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5
邮发代号:21-8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报
第201719期 2017年6月25日
第一版
家访,用心灵赢得心灵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第六中学 陈玉萍
教育质量受多种因素制约。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基础,客观存在的作用是学校和社会教育所无法代替的。怎么才能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家访是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纽带之一,也是班主任密切与家长联系的一种常用方法。因此,班主任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家长协助,保持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共同搞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家访体现了教育者对学生真诚的关怀。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他之所以决定去某个学生家家访,首先不是因为这个学生没交作业或与同学打架了,而是因为这个学生需要教育者的特别关怀。当班主任叩开学生的家门时,面对突然到来的老师,学生及家长所感受到的将是一种别样的温馨。
对生活贫困生家访要“帮”
生活贫困生是班级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一些生活贫困生学习情绪极不稳定。这些学生就易成为令人慨叹的“辍学生”。因此,班主任老师如果能够经常地家访生活贫困生,就可以有效地调节他们的情绪,对稳定班级、控制学生的流失有着重要作用。班主任老师家访生活贫困生要做到三帮:一帮解决难题、二帮鼓舞士气、三帮激发热情。但在帮助时要注意尊重与平等,不要以施舍者的身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对行为极端生家访要“勤”
所谓行为极端生是指班级中那些纪律和行为习惯极差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复杂,是班级中不安定的因素,是典型的“问题生”。如果对他们出现的问题不及早解决,往往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行为极端生的家访是班主任老师家访的重中之重。对此类学生进行家访,不能当学生有问题时才去,同时还要讲究语言艺术,不能对家长和学生做简单的说教或是居高临下的指责,而应从真诚的赞扬开始,在他们各方面表现好的时候进行家访效果会更好。老师在家访时,应尽快找出他们出现问题的“病因”,及时对症下药,使他们逐渐进步成为守纪律的标本、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楷模。
对性格内向生家访要“细”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由于性格内向生的成因比较复杂,他们中大多存在孤独、多疑、偏执等不良心理,在班级中经常表现为不合群、认死理和好顶牛等现象。有时,如有不慎,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出现极端行为,以致发生偶发事件。因此,对这些学生进行家访前就首先对他们进行细微的观察与了解,充分掌握准备家访的信息资料,在进行家访时对他们家庭进行细访,也仍然显得尤为必要。
对优生家访要“激”
品学优等生是指班级中思想品德与学习成绩都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在班级中不仅大多受到老师、家长的青睐和信任,而且也多为班级干部,是班集体建设中的骨干和核心。正因为是班中的“精英”,所以就更容易出现骄傲自满,不图更大进步,固步自封现象。“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优秀的学生也有缺点和不足,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根据这些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家访。在家访中,互相的交流合作应起到极大地调动品学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品格的完善,而且还应该及时地帮助他们消除骄傲自满、惟我独尊等心理,从而更好地促进品学优等生的更快发展和健康成长。
总之,在家访中,教师既能向学生家长面对面地宣传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宣传实施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又能就学生在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行为表现、思想动态等等,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同时,教师通过家访能及时掌握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与建议,全面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积极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自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家访工作,是因材施教全面搞好教学管理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
摒弃华丽 追求本色
——浅议构建“自主、有效”的语文课堂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大张学校 耿加春 何美丽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是我追求的目标;区教育局提出的“自主、有效”的语文课堂是我努力的方向。经过反反复复的实践与探索,结合着学校的教学模式,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也逐渐形成的一套适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结合着这种教学模式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重视课前预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主动性”。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对预习一词的解释是:学生在课前预先独立地学习有关教材,为课堂学习做准备。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之一。
在孩子们的预习指导中,我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多种预习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方式作出自主选择。如,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我给学生提出三种预习形式(1)基础型:能正确读准字音,正确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2)作业型:能按思考、练习的要求,带着问题自学;(3)自能型: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自读中质疑问难。这三种预习形式,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学生自学潜能。(4)检查预习效果,紧密联系课前预习与课中学习。
“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听课时就会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这样一来又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二、以学定教,抓准课堂训练点,提高课堂有效性。要提高课堂实效,教师就必须做到根据课前预习反馈情况,课前找准训练点,课堂上进行多维训练与评价,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谓训练点,即那些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既有语言训练价值,又有助于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起“一箭双雕”作用的词、句、段;还有在检查学生预习中普遍存在的薄弱处。训练点不可过少,也不宜过多,到处是训练点,就等于没有了训练点。训练点的确定应该因文而异,因学生水平能力而异,这样教师就能在课堂中挥洒自如,练到点子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指导,减少学生无用功,提高课堂实效。教无定法,最适合学生的、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就是好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设身体验,在举一反三的训练中教学生找联系,找分析,找对比,让学生从中学会不同的阅读方法策略,导练结合,学生的进步就更快更高。
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试论班主任工作的语言艺术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海子小学 相隆春
班主任不但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而且还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助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能恰当地使用语言艺术正确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工作的好坏与班主任掌握“语言”这个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抒发感情的重要工具的艺术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的工作中主要从这几个方面体现。
一、批评语言尺度要拿捏得当。教育须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开始。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最好的教育教学方式。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渴望尊重。因此,班主任与学生交谈时,要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感到老师语言亲切、平易近人。对学生来说,表扬更能激起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进取心等积极情感。可是,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群幼稚的孩子,由于年龄小,正处于青春期,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必然离不开我们的教育,他们虽年龄小,但他们也有自尊,有思想,根据对象的特点,使用恰当亲切的语言,尤其对“学困生”,更要有亲切感,言语要准、把握尺度,掌握分寸,做到适可而止。不能使学生过分的羞愧和无地自容。批评要切中要害,避免过长,不能像一张婆婆嘴,唠叨没完,引起学生反感。以冷静平和的心态,拉家常式的对话,才能使学生从内心里接受,心服口服。一般来说,教师批评学生尽量正话正说,不要让自己的话带有讽刺的味儿,因为,讽剌最容易伤学生的自尊心。欲扬先抑,对症下药,讲究方法是班主任批评语言要掌握的基本原则。
二、班主任语言要真诚真挚。班主任要始终注意使用文明礼貌语言。因为班主任的文明语言是有声的号召和动力,能在耳濡目染之中带动和促使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做文明学生。班主任的语言中必须散发亲切、友善、尊重、信任、宽容的气息,让学生觉得班主任不仅可敬,而且可亲,从而“亲其师,则信其道”。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班主任对学生要诚于嘉许,宽于称道,对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要及时肯定。班主任的语言必须要动之以情,用爱照亮学生的心灵,爱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老师只有付出爱才 可打开学生的心锁,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先信其师而后信其道。班主任所说的话,自始至终都应体现出对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和爱护。班主任的语言应该是师生间一次情感的交流,而不是一种惩罚,切忌冷冰冰、硬棒棒。班主任尽量不用责问、命令和呵斥的口气教育学生。始终以表扬为主,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及时发现表扬学生的优点,当学生有了进步时为他们庆贺,当学生遇到挫折时及时给予安慰,使学生从心底里觉得老师是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始终是关注他们成长的保护伞。
三、班主任语言要幽默机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与学生交谈,风趣幽默,妙语连珠可减缓课堂的压力,真正与受教育者拉近情感距离,可调节沉闷的气氛,让学生佩服老师的智慧学识,填补师生之间的鸿沟,使班主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使用幽默语言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不能讽刺挖苦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要高雅并有深刻的内涵,富于启发性、教育性,不能为幽默而哗众取宠,低级粗俗,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四、班主任语言要刚柔并济。班主任的语言要刚柔巧妙结合。班主任如果一昧地强调刚,而缺少必要的柔,采用严厉生硬的言语,军阀式作风,师生之间容易产生心理隔阂,造成逆反心理,往往适得其反,收不到预期效果。反之,如果班主任的语言一味地体现柔,而缺少必要的刚,容易使学生造成老师软弱无能的错觉,自己可以毫无顾忌,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毫无敬畏之心,使学生养成自由散漫,不守纪律的坏毛病。因此,当出现问题时既要正确指出问题的危害性,又要关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做到严爱结合,刚柔相济。
让“和美教育”滋润学生心灵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华润实验小学 徐 磊
一学期来,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华润实验小学秉承“华美和润”的核心办学理念,坚持儿童最中央思想,实施“七色花”内涵管理,打造和美教育,创办未来学校,成效显著。
一、学校二期建设即将竣工,让角角落落渗透着学校文化。师生家长期待已久的学校二期建设即将按期竣工。届时,学校的办学条件将会有质的飞跃。主要建筑包括涵盖教学、办公、功能教室于一体的综合楼,集600人的大型报告厅、标准篮球场的综合馆,主大门各一座。内设未来教室、创课室、裸眼3D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科学实验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等各种功能教室也是一应俱全。学校二期建设,我们有意愿实现“一切场所无不表现学校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方面,也充分酝酿花草树木的寓意、雕塑石刻的内涵,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校园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能渗透着学校文化。此外,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2016年1月被表彰为淄博市第五批数字化校园。
二、创建淄博首批文明校园,彰显学校文明新成果。2016年12月,学校被淄博市教育局表彰为首批文明校园,这标志着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和相应,美相随”,学校以“和美华润”作为核心办学理念,始终把学生放在最中央,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打造“和美”教育和未来学校,把培养“正心、至和、励行、尚美”莘莘学子,作为至高至上的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师资立校,学校高度重视管理团队、教师团队两支队伍建设,采取专家引领、深度阅读、问题研究、“寻根问道”案例分享、飞扬团队建设、和美教师塑造等举措,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顽强的两支队伍,涌现出了区模范教师张秀爱等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刘慧校长被表彰为淄博市第二批名校长培养人选。学校注重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深入探索并实施了“3+2”特色开学课程、“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等主题升旗课程、“文明礼貌我先行”等月主题课程、周目标校本课程等,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润心”“润行”系列课程。学校和美德育课程被表彰为淄博市德育品牌。
三、实施绿色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走向新境界。课堂,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始终坚持课堂教学主阵地不动摇,深入实施绿色课堂教学改革,焕发课堂生命活力,成绩斐然。2016年5月,课题“提高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实践”在淄博市第四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得三等奖;2016年7 月,数学学科组被区委推荐为淄博市时代先锋;2016年12月,学校被青岛出版社确立为山东省小学数学教材实验基地,是淄博市唯一一家。本学期,学校先后分层次、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了“青年教师过关课”“优秀教师示范课”“个性课堂研究课”“团队赛课”等教学活动,课堂呈现出“基于学情制定学习目标选择有效突破策略”“以核心训练点为抓手实现有教法向学法的转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学情学生上课积极性高”“关注学习方式的研究学生自主探究欲望强”“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及评价合理运用”等特色,学校绿色课堂已经走向了关注学生、研究学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新境界。
四、创建“零犯罪学校”,法制教育迈上新高度。古有明训:童蒙养正。规则意识、法律意识的培养,需从孩童抓起。为此,学校积极参与第三批全国零犯罪学校创建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五老”志愿者的积极性,开展“法律进学校”、“法律进课堂”等活动,宣讲法律常识,增强学生法制观念。为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的法制体验,学校专门建立了法制体验馆,内设“安全常识跳跳棋”“学法知法认真走好每一步”“识遍世界国旗”等体验活动项目。学生积极参与法律常识游戏体验,在体验中,法律安全知识潜移默化影响熏陶着学生,深受学生欢迎。
五、着眼学生综合素养,艺体教育取得新突破。艺体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近年来,学校努力探索艺体教育和德育的结合点,以艺养德,以体促德,使艺体教育成为德育的重要载体,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艺体教育取得新突破,今年,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唱比赛”“首届足球联赛”“绳动大课间”“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让艺体教育迸发生命活力。学校排演的节目《未来·华美》在山东省中小学校园艺术节展演中获三等奖;连续两年学校在张店区二十三届、二十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分获优秀组织奖。
总之,华润实验小学打造和美教育、创办未来学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望未来,他们信心百倍。
从评价入手改进课堂教学管理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夏子杰
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以来,课程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陈旧的教学管理体制已经很难适应当今社会与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无论是班主任还是普通任课教师都必须认清形势,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管理方式。否则,势必会抑制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挫伤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并因此会导致学生相应知识、能力与人格的缺失,“核心素养”发展沦落为一句空话。
可是,如何才能将课堂教学管理改革落到实处,并产生显著的效果呢?从评价入手,实行课堂教学多元互动式评价管理,构建多元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倒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科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评价能为课堂教学管理提供反馈信息,它对课堂教学管理具有积极地指导作用,对参与管理的人和接受管理的人都有着激励作用。评价的功能主要体现对课堂教学和管理提供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保障,还能为管理效果提供验证性分析以促进管理者及时调整管理措施。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很必要的,但不是课堂评价的唯一方式。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科学地确定多元评价主体,并赋予相应的权重系数。各方评价主体从不同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以使各主体在评价中全面、准确、有效地发挥作用。 对教师的评价要从学习目标、组织教学及方式的把握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学生方面,从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达成状态四个维度进行。
教师自我评价以达到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让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教师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身的教学活动不断进行认识、判断和反思,促使自身活动不断完善、水平不断提高。立足于现代教育思想,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强调自我更新、自我调控的评价目的,使其成为教师主动接受的评价,以积极的态度全方位、全过程地参与评价指标和标准的制定。
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自我管理意识。学生自始至终经历了一门课程的教学全过程,对教学效果最为关心。从理论上讲,学生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最有发言权,但由于学生知识与经验的局限性和情感上的不稳定性,使他们在评价时易受个人好恶和表面现象的影响。因此,学生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方面,但不应成为唯一的依据。
专家参与评价。专家一般由学校离、退休的老教师组成,或由学校教学督导团成员担任。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时间比较宽裕,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特别是他们与评价客体——被评价者之间没有直接和根本的利益冲突或利害关系,从而使专家评价在所有的评价主体中具有很好的公正性、权威性、准确性和可信度。
改进课堂教学管理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生根发芽。
语文课堂要有声有色,有情有趣
□山西省新绛县东街逸夫学校 张萍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望而却步。要想重启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邀游,以下的几点做法不妨一试:
一、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我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和学生谈话间,我经常会兴致勃勃地说:“我送你一句话!”“我想起一句诗!”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我也经常会写上这样的话:“老师希望你吃得苦中苦,成为人上人!”学生显然对这些名言、古诗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我的感召之下,他们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现在我班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摘抄积累本,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语文的乐园。
二、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紧抓课本中的佳作美文,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教学中我一般都会安排这样几个层次来读:自由大声读,读通顺读准确;分小节细细品读,每读一个小节,又分几个层次,比如教学第一小节时,首先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试读,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读,在相互交流中,学生越读越投入。我再请同学进行比赛读;分节读完,请学生将全文配乐诵读。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诵读后,学生真正地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比如七年级的《安塞腰鼓》《山中访友》《济南的冬天》等都是美文,很适合反复诵读。
三、用教学的艺术魅力,诱导学生“懂”语文。教学是一种艺术。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学习语文教学技能方法,构建有情有趣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快乐、喜悦、迷醉。
让学生在情境中“乐”语文。在上《狼》这一课的时候,为了达到读者与作者心灵的沟通,我设计了一个答记者问的小环节,两位同学扮演记者,像模像样,她们设计的问题尖锐,在采访的时候很快进人角色,又是和被采访的对象握手又是说再见的,她们落落大方,面带微笑,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课前我只是稍微点拨了一下,创意的部分据她们自己说是从电视上学来的。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我努力把握住这一点,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让学生真正地懂语文,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第二版
春风化雨育桃李 润物无声谱新篇
——参加“鄂尔多斯市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心得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二中学 张晓芳
当老师已有17个年头了,一路走来,点点滴滴,有成功后的片刻欢愉,而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琐碎生活的简单重复。面对学生的顽皮捣蛋,我恨铁不成钢;面对家长的不理解,我满腹委屈;面对镜子中憔悴的自己,我看到了疲倦。我知道,我急需要有一个救命的稻草,救助我彷徨失落的职业生命。恰逢此时,全市举办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我怀着自我救赎的心情,报名参加。历时四天,比赛分讲授多元智能整合课、撰写论文、现场演讲、案例分析、才艺展示五个环节,我被108位选手深深地感动了。通过这一次活动,我彻底被洗礼了,曾经的困惑荡然无存,曾经的疲倦一扫而光,怀着无限景仰的心情,我现将自己的心得书写如下:
一、班主任,爱才是主角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舞台上一位有着30多年班主任职业生涯的老师说:“不管教育是什么,都必须给孩子温暖的感觉。”一个字,那便是爱。因为有爱,班主任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把教室布置的环境宜人、温馨励志,让孩子们如回到家一样温暖;因为有爱,杭锦旗的那位班主任老师在八月十五与班里的留守学生一起赏月吃月饼,让孩子们不再遥望着圆月黯然神伤;因为有爱,乌审旗的那位班主任老师与学生们一起在炎炎夏日伫立街头为班里患病的学生搞募捐,让学生学会爱,传递爱;因为有爱,鄂旗的那位班主任老师只因舍不下他的学生而放弃千载难逢的改行机会,依然执着地坚守在三尺讲台,一干就是三十五年,让我们感受到教育事业的神圣伟大。这便是爱的力量。
二、班主任,不跪着教书
著名特级教师吴非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中国首先得有铁骨老师,教育的词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站直了,达旗的那位班主任老师做到了,他把家长偷偷塞到她抽屉里的红包以家长的名义给班里的孩子买了水果,既保证了自己的廉洁,又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家长的爱,让他前行的道路不再孤单;站直了,后旗的那位班主任老师做到了,当流氓在校门口寻衅滋事时,他挺身而出,用自己并不强壮的身体保护了面临危险的学生;站直了,东胜区的那位班主任老师做到了,当有人高薪聘请他给孩子补课时,他断然拒绝了,只为了不在孩子们面前跪着,不亵渎教育的神圣!不跪着是教师的尊严,不跪着是天底下千千万万为人师者的教案,只有教师挺直了脊梁,整个民族才不会被压弯!
三、班主任,凝聚力先行
如果说,一个班级是一潭水,那么班主任就要想办法放进几条小鱼激活这潭水,这便是凝聚力的强大作用。智慧的班主任不但通过各种活动将学生凝聚到一起,还能充分调动家长、科任老师们齐心协力、并肩作战。鄂旗的那位班主任老师,孩子们每有一丝进步,就给家长打去电话报喜;达旗的那位班主任老师建立家长微信圈,家长们互相讨论,共同进步,还相约一起去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只要有了凝聚力,一个班级就是一个无坚不摧的的强大的部队!
四、班主任,要有高雅的情趣
作为老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高雅的情趣,才可以在教育这方圣地上演绎出更多的精彩。本次比赛中,有的班主任老师随着音乐载歌载舞,表现出蒙古族人民的粗犷豪放;有的班主任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表露无遗;有的班主任老师展示了书法绘画,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有的班主任老师表演乐器演奏,美妙的音乐久久回荡在上空。试想一个老师有着如此非凡的才艺,怎能不让孩子们肃然起敬!
整整四天,我参与了本次比赛的整个流程,我一次又一次地被鼓舞着、感动着,甚至热泪眼眶。一句又一句饱含深情的肺腑之言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一个教师不能真正地站起来,又何谈让他的学生不趴下”让我感受到班主任人格的伟岸;“我宁愿束手无策,也不愿再去伤害”让我感受到班主任的真诚善良;“孩子,别怕,老师永远和你在一起”,“在一起”人世间最温暖的语言,让我感受到班主任的不离不弃。
经过四天的激烈角逐,我有幸成为一等奖中的一位,但是我深感惭愧。我会以各位班主任老师为榜样,永不言弃,谱写更加辉煌的班主任新篇章。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习美术
□山西省太原市煤气化第二幼儿园 张 艮
现如今,家长都知道孩子学习画画的益处:通过绘画,儿童可以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和情绪表达出来,使家长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同时,美术活动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越来越聪明。
那么,家长该如何指导孩子下学习画画呢?
一、家长的正确指导,可以保护孩子绘画的兴趣
1.“听”孩子的画。家长们首先要撇开“画的像”的错误观念,对幼儿来说,画画就像大人写日记般,他们会用点、线、圆构成各式图样,记录心中的生活经验:几条简洁的线,代表的是妈妈;圆圆的形状,代表的是好吃的饼干……孩子用“画”来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所以,家长看孩子的画时,并不是看画得像不像,而是让孩子讲解画中的内容,并理解、尊重他所诉说的一切。通过孩子的讲解,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的世界原来比我们眼中看到的还要精彩,也许没有逻辑,但却源于孩子的内心世界。
2.以语言引导孩子画画。当孩子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如何表现时,请您以“言语”来引导他做画。对孩子做言语上的刺激,引导孩子大胆表现。
3.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如:带孩子去动物园、游泳、烤肉、爬山、唱歌、跳舞……都是丰富孩子作画灵感的最佳来源。 孩子要透过亲身的体验,才能描绘出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作品,孩子更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4.提供能引起共鸣的童话书。借助图画书引导孩子作画,可培养孩子判断、选择与整合的能力。所选图书要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比如卡尔创作的《好饿的毛毛虫》等一些优秀绘本,都是拓展孩子认知经验及刺激想象力的好书。
二、孩子作画时合理引导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1.要合理安排作画时间,使作画时间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规律。家长可以采取分散时间练习的方法,每次作画时间不易长,中间给孩子提供适当的休闲时间放松调节;或是在孩子特有作画欲望时,让孩子积极投入,尽兴挥洒,满足其创造欲及表现欲。
2.创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作画环境要安静,避免电视等噪音的干扰,室内光线要好、明亮,让孩子能正确辨别画面的明暗度以及色彩的各种对比关系等。
3.引导孩子多看多想。俗话说:“见多识广”,鼓励孩子多观察是极其重要的,既能发展孩子的审美意识,还使孩子接触到各种优秀的美术作品,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树立努力奋斗的目标,提高智力与积极性。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的积极支持和引导推动孩子兴趣的深入发展
我记得之前有个同学,从小酷爱自然科学,对植物有浓厚的兴趣,开始的时候只是简单收集,妈妈鼓励他把它们记录下来,然后他就开始痴迷于用绘画记录研究过程。每找到一棵不同的植物就把它画下来,从2岁到6岁,他画的树也从简单的画轮廓变成了枝繁叶茂的写真。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我不知道讲未来这个孩子会怎么发展,但是他现在已经进入艺术之门了。
四、鼓励孩子创作,赞赏和成就感会激发孩子兴趣
鼓励孩子创作,赞赏和成就感会激发兴趣。如果不能有更好的引导,不加干预和束缚,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只要兴趣没有被抹杀,孩子有创造力,任何时候一旦发现有想深入的兴趣,家长就可以顺其自然地为孩子提供条件。
五、创造条件让孩子看“美”的事物,多和好东西在一起
让孩子从小就接触“美”,从为孩子挑选第一本漫画书开始,我们就应该考虑它的画面是否精美。从蓝天、白云、小草、花朵,引导孩子认识大自然的色彩。让孩子自己挑选喜欢的衣服颜色和式样。
我们不经意的一个小细节,很有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审美。
所以我们家长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看“美”的事物,多和美好的事物在一起。
六、带着孩子去看各种画展
在一个有艺术氛围的世界,和大师的画近距离接触,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它吸引我想探究得更深入一些,无论是大师的心理还是当时作画的场景。带着孩子去看各种画展吧!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孩子的美术学习进行合理安排、科学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有毅力、信心与热情,只要做个有心人,相信您的孩子的艺术潜能定会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发挥。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大张学校 李娟 魏 超
在实际的教学中,每一级学生都有这样的学生作业:“门高2厘米”“妈妈的体重是50克”“小红每分钟走1米”……我们的数学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想: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那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在生活体验中建立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感”的培养要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体验,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
例如: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到学校食堂去看看、称称、掂掂各种蔬菜、水果的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质量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行为,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二、在表达与交流中形成数感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进数感的形成。
例如:在讲“升和毫升”时,练习中要求学生会看刻度说出水的体积。图示为:一个量筒装有1升水,另一个量筒装有700毫升水,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学生看图后想出了多种方法,1升700毫升、1.7升、1700毫升。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示同一个数量,通过讨论判断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这样学生就把分数、小数、整数之间建立起了联系,知道了能从多个方面理解一个数,丰富了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了数感。
三、在比较中发展数感
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大数目估算的教学时,我请学生们试着估算一下课本一页上有多少个字?一摞纸有多少张?一把瓜子有多少颗?全校有多少名学生?体育馆有多少个座位?这样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在估算时就不会凭空估计,再见到生活中的事物时,很快就能和数建立起联系,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四、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要使学生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同时也使已具备的数感得到了强化。
总之,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班级管理的点滴体会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庄新庄小学 庄福敏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一中学 孙丙奎
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要管理好小学的班级,必须得分析小学班级的现状,根据实情采取相应措施,使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走上正规化、系统化道路。现在小学的大多数学生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完成学习上的任务,但还有少部分学生如果不好好管理,将会对班级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认为在日常的管理班级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爱让良药不苦口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六七岁正是他们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纪;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因此对于一些童趣十足、无伤大雅的举动我总是宽容对待,用一种“慈母”般的眼光欣喜地关注他们的成长,欣赏他们的可爱之处,保护他们珍贵的童心。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分歧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二、抓常规,抓规范,抓纪律
新生入学,要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校规校纪教育,全方位严格要求。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认真学习《学生手册》,可以结合以往事例,让学生明确哪些是他们不可以做的,并在思维意识上建立起遵守校纪的自觉性。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教育主要包括:第一、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定位。第二、协助新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角色转变,小学生要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第三、帮助新生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第四、鼓励新生参加社团活动,发掘潜力,增长才干。
再者,新生刚离开家,离开父母,来到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不同的学习方法及生活方式,势必会给学生带来诸多不便,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失衡。因此,在新生入学后,要重视他们的心理状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主动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细致的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素质,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环境,面对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班级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小事,这些小事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舆论引导就会给学生造成班级管理不公平、不诚信,班级建设有“猫腻”的阴影。严重事件的处理没有舆论支持甚至会造成班级和教师的对抗,这样不利于班主任开展工作。争取学生用良心作为妥协的前提条件是很尖锐的管理方法。处理事情的原则无非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大治的表现是“无为而治”,所以我认为最后把事情的隐患消除于无形之中。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础还是实事求是。问题的真相一定要了解,做好沟通工作。保留学生的隐私,最小化师生、学生和学生的矛盾。原则问题则要召开主题班会,告诉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丑,什么是邪恶。时刻把握校园风尚,巩固班级思想阵地。
总之,思想教育要教以君子之道:尊重圣贤,崇拜英雄,严于律己,敢于自我革新。
初中英语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中学 孟 莉
一、抓住学生心态,创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初中学生稚气未脱,对英语有种好奇心理。他们在课堂上他们往往具有双重心态:一方面他们羡慕老师,渴望自己也能流利地说英语;另一方面却又羞于开口。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或调节作用发挥的越好,学生的学习情绪就越高涨。所以,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设计出让学生饶有兴趣的游戏活动,其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内容新颖,形式多变。如:“询问时间”“请求帮助”“购物活动”“野餐计划”等等。这些游戏,将教学内容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角色活动理解语义,然后模仿、跟读、表演。这样,即可消除紧张心理,又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好玩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从而促进了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方面的转化。只要教师注意因材施教,将教材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精讲多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避免“千人一面”或者“以一当十”的现象,学生参与意识都会大有提高,亦会感到充实和自信。
二、创设情景教学,注重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中学生爱幻想,兴趣广泛,对新鲜事物最敏感,也易接受。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创造更真实的交际环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把学生既感兴趣 、又是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英语词句带入课堂语言训练当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又增强了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实践性、新颖性,从而提高了教学实效。在学生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难问题时,教师可以采取启发、答疑、辩论、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多项思维。对于课堂中出现的易混点、重点、难点,可引导学生主动设疑、解疑、答疑。由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至最大限度,才会唤起情感共鸣,并认真思考、主动钻研。
三、由浅入深,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要使学生产生并始终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就要求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听、说、读、写、演、唱、画”等多种寓教于乐的新模式,教师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音像视听多媒体手段,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敢于主动发问,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就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具体一些讲,老师可以通过分角色表演对话、英语辩论赛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才;通过演英语短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随机应变能力;通过举办英语角、成立英语兴趣小组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通过用英语给家长写信、讲英语故事、写英语日记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对学生成绩的分析培养他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通过学生当“小老师”的“一帮一”活动培养他们互助友爱的优良品质……这些诸多的有效形式,既深受学生欢迎,又能大大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四、以优带差,全面提高,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创新意识
课堂上45分钟是有限的,为了使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活动,避免课堂内外脱节,教师可按学生学习情况妥善分成若干小组,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帮助,课外还可得到程度好的学生的帮助。比如让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可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培养其自主性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这就使得有限的课堂学习在课外得以延续,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全面提高。
总之,只要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整体意识,统筹安排,做到课内外科学衔接,把学生的能力培养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就能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全面较好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英语素质教育的目标。
“情”比“理”更容易让人接受——帮扶转化“问题学生”案例研究
□山东省乳山市第二中学 于水英
十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转化 “问题学生”的关键是走进学生的心灵,而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案例:
兰兰,女,自幼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但妈妈常年在外打工,无暇照顾,她是在姥姥的溺爱中长大的。久而久之,养成了随心所欲、自由散漫、追求另类、不思学习、贪图玩乐的不良习性。
她接受能力很强,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又怕苦畏难、自尊心强、贪玩难以自控,造成了高一学习成绩直线下降。高二时,因迷恋上网而与校外人员有联系,学业更是一塌糊涂,无奈休学。休学在家的3个月时间里她出去打过工,自己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后,又回到了学校。升入高三分班时,她分到了我班。
转化措施及效果:
高二的外出打工经历,让我们看到了兰兰身上的上进心,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她的本质是好的,如果对她进行耐心细致的帮助与教育,相信她是会从“另类”的行列中走出来的。因此,在了解她的所有情况后,我制定了一系列的转化策略和措施:
1. 以真诚的爱,保护她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
我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但一个老师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与任课教师携起手来,才能无缝衔接,全方位覆盖。为此,我们达成共识:不歧视,不当众揭丑,不冷嘲热讽,使她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首先从肯定小成绩、小进步入手,让她品尝到受赞许的滋味,从而使她树立起自信心,如英语、物理成绩有进步,及时完成上交各科作业等,就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再次,在她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一方面又及时引导并给她提出新的目标,由此她看到了希望,激发了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了不断进步的信心。总之,抓住有利时机,让她实实在在感受到自己在教师心中的地位,让其感受到成功,克服自卑,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 以点滴关爱传情,帮助她克服懒惰贪玩的习惯
学习上,首先从具体学科上帮助她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复习,怎样整理错题集等。再次她时常会有上课走神、学习时小动作多等不好的习惯,我就在班里为她专门开了个班会——招募志愿者——专门监督她,她的好朋友隋苗苗同学主动申请监督她,并事先双方声明理解对方,她保证听从隋苗苗同学的督促。在之后的暗中观察,我发现她的确真心想改,在隋苗苗同学提醒她时,她自己会不好意思地说:“看我这猪脑子”。
在生活上,一是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耐心细致的副班长和她同桌,良好的同学关系既是生活中的益友,也是学习中的良师。二是与舍长约好,在宿舍活动中尽可能让其参加。在副班长李乐的帮助下,她在宿舍里主动帮助打扫卫生等已经是常事了,同时她主动倡导形成个性化宿舍学习文化,全体宿舍成员一致通过,她们每人都在宿舍的墙上贴出自己的理想与缺点,时刻让大家提醒自己,最后其他宿舍也争相效仿。
3. 以宽容的爱,在反复中看到闪光点,及时表扬
“另类”学生身上存在了许多根深蒂固的缺点和毛病,实现转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性,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反复抓,抓反复。我去教室都首先看看她在干什么,小的坏习惯,总是要不断提醒,例如,上课转笔这个动作,我做到了不厌其烦地提醒。我定期与任课教师、班级的同学、级部常规检查的老师等各方面汇总她的表现并及时督促她改正。在这样反反复复的汇总与督促改正中,一滴一滴地促使她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寻找她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很小的进步,或做了一件有益的事,即使微不足道,也要表扬、鼓励。她是一个为人豪爽、讲义气的女生,自己也经常说自己是“女汉子”,当看到有同学搬不动一箱书时,她就会主动上前帮忙,当看到有同学没有热水时就主动把自己的热水壶递过去。我在平时注意观察她的点点滴滴善意之举,在班会上经常提倡大家向她学习,她有时会在课下不好意思地找我说:“我没有老师说的那么好,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转化,兰兰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高考中兰兰以564分的成绩被济南大学录取。
每个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教师就像五彩的笔,那爱就是那五彩的颜料,一切良好的教育都是“以情动人”,“情”比“理”更容易让人接受。
第三版
浅谈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中心小学 徐 会
一、小学语文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指人以先天遗传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人的社会化学习交往和社会实践而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础品质教育。如果把素质教育按人的系统分层的话,一般可分为;导向层—思想品质、核心层—文化科学知识与劳动技能、中阶层—心理素质、基础层—身体素质,实践证明,现代学校教育是影响个人与群体素质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课作为义务教育中的基础科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负担的任务是多维的。它包括学习与掌握语言的任务,认识世界和形成良好学习方法的任务,提高思维陶冶情感的任务。从构成语文教学的任务到素质教育的分层要求之间,不难看出他们之间有着千层万屡的联系,又万万不可摸出在教育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中以及形成较稳定的素养过程中,掌握语言这种工具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与品质的形成,又是多么重要。尤其是小学阶段,学龄儿童是接受语言和发展思维的最佳时期,毋庸置疑语文教学在整个人生素质教育中起到基础的作用。
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我国于1993年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将本学科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其基本思路是,实现教材的科学化、多样化进程,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理论,在充分进行实验研究总结的过程中有所发展。目前在教改中,小学语文界已初步统一了认识:首先明确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功能和任务的综合性,树立了整体意思;其次是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属性,增强了联系意识,提高了与德育教学中的自觉性;再次明确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与教师在教学中的客体地位辩证统一,既要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要发挥老师不失时机的指导。在教学方法上,从小学生的年龄、智力条件出发,强化语言学练以及目标教学中的研究等等。以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
诚然,上诉思路与措施区别于应试教育下的急功近利,以提高成绩为最终目标,以知识灌输为方法,教学活动最终只会将孩子们培养成一个个考试机器。这种在教学过程中,违背教育规律,戕害儿童人性,扼杀学生个性的方法该结束了。
前面讲过,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这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本点。偏离了这个基本点,就是偏离了中心。语文教学应紧紧围绕这一基本点进行施教,教师根据现有教材,通过听说读写等作用,促进学生基本素质提高,就以识字教育来说,五年制小学前三年要求1850字的识字量,这不仅仅是个数量目标,还必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意、学会使用,其着力点在于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促进阅读和作文训练。又如作文教学,把作文教学视为一种有规律的认识过程,明确观察是前提,思想是核心,表达是结果。在运用语言过程中,及注意语言的婉转性、准确性、形象性等方面的培养,又注重在实践中学会说话、听话、朗读、复述、背诵等方面的应用。这样素质教育的过程,将是知识与发展品质的祭奠,表现为体内的蕴藏潜能,一旦需要可以按主体的意志转化为行动,从而也使学生拜托死记硬背,以及不适应变化的状况。
加强学生语文技能的培养,语文技能也是一种能力,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和想象力等,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又不能离开听说读写的特殊能力的强化训练所获。另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长期的比较固定的特殊方法,是为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不可忽视。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还应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评价制度的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的完善,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等等。
全自动录播系统在精品课例中的应用
□山东省沂源县沂河源学校 孟 伟 □山东省沂源县人民检察院 陈勇
全程自动录播系统能实现多个教学场景的拍摄:教师教学场景、学生场景、电脑课件场景、多媒体设备场景、板书场景、教室全景。在学校多次公开课评选活动中,这套系统也体现了应有的功能,同时,比以往传统录课,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更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
一、录播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细节问题
全程自动录播系统,在现代教学中充分展现了他的优势所在,但通过实践也发现局限性。
1.线高的局限性
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身高有很大差异,如果第一节课是初中教师录播课,第二节课是小学一年级教师录播课,那么线高需重新设置,而线高的设置范围不包括小学一年级学生,所以即使调整好,在录制课中聚焦跟踪摄像头也不能单独聚焦回答问题时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还有一个实际情况,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站起来的高度和坐着的高度基本相同,甚至还不如坐着时的高度,所以聚焦跟踪摄像头根本搜索不到,整堂课录制下来,基本都是学生的整体课堂情况。
2.摄像头的切换时间较长
在实际的录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活动速度都往往比较快。比如说一个教师提问问题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活动,后摄像头先给教师一个全景,当教师提问问题时,该摄像头再聚焦,单独给这位教师一个特写,教师提问完问题后,点一名学生来回答问题,这时学生站起来直接回答问题,有时时间很长,有时时间却很短,答案只需几个字,而前面的跟踪摄像头需要5秒左右才搜索到这位回答问题的学生,所以从录课的视频中看出该摄像头没有来得及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一个特写。
二、录播系统的解决方法
针对以上两点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因学生身高的不同,教室两侧的定位系统不能完全定位,可以将摄像头做成可调节高度类型,而不是固定在某个位置。
2.录播系统中的线高尽量不要用直线,因为即使是一个班级的学生,也有身高相差很大的情况。身高比较高的学生,坐着时,他的头部可能就会出现在用直线锁定的区域,这样容易造成教室前面的摄像头始终跟踪这个学生。
3.将摄像头的切换时间缩短,设置多个选择范围,在学校这套全程自动跟踪系统中,时间范围的选择,最短就是3到5秒。
结束语
全自动录播系统是在精品课程项目提出后应运而生的,并且为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制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该系统主要由目标定位系统、多镜头切换式拍摄系统、全自动录播编辑系统、图像处理系统、一体化录播控制台五个子系统构成。对比传统教学录像录制模式,全自动录播系统的组成更具优越性,但也存在不足。希望厂家能在以后的发展中,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更好的改进设备,为用户的使用提供更好的服务。
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中心小学 李娟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爱学习、爱劳动,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陶冶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教材的曲目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来选择的。用反映学校学生精神面貌和健康生活的歌曲,及适合学生歌唱的我国民族和部分外国优秀歌曲作为基本教材,以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作为补充教材。这些歌曲以其特殊的魅力作用于学生的思想与感情,健康向上的歌词内涵使学生受到教育,学生在反复地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过程中,唤起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中不断地将艺术作品化为自身的内动力,把以往教师单调的思想品德教育溶于音乐教育之中,寓教于乐,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启着学生的心灵。例如:在教唱《绣红旗》时,学生对剧情了解后,听着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时,学生仿佛看到江姐与难友们在监狱中,不顾自身安危,将生命置之度外,为了革命事业,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含着热泪绣红旗的情景,此时,师生与作品的共鸣激起师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激情,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逐步升华到思想美的境界。再如:教唱歌曲《顽皮的杜鹃》,边听音乐,教师边讲述孩童在美丽的山林中与顽皮的杜鹃相互欢乐嬉戏玩耍,充满童趣的情景。用故事情境打动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的感情处理,让学生感受到杜鹃声在青山翠谷之中回荡不息,感染那连绵不绝的快乐,既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也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得到了培养。
二、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比如在识谱教学中,根据音符的变换,让学生感知不同的音符、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组成不同的旋律,明白在音乐中,音符不像数字,音符没有大小,没有主次。只要组合,合理的组合,就能产生美妙的旋律,从而告诉学生,我们每个人的地位是平等的,只要在生活学习中愿意和别人合作,都能创造出自身的最大价值。同样,这种合作教育的渗透,也可以在合唱教学中让学生去领会。只要很好的和大家合作,就能唱出美妙的歌曲。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也是表达情感的特殊方式。因此,在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同样可以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在音乐欣赏课上,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感受情感的丰富多彩,明白音乐表达的情感也有喜怒哀乐。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音乐的情境,感受到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美。在欣赏中,可以让学生拍手,可以听一段音乐,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联想。学生会在这种动态的环境下,投入音乐活动,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从而让学生感受美,体会美,以达到创造美的目的。
三、渗透情感因素,培养高尚情操
在教学中,根据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以“情”为纽带,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情感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因此,在音乐欣赏中,要引发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性情,在陶冶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在音乐欣赏中,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形成情感氛围,让学生“触景生情”。例如,歌曲《巧巧手》时,向学生讲歌词:“你帮我来我帮你,好像十个好朋友”时,就对小朋友们说,咱们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手拉手这样咱们就是一个个的好朋友。让缕缕情丝与美好的歌声一道流进了学生的心田。因此,只有当学生进入音乐的情境中,歌声才真挚动人,才具有生命力。
生物课堂教学中要讲究语言艺术
□陕西省定边县白湾子镇学校 张福祥 胡萍丽
课堂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积极性的最佳途径。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富有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笔者认为,教师应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当然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要特别注意新奇精巧的教学语言,这有利于学生不断感受新的刺激,产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打造人格魅力,是良好教学的基础。作为教师,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谈吐,端庄大方的仪表,丰富的教师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这些都不可或缺。教师以积极健康真诚感恩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学生才会受到感染和影响,才会积极进取,感恩一切,爱戴老师,才会乐于接受老师的一切,从而信其道。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但空间感知能力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教学时应加强直观性、趣味性来增强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积极进取心理,进入全员参与生物教学活动状态。在生物教学课堂上利用网络、光碟、VCD等多媒体中的图片,并加上文字说明,这样可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入多媒体世界让他们身临其境,享受视觉、听觉美感,培养参与意识,增强感性认识,提高质疑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集动画、图像、音乐等于一体的课件能使生物课堂活起来。
课堂一开始的引言至关重要,利用本节教学的内容教师应找到最新奇的精巧内容,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好奇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如生物谚语式、诗句式、巧设悬念式等,根据学生好奇心,正确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顺利地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的艺术不仅要求开始“引人入胜,具有吸引力”、过程“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体现节奏美”,而且结束收尾要“更加精彩,给学生、听课者及参与者留下深刻而回味无穷的印象”。在教学中,教学艺术水平高的教师往往更加重视结束收尾的艺术性,对这一环节精心设计,亦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堂课后,学生最容易出现疲劳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结合学生实际,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还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设计精彩的“尾言”,始终保持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教师只有通过精巧设计的“尾音”给学生留下不绝于耳的清音,不绝于脑的思考,才能使学生带着成功的喜悦结束本节课。
精巧的“尾言”设计大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1)系统归纳法: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分析和归纳,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2)巧设悬念法,激发学生求知欲,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特点,通过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讲述,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关切和渴望。(3)编写顺口溜法(或诗歌的形式)要求教师在设计时运用联想对知识进行构思,加以推敲,通过编写顺口溜,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有利于学生记忆新知识。(3)图解法: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思维导图把新知识系统化,用箭头加揭示(如:自然界物质循环等)使知识体系一目了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对知识的记忆。(4)列表比较法,教师最后可精心设计一些表格,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比较,找出不同点,寻出相同处,以巩固掌握新旧知识的目的。(5)提问法是让学生来回答,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帮助学生透彻的理解知识,巩固知识,使得知识升华,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6)讨论激励法:教师提出一些有争议或学生感到迷惑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把学习引向深入。(7)学生复述法,让学生分别复述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品德与社会(生活)课中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华润实验小学 徐 峰
合作学习现在已经成为当下新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新课改的浪潮之下,合作学习越来越得到我们的重视,如今我国正在大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各个学科的课标中都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学科因其课程性质和特点而更需要进行合作学习。
一、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中合作学习的特点
1.合作学习是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中最具有实践价值的学习方式之一
基于课程标准中界定的课程目标和性质而言,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是综合性的活动课程,其学习内容指向的是学生的实际生活,其目标则集中指向于学生的道德的形成,也就是说,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所要培养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德育报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351-2190338 2190328 社址: 中国·太原体育路403号