”我尽量镇定地问。“妈妈,过几天就上班了。”小连快速回答。“你是家里的男子汉,要为妈妈分担一点家务事,知道吗?”我轻声地说,小连点点头:“我会的,父亲已经走了,但是我觉得他在天上,守护着我们,妈妈说的”。“看来,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老师以你为荣,有什么需要帮助,尽管来找老师,知道吗?”说着,我把他轻轻抱了一下。希望,能够给他传递一点温暖,之后,摸着他的头,与他挥手告别。

望着小连离去的背影,我思绪万千。我怎么就这么粗心!当孩子最难过的时候,没有及时跟进,给他一点支持,哪怕一个电话也可以,太不负责任了。可以想象,当时的小连是多么的无助,在他弱小的心灵,会翻起多大的风浪了。所有这些,我都没有给他提供帮助,是我失职啊!这件事,让我领悟到,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无所谓的小事,里面包含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时机,一瞬即逝,再也不会回头,所以,要珍惜当下,不要错过孩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孩子教育好,才能无愧于学生叫你一声老师。

“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献给他们。”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回响在我的耳边,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否想起这句简单的话语了。知易行难,永远是我们需要克服的困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让我们努力践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再也不要错过孩子最佳的教育时机,永不负孩子信任。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陕西省定边县第七小学    张彦雄    孙雪峰

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信息技术学科也要主动担负起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任务,以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信息素养的养成,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行为习惯

1. 课堂常规,上机操作。信息技术课除了要求学生像其它学科那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外,还要注意遵守计算机专用场室的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从学生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开始,就要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地操作计算机。

2. 网络道德,文明使用。要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德育品行,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了解不正当地使用这些技术可能对人类所带来的巨大危害,充分认识其自身对此应尽的义务及所承担的责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1. 自主阅读,探索学习。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即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它也有助于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理解,便于预习、复习和进行作业。出示任务后,教师放手让学生结合书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先进行探究性阅读,做到学生自明目标、自寻学路,在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多读博思有助养成创新的习惯。

2. 认真听讲,勤于笔记。由于小学学生好动、有效注意力的保持时间短,所以教育学生在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并适当做课堂笔记,记录重要操作步骤,特别是教材没有的,做笔记就显得更加重要。例如,对上机中出现的英文提示,可让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记录下来,以后遇到此类提示就不用畏难发愁了。

3. 敢于动手,善于思考。“学贵知疑”,在教学中应经常鼓励学生对课本上的和老师提出的问题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为学生质疑问难创造机会。长期这样,学生就自觉养成了如何用自己的小脑袋来解决产生的各种问题的好习惯。还要让学生上机时敢于动手。只有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不断追求新知识。

4. 积极沟通,合作探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与别人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共同探讨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互相交流能使他们获得更大进步。教育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掌握自我协调的方法,培养与人共事的合作精神,学会共同研究探讨的良好学习习惯,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从刚接触计算机起就开始培养。要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就很有必要从学生一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就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新接触信息技术的学生来说,能在学习初就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是受益无穷的。

(2)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好信息技术的前提。在上信息技术课之前,教师要先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是21世纪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以信息技术能力为代表的信息素养是21世纪的最起码的素养。尽管在当前学校里,信息技术课不列入考试科目,但为未来作准备,必须学好信息技术。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动力和源泉。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如利用电脑的趣味性、电脑的应用性、电脑中的小游戏等来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产生迫切的需要,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增强学生的耐挫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克服各种困难、经受各种考验中形成的,这往往需要以较强的耐挫力作为支撑点。特别是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往往一开始还感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上机操作中会碰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使得一些学生望而却步,这就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对陷入挫折的学生,指导他们适时检查和调整行为目标,以防产生冷漠、忧郁、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

 

 

培养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三条途径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华学校  

口语表达能力是小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小学各学科都有发展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媒介,《品德与社会》也不例外,从教材编写来看,该教材中的一个个画面链接生活中的一个个现象,很容易引发话题讨论,这都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供了可能,进而在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中形成好品德、好习惯。在具体教学中,摸索出了发展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三条途径。

一、课堂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主渠道

课堂是进行口语交际的最主要阵地,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最佳场所。将发展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融入到在品德课常态教学各环节中,这是最简介实用的方法。就一节品德课而言,主要分四个基本的教学板块:一是从教材中的课例引出生活中相似的事件、问题;二是在课堂上设计并实施相关的现场教学活动(亲身体验);三是挖掘相似事件、问题的意义、价值,启发学生就这些事件、问题说出自己的真心话、感动的话;四是带领学生“回望”生活,找寻意义。

从以上流程看,教学过程与培养学生口语表达是相辅相成的、一致的。特别是第一、第三板块教学,凸显了品德课的德行一体化,也承载了当堂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主要阵地。

二、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创情境。课堂上,教师要营造一种“我要说”“我来说”的氛围。创设情境有多法:如,在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当灾害降临的时候》,就要借助数字视频情境;《了解祖国图上行》,组织学生拼一拼中国地图、说图等,这是创设了操作实践体验的情境。

拟话题。话题一般分为五类:如,介绍类,自我介绍、介绍家乡等;独白类,说愿望、说广告等;交往类,采访、推荐、导游等;表演类,课本剧、小品等;讨论类,辩论、商量等。

要互动。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在课堂上要围绕话题,精心设计多个回合互动的交际过程,开展合作对话。如,同位对话、组内交流、群体合作等。

师指导。在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必须自然地介入,用自己的话语进行引导,起着穿针引线,或发现榜样、点赞榜样,或对一般学生进行规范和指导。

跟评价。教师要善于将恰如其分的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实现“学说评”的三位一体。需要注意的是,评价有标准,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如,加分评价,给口语表达同学所在的大组计分;如,阶段性表彰评价,授予“口语达人”证书。

三、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打造品牌活动。如,我们坚持开展《讲述身边的美德故事》活动,主要组织过程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讲述。课伊始5分钟,学生按照学号轮流上台讲述自己身边的美德故事,每次1人讲述,如《雷锋在身边——马天熠》《了不起的乒乓健将——曾琪琪》《孝心少年——林跃》等。第二步:拓展。学生在听美德故事后,围绕美德故事中的关键词展开互动对话,或补充,或拓展。第三步:课堂简记。用“美德故事记录表”,从时间、发布人、关键词、内容摘要等方面予以记录。第四步:编辑成册。期末编辑成册——《身边的美德故事伴我行》,积累成果。

活动之后话活动。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如“学科周”“排球赛”“旧书交换”等。要注意两点:一是关键点,组织的时机应在活动后的第一时间,趁热打铁,趁着活动之后的那股热乎劲。二是话题点,启发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如,“宿贝宁同学,在旧书交换现场,你怎么把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这么新的一本书拿来交换啦?”“好图书不可一个人看,我要分享给大家。这是智慧交换,比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两人交换后,两人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但是,图书交换后,就不是一人一本书的问题,而是从书中汲取多种智慧的了……”学生宿贝宁高兴地说。

还有其他做法,如,观看品德电影后,发生突发事件后,网上学习之后等。

 

 

第三版

 

合作学习促和美音乐课堂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潘南小学北校区  

在当前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的今天,“合作教学”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实践中去,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音乐新课标也提出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为此我将合作教学作为一项课题研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时间中,经过五年的教学实践,在不断摸索中运用合作教学促成了和美的音乐课堂。

一、合作教学,送给学生一双音乐的翅膀

“合作教学”的课题我从一年级的课堂开始实践,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管别人”,为此,我将班里的学生分成八个小队,任命每个队里特别爱“操心”的孩子为队长,并且引导他们为自己的小队起一个好听的队名,从此我与这帮小豆豆就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合作教学实践研究。还记得第一次建立小队后,我给他们布置的第一个任务是“你们会唱同样的一首歌吗”。一年级的孩子在幼儿园中已经会唱好多歌曲了,只不过,要想让所有的队员都会唱同样的一首歌就有些难度了,我把任务抛出去后,这帮小豆豆们就开始忙开了,不一会的时间,就有一个小队统一了一首歌曲《小星星》,看到别的小组已经完成任务,其他小队也着急起来,有一个或几个队员不会唱的这帮队员们竟然一块当起小老师,最终一节课的时间有三个小队完成了任务,我顺水推舟,把任务延续到课下,结果第二节课上课时,八个小队都已经完成了任务,这就是他们的队歌!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就像大雁一样,在音乐的天空中找到了同伴,合作教学给孩子们插上了一双翱翔的翅膀。

二、合作教学,为学生打开音乐畅想的大门

音乐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合作教学的方式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去探索发现多彩的音乐世界。在我的音乐课堂中,我希望送给学生一副音乐的耳朵,为此我充分运用合作教学,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生活中的音乐”。每个小组会领到一份任务单:一组要去发现日常生活中的音乐,二组去寻找动画片中的好听音乐,三组要寻找过新年期间的音乐……每个小组一个任务,学生在合作中,发现了音乐的广阔,从此带着一副善于发现音乐的耳朵,打开了音乐世界的大门。

合作教学也帮助我送给了孩子们一双灵巧的小手。“乐器进课堂”是近年来音乐教学的一种趋势,我校以口风琴作为学习重点引入到音乐课堂中,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问题,学生的自身素质不同,因而在口风琴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有的学生在校外学习过键盘,因而对所学内容能轻松掌握,而有的学生则感觉特别吃力。为此我充分发挥互帮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当老师,有时“一对一,有时“一对多”,小老师们乐在其中,学员们有小老师的单独指导进步飞快,而我则可以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一双会弹琴的灵巧小手在学生的互相合作帮助中慢慢练就。

三、合作教学,为学生搭建音乐的舞台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各小队内的队员们有了很好的默契,不论是歌曲演唱还是口风琴吹奏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变得羞涩起来,在高年级音乐课本中会有一些经典的戏剧选段或歌舞剧名曲来让学生赏析,为此我都会设计一些舞台剧或律动表演的形式,但问题是有的学生放不开,不好意思在同学面前进行展示,为此我借助了小组合作的形式,例如《孤独的牧羊人》这首经典的音乐剧歌曲,我先让学生观看了电影《音乐之声》中表演的经典木偶剧《孤独的牧羊人》,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表演形式,我趁机鼓励学生自己也来演一演,并评选最佳导演奖和最佳演员奖,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在课堂上,各小队经过认真讨论,选出导演和各自的角色扮演,由于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我将《孤独的牧羊人》的音乐资料共享到班级群中,学生自行下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在排练的那段时间,在操场上,楼道内,花池边不时会看到学生排练的场景,经过一周的排练,学生展现了他们的成果。令我惊讶的是,孩子的想象力真的是天马行空,有的小队做了纸偶来表演,有的小队做了头饰真人表演,有的小队竟然排成了配乐小品,还有的小队排成了表演唱……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之间的合作更加默契,他们在不自觉中给自己搭建了一个广阔的音乐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孩子们把他们对音乐的无限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合作教学的课题研究已经进行了五年,现在这帮小豆豆已经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了,经过五年的训练和实践,现在我可以很舒服的当一名“懒”老师。在合作中,学生们有了很好的默契,学会了互帮互助,一堂唱歌课不再需要我一句一句的教唱,听一听范唱,小组内口风琴技术好的同学就会担当起钢琴伴奏家,有时领着全班同学唱准旋律,有时各小组自行解决,我的任务只是将任务布置给队员,然后坐等他们的精彩展示。当然,合作学习不只是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它教会学生们什么叫“合作”怎样“合作”,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合作教学模式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轻松自在,理想中的和美音乐课堂在合作式课堂教学中实现。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以语音学习策略为例

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周陵初级中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对初中英语写作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有时不能正确运用词汇、短语,不能有逻辑的行文,甚至有些学生的句式单一,词汇、语法漏洞百出,难以成文,利用图示的方式更有利于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知识体系和逻辑顺序。

一、运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英国著名教育家东尼?博赞提出的,是表达放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能简单有效地建立记忆链接,启发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在新课改背景下注重初中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许多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上都采用了思维导图模式,不仅把写作结构用图表形式加以呈现,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增强学生的结构意识,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合作学习能力,达到一种思维可视化的效果。因此,“在初中英语实践教学中发展思维导图在英语写作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英语写作教学步骤

笔者在初三教材中发现,每一单元的写作都设计了一定的话题,由于知识覆盖面较宽泛,有时会让学生不知所措。要使学生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思维导图及其作用和使用方法。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学生在使用思维导图写作时,都要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步骤,笔者从教以来探索了有效的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话题写作的步骤:分析单元话题→确定写作话题→利用工具书,查找有关话题的相关内容,教师也要尽可能备课时将大部分可能考虑进去→指导学生利用发散思维,设计思维导图→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填充思维导图→最后提供基本的写作框架,笔者在此以初中九年级英语第一单元话题作文《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为例,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再小组讨论进行写作前的信息搜集,整理出要用到的词汇、词组、和语法知识。最后,学生再根据讨论的结果和教师的指正补充导图中的内容,如在初三第一单元话题作文《语言学习策略》一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罗列出语言学习的一些好方法,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记录下来。

三、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思维导图模式对于程度稍弱的学生还是有些困难。笔者在此次分析的教学话题是:“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写作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相关词汇和重点句型,然后按照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的步骤进行写作教学:

第一步,写作前。首先以教师提问,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自己所了解的语言学习方法,并将大家讨论的结果用笔写下简单的英语句子。其次,教师通过多媒体提供与话题相关的关键词汇、词组、句式、过渡语,让学生对照进行补充,修正。

第二步,写作中。经过之前的知识回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时教师呈现绘制好的空白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思,理清思路,连词成句,分句成段,同时穿插一些小游戏活跃学生的课堂,缓解疲劳。

第三步,写作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先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修改作文,从好词、好句、引用名言谚语等方面打分,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己评价的结果,挑出佳作让大家互相交流借鉴,以求共同进步,再挑出写的一般和较弱的文章,通过投影仪,一起修改。

总之,思维导图也有它本身的优点,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形成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养成多动脑、多动笔的习惯。

四、应用思维导图应注意的问题

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写作练习指导时注意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以避免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

 

 

幼儿探索性主题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山东省淄博市市直机关第一幼儿园    刘英辉

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预设性和程序性,使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和探索欲望常因“上课时间不够”或“怕走题”而硬压下去,课堂当然缺少主动性,师生间互动不起来。

而探索型主题活动,形式的开放性、过程的不确定性、主题的自发生成性,正符合了孩子的想象丰富、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能更好满足孩子探索需要,深受孩子喜爱。其中,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要根据主题展开的需要,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阶段灵活而又富有变化地担任多种角色。

一、善于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做活动中的观察者

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捕捉他们的兴趣点。

在《天气》的主题活动中,孩子最初对天气的关注缘于下雨天无法户外活动的烦恼:“老师,明天还会不会下雨?能出去拍球吗?”因为老师并没有预知天气的本领,于是有人提议:“晚上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就知第二天的天气了。”很快“小小天气预报台”设立了,每天指定一名幼儿晚上看天气预报,第二天当预报员发布消息记录。这样,孩子们又对天气现象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产生了新的问题“风是哪里来的”,于是师生对风云雨雾的探索开始了。通过自查大家知道了“风的形成”等,继而又把兴趣点引向人类环境、宇宙等,这个活动一直持续了几个月。后来,把这一系列知识以竞赛的形式在新年庆祝会上推出,孩子们丰富的知识让家长感到欣慰。

二、引导孩子举一反三——做活动中的引导支持者

探索型主题活动,本身具有生成性、游戏性、综合性等特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性和尝试性。在幼儿玩与动手做过程中,教师既是引导者也是支持者。为孩子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后,教师既要给予幼儿解决问题的时间空间,又要及时提供材料,满足幼儿尝试、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需要,教师还要鼓励幼儿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探索,学会举一反三。

例如,在关于“空气”的主题活动中,预设了“魔罐”小实验:把孩子搜集的饮料瓶瓶底扎个小孔,瓶中灌满水并盖紧盖子,试问幼儿:瓶中的水会不会从瓶底小孔漏出来?通过猜想→实验验证→记录等过程,孩子在浓厚的兴趣及动手尝试中了解到空气无处不在而且是有压力的,正因为空气压力的作用,小孔里的水才不会流出来。那么各处的空气压力是不是一样大呢?老师依然是引导幼儿自己探索。很快,有幼儿想出了在瓶的各处扎上小孔灌上水、看哪个孔射得远的小实验。后来,“溜进溜出的鸡蛋”等小实验的开展,更是扩展了“空气”主题。

在活动中,教师要“抓住孩子抛来的球,还给他们更多的球”,激发彼此的智慧,举一反三,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三、学会聆听童声——做活动中的倾听者

教育是整合的、互动的,不仅是教师讲、幼儿听,有时也需幼儿讲、教师听。当我们聆听幼儿的心声时,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想象绘画语言等。在探索型活动中,教师需要深入幼儿心灵,做一名倾听者,要听懂幼儿语言并有所呼应。

在主题活动中,常常需要幼儿用“美术语言”来记录和表达,随意的涂鸦往往不断表现其脑中想象。如,有一名幼儿画了一个烟头在冒烟,旁边有一盆漂亮的鲜花,还有一个小孩拿着水壶。她说:小女孩正要去浇花,突然发现地上有一个未熄灭的烟头,于是她就用浇花的水浇灭了烟头。多么童真的想象!每位老师都应蹲下身子,以孩子的角度倾听孩子的语言,才能真切的感受他们的心灵空间和探索环境。

四、学会等待——做活动中的追随者

把问题交给幼儿自己去解决,让幼儿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孩子喜欢问是好事,但成人不要急于将答案直接告诉他们,否则会剥夺孩子探索的机会。适时的等待会让幼儿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同时教师也会在等待中更多的挖掘出孩子学习的潜能。

孩子要做清醒的孩子,老师要做思考的老师。在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探索中,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孩子学习的追随者和合作者,师生共同探索,一起成长。

 

 

小学美术教学中好习惯的培养策略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华润实验小学   王丽杰

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非常时期,关系到以后的学习成长和学生的自我认知,因此,我们要把学生好习惯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不能忽视。

一、循序渐进,从点滴做起

低年级是从幼儿园向小学阶段的转型期,面对这个时期的学生,我们不要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加餐”,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才是上策。

入学初期,在我的美术课上,我会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说明我的美术课需要大家做到的几项,让学生开始懂得纪律意识。1.材料的配带。美术课上材料是否配带齐全关系到这节美术课的效率和它的顺利进行,所以教师要时时提醒学生美术材料的重要性,如果需要一些特殊媒材,老师可以提前透露给学生下节课内容的有趣,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2.节约纸张。有的同学在对画面不满意的时候,往往就会撕掉作业纸重新画,这无疑是对纸张的浪费,这个时候,需要老师做好提前强调,画错了我们可以“将错就错”,画面呈现的效果可能是非常不错的,让学生敢于尝试,养成节约习惯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纪律意识不松懈

美术课作为所谓的“副课”,很多时候会被人们忽视它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在孩子眼里,也就成了所谓的“放松课”。但是“放松”要张弛有度,课堂纪律要做到静中有动,活儿不乱,这就需要我们美术教师的智慧,从低年级入学开始,我们要注意给孩子培养一定的纪律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哪些在课堂上是不能做的,当然有时我们要懂得因材施教,变换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记得有一年新生入学前几周,我便发现了一年级某班的一名问题儿童,活泼得很,非常聪敏,但是唯一让人头疼的确实他不懂得什么叫“纪律”,想发言时便发言,水彩笔放在教室后面的橱子里,便成了他下位的好借口,曾经无数次批评他不应该这样,作为一名小学生,要懂得课堂纪律,别的同学能做好,你同样能做好,可能是由于找他的次数太多,慢慢地便发现他开始对我们的谈话有些不耐烦。思量许久,我开始改变策略,下课的时候找他聊天游戏,找准他的优势加以鼓励赞扬,忽然有一天,我发现这个同学很有“小领导”的架势,于是便试着让他当了几节课的纪律班长试了试,结果不仅他有了很大的改变,班里整体的状况也好了许多。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孩子,他们性格各异,找准突破口,才是制胜的关键。

三、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好习惯

美术课堂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听、看、说、想、画等都是老师应该注意培养的方向:听,不光是要听老师讲课,懂得倾听别的同学的回答也是对别人的尊重。看,在美术课上是非常重要的,我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第201723期
下一个: 第201721期
上一个: 第201723期
下一个: 第201721期
上一个 : 第201723期
下一个 : 第201721期
上一个 : 第201723期
下一个 : 第201721期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