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
这是描述信息

《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如诗的过往 永远的故事

如诗的过往 永远的故事

  • 分类:每期精彩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7-22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据钱穆先生回忆,他就读的无锡荡口镇果育小学里有很多令他难忘的老师。其中,最难忘的是音乐老师华倩朔。这位小学老师同时还在苏州城里的一所中学兼音乐课。每个星期,他要从苏州到荡口镇来回一趟。江南一带是水乡泽国,他往来都是坐小船。“当其归舟在镇南端新桥进口,到黄石衡停泊,几驶过全镇。是日下午四五时,镇人沿岸观视,俨如神仙之自天而降。其相重视有如此。”1937年,日寇入侵,华倩朔老师尚在。日本军官见到他都对他敬礼,荡口镇也因华倩朔而获得保全。这个图景给了我很多想象的空间,我想到的是:那个时代的老师竟有这么高的地位。

如诗的过往 永远的故事

【概要描述】据钱穆先生回忆,他就读的无锡荡口镇果育小学里有很多令他难忘的老师。其中,最难忘的是音乐老师华倩朔。这位小学老师同时还在苏州城里的一所中学兼音乐课。每个星期,他要从苏州到荡口镇来回一趟。江南一带是水乡泽国,他往来都是坐小船。“当其归舟在镇南端新桥进口,到黄石衡停泊,几驶过全镇。是日下午四五时,镇人沿岸观视,俨如神仙之自天而降。其相重视有如此。”1937年,日寇入侵,华倩朔老师尚在。日本军官见到他都对他敬礼,荡口镇也因华倩朔而获得保全。这个图景给了我很多想象的空间,我想到的是:那个时代的老师竟有这么高的地位。

  • 分类:每期精彩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7-22
  • 访问量:0
详情

如诗的过往  永远的故事
           ——六位大师绘制的“教育图景”
■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堰乡中心学校  钟精华

第一幅图景:钱穆先生的回忆

  据钱穆先生回忆,他就读的无锡荡口镇果育小学里有很多令他难忘的老师。其中,最难忘的是音乐老师华倩朔。这位小学老师同时还在苏州城里的一所中学兼音乐课。每个星期,他要从苏州到荡口镇来回一趟。江南一带是水乡泽国,他往来都是坐小船。“当其归舟在镇南端新桥进口,到黄石衡停泊,几驶过全镇。是日下午四五时,镇人沿岸观视,俨如神仙之自天而降。其相重视有如此。”1937年,日寇入侵,华倩朔老师尚在。日本军官见到他都对他敬礼,荡口镇也因华倩朔而获得保全。这个图景给了我很多想象的空间,我想到的是:那个时代的老师竟有这么高的地位。

第二幅图景:朱光潜先生的回忆

  朱光潜先生回忆他在白马湖畔春晖中学时的情景:“丰子恺在湖边盖了一座极简单而亦极整洁的平屋,同事夏丏尊、朱佩弦、刘薰宇诸人和我都是和子恺吃酒谈天的朋友,常在一块聚会。我们吃饭和吃茶,慢斟细酌,不慌不闹,各人到量尽为止,止则谈的谈,笑的笑,静听的静听。酒后见真情,诸人各有胜慨,我最喜欢子恺那一副面红耳熟,雍容恬静,一团和气的风度。”在那样的氛围下,丰子恺画出了他一生中最早的漫画,朱光潜写出了他最早的一篇美学文章《谈美》。朱自清写出了他早期的许多散文,夏丏尊开始翻译《爱的教育》。他们的生命在白马湖畔春晖中学慢慢地展开。那是1924年前后的中国,是一个军阀混战的中国,但这些普通的老师们笃定地在一所中学里度过他们如此美好的生活,你会觉得这之间有巨大的反差,即使处在今天这样一个“盛世”的我们,都做不到。我们的心已经被世界所掳掠了,我们无法再安静地坐在白马湖畔谈美学、谈散文、写散文、画漫画、做翻译。丰子恺正因为有这样的生活,才画得出“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这样的漫画。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他们享有饱满而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不一定需要特别的物质环境。他们的生活从物质上来说也许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他们是富足的。

第三幅图景:叶圣陶先生的回忆

  1917年,年轻的叶圣陶来到角直小学教书,写出了他一生中最早的白话小说和文章。他回忆道:“每日教学之后,家居本镇之教员各归其家。外来之五人……夜谈多在室内,值月朗风清,则各携椅坐在庭院中。吃茶于万像春……饮酒于财源店……有时至殷家听弹词,有时至某公所听昆曲……”这幅图景很休闲、很放松、很娱乐,一点惊心动魄、高深莫测的东西都没有,就是一幅家常画。我们从这幅画面上看到了“五四”时期的中国,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完全可以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他的精神世界有多么放松,有多么休闲的心态。这样的生活是我们今天的小学老师所不具备的,因为今天有太多的压力、竞争,逼着我们把这一切都放弃了。即使我们在形式上拥有了这一切,但我们的心里也很难拥有。

第四幅图景:鲁迅笔下的先生

  作品是这样写“先生”读书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这是“先生”在为学生做表率,有史实可证: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先生”入神读书对鲁迅的影响,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先生”不仅教学生读书,而且以身作则教学生怎样读书,即读书时要“多吟味,多体会”。他在课堂上不是心猿意马,想入非非,而是全身心地投入。这敬业精神,难道不是现在为人师者都应该好好学习的吗?

第五幅图景:张思之先生的回忆

  张思之,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大律师。他回忆他的老师傅庚生所教的一堂国文课是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张思之先生晚年仍清晰地记得:“吟诵既毕,先生缓缓地说道:李易安一阕《声声慢》,绝唱于古。不细细研读,不能有收益。试予析辨——良人远行矣……但似有不信,依稀犹在,于是‘寻寻’;寻之未见,疑是已离去,或匿诸室内,于是‘觅觅’;觅者,寻之不得而细察也。屏后、榻下,遍觅终未得,是真的去了。此时、今后,闺中处处,能不‘冷冷’?冷感既生,必觉‘清清’。冷冷,肌肤之感,外也;清清已入于心,内也。由外而内,冷清凝积,于是‘凄凄’。凄清凝之于心而不堪承受,故继之‘惨惨’。凄凄惨惨,肝裂肠断,终至‘戚戚’,伏枕而泣了。”张思之先生到了80岁仍然喜欢唐诗宋词,我相信有这堂课给他的影响。他之所以成了中国顶级的律师,不仅因为他懂法律、能在法庭上雄辩滔滔,最重要的是他有人文情怀,就是他的人文情怀让他区分于他的同行,而他的人文情怀最早就萌生于中学时代的这堂国文课。

第六幅图景:谢邦敏先生的《鹧鸪天》

  1941年,重庆南开中学高中毕业考试,严重偏科的谢邦敏面对物理考卷,一筹莫展,在物理试卷上写了一首《鹧鸪天》:“晓号悠扬枕上闻,余魂迷入考场门。平时放荡几折齿,几度迷茫欲断魂。题未算,意已昏,下周再把电、磁温。今朝纵是交白卷,柳耆原非理组人。”物理教师魏荣爵评卷时,赋诗一首:“卷虽白卷,词却好词。人各有志,给分六十。”大家一定以为魏荣爵很感性,随意给分,事实上魏荣爵是一位特别严谨的老师,他一生中就送过这么一次分。谢邦敏顺利地拿到了毕业证,并考上了当时最好的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法学院。毕业后,他成为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助教。1949年,他成为北京市人民法院第一刑庭庭长。这个八卦是重庆南开中学可以在教育史上一直流传下来的八卦。一个拥有这样八卦段子的学校,一定是有魅力、有个性的,真正能培养出有创造性、有感情的人的学校。那样的学校,师生相互成全,共同构建了那个时代的教育图景。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

晋ICP备20200098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